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数学小发现小学生数学日记
今天早晨,我制作了一个小电灯,用的是两节电池和一根钢丝和一个小电灯泡制做的,先准备了两个电灯泡,生怕晚上玩的时候会闪了。
到了晚上,我出去转悠一圈,我拿出了小电灯一照了一圈,我发现有时照出一个面,有时照出的是一条线,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小发现,给我带来了兴趣,去探索它到底为什么并且获得了答案。
它不但给我带来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我对生活新的看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勤于发现,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学生。
第二篇:小学生日记:生活中的数学
我喜欢研究数学问题,因为我觉得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就在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题目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数学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呢?
第三篇: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天台岗小学 杨华璐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陶行知的观点让我们同时联想到了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联系,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无边。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一、数学源于生活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1、在备课时,都会创设一定的情景
数学教师在设计当天的备课内容时,都会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所以,我们在设计备课教案时必须融入生活的元素,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意义时,我看到黄爱华老师利用的就是自己喝酒的例子,有三种酒:白酒酒精度58%,啤酒酒精度3.1%,绍兴黄酒的酒精度38%。如果黄老师不想在这次应酬中喝醉,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就来喝?
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容易回答,个个跃跃欲试,急于表达。一开课,就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2、从创设情景中适时提出关键问题,并适时作出总结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又是通过学生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刚才的这类问题孩子们肯定从生活中有很多的经验可以说明:
生:从这些百分数中很容易比较出白酒酒精的含量比较高的。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只要比较这三个百分数的分子就可以了。
生:我认为百分数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们的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从而老师立即问出:这个52%的分母100表示什么,分子52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100表示100毫升。
生:不对!一瓶酒通常是500毫升。分母100表示把泸州老窖酒的总数量看成100份,分子52表示其中的纯酒精占52份,这样更容易理解。
之后老师总结:我赞成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把不同的三种酒都看成100份,来比较每种酒中纯酒精占多少份,就很容易比较哪种酒比较厉害。同学们注意观察,在生活中,每种酒的标签上都标有表示这种酒的酒精度的百分数。这时,从一问一总结的情景下,孩子们对百分数的意义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数学植根于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思想遇到阻碍,无法前进时,生活的经验常常给我们以指引,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数学学习也是这样,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板书0.1与0.10两个小数)这两个小数看上去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生1: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十分位都相同。生2:0.10比0.1后面多了一个0。生3:0.1比0.10后面少了一个0。
师:这两个小数形式上很相似,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猜猜看? 生4:一样大。生5:0.10大。
师:光猜想不说理由有时是很不可靠的。现在,有着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组织在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观点,如果你有充分理由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再想办法说服与你观点不同的同学。
小组1代表:我们是这样想的,0.1元是1角钱,0.10元是10分钱,也是1角钱,0.1元和0.10元相等,0.1与0.10也应该是一样大的。
小组2代表:0.1米是1分米,0.10米也是1分米,它们相等。(小组成员补充:也就是0.10与0.1相等)
小组3代表:原来我们认为10比1大,0.10就应该比0.1大,后来我们画了图知道了十个小格和一个大格是一样大的。0.10与0.1一样大。0.1和0.10为什么是一样大的?我们可以借助小数的意义用分数的知识来说明(即小组3的观点),但是小组1和小组2的同学借助生活中0.1元等于0.10元,0.1米等于0.10米的经验来说明,更容易触活小学生具体形象性特征的思维细胞,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生活让数学学习不再高深莫测。
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比如我们常见的商场打折问题,公园门票问题,打出租车问题等在数学的各类解决问题中都有这样的内容,很多都是要靠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加以思考过程的,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方法 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要强调要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多接触平时家里的开支,和买东西、卖东西的过程。而我在对于自己教学的班级也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生活实践的问题,比如:让孩子陪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东西,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外出旅行计算开支,让孩子清楚明白家里一个月的水、电、气的用量,从而计算开支的问题。在这样的总总措施下,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经历过的数学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所顿悟。当然再来,我认为让学生记录数学日记也是一种不错的想法。例如,学生在面对自己所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并且加以自己的一些想法,还可以记录下一些从家长和老师询问后的结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印象应该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会更为深刻。
所以,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数学就如同水失去了源泉一般,更如同水失去了动力一般,最终变成一潭死水。只有在基于生活的基础上的学习和运动数学,才能使它焕发生机,长出更多更新的枝叶,开出更美丽的数学之花!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小日记
买蛋糕
今天,我做完作业,和姐姐一起出去玩耍。
在路上我们闻到一股香味,原来是一家卖蛋糕的店。于是我们商量好买一块蛋糕一起吃。“老板,这块蛋糕多少钱?”我指着一个三角形蛋糕说。老板回答:“一块1元5角。”姐姐就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给老板,老板找了2元5角给姐姐。这时我很奇怪:这块蛋糕是1元5角,姐姐给了老板5元钱,可是老板为何只找2元5角给姐姐呢?我心想:5元=50角,1元5角=15角,50-15=35(角)=3元5角。对,老板找错了,于是,我对老板说了说,老板就把钱如数还给了我……
一路上,我边走边想:幸亏有了数学,要不被老板骗了还不知道。今后我一定要学好数学。
第五篇:二年级小学生数学日记 生活中的小数学
星期天,妈妈和我在家做寿司。妈妈用海苔卷上米饭,放上各种食材,然后卷起来,做成了三段长长的海苔卷。妈妈把它们分别切开,每个海苔卷可以切成6个寿司。妈妈问我一共可以做出多少个寿司呢?“18个。”我想了一 会回答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妈妈微笑着问。“妈妈做了三个海苔卷,第一个切成了6个,第二个也是切成6个,第三个还是6个,这样我们就有3个6,我就用6+6+6=18算出来的。”我回答。妈妈把做好的18个寿司放在盘子里,然后又问我:“宝宝最小,可以吃4个寿司,妈妈可以吃6个,爸爸最能吃,剩下的都给爸爸吃,那爸爸能吃多少个呢?”“我知道,我知道!我们一共有18个寿司,我吃了了4个,就是18-4=14,妈妈又吃了6个,就是14-6=8,还剩下8个,那爸爸就是吃8个。”我高兴地回答道。妈妈笑着把一个寿司塞进了我的嘴里。“恩!真好吃!”妈妈说,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身影,只要我们善于使用它们,就能使生活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