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物体分类_教学设计
一年级 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3课 给物体分类
王维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
(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2.分类练习
(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第二篇: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 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 我们的生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第三篇:《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第四篇:2017《物体分类》教学设计.doc
《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64——6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良好审美观。
4、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盒子;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好!今天张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物体分类》。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到底是谁呢?(课件出示)大家喜欢它吗?好!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2、我们先来听听机器人给大家说些什么,好吗?(课件出示机器人动画)请小朋友们快从你桌子上的玩具里,或者你的学具里找一找吧!你找到了吗?对了,这个像机器人的头,这个像机器人的身子,这个像机器人的脚,这个像机器人的胳膊。
3、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呀,特别高兴!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分类,他还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会不会把桌上的这些玩具进行分类?
(设计思考:用学生喜欢的机器人引入新课,使孩子们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同时,用几何体组成的机器人提出的问题更是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合作分类,探究方法
1、小组分类。
请同学们先互相说一说你准备怎么分呀?快请动手分一分吧!
2、集体交流。
①分好了吗?你是怎样分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是不是有很多种分法呀!先来看看小明是怎么分的吧!{按颜色分的结果}你们看明白了吗?好的,我们就来听听小明是怎么说的吧!
②真有道理!看,还有不同的分法呀!{按会滚动的与不会滚动的分的结果}咦,她又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呢?你看明白了那?我们再来听听小月的说法。
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看,(教师拿着演示一下)这些呀,可以滚来滚去,而这些呢,是不会滚动的。有没有同学跟她的想法一样呀?
③办法真特别!快看呀,小刚分的又跟他们的不一样了。{按大小不同来分成了两类}来听听小刚的想法吧!
④小红呀,分的跟前面的同学又不一样了。我们再来看看小红是怎样分类的。{按长得是否一样分成了四类}小红是这样说的!
⑤好的,是按照长相来分的呀,真有思想!小朋友们呀,大家的标准不一样,分出的结果就不同了。太棒了!
3、下面呀,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分分类。我们都像小红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每一类都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这四类好朋友吧!12999.com
(设计思考: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对物体进行分类,给充分自主思考的空间,使新知的获得更加主动。)
三、观察操作,认识物体
1、接下来呀,就请同学们从这四组好朋友里,挑出你最喜欢的,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再玩一玩吧!现在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的,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赶快开始吧!
(学生活动,之后汇报。)
2、好,接下来我们请出几位小小解说员来介绍一下他的好朋友,说一说它们长的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其他的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哦!请看,小红最喜欢球了。{出示球的一类}听听他是怎样介绍的吧!(课件出示介绍)
3、你真会观察!谁跟他的好朋友一样呀?好,我们就拿起这类好朋友在桌子上滚动一下,来玩一玩。那么我们把这些球花花的外衣去掉,画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球画在图上就是这样的。{球的平面图}
4、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我们来听听小光的介绍吧!{出示圆柱的一类}(课件出示介绍)
小光介绍的太详细了,说明他很会观察!一定有同学跟他的想法一样。现在我们也让他的好朋友在桌子上表演一下好吗?(老师让圆柱在桌面上滚动一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呢? 哦,我听到了,有的同学说它叫圆柱。对了,他呀,就叫做圆柱。我们把这些圆柱的花花衣脱掉之后,也画出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快看一看。{圆柱的平面图}
5、又有同学想迫不及待的介绍他的好朋友啦,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长方体的一类}(课件出示介绍)我来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吧,1、2、3、4、5、6个平平的面,那有几个尖尖的角呢?1、2、3、4、5、6、7,我数出来有7个,咦,怎么有小朋友摇头了,我数错了吗?这么多角,怎么数才能数对呢?对,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那我们就先数上面的吧,1、2、3、4,再翻过来,接着数,5、6、7、8.原来,它有8个尖尖的角。有谁知道它叫什么吗?哦,我听到有同学说它叫长方形,又有同学说它叫长方体。下面请同学们听好了,它呀,叫作长方体!它跟长方形可是不同的呀!这一点可要请小朋友们记牢了!它叫长方体。把它画出来是这样的。请看:{长方体的平面图}
6、只剩下最后一位好朋友了,{出示正方体的一类}让我们听听小新的精彩发言吧!(课件出示介绍)
请同学们拿出这位好朋友,一定有同学知道它的名字吧!真棒,他就叫做正方体。他画在图上是这样的。{正方体的平面图}
7、好的,这四类好朋友我们已经都认识了,还能记起他们的样子吗?我们就请这四位好朋友一起登场,跟大家见面,欢迎他们的到来!{四个图形的立体平面图}
8、刚才呀,机器人听了同学们的精彩介绍,直夸同学们会观察,会总结!它这儿还有几个疑问,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有信心解决吧?
(课件出示问题)
(设计思考:从直观的实际物体到抽象出图形,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孩子很好的完成了过渡。)
四、轻松一下,故事激趣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简直都是火眼金睛啦!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老师奖励给你们一个小故事吧!我们去看看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请看:{小象搬运图片1} 小象、小狗和小猫一起在山下玩儿,山脚下有各种形状的建筑材料,他们一路高歌来到了山上,觉得山上的风景太美了,所以他们商量在山上建造一座小房子。{小象搬运图片2}回到山下后,小象和小狗马上搬起一些材料,气喘吁吁的往山上走,“哎哟!哎哟!”快抬不动了,他们只好放下来歇歇。小猫看见了,马上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小象搬运图片3}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好主意呀?对了,它们用圆柱当做轮子后,搬起来省力多了。就这样,它们很快在山上把房子建好了。
五、巩固练习,回归生活
1、我摸你猜游戏
老师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我摸你猜的游戏,好吗?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呀,有很多个我们今天认识的好朋友,我现在把手伸进盒子里面去摸一个,然后说一说我摸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根据我说的形状来猜一猜我摸到的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哪位好朋友,好吗?(师摸物体,描述)
2、猜谜语
①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②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③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④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3、课本第65页,第一题连一连。4、65页第2题,数一数,填一填。
5、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设计思考:练习的设计分层开展,有学生喜欢的游戏、谜语,也有基本的识别练习。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课堂总结
第五篇:给物体分类教学反思
《给物体分类》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分类。第二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第三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指导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实际操作活动由表及里地认识什么叫分类,了解到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整理各种科学资料的常用方法,它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使物体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使物体排列变得更加合理、有序。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待改进: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学生只注意实验和观察,去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在汇报时,又未充分利用自己的记录,使实验记录成为一个虚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对分的兴趣大于对交流的兴趣。学生们大多很乐意说出自己的分法,发言都很积极,小手甚至都举到了我的鼻子底下,但是当需要他听别人发言时,却都不能认真的倾听,自顾自的玩起了手中的东西,交流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这些表现说明了首先在学生心目中仍然把交流的对象指向老师,把交流当作回答问题,别的同学也因为事不关己,当然就高高 挂起了。其二,在交流时,老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给其他学生布置听的要求,学生没事干,自然也就不认真听了。其三,学生缺乏交流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这种回答问题式的交流转变为介绍式的交流,介绍的对象就是全班的同学;再一个就是教师要给听的同学树立一种意识,每个人既是听众,又是小评委,听后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互动性交流;另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我觉得在今后科学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