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身边的材料分类》的教学反思
(一)
此课有2题出题不是太严谨,问题都是出在一个“最”字。
如选择题(3)最容易被铁钉划出痕迹的是A砖B陶瓷C塑料,选项A与C都可以备选,但不管根据生活经验也好,实验结果也好,砖(红砖)与塑料(塑料袋)都容易被轻易划出痕迹,而砖(青砖)与塑料(模型)又不象前者那样被划出痕迹。
同样选择题(5)吸水性最好的是A砖B木头C塑料,选项A与B又都可以备选,那选材是怎么样的呢?作业中没有交待清楚,红砖吸水性好,而青砖吸水性就差多了,同样木头也分不同品种,如红木等细密致的树种吸水性不强,而一般的梧桐树就很容易吸水,如果遇到爱动脑筋的学生,这样的出题是不值得推敲的。
(二)作为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上下来,感觉内容比较散!
上课过程中操作感觉比较累!特别是根据课文插图给材料分类和比较常见材料的特性这两个活动!
根据课文插图给材料分类这个活动操作比较累、花时间的原因解析:一是图片内容清晰度不够,有许多物品学生不易分辨;二是三年级学生识字还不多,很多名称的字不会写。
比较材料的特性这张记录表操作比较累的原因解析:有些材料的某些特性很不好说,比如说“是否容易被划出痕迹来”这一项,要判断木材、纸、塑料、砖、金属谁容易被划出痕迹来?这明显是缺少标准的,怎么填?
这样的题目在作业本中也有很多,界限并不明显的几种材料在那里比较,感觉价值并不大。还不如多结合一些实际的物品,来梳理各个部分使用不同材料的原因,更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建构材料单元的概念。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如何流畅地衔接各个环节是一个问题;而本课性质又是以复习为主,如何上出新意又是一问题。
上课当天,整堂课流畅、顺利地上了下来。让我特别满意的事,我在驾驭科学课堂时表现出来的自信,与生交流时流露出来的亲切,这些自然的课堂生成,让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的姿态进步了很多、从容了很多。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忠于教材,没有放开、没有上出新意来。
(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以致用的环境来复习材料的用途。例如请学生设计一辆自行车,思考各个部分要用什么材料来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此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2)给学生一些物品,让他们小组合作分类,分完类之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分,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由学生自己总结材料的名称“木材、金属、塑料、黏土、纸”,而不是教师给出标准,让学生对应着分类。这样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更有深度、活动的难度也会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材料的物理性质,书本中介绍的是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特性。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检验材料物理性质的方法,例如燃烧、用磁铁吸引等等。因为是复习拓展课,教师大可不必局限于课本。
(4)让孩子去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还可以这么设计,给学生3个涂黑材料,让孩子们想办法去检验,如看、闻、摸、刻划、弯折、滴水、燃烧、磁铁吸引、放入水中等方法,一方面是复习原有的物理性质,第二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其他探究方法的能力。2.教师要用合理的语言去引导,有些太笼统的问题,孩子们反而回答不出来了。“今天学到了什么?”可以细化成三个小问题“收获到了什么知识、学习了什么方法、培养了什么情感态度”,即请学生总结出三位目标的实现情况。
3.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分类材料和材料的回收利用,两个环节。因为前面一块内容设计得过于浅显,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教学活动,所以后一块回收利用的部分用时过多,其实10分钟的教学时间就够了。虽然我准备的“变废为宝”作品大欣赏很有意思,也很吸引眼球,但是也要把握好课的重心,不要有所偏向。
第三篇: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执教人:马坝小学 李训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在这些小羊中有一只好吃懒做的,不爱学习的小羊知道是谁吗?因为他不爱学习,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村长为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决定让他和我们小朋友们比看谁上课专心,掌握知识牢固,我们有信心赢他吗?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很有关材料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看大家还记不记得?依次出一些玩具)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板书:金属等)
这节课我们将和小羊们一起来学习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给身边的物品分类
刚才我说了这几多的材料,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物品是这些材料制作的,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回答。
分组讨论、汇报。
2、给材料分类
刚才我们同学举了那么多的物品,他们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是因为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师:直棒。
下面我们大家将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材料都有哪些物性?在实验之前请大家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开始。
实验要求: 1)、实验时就注意安全,不要被材料扎伤。2)、按照表格中的顺序一个做实验。3)、实验结果由组长、填写在表格中。4)、实验完成后,组长将材料整理好放回材料袋中。5)、听到“开始”之后才能开始实验。师宣布实验开始。
分组实验,师巡视并做适当的指导。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3、材料与环境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材料的特性,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吗?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阅读课本62页材料与环境下的一段,然后再回答。
指名回答。(板书:天然的)
刚才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不是的?
从这段话中我们除了知道材料可分为天然的和人类加工的,还知道了些什么?(板书:可回收的)
刚才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不是? 想想我们日常生活还哪些物品是可回收的? 师介绍有关可回收的知识,并出示可回收标志。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材料,才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板书:合理使用材料)
三、总结
同学们说的真好,刚才我们在实验和讨论问题时懒羊羊又睡着了,这样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他又不会了,谁愿意将这节课你学的知识告诉他?
师生一起小结。附:板书设计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金属
塑料
木
瓷
天然的 ×
×
√
× 可加收的√
√
×
×
合理使用材料
教学设计说明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熟悉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
通过对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的整理和总结,进一步认识材料的整体特性。
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来源和最终去处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合理使用材料,可以减少破坏污染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学生们都喜爱的动画人物喜羊羊、懒羊羊等引入课堂,通过比一比帮一帮等活动私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懒羊羊因为很懒导致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
在第1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寻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显然是从已有经验出发的,是他们对构成物体材料的经验性描述,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的初始认识和理解。从第2课开始,教科书引导学生分别对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进行了独立的探究和测试。在第6课,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新的情境。在第7课,他们将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想见,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常见材料,已不是纯经验层面上的了,他们已经有了科学描述的方法,已经能够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气泡图的使用也使他们关注到材料除显着特征外的其他特征方面,使他们能够从材料更多的属性方面去识别它们、认识它们。对6种材料性质的总结,也使学生们有机会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阶段,呈现和回忆学生们在本单元第1节课上所填写的表格和对材料的描述是必要的。这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材料认识方面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增强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材料与环境的话题在本单元结束时再次提出,也是为了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在学生形成对材料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给物体分类教学反思
《给物体分类》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分类。第二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实际操作活动由表及里地认识什么叫分类,了解到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它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使物体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使物体排列变得更加合理、有序。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待改进: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学生只注意实验和观察,去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在汇报时,又未充分利用自己的记录,使实验记录成为一个虚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对分的兴趣大于对交流的兴趣。学生们大多很乐意说出自己的分法,发言都很积极,小手甚至都举到了我的鼻子底下,但是当需要他听别人发言时,却都不能认真的倾听,自顾自的玩起了手中的东西,交流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这些表现说明了首先在学生心目中仍然把交流的对象指向老师,把交流当作回答问题,别的同学也因为事不关己,当然就高高 挂起了。其二,在交流时,老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给其他学生布置听的要求,学生没事干,自然也就不认真听了。其三,学生缺乏交流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这种回答问题式的交流转变为介绍式的交流,介绍的对象就是全班的同学;再一个就是教师要给听的同学树立一种意识,每个人既是听众,又是小评委,听后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互动性交流;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我觉得在今后科学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快乐。
第五篇:《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2
第七课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比研究。
3.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大家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