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应重视自身“软实力”建设-班主任论文
班主任应重视自身“软实力”建设
文/史振平
当今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又生活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时代,性格中任性、自我、叛逆等问题日益突出,这无疑给班级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根据自身经历和长期的观察思考,笔者以为,作为承担班级和学生管理重任的班主任,应重视加强自身学识、人格魅力等“软实力”建设,这比单靠严格的制度、严厉的管教等“硬实力”来管理班级、“征服”学生效果更好、影响更持久。
这些“软实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识影响力。
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薄,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对班主任来说,更应具备渊博的学识。一是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所任教的学科,应深入研究、系统掌握;并不断更新、完善、提升,做本学科教学的专家。如果连自己的学科教学都难以驾驭,就难以让学生信服。二是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对自己不任教的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便于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班主任能辅导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那学生定会心悦诚服。三是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心理疏导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和基本功,因此必须认真学习,精心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四是广泛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性知识。这些知识不一定都精通,但要有所涉猎。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如能随时引经据典,出口成章,那学生定会刮目相看。班主任如果不如学生读书多、知识面广,其影响力定会大打折扣。
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是学识渊博的大家,如教育家、著名班主任魏书生,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名师丁如许,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山东省2006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王立华等,他们所积累的丰富学识让人钦佩。班主任应以这些大家为榜样,通过读书学习使自己日臻完善,做一个终身读书、终身学习者。这既是班级管理的需要,更是个人生命成长的需要。
二、师能影响力。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具有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要有精湛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卓越的教育教学业绩。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班主任必须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拥护者、推动者、实践者,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一要精心备课,做到运筹帷幄。要认真备课标、备课程、备教材、备学情等,做到进课堂之前万事俱备,成竹在胸。二要精心上课,决胜千里之外。导人新课要匠心独运,讲授新课要脉络清晰,当堂训练要有的放矢,课堂小结要总结提升,让课堂充满精彩和活力。三是精心布置作业,诊断反馈有实效。作业内容要精选,题量要适中,批改要及时。四是创意创新,让教学过程智慧流淌。课堂设计要打破常规,教学过程要自然流畅,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教学手段要多元化等。五是既会上学科课程课,又会上班队会课。尤其是班队会课,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真正成为触动学生灵魂、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德育课。
每一名成功的班主任,都是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魏书生在外讲课,面对新环境、新学生,总能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班主任要获得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既要磨炼硬功,又要改革创新,既要学习先进,又应结合实际,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三、人格影响力。
人格影响力即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当今社会,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更要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建设。
那么,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崇高的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七点:一要公平正义。不管学生长相丑俊、成绩优劣、家庭贫富,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处理班级事务、调解同学纠纷时,要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二要诚实守信。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不能说话不算数,食言成习惯。三要与人为善。不管是和同事交往,还是与学生相处,要真诚善良,团结互助,和谐相处,不可钩心斗角,精于算计。四要为人谦逊。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彬彬有礼,不可自我标榜,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五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六要奋发有为。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远大的理想,时刻保持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能凡事无所谓、消极应付。七要勇于担当。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不能遇事逃避,推卸责任。
所有教育家、成功的班主任都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一个在人格上被学生鄙视的班主任是不可能让学生喜欢、拥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从内心深处“征服”学生,班主任必须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增强人格魅力。
四、情感影响力。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普通教师要有爱心,班主任更要有爱心,要满含感情地开展班级工作。这种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爱国家,爱集体。要时时处处维护大局、维护集体,不要动辄发表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不满的言论,从自身利益或者个别现象出发,利用网络或在公开场合,甚至在课堂上对集体和个人进行恶意攻击。二是爱天下苍生。要同情弱者、关心弱者,对国内外因发生地震、海啸、战争、瘟疫等而流离失所、生活困难的人们要给予同情,并积极参与救助活动。对班级或学校内的贫困学生,要积极组织或参与帮扶活动,给学生树立榜样。三是爱教育事业。只有爱教育事业,才会爱教师职业,才会爱学生,才会满含感情地教书育人,才会献身教育事业而无怨无悔。四是爱每一个学生。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各有差异,要树立“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观,面向每一个学生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兄妹、朋友,学习上耐心指导,生活上悉心照顾,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起居冷暖,关心他们的思想波动,和他们手拉手、心贴心、共成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力量无与伦比。班主任拥有宽广博大的爱心,在工作生活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动学生,学生才能对班主任心存感激,师生关系才能和谐,班级管理才能渐人佳境。
五、才艺影响力。
有特长和才艺的班主任尤其能得到学生的喜欢甚至追捧,其班级管理也就增添了无形的力量。因此,有个人才艺的斑主任,不管是唱歌、跳舞、器乐演奏,还是摄影、书法、绘画、朗诵等,都要抓住机会积极展示。课堂、课下、班级文体活动、学校文体比赛等都是展示的舞台。这是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增进师生情意的重要途径。
以上五个方面的“软实力”,有些是班主任和一般教师共有的,有些是班主任特有的。笔者认为,不管哪些方面,班主任都应潜心修炼,不断加强,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专家型班主任所必需的条件。
第二篇: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独特的魅力形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
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班主任应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一个班级能否“活”起来,首先要看班主任是否做好了表率,“活”起来了没有。
由于班主任的精神面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因而要求班主任要乐观、活泼开朗、充满朝气。在学生面前要做到精神振作、情绪高昂、用语幽默、态度和蔼、风度从容、姿态洒脱。班主任的“活”才能带动整个班“活”起
来。我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上自习保持安静,上课不迟到„„下课后和学生们一起运动、聊天,和学生们拉近距离,彼此了解,让他们对我有好感,信任我。对有些学生要鼓励,有些学生要要求严格,有些学生要真诚关心„„
因为在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已经深深影响着学生。新课程要求我们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要塑造新的形象。为人师表为首位: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当然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育改革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
动学生、培养学生;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账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把自由与
民主之风真正带入我们的班级,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师 德的魅力。班主任在处理问题,就是在管理班级时,或许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因此,要解决班主任所面临的困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班主任必须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再次是要勇于大胆创新,善于总结。
第三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
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要素指的是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吸引力,使得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产生影响。文化要成为软实力必须要同化他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强大的说服能力、渗透能力,以有利于本国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二)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虽然文化在软实力化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以及文化本身及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性,使得“文化的很多作用或多或少脱离于政府的控制之外”,“倾向于对外部世界产生漫射性作用,并不容易控制以获得特定结果”,但是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文化来展现”。文化本身虽然无法像物质性资源一样为我们用肉眼所见,但是文化的作用却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文化因素可以作用于人,从而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根基,被视为国家推行战略目标的重要渠道。文化要素发挥着“培育”作用,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国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国内政治等,同时向他国传播或宣扬,使本国可以通过吸引力让他国用符合本国意愿的行为方式达到国家目标,使其行为更加具有合法性,遭到更少的抵制和反对。
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己经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认清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对外战略层面,对于国家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评析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因素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和’咬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一贯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为基础,强调同周边国家和谐相处,不仅为中国的硬实力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提供了文化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截至2005年,中国接受的海外留学人员己达到884315人。同时,中国不遗余力的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到2006年底,中国己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其中在46个国家设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学堂,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的树立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2009年1月17日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己跻身全球第7位,排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软实力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不足,优良传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巫需完成。在吸收国外优秀飞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质,不能被吸收的文化所同化,只有在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能形成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其次发扬中国文化离不开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意义重大。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发展史,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晚,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相对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和俄罗斯俄塔社,中国新华社的世界话语权相对不足:中国的电影等传媒产业发展也不健全,中国文化的现代传媒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构想
(一)发掘传统文化,构筑普世主义文化体系
文化转化为软实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种文化要具有吸引力,二是该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精神能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效仿、追随并转化为他们的价值、精神。正如李光耀指出:“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期望模仿一国文化时,其软实力才得以实现。’所以,进行国家软实力建设,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弘扬传统文化,更要深度挖掘其精髓,对原有的制度性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发展,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东西,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在延续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中国优秀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通过文化开放,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提升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发掘同源文化、地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作用,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维护多元文化交融的有益性,建构一种更具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的文化环境,建构一个普世主义的文化思维框架,向世界展示中国富有感染力和包容性、能被世界普遍接受和理解并取得共识的文化体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向着以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模式跨进,面向全球社会,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应当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确立全球视野。我们应坚持文化独立和文化主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我,与传统隔离、脱节,“不能进入文化自恋和自我自足化的误区,要重新发现、探索、阐释东方思想”,“中国文化不仅应该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且应成为新世纪世界文化中的强音”;确立全球视野,谋求文化对话的对等地位,重新寻找自己的世界文化秩序中的位置,同时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用以治理和调整我们的社会生活,使之不断趋向公正、合理、繁荣与昌盛;立足东亚,推动东亚传统的当代重
构;秉持“和谐”观念,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寻求不同国家间的互助合作与和谐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存之间的平衡,为全人类的福社而努力。
(三)扩大汉语国际影响,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我们应该抓住“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契机,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家都在有计划的实施自己的语言战略。法国努力协调有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的语言问题;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语世界”这一概念向世界进行语言传播;日本、韩国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中国政府应进行长远规划,制定符合国情的汉语推广政策,大力推动汉语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以此来加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维护中国的语言文化利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传播机制,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介绍和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化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文化需要积极应对回归传统和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巨大张力,一方面通过自身建设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现代高科技和信息传媒手段相结合,形成世界上最具优势的文化竞争力之一;另一方面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抵御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在提倡文明多样性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中推动国际文化新局面。
第四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将文化软实力界定为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的吸引力,使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进行总体评析,最后针对其中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相关建议,以求为当前及未来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有所助益。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
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要素指的是一国的文化内容对他国形成吸引力,使得他国自愿效仿、学习、追随,从而对他国的国家政权产生影响。文化要成为软实力必须要同化他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强大的说服能力、渗透能力,以有利于本国国家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二)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虽然文化在软实力化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以及文化本身及传播过程中的某些特性,使得“文化的很多作用或多或少脱离于政府的控制之外”,“倾向于对外部世界产生漫射性作用,并不容易控制以获得特定结果”,但是文化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通过文化来展现”。文化本身虽然无法像物质性资源一样为我们用肉眼所见,但是文化的作用却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文化因素可以作用于人,从而间接地改造客观世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根基,被视为国家推行战略目标的重要渠道。文化要素发挥着“培育”作用,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国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国内政治等,同时向他国传播或宣扬,使本国可以通过吸引力让他国用符合本国意愿的行为方式达到国家目标,使其行为更加具有合法性,遭到更少的抵制和反对。
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己经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认清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将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对外战略层面,对于国家实现其对外战
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评析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因素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和’咬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一贯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为基础,强调同周边国家和谐相处,不仅为中国的硬实力发展提供了和平的周边环境,而且为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提供了文化基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截至2005年,中国接受的海外留学人员己达到884315人。同时,中国不遗余力的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到2006年底,中国己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议,其中在46个国家设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学堂,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的树立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2009年1月17日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己跻身全球第7位,排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由此可见,中国文化软实力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不足,优良传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巫需完成。在吸收国外优秀飞文化的同时,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质,不能被吸收的文化所同化,只有在立足于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能形成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其次发扬中国文化离不开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传播途径意义重大。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发展史,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晚,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相对于美国美联社、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和俄罗斯俄塔社,中国新华社的世界话语权相对不足:中国的电影等传媒产业发展也不健全,中国文化的现代传媒手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构想
(一)发掘传统文化,构筑普世主义文化体系
文化转化为软实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这种文化要具有吸引力,二是该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精神能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效仿、追随并转化为他们的价值、精神。正如李光耀指出:“只有在其他国家羡慕并期望模仿一国文化时,其软实力才得以实现。’所以,进行国家软实力建设,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弘扬传统文化,更要深度挖掘其精髓,对原有的制度性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发展,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东西,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在延续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中国优秀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通过文化开放,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提升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发掘同源文化、地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作用,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维护多元文化交融的有益性,建构一种更具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的文化环境,建构一个普世主义的文化思维框架,向世界展示中国富有感染力和包容性、能被世界普遍接受和理解并取得共识的文化体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向着以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模式跨进,面向全球社会,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应当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确立全球视野。我们应坚持文化独立和文化主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可在全球化进程中迷失自我,与传统隔离、脱节,“不能进入文化自恋和自我自足化的误区,要
重新发现、探索、阐释东方思想”,“中国文化不仅应该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而且应成为新世纪世界文化中的强音”;确立全球视野,谋求文化对话的对等地位,重新寻找自己的世界文化秩序中的位置,同时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用以治理和调整我们的社会生活,使之不断趋向公正、合理、繁荣与昌盛;立足东亚,推动东亚传统的当代重构;秉持“和谐”观念,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寻求不同国家间的互助合作与和谐发展,以及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存之间的平衡,为全人类的福社而努力。
(三)扩大汉语国际影响,增强文化传播能力
我们应该抓住“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契机,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家都在有计划的实施自己的语言战略。法国努力协调有34个国家和3个地区构成的法语区的语言问题;西班牙利用“西班牙语世界”这一概念向世界进行语言传播;日本、韩国建立基金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日本语、韩国语的国际传播。中国政府应进行长远规划,制定符合国情的汉语推广政策,大力推动汉语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用,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以此来加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维护中国的语言文化利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传播机制,扩大在国际传播中的份额,实现中文信息的全球性传播与分享,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介绍和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提高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打破‘文化逆差”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先后出台了(冷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这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跨国文化企业。其次要完善产业运作机制,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政策。再次要打造响亮的中国品牌。国家应制定扶
持政策,扶持文化支柱产业的启动,支持重点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速文化产业实现两个转变的步伐,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此外,还应注重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化。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要进一步创新传承方式,对面向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作为文化产业予以支持;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掘传统技艺,再现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要广泛深入地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人物,支持他们以各种方式培养传承人,完善对他们的激励机制。最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逐步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据此实现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国家应对那些投资文化产业的个人或实体采取免税、减税、贴息贷款、税利返还、差别税率等经济手段,鼓励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使得有逐利性的资本转向文化产业,从而从总体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化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文化需要积极应对回归传统和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巨大张力,一方面通过自身建设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现代高科技和信息传媒手段相结合,形成世界上最具优势的文化竞争力之一;另一方面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抵御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在提倡文明多样性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中推动国际文化新局面。
第五篇: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
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提高 建设 中国梦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意义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文化的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精确地计量、规划和预测。对硬实力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普遍重视、早有共识,而对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见仁见智,而且以往重视不够。为此,习近平同志专门就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一论断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突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一)、中国拥有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分析
1、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漫长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文化瑰宝,这些珍奇的文化遗存从上古时代一直排列到现代的整个中国文明史序列,而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从漠河到海南的山山水水之间,谱写着中华大地上勤劳的人们从石器时代走到网络时代的壮丽诗篇。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内含普世价值,可以作为文化吸引力的基础发挥作用。
2、拥有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
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勤劳、勇敢,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海外华文媒体在抨击“中国威胁论”和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现与象征,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按照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要求,提出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秩序,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观,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持久和平的新安全观,以及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新文明观。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交流,不仅宣传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也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心理距离,文化交流还促进了港、澳、台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硬实力方面说,中国有着辽阔的土地、丰富的宝藏、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矿产、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软实力方面讲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糟粕正逐步予以重构,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旺盛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继续保持文化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成功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国力的主要发展指标在世界的比重并不理想。
1、国际文化传播逆差严重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贴着美国商标的商品、电影大片、各类碟片、乡村音乐、摇滚乐、变形金刚、唐老鸭、米老鼠等一系列无不反映大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东西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即使是意识形态相对淡薄的纯粹娱乐性节目,也因有意无意间展示、倡导了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传统。但是中国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
2、存在文化认同危机
文化认同是由共同的语言、民族血统、宗教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体系、历史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是民族国家确立其存在正当性的重要依据,民族国家的凝聚力是建立在全民认同的国家利益、文化传统和相对一致的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
目前中国文化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一些群体和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我们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怀疑。
3、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各国对外贸易能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文化产业化的步伐。
中国也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仅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了很大支持,而且制
定了比较优惠的经济政策,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差、规模小、发展慢,国家在文化产业资金上的总体投入不够。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全球化的深入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这个客观历史进程是一个多维度齐头并进、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是一个冲突与融合并存的过程。
西方经济模式和规则的蔓延,西方产品的涌入,西方意识的广泛传播,以及伴随而来的价值观念,使得一些人在接受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过程中不辨良莠,对其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终依赖这种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从而只看到本民族文化的劣根性、落后性,看不到传统文化的优势,忽略了民族精神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动摇了一些人本来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根基。
2、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媒介的发展,使文化传播突破了传统的领土疆域,制造一种越来越一致的全球意识和全球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全球大众消费文化中,西方尤其是美国大众消费文化产品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受到侵蚀,对本土文化、民族传统造成缓慢的然而是重大的影响,许多民族语言、艺术品种濒临灭绝,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接受一定的文化往往就会引起心理和感情的向往,理性的认同。凡是来自这种文化圈的东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宣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的终结,中国告别了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4、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国以其很强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高科技实力向世界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美国文化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
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带来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群体在竞争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三、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思想文化已经多样化的今天,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扩大我们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使它最大程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是一个异常严峻而困难的问题。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要科学确立以下发展战略:
1、科学发展战略
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战略,既要处理好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还要科学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内需型文化与外向型文化等各种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价值主导战略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内核,它时时处处主导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处理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用主导性文化来引领和发展多样性文化。
3、文化融合战略
坚持文化融合战略,就是要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前提,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文化交流消解文化隔阂,以文化融合化解文化冲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4、自主创新战略
要大力推进文化载体与手段的创新,特别是要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注重运用新的文化载体和手段来改造和更新旧的文化生产方式,创新文化生产方式。
-----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