第一篇:永远的芙蓉花的随笔
那年初见林间过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芙蓉花,筛下花影斑驳地投在地上。我攥着爸爸的衣角,怯怯地跟在他身后,抽泣着泛红的小鼻子,带着哭腔央爸爸不要走,这时候有脚步声扰乱了一池春水,是她走来了。
我愣愣地看着她蹲下身,手掌覆上我发顶,温柔地抚摸着,一如母亲安慰着受惊的幼童。我看向她的眼睛,是一潭深深的温柔笑意。“怎么哭了呀?”她的双眸弯成一瓣月牙,笑着看向我,“读一年级咯,哭鼻子要羞羞脸的。让爸爸回去,我带你去玩好不好?”
我吸一下鼻子,呆呆地点点头。“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我们去玩咯。”她轻轻地笑起来,围栏下的木芙蓉也跟着她笑起来。她踮起脚,折下一只新开的木芙蓉,塞到我手里。“要当小学生了,是个小姐姐咯,要懂事乖乖的。”
透过木芙蓉温润细腻的花瓣,我看到她灿烂的芙蓉笑靥。
她的芙蓉花落了
木芙蓉开了一季又一季,流连花间的戏蝶亦是换了几茬。我枕着手臂趴在桌角,望向那一團浓郁得有些阴沉的翠叶。她站在讲台上,眼底不见了往日的温润笑意,双颊的红晕也已褪去,我盯着她枯瘦的手臂,怅然若失。
风乍凉,支离破碎的芙蓉叶笨拙地游走着,时而暴露了水门汀的苍白。我蹦跳着,努力地去够它低垂的花枝,一如四年前我们初见的情形,现在换我送她一枝木芙蓉了。
悄悄地把花枝插在桌角的玻璃花瓶里,转过身,却发现她半合的抽屉里原本该叠满的试卷被数不清的瓶瓶罐罐取代,我心里似乎被什么狠狠地揪了一下,眼里蓦地充满揉碎的星辰。
她的芙蓉花悄悄地落了。
一如昨日芙蓉花
芙蓉花落了,她患上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从接受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到大病初愈回校上课,我有整整两年没有再嗅到盛在她小小梨涡里的清透花香。
我在教室里呆坐着,恍惚间我听见她唤我的名字,我抬头,是一如六年前的温润笑颜。我飞身跑到她身边,飘进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她俯下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朵被晒干的芙蓉花,递给我。“怡婷呀,以后老师不在身边看着你,你也要好好守规矩成方圆。你是个大孩子了,什么事都要自己为自己负责,要多听大家之言,要记得感恩父母和恩师……”那双眼眸映射出芙蓉花和我的身影,梨涡里又盛满清透花香,“以后要好好努力噢,老师会在你身后一直看着你,支持你。”我看向她眼底深深的温柔,有一朵芙蓉花在我心底悄然盛开,一如昨日的初见。
我会记得你所有的模样
我努力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的田野,为她,也为我。
可她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
那个次次用红笔圈出我错误的她;那个在初见时夸我可爱,折芙蓉花枝赠我的她;那个告诉我要守规矩成方圆的她;那个失去了满头青丝却依然笑得温润的她,如今却静静地躺在那里,没有了梨涡里的花香,没有了被风吹乱的短发。她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任凭我如何呼喊,她都未曾用她的温暖的手掌覆上我的发顶,告诉我,要好好上课呀。
“病人大病初愈后,体质和抵抗力都下降了许多,应该在家静养的。可她倒好,执意要出院,睡觉时候的梦话都是喊着要给你们上课。”头顶有渺远的声音穿来,轻飘飘如羽毛般重重地击在我心头,“从没见过求生这么强的人,明明快不行了,她硬是让自己活回来了。我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求生,她说要再见到你们,再给你们上一次课,不然她心里会不安。”
我一个踉跄,几乎是要跌倒在地上。
泪水在眼眶里憋得快要窒息,却始终没有掉下一颗。
双眼朦胧间,我又看到她站在讲台上的温婉模样,与六年前的身影渐渐重叠,身后是一地芙蓉花。
虽然围栏下的木芙蓉开得远不比从前,但我会记得她,那朵平凡而高洁,普通却传奇的芙蓉花——王月香老师。她从暮雨洒江天中走来,牵起年幼懵懂的我,在我心里种下朵朵芙蓉花。她让我瞥见春日的窈窕身影,听见点亮人间四面风的笑音。是她用温润又不失严厉的教学方法端正我的态度,带我看郁郁青青的岸芷汀兰,听秋光潋滟中的枯荷被打的雨声,让我无畏凤楼人远、桃源无路的窘迫,教会我罗马之所以为罗马,全凭风雨的真谛。我不能把回忆写成伤感诗行,那么我要披着满身的春色,赠她一枝芙蓉花。告诉她:
“即使风霜爬过岁月浸透我脸庞,我也会记得你所有的模样。”
第二篇:芙蓉花诗词
芙蓉花
秋朝木芙蓉
(唐)赵彦昭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条偏是著花迟。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似含情态愁秋雨,暗减馨香借菊丛。默饮数杯应未称,不知歌管与谁同?
木芙蓉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
菩萨蛮•木芙蓉
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拼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
(五代)徐铉(宋)王安石(宋)范大成绿窗梳洗晚,笑把琉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合团来。
第三篇:永远不分开杂文随笔
我问大伟,有什么苦可以一起吃?
大伟说,你有难处,身处困境。
我从未觉得我身处困境过,我一直觉得,能守在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我身边的人,都值得我珍惜。
阳说,我用掉了所有的机会,多一次都没有。
其实不是,只要我早早的睡觉不熬夜,阳都会多给我一次机会,再重新给我留一份作业,让我认认真真的完成。
他就是这样,只要我一但听话,他就一遍又一遍的改了自己原本设计好的一切。
他说,来,带你去吃饭。
我嗯嗯的应着。我不敢再急躁的对他说话,他会不开心。
他拍下了洒满阳光的教室,拍下了钟爱的篮球,他说以后会补拍我。
还是去年秋末的时候,他说你怎么这么胖?然后在地铁站里背起我,走上最高的楼梯。
多少人的羡慕,多少人的祝福,我看不到我的表情,但我猜一定笑的很幸福。
他说,多少减点吧,真有点沉。随后又说,算了,沉也背的动。
我早就不记得当初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给我留了怎样的作业,是不是我一直不够珍惜你,所以这样忽略你。
在你最难过的时候,我不在。在你最开心的时候,我也不在。
我一直都不在,我一直觉得是我守护你,今天细细算来,一直不离不弃的人,是你。
我总是记不得当时以怎样的心情从宣武医院出来一路跑到北工大。
只是感觉就是这样才能开心,就是这样才能不难过。
然后我就在你的校园里,在你驰骋的球场边上站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有我,没有你。
你匆忙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往回走。就是那么的不想接你的电话,就是那一刻特别的想哭。即使是这样,最后都是随便的下了车等你来找我。然后送我回去。才有了才地铁上的小正太说你40岁的故事。你说才不是,你明明看着像60岁的。
我就这样傻乎乎是跟在你的身后被你送了回去,竟然忘了白天的难过,一路和你没有心肺的胡闹着。
我任性的只告诉你我10位的电话,就在我正要睡觉的时候,你突然打进来。
我惊讶,你说就是比较顺口。那天聊了很久,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就是到了今天,我觉得我坚强了,我成长了,只要在你身边,我都还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姑娘,享受着你给的宠爱,你给的关注。
就是有这么一个你,让我卸掉了所有的壳。
对你,总是觉得分不开分不开。那就这样吧,那就永不分开了。
第四篇:若离去便是永远随笔
突然想要放下,或许真的累了。
那些曾经的过往已经变成了眼里的那抹烟雨,随风散尽,任随纠结在心底不能释怀的痛,再多的哀怨,再多的无奈,只好似昨天的伤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想去强求,也不想去改变,累了,真的累了……
想要寻回最初的那个自己,那时的我淡薄而又宁静,常常是抱着远看天上云卷云舒,坐看亭前花开花落心态,只是隔岸观火的听着别人的故事,以为那场关于烟火爱情的盛宴会离我很遥远,固守着自己的那份执着。而缘起的刹那,梦的开始,只因一个偶然,在人生的列车上我们相遇了,一起看风景,一起温暖着彼此。那个人注定要在我的人生留下点什么,一路走来,有欢乐有悲伤,有心神荡漾,有愁肠百结。也许女人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句句字字的温暖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灵魂,以为那些用真情串起来的泪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以为某人会为这些打动而改变,事实并不是如此,故事的结果往往都和读者的希望的背道而驰,那最狂乱而又坚韧的爱情,到最后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
终于,女人不再劝慰,不再发怒,也不再因意见不和而争执。在那些岁月里爱已经变的疲惫不已,原来,爱真的经不起折腾。或许我们因该更多的学会去理解去包容,但年轻又固执的心又怎能明了,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若离去,便是永远,真的能了无牵挂永远的离去吗?
第五篇:父母恩,永远最重杂文随笔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和妻子、妹妹带着鱼肉等回到老家看望年过八旬的父母。
看到曾经风风火火、果敢坚强的父母如今已似风中残烛,心中不禁涌出淡淡的悲凉,特别是在闲聊时说到农村有些子女不孝敬老人、许多老人晚景凄凉时,顿生许多感慨。
儿女降生日,母亲苦难时。对这句话,青少年时期的我似懂非懂,直到妻子生产时,听到妻子阵痛而带来的歇斯底里的叫喊声,才让我对“母亲”有了认识。母亲哪一代生活在农村的人,由于缺医少药,生孩子一般都是请当地的接生婆接生。这些接生婆大多不懂产科医术,凭的就是“瓜熟蒂落”理念指导下的“临床经验”,一般若是顺产还可保“母子平安”,若遇难产只有“听天由命”。那时的农村女人每一次生产都是闯了一次“鬼门关”。虽然现在科技发达,已难见难产而致人死亡,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还是让做母亲的人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痛。
婴幼不知父母苦,养儿方知父母恩。
幼童蹒跚学步时,父母怕儿女摔倒,紧紧跟在后面、伴在左右,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出现意外,看似很轻松,实是明轻暗重,一天下来竟累得腰酸颈痛。
幼童呀呀学语时,父母一个字、一个词、一支儿歌、一首诗词,一遍一遍,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口干舌燥,头昏脑胀。
儿女若突然生病,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既使是寒风凛冽、雨雪交加的夜晚,父母也要怀抱孩儿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求医寻药,再晚再累回家后还得守候床前冷敷降烧、观察病情,实在困了也只能和衣打盹。
有了什么好吃的,也是先让儿女吃饱吃好,为了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还得撒谎说自己不喜欢吃。我曾看到一篇《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文章,作者写尽了母亲对儿女的疼爱,让人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出门在外,远游他乡,父母日夜牵挂,给子女打电话,问寒问暖问平安,唯独不问自己,就是自己身体有恙,儿女们打电话询问,也总是“我们在家很好,不要挂念”故作轻松来安慰搪塞,为的是让子女们在外安心学习、工作。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描述父亲送儿子到车站后笨拙而艰难地爬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父爱的厚重。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骨肉亲。当你有难时,兄弟姐妹慷慨相助;当你得意时,兄弟姐妹适时劝诫;当你失败时,兄弟姐妹不离不弃……这一切,都是父母所赐。因为,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
也许你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不能让你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也不能给你丰厚的物质财富……除了生命,他们什么都不能给你,但父母给了我们独一无
二、不可重来的生命。这,就是天大的礼物。
人的一生,什么最大?什么最重要?名誉、地位、金钱……都不是,唯有生命最大。因此,作为子女千万不要抱怨自己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千万不要抱怨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感恩父母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知感恩孝亲,何况人乎。
感恩父母不能等,千万不要说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就来孝敬老人,从而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若远在异乡只需经常打一个问候电话、道一声自身平安而已;若近在咫尺,也应常回家看看,帮年迈的双亲干一些他们已不能及的事,听他们讲一讲陈年往事和村中趣事,为父母做一桌、和父母一起吃一顿家常便饭……其实,父母虽然期望子女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富贵显达,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儿女们一生平安。
孝敬父母其实是为自己购买的一种“潜力股”,感恩父母其实就是在回报自己。因为,你对父母怎样,你的子女就会对你怎样,你的善良、你的孝顺、你的谦恭、你的坚强、你的豁达……时刻都在影响着子女。家庭是最优质的学校,家长是最优秀的老师。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之恩,永远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