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笑声中的悲凉
笑声中的悲凉
——《孔乙己》教学设计
作者 史丽芬
设计背景:
历来对小说的讲解都是围绕三要素展开,通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描写的句子,得出人物的性格,并结合环境和作者经历探究作品意义。这样讲固然条理清晰,但耗时较多,而且环节单一,学生难免厌倦,也达不到教学预期的效果。
为了相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要通过精读教材提炼出用以增加学生的知识、训练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也要能够对教材进行艺术而科学的教学处理,学会长文短教、选点突破、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堂实录:
导入:鲁迅曾说过:“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既然是一个苦人,为什么在文章里又充满了笑声呢?孔乙己是在笑声中出场的,又是在笑声中退场,接下来就让我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文章中描写笑声的句子。
师:第一次出现的笑声是?
生:文章第二段,“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师:“为什么只有孔乙己到店才能笑几声,那么之前他是什么样子,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状态,找原句分析。”
生:“他原先的生活很单调也很无聊。因为掌柜的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师:“所有的人都可以对他冷眼相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地位低下。”
师:“我们在看看小伙计的经历,伺候不了长衫主顾,伺候短衣帮又羼不了水,所以只能干温酒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可见在酒店里,伙计都有三六九等,他是处于最下等的,那么他的笑意味着什么呢?”
生:“放松”,“释放”,“或者说是一种解脱吧”.师:“很好,那么第二次出现的笑声呢?”
生:“(齐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师:“这种笑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
生:“孔乙己出场时。”
师:“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从文章的描写中探讨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生:“从青白脸色可以看出孔乙己营养不良,非常贫穷。”
生:“从皱纹和花白的胡子可以看出他年老。”
生:“从穿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看出他好吃懒做。”
生:“从满口自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可以看出迂腐来。”
师:“同学们都分析得非常好,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他的皱纹里时常夹些伤痕,和后面人们见了他就笑他脸上又添伤疤了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他经常偷书,经常被人打。”
师:“那他为什么老偷书呢?”
生:“因为他好喝懒做。”
师:“对了,下文已经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也正是这一性格决定他悲剧的开始。那么面对众人的取笑,他是如何反应呢?”
生:“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师:“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生:“他很在乎自己的名声。”
师:“是呢,他的长衫又脏又破却迟迟不肯换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自恃清高,觉得自己是读书人,便高人一等,又吃不得苦,自然落到边缘人物的尴尬的境地。那么众人的笑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生:“我觉得是寻找一种乐趣吧,辛苦干了一天的活,取笑别人也可以缓解一下疲劳。”
生:“也是一种幸灾乐祸吧,看到别人比自己还不幸,就特别开心。”
师:“这种快活是建立在孔乙己的难堪上,可以看出众人?”
生:“麻木不仁。”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三处笑声是在哪儿?”
生:“第六段,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师:“这次又是取笑什么呢?”
生:“笑孔乙己虽识字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师:“古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乙己虽是读书人却被干苦力的底层人取笑,可见高的只是通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那么孔乙己是什么反应呢?”
生:“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了一层灰色。”
师:“上次人们取笑他偷书时,他尚且争辩,这次为何连争辩都没了?”
生:“说明他无从反驳,他在意这件事,而且确实没做到。”
师:“的确是,这是戳到孔乙己的痛处了,才会连反驳的话都没了,可见在他内心深处,对功名利禄也是非常的在意。他此刻的痛苦与众人的快活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见众人的麻木不仁。第四处笑声在哪里呢,读一下。”
生:“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绝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师:“为什么要引人发笑呢?”
生:“吸引人们光顾,增加生意。”
师:“所以掌柜的笑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玩弄。还有一种笑声,似乎与这些笑声都不一样,他们在?”
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师:“孩子们为什么要笑呢?”
生:“孔乙己分茴香豆给他们吃,后来不多了及舍不得给了。”
师:“可见孔乙己还是有善良的一面的,那么这些孩子的笑声是怎样的笑声呢?”
生:“纯真的,天真的笑声。”
师:“为什么要可以描写孩子们的笑声?”
生:“形成对比,用孩子的笑声反衬大人们的冷漠无情。”
师:“最后一次笑声是在?”
生:“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来酒店喝酒时。”
师:“此刻的孔乙己是什么样子呢?”
生:“脸上便成了黑瘦的样子,长衫没了,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
师:“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生:“因为他偷丁举人的书被打折的。”
师:“为什么丁举人有这样的权利呢?我们现在有权利这样打人吗?”
生:“没有,会坐牢的。”
生:“因为丁举人考取了功名,地位高。”
师:“同样是读书人,一个可以随意残害他人的性命,一个只能任人摧残,决定这样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生:“封建科举制度和等级制度。”
师:“所以这就是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孔乙己成了举人,面对偷书的人会怎么做?”
生:“打死他。”
生:“放了他,送给他书。”
生:“资助他读书。”
生:“打折他的腿。”
师:“孔乙己会怎么做,我们也许能众人的反应中得到答案。我们来看看,面对被打折腿的孔乙己,众人的反应如何呢?”
生:“取笑他,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师:“有没有人同情他?”
生:“没有。”
师:“所以这儿还是个人的悲剧吗?”
生:“不是,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剧了。”
师:“所以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落幕,在一片欢快的笑声里,却藏着浓浓的悲哀,这种悲哀有孔乙己自身的原因但更多是社会的悲哀。那么孔乙己最终的结局呢?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写在日记本上。下课!”
板书设计:
小伙计 附和的笑 生活贫困 年老体衰
众人 捉弄麻木的笑 笑 悲 好吃懒做 爱慕虚荣
掌柜 玩弄的笑 重视功名 迂腐
小孩子 天真无邪的笑 讲信用 善良
教学反思:
本课从笑的角度切入,避免了小说讲解固定的故事情节、环境、人物分析单调的讲解,将笑作为线索分析也能长篇短讲,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笑声中的悲凉,从而对本文的主旨有深刻地理解。不足之处,课容量有点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第二篇:《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第2课时)
嘉鱼县实验中学 李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语言、动作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品味小说中看客的语言、动作,了解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2、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对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与
批判;
2、结合现实案例进行道德反思。
重难点:通过分析看客的语言、动作了解其形象特点,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乙己》是鲁迅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鲁迅先生自己说过,在他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在你的心中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正课
1、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孔乙己形象。
2、质疑探究
(1)对孔乙己的结局“大约的确已经死了”中“大约”和“的确”的理解。
(2)从看客们的动作、语言入手对其形象进行分析,了解孔乙己所处的病态冷酷的社会及其悲剧的必然性。
三、拓展迁移
1、学生列举周围看客的事例;
2、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的看客行为;
2、出示现实案例,学生谈感受,进行道德反思。
第一则: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羊城晚报》
第二则:一名男子爬上湖南湘潭市河东大道一栋大楼,从6楼纵身跳下。令人震惊的是,当时竟有数百群众驻足观望,并不时发出欢呼和鼓掌声。
《潇湘晨报》
四、结束语
教师:“但愿那些看客的冷漠能够将我们震醒,让我们看到善的人性本能尚存。人,归根到底是要有良心、爱心和怜悯之心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屏幕出示:人在社会,敬业乐群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让我们牢记这些真言,齐声诵读!”
五、板书设计
(学生诵读)
孔乙己
赏玩
凉薄
看客
第三篇: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第一课时教案
船厂中学 卫绍富
教学分析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小说充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欣赏小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觉作者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师: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二、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指名一学生回答,或通过多媒体展示。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当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文言、白话的论争仍然激烈地进行着。1
三、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1、学生默读文本,初步感知文章,理解字词
①读准字音:阔绰(chuò)羼(chàn)拭(shì)绽(zhàn)出
②理解词语
舀 蘸 荤菜 阔绰 笔砚 颓唐 附和 惋惜 间或 绽出 营生 不屑置辩 污人清白
2、自由诵读,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意。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穷,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臭架子;“唯一”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表明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孔乙己的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是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孔乙己的结局
明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快速浏览文本,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学生阅读文本,首先自己概括,再交流讨论(2)指名回答,然后教师作出归纳。
明确:(1)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们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茴”字。(4)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5)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6)孔乙己被打折腿。
(3)按着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指名理清本小说情节结构。
四、合作探究,(1)分析孔乙己的形象。(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多花点时间讨论)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 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自己清白但又 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又 屡遭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个屡被讥笑但又
想和人交流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
2、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形象。
明确:孔乙己地位低下但又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又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又自欺欺人;遭人嘲讽但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命运凄苦但又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当然,他也有善良、质朴的一面。
(2)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多花点时间讨论)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探讨时要紧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并做到有理有据。
2、教师归纳明确:
(1)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2)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
(3)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
五、课堂小结
师:本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又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活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体现。
《孔乙己》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目标,内容,思路,教法,学法等的设计上,自认为从学生角度的思考还是比较多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此教学设计以填写履历表的形学生学得很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是一个能体现自主、还有在学法上:课堂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人物的方法:圈划、朗读、比较、分析、联想、表达,使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深化并会运用。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第四篇:《孔乙己》教学设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旗窑沟职中 包金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 不限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不同时代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孔乙己》是一个哪一时代“造就”的人物呢?让我们共同学习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一作品,解读一下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并能深刻认识其背后的社会现实。鲁迅,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短篇小说有《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等,散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孔乙己》作于1918年,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巳揭开序幕,民主和科学日益成为时代的呼声。当时封建复古逆流仍猖獗,北洋军阀政府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上还在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种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把二十多年后的当时现状与之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
2.默读课文,找学生复述小说的梗概。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2.学生归纳回答:
酒店--“我”的身份--“我”郁闷的缘由——孔乙己出现——他的身份——别人对他的取笑——他卖弄“学问”——他善良但“小气”——店内有人议论他——他再次出现被人嘲笑——他终于没出现。
四、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及性格
2、学生找出:
(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写断褪后的形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第五篇: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教材地位】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小说阅读,意在培养学生学习阅读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能力,如: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还要理解小说的主题,阅读中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而《孔乙己》本篇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篇,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抽象思维、逻辑能力较弱,不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所以这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他们团结,善于合作交流,有个别学生的思维能起到一定引领作用,这是我在教学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教学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3、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4、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孔乙己人物性格和其形象意义。
2、掌握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主问题设计法、自主探究法、拓展阅读法 【课时时间】 45分钟 【预习】 课前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孔乙己那几件事?在文中勾画,做好批注。
【教学过程】
一、走近孔乙己其事
1、《孔乙己》这篇小说与其他小说有些不同,没有环环相扣、扣人心弦的戏剧化的情节模式,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推动小说的演进。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段?
2、学生思考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明确七个生活片段:
(1)孔乙己被揭短;(2)孔乙己为偷书辩白;(3)孔乙己被取笑没有进学;(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朋友吃;(6)孔乙己被打断了腿;(7)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理清小说的情节,为后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走近孔乙己其人
1、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人物形象更为的丰满。那我们从鲁迅先生的笔下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呢?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找出表现孔乙己性格的词句,说说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温馨提示:可以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
2、学生活动:
(1)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独立思考三分钟。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主发言人需起立,自然大方的向组员交流学习情况。其他组员认证倾听、思考,如有疑问,待最后小组讨论。
(3)小组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一人讲述,一人板书,其他组员课补充。
(4)其他小组对该组同学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归类,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1)通过外貌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B、“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的遭遇的悲惨。C、“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分深刻。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A、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板书:迂腐可笑)
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板书: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C、“你读过书么?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对呀对呀,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说明他一方面很自命不凡,又迂腐不堪,同时字里行间也显示出他善良、热心的性格)
D、“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说明他迂腐又不失善良)
E、“不要取笑,跌断、跌,跌”(说明他至死还是死要面子,始终没有醒悟)。。。
(3)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A、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讥笑)B、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至死不悟)
C、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明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出了他的心理。)
D、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直起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摇头说。(表明他虽然迂腐可笑,但本性还是善良的)
E、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摸字表明他悲惨的境地。)
4、结合学生书写的板书,师问:同学们能不能将孔乙己这些性格的词语进行一个分类呢?让学生明确孔乙己的矛盾性格。
5、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6、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请同学们看到1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个自然段。(配乐,学生齐读旁白,女生读掌柜的话,男生读孔乙己的话。)
7、这样的一个孔乙己这样的一个结局,你觉得是可笑可悲可怜还是可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能有自己的想法有依据即可。【设计意图】
学生先自主学习,从文本中勾画词句做好旁批,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发言、倾听、讨论、小结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开阔,对于“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矛盾性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这对于学习小说的主题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三、走近《孔乙己》其意
1、孔乙己不愿脱下长衫,最后却还是穿上了“破夹袄”,他想坐着喝酒,结局他“坐”着喝酒了,他从不欠酒钱,却永远的欠了“十九文”钱。孔乙己所有唾弃的事情最后都应验在了他的身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孔乙己,却在人们的笑声中用手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你怎样理解这样的“笑”?
2、拓展资料,更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那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教育体系并未改变,许多知识分子还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鲁迅认为要使人民群众觉悟起来,改变愚昧和麻木的精神状态,要把人民群众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精神传统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争取人民的自由和解放。所以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呐喊助威,冲锋陷阵,“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随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许多匕首投枪般的杂文,对整个吃人的旧世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3、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小组合作学习:
在文中还有多处出现了这样的笑,请你找出来,联系起来谈谈你的想法。
4、学生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学习,交流,最后汇报。
5、小结:小说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各色酒客、酒店掌柜,甚至包括“我”,对于孔乙己几乎完全一致的态度,写出了这些人如何戏弄和嘲讽孔乙己,他们对孔乙己没有一丝同情,却从孔乙己痛苦的辩解中寻求乐趣,孔乙己越是痛苦他们便越是开心。以乐境写哀情,愈见其悲哀。他们赏鉴着孔乙己的不幸,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和孔乙己一样的穷苦人。这正是鲁迅在作品中多次批评的“看客”现象。
6、拓展资料: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鲁迅《藤野先生》
鲁迅笔下的“看客”——
旧中国末世深陷在封建统治思想、秩序的重压下,麻木、冷漠,没有一点儿生气和活力......7、“看客”现象是鲁迅先生很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结合本篇课文中,一个悲剧人物孔乙己的悲剧人生,你觉得鲁迅先生写《孔乙己》的目的是什么?这仅仅是孔乙己一个人的悲剧吗?
8、结合板书小结: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以达到“引起疗效”的目的。【设计意图】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不仅仅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而是要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来反观社会。所以,此环节既有对文本的思考,又引入了大量的资料,拓展文本资源,让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总结方法,拓展思维
1、阅读小说,不仅仅是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随着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我们还更应该去关注这人物背后,小说所折射出社会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和行动,这才是读小说最应该做的事情。
2、这片文章中的孔乙己无疑是一个社会的牺牲品,我们在八年级学过另一片类似的文章《范进中举》,通过两篇小说的学习,和你对小说的深入的思考,请你选做以下题:
(1)请你将孔乙己与范进比较,他们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发挥想象写一篇小作文:《当范进遇见孔乙己》。【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置,意在总结小说的阅读方法,继续培养学生深阅读小说的能力。既能走入文本,又能走出文本,让学生有所得。同时,也为写作埋下伏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
5、孔 乙 己
鲁 迅
情 节 人 物 环 境
典型 矛盾 罪恶的科举制度 生活场景 性格 人性的麻木、冷漠
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