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自律,一味祛痛的药(范文)
自律,一味祛痛的药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胶州市昌新小学 梁全美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Always like this.”
(总是如此。)
这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男女主人公的一段经典台词。
在中国,还有一句同义的俗语“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生总难尽如人意,生而为人,一生都不断地在困苦中寻找希望,然后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失望。
除了杜康,又何以解忧?
寻寻觅觅,我在一本书中找到了一味解药。
《少有人走的路》,2018年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杰作,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给那些迷茫痛苦的心灵带来了安慰。
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心智成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
斯科特开篇便言人生苦难重重,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不顾一切的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和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斯科特总结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与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不懂先苦后甜的人,最终会饮恨而终。拥有足够的自制力,避免贪图的一时安逸,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承担责任是解决问题和成长成熟的基本前提。每一次面对问题时,我们都要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都是有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的去进行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敢于承担责任,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美国黑人作家阿尔德里奇·克里佛言道:“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们就要坚定不移的遵循这条原则。生活中,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得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既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做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这种痛苦的冲突,取决于所放弃东西的规模。小规模的放弃并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但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痛苦之大的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时候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放弃已熟悉的生活环境,放弃个人欲望,放弃用惯了的处世态度,破旧立新,放弃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当然,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
佛教在全世界源远流长,自开创之初便有苦行之风。它源于释迦牟尼出家后,于雪山苦行六年,在尼连禅河沐浴,端坐于菩提树下成佛。这种苦行是相对世间安乐而言,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佛道,修行自我。其实这不也是一种自律的方式吗?
在印度和尼泊尔还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奇异的群体——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剥离欲望。当然部分修行者过分残酷的行为,有违背人伦的一面。但从它的出发点来讲,这种修行有积极的一面,它让修行者磨练意志、保持虔诚隐忍的心态,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简,全身心地投入精神空间。这验证了斯科特所言: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先贤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某个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所以,做人要自律。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心灵的成长,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斯科特回答:答案既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说它是否定的,是因为没有完美的人生。说它是肯定的,是因为如果能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同时我们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接近于尽善尽美。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开这本书,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律自强,那么人生的种种痛苦就有了意义,就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二篇:中国少了一味药读后感
《中国少了一味药》读后感
初二(11)班
沈欣宇
一开始还以为这书讲的是些政治上的道理,没想到刚翻了几页,就一下被它吸引了,它讲了作者自己的亲生经历。自己为了解被骗入传销团伙救弟弟,而进入了那个传销的团伙里,当了一个卧底23天,最后报警捣毁了这个团伙,共解救出157名传销人员。这本书就介绍了这23天以来的一些事情。
作者刚乘火车到传销团伙所在地江西上饶,就有两个女人过来接他。这个团伙的住处在一个隐蔽的房子里,一个房子里有三间小房间,共住了八个人。房子非常的简陋,里面气味复杂,有霉味、馊味、汗脚味,还有一股胶皮烧焦的味道。这一段是作者描写自己刚见到房子里的厕所的样子:“门上没有插销,用一根筷子代替;也没有马桶,只有一个变黑发黄的便池。便池之上有一个淋浴喷头,却没接热水器,也没有进水管,因为传销团伙崇尚节俭,而洗澡既费水又费电,属于奢侈浪费,被组织上严厉禁止。”可以说这个团伙的人非常的节俭“厕纸全裁成扑克大小的纸片,又小又薄,全都散乱地装在一个破旧的红塑料袋内。”甚至宁愿自己坐上个几小时做一个烟灰缸,都不愿去外买一个,每顿都吃不饱,早晨就吃口很稀的粥,手里有钱也不舍得拿来买块肉吃,因为这是“纪律”。他们其实一点都不愿意这样,可他们又真的愿意,因为他们相信,只要想这样骗下去,以后一定可以腰缠万贯的。
这个传销团伙可大着呢,他们称他们这个小团伙叫“河南体系”,以河南人为主,在上饶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将近二百人,这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还有山东体系、河北体系、四川体系据说全国二百二十个城市都有他们的战友,总人数高达七百万人。他们大都是亲戚关系,一个骗一个,就这样全都在这儿了。
传销团伙里每天都派人给新人——作者上所谓的”通往财富“的课,也就是教作者如何去传销,里面的“讲师”,也就是传销团伙里的人,他们讲得头头是道,但只要仔细分析他们所讲的话,就发现他们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
我觉得这里面的人其实挺可怜,每天都吃不饱睡不好,他们大多是些没有文化的人,农民一个,或者是在外打工的,因为她们是非不分,以为只要靠传销就真能赚到大钱,以后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去享福去了,其实到头来也只能自己乖乖回去种田,弄的一场空。
我感悟很深,我憎恨这些首先开始搞这犯法的传销活动的人,我也希望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明辨是非。中国,少了一味药,这药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自己的常识呀!
第三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关于自律
最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看了派克先生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这本著作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派克通过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结合他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经验,真实的分析了人生当中各种心理问题,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认真阅读了《少有人走的路》,怎么说了,有些懂了,也有些不懂,我知道我也有或多或少的一些心理问题,同时也深有体会其中的一些心理问题。派克先生在书中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整本书共有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第一部分:自律;第二部分:爱;第三部分:成长与宗教;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我们大学了,都是成年人了,从小到大的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遇到过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可以解决,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可是也有些问题解决了也还是有一些顺带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事情,总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克服、去解决。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或勇敢、或忐忑、或潇洒、或无奈,有太多的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使我们成长,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虽然明白其中的道路,但却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沟通、多些慎重就会变得迎刃而解。
我们虽然长大了,可是我们的心智却还是不够成熟,《少有人走的路》这本 书中论述了责任、挑战、爱的定义及各种风险等心理问题。我们现在还在学校里,没有面对社会的复杂性,更没有承担工作和家庭的各种责任和挑战,可是一路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有时候做一件事时做的不好或者不够理想时,我们会发火会想摔东西,这就是急躁;有时候在与别人发生争执和矛盾时,我们会想骂人甚至打人,这就是愤怒;有时候一件事明明可以今天做完的,可是我们却要推迟到明天后天再做,这就是懒惰。其实这些都是属于心理学中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多人都不可否认的存在着,要想真正的身体成长了的同时,心智也一样成熟的话,就必须熟悉心理学的理论并解决它们。派克先生在第一章中提到“自律”,所谓自律就是以一种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并提出了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个方面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熟。他在书中说,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派克先生也指出其实要做到这些也并不复杂,只要你细心体会,广泛实践,也是很简单的事的。像之前说的急躁、愤怒、懒惰等很多的心理情绪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态度,只要你敢于面对痛苦而不是逃避,终有一天我们是可以克服的。
对于派克先生提到的自律这个观点,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开始时以为自律就是自己规范自己,不犯错误边境就好了,可是读完整本书才知道,自律是一种态度。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是怎样的态度就会有怎样的结果,而自律这个观点是属于积极的态度。工作和学习中成绩虽然有优劣之分,可是我觉得每个人并不是优劣之分的,成绩好的人并不是比成绩差的人聪明多少,只是这就是涉及派克先生所讲的自律了,成绩好的人总是会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努力去奋斗,而成绩差的人就是那种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这样落差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据心理学家分析成绩差的人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是懒惰,没有正确的认知观、人格观、行为观等,对任何事情都缺乏一种积极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与别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派克先生也提到责任、挑战、爱等方面,这些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很平常的,我们有我们作为子女,作为学生的责任,有学习中 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亲情、爱情、友情中的爱,这些种种在我们都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就如派克先生在书中所说,无论是责任、挑战、爱或者是书中其他的心理因素等,都是需要用自律来对待的。如果你真正的用自律来解决问题,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另外,我觉得自律这个观点是可以广泛应用的,心理学家认为性格和做事风范是可以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觉得自律这个观点更应该广泛的适用于小学生当中的。小学阶段是培养性格和做事风范的最佳时期,若是从小以自律的态度来学习和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律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对于以后的成长过程也是很有帮助的。
整本书处处都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去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理解,学习包容,学习怎样做的更好。归根到底,它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问题,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怎样塑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依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自律的人生态度会帮助我们更顺利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信以后那些所谓的急躁、懒惰等心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的,我们也可以做的更好。这就是我读了派克先生的《少有人走的路》之后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了,同时也向大众推荐这本书,因为在这本书里真的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并相信通过这本书里所提到的理论来发现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可以做的更完美。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王坤
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书评,觉得不错,没有怎么介绍本书的作者,而是寥寥几句说明本书是在美国畅销了近30年,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杰作,我想近30年,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不同的年龄段都在选择他,那就说明,他说的就是一些共性的问题,一些本质的问题,于是开始拜读,走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在他认为现在人们的问题就是心智不成熟,而心智不成熟就是心理问题中的最大的问题,书中有些东西写得很好,比较适用东方的思维,但有些比较符合西方人的直线思维,和当时的美国的大环境。
本书中作者非常勇敢和诚恳,他说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自己,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停滞不前。对于我本人而言,比较受启发的就是本书中谈到的“自律”。
他认为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自律,这引起了我的疑问,原来,作者认为,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
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书中举了一个列子,说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去看心理医生,说最近总是不想工作或是在拖延工作,最后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一个心理医生,在跟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问到这样的问题,医生问患者:“你喜欢吃蛋糕吗?”“喜欢”“你是喜欢吃蛋糕呢,还是喜欢吃蛋糕上的奶油呢”“当然是奶油”“那你是怎么吃的”“先吃奶油再吃蛋糕”,于是他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探讨对待工作的态度,于是患者就开始说起,他是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完成。而在剩下的六个钟头里,尽量规避棘手的事情。于是作者建议他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先去解决麻烦的差事,在剩余的时间里其他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因为患者是一个财务顾问,所以作者用一个数学公式给患者做了解释: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
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授课里其实就是要做心理医生,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解决的方法可以从KASH上来操作,但是方法就是先发现问题,并且让我们的学员也同时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并且愿意去接受这种改变,而这个心理医生治疗的案例,可以作为一种形式的借鉴,但是这种借鉴我们可以拿共性的,并且是生活中的列子来引出,向本案列也可用在主管晋级课程中的行事历管理中,还有我们
一些态度和意愿类的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
自律中的第二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承担责任。很多人都在逃避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认为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消失,但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问题不去解决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也不会减小,反而可能会跟着下一次类似情况出现而更加严重。书中探讨了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是因为人们在面临问题时都感觉到自己不能够“对付”或者没办法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所以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我想如果让人们承担责任,很多时候也要加强能力的训练,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愿也应该成正比。就像我们想让营销员承担更多的责任,上更多的保费,很多时候光靠意愿是不行的,因为从他们本性出发,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够。让他们的能力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最后两点就是要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尊重事实就是要遵循以下规则:首先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一般来说,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利欲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实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选择隐瞒事实的真相。保持平衡就是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另外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而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加痛苦。
每当看完心灵方面的书籍后,总觉得没有读懂,只是有几个点比较受用,估计坚持读下来就会好一点,心智成熟之旅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2013.2.1——2013.2.7)
读书心得: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读的很细致,所以很多细节印象也就很深刻,读罢细细回味,更加觉得,它教给我我很多。之前我写文字总是会犯一个小小的错误,长篇大论,没有主题,读的时候会觉得句句都还过得去,但是读完却不知自己所云为何。所以为了规避这个问题,为了使自己更好的成长,也为了能够使读我感悟的人看得更加清楚明白,我将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本书带给我的。
理性上:
第一方面,这本书主要在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教给读者的是怎样学习心智的成熟,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避免问题,当有心理问题出现时,我们又应该怎样解决它。第二方面,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说明自律及其重要性,同时也阐述了自律的几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在逐步的提出心理学名词的同时,也逐一地讲解了很多心理现象、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方面,作者用很特别的方式,贯穿全书,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我还不是特别理解)。
第四方面,作者坦诚地告知他自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提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一个一个的案例中解释说明,使我读后很有触摸感,作者在论述中穿插的一个又一个案例也不断地揭示作者的观点,我也逐渐对他的思想产生共鸣。
第五方面,作者阐述的潜意识,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我不知如何言说,不过,真的很是赞同作者的观点。
最后,读毕本书,明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认知的局限,对自身认识加深的同时,也带着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来重新认识世界、身边的人和事。并且深刻理解了作者所说的“人生有很多问题和痛苦,而这些问题和痛苦又是有着非凡价值的。”
感性上:
我想上面理性的部分我实在阐述的不够明确到位,因为我的总结能力也实在有待提高。读罢此书我首先是庆幸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心理问题。之后是简单地总结了一下自我的心灵成长历程,并且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更加坚定了信心——自律的那一部分实在让我受益匪浅。之后作者不断地陆陆续续提到的真正的爱也是我觉得,他的观点的确属于人生箴言比如:“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真正的爱应该是希望对方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虽然读这本书很多时候会觉得他在教我在将来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妻子和母亲,或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但是本书也着实是我深深地感到,真正的爱、自律以及他口中“神奇的力量”能够带来的美好人生。我看到他叙述的一位位曾将的患者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接受治疗并且能够坚持下来,最终走向健康,真的又使我感动。所以本书带给我的另一个一处又在于——他教会我不要轻看任何一个人。
我很开心,我能在还年轻的时候有幸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让我自己的心灵也能有了一些成长,更加开心,我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又发现了自己不少的兴趣点和一些从前不为己知的优点和问题。我将勇敢地面对我自身的问题,努力地解决掉他们!我将快乐地运用我的优点,让自己成长的同时,我还希望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最后,我将作出努力,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成长,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学会运用潜意
识,努力地实现真正的自我。
以下是读书过程中觉得很好的句子,忍不住用键盘一个字一个字敲打上去,希望自己能从中在多些体会。
Ps:着实有很多感受还写不清楚,比如作者提到的,移情、心理地图、怎样正确地给予他人关注、关于承诺、还有潜意识究竟如何正确判别和理解与运用等等,我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再看一遍或者几遍本书,希望自己能找到我所想要的答案。
第一部分——问题和痛苦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慷慨地将方法传给后人呢?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学会自律,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价值。
自律的技巧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实践这些原则,最首要的有是态度。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是自律的根基。
如果轻易的忽视问题,或者问了避免问题而去无视问题的存在,将会面临更大的问题。人生一世,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问题。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埃尔德里奇·克里佛
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人之为人,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诚实可能带来痛苦。
凡是直言不讳的人,极易被上司认为是桀骜不驯,甚至是“捣乱分子”,是对组织和集体的威胁。若想在组织或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须注重表达意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若想成为符合需要的集体成员,发表意见需有所节制,而不是随心所欲。换句话说,一个人应该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想法。
讲话原则:
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一般说来,不说出全部真想,基本上就等于说谎;非得保留部分真想,那一定是情非得已,且是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刻意争取上司的欢心、逃避心灵地图的挑战等等,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第六,评估他人对事实的需要。
任何人,经过人生旅途中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第二部分——爱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的关联。
以牺牲自由获取安全感,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心理上难以健康发展。(消极依赖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爱。)
培养某种特殊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真正的爱(文中主要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真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评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爱的过分,莫不如不爱。
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加完善。爱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目的是追求自我完善。真正的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管意象。
(认真倾听,学会倾听,是能够爱、会爱的重要表现。作者用了很大的短的文字来阐述倾听的重要性,只是列举式了实例,使文章读起来,更让人回味。)
在爱当中,接受者要懂得给予,给予者也要懂得接受,它是一种“双向车道”,一种典型的互惠行为。
倾听是表达关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客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无法体味生命宏大的意义。
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都会在不断的经历各种小的跳跃之后,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当然这中间也可能会伴有一些大的跳跃。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还有突破自我极限并将自己延伸到新的领域,还有自尊自爱)心智的成熟——自我完善的意愿和强烈的安全感
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城市和谦虚。
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取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过对方的限度;想让对方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
“爱与独立”这一小节当中重点讲述了夫妻相处之道,夫妻双方保持相互独立的人格才能够更好的相处,使得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更加完美幸福,也更加有助于夫妻双方自身心灵的成长。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追求独立。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彼此教育的机会,也就是给予治疗和接受治疗的机会。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学到什么,也不能教给别人什么。
第三部分成长与宗教
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
为在复杂的社会中求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带上了面具。因此,意识粗造的自我与潜意识塑造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思维的能力终归有限,它常常将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让意识的自我接近真实。为实现这一任务,我们通常需要一生的努力。
懒惰是人生的一种可怕而又消极的力量。<懒惰的主要特征有:恐惧感>
人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健康的,一个是病态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
问:我们的知识和力量从何而来?任何时期同时拥有这两样无价之宝的人都会这样回答:“这不是我的力量,它来自另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我展示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我只是作为一种途径而存在,真正的力量不属于我。”这种强大的力量也就是书中提到的<潜意识> 心灵的力量不断聚集还会带来另外的问题: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