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筱琨小言
对于中国近代史,上学的时候是最不喜欢学的,现在却越发感兴趣。上学时我一直喜欢历史,当时是觉得历史故事很有意思,现在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时间流逝,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事情发生,但是故事的脉络和演进却是相似的。对过去了解的越深刻,越能在现实中拨开迷雾,看清方向。
最近看的这本《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fu,二声)先生最有名的著作。对于蒋廷黻,之前并不了解。这个复杂的字也是查字典之后才知道的。看书之前简单地看过他的介绍,知道他是由学术转入政治,并且担任过国民政府的外交“大使”。现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很多论据和观点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本书很短,大概五万字,分为四章:《剿夷与抚夷》、《洪秀全与曾国藩》、《自强及其失败》、《瓜分及民族之复兴》,讲述了从鸦片战争前夕一直到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这近100年的中国历史,讲解并剖析了为什么中国会遭受列强入侵以及在100年间中国谋求复兴并失败的教训。这些教训一直到今天都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并值得我们去反思。书中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介绍如下:
1、中国能否实“近代化”是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如果能,那前途是光明的;如果不能,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考虑到本书成书于1938年,当时所指的近代化是机械化和工业化。我们都知道,清末中国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闭关锁国和盲目自信。在缺乏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下,仍然以天朝自居,对于西方国家的发展始终没有真正予以重视和关注。即便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也没有励精图治,开始维新改革,而是等又过了20多年,光绪年间,才开始反思。但是最好的20年窗口已经过去了,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如果能把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那近代化历史比日本还要早二十年。
2、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剿夷与抚夷”的循环往复。
自从西方国家进入到我国通商之后,不论后续是主动通商还是被动通商,在中国的外交领域永远都是“剿夷与抚夷”的争斗,剿夷势力强大,那我们就主战;抚夷势力大了,那我们就主和。而到底应该是剿夷还是抚夷,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政策,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
林则徐是剿夷派,所以以极坚决的态度禁止鸦片。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级的代表人物和中国旧文化的坚定用户者。虎门销烟时,林则徐是没有看清西方的,他真的认为我们是有能力的。可是后来,林则徐其实渐渐了解了西方也知道了我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可是他自己不能推翻自己,也怕别人指摘自己,而从来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让国家日渐衰落,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斗”。士大夫不肯认输,也不主张改革。抚夷派呢,对民族无信心,听其自然,不图振作,不图改革。才是中国错失了崛起的机会。
看到中国近代的剿夷和抚夷之争,总让我想起之前中美贸易战的时候,虽说这种对比不甚恰当,网上也有人做过论断分析,但是无论是官方和民间,其实多少掺杂了这两种思维在互相批判。虽然现在的我们对于西方了解的更深入了,但是大部分人对于现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还是存在“非此即彼”的偏见。而见诸微信、微博的各类文章也混杂了我们的判断。
我们以为自己代表就是民意和民心,可是关于民心,书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民心固不可失,可是一般人民懂什么国际关系?主政者应当负责指导舆论。如不指导,或指导不生效,这就是政治家的失败”。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个人理解是这是典型的政治家思维,直白深刻。作为普通民众,或许有很多我们看不懂或看着不顺的事,但在表达意见的时候,还是要小心谨慎,因为“时人不许他们,对自强事业则多方掣肘,对邦交则好轻举妄动,结果就是误国”。
3、在近代社会,败仗是千万不能打的。
“不战而求和当然要吃亏,但战败以后而求和,吃亏之大远过于不战而和”。还有一句话,“夫未有谋人之具,而先露谋人之形者,兵家所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虽不与别人打仗,但仍值得自勉。在任何时候,当实力不具备的时候,就别装腔作势。低调一点,积累自己的能力,才是正途。
4、中国近代史里的几个重要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四个汉人在清末民初的时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曾国藩,作者也像很多人一样倍加推崇,认为他是中国为官典范,既是精神领袖也是事业领袖,这是很难得的,“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做事”。
李鸿章,作者评价比较客观,认为李鸿章的终身大错是《中俄密约》,在外交上也有他不得已之事。里面还提到一个观点,之前没有看到过,作者认为正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对中国的私人军队建设产生了影响,造成后来北洋军阀混战的局面。
袁世凯,高丽之战是他能力的表现,有将才,但是于中国近代化历程无意。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者认为是能够解救中华民族的,但是还要注意孙先生后期的“军政、训政、宪政”理念即便在革命党内也有不理解之处,也没有健全的革命党来支持,加上过早离世,造成他的理念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很是遗憾。另外,孙中山先生在同俄国学习时看到了俄国革命党的组织和俄国革命的胜利,因此他在制定革命党党章的时候,把***及服从党魁的精神大大加强,同时下决心改组国民党,同年创办黄埔军校。可惜,先生离世。
历史,虽是任人涂抹,但多看一些总会有个人的理解。这本中国近代史,我觉得很适合上初中、高中来看。越看书越觉自己了解的太少,但是心越是清净。
推荐影视作品:《走向共和》
再次推荐这部电视剧,真的是良心巨制啊。基本上编剧对于事件的观点和人物的评价可以遵循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里面的观点,只是在人物刻画上增加了一些艺术的拔高。总之,非常好看。
第二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书报告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因为这本书不厚,便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最大的感触就是与高中历史课上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有很大出入,不管是时间的陈述还是评论事物的眼光和深度。就拿甲午战争来说,历史课本上只告诉我们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并宣告自强运动的彻底失败。而蒋廷黻先生把事件的始末告诉了我们,让我现在才知道为何会发动甲午战争,是由于我国和日本在高丽问题上产生了纠纷,日本想要占领高丽进一步实现自己领土的扩张,而中国看出日本的野心想要阻挠,便引发了甲午战争。而战争的失败的原因,究其根本不是器械的落后,而是技术的落后。
所以我对本书的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有浓厚兴趣,并经过研读之后在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自强运动的提出和实行,是有远见的士大夫,如李鸿章深刻认识到中国虽在18世纪处于优越地位,但是西方列强在19世纪进行了改革,专制君主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更使西方列强的生产机械化。而此时的中国还是夜郎自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知改革。直到英法联军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才知道本国的落后,才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这是对中国进步,拥有现代化的文化一个巨大的突破,但为何最终会失败呢?我总结了有一下几点:
1. 封建思想不但在统治者士大夫身上根深蒂固,在民众身上也是无法动摇的。
2. 自强运动的倡导者,自身束缚于旧文化中,使得没有真正懂得西方文化,并且不懂得正确用人。
3. 时代的束缚,小人的谗言,使得自强运动无法真正展开。
4. 自强运动期间,日本,俄国,西方列强因为想领土扩张的原因频频干涉中国,越南和新疆的动荡,使中国损兵折将。接下来,我就细细分析这4点。
-。从英法联军身上,恭亲王和文祥得到了三种教训:西洋的军器和练兵远在我们之上;西洋人愿意我们购买兵器并愿意教给我们练兵之法;西洋人并不是先前所传的狼子野心,不守信用。而且曾国、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认识到只有学习先进的科学机械才能生存,并且倡导派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于是,自强运动便顺利成章的开展了。机械制造厂、兵工厂、近代化的交通、造船厂、电报局、招商局和近代学堂便拔地而起。但是,光光靠这几位是远远不够的,统治者士大夫中绝大多数还是持反对态度。为了使西太后不干涉内政并表示对其尊敬,醇亲王决定重修颐和园,而这巨大的经费便从李鸿章办海军的经费上拿取,(这使得李鸿章无法顺利地提高海军实力,导致甲午战争失利的原因之一),这对中国在自强阶段造成了不可扭转的巨大损失。而自强运动,从根本上损害了许多士大夫的利益,因为中国历来都是通过科举选拔人才,进宫做官,而自强运动使他们的地位岌岌可危。
更严重的是,是民众的愚昧和无知。他们严重的封建思想灌输他们新政是自上而下的,并非自下而上,所以对于这个自强运动还是嗤之以鼻的。不像英国的民众,他们认识到君主专制对他们的伤害,就奋起抗议推翻君主,并创立了君主立宪制;二战期间,推举好战的丘吉尔为总统,鼓舞士气。
二.自强运动虽然是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大突破,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彻底的。原因之一是:主张此运动的人,都是接受中国旧文化出生,他们没有留过洋,没有真正感受西洋的文化,西洋的技术。这就造成了在自强运动中,没有先进的文官体制和审计制度。更严重的是,他们不但自身的科学知识浅薄,并且听信小人不会用人。在训练海军时,辞掉有经验的英国海军总教官,竟然用上德国陆军骑兵来做总指挥,并让对海军全然不知的丁汝昌来做海军总司令,这造成了中海军战略战术大大的不如人。后来在甲午战争中,因为战略不够完备,突然之间把“人”字阵倒置,使得人员心慌意乱,而给了日本舰队有机可趁。
三.时代的束缚,似乎是最严重的,每当有新的措施提出,必会遭到保守党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自强运动是徒劳,厌恶他们破坏了自己在朝廷的稳定的地位。这股保守党势力强大,以至自强运动频频受阻。加上,李鸿章,虽然提出并极力倡导自强运动,自身并不十分廉洁,为了自身的利益,不管冒着生命危险违背统治者的命令,乖乖的把凑好组建海军势力的经费拨给醇亲王修建颐和园。四.俄国趁着太平天国之乱和英法联军占领中国之时,强占中国的黑龙江等地。在自强运动开展之时,又趁机占领新疆地区,左宗棠极力要求带兵平定新疆。而此时,日本扩张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日本此时已经进行了十分彻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有限,日本认识到要继续发展必须要扩张势力,便想借着占领高丽慢慢吞并中国。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李鸿章反对平定新疆,而是要去牵制日本。这种中国国土受到多国攻击的情况下,再加上法国进攻越南,士大夫又主张武力援助越南,使得引来了中法战争。种种战争,使在自强运动中建立的船厂遭到毁灭。
读完这本书,认识到中国在近代史上暴露的种种问题,但幸好,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愚昧无知的。改革的思想虽然只有小部分人意识到,但这小部分一步步激励着民众,使民众慢慢从无知中醒悟过来。
第三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了解到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受尽屈辱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鸦片战争让中华民族陷入了屈辱的历史,虎门销烟虽然销毁那毒害中华民族的鸦片却无法将那深入人心的毒瘤驱除。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发起的运动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领导人的愚昧无知是农民阶级思想的表现;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由农民阶级发起的并且都宣传的是宗教信仰,用宗教来迷惑农民大众,使之跟随,不同的是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纲领,也没有建立政权并且存在时间很短波及范围很窄。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表明了农民意识正在觉醒,同时也说明了农民阶级由于思想的局限性不可能成为中国反封建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由于洋务运动而兴起的资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的征程,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王朝却没有使中国摆脱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日本的侵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清朝时多次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地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地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地削弱。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与抗日战争以前的民国的统一程度相比是大大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几个汉奸傀儡卖国政权的存在,是中国的国耻。
中国的历史长河汹涌澎湃,生生不息。然而,悲剧总是不可免的。从鸦片战争开始,山河一步步沦丧,中国也一点点的被分离出去,在那些危机关头涌现了多少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统一,不惜生死。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记录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励志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跋涉,总是忘不了回头去欣赏前人走过的路,那是一条多么泥泞,多么艰险的路!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那段耻辱的历史让我明白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记住那段可耻的岁月,铭记日本给我们的耻辱,努力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他不再贫穷懦弱,不再任人宰割。中国是一个神圣的国度,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浩渺博大的凝聚力,生生不息的意志力,而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只会让中华儿女在困难中得到磨练而愈加强大,那在别人看来是屈辱,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眼中是挑战,是历练,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没错,中国人是在走自己的路,别人怎么说,又怎样?中国人从不屑于的是别人的眼光,正因如此,中国默默的强大了!
我是一名热血昂扬的中华儿女,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骄傲,是党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当我们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以崇高的信仰来指引我们在迷途中找准方向,寻求未知的世界。
这段历史将被我永远铭记,虽然我不能改变什么但我将为自己身为一个华夏儿女而自豪。不论在以前还是在遥远的未来,中国人在世界的舞台上总是散发出不一样的魅力,那个团结,刻苦,努力,善良的民族!
第四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血雨腥风醒中魂,巨龙腾飞惊乾坤
————学中国近代史有感
中国近代史给读者一个历史的框架,透过历史向我们述说救国与强国之道。鸦片战争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西方那时已拥有了先进了军事装备,他们在世界范围内谋求更大的利益,而中国正在闭关锁国,政治,军事统统在中古时期,军事所依托的科学技术在大清朝还没有萌芽,所以那些小国就用炮弹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国家。也就是说,在外,要发展科学技术,战时具备实力来抵御与击败外敌入侵,平时可用来发展国家经济。在内,提高国民素质与民族的凝聚力,战时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平时可专心发展经济,强大国家。
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此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激起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面临的神圣使命,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挽救中华民族危机。这些斗争和探索,粉碎了帝国主义将中国变成其附庸的目的,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
虎门销烟的壮举,拉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无数爱国官兵以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颂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定海三总兵郑国鸿、王锡朋和葛云飞,两江总督裕谦,吴淞的陈化成等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沽炮台的守军奋起抵抗,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中法战争爆发以后,聂士成主动请缨赴台湾抗敌,刘铭传更是短衣草履亲临前线,与士兵同饮同食。中日战争爆发以后,在平壤战役中,总兵左宝贵坚守阵地,视死如归。在黄海海战中,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等官兵以他们英勇无畏的抵抗,令敌人胆颤。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中国官兵同样以他们的英勇无畏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三元里抗英、黑水党抗英、香港民众的抗英活动、太平军抗击外国侵略者、台湾人民抵抗外敌、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进行反侵略:抵制美货运动、收回路矿权斗争等等。
西方殖民者以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了闭关自守的中国人,从此中国人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艰难起步。这种学习,经历了从睁眼看世界,到物质技术的学习,政治制度的借鉴,再到思想文化的探寻四个阶梯式的跃进过程。
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领导了广州的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他一改清政府官员鄙薄夷人、惟我独尊的观念,对西人进行实地了解。他组织翻译英文《广州周报》而编成《澳门月报》,他还特别组织编写了《四洲志》以了解世界形势。为了外交和军事斗争的需要,林则徐还组织选译了《各国律例》等书和大炮瞄准法、战舰图式等资料。通过了解,林则徐认识到外国的船炮远远高出中国之上,必须学习西人长技,才能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基于这种认识,他曾购买洋人大炮来武装清军,并实地做过研制、改进中国大炮的工作。他甚至上奏道光皇帝,建议用关银的l/10做经费仿造外国船炮,他还对俄彼得大帝微服出行、学习西方技术的行为表示了赞赏。
在民族创痛的刺激下,魏源秉承林则徐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阐述。他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著成《海国图志》,明确阐述“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的道理。他提出中国当以俄罗斯彼得大帝为榜样,励精图治,赶上“西海之国”。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固然有攘外之急需,但绝非皮毛之见,它包含着深刻的革新思想,已显示出他用世界眼光思考中国问题的远见卓识。
洋务运动的兴起,是中国人学习西方长技的正式开始。基于对敌强我弱形势的清醒认识,洋务派试图从西方资本主义那里学习坚船利炮的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统治。这些人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
洞为代表,设立了总理衙门管理对外事务,衙门内设有英、法、美、俄四股,以后又增设海防股;在总理衙门之下,设有南、北洋通商大臣,分管南、北口岸的通商和交涉事务。为了培养翻译人才,总理衙门还设立京师同文馆,学习外文。这些机构的设立,为洋务运动的进行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目的。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或是经费不足,或是煤铁等能源不济,这使洋务派原先创办军事工业时的踌躇之志顿减大半,无法回避的困难,令洋务派备受困扰。他们终于明白,单靠军事工业的兴办是不能强国的;西方的强大不仅在于其坚船利炮,更在于其国与民的富足,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和深化,必然外现于行动。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进入了寓强于富的“求富”阶段。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种种作为,体现了中国人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勇气。但是,他们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单靠引进先进技术来挽救国家危局,这是不可能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强国梦的破灭。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作政治制度上的变革,物质技术的学习才能行之有效。这种日益高涨的改革思潮,最终演变成为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是在“救亡图存”的呐喊声中拉开帷幕的。它从一开始就把学习西方的着眼点放在政治制度上,希望通过政治制度的变革,来挽救中国任人宰割的危局,真正实现中国的自强自主。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中国要想强盛,就必须变革旧制,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梁启超、严复、谭嗣同都表达同样的见解。光绪皇帝颁发了维新变法的要旨: 在政治方面,设立制度局,改革旧机构,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广开言路,允许自由设立学会、报馆,给予言论、出版自由。在经济方面,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立国家银行,设农工商总
局、矿务铁路总局。在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派人出国留学。在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精练陆、海军,行征兵制,用西法练兵。
维新变法内容广泛,其核心就是通过变革旧制,渐进地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以实现强国之目的。最终,由于变法维新触动了慈禧及守旧势力的利益而遭到镇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人继续进行着学习西方、变革中国的努力。他们认为:靠温和的改良是不能实现变革图强的理想的,只有运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思潮蓬勃兴起。一大批革命的报刊、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宣传资产阶级共和思想的大潮在中国兴起。1911年武昌起义激起了全国规模的革命,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革命所颠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然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的果实终被袁世凯所窃取,整个中国成了大小军阀的角斗场。要想真正使中国走上正道,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彻底批判封建的思想文化,树立全新的文化观念。
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了。以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即以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为号召。对民主和科学的热烈追求,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变革,必须从器物及制度的移植向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方面转化。他们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体,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举凡一切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观念形态,如自由、平等、公正、人权、个性解放等教育可以德先生即民主代表,民主是合乎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是自由、公正、平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还认识到,科学是与专制对立的,因为专制帝王思想的背后就是愚昧和迷信;只有树立起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一切问题,才能真正破除迷信,革去愚昧,使国民素质有质的改变。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以自己如火的热情,深沉的理念和勇敢的精神,为中国人接纳、吸收人类进步文化铺就了平坦的大道。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西方思潮正是由此如潮涌入,以致五四以后的中国思想界异说竞起,百家争鸣。最后,先进的中国人经过思考、辩驳、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总之,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经历了由物质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难探求和辛苦跋涉,最终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新中国成立之前,饱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此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决定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中国正是因为武装的落后和领导者的腐败错误方针政策,才使落后的中国和人民大众置身于火热之中。近代历史有力
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大脑,居安思危,牢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中国人民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会实现,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的一颗璀璨的红星!使中国人民成为世界的骄傲!
第五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键入文字]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1840年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就是中国近代带开端。1840年来,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以各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控制和掠夺。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史。但历史不应该忘记,历史也不应该被忘却。
读中国近代史除了“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等种种的愤怒外,留给我的更多的是一些启示。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走了下坡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跌再跌。但是,中国何以在晚清时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呢?中国科技落后,贫穷;西方科技先进,船坚砲利。以往觉得必然的,已经是无条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实。俄国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够在这关键时刻向西方学习,令自己的国家现代化,成为国际强国;而中国却不能,并且不断受人欺压。实在,中国不是一开始与西方接触就立即被彻底打败的。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可以
通通商,没有侵佔的野心。后来知道了清庭的无能才起瓜分中国的野心。在这段漫长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见对手的强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胁。我们是有百多年的时间去从后赶上的,但却白白错过了。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地方。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辈出.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上,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者们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但似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们的野心是无底洞.清政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翌日安寝,起视四野而豺狼虎豹有至矣.着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的;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要以史为鉴,才能正衣冠.就像古代诗人朱熹说的:问渠哪的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我们要保持先进的思想理论,要高瞻远瞩,要站在举人的肩膀上,这样我们才能看的更远,走的更直.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以史为鉴",我们才能正衣冠.每每讲到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时,人鬼共愤,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有一种冲动,灭了日本,为在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报仇雪恨.但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当时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样做 的呢?避免正面冲突,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给了日本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着使我想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思维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哲理.当时还在摸索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思想理论指导了.并运用科学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于实践丰厚的回报.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会有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但是如果社会制度开明,有激进思想的人只会在社会的边缘,他不会是社会的主流,只有在社会发生变化,而统治者又不改良的情况下,激进思潮才会渐渐吸引人们,掀起大风大浪,引起社会的动荡。
因此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时势造英雄,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也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这些历史,这是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的近现代史,蕴涵着无穷的奥妙.我们
大学生要善于总结前人宝贵经验,在其中汲取精华,完善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我们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