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本农田划定项目个人心得
基本农田划定项目个人心得
张艳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项目在通过“县级-市级-省级”验收后顺利结束了,回顾这三个多月,感慨颇多。有对基本农田保护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有对团队协作重要性的共同认知,有对与甲方或者院各部室之间良好沟通必要性的认同。
对于工期短、任务重的项目,前期的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以及项目所关联到的时事政治要闻,都应该是我们所要掌握和熟悉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项目自三月初开始,在科室领导与技术部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各县区人员分配。一人一县,对于我们是挑战、也是机遇。每周1-2次的工作总结会议大家集中反馈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前车之鉴的引导,从一开始我们都在摸索中前进,不论是组内组外或者片区成员之间,大家同心协力,共享经验。
对于在外业项目部待了四年的我来说,基本农田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信心+责任心+耐心+虚心,四心齐聚的初心
不管是基本农田还是其他项目,我个人觉得,只要怀有“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就一定会失败”的信心,就已经事半功倍了,加上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责任心,以及遇到各种问题后,在与甲方、领导或者同事间沟通时的耐心和虚心,定会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比尔.盖茨说这句话,是建立在他对执行力重要性认知的基础上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度责任心,才能在执行中勇于负责,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完美,保质保量地完成计划或任务。
不论我们身处何种位置,扮演何种角色,当新的工作内容交付于我们的时候,我们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坦然面对、欣然接受,敢于直面一切未知的结果,而这样的我们应该是有强大自信心的。
独断思维、秉持唯真
在基本农田项目建库过程中,我们一遍遍“投石探路”,免不了会有返工,我们有过焦躁不安,但这些情绪都在每一次尝试成功后悄然淡去。从农经权数据收集时与外单位的多次沟通交流、到初步确定划定图斑后做图件模板、再到县、乡级利用“邮件合并”责任书的制作、直到后期过国家质检软件利用“二元二次方程式”思维修改问题等等,每一个新生的捷径都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叔本华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写到这里,我特别欣慰在野外项目部的那四年多,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交流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建库过程中,遇到问题尽可能先个人思考,然后多方面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遍遍过质检,一遍遍梳理思路总结,从而避免了“地鼠式”问题的出现。
善始善终、尽美两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精心播种,也一次次开出良果。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在中学当教师,有一天他对班里同学说,我们来做个甩手游戏吧。游戏很简单,就是把手使劲往前甩三百下,再往后甩三百下,但要求每天都这样做。同学们纷纷说这个游戏容易,保证能做好。一个星期以后,苏格拉底问同学们游戏完成得怎么样?同学们全都举起了手。一个月以后,当苏格拉底再做统计时,全班仍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在坚持做。一年以后,当苏格拉底在课堂上再次向大家了解情况时,只有一位同学举起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凭着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终于在哲学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哲学思想直到现在仍然放射着智慧的光芒。
基本农田项目中最为熬人和影响进度的应该是最终划定图斑的确定,一次次的调出和调入,没有时间节点,没有确定性,甚至在验收后,还会进行图斑的调出和调入,再次过国家质检软件修改问题,频繁的改动,打磨着我们每个人的棱角,直到现如今,提及那段时光,我们开始坦然自若的各发感慨,分享经验,更会感激那段忙碌带给我们的充实和收获。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项目并没有结束,一场“口粮”战,才刚刚开始……“从一而终,尽善尽美”是我们地信人应有的工作态度和决心,不管以后还会接触什么性质的工作内容,就让我们同心协力、团结协作,相信“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办不成事的人”。
第二篇:福建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基本农
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闽国土资综〔2011〕59号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农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现将《福建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农业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1]10号)的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福建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18号)精神,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认真执行《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做好我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基本农田落地、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工作,确保我省171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达到切实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目的。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基本农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编制相关图表册
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
依照国土资发[2010]218号文件要求,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在实地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或承包农户,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层层落实保护责任。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
三、工作分工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采用分级负责、分级审核、分级验收制度。县(市、区)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本级上报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一)乡级人民政府
乡级人民政府根据县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按行政村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并绘制基本农田平面图和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二)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
具体负责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指导乡级人民政府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和基本农田数据库;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自验,并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三)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
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指导;对县级自验成果进行检查和初验;初验合格后,汇总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农业厅
制定全省基本农田划定政策;编制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对设区市初验成果进行审核和验收;建设省级基本农田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并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备案。
四、工作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
3、《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4、《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18号)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6、《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闽人大常[1994]15号)
7、《福建省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初核技术方案》(闽国土资综[2010]222号)
8、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9、《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送审稿)
10、《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
11、《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12、《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l026-2010)
1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1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
五、工作要求
基本农田划定应遵循“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开展划定工作。
(一)政策要求
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并根据规划需要增划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用于暂时无法确定位置的重点工程用地;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应当划出。
(二)技术要求
基本农田的调整划定应以经国土资源部认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变更调查图件为底图,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基本农田专题要素,数据库建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变更调查数据库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和《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的要求,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
(三)成果资料
1、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基本农田划定检验分析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等。
2、划定图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
3、相关表格。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及相应的统计汇总表等。
4、其他成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和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设立情况等成果资料。
5、基本农田数据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等内容形成的数据库。
六、工作步骤
(一)收集资料
收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最新变更调查数据、图件资料;县级、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图件和文字资料;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初核有关的资料。
(二)制定方案
市、县(区)应按照省统一部署,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地勘察,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并做好论证工作。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报批。
(三)组织实施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
(四)成果验收
1、县级自验。县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自验合格后,向市级提出初验申请。
2、市级初验。市级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初验合格后,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
3、省级验收。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验收确认。省级先对县级政府上报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初核,出具初核报告,县级应对初核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省级对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审核后,统一将基本农田数据库成果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必要时,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农业部组织开展实地抽查。经国土资源部复核认定各项成果符合要求的,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确认函。
(五)成果报备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由省级统一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
七、时间安排
各县(市、区)应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各设区市应在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备案到省级的工作。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时间总体安排如下:
(一)制定方案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3月:做好业务培训、资料收集、实施方案编制等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4月-2011年8月:做好工作底图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地核实、相关表格填写、保护责任书签订、界桩及标志设置、基本农田数据库建立等有关工作,并完成县级自验和申请市级初验。
2011年8月-2011年10月:设区市完成初验并申请省级验收。
(三)成果验收阶段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省级组织审核验收,并报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根据复核意见或抽查意见督促有关县(市、区)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确认函。
(四)成果报备阶段
2011年12月-2012年1月:设区市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省国土资源厅对各设区市上报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汇总,并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备案。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省级设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协调小组,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方案和标准,各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县(区)相应设立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
(二)落实工作经费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需开展内、外业调查工作,并涉及保护牌制作和设立、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等,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加强检查指导
各级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对划定成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篇:黑龙江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黑龙江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总体要求,做好我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和《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完成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上报备案等项工作,确保《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全省基本农田面积划定到位,切实加强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基础,确保实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目标。
二、工作任务与内容
各市县要在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耕地地力调查成果等基础上,落实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编制实施方案
各市县按照本方案的统一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依据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等成果,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按照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限组织论证报批。
(二)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各市县根据经批准的方案,依据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组织基本农田实地调查确认,将规划确定的基本 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基本农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及保护片(123456—块)编号等。
(三)设立统一标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各地应按照《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 304号)的
要求,逐步完成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界桩、标识、保护标牌工作。并按照国土资发[2010] 218号文件要求,将每片(块)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切实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
(四)编制相关图表册
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甲,应以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为基础,按照国土资发[2010]218号文传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图表册。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
三、工作分工 .
全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采用分级负责、分级审核、分级验收的方式进行。县(市、区)国型资源、农业部门对本级上报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一)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全省基本农田划定政策和技术规程;编制全省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论证市县级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全省基本农田划定试点和指导培训;对市、县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验收确认;建设省级基本农田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对上报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审核汇总,并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备案。
(二)地市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指导;对县级自验成果进行检查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省级提出验收申请;负责汇总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三)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在县级人民政府 的统一领导下,在乡级人民政府的配合下,具体组织开展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组织编制县级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组织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划定工作;统一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组织编写基本农田检验分析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等;对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自验并向地市级提出初验申请;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地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四)乡级人民政府根据县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配合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按行政村划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全省农垦、森工系统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工参照本方案执行。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工作领导,以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为组长,成立黑龙江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黑龙江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成员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委员会相关人员构成。(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内容,在办公室内设若干工作组):
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孙 纲
副组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杨志伟 + 省 农 业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邢志广
成员: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 贾东力
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 伞 斐
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处长 陈宜全
省国土资源厅财审处调研员 刘运才
省国土资源厅整理处处长 任百会
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院长 刘群利
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任 王丙西
省农业委员会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处处长 才德举 .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长 胡瑞轩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各地应在新一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后三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四个月内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一2011年5月)本阶段要做好资料收集、业务培讲、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编制、论证和审批等准备工作。筹措落实工作经费,组织工作队伍。
(二)报批实施方案阶段(2011年6月).
本阶段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论证报批各市县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三)基本农田划定阶段(2011年7月一2011年9月)本阶段要做好工作底图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地核实、相关表格填写、保护责任书签订、界桩及标志设置、基本农田数据库建立、图件和报告编制等有关工作,完成县级自验。
(四)成果验收阶段1 其中2011年10月完成地市级初验并申请省级验收。. 2011年11月一2011年12月完成省级组织审核验收,并报国土资源部复核。省级根据复核意见或抽查意见督促有关县(市。区)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核发验收确认函。
(五)成果报备阶段(2012年1月一2012年3月)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过省级验收确认后,各地应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地市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和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省国土资源厅对各设区市上报的资料信息进行审核汇总,并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上报到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备案。
六、主要工作依据:
基本农田划定主要工作依据包括国家及我省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规程,具体如下: r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
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57号)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
5、《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
6、《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
7、《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
厅发[2009]5 1号)
8、《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5号)
9、《黑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修订)
10、《关于发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 规程>行业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8]157号)
11、《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12、《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1
3、《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6-2010)
14、《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TD/T1028-201 0)
七、工作成果
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字部分
1.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2.基本艇田划定工作报管 3.基本农田检验分析报告
(二)图件部分
1.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比例尽1:2.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
3.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4.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
(三)表格部分 l.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2.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 3.基本农田现状汇总表 4.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四)数据库部分
基本农田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五)其他相关成果 1.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2.基本农田保护档案
万)1
3.基本农田保护标识设立档案 1. 4.其他相关影像资料
八、有关要求
基本农田划定应遵循“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为基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开展划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省级成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全省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各市(地)、县应设立相应组织机构,统一负责辖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二)落实工作经费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需开展内、外业调查工作,并涉及保护牌制作和设立、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等,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认真测算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注意加强工作经费管理,防止挪用、偷工减料、浪费等现象发生。(三)注意做好工作衔接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应注意尽可能与全省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好衔接,争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制工作同步完成。同时,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充分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并做好基本农田的日常变更管理。
(四)严格验收保证质量 ’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格采用分级负责、分级审核、分级验收制度,各级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农田划定的统一部署和技术要求,对本级上报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各级国土资源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对划定成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第四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
将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逐图斑落实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信息和编号。
(二)健全相关档案资料
划定的基本农田对照数据库,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等4张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等3张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三)设立统一标识
基本农田划定后,按照《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保护责任
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和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图层,采用《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二、工作步骤
(一)资料收集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
(2)、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2、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变更调查资料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报部备案)
(2)、201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
3已有基本农田保护资料
(1)、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2)、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
(3)、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
(4)、文字资料:基本农田保护相关文字资料。
4农用地分等资料
(1)、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
5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
(1)、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
(2)、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
(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二)资料分析与处理
1、分解、确定乡镇、村指标
依据市级下达基本农田指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分解确定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2、制作基本农田保护图
采用二调现状图为工作底图,根据各乡镇、村的基本农田指标,同时结合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边界,将基本农田指标落实到图斑,形成基本农田图。
3、外业调查核实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调入、跳出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调入、调出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地类、质量等级,落实保护责任。
(三)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论证
第五篇:基本农田划定实验教程
基本农田划定实验教程 实验目的
1、了解关于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流程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农田划定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2、增强运用GIS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GIS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和数据探查等功能。基本理论
基本农田是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确定基本农田布局时要遵循“优先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划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的原则。
2.1 相关定义
1、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基本农田的范围包括: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2、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要件和程序划定的特殊区域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具体范围。
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划定的具体的基本农田地块。
4、基期基本农田图斑: 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地类图斑。
5、利用等指数:依据制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制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水平,计算确定的农用地质量等别指数。
6、平均等指数: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2.2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1、基本农田保留
根据基期基本农田,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进行对比分析,经核实确认,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要求的现状基本农田,继续保留为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调入
新划为基本农田的土地现状应当为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不得划为基本农田;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作为“绿心”、“绿带”保留的耕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作为生态景观和绿色开敞空间的耕地可以划为基本农田;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田面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
3、基本农田调出
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农作以及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
失严重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因损毁、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可以调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应当调出;零星破碎、区位偏僻、不易管理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
4、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在已经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图斑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界定,确定最终的保护区域。实验准备
(1)某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层;(2)某县基期基本农田保护图斑;(3)某县农用地分等数据;
(4)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5)其他相关资料。实验方案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确定过程是生成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图层的过程,即在基期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图层和基期地类图斑中耕地图层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农田保留、调入和调出图斑,最终确定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图层。其中:
保留+调入+调出=基本农田调整图层 保留+调出=基期基本农田图层 保留+调入=规划基本农田图层
4.1 基本农田调入
1、提取耕地和可调整地类图斑
在Arcgis平台下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提取出区域内的耕地或可调整地类图斑,形成新的耕地图层。其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打开Arcgis软件,加载土地利用现状图层,然后打开该图层属性表,依次点击“options”、“select by attributes”,运用筛选工具对图层中的地类属性进行筛选(图1),并将所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图斑输出为新的耕地图层。
图1 耕地图斑的筛选、提取
2、叠加属性数据
运用Arcgis中的叠置分析工具,将农用地分等数据中的土地利用等别和耕地坡度属性按照空间位置赋与该图层,其操作步骤为:
首先加载上一步输出的耕地图层,打开Arcgis中的ArcTool Box工具箱,依次选择“Analyst Tools”、“Overlay”和“Spatial jion”,正确设定耕地图层和农用地分等数据的路径,将后者属性中的坡度级别和耕地质量等别信息(利用等和单元等指数)按空间位置属性赋予到耕地图层中(图2)。
图2 耕地质量信息和坡度级别数据的叠加
3、确定可调入耕地图斑
根据基本农田可调入地块的要求,在已有质量信息等属性的耕地图层中,要将不适宜作为基本农田调入的图斑(现状为基本农田、规划为建设用地、坡度大于25度或者图斑面积较小的图斑)剔除。其操作步骤为:
在上一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在ArcTool Box工具箱中选择“Analyst Tools”、“Overlay”“Erase”擦除工具,用基期基本农田图斑擦除已生成的耕地图层(图3),即将已经为基本农田或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图斑剔除。在此基础上,将面积较小、坡度不符合要求的图斑从中删除,如要剔除坡度级别大于25度或图斑面积小于400m2的图斑,可运用筛选工具(同步骤1)将上述图斑筛选、删除。最后剩余的耕地图斑即为可调入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图斑,将其输出为可调入基本农田图层。
图3 新生成耕地层中基本农田的剔除
4.2 基本农田调出
1、基期基本农田属性更新
在Arcgis操作环境下,加载基期基本农田图层,利用spatial join工具,将用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和坡度和农用地质量(农用地分等图层)等属性赋予基期基本农田图层中,其具体操作步骤同4.1中的第二步。
2、非耕地图斑的调出
在完成基期基本农田属性更新的基础上,首先将基期基本农田中已经转为非耕地类的基本农田删除(运用属性筛选工具),然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落在允许建设区中的基本农田调出(运用Erase工具),作为调出地块的一部分。
3、质量较低、分布零散图斑的调出
将基期基本农田中的现状为非耕地图斑和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图斑调出后,在属性表中将基期基本农田图层中的图斑地类面积进行排序,然后结合图斑的集中连片程度,将分布分散及利用等质量较低的基期图斑剔除。如图4中,与周围的图斑相比,红色的地块面积较小且分布比较零散,综合其质量信息后将其作为调出地块。
图4 零散地块的调出
4.3 基本农田保留
将基期基本农田图层中要调出的图斑剔除后所剩余的图斑即为所要保留的基本农田,将保留的基本农田图斑输出为基本农田保留层。
4.4 基本农田调整层
可调入为基本农田的耕地、要保留基本农田和调出基本农田共同构成基本农田调整层。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保留基本农田的面积,确定需要调入基本农田的面积。首先,打开基本农田保留图层的属性表,在图斑地类面积列中点击鼠标右键,运用“summarize”功能按行政代码统计出各行政区内保留的基本农田面积。其次,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统计出的保留基本农田面积差值确定要调入基本农田的面积(图5)。然后,在可调入基本农田图层中,按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或质量状况)从大到小排序,选择图斑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且质量状况较好的图斑单元统计其面积,直至其面积达到要求为止。最后,在属性表中新增一个字段,利用右键功能菜单中的字段计算器(Filed calculator)计算出各图斑的利用等指数和其面积之积,将其汇总利用公式求出划定后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同样的方法求出划定前的基本农田平均等指数。在调入为基本农田的耕地满足数量和质量要求后,将符合条件的图斑输出为新的图层,并将其保留的基本农田复制到其中,此图层即为划定的基本农田图层。
图5 保留基本农田面积的统计
4.5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在划定的基本农田图斑图层中,需要将一些零碎图斑进行融合。在加载划定基本农田图斑图层的前提下,首先打开ArcTool Box工具箱,然后依次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Generalization”、“dissolve”选项(图6),将零碎图斑按村组代码进行融合(实现基本农田零碎图斑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可参见具体文献1)。在图斑融合之后新的图层中,重算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净面积,然后按村组界线和乡镇行政区界线分别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并生成相应的图层。在此基础上,统计各级行政区内的基本农田图斑、片块和保护区数目,并完成相关图件的整饰、输出。
图6 零碎图斑的融合 实验注意点
1高宏兵等.基于ArcGIS9.0土地利用数据中的图斑合并方法[J].测绘科学,2009,34(3),183-185.1、在试验中,要注意认清各个图层之间的关系,如基本农田调入的基础是区域内所有耕地图层,而基本农田保留则建立在基期基本农田图层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中,将各层的数据进行分别存放,以免造成实验过程混乱和结果错误。
2、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基础数据的数学基础,如坐标系统不统一的情况,如遇此情况要先进性坐标系转换,统一数学基础。
3、在进行擦除(Erase)和空间属性连接(spatial join)操作后,可能会出现某些要素“越区”的状况,在操作后应注意图层中诸要素拓扑关系的检查。
附录
基本农田调整要求
1.1 基本农田划定原则及技术要求
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其重点是保护耕地资源,以满足人口高峰年对耕地的需求。
2、综合协调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区域内的各类用地进行综合协调和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吃饭和建设的关系,使非农业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得到合理配置,形成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3、双轨并行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必须遵循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双轨并行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由省、市、县、乡(镇)逐级下达,以乡镇行政辖区为基本核定单位。
4、区域完整性原则。为了便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建档和管理,完善和巩固地籍管理体系,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不宜打破村级行政界线。1.2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规划修编中的基本农田调整,应当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遵循以下原则:
1、依法依规,规范调整。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和新一轮规划目标任务,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严禁借规划修编随意调减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擅自调整基本农田布局;
2、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所提高;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应协调一致;
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交通沿线、城镇工矿、集镇村庄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别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1.3基本农田调整和布局要求
1、基本农田调整应遵循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原则;
2、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面积应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3、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平均质量等别有所提高;
4、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当有所降低;
5、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