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是教育后进生的灵丹妙药-后进生转化
尊重是教育困难生的灵丹妙药
文/高秀文
暑假开学,我接了一个新班六(3)班,班上的学生刘某很让我挠头。他蛮横无理,哪个老师批评他,他就敢当着全体学生的面与老师顶撞。开学不足两周,刘某就连续打了四次架,脸、脖子、手臂上都是血迹,让人目不忍睹。面对这样一个“好战分子”,我真有些大伤脑筋,但一想到领导分班时信任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又激发了我“若不改变刘某,誓不为师”的雄心壮志。
通过家访、与前任班主任交流,我了解到在刘某的幼儿时期,其母亲因劳务输出去了日本,父亲文化不高,也喜欢打架闹事。由于缺少正面的家庭教育,刘某从小养成了“说一不二”和“不吃亏”的性格。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让我更加关注刘某,因为我坚信:有什么样的教育就能出什么样的学生。
在了解刘某“吃软不吃硬”、“吃顺不吃戗”的性格后,休息时我就与他聊天,玩五子棋。这样既避免了他无事生非,又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渐渐地,他和我说起了心里话。
刘某偶尔也顶撞我。记得他打架后,我问他家的电话号码,他硬梆梆地吐出四个字“明知故问”。见此,我不但不生气,且一脸微笑:“多么恰当的成语。你记性真好,我开学初做过登记,这会儿怎么就忘了。”我找到“学生花名册”,又当着他的面,一连读了五遍电话号码,并笑着说:“这回,老师记住了,不用问你了,你以后也没有机会顶撞我了。”(班主任)听我这么一说,他反而不好意思了:“高老师,我……我不是那个意思。”
在后来的几次交锋中,刘某都没占到上风,自此,他再也没有顶撞我。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您有办法,不对我大吼大叫,您的话虽然不厉害,但我听得进去。”我想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的教育效果吧。
“刘某变了。”所有的教师都这样说,班里的学生也这样说。上学期在秋运会上,他踊跃报名参加400米、800米的中长跑,并荣获800米第二名。他在性格上也有所改变,书本上写着“冷静、冷静、再冷静”“遇事三思而后行”的警示语。他把我送给他的“用拳脚,最无能;用智慧,最聪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通过一年的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尊重学生是教育困难生的灵丹妙药。作为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这样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后进生转化十剂“灵丹妙药”-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十剂“灵丹妙药”
提到“后进生”,许多班主任都会感到头痛。因为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笔者当了十年的班主任,期间也尝尽了酸甜苦辣,并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找到了十剂“灵丹妙药”。这些“药方子”让后进生“内服外治”后,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屡试不爽。
“灵丹妙药”之一:与他成为朋友。
后进生可以称得上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遭遇:同学不愿接近,老师冷眼看待。他们生活的圈子小,在老师、同学的眼中属于另类。不管是倔强自傲的,还是冷漠自卑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内心非常孤独。他们渴望得到友情,得到关爱,而这些往往又遥不可及!因此,每当碰到这样的学生,我都会把他(她)叫到面前,认认真真地说:从今天起,老师把你当朋友了!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这个大朋友。记住,我们是朋友!说完后,我还会与他(她)握握手,以示友好!此时,他(她)们的表情大都是“目瞪口呆”!这样的“待遇”,他们何时“享受”过呀?
另外,我还教育其他同学要多多关心他们。成为朋友后,我得有所行动:记住他(她)的生日,到了那天在班上为他(她)举行小小的生日会;每逢节日,我会偷偷地在他们的书包里放点小礼物;自己有不顺心的事时,会找适当时间向他们倾诉……这一切,让他(她)觉得,老师真是个好朋友!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灵丹妙药”之二:给他一个心灵信箱。
这个“心灵信箱”很特别,我常在后进生的作业本中,留有小纸条,或表扬他某段时间取得的进步,或指出他某段时间的不足,提醒他要注意。他们也可以写自己的心事、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困惑——总之什么都可以倾诉。他们无需顾忌,平时不敢当面说的,在这说了也无妨;而且我们约定,绝对保密!看到他们的心声后,我会以纸条的形式及时回应,夹在他们的作业本中,作业本发回后,他们便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一直把这称作是“无声教育、洗礼心灵”的信箱。
“灵丹妙药”之三:让他享有优先权。
一直以来,我都给后进生一些优先权:他们的作业先改,做得不好的,立即找他们过来指导、更正,做得好的,先当面表扬,尔后再在班上表扬;他们的测验卷子先改,改完后,叫他们一起分析;课堂上质疑问难时,让他们优先发言;自习课上,安排他们到科室或教室走廊处,帮他们开开小灶……这样做,让后进生觉得老师什么时候都把他们放在第一位,是重视他们的,是关心他们的!他们自然就会努力去做好。
“灵丹妙药”之四:让他体验成功。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常挨批评的后进生。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其闪光点,让他们能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并看到自身的价值。任何后进生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小李成绩不好,但乒乓球技术一流,我就安排一些乒乓球的比赛,让他出出“风头”;小陈英语“一窍不通”,但却是个数学小天才,多难的题到他手上都迎刃而解,我就组织数学小竞赛,让他摘得桂冠;有些后进生绘画好,我就在班上为他办画展;还有些习作水平高,便将其习作作为专辑张贴、展示;另外,日记、习作中写得一句好话,表扬;成绩进步了,哪怕一丁点,及时给予表扬;作业按时交了也表扬;作业写清楚了也表扬……任何人都需要肯定,肯定他,就会让他充满力量,让他更好地进步,从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后进生尤甚。
“灵丹妙药”之五:封他一个小官职。
在班上,后进生当“官”的很少。因为一般老师都认为:他连自己都难管好,怎能管好别人呢?然而,我的班上往往有后进生当“官”的。我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其一,给他一个小小的“官职”,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信任。(班主任工作)以前从没有人这样重视他们,现在居然能跻身于班干部之列,他们必定心存感激,尽力去做好;其二,给他一个小小的“官职”,对他本人也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因为他明白,自己身份不同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认认真真做好。平时的一些小事情,我常“劳烦”他们:当当小助手,如收捐款钱、监管做操情况等;当当小跑腿,如送送通知,打打开水等。我发觉,他们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因为他们觉得,老师是看得起自己,才派自己做这些的,要努力做好呀!
“灵丹妙药”之六:给他点小甜头。
给他点小甜头,实质是我的一种“新怀柔政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如糖果、水果等,“偷偷”地给他们一些;学期初、学期中等时间段,适当送本资料,送支笔或练习本等,并私下真诚地告诉他:其他同学都没有!老师只给你,因为觉得你进步很大,老师希望你从此“脱贫致富”,表现越来越好!这样,他一定会感激你,从而努力上进。
“灵丹妙药”之七:带他到家里做客。
我经常会带一些后进生到家里做客。煲点糖水、削个苹果、倒杯开水、看看电视、聊聊家常……这样做,他们普遍会有这样的想法:老师平时都极少叫其他同学到他家,包括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而我自己却这样幸运,老师对我真好呀!(这在他们平时的日记、习作中都有所体现)这样“贵宾”式的接待,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心里是装着他们的。他们自然会倍感幸福、自豪,并心存感激。
“灵丹妙药”之八:与他一起活动。
活动课上或课间,我常会到学生的活动场所中去,和他们打打球、丢丢沙包、玩玩呼拉圈……这当中,我尤其注意那些后进生,他们往往最活跃,我十分乐于和他们一道快快乐乐地“疯”上一回,融入他们圈子当中去。这样,我感觉到和他们相处起来,会更加融洽、更加和谐。让活动成为师生沟通的一个桥梁,美妙无比!
“灵丹妙药”之九:给他雪中送炭。
人在困难的时候,你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因此,每当后进生不舒服时,我总是及时给他们送去温暖:带他们去看医生、倒开水让他们服药、电话通知家人等;当他们有实际困难时,如没钱买笔、本子等,我会及时帮他们解决;他们有心事、难题时,我会乐于倾听,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老师的关心就是力量!他会觉得,老师这样对我,我不好好表现,对不起老师呀!
“灵丹妙药”之十:给他多点宽容。
后进生的波动性很大,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表现。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要有足够的耐性,而且要冷静对待。不要对他(她)大声呼喝,不要动不动就说要停学,不要动不动就说要告诉家长……你知道吗,他们最恨老师向家长“告状”——尽管是他们的不对!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他犯错了,应等他冷静下来之后,再私底下跟他沟通,分析这样做的危害性等,这样处理,胜于责骂、惩罚。倘若你不理智,当众对他(她)狂轰滥炸,换来的可能是他们的怨恨,甚至是“和你对着干”!给他点面子、尊严——尽管是他们的不对。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第三篇:后进生转化教育
后进生转化教育
汶源中学魏传华
我们传统意识上的后进生,只是把它们限定在学习上落后的学生,或者叫学困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后进生定义的外延应该扩展,它们还包括在纪律、品行上的后进生。而学困生中间往往存在纪律观念淡薄,品行较落后的将情况。当然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成绩,忽略了对他们的纪律观念和道德养成的教育,这部分人如果出现纪律与道德问题,会为班级管理带来隐患。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相对于学困生,纪律品行上的后进生给我们造成的困扰会更多。若果说学困生造成的仅仅是拖了班级教学成绩,那么纪律品行上的后进生,对班风、学风,和班级稳定会带来致命的破坏。如果任这种学生无节制的发展,对社会也会带来不可预知的破坏。
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工作刻不容缓,根据读完《给教师的建议》和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一)爱——能产生奇迹。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在后进生的心灵深处,也存在着闪光的东西,深沉的爱,可以打开他们那不易敞开的心灵的窗
户,这内部的需要和外部刺激的诱因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一切教育的前提因该是在爱的基础上。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有情感交流,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所有的教育方法才有得以实现的基础。
1、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闪观点。
回想一下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时会带着有色眼睛看学生,成绩优秀的我们觉得他什么都好,成绩不好的我们会认为他们什么都不行。这无形中会拉远学生与我们的心理距离。阻碍教育措施的进行,影响教育效果的实现。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认为最好的措施就是赏识教育。努力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表扬,也许你在平时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一次善意的谈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后果,正如你想要一股清泉,他们却回报一片汪洋。
我有这样一名学生,平时很懒,作业完不成,上课他瞌睡„„但是在一次卫生大扫除中,我发现脏活累活他抢着做,并且做得很出色,在总结会上我表扬了他,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并适时引导,如果能在学习上努力一下你会更出色的。让我想不到的是,在第二天的诗词抽查中,他居然背过了四首,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现象。我的课代表曾私下告诉我,是他说我要对得起老师的表扬,要好好学习。他说了并且做到了,很多老师都反应他在学习非常用功,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
赏识教育,就是能发现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亮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对她进行表扬以期他们更加向善。
2、锻炼意志,养成习惯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一种心理活动,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练习和锻炼的过程。教育无小事,对待后进生身上的缺点、过失,哪怕是微小的过失,也不可等闲视之。“蝼蚁之穴,溃堤千里” [3] 这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应记取的名言;对待后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表扬引起的情感效应比批评、惩罚更有作用。
(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1、科学归因,勤能补拙。
所谓学习归因,就是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某种原因所致。归因理论认为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于学生内部可挖因素,易于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反之,若归因于外部或不可挖因素则容易抑制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一般来说,后进后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头脑笨,学校教学水平与环境差、知识难等,从这些学习归因现状不难看出,后进生在分析学习归因时,常把归因指向外部因素或不可挖因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后进生不会因学习的失败而感到内疚;归因于内部不可挖因素的常常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失去信心和希望,因此阻碍了学习动机 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不仅不给予正确的归因指导,反而视后进生干什么都不好,把后进生的学习失败归因于笨,就会使后进生逐渐放弃进取。所以,教师应引导后进生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如主观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等,告诉他们数学成功的根本归因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通过引导差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归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理反思,逐步提高
我还坚持每天让学生改错题,每次作业批改都有记录.在室内“学习园地”设立了“每周一题”栏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鼓励后进生做学习的主人
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就不一定差。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各自独特之处”。[1]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首先,我从思想上不嫌弃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作业因人布置,合理适当。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三、宽严相济、公平正义。
在平时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班级很严,学生对老师就像老鼠看到了猫,整日唯唯诺诺,而有的班很松,学生整日像赶集。我们都明白任何事情都要张弛有度,太紧会折断,太松会散乱。面对班里两种后进生,我们的管理应该宽严相济,让他们明白必须遵守班规校纪。并且在和学生亲如一家人的基础上,要然他们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你的底线必须亮明白,这有这样后进生才能有所约束,班级才能和谐。
学生中间会有这样的评价,老师真偏向。特别是在你批评学生时。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公平对待学生。曾经样一个学生,毕业很长时间了和要回学校报复老师,原因不是老师当时的体罚,而是他感觉没有受到公平对待,“为什么同样的错误我挨揍,他却没事,太不公平了”,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抗意识,使学生在走到自己的对立面,教育效果有就难以实现。
对于成绩优秀的纪律后进生,我们所做的就是严格要求,无论是从学习上、纪律上,还是品行上都可通过思想工作,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他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一般都可以转化。
不论什么样的后进生都要发挥家校联系的优势,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持之以很的坚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细心、诚心、恒心去对待学生,一定能做好此项工作。
第四篇:后进生教育-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教育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近来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后进生”的教育观,在此撰文,与同仁磋商,希能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如有偏颇,仰祈批评指正。
一、探究病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斑主任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要不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三)、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社会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3)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4)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 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后进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针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愿能对德育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第五篇:尊重后进生
1、尊重、信任后进生。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都有发自内心的需要,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信任。“后进生”更是如此。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后进生消除偏见以自己的言行提供良好的示范,这与其说是技巧,不好说首先是一种态度。对后进生教育,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针对情景而不要妄评学生的人品与人格,否则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损伤其自尊。教师还要站在后进生的角度、全体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面对后进生,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因为他们后进,常常会受到轻视、蔑视及人们在有意无意之中的伤害。人在思想上有先进、后进之分,在品德上有高尚、卑下之分,然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中学阶段的后进生,面临着许多问题,他们还处于童年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他们内心希望获得尊重的需要不断增长,加之认识不断发生变化,成人感、甚至大男子主义气概也有些萌发,有不爱服管教、不爱接受批评等表现。对这样的学生只能先以静观动,再寻找机会说服、教育、引导。我们不仅要看到后进生人格需要的合理性,更要真心实意地维护他们的人格,并在语言、神态、体态,方式等方面加以积极体现,让后进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用对他们的尊重来引导他们用成熟健康的自尊克服盲目的消极的自尊,使其真正奋发向上,做到自爱、自信、自强。其次是信任他们。教师对后进生的信任是连接师生感情的纽带,是学生自信的源泉,能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能点燃他们感情的灯塔。任何时候教师都要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同样可以进步转化,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比如,当在课堂上“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给学生一个微笑,投去一个信任的目光,说一句鼓励的话语,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那么,他通过老师的表情和眼神感觉到“我还行”,于是,在课堂上就敢于发言,学习积极性就会随之增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问题学生”传递信任的信息,在“问题学生”的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并在心中能够“萌发”,从而,促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后进生”真切地感受到“尊人者,人尊之”的道理,而不是嫌弃与厌恶。只有用发自肺腑之言去鼓励,用公正之行去身教,用民主之气去融洽,用信任之眼去注视,充分尊重“后进生”的人格,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才能塑造美好的灵魂和良好的个性。
(1)厚爱尊重后进生。后进生心灵深处的“内伤”很大,他们不希望被贴上“二等公民”的标签。他们期待渴望的是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尊重学生作为金科玉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一后进生如果他对某一学科的教师信任、佩服,那么,他这门学科的成绩会很快上升。我们教师必须深谙此理,给后进生以师爱和尊重。
① 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因为长期是老师和同学们中的“后进生”,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已经变得极为脆弱。只有平等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充当和他们沟通的桥梁。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像朋友一样站在他们身边,他们才愿意打开自己闭锁的心灵,才愿意同老师进行心灵的沟通。
做任何事情,尊重是前提。后进生本身在别人的冷眼中就减少甚至丧失着自尊,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即使是看上去吊儿郎当,玩世不恭,那也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教师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关心,是后进生的精神支柱。为此,我们必须谨言慎行。切忌“揭短”,“亮疮疤”。亲其师,信其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名言。
其次,思想沟通,给后进生信任。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由于后进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责骂,因而会滋生出一种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后进生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因而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缺乏信任,这就难免使这部分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与家长的关系紧张,而这种紧张关系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主动与后进生推心置腹地谈心,充分理解、尊重并信任他们。当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时,他们便会油然产生一种自豪感,便会信任自己的老师,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疏通了双方思想交流的渠道,这就为进一步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人在思想上有先进、后进之分,在品德上有高尚、卑下之分,然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我们不仅要看到后进生人格需要的合理性,更要真心实意地维护他们的人格,并在语言、神态、体态,方式等方面加以积极体现,让后进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用对他们的尊重来引导他们用成熟健康的自尊克服盲目的消极的自尊,使其真正奋发向上,做到自爱、自信、自强。
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后进生,面临着许多问题,他们还处于童年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他们内心希望获得尊重的需要不断增长,加之认识不断发生变化,成人感、甚至大男子主义气概也有些萌发,有不爱服管教、不爱接受批评等表现。对这样的学生只能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先以静观动,再寻找机会说服、教育、引导。
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还必须引导后进生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班级可以开展派对活动,即一个班干部或一名优秀学生帮助一名后进生。因为同龄,他们之间可以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分担共同的矛盾、忧虑和痛苦。他们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得到相互的尊重和帮助后,能更快更好地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必须平等相待,充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教师切不可居高临下,搞家长作风,实行“独裁统治”,对后进生与对其他学生一样都要讲民主。多微笑,多鼓励,多耐心,既不失师长尊严,又能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让后进生亲近你、信任你。实践证明,不少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比优等生还积极。许多优等生不愿去做的,后进生乐意去做而且抢着去做。对于后进生,成功就会激发他的自信心,失败就有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后进生不可能没有失败。教师还应该教育他们怎样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应以平等的身份、知心朋友的身份去说服他们、教育他们、帮助他们。
1、尊重后进生的人格,是转化工作的开始。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 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 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这样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告诫为师者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本来就缺乏自尊自信。所以,教师对后进生的尊重和信任犹如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从心理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后进生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源是一个“尊”字在作怪,盲目自尊,而变得狂妄自大,消极自尊,而变得泄气自卑。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从“尊”字开始,在“尊”字上下功夫,即尊重他们,用尊重呵护他们的信心。如何尊重呢?
一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因为他们后进,常常会受到轻视、蔑视及人们在有意无意之中的伤害。人在思想上有先进、后进之分,在品德上有高尚、卑下之分,然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一视同仁。给其他学生以
爱心,给后进生也以等量的爱心。我们不仅要看到后进生人格需要的合理性,更要真心实意地维护他们的人格,并在语言、神态、体态,方式等方面加以积极体现,让后进生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用对他们的尊重来引导他们用成熟健康的自尊克服盲目的消极的自尊,使其真正奋发向上,做到自爱、自信、自强。二是尊重事实,现实。即实事求是地对待他们的弱点、缺点、错误。因为有的教师对后进生常常会产生偏见,一有错误,一犯毛病就抓住不放,且涉及其他,犯判断上和情感上的惯性错误。而应该对后进生的弱点,缺点、错误,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夸大,不缩小,不上纲上线,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拄后进生转变的电动机和方向,消除他们的对抗心理,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达到感化、转化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尊重和热爱学生,多与他们交往。
能否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主要在教师。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进步和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信任,而后进生更需要得到这些。作为教师不应对他们失去信心或者厌弃。只有教师对学生有尊重感,对他们充满信心,并满腔热情关心、爱护他们,才能使他们通过教育有所转变。加强师生交往和情感上的沟通,使这些学生变得不自卑、不厌恶教师,形成师生情感无障碍,从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转化和提高。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后进生的帮助和教育,首先要端正态度,树立必胜的信心,要关心、亲近、信任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万万不可疏远他们,看不起他们;相反,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懂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们,在取得这种心态上的融洽后,要想方设法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和增强其自信心、上进心,鼓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努力为他们的转化创造条件,从而使他们尽快地从后进生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5、对他们的人格更应该加以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批评后进生,不粗鲁、不侮辱,是对他们人格尊重的一种表现,但不是全部。教师还要站在后进生的角度、全体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同时,自我培植信心。因为,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后进生也是这样,他们也是活泼健康的生命体。教师有责任转化他们、培养他们。而转化他们、培养他们的关键,就在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倘若他们的人格受不到尊重,自尊心受到伤害,那么,又怎么可以去谈自信心的激发呢? 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后进生,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
1.尊重后进生,优化师生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然而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中,最易发生的问题莫过于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以至于不能挖掘他们前进的“潜在力量”。多少教师长期为后进生所累,苦苦得不到解脱;多少家长一直为孩子的后进状态所困扰,“恨铁不成钢”。殊不知,正是他们亲口击垮了儿童前进的勇气和自信,亲手扼杀了孩子那积极向上的精神幼苗。在这种情况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便如一把开启心灵之锁的“金钥匙”,掌握了这把“金钥匙”,才能较为顺利地进入科学化的教育之门,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的自尊与学习的自信。这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3.1 对“后进生”,教师应尊重和接纳他们
教师应尊重“后进生”;因为他们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他们都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由此,教师应给予“后进生”真挚的师爱,尤其要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尊重他们;对他们热情关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主动接近他
们,使师生间架起和谐的情感之桥。并适时地给他提出不同的需求与期望,使他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这样促使他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从而逐步转化成一个先进的学生。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后进生投去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这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后进生”,“ 后进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才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对“后进生”应抱有平等的尊重,诚挚的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己感受到生活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想认真学习,才能用心去努力。
尊重(respect)马卡连柯说过:“我总是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地严格要求他。”教师尊重后进生,才能赢得后进生的尊重。师生互相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后进生转化的有力保障。
提名(name)实践证明,人们对自己的姓名最感兴趣。牢记后进生的名字并能随口叫出他们,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感到受人重视;反之则会令他们失望,感到冷落。教师应该牢记学生的名字,还可以根据他们的特长爱好,分别命名他们为学校或班级的“某某大王”、“某某之星”等,以示激励。
四、要转化后进生,就要信任、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自卑感也很强,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因此,在处理后进生的违纪事件时,应注意把严肃的批评和表示信任、积极鼓励两方面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和“尽可能地尊重”结合起来。感情用事、简单粗暴往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逆反情绪,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扩大事端。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是育人的前提,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因此,要转化后进生,老师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经过一定的引导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采取“等一等”、“看一看”、“帮一帮”的态度,给他们思考余地和改过机会,以感化促转化。
1、要尊重和信任后进生。
人人都有自觉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热情、向上的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自尊和自信乃是青少年学生身上最良好的心理品质,每位教育者都应小心呵护,来自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会产生触及学生灵魂的强大力量。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却没有得到教师应有的信任与尊重。在同学眼中,他是应该与之“划清界线”的人,在老师心目中,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这类学生感受到的是歧视、冷漠,因此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后进生自然而然产生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是统一的,用信任和尊重传递出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批评都有效果,更持久。
四、尊重理解,让后进生充满信心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感情,爱护学生自尊心。一个人需要尊重,需要得到肯定与表扬,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表现较差,往往得不到尊重与表扬,这一矛盾,易使后进生产生戒备、自卑、逆反心理。因此,首先,我们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热情鼓励;一旦犯错误,就心平气和地与后进生一起分析,找出根源,耐心教育,我们惊喜地发现表扬一次比批评两次效果好。其次,坚持个别谈话,反对“公开式”批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爱面子,一个人如果连面子都不要了,那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所以批评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兴趣,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丢面子了,从而发生顶嘴、顶牛,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的信心;反对大事小事叫到办公室批评罚站,因为其一是办公室人多,话题多,不是思想教育好场所;其二是你等于把这一后进生亮相给全体教师,使他在这些教师中抬不起头,失去信心和自尊;反对在大庭广众之中批评责备学生,不可采取急进方法,如要学生出去,要学生不上你的课,这样做易于形成对立局面,以后教育就没有
力度了;家访时告状,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有时家长自己嘴里也说自己孩子有多坏多坏,其实他心里多么想你能给他的孩子一个肯定,一个赞扬,谁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特别要注意不要在学生最尊重、最崇拜的人面前,当着学生的面,批评数落学生;相反地若采取肯定其优点或中肯评价,反而可收到喜人的效果。
三、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教育者要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做到与学生心心相印,心态平衡,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建立起相互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就明显;反之,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一个学生对某位老师抱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那么,这名学生就难以学好这位老师所教的功课。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力量,他们有头脑、有思维,是活生生的人,独立地支配自己的知、情、意、行,有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权利。所以,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志向、选择、性格、情感。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和谐环境里充分释放出个体的力量,不能因成绩高低、印象好坏、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厚此薄彼,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能冷眼相待,对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平等的对待。俗话讲:“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由于学生的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智力发展有迟速,这种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和承认这一客观事实。关注和尊重各种类型的学生,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发展,切忌单以成绩论英雄。
自尊性人人有之,而且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宝贵,要千方百计的加以保护。这就需教师的关爱和帮助,尤其对后进生更需要尊重,如果让一个学生失去了自尊,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失败。开展这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多问一问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真心实意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使他们学有所得,看到前途和希望,感到老师温暖而亲切,感到学校的生活充满着阳光。让教师这种人格力量折射到学生身上,促使他们自立、自尊、自强,形成顽强的意志和品质。
关心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的。关心尊重学生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也不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迁就。教师要做到严中有爱。既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又要采取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批评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对后进生更应该讲究方法。不要横眉冷眼,言辞辛辣,师生应以平等身份谈话式的进行。既要从中指出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要使他们心悦诚服。对内向型心理的学生不要当着众多人的面进行批评,而且批评之后不要忘记安慰。这样会使他们感到老师是自己的贴心人,缩小彼此之间的心理差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情感偏颇。
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为了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人才,我们教师要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创新经验和方法,实现我们的口号:“教育要面向明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尊重激励法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所以,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尊重,尤其是“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同学平等的对待,心里常常出现扭曲,处于受孤立、被歧视的地位,渐渐形成了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尊重“问题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忍耐,消除“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实践证明:教师越尊重学生,学生越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教师的尊重。
一、要蹲下来看后进生,给他们予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些后进生的所作所为不可理喻,与我们的想象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埋怨、责怪他们,导致他们也破罐子破摔。其实,距离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站得太高,离他们太远。蹲下来看后进生,我们就容易走近他们,理解他们。一位小学教师以他切身的教育体验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啊!可爱的孩子们,当我蹲下身子,变得和你们一样高时,我发现了你们的天真,发现了原本幼稚可笑的东西并不幼稚,也不可笑、、、、、、”
蹲下来看后进生,我们会发现他们原本很令人反感的行为,已不再那样令人反感了。蹲下来看后进生,我们会发现他们那颗还很幼稚的心灵其实已是伤痕累累。他们大多未能得到老师的关爱,有的只是一味批评、漫骂。同学们瞧不起他们,家里父母亲也常打骂他们。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保护好他们的自尊是教育成功的标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尤其是后进生,就更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了。蹲下来看后进生,我们就不再不尊重他们,不会挖苦,不会训斥,不再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也就不会产生抵触对立情绪,造成思想障碍,以至于情绪更加消沉,自暴自弃。
二、理解、尊重、公平对待每一个后进生。
理解、尊重、公平对待每一个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陶先生的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有较高的人格素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管教育对象是谁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还体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对后进生要做到不嫌弃、不厌烦、不冷淡,而是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帮助,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他们中间去,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教师用博大的人文精神、宽阔的胸怀教育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向积极的、健康的、全面的方向发展。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一)尽可能地给予尊重
尊重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后进生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如果说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那么尊重则是让这一美德升华、最大化的更具教育意义的原则。作为后进生,他们通常遭遇到了比其他学生多得多的打击,长久以来,内心已逐渐麻木闭合,而尊重就是激发起内心斗志,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
现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的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呼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可见,尊重是沟通师生心灵通道的润滑剂,它有利于培养一个健康、融洽、充满友谊和温暖的环境,能使后进生容易顺从集体的态度、价值观,增强模仿和认同他人的趋向,从而养成奋发向上的乐观情绪和掌握待人处世的适当方式。反之,歧视、冷漠、缺乏同情和关怀会使师生间产生误解和隔阂,形成认识上和情感上的障碍,加剧后进生的敌视、抵制、逆反心理。
我国心理学家丁瓒也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学校而言,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心理氛围,不论好坏都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环境,它有形无形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效,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能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融洽,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意义极为深刻。
像我任教班中的何某、曾某等男生,平时自由散漫,爱顶撞班干部,给同学、老师起外号,学习成绩差,是较典型的后进生。我曾经多次找他们谈话,对他们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这一年多来,我改正自己的教法,对他们采取寻找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一次大扫除,他们表现非常积极,尤其是何某,见一女生擦窗户擦不到,便自告奋勇爬上窗台起劲擦起来,可当他下来时,新擦过的窗台上留下两个脏脏 的脚印。同学们纷纷批评他,当我赶到时,只见他在同学们的指责中,红着脸,欲言又止。此时,我灵机一动,制止了大家的埋怨,问大家“窗户擦得干净不干净?”大家异口同声“干净”,我高兴地夸赞何某同学劳动积极、肯干,并说:“老师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你帮人心切,忘了脱鞋是吗?”他连称“是”,可看着那脏脚印又不自在起来,我说:“相信你能处理这件小事,你知道怎么做了吗?”他高兴地点点头,拿起抹布小心擦起来,同学们想帮,他不让。劳动结束后,我对他说“你不仅爱劳动,而且知错能改,相信你在其他方面也能发扬积极、主动的精神,也能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他们几个后进生都是在校住宿,平时晚午休纪律较差,常谈话到深夜,影响第二天上课,宿舍卫生也搞不好,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逐个找他们谈心,并和他们一起做了一个游戏:就是人人投票,从他们几个后进生中选出一个人来当室长。结果被推荐的人是曾某,我当着几位后进生对曾某说,你虽然自由散漫,学习成绩差,但在这几位同学中有一定威信,老师相信你能对该室工作认真负责。结果第一次学校卫生清洁检查,他们就得了“清洁”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上课时我让大家为他们良好的开端鼓掌,这热烈的掌声唤醒了他们沉睡的上进心,他们从大家赞许的目光中,看到希望,迈开了前进的步伐。他们的进步,使我坚信:只要我们尊重和信任学生,给他们留下余地,使他们有时间去判断言行的正误,体会老师的“言外之意”,就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小超是班上鼎鼎有名的调皮鬼。学习极差,但篮球打得非常出色,是学校篮球队的一名主将。针对这样的后进生,我采取鼓励、表扬、激励三级表扬的方法。平时,我抽机会给他讲述乔丹等世界著名球星小时候认真学习的故事,点燃他求学上进的火花;同时,称赞他的球技,鼓励他在训练中要认真刻苦。期中考试前,我对他加强课外辅导,还请几位班干部和他结伴,在双休日帮他补习功课。一段时间后,小超的学习慢慢进步了,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他学习勤奋、知难而进的精神,也希望他在篮球比赛中为学校争光。此后,我发现他以自己特有的一种自豪感推动着较强的学习兴趣。课上坐不住的现象减少了,期中考试打破了语文、数学一直拿红灯的记录,同时,在市级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他为学校赢得奖牌立下了汗马功劳。我送给他一个篮球模型,并在基座上写着一句激励的话:“今天,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明天,你的球会投得更出色!”
为教育A学生,我把A的父母约到家里,详细询问A学生的小学表现和家庭情况,得知A学生反映的家庭情况是胡编乱造,父母对A学生表现非常不满,特别是母亲,脾气暴躁,对A学生有打骂言行,母子之间常常发生冲突,父母都感到没有办法。我们通过开班干部会议,教育全班同学不岐视A生,接纳A生,处处尊重他,既要做到对他错误进行抵制又不伤害他,与他交朋友。我常常在校园僻静的地方与他亲切谈心,并利用他生日的时机给送去了生日礼物,并告诉其他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回避批评,避免冲突。长期的工作,使A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尊重,感到班集体的温暖。A生开始反省自己,初二上学期开始发生变化,那年教师节他给班主任送了贺卡,并写了一封信,说出了自己过去的真实情况,常常逃课,曾经拿过家里的钱去玩游戏机,缺点很多,望老师不计较他的过去,帮助他。这学期他被评为进步生。到初三时改变更大,初中毕业后他考取了普高。
例如:大前年,班上有名叫谢敏的学生,人倒也长得蛮标致。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很小就随外婆生活,没有充分享受慈母严父的关注。在小学学习挺窝囊,科科成绩是个位数,作文几行歪歪斜斜的字眼里,十个有九个是错字,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点。上初中了,由于沾亲带故的缘故,他父母嘱托予我。由于基础差,再加之学习生活紧张,还未读完初一的上期,便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我跟他谈了多次话,就是打不掉这个念头。一次,他外婆卖了蔬菜给学校的食堂,嘱咐他领钱。因为学校食堂是集体食堂,要写领条才能领到钱。他不知领条是怎样写的,在房间里忙了一个中午,就是没有写出一张领条。憋得实在没有办法,便出来问我:“伯伯,领钱的领条是怎样写的。”我见他有了学习的动机,便教他学写了领条。并借此机会讲清了学习知识重要性的道理,开导他安心学习。受了憋,到也怪,刺激了学习的信念。此后,再也不提退学的事了。于是,我尊重他的主观能动性,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在能力上建立层次,为他创设学习情境,让他学习一些常用的基础知识,耐心地辅导,鼓励他一步一步地上台阶。三年来,学习有了很大进步,顺利地通过义务教育。
记得我班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纪律性很差,尤其课堂纪律特差,专门和老师唱对台戏,任课教师和同学都讨厌他,奚落他,甚至有些同学还捉弄他,更加剧了他的逆反心理。我接任后,多次找他谈心,了
解其内心世界,谈他的爱好、苦恼、海阔天空,无话不谈,使其紧闭的心扉打开了。我还安排他当纪律委员,管理教室内自习课纪律、学生休息等。我尽量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求全班同学尊重他,监督他,帮助他。结果,这个学生进步较快,待人有礼了,上课专心听讲了,他毕业后去技术学校就读。后来他告诉我,是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信任,使他懂得了自尊自爱,树立了信心。可见,尊重与信任是搭起“后进生”心中希望、理想之桥。
本人的教学班曾有几位学生,偷鸡摸狗事事参与,真可谓“无恶不作”,同学们也美其名曰:“四大天王”,许多科任老师谈及这几名学生都摇头说:真拿他们没办法。但本人并没有放弃对他们挽救的机会。一天,笔者叫他们到跟前说:“现在老师把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就是每天负责收集作业,检查后交给我,这项任务相当重要,老师相信你能出色完成”。当时,我边说边观察他们四人的表情变化,四人的眼眶都潮湿了,原来的“牛脾气”荡然无存。果真,他们不负师望,他们除了自己认真完成作业外,还督促其他同学按时交作业,老师同学都认为他们彻底地变了。有一次,他们对我说了一番肺脏之言,他们说:老师,我们非常感激你,我们曾经伤透了你的心,但你并不歧视我们,不认为我们是“烂泥糊不上壁”,不认为我们是“一根不可雕的朽木”,却是那样尊重和信任我们,假如我们不迷途知返,改过自新就对不起你。当时,我听了他们的话非常感动,因为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心里有了一丝丝的慰藉。
如我班的小刘是个有名的顽皮儿,有一次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旁边写着: “班主任可恶!” 我看到后非常冷静,想起我向他父母反映他经常打电子游戏机,可能思想工作不够细致,使他产生了对抗情绪。我看了他一眼,自己动手把漫画擦去,然后开始上课。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他一进办公室,脸马上红起来: “对不起,老师!”我没在全班同学面前数落他,他很感激。后来我根据他爱好体育、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的特点,让他担任足球队队长,组织本班同学参加班际足球赛,最后还获得了冠军,他尝到了胜利的甜头,也感受到了我对他的信任。我趁热打铁,以此激发他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帮助其逐渐改掉不良习气,使他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例如,我班有个出了名的“捣蛋王”李成,刚开学的几周内,几乎每天都惹事生非,麻烦不断,我并没有简单的批评、讽刺,而是有时叫他发发作业,拿钥匙开开班门,在他犯了错之后,对他说“我很生气”。“我感到有点失望”,“我希望你立刻停止这样做”。这样,比说“真笨、死性不改!”“你是无可救药的人!”“你真是个爱惹事的蠢蛋!”等刺激的语言有效得多。因为它既传达教师对事件的看法,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顾及了学生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