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我三天光明》的高中生读后感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我也对海伦凯勒早有耳闻。正巧,今年暑假学校正好布置了名人自传的读后感,我毫不犹豫地挑选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是海伦凯勒的一生,我倒认为说是她的日记更恰当一点。她在一岁半时,就被疾病夺去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并没有灰心,在苏立文老师的教导帮助下,学会了英、法、德、拉盯希腊这五种文字,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学院。海伦凯勒还写过很多书,比如:《迹缔造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和《我黑暗中的光明》。
我看完了这本书,学到了两个道理:一是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就像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没有灰心,而是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古时候有一个小故事,也说明了这点。两个成绩相当的秀才,要到首都去考试,晚上赶路时,遇上了丧队,与棺材擦肩而过,前面的一个秀才十分担心,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而后面的一个秀才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财。于是后面的那个秀才考中了状元。而前面的那个秀才却没考上,这个故事更可以说明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伦还细腻描写了许多自然景色,这很难让人想到是出自一位盲人之手。她描写过很多地方,比如郊外、森林、河流、甚至是荷塘的荷花。为什么一位盲人能做到如此地步呢?我想,海伦一定是靠心去感受。所以她写的文章都很生动。这就是我从书中学到的第二个知识:竭尽全力去做一见件事。
区教工运动会,为了消磨时间拿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去看。这本书老早就开始看了,“老早”到具体什么时间开始看的也已经淡忘了。是听了一堂有关这本书的班级读书课后去买来的。不是上课的功效,反而是觉得上得不好,买本来看看有没有可能上得更好。没想到看了几章之后,又买了别的书,于是就随着这些新书一起堆在那里,以示对待这些书的一视同仁。
运动会上,有位同事见我在看这本书,笑着说:“这本书我初中就看过了。”我不禁有了现在在看的书其实是在“补习”,很多书应该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就看了,但是那会儿怎么就没人给我推荐呢,或许推荐了我也不会去看,恐怕没兴趣看书吧。
这两天一直在补习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看这本书,看到海伦幼年时艰苦学习的事情,着实感动了一回。但是看着看着这种感动就逐渐淡漠了,因为这样的事情在海伦身上实在太多了,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更因为看着看着已经把海伦是个又聋又忙的人给忘了,似乎她就是一个正常的人,以至于不得不自己读了差不多了会提醒一下自己:海伦可是一个残障人士啊!
在读到沙利文小姐的故事时这种感动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心中。沙利文小姐自己有着不太幸福的童年,也同样拥有了一颗坚强、善良的心。她的前半身就是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建的过程,桀骜不驯的她通过长辈教育家的努力和艰辛教育之后终于学习成材。她的后半身几乎就是跟海伦联系在一起的。沙利文小姐一辈子就海伦一个学生,但是她对海伦的教育足以让她成为一位聋哑人的教育家。很可惜的是,没有这方面的专著来论述沙利文的教育,我们只有通过海伦自己的文章才得以了解其中的故事。
海伦无疑是幸运的,遇到了沙利文小姐这样一位“明师”。人们在赞叹海伦的不易和成就时,往往就是在赞颂沙利文小姐。但是沙利文小姐永远只是站在海伦的背后,默默无闻地做着她应该做的事情。以至于,沙利文小姐自己写的文章我至今不知道有没有的。沙利文小姐作为一名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在成就了海伦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教师,我不知道能不能称沙利文小姐为教师,但是她身上已经有了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一切。看完这本书,里面为了让海伦蒙昧的心能开窍,沙利文小姐和海伦“斗智斗勇”故事似乎还在我的眼前。
我觉得沙利文小姐真的就是上帝派在海伦身边的一位天使。
第二篇: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这一天,我失去了光明。我陷入苦痛之中,沉入黑暗的海洋。
我的内心曾不止一次地感到惶恐,心中不止一次地在呐喊。我摔杯子摔碗,来发泄这种悲伤、痛苦。黑暗,那么恐怖,睁大双眼,却只看到一片能将人吞噬了的黑色。我已近乎绝望地认为一个人连能看清任何物体的本能都已丧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正当我欲结束这无奇不有的生命时,我忽然想起了华彦钧、海伦、贝多芬这些对生命进行伟大斗争的钢铁巨人。我坚定了一个伟大的信念:我要顽强地活下去。我要学习,我要生活!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书桌前,我要看书,可我的眼前却是一片黑暗,一片空白。我只得打开收音机,我听着《三国志》,我发觉,这一切和以往不同。平常,我是用眼睛看,用脑子去感受。而此时,我只能用耳朵听,用心灵去感觉!我感到一丝快乐,我的心灵受到震憾!是呀,黑暗是可以用信念来驱赶的„„
第二天,辗转来临,睡觉起来,柔柔双眼,本想接触第一缕阳光。可却被黑暗这只无情的大手遮掩了。心里不禁又添了一份酸楚和伤感。我走出房门,走进了餐厅。由于失去光明,我看不见饭、菜,吃的满桌都是。我走进洗手间时,水冲的到处都是。我心中细想,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清楚,长大之后怎么办。我担忧着。我必须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提高盲走的速度和准确。虽然累,但我都要独立完成。我学会了是坚强!记着,不松懈„„
第三天来临了。我依旧感受不到第一缕阳光的美妙。我决定到户外走走,并且一个人。我独自走到草坪。花了近乎一个小时的时间,原来的平坦好路,在我脚下却显得特别凹凸不平,让我寸步难行。我一个人坐在草坪上,独自享受阳光,慢慢用心体会。我身体涌出了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高兴,我兴奋,我欢呼雀跃。我感到了温暖!是的,只要经历辛劳、曲折、劳动,就一定能看见光明!一定要记着:风雨过后是彩虹!!今天,我复明了,对着这三天的黑暗与空白,我不禁感慨万千。人生就是一杯苦水和一杯淡淡的甜水。只有先尝了苦水,才能感到淡淡的甜水是那样美好。悟出的真谛也是人生的精华„„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早晨,我睁开眼睛感觉有点异样,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起初我还以为是在夜晚,可在开灯的一霎那,我才知道,原来我失明了。
昨天我还是一个在光明世界里活蹦乱跳的小女孩,可今天就来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里,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到处都是黑色的,原本熟悉的道路也只能靠着记忆去摸索。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有多么的痛楚!
第一个失明的日子,我还得上学,只是一切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我必须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你们不知道我有多么恐惧这种帮助。因为我看不见作业,请同学帮我读题成了我无奈的举动。虽然我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可是我分明听出了他们声音里的同情和怜悯。我不需要这样的施舍,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夕阳西下,傍晚的余晖展现着它最后一丝迷人的光彩,我失去光明的第一天即将结束,这是一个多么难过的日子啊!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我在想着这一天的遭遇,感觉心里很沉重。
第二天的天气格外好,我能感受到阳光带给我的温暖。失去光明的第二天,我准备不依靠别人的帮助,靠自己独立来完成应该做的事情。可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因为我一起床就发生了一连串的笑话。首先是衣服穿反了,袜子不是配套的,接着是在吃早饭的时候,本来我要夹的是鸡蛋,可是我夹到的却是馒头;想好要去拿温好的牛奶的,可拿到的却是滚烫的开水,差点烫着了我的舌头。学校里的日子就更别提了,离开了别人的帮助,我是寸步难行啊!
第三天是星期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来到田野的尽头,搬了一张椅子在那儿坐下。虽然我看不到美丽的湖泊,但我能感受到它依然那样纯净那样让人喜爱,它荡起的每一个细小的涟漪我都能感受得到。在这里,我忘却了一切烦恼,仿佛与世隔绝。仔细听,还能听到有小鱼在游动,小虾在嬉戏,它们一定是在制造让我高兴的乐曲吧!
在这失去光明的三个日夜里,我的心头涌过了很多孤独和恐惧,但我也感受到了别人对我无私的关爱。我忽然想到了海伦,想到她八十多年生活在黑暗的痛苦,但她在逆境面前没有退缩,她用自己超凡的勇气和力量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她虽然看不见,听不见,但她依然学会了阅读,学会了说话,想到海伦,我曾经的失明经历变得是那么的可贵。从今以后,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我都要鼓起勇气,因为一个拥有光明的人他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切无法战胜的东西!
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
Helen.Keller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为之震撼。于是开始审视自己作为眼睛正常的人时,是否像她那样真正地利用好自己的眼睛,去关心这个世界所有美好与丑恶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头脑去思考生活。然而,我发现我没有,至少没有刻意地去注意过,以至于失去了好些东西。
那么,假如我失去三天光明,我能把失去了的东西找回来吗?
在开始失去光明的那一刻,我已准备好了学习聆听。因为我知道,嘴里光知道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在失去光明的第一天,就让我静静地聆听吧。我会静静地闭上眼睛细心聆听父亲的教诲,平日的语重心长在这天会化为涓涓细流,汇入头脑中,让我细细回味,犹如陈年老酒,需细细品尝,越品越醇,越尝越有味道。回味过后,我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会明白自己的过错,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这时,我会懊悔。我会懊悔过去自己的任性,总认为父亲的观点陈旧不堪;我会懊悔过去自己的自大,总认为父亲的批评是看不起女儿;我会懊悔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总认为父亲的忠告是无病呻吟。但同时,我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
第二天,我还是会想要聆听,我要聆听平日在生活中忽略了的点点滴滴的美。如果这天阳光明媚,我会在窗前聆听鸟雀清脆欢快的啼叫声,感受它们内心的愉悦;我会在有杨柳的湖边聆听杨柳与轻风嬉戏时的歌声,感受微风拂面的温柔,感受水波荡漾的婀娜。如果这天阴雨连绵,我会在满是花草的小园子里,聆听细雨的惆怅,感受花草滋润的细腻,感受雨滴落地的悲壮。美好的与丑恶的有时只在一念之差。聆听自然后我这么想。
到了最后一天,我会去思考,思考在聆听中的人生,与在光明中的人生。我会思考值得深思的一切,以弥补平日里自己眼光由于漂浮不定而来不及思考的不足,只有重新认识自己,才会有个新的自我。那么,静思之后,我会更懂得究竟什么是生活。并且知道自己该做的事。
三天后,我又得到了光明,我似乎找回了过去我所失去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会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用头脑去思考生活,热爱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光明。
假如让我失去三天光明
已到深秋了,天渐渐暗了下来,因为我能感觉到秋风的几屡寒意。可是,我看不到天空、田野还有海的呼啸,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已失明了。痛苦、悔恨、忧伤一股脑儿塞得满满的,眼泪像开了匣的水库,欲止不停。沉沦、堕落让我不已。
第一天,今天是我失明的第一天,想着今早发生的一切事故,我又放肆任性的哭了,母亲在身旁不停的地抚摸着我的头,我能感觉到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我的身旁站着许多亲朋好友,也许他们也在为我这个可怜儿掉眼泪吧。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回忆幼儿到现在的种种历程:欢声笑语我都走过,失败成功我也体验过,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它却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心酸,人世的凄凉,偶尔想想现在失明了,失败痛恨已离我而去,我却发出一声苦笑。
次日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阳台上,本想呼吸呼吸清新空气,无意中却触摸到一盆带有刺的鲜花,“呀”我失声大叫,“这可恶的东西,连你都要伤害我,难道我这样子还不够惨吗?”躺在床上,忽地想想:“连那可爱的小生命虽深受人家唾骂、痛恨和遗弃,但它为了能给世人一个崭新的面貌,却依然孜孜不倦顽强生存着,丝毫不为此而放弃过,而我呢?难道我不该坚强吗?
“嘀嘀„„”“快起床吧,很晚了!”母亲催促着说到。我“噢”了一声,睁开朦胧双眼,使劲揉了揉眼。“哎,原来这是一场梦呀,闹钟也真是的,早不叫晚不叫,偏偏这时叫,哎,真不知道,我失去光明的第三天会做些什么呢?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清晨的清新空气,沐浴阳光之中,还蛮有情调的嘛!嗯,还是阳光好。
第三篇: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期里,我重读了《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这本书,书的作者是曾被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海伦凯勒。
在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缺个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年无光、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里夫学院,并用全部生命,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
第一次看这本书 我不禁对海伦产生深深的敬意,同时,我又想:是什么是
她如此坚强地面对这一切呢?我想,创造这一切的无非是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惊人的毅力吧!想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以前经历过一件事:
在四年级的时候,我期末考试没考好。在这之后,我曾一度不专心学习,此后每次测试我都考不好。到后来,我看到了这本书,知道海伦的身体有缺陷,但依旧努力学习。把我惭愧的涨红了脸,之后我凭借努力取得了好成绩。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时候,只要不放弃就能得成功。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写的。海伦将自己一生的经历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病魔夺去她的视力和听力,世界变得无声、无光又无助,海伦却把目光投向了许多和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并且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为盲人福利会的捐款而四处奔波.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霸王>>的阴影了,它讲述了海伦曾经听过
一篇文章--<<霸仙>>,在潜意识的驱使下,海伦写出了<<霸王>>.被刊登在盲人学校的校刊上,不久后,有人因为它和康贝尔小姐的<<霸仙>>语言分格和思想内容都十分相似把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告上了盲人学校的老师法庭。随着审训地深入海伦被痛苦和悲伤笼罩着。莎莉文老师一如既往的鼓励她,给了海伦继续写作的勇气。从此,她吸取了教训,每篇文章海伦都会反复地唠叨一遍又一遍,看看是不是别人思想的产物。
读完这本书它给我带来许多启示,让我懂得了把今天甚至每一天看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好好珍惜一切事物。朋友,请问你注意过自己身边的楼房、一草一木和家人的长相吗?我相信许多人都会说不出来,海伦希望发生奇迹,让她拥有三天光明。看看莎莉文老师,梅西先生,威尔逊总统和朋友们,再一次看看爸爸妈妈以及生长在小花园里的常春藤和一颗颗被洗得亮晶晶的草莓。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学会了怎样节约构成生命的时间,好好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再想想假如我只剩下三天光明,我将如何度过。第一天,我去看望老师、同
学、朋友和亲人,和他们聊聊过去发生的乐趣;第二天,我将登上月球,和外星人畅谈将来,希望外星人能来地球做客;第三天,我将畅游祖国山川。有了这难忘的三天,够我以后慢慢回忆。
海伦.凯勒一个在黑暗中创造奇迹的人,一个用神秘力量让我们感动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凯勒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她是一位聋盲人。由于身体残疾和心理的自卑感,小时候的她爱发脾气,对生活充满厌倦。可自从碰到书中大篇幅记录的人物——安妮.莎利文老师后,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凯勒寻回了生活的希望,获得了成功。
我非常敬佩莎利文小姐。正是因为她曾经近乎失明,所以很能体会到盲人的痛苦。她异常耐心地为凯勒读、拼单词,陪她玩耍。她一遍又一遍的教凯勒知识,结果却毁了她自己的视力。我觉得她真是师之楷模。文中处处透露着凯勒对莎利文老师的无限感激。我深深地被莎利文小姐的爱心所打动,被她的耐心和毅力所折服。
在那些真切感人的话语中,我能体会到一个盲人的不易,更能感受到她的不屈不挠。三天对于一个一辈子失明的人来说太短暂了。纯朴的大自然,繁华的大都市,还有那多姿多彩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群---多少值得看的东西,三天怎么够安排呢?更可怕的是三天以后她又将回到无尽的黑暗中---可透过她的文字我可以感到凯勒对这一切表现的十分从容。也许这就是得失的最高境界:得到固然高兴,失去了也能坦然面对。她虽然是盲人,但她看到了很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她不懈坚持、最终成功的动力。
我会努力学习凯勒的精神。毕竟我是一个健全的人,遇到的困难比凯勒要少很多很多。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勇敢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第四篇:《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凯勒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为什么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泰州市泰兴市济川小学五年级:***
第五篇:假给我三天光明优秀读后感
花了一天的时间,我再次读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里虽然没有曲折离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却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
海伦·凯勒出生十九个月时,就因病双目失明。从此,她就一直在黑暗的漫漫长夜中摸索着生活。长久的盲人生活使她感到眼睛明亮的宝贵。她是如此热爱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却因不能用眼睛去欣赏而感到遗憾。因此她非常羡慕那些有一双明亮眼睛的朋友们,羡慕他们能轻松方便地看到大自然的美景,而那些朋友对此却视而不见。
海伦在书中写到“耳明眼亮的人看到的东西是很少的”,“只有聋子才看重自己的听力,也只有瞎子才珍惜眼睛明亮的宝贵”,“对于已有的东西不以为然,对于没有得到的东西极为乞求,这就是人的共性”。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悟,这位又聋又盲的女孩以不懈地努力和超乎常人的意志,在老师沙利文女士的帮助下,打破了无边的黑暗和死寂,掌握了书面语言后,又学会了说话,进而又学会了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她创造了一个个地奇迹,不仅从顶级的哈佛大学毕业,一生中还写了14部著作。她是这样地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在全国建起了多家慈善机构,办成了常人也不一定能办到的事。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忘记海伦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她总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她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也不怨天尤人;她以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按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决不因残疾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一样东西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或是不能拥有的时候就会感到它无比地珍贵。当我们不认真听课、不仔细作业的时候,可曾知道那些贫困、不能上学地孩子是多想走进美丽的校园,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当我们厌烦父母的唠唠叨叨,管头管尾的时候,可曾想过一个流浪街头的孤儿是多么希望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嘘寒问暖啊;当我们有健康的体魄而不加珍惜的时候,可曾了解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对生活的渴望…
珍惜拥有,努力奋斗,让海伦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