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读后感
《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读后感
(卜庆振)
今年暑假,我参与了一次心理沙龙活动,在活动中,指导老师引导大家玩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要求每个人写出五个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参与人员大都写了父母、子女、爱人、兄弟姐妹、朋友。出乎意料的是,指导老师引导参与者反思后发现,大家都没有写自己。
为什么我们常常忘了自己,我问自己,但是我没有找到答案。直到遇到了这本书《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我才明白,原来我们是这样忘记了自己。
当我们长成一个社会的人,我们需要社会的认可,而在被社会认可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忘记了自己原有的样子,活成了只能被社会认可的样子。
这是一本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深刻主题的书,做起来很轻松,因为字数不多,又有很强的故事性。但是,掩卷而思,就会产生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因为故事里充满了隐喻。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世人心目中的英雄,活在英雄的光环之中,只能做英雄才能做的事情,英雄的光环,把他自己紧紧的套锁了起来。
故事中的人物,当然是夸张了的,在现实当中,我们可能不是英雄。但是,我们也需要世人的认可。当世人认可我们的某种行为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继续发展这样的行为。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认可你的行为,而要求你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难以拒绝。就在这样的行动中,你可能变得身不由己,忙忙碌碌,却无法再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甚至做你自己更应该去做的事情。
更应该去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亲人。故事中的盔甲骑士,忙着去做世人的英雄,却忘了去照顾身边的亲人。她不只是忘了照顾身边的亲人,而且用盔甲把自己和亲人隔绝了起来。这就使他无法更好地照顾自己,为什么?因为作为一个人,需要有人爱,这份不仅是世人的赞美,更应该是与亲人的互相照顾和关心。
为什么我们常常忙着去爱别人,而忘了爱自己,爱亲人呢?
在教学莫泊桑小说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菲利普夫妇,遇到了落魄的于勒,你会怎么做呢?
有些同学的意见是无条件地帮助于勒,因为扶危济困是责任。
有些同学的意见是有条件的帮助于勒,因为于勒是自己的亲人。
当然,也有孩子认为,爱自己更重要,因为自己的生活状况决定了没有能力去爱别人。还有的孩子认为,不可以去爱不爱自己的人,不可以去爱不值得爱的人。这些孩子的想法有对错之分吗?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墨子在孔子之后,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影响非常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固然受了孔、孟思想很大的薰陶,但在无形中影响最大的,还有墨子的思想。因为墨子的思想,经过演变,后来和中国的侠义精神合流,又另开一个局面。
那些将扶危济困当作责任的同学,可能更多的是接受了墨家兼爱的思想。在儒家的思想中,并不是先要去爱别人,儒家的爱是有次序的。这个次序就是“亲亲、仁民、爱物”.儒家主张我们先要去爱自己的亲人,然后爱天下人,最后是爱世间的万物。主张有条件爱自己亲人的同学,大概是传承了儒家的思想。
那还有以爱自己为中心的同学呢,他们是接受的西方思想吗?这就让我想起了百家争鸣中的杨子思想。《列子·杨朱》篇中这样记载:
“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为什么要一毛不拔呢,是因为他的吝啬和小气吗?那是我们的断章取义呀,杨朱说的是,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贺麟先生认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即极言其既不损己以利人,以示与损己利人的利他主义相反,亦不损人以利己,以示与损人利己的恶人相反,而取其两端的中道。“吕思勉先生在评价杨朱”不利天下,不取天下“时指出:”夫人人不损一毫,则无尧舜,人人不利天下,则无桀纣;无桀纣,则无当时之乱;无尧舜,则无将来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杨子为我说如此,以哲学论,亦可谓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则浅之乎测杨子矣。“
爱自己,就一定是要像杨子这样,只爱自己,不爱别人吗?
近日,一则美国人在中国支教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关注。身为美国人的丁大卫,他来到中国义务支教了几十年,被称为”洋雷锋“.在采访中,丁大卫说,现在这个世界,许多以”梦想“为名的价值观,属于鄙陋的生活宗教:挣更多的钱,开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些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的心踏实吗?满足吗?平静吗?
像丁大卫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在《论语》中,()子贡曾经问孔子:”如果有个人,能处处帮助人,救济民众的生活,这个人怎么样?能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哪里只是‘仁’啊,简直就是‘圣’!尧舜都未必做得好呢。所谓‘仁’,是自己要立身时,先帮助别人立身,自己要通达时,先让别人通达。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就是实践‘仁’的方法。“
像美国的丁大卫、中国的武训这样的人,都是带着宗教般的情怀做事情。但在《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中,更多的是在探讨,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做自己。
在故事中,”盔甲“是一种隐喻,这个隐喻,如林纾在《湖之鱼》中所说: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如果把”名利“做成了自己的”盔甲“,就像把自己奉上了祭坛的”圣“,如果忍受不了这份宗教般的孤独,就会在失去了自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了。
在书中,作者把这份痛苦叫作”执念“.执念原是佛教中概念,是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当执着的时候就会有怨念,唯有放下执着才会自在。
在书中,盔甲骑士最终放下了执念,脱下了束缚自己的盔甲:
转瞬之间,骑士发现自己正站在山巅上。骑士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现在完全明白了巨石上那两行文字的意思。骑士放下了恐惧,放下了所有,抛开了执念,他对未知的信念让他获得了自由。此刻,他可以放开心怀感受世间的一切了。
只是,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是在束缚自己,是否是在为自己佩带一副盔甲呢?丁大卫这样问自己:
”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
所以,墨子的”兼爱“也罢,孔孟的”仁爱“也罢,杨子的”私爱“也罢,佛教、基督教的”博爱“也罢,重要的不是”爱的名号",而是你的心中是否还有爱与被爱能力。罗伯特·费希尔这样描述这种爱:
骑士站在山巅深呼吸。一种安宁的感觉从骑士心里散发出来。……午后的暖阳、轻柔如歌的微风、锦绣如画的山川美景让骑土感到难以言表的舒畅。他的心中充满了爱——对自己的爱,对朱丽叶和克里斯的爱,对梅林法师的爱,对小松鼠和鸽子的爱,对生命本身的爱,以及对整个大千世界的爱。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问自己:
我们所追求的,到底是心中的热爱,还是别人的认同?你得到的,是外在的名利,还是内在的爱与被爱的温暖?
第二篇:盔甲骑士读后感
《盔甲骑士》读后感
首先,感谢公司袁总发给我们这篇文章,因为好的文章可以修心,可以养性,可以陶冶一个人的心境,让我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
人浮于世事,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为习惯所习惯,为困惑所困惑,而造成这一切的,却是那个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自己。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依稀恍惚中,我就是那戴着盔甲的骑士。一路风尘,当自己蓦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身陷迷局,无法自拔。
一位成功者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并非成功者,但我同样有一颗超越平凡的心。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的当今社会,注定我们往往都要孤军作战,因为成功不能随大流,必须要懂得自己走自己的路,于是,孤独、困惑也慢慢紧紧跟随。然而,我也并非智者,只是芸芸众生中非常平凡的一个,我也没有盔甲骑士那样的条件,至少他在迷惘时还有智者的指点。
今天,我更加明白了,其实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的,“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所以我对自己说:我真的应该彻底地了解自己了。我现在要为自己出发,去寻找那个真实的本我。
“沉默之堡”之反省。我们经常会设置障碍来保护我们所谓的自我,有一天却发现,自己被关在障碍中走不出来,因为现实的很多因素已经不允许你再作其他的选择,你必须要盲目地操作着逻辑上的下一步。记得有一位学者在大学生演讲时首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什么?很多人听了都很不屑,这连小学生都知道答案是直线。然后学者继续发话:“没错,在几何理论上是直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一定如此。比如说,把一个点定为起点,另一个点定为达到的目标,按照直线的理论不一定是最快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两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身上所带的粮食和水也所剩无几了,因此尽快走出沙漠成了当务之急。然而,他们的意见却出现了分歧,一个人认为要往左边的方向走,另一个人却认为要往前方的方向走,争吵之下最终分道扬镳。第一个人什么也不想,往他左边的方向头也不回地走了,他认为只要不停地往前走,就一定有出路,结果两天两夜后他终于倒下了,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沙漠;另外一个人心里想,要尽快走出去,一定要沿着直线走,因为那里是最近的距离。于是他一边走一边做下记号,结果走了一段路后开始怀疑自己走歪了,又回到原点重新走过。如此反复走着,就这样始终不敢离开自己设定的路线,最终饿死在沙漠上。是啊,人真的很容易自我设陷。我想,我们应该多聆听周围的声音,也多聆听自己的内心,一个人的能
力毕竟是有限的。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所以说,成功又何须孤军奋战?“石头汤”的故事或许也是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知识之堡”的启发。故事中骑士在“知识之堡”中终于明白到:自己实际上没有爱,只是一直把需要当成了爱。因为他曾经付出过,因此理所当然需要和拥有这一切。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当有人问美国人在哪里上班,他会告诉你在医院、警察局、律师行等,其回答的是自己从事的行业,他们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当有人问日本人在哪里上班,他会告诉你在本田、松下、索尼„„其回答的是自己的企业。在日本,做职业生涯的规化是每一个迈入职场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索尼”电器作为优质电器的代表,现在是众所周知,但其在还没成功之前的事情可能就鲜为人知了。当时由于周转不灵,“索尼”濒临倒闭,但整个公司上下没有一个员工选择离开,反而做了一件令“索尼”起死回生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在过年前夕天气非常寒冷的一天,公司上下几百位男员工都光着上身,拿着索尼的宣传资料,跑步前往每家每户拜访,他们见到人都鞠三个躬,并说一句话:“谢谢你!索尼将给你提供最好的品质和服务!”就这样,索尼在当地一下名声大振,企业也慢慢走上了轨道,也就是上下员工的这种超强的凝聚力以及热爱企业的真心,才有了“索尼”今天的辉煌。综上所述,骑士在“知识之堡”的领悟对
我们今天的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与情结中是否应该有所启示?
“志勇之堡”的领悟。志气和勇气是一种内涵,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内在气质。我们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只有不断克服和战胜它,才能实现不断的自我提升和超越。我相信任何一个困难,都会有若干个方法可以去解决,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想到和敢不敢去想,因为所有对困难的恐惧和疑虑都来自我们的内心。有人说,人生如戏,不如说人生就如战场,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稍有不慎就会被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所淹没。记得我们共和国的一位将军说过:在战场上,一定要有亮剑精神,哪怕对手比你强大,哪怕是血溅三尺,你也要拔剑,只要你心里没有了恐惧,那么对手就一定会有恐惧,我们就一定能赢!这是何等的志气和勇气!想想我们的革命前辈从长征后三万人马到最后赢得了全中国大解放,那么今天我们这点小小的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通往“大我”的修为境界。这是一种得失心态,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有句话说得好:人往往因为有了选择而痛苦!这就是因为做不到去执,放不下已经形成的认知与习惯,放不下自己已经拥有的基础。就像骑士一样,如果最后不放手,他就无法登上“真理之巅”!
最后我以老子的《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决心:大器晚成!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我认为我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
《盔甲骑士》,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心地善良、充满爱心、坚毅勇敢的骑士,他不断铲除恶龙,拯救危困中的公主,备受世人推崇,国王更赏赐他一套闪亮的盔甲。久而久之,骑士习惯了成功,没有注意到盔甲已开始生锈,也忘记了盔甲虽然标榜着成功,但盔甲中的自己才是成功真正的创造者。有一天,骑士蓦然惊觉生锈的盔甲已成为自我的累赘。骑士知道自己出了严重的问题,他也许并非最聪明的人,但他很有勇气,敢于面对新的挑战。他四处求教,寻找新知识、新方法,鼓起勇气,克服疑惧,终于成功地摆脱了束缚他的盔甲,找到新的出路,重新寻回了自我。
今天面对全球在经济、技术领域的竞争,以往的成功只代表过去,与今天也许毫不相干。在这不断转动进步,浩瀚无际的知识经济时代,惟一可令我们与时共进的就是一颗恒久好学的心。
更新求变,就是使自己不被盔甲禁锢束缚的关键,我们要像故事中的骑士一样,要有智慧,能够客观地认清各种困境,鼓起勇气,直面世界的挑战;要有毅力,去克服重重障碍,勤于反思,追求新知,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和有价值的社会,缔造出未来新的传奇。
第三篇:为自己出征读后感
生命并非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别汲汲于发现你是谁,该汲汲于决定你想做谁。一本飓风般地改变你的生命的书,告诉你97%的人还不知道的秘密。一个不能为自己出征的人,又岂能为别人出征?为自己出征吧!听,你生命的号角正在吹响了!
以一种听故事的心情,像小孩子在童话世界中从事心灵探险一般,我打开了《为自己出征》这本小书。一口气念完整篇故事,但是并没有随手丢开,却有了再念一遍的冲动。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骑士,勇敢的骑士杀死了巨龙,拯救了落难的公主,被封为“第一骑士”,他日夜身披黄金盔甲,到处去救人,时刻准备为正义出征。他想证明自己是“心地好、善良、充满爱心”的人。久而久之,他的妻子与儿子都看不到他盔甲下的真面目,他自己也忘了自己的长相,问题十分严重。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盔甲再也脱不掉,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这一次,骑士决定为自己出征,一路上,他历尽艰险,征服了“沉默之堡”、“知识之堡”和“意志与勇气之堡”。在法师墨林的指点下,他终于攀上“真理之巅”,悟出了爱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故事一开始,骑士便遭遇的难题就是他脱不下盔甲,我想原因可能是他还没了解自己的缺点并对症下药。当我们觉得骑士很可笑的同时,我发觉我也有脱不掉的盔甲,那可能就是我那暴躁的坏脾气。在迷茫中匆匆赶路不如停下来思考一下,好好的思考一下。
为了妻子和儿子,更为了重生,骑士踏上了真理之路。首先,他拜访了“沉默之堡”。人要在了解以后,才能真正看到一点东西”,这是“沉默之堡”的门上名言。在那里他学到如何了解自己的缺点。为什么要“沉默”。其实是为了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只有把心平静下来,才能了解内心真正的想法。而我常常在深夜里安静思考一些做的不够好的事情,为的是下次能够做的更好。除了“沉默之堡”之外还有两座城堡,分别是“知识之堡”和“智勇之堡”。这三座城堡仿佛是三道困难的关卡,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沉默之堡”和“智勇之堡”,因为我好像老是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我应当好好聆听才是。另外我还有个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无法克服恐惧,也正因为这样,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
第四篇:读《盔甲骑士》有感:蜕变的天使
蜕变的天使
——读《盔甲骑士》有感
文:乳腺四 王怡人
都说好的书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人的心境,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逐渐蜕变成长。为了提升护士文化内涵建设,我院护理部每年向护士推荐四本好书,并倡导读书分享活动。6月30日16:20,乳腺外科四病区围绕《盔甲骑士》这本书开展了一次互动分享,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分享者。
从一名刚刚走出校园,尚且有些青涩的小护士,对护理工作充满了好奇,直到真正扎根于护理岗位,五年的工作经历让我不禁感叹时光流逝,并对护理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角色定位。护士长经常对我们说:学习是能够让你缩短与别人距离的最好方式。让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成为同事身边并肩作战的好伙伴、患者心目中的好护士,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科室从2016年3月建科以来,就成立了读书分享小组。两年来,读书成为我们年轻护士的成长助力。当接过《盔甲骑士》这本书时,我充满了好奇。书中描述了什么内容?它对我们的护理工作和日常生活有什么启发?那时的我非常渴望在书中找到净化心灵的港湾,于是每天晚上八点,我都如约与它见面,渐渐地我被书中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所吸引。书中讲述了一位骑士,身披闪耀的盔甲,随时准备去消灭作恶多端的恶龙,拯救遇难的美丽少女,突然有一天,骑士发现自己那身闪耀的盔甲因生锈而成为自我的累赘,从此,骑士开始了解脱盔甲、寻找自我的征程。整个征途中,骑士沿着陡峭崎岖的“真理之路”,经过“寂静之堡”、“知识之堡”、“智勇之堡”最后达到真理之巅。文中的骑士正如同现实中的我们,在循环往复的护理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会为自己找出种种懒惰的借口,穿上了层层包裹的的盔甲,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思进取,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和骑士一样,沉沦在盔甲的光环中而鲜有创新和作为。
还记得在我轮科期间,仅仅掌握了护理基本技能,便觉得护理工作很简单,直到定科后,我渐渐发现,护理工作不是单纯的发药输液,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如何将专科知识高效地发挥,如何有效的与患者沟通交流都让我感到迷茫。护士长好像发现了我的小心思,与我谈心,她亲切的对我说:“护理工作简单而又平凡,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滤清思路,理解护理真正的内涵,在空闲时,可以多读书,与书为友,获取精华,寻找真谛。”护士长的一番话触动了我的心,我坚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有正视真实的自己,勇于反思自身的不足,重拾内心中想要蜕变的自己,才能有勇气、有毅力突破自我,让生命充满价值,真正体会到幸福所在。
读书分享的意义不仅仅是参透感悟、提升自我,更重要的是与护理姐妹们的真情互动,科室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学习,不停地蜕变,使美丽的天使心中充满阳光,一直努力向前!
第五篇:《为自己出征》
《为自己出征》
11-09-26 作者:杜志云编辑:心灵之约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邂逅了一本好书——《为自己出征》(《TheKnightInRustyArwor》<美>罗伯特·费希尔著)。这本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给力。
《为自己出征》讲述了一个自谕为正直、善良又充满爱心(他把这当作他行侠仗义的准则)的骑士勇敢的杀死了巨龙,拯救了落难的公主,被封为第一骑士。真正让他远近闻名的,是骑士的盔甲。当骑士挥鞭赶去战斗时,盔甲就在太阳侠闪耀金光,村民甚至把这当成了太阳的光芒,以为太阳从西边升起,然后又从东边落下了。
骑士日夜身披黄金盔甲,时刻准备为正义出征。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盔甲再也脱不掉。骑士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骑士的妻子朱丽叶和儿子克里斯托弗都想不起他不穿盔甲时是什么模样了。克里斯托弗对父亲的印象仅限于骑士那张壁炉前的画像。有天朱丽叶终于向骑士提出了抗议,如果骑士不脱掉盔甲就带着儿子离开。骑士为了不失去妻子、儿子,终于决定脱掉盔甲。他找到王国里最强壮的铁匠,可是结果让人失望;他又想到用城堡门口的火把熔化;跳进冰沟冻裂;用大炮轰烂自己的盔甲。可是都没有成功!骑士迷茫了。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骑士想:在某个地方总会有人能帮自己卸掉这身盔甲。
这一次,骑士决定为自己出征,一路上,他历尽艰险,征服了“沉默之堡”,“知识之堡”和“意志与勇气之堡”„„在法师墨林的指点下,他终于攀上“真理之巅”,悟出了爱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我们何尝不是那个骑士。大学,我们完全要为自己出征。
我至今坚持认为一个有魅力的学生,不是高中奋斗到底,而是在大学仍然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我们把最初的梦想寄托在这充满青春滋味的校园,那是像雄鹰一样博击长空的壮志,那是像像鲸鱼一样征服海底的雄心,我曾经快乐的像蝴蝶在花园倘徉,我曾经兴奋得像鹿在森林奔跑。但是追求的路途总是荆棘丛生,礁石环绕,当迷茫、挫折触动心灵。我们的步履显得酸涩而又沉重。
当岁月的印迹轻轻抹去我们对大学的新鲜感。我们开始迷茫,不知道读大学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花大把大把的钱和大把的青春去学习那些以后注定要忘记的东西?于是乎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质疑自己的梦想。
当这种质疑变得濒繁,我们开始想要逃离大学,逃离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构筑的城堡。
前几天,一个云南师范大学的同学和我说她不想读大学了。我调侃她:那你回家结婚啊!她说:怕嫁不出去。我说:那你就好好在大学里呆着。后来她告诉我她想去打工,我问她:你去打工,然后找个打工仔结婚,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她说:不是。我说:你现在构建的不就是这样的生活吗?
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用不着怀疑,用不着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为自己出征》里的骑士之所以穿上盔甲,并不是因为他勇敢,而恰恰是因为质疑自己,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正直、善良又充满爱心。于是骑士不停的出征,与卑鄙可恨的敌人战斗,他杀掉巨龙,拯救遇难的少女,骑士渴望用出征来证明他是一个正直、善良、充满爱心的骑士。事实上,正直、善良和充满爱心是不需要刻意去证明的。现在的很多想退学的大学生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吗?
当新鲜感过去,开始展望未来,很多人感到迷茫,开始质疑大学。于是他们渴望做点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逃课、看小说、谈恋爱(我不质疑大学有真正的爱情),更多的选择上网打游戏来打发时间,结果让时间给打发了。
终日在迷茫中玩乐,又在玩乐中更加迷茫。
迷茫,是因为不知道在大学应该做什么。那么请先看看这三个问题。
第一、将来你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第二、在你心里是否有一种你所认可的理想生活?
第三、为了这种理想生活,你打算做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
当你回答了这个三个问题,你应该知道大学你该做什么了。我个人觉得没有迷茫就没有进步,只有迷茫才会往更高处前进,也只有迷茫才会寻找未来。
大学里主要有两类人:一种是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什么的人,另一种是糊里糊涂不知道怎样打发日子的人。很多大学里后者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前者的数量,有点像中国的男女比例。
事实上每一个迷茫的大学生都是因为不知道到大学是为了什么?读书?难道中国字还有你不认识的?
我们常听人说,某人有学问,某人没学问。其实我们到大学就是冲学问来的。
孔庆东认为完整的学问应该包括才、学、识。
一个人要有学问,首先,必须知道的事情多。即多知、多闻。其次,多知多闻,可以算做有“学”。但是光凭知道的事情多,还不能算做“有学问”。应该将知识系统化。再次,有了系统的知识,只能算“肚子里有学问”。那些知识必须能够具体灵活运用,才算真的掌握了学问。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的就是经过专业严格的学术训练将知识系统化。
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可以搜到很多信息,浏览很多文章,表明上看是件好事,其实未必。事实上这些并不是知识,只能算信息。没有经过专业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就很难区别信息和知识。
从小说到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学了那么多知识,却不能给世界添一点新思想、新东西,说的都是别人说过的,引用的都是别人挖掘的材料。“有学问”。应该将知识系统化。再次,有了系统的知识,只能算“肚子里有学问”。那些知识必须能够具体灵活运用,才算真的掌握了学问。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的就是经过专业严格的学术训练将知识系统化。
想要给世界增添新思想,就得做学问,做学问就需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现在的信息太多了,没有经过专业学术训练,就很难做学问。
不懂做学问,试问又如何摆脱愚昧的盔甲?
在某个地方总有人会帮自己卸掉这身盔甲,它就是大学。
我们为了摆脱愚昧的盔甲,也需要像《为自己出征》里的骑士一样穿过“沉默之堡”、“知识之堡”和“意志和勇气之堡”。
一个人做学问,首先要耐得住孤独、寂寞。当身边没有朋友的时候,不是去打游戏,而是选择看书。那才算是耐得住寂寞做学问。话说回来,做学问本来就是孤独、寂寞的苦行僧的生活。
其次,光耐得住寂寞还不行,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正如《为自己出征》中“知识之堡”墙上闪烁着的文字“知识可以照亮你前进的路”。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的世界、心胸也会变得更广阔。
再次,做学问还得有意志和勇气。做学问不能心浮气噪,没有恒心,总是走马观花。要知道不停的走让人学不到东西。还得有挑战权威的勇气,不怕挫折失败的勇气,无所畏惧,更要有“假如我认为真理站在我这边,我敢起来反对全世界”的勇气。
最后,当你走过“沉默之堡”、“知识之堡”和“意志和勇气之堡”,你将问鼎学问之巅。
我认为一个人步入社会的高度将决定他今生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他在大学里的态度将决定他步入社会的高度。
大学生涯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大学生涯将是我们最后一次有机会奋起、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你步入社会的高度。
很喜欢汪国真的一句话:“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的确,远方正
如威严而又人人都希望抵达的城堡,即使充满坎坷和寂寞,也难于阻挡我们追逐的欲望。
荆棘挽留的双手斯破我的手指,但我无所畏惧。
大学生,既然选择了上路,何不风雨兼程?何不无所畏惧?
大学生,大学了,请为自己出征。像骑士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