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六一小学 胡梦娜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时
学习任务分析:
1最终能力: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结果分类:问题解决的学习
3条件分析:(1)必要条件:①找到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②借助画图理解题意;③能够正确用除法列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支持性条件: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
4起点能力:乘法口诀,除法的含义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有理有据的选择正确的算法;
2通过充分的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理解平均分以及除法的含义。
3运用除法解决生活情境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用乘法口诀求商和平均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知识回顾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共有几组星星?每组星星有?每组都有6个,说明是怎么分的?
(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追问:遇到平均分需要用什么来解决?
追问:图中表达的意思是?(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小易: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易。“易星球”准备举行“最强大脑”的闯关比赛,但是我在冲关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来帮帮我吗?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帮助小易“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接下来我们来看小易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一)有15 人参加“撕名牌”游戏,平均分成3个组,每个组有几人?(出示ppT)
问题1: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边说边出示图例)
大家看到这个图熟悉吗?那谁愿意来说一说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所以小易遇到的问题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
那我们应该怎么分呢?动手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吧
谁愿意来说一说每份分几个?每份分得的相同吗?
所以我们可以用()来解决
问题2:应该怎样用除法解答呢?
15÷3=5 这个算式的含义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引导说)
问题3:解答正确吗?
我们算出每组有5人,题中说有3组,所以一共有多少人?和题中所给的15人相同吗?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检验时需要用到???(乘法口诀)
预设1:学生回答用乘法口诀。
继续追问具体用哪句成法口诀?
检验完之后还要?(齐答)
(二)15人参加跳大绳游戏,5人一组(出示PPT)
问题1:通过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统一将问题写在学习单上)
问题2:针对我们提出的这个数学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
预设1:学生在画图前列出算式“15÷5=3”。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解决?怎么看出是平均分的?
存在疑惑,动手在学习单上画一画。
通过画和圈,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求?(15里有几个5)
那应该怎样列式呢?
问题3:15÷5=3这个式子的含义是?
问题3:我们解答完需要? 检验
我们算出有3组,题中给出每组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与题中给出的15相同吗?
接着我们要?(齐答)
(三)小结
问题1:我们帮小易解决的这2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预设一:都用除法来解决
追问: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说平均分时可以用除法来接解决,第1个题中说了是平均分,我们用除法来解决。第2个种没有说是平均分,为什么也用除法来解决?
预设二: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我们上学期学习过,一般1个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个乘法算式,今天通过学习又知道一般1个乘法口诀同样也可以帮我们计算2个除法算式。
小易: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帮助我,只剩下最后一关了,我们一起加油吧!
三、第三关(巩固练习)
说出算式表达的含义(小组推磨式)
说出算式表达的含义(单独说)
小易?:小朋友们,太感谢你们了!在你们的帮助下,我顺利通过了“最强大脑”的闯关。真的很舍不得你们,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四、小结
你收获了什么?
第二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王素芳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会区别并解决求“两数之积”与“两数之和”的实际问题。
2.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的意思并分析数量关系。会解释所画的图,能把图转化成正确的算式,选择正确的算法。
3.在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中,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体会利用画图的方法作为策略的价值,能主动利用这样的策略 解决问题。学具准备:学案和彩笔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探索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请同学们大声读题,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师示范把题目中的数学条件圈出来,全班交流。① 4排桌子 每排5张 ② 一排4张 一排5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求一共有多少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画图意识。(1)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组织学生讨论: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题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来?(设计意图:呈现学生不同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3)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的方法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画图。(4)展示学生画的图,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5)检验:图画得对不对?同学们评一评,和题目的意思一样吗?图示: 小结:通过检查,大家所用的图形和画图的样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都表示出了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画完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验证。)(6)辩一辩:两道题中都有 “4”和“5”,为什么画的不一样?小结:虽然数字一样,但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7)看来根据图这个好帮手,大家都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请列式解答。3.列式
计算,解决问题。(1)学生先独立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然后指名汇报。(2)比一比: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3)小结:把4个5加起来用乘法,把4和5加起来用加法。(4)检查:解答正确吗?a.列式正确吗?你认为该怎样检查,同桌讨论。b.交流:解答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结:我们不仅要检查图画的对不对,还要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最后算算得数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答完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验证。)c.把这道题的答填完整。
4.回顾反思,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借助课件和板书,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①认真读题,弄清知道什么,把数学信息圈出来;②画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能帮助我们思考;③利用所画的图,列出算式解答;④我们还要检查列式、答案是否正确!板书:①圈;②画;③列;④查。小结: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能把文字题目转化成图形表征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把图形表征转化成正确的算式并选择正确的算法。)
二、运用与巩固
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题。(1)尝试解答,汇报结果。(2)产生冲突,激发画图的需要。(3)讨论交流,感受画图的好处。(4)检查反思,回顾解题的步骤。
2.练一练。练习十四第4题。(1)画图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3)交流反馈。
3.互动与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好方法?4.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第三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培养学生分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解题结果的严谨性。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
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三年级一班有50个同学,每个同学发4个作业本,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2)三年级二班有46个同学,每个同学发5个作业本,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3)三年级一班发了200个作业本,三年级二班发了230个作业本,两个班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教师:上面的三道题,你会解答吗?选一道你喜欢的题试着做一做吧。
学生解答后全班汇报。
教师:这些题同学们都会做,如果把这三道题合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
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8页例3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觉得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它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汇报。
教师:讨论好了吗?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一共要剪的圆片数=大圆的个数+小圆的个数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共要剪的圆片数=大圆的个数+小圆的个数。
教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和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题中的条件和分析出的数量关系式,应该先算要剪多少个大圆,再算要剪多少个小圆,最后算一共要剪的圆片个数。
教师:这道题除了用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数量关系式也能解答?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还可以是:一共要剪的圆片数=每个学生要剪的大小圆的个数×学生人数。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共要剪的圆片数=每个学生要剪的大小圆的个数×学生人数。
教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和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我们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应该先算每个学生要剪的大小圆的个数,再算一共要剪的圆片个数。
教师:通过讨论分析,我们得出了这道题两种不一样的数量关系式,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数量关系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这两个数量关系式都是求同一个问题,即一共要剪多少个圆片,不同的是两个数量关系式先算的不一样,并且第一个数量关系式最后用加法计算,而第二个数量关系式最后用乘法计算。
教师:那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这两种思路都是正确的,它们解出来的结果会相等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猜测:虽然思路不一样,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最后它们求的都是一共要剪的圆片数。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解答这道题来验证一下吧!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数量关系式,并根据它来进行解答。
学生选择数量关系式并计算,教师巡视。并抽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根据两种不同的关系式列出的算式,学生完成计算后全班汇报。
黑板上两个学生分别在两个数量关系式下面板书如下:
48×5=240(个)5+4=9(个)
48×4=192(个)48×9=432(个)
240+192=432(个)
教师层层追问每个算式分别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算?通过追问加深学生对两种不同算法的理解。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对两种数量关系式的列式解答,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吗?
教师: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算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比较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算法算起来要简便一些。教师说明其实这两种算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
教师:对于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一般都有多种解决方案,在解题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进行解决就可以了。你会解答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有两个。一是:8个同学的语文书、数学书的总页数=语文书的总页数+数学书的总页数;二是:8个同学的语文书、数学书的总页数=每个学生语文书、数学书的总页数×学生人数。
教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它们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引导学生小组先讨论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教师:现在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吧,不过,在解答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看一看语文书和数学书的页数分别是多少。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在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略。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7~11题。
板书设计:
第四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石嘴山市第二十三小学
谢晓阳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学会求两数之间有几个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之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件展示: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图。(教师谈话引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如图: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请同学想一想。
3、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答?
学生同桌讨论
4、向全班同学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
画图 数数 学生排队 等
二、巩固练习。
1、一起完成课本上做一做。
2、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习题。
三、独立完成 课本练习题和数学游戏。
四、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把自己的收获先给同桌说一说
第五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2、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一、复习引入
1、常规练习,齐背1-8的乘法口诀。
2、听算:
第一组:2×8,3×8,8×2,4×8,5×7 第二组:8×4,4×7,7×4,6×8,8×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课件演示:教材例3。
(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
2、看一看,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境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信息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全班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
师: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每种物品的价钱,让学生意识到存在“单价”与“数量”的问题)
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分小组讨论,尽可能提出问题。将问题分类:加法、减法、乘法,重点为乘法。
预测: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 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
日记本每个4元,买 6本,一共多少钱?
4、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①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
② 汇报解决方案。
③ 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列的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三、拓展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