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史话》有感:客家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读《史话》有感:客家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侯月祥
读罢《近代梅县史话》出版(以下简称《史话》)一书,心情异常激动。近百年梅县史就在眼前,这是一部关于梅县的力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介绍客家历史文化精品佳作,对于构建客家学具有现实意义,将发挥一定的先导和示范作用。
《史话》一书,作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集徵资料用力甚勤,详细丰富;人事记述脉络清晰,详略有致;谋篇布局思路灵活,层次分明。其中一大特点是整部著作大部分内容是通过具体记述人物与事件,以史带人,以人证史,倾力增强史书活力,一扫史书刻板弊端,增强了梅县百年史的真实性、生动性、可读性,读后产生恍如历史就在身边的亲切感。
《近代梅县史话》书内图片——铁汉楼
作者跳出“复印式”“复述式”研究的弊端老套,参考大量党史方志、个人著作、报刊及民间资料,特别是个人信函、记录、物件等,参考书近80种,结合田野调查、口述史,史料深沉厚重,人事活跃,具有充盈的生命力。书中披露了不少新发现资料,填补了空白,进一步细化了原有史料,澄清了部分传闻,纠正了民间误传的说法。著述历史功夫在史料,史料没有突破,观点亦难以突破。
《史话》一书,有关当年朱德、林彪等到梅县情况,过去老一辈县人多有传说,但众说纷纭不一;对“五甫闹梅州”传闻也很多,但说法互相矛盾不少;抗战时期4位日本飞行员在梅被歼灭,坊间各有故事。如今,不少类似问题在《史话》一书中,都有实实在在的权威记述,否定了一些不实传闻,修正了相关史实,还原了历史真貌。
《近代梅县史话》涉及内容——中华新报上刊登的《梅州》杂志出版消息。
《史话》一书,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摒弃了陈旧观念。对各历史时期在梅县建设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士,包括当年国民党一些军政要员、民主人士、社会贤达、工商巨子、侨领等,涉及人事众多,记述不薄,客观肯定。历史是公正的,应该还原真实,对他们不应忘记,这也是关系到“史德史风”问题,要客观公正,不存偏见。对部分潮汕民众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迁梅,作者也作了客观的分析,观点新颖独到;对潮汕移民在梅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也如实记述,客观肯定。他们是“客家圈子”里的“客家人”,虽然人数不多,如今也溶入了客家社会,那是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现象之一,应该留下历史一笔。
注重记述史实的细节,也是《史话》一书的特色。在梅县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过不少历史大事。对这些大事的记述,作者智慧地采用了不少细节的记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清末梅县“办团练勇”、梅县籍青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孙中山到梅县松口、红四军来梅、梅江桥建造等,通过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历史场景,笔锋特别,活灵活现,读来不厌,印象隽永。
《近代梅县史话》涉及的地方——清凉山徳济医院肺病疗养院遗址。
《史话》一书的发行,在构建客家学中具有特别意义。梅县是客都梅州的核心地带,是最具客家元素、客家印记的地区,文化资源底蕴丰厚,人文思想丰富。客家学研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开展追本溯源式的研究,把客家史搞清楚搞透彻,特别是一些历史的细节,宜细不宜粗。
《史话》一书可说是一部区域断代史。断代史研究是历史研究中一个基本方法,值得提倡。细化研究客家史很有必要,也是应该的。客家史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也还有许多“结”要解,有许多“秘”要揭,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暂且不去追求学术的顶峰,而是脚踏实地,做好历史研究的基础工作。希望梅县区的实践能成为一个先导和示范,推动梅州市各县(市、区)也能撰写自己的客家史,通过积累,深化客家研究,构建客家学。这项工作特别寄望于年青的专业或者业余研究者。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让人明智”.后人要继承前人创造的一切,包括他们创造的成就与经验,也包括他们遭遇的挫折与教训,让后人少走弯路。《史话》一书的作者以严肃的历史观,发扬文化自觉和学术担当精神,运用史料的熟练和文字驾驭能力,完成了《史话》这部力作。相信这部书会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历史读物。
对该书的出版谨致祝贺,是以为序。
序作者为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副巡视员,广东省地方志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二篇:读《客家》有感
读《客家》有感
虽说我身处客家人最多的地带,但是实话说我仍然不太懂得客家文化,所以这个暑假我决定从理论上了解一下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一员:是汉族中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族体系之一:是一个不以地域命名,具有显著特性的民系。客家人的血缘是汉族,客家先人是南迁的汉民,客家民系族源迁徙情况,族源只有一个还是多个,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何地,“客家”命名由来等有关客家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问题,至今未有一致认同的定论。早期学者罗香林在其1933年出版的具有开创性建树的《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提出“五次大迁徙”之说,详细论证了客家之源为“中原衣冠旧族”.他认为:客家先民元自中原迁居南方,其中总计大迁移五次。客家“基地”是闽粤赣边区,其范围包括:福建汀州各属8县;江西赣州各属,宁都各属共18个县(市):广东南雄各属,韶州(今韶关)各属,连州各属,惠州各属,嘉应各属,大埔,丰顺,龙门等,共29个县(市)由于未有公认的划分标准,或有应列霍不应列而列入的县市,但大致可概而言之,客家大本营开始于赣州,续于汀州,成于梅州。
其实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客家话,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客家话与粤语和普通话如此相似。原来唐末至宋,元明,客家先民先后进入赣南,闽西,粤东休养生息,经若干代的承传,孕育出以中州古语在江淮地区发展形成的江淮官话为基础的客家话,也同时形成了客家体系。在汉语各大方言里,因迁徙而形成新的方言,客家话是最典型的例子。南迁汉人进入江淮或客家先民行至湘赣闽粤,都还拥有中原文化的优势,同化当地语言或方言是主流,接受影响是支流,因此成型的客家话尽管分布极广,但内部一致性极大,各地客家人不会出现交际上的困难。又因粤东的梅县(现梅州市城区)是清代以来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后许多客家人又是从这里迁徙到别的地方如东南亚一带,梅县话很自然成了客家话的代表,是各地客家人普遍认同的客家话标准语。
“客家妇女”是客家历史文化主要议题之一。客家妇女的优良品质和出色表现,古今中外有口皆碑。为客家妇女树立丰碑的文字,洋洋大观。外国人对客家妇女赞誉有加;:客家妇女,真是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妇女中最值得赞叹的了,在客家社会里。一切艰苦的日常工作,几乎全属于她们承担的责任。“"日本妇女之所以温柔顺从,是病态,因为她们的生活需靠男子,不能不借此求怜固宠;而客家妇女的温柔顺从是健康的,因为她们都能独立生活,她们这样做,纯然是真挚的爱和传统的对丈夫的崇敬。”
客家人都崇文尚学,这是他们的社会风气。他们兴学教育,也正因为她们坚守兴学教育才是民系发展和稳定的首要因素,所以客家发展如此繁荣。几乎所有家庭都支持家中孩子读书。即使生活难以为继的家庭,也要“喉咙省出缴子读,只盼孩儿美名扬”.家族,宗族都把办好本族子弟的教育视为本族兴旺发达的大业。宗族的伺堂大都用来办学馆,学校,伺堂亦学堂,确保子弟就读。宗族的“公尝”(公田收益)重要用途之一就是培育本族子弟,包括开办学校,聘请教师,奖励学业优秀子弟,资助无钱读书的子弟等。有的宗伺,家族,则专门设有“学租田”,收取租谷,用于栽培子孙。
民居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空间。客家传统民居既继承我国民居的传统,又根据迁徙定居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并部分地融合了原住居民“干栏式”民居的结构分布局,发展成为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协调且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现存的客家传统民居,最具特色的有堂屋,围龙屋,方楼,圆楼等。
汉族为世所公认的最会吃得民族。客家饮食与汉民族其他地区基本相同,但也另有其民系特点。就赣闽粤边去各地的客家菜而言,同中有异,各呈特色;播迁四方的客家人聚居地区,亦创造了各具地域性特点的客家饮食文化。因为东江流贯粤东客家地区,多称客家菜为“东江菜”.客家人口味偏于“浓重”,“咸,肥,香”是客家菜的特色,与客家人的烹饪技艺和饮食习惯并论,可概括为“咸,烧,肥,香,熟,陈”6个字。客家人早期多聚居于山高水冷地区,食物宜温热,忌寒凉,故多用煎炒,少吃生冷,这便形成“烧,香,熟”的特点。生产条件艰苦,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分补充大量消耗的热能,这便形成“咸,肥”的特点。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客家人的文化素质也是非常高的,当我知道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等名人,他们有“客家血统”时,我更加的佩服与欣赏这一民族,虽然在读一本书中客家的一些文化我是讨厌的,如一些客家妇女的婚姻悲剧,童养媳,重男轻女的习俗,但是每一各民系也总有不值得赞扬的地方,并且在我身边的客家人们似乎已经改掉了许多不好的习俗,这一种去旧迎新的精神难道不足以让我去欣赏吗?答案是肯定的,我想读完这本书后,我应该好好亲身体验一下客家文化,去品尝一下客家的美食,领略一下真正的客家风光,我知道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将会使我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或许客家语言也将会成为我的第二语言噢!
第三篇:读《中国廉政史话》有感
读《中国廉政史话》有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近日,细读《中国廉政史话》深受教育和启发。这本书记载了从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展廉政新风。历经五大社会形态数千年,这其中积淀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开国之初,政治上尚比较清明,能够对百姓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但过不了多久,大规模的贪腐就几乎成为历史的通例。在专制体制下,即使严刑重典也难以消除贪腐的土壤,以至最终积弱难返。廉政史话娓娓读来,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当今,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却依然有着一些人,手里有了权力,就对自己放松了,管别人的多了,管自己的却少了,口口声声廉洁奉公,心里却把党纪国法视为束缚自己的紧箍咒,直到锒铛入狱方才悔之不及。犹记得《人民的名义》中,巨贪处长赵德汉欲盖弥彰的戏剧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在带给人客观真实感受的同时,也应该在各自心中敲响警钟。
几千年以降,廉政一直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社会的更新变革。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廉政仍是一项需要不断研讨、不断拓展的课题。如何施行廉政,个人认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和自身层面这两个层面上下功夫。
1从制度层面来说,是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从自身层面说,则是在于“坚定信念”与“严以修身”。
不“坚定信念”,放下了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就会出现“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情况,就会在金钱、名利面前打败仗,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正人首要正己,“严以修身”就是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升到理想的境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大江东去浪淘沙,泥石俱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诱惑无时不有,考验无处不在,我们要勇立潮头,牢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树立自身的形象,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望,如此,方不负平生。
文/郭宝贝
第四篇: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看小说一直是我的主要娱乐方式,爱情故事、玄幻小说、鸡毛蒜皮的家常我都来者不拒,只要逻辑性合理,我都会带着一种欣赏或是娱乐的心情去品读。读完一本书,闭上眼睛慢慢回味或者是粗糙地在留言板写上几句感悟已成为一种习惯。遇见这本书,是一件很机缘巧合的事情,是在知乎上一个知友在与我讨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极力推荐的;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它,翻开之后就被深深吸引了。本次上《理论化学基础》这门课,对于我一个理科女来说,太过理论的知识体系已使我头晕不已,后又听到老师布置的是一篇读书笔记,我就姑且用看过的小说来写篇读后感滥竽充数吧。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带我做了一次量子之旅。首先作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带着我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作者还引领着我们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作者以极具诙谐但又不乏科学严谨的口吻叙述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学从无到控制整个微观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回顾了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经典实验。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千秋的科学家的崇敬和对量子物理界的每一个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动。这本书在叙述方面最成功的莫过于它不是简单讲述量子物理科学家们的贡献而是将其符号化,而是从各个角度阐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让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如爱打赌的霍金,晚年倔强的爱因斯坦,宽厚的玻尔等等,而同时他抓住科学界的一切可以发挥出趣味性的地方发挥,如“薛定谔的猫”,“量子自杀”等等。总之,作者尽可能
用“与时俱进”的言说方式来向大家讲述一段大大改变人类发展的历史,一部科普作品的意义不应该单单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更大的作用还是在于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同时让公众认识到这些在幕后推动人类前进的科学英雄。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颇深的就是量子论诞生那章。作者先渲染了经典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和其不可动摇性,然后用朴实的言辞来描述了普朗克公式与经典物理学所存在的矛盾以及普朗克自己的内心变化,由此引出量子论。
作者先以开尔文的演讲《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19世纪乌云》中的第一段话是:“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黯然失色了„„”引出经典物理的难题即光以太和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能量均分学说,具体指的就是人们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困境。第二朵乌云即黑体辐射实验和理论的不一致最终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物理上定义的“黑体”,指的是那些可以吸收全部外来辐射的物体,比如一个空心的球体,内壁涂上吸收辐射的涂料,外壁上开一个小孔。那么,因为从小孔射进球体的光线无法反射出来,这个小孔看上去就是绝对黑色的,即是我们定义的“黑体”。19世纪末,人们开始对黑体模型的热辐射问题发生了兴趣,即物体的辐射能量和温度究竟有着怎样的函数关系呢?维恩从经典热力学的思想出发,假设黑体辐射是由一些服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分子发射出来的,然后通过精密的演绎,他终于在1893年提出了他的辐射能量分布定律公式:
C1E-5 exp(-C2/T)但是卢梅尔(Otto Richard Lummer)和普林舍姆(Ernst Pringsheim)于1899年报告,当把黑体加热到1000多K的高温时,测到的短波长范围内的曲线和维恩公式符合得很好,但在长波方面,实验和理论出现了偏差。很快,鲁本斯(Heinrich Rubens)和库尔班(Ferdinand Kurlbaum)扩大了波长的测量范围,再次肯定了这个偏差,并得出结论,能量密度在长波范围内应该和绝对温度成正比,而不是维恩所预言的那样,当波长趋向无穷大时,能量密度和温度无关。维恩定律在长波内的失效引起了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注意,他试图修改公式以适应u和T在
高温长波下成正比这一实验结论,最终得出了他自己的公式。不久后另一位物理学家金斯(J.H.Jeans)计算出了公式里的常数,最后他们得到的公式形式如下:
u = 8π(υ^2)kT / c^3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瑞利-金斯公式(Rayleigh-Jeans),其中υ是频率,k是玻尔兹曼常数,c是光速。但瑞利-金斯公式明显的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典型。因为它虽然在长波方面符合了实验数据,但在短波方面的失败却是显而易见的。当波长λ趋于0,也就是频率υ趋向无穷大时,大家可以从上面的公式里看出我们的能量辐射也将不可避免地趋向无穷大。换句话说,我们的黑体将在波长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释放出几乎是无穷的能量来。
第五篇:英雄的壮举不朽的史话—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感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课文把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生死关头,他们只想到的是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安全,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马宝玉斩钉截铁的一声走!,饱含了五位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五位壮士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丝毫没有犹豫,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中。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荆轲刺秦王。荆轲临行前,唱了两句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说明荆轲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他还是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难道不令人佩服吗?
谁不珍惜年轻的生命?谁不渴望自由的生活?可是,为了党,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祖国的解放,五位壮士在生死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崇高的精神!他们的浩然正气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指导老师: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