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6: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格言联璧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格言联璧读后感》。

第一篇:格言联璧读后感

格言联璧读后感

珍重

《格言联璧》并不是一部小说或者是说理性的文章,它是古人经典言论的总结,其前言说得好:“《格言联璧》一书,是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醒”.它警醒着我们要做竭忠尽孝之人,要有安危定变之才,要存霁月光风之度,要做治国经邦之学,要写经天纬地之文,要存万物一体之仁,心怀坦荡、忠信笃敬。虽然没有明显的逻辑,很难一口气读完,而在慢慢的品鉴欣赏中,我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珍重一词往往是在朋友依依惜别时刻有感而发的,而此时却是我读完《格言联璧》后第一个冒出的词语:无论做什么事情,学问,人事,养生,从政,待人接物……请珍重!珍重你的身体,珍重你的智慧,珍重你的工作!

东营区法院 周艳飞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群,浮躁的每一个人……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高速的信息传播,巨大的工作压力,作为历年来应届毕业生最多的一代,我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可谓空前,工作之前日夜奔波,到处面试,工作安定之后则面临着熟悉新环境、熟悉新工作的境况,这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还需要使自己的心理、想法安定下来,“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这正是我此刻所需要的,将心灵、灵魂好好安放在应该在的地方,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开始我的新工作、新人生。所以珍重我的身体!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使人明理,使人向善,使人愉快。工作之后,短短几个月而已,我已经深刻领会,学生之时不想读书,觉得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参加社团活动、到喜欢的单位实习,这些更重要,但是现在逐渐明白,读最多的书,了解最多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繁忙的工作给予自己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我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所以我要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阅读各色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古人常常将读书与修德联系在一起,“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可见,读书与修德的关系既可以是以圣贤之道教育别人养成高尚品德,“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也可以是并列的关系,读书与修德同样重要,同样需要我们用耐心,用智慧去获取。“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最难得一个悔字”,教会我们不要居高自傲,要知错能改;“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实处著脚,稳处下手”教会我们要宽宏大量,踏实稳健;“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教会我们要自我反省,要自我发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的处事方法对于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经典的言辞启发着我遇事时怎样处理才是最合适的,我一定要认真研习古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的样态和方法,努力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所以珍重我的智慧!

进入法院工作之后,我渐渐了解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身上的重担。身处于社会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法院中,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尽一切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时时处处、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院在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虽然身处法院综合部门,依然是法院重要的一份子,进门出门都代表着法院的形象;虽然不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依然心系群众,想着为群众谋福;虽然不接触审判业务,依然时刻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准备着……所以珍重我的工作!

所以珍重!

格言联璧摘选

山阴金兰生先生,姓金,名缨,山阴人,清代学者,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其中,不乏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1.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从大事难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在逆境顺境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从他如何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看出他个人涵养的深浅;从他同众人一起行动一起休息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个人见识的高低。

【感悟】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不得意忘形,怒能明白事理,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2.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译文】天地万物忌讳茂盛到极点,事情忌讳完美无缺,个人生活忌讳十全十美。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患隐藏在福分之中,灾难中也往往蕴藏着生机的萌芽。因此,有智慧的人,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逆境中也不会丧失信心,常常保持谨慎谦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谦恭退让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方法,安静平和、从容不迫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有涵养能容忍别人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法,潇洒而脱俗是培养心性的最好方法。

【感悟】遇到大事难事时,有担当;遇到逆境顺境时,有襟度;遇到临斗临怒时,有涵养;遇到群行群止时,有识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4.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译文】事情不能做尽,说话应当留有余地,不应当什么都依靠权势,更不能把人世上的福气享尽。

邵康节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5.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译文】胆要大,心要细,智慧要圆润,行为要方正。

【感悟】这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

6.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事,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译文】才能不足的人遇事应多加考虑,学识不足的人应多处事多体验,威势不足的人就多些恼怒,诚信不足的人就多些话语,勇气不足的人就多些辛劳,精明不足的人就多加审察,道理不足的人就多些争辩,情分不足的人就多些礼仪。

7.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做人要有器量,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猜算得到。做事要做得完美,看事要一眼能看穿真相,麻烦事想撇即撇得开。

【感悟】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到,看得破及撇得开。此大丈夫所为。

8.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

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

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译文】以和气待人,则灾难和祸害就会很快排除。以正气接物,则妖氛邪气就会自然消失。以浩然之气处理事情,就能消除心中疑惧。若能用静气养身,那么做梦也会甜美。

9.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肉体,即人的身躯处在自然万物之后,但是精神,即人的心灵却处在自然万物之前。肉体身躯虽处于自然万物之中,但精神心灵却处在自然万物之上。

10.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感悟】我们进入社会,常会感到把握不了处事待人的分寸和尺度。不是过于热情遭冷遇,就是过于保守受挫折。常由此走极端,觉得只有家人可以信赖,但根本离不开社会。“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待人不发愣,处事不发呆,讲理不发横。

11.心慎杂欲,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心里严防产生私心杂念,那么精神就会更加充沛,内心更加清醒,做起事来游刃有余;观览自然,眼睛只有避开那些杂乱景象,才能使眼睛更加敏锐,从而看清楚那些重要的东西。

12.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感悟】慎言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稳重和淡定。慎言是指谨防口无遮拦,适时适度适情的说话。“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体现的正是“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1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译文】静坐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有什么错误,闲谈时不要议论别人的毛病和过失。

【感悟】尽管,做人难,难做人,谁背后不说人,谁背后不被人说。但人活着,避免是非,此乃至高境界。当你听到他人在谈论人是人非时,你最好保持沉默或借故躲开。尽量避免背后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尽量避免是非问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4.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自己有优点,一般不要自己来宣扬,这是培养自己深沉的涵养所需要的。

别人有缺点,要多加掩饰,这是培养自己宽宏的器量不可缺少的。

15.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译文】人的心胸,欲念多就狭窄,欲念少就宽广。人的心境,欲念多 就忙碌,欲念少则闲暇。人的心术,欲念多就险恶,欲念少就平和。人的心事,欲念多就忧愁,欲念少则快乐。人的心气,欲念多则软弱,欲念少则刚强。

16.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感悟】气,有情绪、气势、表情等不同意思。盛气,就是血气方刚,浮躁傲慢,盛气凌人,情绪冲动,这些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学问深时意气平,学问修养想要成就,必须戒除这些。

17.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译文】人有聪明与智慧,应该用愚笨的方法进行保持;人若功劳盖世,应该用忍让的方法进行保持;人有勇气和力量威震天下,应该用怯懦的方法进行保持;人若富甲天下,据有四海,应该用谦虚的方法进行保持。

1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

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

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译文】经过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遭受一次磨难,增加一分气量;减少一分营私,增多一分道义;学会一分忍让,多讨一分便宜;减去一分腐化,减少一分罪过;对别人多一分体贴,就多懂得一些人情事理。

19.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实处著脚,稳处下手。

【译文】处理事情要宽宏大量,做人要把脚跟站稳。为人要在踏实的地方落脚,最稳当的地方着手。

20.能容小人,是大人;

能培薄德,是厚德。

【译文】能容忍小人的人,是胸襟宽广的君子;能帮助品行差的人,是品德高尚之人。

【感悟】有人说成功有四要素:一是高人指点,二是贵人相助,三是小人监督,四是个人奋斗。高人指点,能帮助你找到方向;贵人相助,能助你克服困难;小人监督,能使你防微杜渐;个人奋斗,则是将你推向成功的内生动力。

21.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译文】心底要以光明坦诚笃厚诚实为第一;仪容要以正大老练成熟稳重为第一;说话要以简洁明白真诚亲切为第一。

22.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译文】平时与人谈话时,也可以积累德行;平日与妻子儿女怎样相处,也是修身。

23.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原注】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译文】聪明的人,对待别人不会太苛细;

刚强的人,对人不会太粗暴;

温和善良的人,遇事不会优柔寡断。

24.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译文】用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那么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以责备他人之心来责备自己,就会很少出现错误与过失。

25.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译文】上士品德高尚,忘记名声;中士品德一般,喜欢追求名声;下士品德低下,不择手段地窃取名声。

26.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以处理的事情,胸怀应当宽广;同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行为应当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在抓紧时间的同时应当舒缓稳妥;处理重大的事情,心态应当平和;处理疑难的事情,不要先入为主,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27.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的时候注意戒除偷懒,有事的时候不能陷入忙乱。

【感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循度日、安逸享乐不但消磨意志,使人养成懒惰的毛病,更会让人的能力智慧下降,心理承受力薄弱。防患于未然,常常保持警觉心,深思远虑,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日日这样充分准备,真正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乱,条理清晰,井然有序。

28.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棘然若有事;

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

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译文】没事的时候要时时警惕如同有事发生一样;有事的时候反而把心放松,坦坦荡荡,如同事情没有发生似的。平时无事的时候要当有事提防,意外事情发生时才能从容应对;有事时如能像无事时那样镇定,这样才能消除危急的局势。

29.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

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译文】对待可以缓办的事情抓紧时间快办,因为敏捷可以立见功效;

急迫的事情处理时可以缓慢些,因为匆忙来不及慎重考虑往往会做出错误处置。

30.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

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到自己一身的毛病;没有耐心的人,做不成一件正经事业。

31.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

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译文】为人必须精于勤奋,才会于百忙中找出空闲时间;凡事只有处理妥当,然后才能逍遥自在。

32.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

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千万不能任性,要了解人情;

与人交往不能固执,要明白事理。

33.人好刚,我以柔胜之。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

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译文】他是个性格刚强的人,我就用柔弱来制服他。他是个爱施心计的人,我就用诚实和善意来感化他。他是个喜欢动怒,爱发脾气的人,我就用实实在在的道理耐心地说服他。

34.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译文】怎样才能平息别人的毁谤?即不去辩白;怎样才能消除别人的怨恨?即不去理睬。

【感悟】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子问拾得大师曰:世间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轻我,凌辱我、诽笑我,以及不堪我。如何处置乎?拾得对曰:只是忍他,教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35.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译文】处理事情应留有余地,劝人改过从善不要把话说尽。

36.对愁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译文】面对愁苦的人不要表现出快乐,面对哭泣的人不要发笑,面对失意的人不要表现出夸耀的样子。

37.安详恭敬,是教小儿第一法;

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

【译文】安详恭敬,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原则;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的应该遵守的第一要义。

38.毋矜清而傲浊,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终。

【译文】做官的人不要自以为清高而傲视那些所谓的浊流,不能只谨慎处理大事而忽略小事,不要只重视事业的开始而懈怠于结尾。

39.要好儿孙,须方寸中放宽一步。

欲成家业,宜凡事上吃亏三分。

【译文】要想有优秀的儿孙,自己做事时必须宽宏大量;想要创造出一个丰厚的家业,遇事就得能吃得起亏。

40.知足常足,知止常止,终身不辱;终身不耻。

【译文】知足就会常常感到满足,以至终身不受屈辱;知道停止往往才能适可而止,于是一生不会遭受耻辱。

41.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

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

【译文】依仗权势欺凌别人,权势失去后就会被人欺凌;凭借财富侮辱别人,财富尽时就会被人侮辱。

42.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

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

【译文】喜欢暗地里算计别人的人,结果暗算了自己的儿孙;喜欢无中生有诽谤别人的人,到头来造成了自身的罪孽。

43.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未免灾及其身;

设阴谋,积阴私,伤阴鸾,事事皆阴,自然殃流后代。

【译文】说薄气话,做薄气事,存薄气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是薄气,那么自身就难免招致灾祸;心里设计阴谋,行为积累阴私,结果伤害阴德,事事离不开“阴”字,那么殃及后代亦属必然。

44.多事为读书第一病。

多欲为养生第一病。

多言为涉世第一病。

多智为立心第一病。

多费为作家第一病。

【译文】读书的第一个毛病是杂事多。养生的第一个毛病是欲望多。涉世的第一个毛病是言语多。立德的第一个毛病是智谋多。持家的第一个毛病是费用多。

45.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译文】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那么,他读书越多,越博识多见,那么他做坏事的手段越多,陷害你的方法也越多,相反,如果是一个心术端正,品行高尚的人,即使他文化水平不高,也还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这两种人对比,你就知道自己到底该选择谁了。

46.事当快意处须转;

言到快意时须住。

【译文】事情到了非常顺利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想一想,有没有纰漏,往往事极必反,非常顺利的地方也是不顺利的起点。说话说到非常爽快舒适时就要停下来,不能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往往会犯错。

47.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译文】因为利益而结识的朋友过不了一天,因为声色酒肉结交的朋友过不了一月,因为权势攀附结识的朋友过不了一年,只有因为真理道义结交的朋友才可以一辈子。

48.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译文】极力向前走的人,前边的路就会越来越窄;时不时向后看的人他的眼界就会更开阔。

【感悟】无论做学问、学做人,既要想着为了理想而努力,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及时回顾,眼界越放越宽广,心胸越放越博大。

49.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气,静字以可益寿。

【译文】“拙”可以使人少过错,“缓”可使人免后悔,“退”可远离灾祸,“苟”可使人养福,“静”可使人长寿。

50.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译文】交朋友贵在淡,止息诽谤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去理那些流言,监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对自己尖刻点,抵御侮辱的最好方法是向别人示弱。

【感悟】人不能离开人群而独立存在,自然会有各种原因和各种境界的人,人际交往中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怎样应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环境,保持心态稳定,涵养德行,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非常关心的话题。“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值得借鉴!

第二篇:《格言联璧》读后感

《格言联璧》读后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宋词描绘了好大一幅金戈铁马,荡人心肠,剑气纵横的画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诗尽展战国豪侠的快意豪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东坡潇洒、清新、脱俗。这些都逐渐弃我而去。

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速,我们有时会为生活感到万分的疲惫。平和、安详,好像有些让人遥不可及。我们再也没有安稳的时间和平静心情,泡一杯清茶,翻开几页诗篇,去慢慢研读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接受学校的号召,再次翻开久未翻阅的书卷,顿觉一股书香扑鼻,心神迷醉。正如金兰生先生《格言联璧》中所言:“开卷有益,作善降祥”。真正让我感念至深的正是你啊,我不想惜手的书卷!

回首两千年,我们聪明的祖先用将片片切薄的竹木简用绳子绑起来,在上面刻画,从而创造了书卷。这也是我们“开卷有益”中“卷”的来源。通过那部部卷册,我们可以了解春秋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每当想起墨翟先生,带着徒弟奔赴宋国守城,完胜公输班这一鼻祖,顿觉让人哑然失笑。“敬天事鬼,兼爱非攻”,如果墨翟先生的主张能够得到实现,那不就是天下大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轲这一名言,激励了多少代书生剑客,为国家的荣辱,祖国的腾飞

而九死不悔。我敬佩,我羡慕,多想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啊!

“开卷有益”,古人诚不我欺。我们可以随意挥毫,随处遨游,描绘我们的心中所思。通过书籍,我们得以交流彼此的思想,分享远古的荣光,吸收前人的教训,学习王者的经验,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看得更高更远,取得更高的成就。从反面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加剧,我们工作时所需要的知识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工作根本难以展开。不说别的,多媒体教学所需的电脑知识不学,教学工作就已经让你措手不及,加班肯定是免不了的了。

我多年积累的习惯就是爱买书,特别是哲学、历史、地理,思辨、深邃、开阔,这都是他们所带给我的,我愿意终此一生,“开卷有益”!

第三篇:《格言联璧》(写写帮推荐)

引言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格言联璧》

[清]金兰生先生编述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译文]: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出自己一身的病痛;不耐烦的人则不能成就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译文]:过去的事不必多计较,现在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未来的事不必自寻烦恼。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译文]: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闲暇,一切事务都能处理得当才能逍遥自在。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译文]: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要戒掉一个“乱”字。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译文]: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拍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少停一桨。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他人必定知我真心诚意。以欺骗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译文]: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只怕诚心不够。天下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怕志向不坚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译文]: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译文]:事情来临时,不能着急,要周全考虑解决的方法。想到解决的方法时,不能怠缓,一定要尽快果决执行。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译文]:事情的成功有很多机遇,若不能把握机遇而任时间流逝总做不成一件事情。

第四篇:《格言联璧》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格言联璧》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被误读两千年的“刑不上大夫”《格言联璧》诸子百家名言名句《管子》名句 《老子》名句 《晏子春秋》名句 《论语》名句 《孙子》名句 《墨子》名句 《商君书》名句 《列子》名句 《孟子》名句 《慎子》名句 《庄子》名句 《苟子》名句 《韩非子》名句 《吕氏春秋》名句

墨子名言选粹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节俭则昌,淫佚则亡。★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孟子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经》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刿,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不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民之不畏畏(威),则大畏(威)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单(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圣人云:受邦之訽(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荀子名言(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爱 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明 志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持 节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自 强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诚 信5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知 耻6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6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改 过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7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厚 仁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87.仁者寿。——《论语?雍也》8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90.宽则得众。——《论语?阳货》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贵 和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107.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108.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敦 亲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11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重 义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好 学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审 势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17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8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185.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18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19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19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19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19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19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勤 俭20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20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20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20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20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奉 公216.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217.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218.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2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22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224.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225.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主术训》22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泛论训》22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22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2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务 实23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24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24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2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243.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自强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6.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明志

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诚信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轻诺必寡信。——《老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持节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重义

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2.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3.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4.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贵和

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_'莀P'莀?山木》

厚仁

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第五篇:弘一法师与《格言联璧》 50年做人心得总结

弘一法师与《格言联璧》

格言,在弘一大师一生的道德修养中,起过重大作用。他很重视格言。

所谓格言,据台湾《中文大辞典》解:“言可以为人准则者曰格言,多指砥砺行为之词。”弘一大师生于“诗礼传家”的官宦门第,童年时期就很注意道德实践,因此,他对指引人们道德修养的清金缨《格言联璧》,早就认真阅读了。尝自称:“余童年恒览是书。”(见《格言联璧》题记)一个“恒”字,说明他对此书不是读一、二遍就算,而是经常读,反覆读。他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说自己“三十以后,稍知修养,亦奉之为圭臬”。直至皈依佛门,对《格言联璧》还常读不辍。他在某次“改过实验谈”演讲中说︰“余自儿时,即读此书,皈信佛法以来,亦常常翻阅。”当然,弘一大师一生阅读过的格言集,不只《格言联璧》一书,就流传的文字资料看,至少还有明薛文清的《读书录》、清梁瀛侯的《日省录》、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中的警训部分等。但就阅读时间之长,体会之深,获益之多来说,要以《格言联璧》为最了。

对格言,尤其是《格言联璧》,弘一大师不仅自己认真读,照著做,还要求他的学生、僧徒也须注意学习和实行。比如,一九一七年八月十九日,弘一大师致函在日本留学的杭一师学生刘质平,除向他提出“宜注意”的六条意见以外,还特“附录格言数则呈阅”。在同年写的另一封信中,复提醒他,“不佞前致君函,有应注意者数条,宜常阅之,又格言数则亦不可忘。”信中所说的“格言”数则,都摘自《格言联璧》。又如,一九三三年正月,大师在厦门妙峰寺向念佛会的信徒演讲“改过实验谈”,说到“改过之次第”的第一条“学”时,他说“可先读《格言联璧》一书”。

弘一大师走入佛门之后,在繁忙的念经、著律、弘法之余,为了使前人诸种格言如明薛文清的《读书录》、《读书续录》、清梁瀛侯的《日省录》,更能切合当时人们道德修养的需要,选编为《佩玉篇》,并一一加以题记。又据《金刚经》、《华严经》、《有部律》等佛经,以及道安、莲池法师的修身养性语录,编成《晚晴集》;摘录蕅益大师《灵峰宗论》中的僧德法语,编为《寒笳集》,或称《蕅益大师警训略录》。而更要提及的是他把清金缨《格言联璧》,精编为《格言别录》,也是他选编诸种格言删改最多,著力最大的。他还亲自缮写,以他别具一格的书法为载体,使之广为传布。

为什么弘一大师对格言,特别是《格言联璧》如此钟爱和重视?从大师历次所作演讲以及所写题记可以看出,大师认为《格言联璧》等格言集能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并具有以下几点独特的优势:

一、言简意赅:中国自古以来盛行语录文体,如孔子的《论语》、朱熹的《近思录》、王阳明的《传习录》、王夫之的《思问录》,都属于此类,而格言也是一种语录体,只不过它专讲道德修养方面的学问罢了。与一般语录体著作一样,《格言联璧》等格言集的各条,也大多以寥寥的三言两语,讲述有关道德修养的准则,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发人悟省。弘一大师在﹁改过实验谈﹂的演讲中就说:“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以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这就是说,他认为格言浓缩了儒佛两家有关道德论述的精华,文字比较简短,因而可以解决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佛儒诸书而“无力遍读”的矛盾;同时,由于格言行文较为浅近,明白易懂,也可使初学者消除对佛儒诸书“难以了解”的困惑,因此,《格言联璧》等格言集,作为道德修养的入门读物,能使阅读者较快地掌握“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的知识和途径,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

二、读之有味:格言作为一种特殊的铭文、箴言,与一般语录不同,较注意文字修饰,有时也讲究对仗、平仄。如《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许多格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与某些道德论著的道貌岸然,枯燥说教,迥然不同,无怪乎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受到人们广泛欢迎。对这一点,弘一大师曾多次论及。他说自己皈依佛法以来,常常阅读《格言联璧》一类的格言书籍,“甚觉其亲切而有味也”(见《改过实验谈》)。一九三九年他为《格言联璧》作题记时还说:“离俗二十一载,偶披此卷,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百读不厌。”弘一大师阅读格言时所产生的“亲切有味”、“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的感觉,当然是指其蕴藏的内涵,使读者深受启迪,但更重要的还是格言的语句生动隽永,引人入胜;否则,弘一大师为什么阅读儒家的四书五经及佛教的各种经典时,从未作这样的评论呢?

三、有的放矢:由于《格言联璧》等格言集是前人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根据人们处身立世、待人接物等诸多方面常见的各种缺点,提出的劝诫和指引,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管星移斗转,时空变迁,由于人性弱点的顽固和执著,少有改变,而传承延续,故前人的很多格言,当今仍然适用。现在的立志道德修养者,选择其中最切中自身缺失的格言,学习之,实行之,就能同样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弘一大师重视前人格言的针砭、勖勉,热心向周围的人推荐,其原因就在于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动手选编前人的格言集,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它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他在选编的《佩玉篇》“题记”中说:“其中说性理者,颇近佛法,惜模糊影响,似是而非,故无足取;但其习气之言,皆精湛切实,可资吾人省惕。”也就是说,将原书中“模糊影响”、“似是而非”的部分删除,而留下对自身“习气”足可“省惕”的词句,使该书在自我道德锤炼中,起到更有效的指导作用。尤其他精编的《格言别录》,更可看出他这一良苦用心。

《格言联璧》原分为十类,由于佛教僧侣出离家庭,不问政事,他在选编时,对原书的“齐家类”、“从政类”一条不选,而从“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四类中撷取。对书中文字,也作了多处的调整和增删,其用意就是为了突出当时佛教徒应严格遵守戒律和学佛成道的信念。如“持躬类”原第一条:“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法。富有四海,守之以谦。”他编入《格言别录》时,将第二、三联删去,将第四联改为:“道德隆重,守之以谦。”这样的增删,不但适合僧侣的特殊处境,更强调不论智商高低,道德深浅,都要谦仰的众生平等理念。这是弘一大师十分强调,一再重申的道德信条。又如该类的第十二条,共六联,他将原有的第一、二、三联和第五、六联统统删去,只留下第四联:“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并在其后加:“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通过这样处理,弘一大师就把当时大力倡导的“谦让”和“惜福”两种修养之道更加凸显出来。正如胡宅梵为大师《佩玉篇》所撰序言:“近时世风浇漓,道德沦丧,救世之药,其惟格言乎?”格言对道德建设,关系密切。

弘一大师重视格言,钟爱《格言联璧》,归根究柢,反映了他完美人格的一生,尤其在皈佛以后,对自身持戒、修律、苦行,道德完善的执著追求;也反映了他对提升佛教界,以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所作的不懈努力。

弘一法师:五十年的做人心得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注:不狡辩弯曲己过。不掩饰自己的过错。文,掩饰。)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下载格言联璧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格言联璧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读后感

    学习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本书后,我深受教育,尤其是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格言,我感受颇深。它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那样即使是一......

    格言

    我喜欢的一句格言 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张贴着许多格言警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句“有志者,事竟成”了。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耿弇列传》,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能够成功。......

    格言

    廉洁格言一 尚桥小学席占银 1.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2.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3.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4.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5.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6. 名节重于......

    格言

    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

    格言

    格言、俗语、谚语、歇后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谦受益,满招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格言

    作为教师,都想追求卓越,做一名优秀教师。而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每位教师都很明白:那就是付出不够,学习不够,反思不够,机会把握不够……这么多的不够......

    格言

    名人名言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

    格言

    1、真正的坚韧,应该是哭的时候要彻底,笑的时候要开怀,说的时候要淋漓尽致,做的时候要不再犹豫。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3、我们总是无法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