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1500字
《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1500字
李滨涛
最近一段业余时间我阅读和学习了《华为没有秘密》,并被书中讲述的多个经典场景案例故事深深吸引。作者作为华为的资深顾问,剖析了华为30年来的成长历程,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将华为的故事娓娓道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带着自己原有的一些工作疑问试图去书中寻找解决的途径,也不断地与作者阐述的精神内涵进行对标,整本书读完让我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增添了一些其他的疑虑。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谈一谈我的理解和认识。
其一:没有秘密就是最大的秘密
(老)子曾经曰:“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作者以叙事方式讲解着华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给了读者非常强的画面感和意象感。透过这些看得到的成绩让我们对华为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感觉到华为走的每一步都是很自然和别无选择的结果,“常有”的这一面似乎无秘密可言,但是我们要更多的从“常无”的一面了解华为的“妙”,妙不可言,起码不可直言。
我们往往期于从有形的东西上借鉴他人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期于从大的方面效仿他人。这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应该从有形和无形的角度并包,从大处和细小处兼容着眼。(庄)子曾经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因此,我们要更多的体会总结华为无形精细之方。
其二:初心正而不忘,方得始终
华为在其创新和成长过程中,永远都有一条主线、一条根,或者说是一个初心。(涛)子曾经在朋友圈曰:“只要初心性正、情正、念正、意正而不忘,不论做什么勾当,都可得善终。”??
我们在学习华为成功之路时,不能仅仅学其枝叶,应该多学习其如何立其心、立其诚,只有学到其根、其道,才能学到其成功的途径。
其三:求其上而取其中
(孙)子曾经曰:“求其上而取其中,求其中而取其下。”华为之所以可以不断的成功,我认为其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并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在追寻目标的道路上顺便实现了一些其他的中等目标。我们看到的、羡慕的那些成绩在华为看来可能是不足为道的,那些不是华为有心追求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华为时,不能仅仅盯着华为所谓的那些成绩,不能将这类成绩的追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志存高远求其上,不得而应之取其中。
其四: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西游记中经常出现一句问话:“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认为这是一句很有深度的话。我想这句话起码有三层含义:
真的问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从哪里来的就会回到哪里去,体现了事物原始反终的道理;
从哪里来的就要争取回到哪里去,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这是一个讨论事物所处层次的问题,处于什么层次就会走什么层次的路,就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就会达到什么层次的目标。
因此,我们在学习华为的过程中,要学习其精髓,学习如何能将我们达到他们的层次,随之我们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只要我们往这个目标前进,起码能够缓解问题,量变引起质变。
其五:逆来顺受,与心境有关,与对生命周期规律的认识有关
我们要学习华为在逆境中是如何行动的,从心态上做调整,然后才能制定策略,未必需要一味的去直接反抗逆境,更多的需要考虑如何能在逆境中积蓄力量,为即将而来的顺境做准备。
其六:若没有远方的忧虑,就只能剩下眼前的苟且
从个人角度讲,为了完成近期目标的所作所为有可能与实现远期目标的路背道而驰,反之亦然。作为一个公司来讲应该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尽量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方向相一致,在遇到近远期目标矛盾时,要制定清晰的应对策略,选择行动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
其七:随波旁行不逐流,切忌妄自菲薄
海颐软件也已经经历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要相信我们海颐是有自己的能量和自足之力的,我们是有一套的,领导有信仰,团队有希望,公司有力量。子曾经曰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们要警惕现在作出的成绩,说不定只是反前的道之动;我们也要重视起我们的不足来,加大支持力度,在弱处见道之功效。
评价海颐跟成败没关系,海颐其实够可以的,我们要从自己以往的历程中总结和提炼属于自己的精神内涵,从自身寻找力量,以人为本,以信为要,以服务好客户为己任,以自足行业翘首为目标,前进前进前进进!
最后借用诗句结束我的读后感想总结:
不忘初心终有始,前船是后船涯,世上无难事,有德终发,行真心,由他。
以上皆妄言妄语勿听信,一笑而过勿扇耳光~.
第二篇: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
《华为没有秘密》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春波老师,书的副标题是:华为如何探索和坚守常识 解剖华为经营成长逻辑、微距探察华为蜕变基因。翻开书的扉页,一般来讲,这页上都是作者的介绍,这本书却是“内容简介”,想来作者和华为一样,都很低调谦逊吧!百度下作者,发现,吴春波老师多年始终专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身份则是知名学者和管理咨询顾问。我想本书的主题就是围绕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展开的吧!
我打开书的同时,习惯性地开始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书一共分为5个部分:
一、成长与创新
二、管理与机制
三、狼性与活力
四、文化与梦想
五、近观与远思
本书显然是作者持续笔耕多年之后的佳作串编,含金量很高,知识点很零散,珍珠落玉盘,只待佳人串的感觉。
书虽然看完了,但是书本身却不能因为看完了,就放下,因为里面的知识点还需要常读常新,每次遇到问题,我还是有必要重翻浏览。现就不再“剧透”,只谈自己的感悟吧:
一、经营企业需要思考3个问题:
1、What企业使命:企业生存的理由和价值是什么?也就是要回答企业的业务范围、发展目标、主要顾客、经营原则和社会责任。华为的使命是什么,待大家自己去探究和领悟,我思考之后认为旁观者管理咨询公司存在的理由是:服务于我训练营的会员们,以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督促他们早日蜕变成管理专家和培训界明星,努力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做现实社会里的丹柯,用心照亮他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2、Why企业远景:企业为什么要经营下去,即企业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有没有文化,企业都可以赚钱,但是最后活下来的都是有文化的企业;这是书中的观点,我来改一改:
有没有远景,企业都可以赚钱,但是最后活下来的都是有远景的企业。一家公司只为赚钱,不知道自己因何而存在的企业,迟早会被利益引致沟壑地带,难以为继。我思考之后认为旁观者管理咨询公司之所以要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有这么多追求进步,想要蜕变的良师益友,苦于没有经验,需要引路人。培训界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经纪人”,都是赚取老师课酬的差价而生,和包工头差不多,当然,老师就成了工人。旁观者要做明星培训师的孵化器,而且旁观者的明星培训师都具备深厚的管理功底、娴熟的授课技巧和博大的心胸,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在扩大,他们推动着中国更快地走向学习型社会。
3、How企业战略:企业如何经营以完成企业使命、实现企业远景呢? 也就是企业具体的做法和计划,正如德鲁克先生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到的目标管理,一系列的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可以量化的、主观上会员们可以接受的、客观上条件也允许的、有一定时间期限的。我在想,下周末一定会和训练营的老师们分享我的战略计划,以便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为之奋斗并享受这个奋斗的历程!
二、做企业和做人都需要聚焦在一个点上,凸透镜在阳光下可以点燃柴火、图钉纤细的身躯甚至可以穿透墙壁,“滴水穿石”的精神用在华为人身上再合适不过,尤其是任正非。他是个思路清晰、明白自己要什么的人,他可以拒绝主流媒体的各种采访,他也可以谦卑地在行业聚会时站在门口递名片,在外人看来似乎很矛盾,在他看来,他只是一直在做自己该做的事,同时坚决不做自己不用做的事。
前天和我的北大校友聊天,他是一家200人小企业的股东,也是一个天使投资人。源于他想问我是否需要投资,我们聊了一阵子,他的观点是:天使投资核心就是看人,对的人会把事情理顺做好,错的人即使是个好项目,也能把事情搞砸,我很认同他的观点。
懂得聚焦做事的人,是目标明确的人,这样的人通常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用扬鞭自奋蹄。无论做什么,我们总是需要这种精神的。
另一方面,因为聚焦,人就会表现出低调、内敛、坚守寂寞、恪守商业道德的一系列行为。有了“聚焦工作”的品质,人就有了决策时候的标准和行为准绳,毕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决策。即使你这会儿在看我的这篇文章,你也随时可以决策是否要看下去。
三、“深淘滩,低作堰”是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治理心得,人类的历史长河若干年之后,这句话被任正非先生奉为做人标准;“逢正抽心,遇弯截角”也是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治理思路,现在被任正非先生奉为流程管理的理念。华为近30年的经营,现在回顾来看,确实似流水一般:静水潜流。
分享下我的感悟吧,也是我很想告诉我身边朋友的话:
1、深淘滩:关起门来,不是要偷闲自娱自乐,而是毫无干扰地拼命充电。我们无法预知明天市场的变动,更难预料未来世事的风云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用确定的努力去迎接不确定的明天。无论水流湍急还是干涸,深淘滩就是给自己的明天铺垫,给自己余地和空间,就是在夯实自己的基本功,让自己可以有朝一日: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对于训练营的老师们,我布置的作业是每周一篇1500字以上的分享,并发至新浪博客上。其实,我还希望大家可以每天随时用笔记录自己的感悟和心得,经常有时间就整理出数百字的主题分享,围绕自己的授课主题,分享给我,通过订阅号也分享给更多的人。
2、低作堰:走出家门,没有永远的竞争者,也没有永远的合作伙伴,亦敌亦友的竞争格局,需要我们有开放的胸襟和气度、谦逊的姿态、极强的抗压能力和持续的学习力。我们要广交朋友、关注整个行业的动向,共享价值链是当今市场经营的准绳。在《经营的本质》一书中,陈春花老师也强调了这个观点。对于培训师的老师们,彼此能够在步入社会多年后,一同在训练营里学习进步,彼此的学习过程,早已奠定了大家的阶级情感和一辈子交往的基础。我鼓励并张开双臂欢迎大家参与到桂花树下读书会和蝴蝶泉边观影堂的例行活动中来,以书会友、拓展思维;更期待大家参与后续的书香中国项目,走进北京的12家商学院,用自己的学习实现对社会的回馈。你只管开怀大笑、奔向前方,放怀生活时,好运就会一路伴随你。
3、逢正抽心,遇弯截角:在流程管理中,如何让工作更加顺畅,工作效率持续提升,就要秉持这样的思路。遇到直路,水流过猛,可能会殃及附近的庄稼地,所以需要将地势挖得更低一些,以实现减缓水流的目的;遇到急转弯,就截去转角突出的部位,避免水流被激起浪花,淹没附近的庄稼地。这样的八字格言之后,水流自然可以迂回顺畅,安然流过。这种思维非常适合企业中的流程管理,从人的沟通角度上来说,有的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可能事情办成了,却破坏了团队的和谐;有的人个性鲜明、横冲直撞,可能会激起团队内部的矛盾。任正非太懂得这之间的厉害关系了:作为华为人不能太张扬自己的个性,融入华为的企业文化,拿工作绩效展现自己的个性才是正途;企业最后的衰败往往不是外在因素,而是内在的矛盾冲突或管理的致命缺失所致。
第三篇:《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2000字
《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2000字
刘晓晔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华为的印象是碎片化的,“手机”、“语音平台”、“工资高”、“狼性”、“以客户为中心”,这些词代表了我对他的全部印象。
《华为没有秘密》是本“大书”,里面的文章时间跨度达18年,涉及华为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客观的呈现了华为成长的沧桑。但受限于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基础,并不能全部读懂,仅能透过对这本书阅读,试图去寻找解决我们目前困局的方法。带着对自身发展的困惑开始了解密之旅。
华为是如何开展创新的?
华为的创新不是颠覆性地将一切推到重来,创新离不开继承,通过继承以往的成功要素和已有的成果。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创新是70%的继承+30%的创造” “创新就是改进,改良和改善” 等理念,保持对创新的理性理解和有效管理。
通过华为的经验,只有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予以合理的回报,才能使创新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解决对知识劳动回报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短期激励,还需要有长期的经济报酬。这就是华为采用的员工持股计划,即通过将员工的部分劳动所得转化为股本,以员工持股的形式,回报于员工,使员工真正与公司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这种回报方式不同于大多数企业传统的回报劳动投入的分配方式,它更强调对知识拥有者的知识贡献的回报,对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的回报。
华为如何激励员工?
华为在薪酬设计上遵循了三个基本原则:
1、对内公平,明确不同职位对公司发展的价值大小,以价值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员工的价值创造予以回报。
2、对外公平,即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相比较,公司的薪酬水平要保持竞争力,以吸引优秀人才。
3、员工公平,也就是严格遵循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对同性质员工的价值创造与贡献进行客观评价,让每个员工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很多企业对自己的薪酬体系韦莫如深,但企业的薪酬战略与薪酬政策一定要公开,要大张旗鼓,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企业的薪酬向哪里倾斜,企业激励的是什么,回报的是什么。激励恰当的人和事,用适当的事激励适当的人,这才是企业正确的薪酬战略。至于员工的薪酬收入,则应该保密,这属于个人隐私。
建立有活力的薪酬体系,这是大势所趋,谁能制定更具活力得薪酬体系,谁就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幸福的活下来。
但与物质激励同样重要和还有非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必要的基础,但它有刚性,会惰化;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犹如核碰撞和核裂变,会产生出巨大的能量。
书中分享了一个小故事“08年汶川大地震,有位川籍员工在外地,()家里的电话打不通,焦急万分。这时,他接到了来自客户的询问和问候。而其主管、主管的主管,在震后几天也没有有打来一个问候的电话” 这个故事的背后就存在着激励的法则,客户予以的是正激励,主管带来的是负激励。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激励就是激发人的真善美,抑制人的假恶丑,弘扬正能量,就是激发活力的本质。
不管是物质激励还是非物质激励都应该力出一孔,导向员工的活力激发,潜力发掘和持续创新。员工获得的物质激励来自公司,决定于公司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体系;管理者能够给下属带来的只有非物质激励。
与物质激励相比,非物质激励的成本代价更小,但效果更大,更持久,边际效应是递增的,而不是递减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封邮件,一条短信,都是非物质激励,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当然,唬凶骂也是非物质激励,只不过是负激励,恶语一句严冬寒,可谓一句话,一辈子,把朋友变成了敌人,把朋友变敌人易,把敌人变朋友难。非物质激励有一条基本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物质激励:如山,如父爱,厚重,刚性;非物质激励:如水,如母爱,温暖,柔性。两者缺一不可。
华为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胜?
华为强调“海盗文化”,即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中国人从上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只有贫穷与传统美德,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改变组织的命运,只有一个选择--艰苦奋斗。当然,以奋斗者为本,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要关爱奋斗者。铁军是打出来的,兵是爱出来的。古往今来,凡是能打仗的部队,无一例外都是长官爱惜士兵,不然就不会有士为知己者死。
华为在管理上坚守着三点准则:
第一、商业模式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仅仅是个口号,在组织上、流程上、管理上、考核体系上真正实现了客户导向。
第二、内部运作模式上,坚守流程导向,流程快、效率高、可复制、可测量,华为实现了端到端管理,从客户需求中来,到客户需求中去。
第三 企业文化上,坚持高绩效导向,要支持流程的高效运作,在文化上就必须坚持高绩效导向。
华为除了坚守的原则,还有与国际接轨的世界级管理体系,例如: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采用HAY体系的公司,华为的任职资格体系来自英国国家职业任职资格体系,产品研发流程、供应链流程、财务流程都来自IBM.光在IPD和ISC两个项目,IBM就干了5年,投入了200多顾问,华为也支付了5亿的咨询费,华为在管理上的投资魄力,可见一斑。财务四统一是毕马威做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埃森哲做的,企业文化是人民大学做的,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做的。
华为的成功靠的不是能人,也不是英雄,而是体系,是平台支撑。这个管理平台就像金刚石一样坚不可摧。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但需要将其转化为一个强有力的、互相支撑的、有链接的、可循环的管理平台。
结语
细细读来,有时晦涩难懂,有时顿开茅塞,不论华为有没有秘密,想学华为,学会华为,学懂华为,不易。
第四篇:《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2500字
《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2500字
董伟锋
自从华为的终端(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前三的时候,认识华为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在五年前认识华为的人可能还没有那么广,华为似乎远远没有BAT公司有名气,这与华为以及华为人一向的低调有关,但是华为确是国内最值得尊敬的公司。因为低调,所以就总是有一种神秘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的感觉是好厚,然后就耐心的往下看,第一部分我看了两遍,也听了一遍,总是感觉有点看不懂,也觉得写的比较琐碎、凌乱、重复、没有主题。看完了全书以后,逐步的感受到,这本书本身就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华为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跟我们以前看过的书不一样。
我们距离华为还很遥远,很多人也都很羡慕华为,这是一家靠艰苦奋斗而在所在领域登顶的公司。管理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也需要通过管理和机制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华为《基本法》,《基本法》是华为内部管理的纲领,围绕《基本法》华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制度与机制,靠这种机制牵引公司前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部分《狼性与活力》,也就是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实践。
一、成长与创新
成立之初的华为,靠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探索管理机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经营和管理的均衡发展,通过管理来提升人均效率,通过经营来提升效益。
对于我们公司的管理人员来说,也都是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与一体的管理者。但是我们似乎两者都没有做好,也或者是顾此失彼,没有实现管理与经营的动态均衡,所以我们的人均效率总是上不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没有落实好。
提升组织活力,激发人的正能量,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不让奋斗者吃亏,让一线呼唤炮火,减人增效涨工资,这些管理理念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二、管理与机制
企业大事,唯赏与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赏罚是利益调整,能产生正能量。华为实行的是淘汰制,长期不为公司做贡献的人就会被淘汰,因为不淘汰这些人,就是对奋斗者的不尊重。
华为管理的核心有三句话,第一、企业文化上的高绩效导向;第二、商业模式上的客户化导向;第三、业务运作的流程化导向。华为是给事发工资,而不是给人发工资。
对于我们这种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我们管理的核心。
三、狼性与活力
我认为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重点讲的是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塑造华为的狼性与活力。
我们企业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培育与牵引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企业是否能够留得住人,并不取决于企业是否出手大方,而在于其能够构建出一套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以及是否有让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
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体系。
价值评价,也是我们目前最缺乏的一个方面,价值评价一方面是对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员工潜力,持续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是对创造成果的评价问题,这其实就是绩效考核问题。价值评价有一种牵引的作用,()不仅可以评价价值,还可以发掘员工潜力,提升绩效。价值评价落实到具体的工具上,就是人事考核,人事考核承担着对员工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约束的功能。人事考核的依据和标准包括三项:共同的价值观、挑战性目标与任务、现有的能力和工作潜力。可见主要的还是我们所说的工作态度问题,有了工作态度,人人都可以成为高绩效员工。
价值分配,需要先确定价值分配的理念,解决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水平回报和激励员工的问题。其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工资制度,华为选择的是职能工资制度,倡导能力主义,强调个人能力与自我开发,职能工资制度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作支撑。
绩效管理可以促进优胜劣汰,绩效=结果+过程=做了什么(实际结果)+能做什么(预期结果)。需要选择合适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KPI)。
“班长的战争”,让前线呼呼炮火,前端组织变成全能的,后台变成支持系统,实现组织权力的下沉。“班长”既要关爱下属,也要“用兵狠”,你不用他实际上就是在废他,给员工压任务压担子才能使他快速成长,这也是需要我们大区总监们学习的方面。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是给下属指明方面,第二是监督工作绩效并指出和帮助下属解决问题,第三是向上级汇报有关情况。同时还要学会对员工的非物质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能力是惰性因素,在能力恒定的时候就取决于你的工作态度,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我们的人力资源,你的下属潜力无限。
华为的素质模型和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两个重要工具。素质模型在职位描述、招聘选拔、任职资格管理、后备干部管理、报酬、培训等方面都可以使用。任职资格管理是指在特定的工作领域内,根据任职标准,对工作人员工作活动能力的证明,是按照各职位绩效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员工必须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素质和行为的总和。目前我们公司在员工素质模型构建和任职资格管理上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这也导致我们很难对员工的工作做出量化评价。这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员的流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难题,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但是我们却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和资源去做人力资源管理。建队伍、创机制、育文化,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所在。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这才能构建有活力的企业机制。“大锅饭”只能导致企业活力日益丧失。企业必须构建三大评价机制,即对资格和能力的评价,对职位价值的评价,对绩效行为和结果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薪酬挂钩,从而使薪酬回报与绩效挂钩,这样才能激励员工。
激励适当的人,用适当的事激励适当的人,这才是企业正确的薪酬战略。激发正能力,抑制负能量。非物质激励和物质激励一样重要,物质激励依据的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制度,非物质激励来自于管理者的领导力。制度的衡量标准是科学与理性,而领导力的衡量标准是人性与艺术。非物质激励无定式、无大全、无宝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各大区在团队建设中,也需要注重非物质激励,以保持团队的活力和稳定性。
四、文化与梦想
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高绩效文化,公司要持续不断的为客户提供低价、优质和完善的服务,就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也就是高绩效。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个人有成就,是企业三个最原始的命题。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假设,企业文化的理念需要得到组织、流程和制度的支撑,企业文化必须落地,必须变为可操作的实践,必须有可执行性,所以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实践。劳动态度考核主要包括员工行为规范、责任心、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劳动态度考核与企业文化一脉相承。
聚焦于工作: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责任感,基层要有饥饿感。管理人员需要聚焦工作,第一、当干部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利益、资源和个人成功的标志;第二、干部承担着繁重的经营管理任务,做好这些任务的必要条件就是全身心的投入;第三、公司当前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要求我们必须聚焦于工作;第四、当干部就要有献身精神;第五、聚焦于工作也是干部成长之道。所以我们管理人员应该将自己的精力、关注力、关注点和兴奋点聚焦于工作。
启动知觉,拒绝麻木:我们公司所做的工作也是属于服务行业,我们的员工面对客户也或多或少存在职业麻木的现象。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知觉,主动感知社会压力、环境态势、企业变化、客户需求,使可感知自身惰性的意识蔓延,惊醒自身的惯性麻木。
第五篇:员工《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
员工《华为没有秘密》读后感
郇长武
根据锐总的推荐,近一个多月阅读了《华为没有秘密》这本书:华为如何探索和坚守常识,解剖华为经营成长逻辑、微距探察华为蜕变基因。企业成长不需要秘密,要的是探索、敬畏、遵从和坚守常识。仍记得王总在多次公司会议上强调需要重视管理,对企业经营指标和业务运营状况要时刻关注并深刻认知,希望借此次读书活动有所感悟并学以致用。
对华为的了解源自1997年毕业时其在国内重点高校的大量招聘毕业生,甚至听说1998年在东方电子对面的太平洋大酒店直接招人,经过20年的发展,华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怀着对华为的尊敬,读完了《华为没有秘密》这本书:
一、成长与创新,二、管理与机制,三、狼性与活力,四、文化与梦想,五、近观与远思。鉴于个人能力和见识,阅读后仍没有想明白南方事业部如何向华为学习、如何制定措施持续改进,需要立足现状、从一点一滴做起、借鉴书中精髓持续进行完善。现结合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梳理下粗浅心得:
1、活下去的战略
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显然受到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的影响,一直对企业的发展持警觉和悲观的态度。他认为,企业一定会不可逆地走向死亡,所以我们看到,任总的讲话总是充满了危机感。因此,每当有人问,华为的战略是什么?他总是说,华为的战略是活下去。不论在任何时间,华为的战略都是活得更长、活得更久。对于组织来说,在任何一个组织的内部,负熵都有可能越积越多,从而使整个组织变得越来越没有活力。对南方能源事业部所负责的业务需要有清醒的认识,聚焦于南方电网大客户持续耕耘是核心,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对我们的工作满意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针对现在的系统问题行动起来、持续进行修改完善是我们存活下去的基础。
企业既然不能永续生存,那么它所能做出的唯一努力就是想办法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而企业要想活得更久,就必须建立起变革的文化。我们都知道华为的几个重要数据,比如它每年会有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比如它的研发人员占到了员工总数的45%,这些数据都是广为人知的。但是,在华为的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数据很少被人提及,就是华为每年要拿出总销售收入的3%用于企业变革。这意味着,当企业实现了100亿销售收入的时候,它要拿出三个亿来推动企业的变革。如今,它已达到了5000亿的销售规模,所以,它每年用于推动企业变革的资金是150亿,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投入。南方能源事业部2017年成立以来倡导创新、变革,推进力度和集体参与度还远远不够,需要紧盯问题本质、拿出更多魄力、制定更多措施建立起创新、变革的文化。
“为了活下去,华为的眼睛必须始终盯着客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华为认为: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华为的成功是管理平台的成功。在战略创新上,华为坚持“压强原则”,即集中所有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系统领先。换句话讲,就是“杀鸡用牛刀”。华为在战略上最值得肯定的是20多年来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坚守两个“高投入”不动摇,一个是投资研发,一个是投资于人。贯彻“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方针。“在商言商”,回到商业的本质来思考问题。聚焦于客户和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问题,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均效率、通过目标导向实现价值分配体系。
2、管理制度的思考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力指的是华为的组织能力,或称组织能量;利指的则是华为内部的各种利益要素,这些要素可以帮助企业生成组织能量。企业大事,唯赏与罚。赏罚是利益调整,赏罚能产生能量,它是机制的本质,亦是管理的本质。企业的发展有三个命题: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个人有成就。
华为的管理核心有三句话:第一,企业文化上的高绩效导向;第二,商业模式上的客户化导向;第三,业务运作的流程化导向。华为的文化是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实践),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多劳多得),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以客户为中心是方向,以奋斗者为本是动力,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机制。个人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短板是管理与机制,突破自我、影响他人并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高绩效团队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聚焦于工作、人和对人的管理,学习华为的经营哲学和成长逻辑探索事业部的改进措施和持续进行创新。
关键在于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任何宏观经济都有周期性,当企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思考生存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企业能否保持持续的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构建良好的内部机制,进而长期地保持自身的内在活力是关键。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企业中拥有多少人才,而在于其运营机制。什么样的机制缺乏活力,答案无疑是“大锅饭”机制。企业机制的关键在于,不能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以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3、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公司的员工都是知识型员工,管理上既要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的一般原理,又要符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点必须聚焦于提高其工作效率上。提高工作效率,是企业管理的永恒课题。企业必须建立重视人才的理念,但在管理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必须为知识型员工搭建良好的舞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这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型员工的潜力,而不是一味地妥协和迁就。
第二、企业必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价值观,向员工提出企业的价值主张和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纲领,()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员工,凝聚知识型员工的力量。企业文化的核心应是高绩效文化,通过提高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支撑企业的高效率。
第三、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对知识型员工及团队的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创造结果予以准确的评价,而不是模糊地考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第四、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依据价值评价的结果,对知识型员工的价值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与激励。
第五、企业必须构建符合知识型员工需要的职业资格体系和培训开发体系,从而使对知识型员工的回报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组织起来,整合其意志,提升其能力,开发其潜力,提高其效率,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中国大部分企业最短的“短木板”。中国企业缺少的不是优秀的人才,而是培育与牵引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缺乏的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土壤与舞台,是优质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源运营和模式。选育用留裁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框架与内容。华为的素质模型是真正用起来的,既有评价标准,又有评价结果,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
小结:通过本次读书学习,关键是进行自我批判、转变思维、创新行动、突破自我、管理自己、成就他人。后续改进措施的探索:研讨建立充满活力的内部机制、有效沟通反馈;加强员工的认同感、提高工作的成就感;尊重创新的价值,多劳多得;阶段性目标实现后及时激励兑现、增强团队信任;通过学习提升能力,促进团结协作、凝聚团队竞争力;开展员工关怀、组织团队活动,提高员工的归属感、重视与员工的访谈交流;培养人才,做好放权和梯队建设,树立榜样;开展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