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钟扬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想
钟扬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想汇编
党委副书记 张晓清老师
再次听钟扬老师的事迹,又一次震撼感动泪目,钟扬老师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成为他勇攀高峰、教书育人的原动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时间,实践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梦、拼搏、奉献,钟扬老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
学工组长 李金凤老师
以前有幸聆听钟老师的报告,每每都为钟老师人生态度之豁达、学术态度之严谨、思考问题之深入、表达方式之睿智而深深折服。今天再次聆听钟扬老师的先进事迹,我们由衷地震撼、动容、敬佩,钟老师在学术道路上的坚持、在育人道路上的坚持,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师者的追求和力量,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何为真正地为人类福祉而努力。钟扬老师留下的精神力量将激励所有复旦人,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守初心、追逐梦想。
截图自纪录片《播种未来》
2016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班辅导员
柴宏宇老师
一直敬仰和崇拜执着于理想的人,特别在这个思想越来越多元、节奏越来越短平快的时代。钟扬老师成为耸立在雪域高原上的精神坐标最根本的不是因为他的聪慧、他的身份,而是对于责任的担当和忘我的热情。钟扬老师的事业让我看到一个人应有的格局和存在,他的事业也是对校训的诠释。我们要成为像钟扬老师一样理想的追求者、信念的践行者,才能真正不负这个美好而充满挑战的时代!
2015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班辅导员
张晶老师
今天有幸参加钟扬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来自他身边人的分享和介绍,颇有感触。金力教授在报告中用“疯子”、“战士”深深刻画了钟老师对科研的坚守和付出,他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不忘初心的走着自己的追梦路,成果丰硕、赞誉颇多。然而他并非追名逐利,而是倾注心力去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关注专业学科的建设及人才的培育。整场报告下来,满是泪点,非常有触动,特别是钟老师的妻子在讲述他们走过的30多年的故事里,点点滴滴,一个伟岸的身影早已伫立在每一个人心中。一直以在,钟老师在乎的都不仅仅只是当下,他更关心长远的未来,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好的践行者,也是“两学一做”学习的标杆和榜样,钟扬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学习的新时代精神。虽然他走了,但他的学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携带着钟老师的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截图自纪录片《播种未来》
2017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班辅导员
王玥老师
犹记得第一次是钟扬老师的党课上,钟老师亲自播放并且鼓励科研工作者可以走出都市。那时,我第一次认识到,我们学校有一位身体力行、走上高山的教授。
“我有许多梦想,它们都在遥远的地方,为了梦想我独自远航”,钟扬老师如是说,但显然如今这艘梦想的船上他不是孤身一人。他的第一个博士已经成为了西藏大学的博导,延续“西藏特有植物基因库”的搭建;他的妻子、儿子提出将事故所获的赔偿金全部捐助给西藏的教育事业,延续他的教育梦想;他的同事将钟扬老师作为党员、作为科研工作者、作为教师的形象树立,这位生长于复旦文化的先进人物必然会在将来成为复旦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继续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钟扬老师是一个造船人,一位扬帆者,而此刻同行人愿意继续推动他的梦想,而更多人会从他的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成为真正关注人类命运的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奋斗。是我从钟扬老师逐梦经历中汲取到的最大精神力量。
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
朱曾颖老师
钟老师作为植物学教授,克服高原反应的困难,主动援藏,为西藏大学的建设和高原种子的采集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作为研究生院院长,主持FIST课程,为研究生课程谋福利,不为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学科谋私利。“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的牵挂。”他的妻子这样说。作为丈夫、作为爸爸、作为儿子,钟老师或许是没有尽到职责的,但是他贤惠善良的妻子支持他,将他的保险赔偿金也捐给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世间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愿这朵藏波罗花的精神永驻复旦人的心间。
截图自纪录片《播种未来》
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
周雨轩老师
作为一名科学家,钟扬老师坚持亲自采集植物种子,全程自行把控,在科研上精益求精。他更是一名教育家,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建立了科研队伍。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心系天下,把国家和人类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追求,为人类事业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又极大地感染着身边的和听说他事迹的人。“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老师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种子还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017级专业学位硕士班辅导员
周悦老师
张晓艳老师对钟扬同志生平的介绍平铺直叙,却让人对钟扬同志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想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但同时也有一个伟大的家庭,钟扬同志能在这个时代,沉下心来做一件自己梦想的,又利国利民、造福苍生的事情,张晓艳老师讲的高原对钟扬同志身体的损害,他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他对做一名老师的热爱,人可贵在真诚地为自己家国之梦而奋斗,我想钟扬同志的精神会在复旦、在上海、在中国一直传承下去,学习钟扬同志就要学习“不忘初心”,为家国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既简单,但却不是容易做到的,钟扬同志做到了,我们也应该做到。
2016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班辅导员
万熙琼老师
钟扬老师是不忘初心的追梦人,牢记使命的拼搏者。从无线电专业到植物学学者,到生命信息学,在科学探索的路上,他就像一个战士,冲锋在最前线,忘我的工作。十几年的援藏工作,钟扬在西藏行路10万多公里,采集了无数珍贵的种子样本,他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的心里;他注重西藏人才的培养,寻找到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
钟扬老师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学者,这已属不易,但他的宝贵并不止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他有追求梦想的执着,有为师者的责任感,更有对国家、对民族的赤子情怀。
第二篇:优秀共产党员钟扬先进事迹
优秀共产党员钟扬先进事迹
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扬同志,2017年9月25日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53岁。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钟扬曾经这样说。
钟扬,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84年毕业于该校无线电电子学系,获无线电电子学工学学士;留学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获生物系统科学博士。1984-1999年在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2)、研究员(1996)、副所长(1997);1992-199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和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研究4年。
2000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教授、西藏大学教授等;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信息学与理论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2-2006年两次任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数理研究所外国人客员教授。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西藏大学),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曾任西藏大学校长助理。
钟扬教授现为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他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勤奋钻研,锐意进取,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较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钟扬教授在交叉学科领域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培育了许多学科专业人才,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嘉奖;情系社会生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把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和上海海滨,为国家与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钟扬教授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奖、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党员、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特别关注教师”等荣誉。“钟扬青藏高原生物学研究创新工作室”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一、永远都在援藏的路上
16年前,钟扬只身踏上地球“第三极”,盘点青藏高原的生物资源,探寻生物进化的轨迹。他说:“研究生物的人当然应该去西藏,青藏高原至少有2000多种特有植物,那是每个植物学家都应该去的地方。”很快,西藏成为他科研的沃土,同时更成为他服务和奉献的家园。
2010年,钟扬成为中组部选派的第六批援藏干部。3年后,他又申请留任第七批援藏干部。又是3年期满后的2016年,由于西藏大学相关学科建设处在紧要关头,大病初愈的他毅然再次申请留任。面对组织上对他身体状况的关心和担忧,他反复表示没有问题,还自费到医院作了体检,最终凭着体检合格报告和个人反复争取,入选了第八批援藏干部。“在漫长的科考途中,我深深地觉得,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在钟扬看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当地生物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科研“地方队”。16年间,他为西藏大学申请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位长江特聘教授,帮助西藏大学培养出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并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带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开始参与国际竞争。“援藏,不仅是奉献,更是与当地师生一起,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钟扬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二、找寻良种送给未来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种子殿堂令人震撼不已,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相当部分种子是钟扬提供的。钟扬和他的团队收集了近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在高海拔地区的濒危物种。这些种子相当一部分收入了国家种质库。只要有科研机构有需求,钟扬都会毫不吝啬地赠予。
这些珍贵的种子来自于大自然。扎西次仁是钟扬在复旦指导的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生,在确定了“西藏巨柏保护的遗传学研究”博士论文课题后,师徒俩用三年时间在藏东南地区沿雅鲁藏布江两岸调查巨柏的分布与生存状况,直至将现存的3万余棵西藏巨柏登记在册,并对其野生种群一一标记分析。
有一种植物名为拟南芥,研究价值堪比果蝇和小白鼠。寻找特殊的拟南芥材料,成为全球植物学界竞争的方向之一。在钟扬指导下,许敏和赵宁两位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每周末都坐公交、爬山路,到海拔4000多米的山区(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探寻,终于找到一种全新的拟南芥生态型。钟扬将其命名为“XZ生态型”,这既是两位年轻人姓氏拼音的缩写,更是西藏首字母的组合。“这是西藏的馈赠,也是大自然的回报”,钟扬说。
三、红树林奇迹落户上海
钟扬的植物情缘不仅生长在雪域高原,也盛开在距离相隔4000公里、海拔相差4000米的上海临港。在上海浦东南汇东滩湿地附近一块十亩大小的田地里,种植着一片绿色的树苗,那是钟扬培植的红树树苗。最高的树苗已经长出地面两米多了。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在纬度最高的北半球地区,成功实现人工栽种红树林。对于上海,意味着可能产生更大的奇迹:如果在海边广泛种植红树,50年后,上海将拥有美丽的海滩,成为一座“迷人的海滨城市”。
2000年,钟扬到上海执教。作为一名植物学家,他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上海的海滨“光秃秃”的呢?钟扬认为,红树也能像法国梧桐一样,在上海生根。可是,刚开始,钟扬申报红树林项目,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支持。人们普遍怀疑:上海的天气条件,红树林能种活吗?在中国,人工栽种的红树林,最北的在温州。
钟扬决定试一试。8年时间里,红树林遭遇过无数否定和不可抗的天灾。2008年的冬天,罕见的冰雪冷冻灾害席卷整个中国南方,上海1月至2月的平均温度比往年同期低2℃。钟扬的红树林试验田刚刚经营第一年,就遭遇灭顶之灾。此外,出没的野兔时常啃食这批红树。“第一年栽的时候很痛心,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苗子还被兔子吃了。”钟扬没有放弃。第二年,新种的红树全部活了下来。更惊喜的是,第一年貌似死去的红树,竟然又“复活”了。那些红树尽管叶子都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可是根还在生长。钟扬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寓意,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
四、心系国家不知疲倦
在一部名为《党员说》的微视频中,钟扬被这样定义:“一名党员,就是甘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钟扬教授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共产党人的誓言。
十几年不知多少次进出青藏高原,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连续奔波探查,长期的高原生活和过高的工作强度,使个子高大的钟扬心脏肥大、血管脆弱,每分钟心跳次数只有44下。他曾说,“我有一种紧迫感,我再给自己十年时间。”如今,一场车祸残忍地夺走了他所有的时间。
钟扬曾这样诠释对生命高度的理解,“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这就是生长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山雪莲给我的人生启示,它将激励我毕生在青藏高原研究之路上攀登。” 的确,他播种未来,为国家挺起科学的脊梁;他燃尽生命,为社会留下不朽的温度。钟扬尽管走了,但他留下的种子将会给这个地球孕育无数新的生命。
第三篇:学习钟扬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钟扬先进事迹有感
王珊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群众掀起了学钟扬先进事迹的热潮。
通过学习十佳优秀教师钟扬那平凡又伟大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受颇深,从优秀教师钟扬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这些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值得学习和深思,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优秀教师钟扬身上体现出一个特点就是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他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他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
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国家、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要从钟扬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汲取新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钟扬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在行动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指导老师:姚慧贤
第四篇: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想
先进事迹报告会感想
10月20日,在省政府礼堂收听了先进事迹报告会。之后,受到很大教育和鼓舞。讲的都是身边的优秀事迹,离我们很近,有很高尚。之所以很近,是因为都是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工作在第一线,有共同的感想和共同的心声;之所以很高尚,是因为四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讲的时间不长,可作出的事迹,付出的努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立足于三尺讲台,甘守于物质上的清贫,把青春献给学生,确实值崇敬和学习。
受教育比较深刻的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的肖老师的事迹;
首先,感觉到付出努力才有收获。同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先进人物的事迹令我汗颜。原学校毕业后在校办工厂期间就认真专研技术,虚心向老师和前辈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平时付出多于其他人的努力,才有收获。由于工作需要到教学岗位之后,又将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并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出多名全国职业技术比赛冠军及优秀选手。我应该在工作中学习肖老师的刻苦专研精神,不断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先进技艺,并且要不断思考,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才,才能无愧于做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
其次,感受到肖老师对学生真情付出。其中的一件小事给我深深的印象。一名学生家境比较复杂,比较自卑。肖老师给他鼓励,给他信心,并且说当他加工好一个作品后可以带回去向他的朋友家人汇报。学生在校老师的鼓励圆满完成了任务。学生不仅仅是完成了一个零件的加工,而是通过肖老师的鼓励,完成了他人生的初步加工。我深刻认识到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通过我们的真心,可以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树立信心,可以让学生掌握过硬技术本领,从而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我们的事业是多么的高尚。
第三,讲求奉献,为人先锋。包括其他三位教师在内,每个人的先进事迹都体现出共同的闪光的地方。我认为就是奉献。这也是党之所以能从艰苦卓绝的残酷的斗争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之一。为了理想信仰而奉献,甚至生命和热血。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每名党员都怀着一颗崇高的心为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奉献,何愁中华民族不振兴。现在的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发展时期,党员怎么做。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还不够。党员代表先进的组织,党员是先锋队,党员是发展方向,党员是旗帜。党员要讲求奉献,为人先锋,做出榜样。要起到带头引领身边人的作用,要树立积极形象,敢于承担党员的光荣使命。我要认真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同志学习,向先进模范学习,时刻牢记入党誓词,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将甘于奉献摆在首位,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2013年11月4日
第五篇:钟扬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做一粒“种子”
——学习钟扬同志先进事迹的感想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对钟扬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学习后,我深受感动。想起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名句,随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研究咨询事业部的工作人员,我从两个角度展开思考,并向钟扬同志学习。
首先,我要学习钟扬同志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钟扬同志是一位科学家,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30多年,在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长期的积累和独创性成果。我们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工作者都希望做出优秀的成果,可是却忽略了过程,很多人缺少勤奋钻研、锐意进取的精神。钟扬教授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们提供了示范: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钟扬老师坚持亲自采集植物种子,全程自行把控,从不向研究道路上的困难妥协。例如,为了收集藏区特有的某种桃核,钟扬教授需要收集8000个桃子。但这些桃子并不是随意选取的:考虑到遗传、杂交问题,两个样本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50公里。为此,钟扬一天要走800公里,最后把两大麻袋桃子运回拉萨的实验室里。如何把里面的种子取出来成了一个难题。在没有自动化采取技术的情况下,钟扬教授依靠路过实验室门口的的汉族、藏族、老师、学生等人的帮助,通过每人尝几颗的方式,最终把桃子吃完以得到桃核;再用牙刷把每个桃核认真刷干净,刷完后用布擦干,擦干后必须晾干,不能暴晒,否则种子质量就会坏……钟扬同志在藏区的16年里采集了4000万颗种子,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再例如,他在上海市种植了原产于热带地区的红树林。这种实验并不被大家看好,尤其第一年种下的树苗遭遇罕见的冰冻,但他并不会放弃。这是因为他对海南、深圳和日本冲绳等地的红树林考察了长达10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再加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可想而知,成功是多么偏向这样的人。第二年种下的树苗全部成活,甚至前一年“冻死”的树苗也活了回来……许多次成功的科研实验除了无数人咋舌,更应该是我们学习钻研精神的最好教材。
另外,我要学习的是钟扬同志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钟扬同志曾主动辞去副局长的位置,而选择了薪水相对较低的教师岗位。在社会风气浮躁的当下,他这样的行为显得很不“聪明”、不“合群”,却更加突显了他宝贵的奉献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钟扬同志在复旦大学工作时,发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十分低,但这些地区却集中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一半以上的人才;在不发达的西部地区,情况却刚好相反。青藏高原拥有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却鲜有生物科研人才。因此,他放弃了在上海复旦大学的优越环境,不顾未来条件的艰苦,毅然决然地申请援藏。在西藏大学,钟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开辟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开辟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争取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荣誉……这些长期积累的成果,最终使西藏大学生态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除了收集植物种子,钟扬还在西藏大学留下了“种子”——人才。钟扬老师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建立了科研队伍,甚至接纳了一个没有行动能力的学生,指导这位学生完成博士学位。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作为一名党员,钟扬同志既心系科研工作,又用心培养人才,把国家和人民乃至全社会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追求,并为此奉献自己的青春、努力乃至生命。这值得每位党员深入学习、体味,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就像文前所说,一个人若没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那他必将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我想到工作、生活中的自己,反思自己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不足。作为一名党员,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我希望能像钟扬同志一样,做一颗种子,把精力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眼下,我需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研究任务中真正做到投入、严谨、刻苦,而不是应付工作;同时,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积累工作经验,做一名合格的研究咨询专员;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战胜畏难心理和利己主义,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不断结合,做一颗有用的“种子”。
钟扬同志虽然离开了,但他收集、培育了很多粒“种子”,可以造福当代和未来;他留下的精神种子更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愿我们每位党员都学习、继承他的精神,精于业务同时服务社会,做一粒渺小而又伟大的“种子”。
汇报人:孙兴
2018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