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3篇[最终版]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们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做一个“爱教”、“会教”的好老师。
自古以来,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老师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差异参差不齐,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对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暂时没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及时做好家访,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亲近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要做到关怀、宽容、关注和赏识。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所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导致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引导的道路上要讲究科学,循序渐进,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并去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提供成功的动力,这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增强自信心理,激励孩子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并一步一步为之奋斗,最终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美德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装满宽容上路,始终守住诚信,还要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师、父母与社会去共同灌溉,让孩子的心灵沾满了美德。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胡晓红
2016年5月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二)假期里我认真的阅读了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这本书让自己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读后这本书细细反思,正如书中自序所说,我感觉到教育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对每一位孩子不敢说放弃,也不能说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让每一花蕾努力绽放,我们努力做好园丁。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三)读过此书后,感觉到这是一本好书,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
一、科学的质量观:
1、追求可持续的质量——既要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2、追求整体的质量——面向每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好的发展。
3、追求和谐的质量——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不一定是均衡发展的,但一定要协调发展。
二、多元的人才观:语言智力、数理智力、节奏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等。有一首诗写到:骏马能历险,犁地不如牛;坚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对于学生,不必强求。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三、发展的智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我很喜欢书中写到的这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座小镇,有一个家长、老师和学校几乎都要放弃了的班级里,一个叫菲拉的女老师接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出了一道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老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然而,菲拉的答案却令人大吃一惊: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 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菲拉老师接着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想做的事情,你们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才……
正是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们的命运。许多孩子后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这个故事适合讲给学生们听一听,特别是那些对自已、对学习丧失了信心的孩子们,也许这个故事真得可以改变一个或几个孩子的命运。
我们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前途,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是金子,老师要想方设法让他闪光;学生是矿石,就将他锻造成钢铁;学生是泥巴,就将他烧制成砖瓦。这样,在素质教育的园地里,就能实现让每一粒种子都破土发芽,让每一株小苗都茁壮成长,让每一朵鲜花都自由开放,让每一颗果实都吐露芬芳。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第二篇:《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唤醒——成就美丽人生
唤醒——成就美丽人生。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既缺乏教学经验,又缺少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我想好好学习一下。可是在我面前,是未知的路,我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走。这时候,非常有幸,我读到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它凝聚了彭老师的众多心血,也唤醒了我。
在写作序时,彭老师曾经写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过梦想,都具有一种向上向善、发展自我的天性。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或是身处消极的环境,让我们忘却了当初的梦想,结果成为了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而当梦想之火重新点燃,将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使蕴藏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不错的,也许,一种人生的改变,往往会起源于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一堂课的唤醒。唤醒,将会成就美丽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感而发。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有所发展,就一定要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一定要把课堂里的“学会”变成“会学”,教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满堂灌。青少年时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如果,老师写的字很好看的话,也许学生也会写的漂亮点。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另外,学生各有所长,我们要用不一样的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能对差生带有偏见,在发展其特长的同时,慢慢将其引导,提高其智力,这样,学生将树立起自己的自信,也会变得喜欢这个老师,进而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老师上的课。能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
其次,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呢?这是我迫切想要知道的。概括来说,就是“爱教”、“会教”。虽然说,现在的我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每一天都在进步,“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爱教”,就是喜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也许有很多人其实刚开始并不是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做不到选你爱的,那就爱你选的。有三种类型的教师,分别是生存型教师——无奈的生涯,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而我想做第三种。教师的职业是具有美感的,有对象之美,学科之美和过程之美。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师才会更加成长,也许他们也会督促和教会教师某些道理。
“会教”,就是善于教学生,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教育性教学——弘人性之美。具体来说,要挖掘教材,抓凭借点;寓于训练,抓融合点;结合背景,抓拓展点;为人师表,抓默化点,“润物细无声”。又可以实施创造性教学——展现智慧之美。要动之以情,激活学生;运用迁移,激活知识;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或者可以实施反思性教学——体尝发展之美。在课前反思,能够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在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更是反思教学的好处。我时常对我的学生说,要善于反思自己,学会自省。只有自己从本心认识到错误了,才有可能会改正错误,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师,学会反思,我便会进步,教得更好,学生也会因此受到良好的影响。作为父母的子女,学会反思,我将更加懂得感恩,从而孝顺父母,做个知恩图报的孩子。作为同事,学会反思,我将更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将更加和睦。当一件事情发生后,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比如说,你在路上不小心把钱包丢了,也许你会埋怨运气不好,可是,真的是运气不好吗?为什么别人就好好的呢?经过反思后,转化为正能量,才能真正作为一名发展中的教师,潜能无限!
最后,要用美德占领孩子的心灵。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守住诚信,学会懂得感恩”。真诚,永远是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相处的敲门砖。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要诚信,其一,自己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性格培养性格,以人格培养人格”。其二,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注重引导,当学生听进去你的教导了,你才算成功了。其三,发现失信,正确处理。其四,制定规则,严格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这,也是众多教师从事这么多年教学的经验所得。
学会感恩,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身教胜于言传”。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创造感恩机会,教育孩子及时感恩。世界上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孝敬父母,莫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二是积善行德。
总之,想要当好一名教师,教育好学生,“任重而道远”。但,不要停下脚下的路,即使前方如“愚公移山”,可是总会到达终点。平凡的岗位,我希望能铸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第三篇:《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一)
彭兴顺教授所著《教育就是唤醒》一书,读来颇有感悟。
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终身学习——教师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谈到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而要避免不学无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诚哉斯言!
目今能够静下心来读书者寡矣!浮躁的社会,物欲的大比拼。果有潜心读书钻研者,却大多会被视为另类,不为他人所容。尝记访学英伦之时,借住一当地人家,进门首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依墙而立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厚薄不一,林林总总的各类书籍。而房主人——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英国老兵,仍每天坚持阅读,认真做批注,在我归国之前,还赠我一本有关中世纪历史的典籍作为纪念。我每天出门上课坐公交,发现车上乘客都是“低头一族”,但是大家不是在玩手机看视频,而多是在读书看报纸。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观之,此言不虚也。
我们生活中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淘汰更新速度一日千里。如果不能坚持每天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不断摄取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知识养分,何谈教书育人?恐怕自己先要被大浪淘沙了。
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中华教育的千秋伟业添砖加瓦!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二)我认真地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在过去许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对自己的学生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这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孩子才会亲近你,这样你才会感到人生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细细反思,正如书中自序所说,我感觉到教育就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对每一位孩子不敢说放弃,也不能说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让每一花蕾努力绽放……
第四篇:《教育就是唤醒》的读后感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成长,教师快乐。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三是有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第五篇: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读后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心灵当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们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人生。
通过读完本书我深有体会,深深地感悟到: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业不精,人师之大忌;德不正,为人师之大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始终敬畏道德规范,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提升自我心理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做一个“爱教”、“会教”的好老师。
自古以来,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老师也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才成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的差异参差不齐,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对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暂时没有教好的孩子!因此,用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和信心。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要学会观察,善于倾听,及时做好家访,其次,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最后要亲近孩子,“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学生要做到关怀、宽容、关注和赏识。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所说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导致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所以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引导的道路上要讲究科学,循序渐进,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力股,老师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善待孩子的优势智能,并去开发他的潜能,给孩子提供成功的动力,这不仅仅只是老师的任务,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增强自信心理,激励孩子对自己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并一步一步为之奋斗,最终走向成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美德去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装满宽容上路,始终守住诚信,还要教会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需要老师、父母与社会去共同灌溉,让孩子的心灵沾满了美德。
因此,唤醒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