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终于成了别人的女人散文
1.
我一直很难定义自己的时间,所以总会在时间和空间里迷乱。
直到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变了,少了,多了,才意识到,一个转身,我们已在路上走了好远好远!
前一段才知道你八月份要结婚的消息,也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可是在我没有看见的时候我还总是不愿相信的。就像,孩子明明知道自己有一天会离开母亲,到离开的时候才明白时间过得这么快。
早上,收到你的请柬,心一下子提了上来,在一个胸腔里跳上跳下,极不安稳。手指点开的时候,Bruno Mars的《just the way you are》响了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音乐水平提高了,火星哥的歌选的很不错,我以为你会选他的另一首《marry you》。看见你的第一张结婚照的时候,我嘴角勾出了最近最好看的一个弧度,因为,我相信你会幸福的。
2016年7月25日,星期一,天气晴,我收到了你的请柬。
2016年8月11日,你终于成为了别人的女人。
2.很多时候,鉴定一个人幸不幸福,要看他是否愿意相信幸福。
我是相信的。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在一起胡混,年纪相近,所以我几乎没有叫过你姐,我也总是奇怪,明明只比我要早出生了一年,却硬是要我叫你姐,叫不出口。
童年跟你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有些性格总在潜移默化间变得相近了。
虽然,没有叫过你姐,但是在心里是极其承认的。给外人看咱俩照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你们表姐弟长的真像!
像吗?像?
我在心里一直都认为你是我亲姐的。因为,你横穿了我整个童年,见证了我最无忧的那几年!
小时候我总觉得我俩会在一天结婚,我送你出嫁,你看我娶妻。可是你却总归早了我一步,早了好多年!
在七月初听母亲提及你的婚讯的时候,整个人是呆的,我总觉得我被抛弃了,又剩下一个人了!但是,内心却觉得有一种幸福的满足,不是关于我的,是关于你的。
于是,给你私信,问你,他对你好吗?
你说,很好!
听见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我珍视的东西被别人斥之糟粕,这时候杀人的心都是有的。
只要,能够听见你能够幸福,我就真的觉得开心。
3.也是好久没有听过你咋咋呼呼的叫声了,每次家庭聚会,你的嗓门永远是最大的。
看不见你的人,永远能先听见的你的声。
《红楼梦》中是这样描写王熙凤的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在林黛玉和贾母聊天的时候,一语未了,王熙凤在远处就先说了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你说,你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和她很相近的呢?
母亲也总是说,聚会的时候没有静静感觉总是少了很多东西似的。
以后,成为他人妻的时候,也不必为了别人去改了自己的性格的好,你这样都已经过了二十几年了,突然改了,我会不习惯的!
4.为了学业,渐渐和你们联系越来越少了,很少有机会跟你好好的说过话。
很多消息都是从别人那听说的,听说你谈恋爱的,工作的不错,失恋了,又恋爱了……
虽然不曾联系,但是心里总是有的。
很多时候,和很多挚友或是亲人不联系,不是自己不爱了,是我宁愿相信,在我不在的时光里,你们都过得很好,很幸福。
就像现在,我坐在图书馆的五楼,坐在崭新的木椅上,喝着纯洁的白水,想着和你一起发生过的那些事,就会变得很开心。眼睛眯在了一起,心情好的异常,这就是我的幸福。也是,我对于你最好的祝福。
5.对于你的男友也是未来的姐夫,我不置评价,因为只要他对你好就可以了。
幸福这件事终究是关于自己的,别人说的再多,不懂就是不懂。
我最希望的就是,你能过好你的这一生。
愿,白首到老,终携一生。
第二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长篇现代散文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坐在电视机前,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看着盲人歌手刘赛的深情演绎,我潸然泪下。
60多年蹒蹒跚跚的脚印一路从脑海中走过,写满了艰辛酸楚,写满了苦闷挣扎,当然也印着欢乐、窃喜……
1955年的夏天,不满七岁的我路过邻村的适中小学,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我的脚步。
“神秘”的学校,里面的老师和学生是怎样的神气?怎样的快乐?可是,纸糊的窗扇阻住了我探秘的目光。我翘脚走到窗前,眼睛紧贴在窗户纸上——还是看不到。
他们神气着,我神奇着。
好容易挨到了下课,我挤到老师面前:“老师,我也要上学。”言语轻得自己都听不清楚。
“什么?”老师睁大了眼睛。
“我要上学。”
“你几岁了?”我生来就是“小剂子”(个头小),老师当我是五六岁。
“八岁了。”我忽然有了勇气。
老师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摇了摇头。
“我真的八岁了!”我急了。
“你生日是多少?”这个老师可真麻烦,八岁就八岁嘛,还问什么生日。“九月初六。”虽然对他的问题不以为然,还是仰着脸回答了。
“不行不行,要上半年的才行。”老师连连摇头。
“老师,我说错了,是六月初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急中生智”,但我在九月份成功地入学了。
我家到学校要走三里乡路。上学的第一天,妈妈特地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还用白毛巾给我缝了个新书包。唐德俊老先生(我的启蒙老师,1971年作古)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比我大半年的三叔。“就看你们爷俩了!”老先生甩着我们爷俩的胳膊。
三叔是屯里有名的淘小子,我是家里公认的乖孩子。淘小子牵着老师的大手,默默无语,黄书包耷拉在屁股后。乖孩子却又蹦又跳,白书包在腚后一上一下不停地摔打着。
那天的天真蓝,蓝天上几朵白云轻盈地飘舞着。那天的树真绿,绿树间几只黄鹂欢快地歌唱着。
邻村的适中小学是三间泥草房,全校三十多个学生,分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三个年级由一个老师教,那叫“三组复式班”。坐在教室里,我特羡慕二三年级的学兄学姐们的“渊博”。他们识字比我多,算术比我快。
“我将来一定要像他们一样。”我暗暗地下了决心。
老先生坐在讲台前,晃着脑袋教我们:“第一课,开学了。”“第二课,学校里人很多很多。”……那时候我们学的是注音字母,ㄅㄆㄇㄈㄉㄊㄋ……老师晃起头来读着:b——p——m——f——d——t——n——l……俨然有鲁迅“三味书屋”里的“阿波罗……狗窦大开……”的神韵。
啊——
“我长大也当老师。”小小的我,傻傻地想,从此开启了“教师梦”。
傻傻的梦伴着我慢慢长大。
放学后,我叫来几个小朋友到家里,让他们坐在饭桌旁。我站在墙根,学着老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领小朋友念书——
“开学了。”
“学校里人很多很多。”
“ㄅㄆㄇㄈㄉㄊㄋ……”
一屋子的稚气童声,一屋子的欢歌笑语……
妈妈从门旁探进头,看看神气十足的儿子,笑了。儿子看见妈妈,也笑了。
后来,随着爸妈的几经辗转,我几次转学。但是,不管转到哪里,我始终仰望着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梦想一天天地膨胀着。
一年级下学期,我转到了嘉信乡的建设小学。教我们的殷老师病了,班上来了一位代课的女老师。她长长的辫子,弯弯的留海儿,稚嫩的脸蛋儿上两个浅浅的酒窝儿。上课时总是笑眯眯的,下了课就和我们一起围着圈地做游戏。真是应了那句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一个多月后,殷老师上班了,代课女老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多少年再也没有她的消息。可是,她的长辫儿,她的留海儿,她的酒窝儿,始终印在我的记忆中。
50多年后,有一次回老家,在朋友的酒会上,竟然意外地重逢了代课女老师!这是上苍怎样地安排啊!
是她在酒桌上听朋友们叫我的名字,就问我是不是在建设小学念过书,记不记得那个代课的女老师?没想到,她还记得我,记得我的名字,泪水控制不住地盈满了眼眶,泪眼朦胧中看她,没有了长辫子,没有了弯留海儿,可酒窝还在,并且比当年更深了。深深的酒窝上边的额头上虽然增加了几道浅浅的皱纹,但还是当年那个笑眯眯地领着我们做游戏的老师!
“老师好!”我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千言万语只化作了这一句话。
刘凤金老师是我上四年级时的班主任,一位憨厚博学的老师。他,话语不多,但每一句都铿锵有力,就像那句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还记得刘老师带着我去参加全乡的少先队员代表大会。走在路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那天,路两旁稻畦里的秧苗格外得绿。微风徐来,碧绿的秧苗一漾一漾起起伏伏,仿佛是无边的绿色海洋;那天,路两旁稻畦里的水格外清凉,清凉得可以见到泛起的水波和游曳的小鱼。刘老师的身影倒映在畦水中,高大,魁梧。
我在心里又一次对自己说:“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小学毕业,我以学区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华炉中学。那是“低标准”挨饿的时期。全校就两个班。我们是初一,还有一个初二班。“低标准”人人饿得慌。为了解决“吃”的问题,校长想尽了办法,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师生用镐头挖出了十几亩“校田地”,种上了大豆。
我们入学的秋季,正是大豆收获的季节。学校那十几亩大豆也获得了大丰收,为此,学校办了一个豆腐坊。从此师生每天可以吃上一顿豆腐,两天还能分上一大碗盐炒豆腐渣。校长和老师心里装着学生,学生心里自然敬重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和你一样爱护学生。”这句心里话,无数次激荡在我的心头。
初二下学期,正赶上落实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我们的华炉中学解散了,我被分配到隔河二十里的六团中学。这是一所县属的初级中学,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更高了。尤其是语文老师濮竞成的说文和讲课最为精彩,他的课是我们最喜欢上的。濮老师是湖南辰溪人,出身军旅,做过军队的文化教员、军队文工团的导演。转业到地方,做过报社编辑。1963年调入六团中学任初三语文课。他上课边讲边演,精彩纷呈。分析课文入木三分,表演角色惟妙惟肖。他讲《挺进报》,就蹑手蹑脚地把笤帚挂在窗外,把我们带进了课文的情境。一节《范进中举》,竟把慕名来听课的张金凯、刘海峰两位老师笑得前仰后合,涕泗横流。他指导作文不落俗套,别具一格。一是讲啥写啥,模而仿之。讲浩然的《一匹瘦红马》,就指导学生写《一匹小马驹》;讲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指导学生也写《一件小事》。学生照“葫芦”画“瓢”,有兴趣,提高快。二是注重编写提纲,注重反复修改。每写一篇作文,濮老师都要求学生先交提纲,他还要讲评提纲。三是亲自“下水”示范作文。濮老师的示范作文不是“写”而是“说”。他常常在课堂上踱步说文。一篇千余字的作文,他能脱口而出,20多分钟就可即兴完成,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那一年中考,语文只考作文。两个文题《夏锄时节》《<革命的坚定性>读后感》,任选其一。结果,我们班的插班复习生徐洪涛的《夏锄时节》获全县最高分。
还有班主任沈魁文老师。沈老师教全校的物理、化学课。理化课最注重试验和实验的。学校条件有限,器材和药品严重不足。他就组织同学到医院去拣扔掉的废旧药瓶,自制器材,自研药品,力争做全做好所有的试验和实验,增强了理化课的直观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他还经常写一些科普小品文,如《食盐的作用》《杠杆在生产中的作用》等在报刊上发表。他的多篇教科研论文。如《物理课中的语言教学》《物理课中的形象教学》等在全国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他的钻研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们。
老师是学生最好最直接的榜样,“长大后我一定成为你”!
初三毕业时,我在报考志愿书上郑重地填上了“阿城师范”。可是,天不遂人愿。我还是因为“成绩优秀”被延寿中学高中部“劫持”录取了。
延寿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1927年建校,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的历史阶段都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志士人才。学校里集中了许多优秀的教职员工。语文老师中就有姜新志、陈同瞻二位师长。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姜新志老师,他知识渊博,风趣幽默;说起话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讲起课来旁征博引,声情并茂;陈同瞻老师行伍出身,终生单身。他的严谨谦和,我亦深有体会。
数学老师是丁文有、刘滨立、钱志英。丁老师是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他上课特卖力气。一节课下来,常常是满头大汗。刘老师多才多艺,潇洒帅气。一身藏青色的制服,领口微露着白衬领,精神着呢!他唱得一腔地道的男高音,当年的一曲《亚非拉人民要解放》不知迷倒了延寿县多少青年男女。他编舞,跳舞,做音乐指挥,在延寿县有口皆碑。他是全县乒乓球单打冠军、单杠和自由体操冠军、蛙泳比赛冠军。他的代数课讲得更是有条有理,我现在还保留着当年听刘老师讲课的笔记,读着这些笔记,就是又一次的艺术享受。钱老师个子矮矮的,眼睛大大的,讲平面三角课最讲究提纲挈领,他的精讲多练让我们受益匪浅。
俄语老师是苏世政、吴志诚。苏老师本来是黑龙江大学的俄语老师,反右时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延寿县太平川农场劳动改造,后来到延寿中学教课。我们现在还能记起他教我们的“俄语字母歌”和他翻译成俄语的“工人阶级有力量”。吴老师是我们高二时的班主任。他是自学成才,俄语的语法课讲得深入浅出有条不紊。
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老师的形象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神气”,老师“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一定要成为你”,渗入我前行中的每一步脚印。
可是,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大玩笑:史无前例的“文革”彻底粉碎了我的梦想。我亲眼看见我们那些渊博的老师,一夜之间,戴上了高帽,挂上了把名字划上叉的大牌子,游街,批斗,“打倒”,“绞杀”,日复一日,黑暗了天地。于是,“长大后我要成为你”变成可怕的”紧箍咒“。一提起“教师”,我就毛骨悚然。再说,我成了“黑五类”“狗崽子”,也没有资格做一名“人民教师”了。
1968年6月8日,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路过小学校的窗下。趴在那小小的“玻璃眼”向教室里看去:几张破桌椅横七竖八歪歪斜斜地散落着,上面一层厚厚的灰土,破败萧条。“复课闹革命”后的学校竟然是这样的一幅光景……
然而,命运是不可思议的,它常常戏弄人,也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惠顾你。在我完全不敢再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时候,竟然梦想成真,我“成了你”!
1969年的1月,黑龙江飞雪连天,大风扯地,凛冽的北风裹挟着鹅毛般的大雪呼啸,茫茫一片,隔着五步都看不到人。街上行人寥寥,硬硬的雪粒砸在行人的脸上,火辣辣地疼。人们把头紧紧地缩进竖起的高领中,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踯躅前行,生怕一不留神摔倒在坚硬冰滑的路上。
“邵魁,请到大队部来!”刚刚吃完早饭,广播就响起了通知。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立刻仔细地检索最近的言行,却搜索不到触犯“天规”的细节。没奈何,颤巍巍地推开房门,一股夹着雪的劲疾烟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下意识地缩回了屋里。但是,大队部的“命令”是不容违抗的。我竖起棉大衣的高领,紧了紧围脖,猫着腰钻进了风雪里。
迈进大队部,一下子懵愣了。大队的主要领导全在,刘支书、关连长、唐校长正比比划划说着什么。“问题严重了!”我的心蹦蹦地直敲小鼓。我直直望着领导们,想从他们的脸上看出点端倪。
我深知自己出身不好,小问题也是大斗争啊。可是,从领导们的脸上并没有看到我担心的“阶级斗争”。我站在屋中央,哈出的气化作一团雾珠,眼前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刘支书是一位从朝鲜战场上转业归来的老军人,战争给他留下了伤疤,也铸炼了他的坚毅和豪爽。“啪!”支书从桌边站起来,话里有话地说:“邵魁,你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大队相信你能完成任务。”说着,他捅了捅身边的唐校长。唐校长吐了一口旱烟,走到我跟前:“根据上级指示,咱们大队要办带帽中学,党支部研究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我懵懵懂懂云里雾里……让我当老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让我一个“狗崽子”去教育贫下中农的子女?这怎么可能,怎么了得?“我……我怕不行吧……”我的声音小的连自己都听不清。“怎么不行?”关连长站起来,“你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毕业回来之后的表现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党支部相信你,才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我的肩膀顿时沉重了。
晚上,刘支书破天荒地来到我们家。爸妈急忙递上了卷好的旱烟。妈妈又急急忙忙地给支书倒上一碗冒着热气的白开水。支书笑呵呵地抽了一口老旱烟,坐在炕沿上:“小邵魁啊,你是咱全大队人看着长大的。出身不能选择,可是路还是可以选择的。贫下中农信任你,把孩子交给你,你可一定要干好啊。”
“是……是……”爸爸连连地应着。妈妈搥了我一下:“快说话啊。”“我怕……”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怕什么啊,”支书拍着我的肩膀:“工作中有困难你就说,只要不是立场问题,我们一定支持你。”
支书走后,我一夜未眠,躺在炕上,巴巴地望着房笆。房笆黑乎乎的,一点亮光也没有。曾经的梦想,在黑暗里闪烁。
一大早起来,我急急地上路了,去公社参加全公社的教师学习班。
冰雪路上,一哧一滑。小心翼翼地挪着。七里路足足走了三个小时。路上很静,心里却翻江倒海。一幕幕镜头在脑海里叠放:儿时的“上课”游戏,小学时的大队旗手,初中时的名列榜首,高中时的获奖征文;唐老师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领进校门,刘老师带我参加全乡的少先队代表大会,徐老师的谆谆告诫,沈老师的循循教导;刘校长的高帽,陈老师的铁牌,游街的姜老师,弯腰的彭老师……我仰慕老师的渊博,又害怕老师的厄运。我要在这冰雪路上前行,又担心摔得粉身碎骨。眯起眼睛看看这漫天风雪,眼前一片迷茫。
初春,乍暖还寒。
我终于第一次站到了讲台上。看着小我三五岁的学生,我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好沉好沉。父老乡亲把孩子交给我,就是把未来交给了我,把希望交给了我。我不能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从此,“成了你”的我,“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在“那块黑板”上,写下真理擦去功利;用“那支粉笔”画出彩虹,哪怕洒下的是泪滴;站在“那个讲台”,举起别人奉献自己。
“成了你”的我,一干就是四十五年。
课堂上,老舍先生的“小麻雀”的悲悯情怀装进了学生的心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叫着闹着……于是,一群小鸟飞出了教室,飞向了广阔的田野,飞向了广袤的蓝天……
灯光下,一行行墨迹融进教案,一篇篇作业翻过夜色,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情感浇灌了学生的心田,于是,一份份大学通知书飞到了学生的手里。
舞台上,指挥棒在我手中有节奏地挥舞,“团结就是力量”的雄壮的歌声穿透了屋顶,震撼了宇宙。于是,孩子们乘着歌声飞进了央视的殿堂。
课余时,我创办了“蒲公英文学社”,学生的文学之心有了成长的土壤,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有了奔流的渠道。于是《蒲伞》随着孩子成长的春风飘飞进十七个省市,学生们的诗文飞进了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
放飞的小鸟,振翅于大江南北,放飞的歌声,震荡着长城内外。五大洲不断传来的喜讯,醉了“成了你”的我……
唐老师,刘老师,濮老师……四十五年来,我踏着“你”的足迹,一步步走来。从初中教到高中,从普通中学教到重点高中,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中语会课堂分会的常务理事,成长为全国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评委,八本教学专著相继出版,多篇诗文见诸报刊。
老师,我今天向你报告:我终于成了你!
如今退休了。一翻起儿时我的照片,翻起学生们儿时的照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就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肯散去。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我懵懵懂懂云里雾里……让我当老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让我一个“狗崽子”去教育贫下中农的子女?这怎么可能,怎么了得?“我……我怕不行吧……”我的声音小的连自己都听不清。“怎么不行?”关连长站起来,“你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毕业回来之后的表现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党支部相信你,才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我的肩膀顿时沉重了。
晚上,刘支书破天荒地来到我们家。爸妈急忙递上了卷好的旱烟。妈妈又急急忙忙地给支书倒上一碗冒着热气的白开水。支书笑呵呵地抽了一口老旱烟,坐在炕沿上:“小邵魁啊,你是咱全大队人看着长大的。出身不能选择,可是路还是可以选择的。贫下中农信任你,把孩子交给你,你可一定要干好啊。”
“是……是……”爸爸连连地应着。妈妈搥了我一下:“快说话啊。”“我怕……”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怕什么啊,”支书拍着我的肩膀:“工作中有困难你就说,只要不是立场问题,我们一定支持你。”
支书走后,我一夜未眠,躺在炕上,巴巴地望着房笆。房笆黑乎乎的,一点亮光也没有。曾经的梦想,在黑暗里闪烁。
一大早起来,我急急地上路了,去公社参加全公社的教师学习班。
冰雪路上,一哧一滑。小心翼翼地挪着。七里路足足走了三个小时。路上很静,心里却翻江倒海。一幕幕镜头在脑海里叠放:儿时的“上课”游戏,小学时的大队旗手,初中时的名列榜首,高中时的获奖征文;唐老师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领进校门,刘老师带我参加全乡的少先队代表大会,徐老师的谆谆告诫,沈老师的循循教导;刘校长的高帽,陈老师的铁牌,游街的姜老师,弯腰的彭老师……我仰慕老师的渊博,又害怕老师的厄运。我要在这冰雪路上前行,又担心摔得粉身碎骨。眯起眼睛看看这漫天风雪,眼前一片迷茫。
初春,乍暖还寒。
我终于第一次站到了讲台上。看着小我三五岁的学生,我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好沉好沉。父老乡亲把孩子交给我,就是把未来交给了我,把希望交给了我。我不能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
从此,“成了你”的我,“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在“那块黑板”上,写下真理擦去功利;用“那支粉笔”画出彩虹,哪怕洒下的是泪滴;站在“那个讲台”,举起别人奉献自己。
“成了你”的我,一干就是四十五年。
课堂上,老舍先生的“小麻雀”的悲悯情怀装进了学生的心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叫着闹着……于是,一群小鸟飞出了教室,飞向了广阔的田野,飞向了广袤的蓝天……
灯光下,一行行墨迹融进教案,一篇篇作业翻过夜色,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头脑,情感浇灌了学生的心田,于是,一份份大学通知书飞到了学生的手里。
舞台上,指挥棒在我手中有节奏地挥舞,“团结就是力量”的雄壮的歌声穿透了屋顶,震撼了宇宙。于是,孩子们乘着歌声飞进了央视的殿堂。
课余时,我创办了“蒲公英文学社”,学生的文学之心有了成长的土壤,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有了奔流的渠道。于是《蒲伞》随着孩子成长的春风飘飞进十七个省市,学生们的诗文飞进了各级各类的报刊杂志。
放飞的小鸟,振翅于大江南北,放飞的歌声,震荡着长城内外。五大洲不断传来的喜讯,醉了“成了你”的我……
唐老师,刘老师,濮老师……四十五年来,我踏着“你”的足迹,一步步走来。从初中教到高中,从普通中学教到重点高中,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中语会课堂分会的常务理事,成长为全国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评委,八本教学专著相继出版,多篇诗文见诸报刊。
老师,我今天向你报告:我终于成了你!
如今退休了。一翻起儿时我的照片,翻起学生们儿时的照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就萦绕在耳边,久久不肯散去。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第三篇:温婉的她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伤散文
小彩是我在中学里认识的同学,我们分在一个班,而且同一宿舍。
她说话从不大声,温和、娴静,像山间流淌的小溪,又像春日和煦的晚风。她的学习很好,作业工工整整,属于中上等的学生。当别的女生为一点小事叽叽喳喳,争吵,甚至打闹,却从来没见她和谁红过脸,说过学习以外的闲话。
那是一个冬天,天空灰蒙蒙的,似乎看不到地面。早操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从宿舍出来,到操场集合。每天的任务是围着操场跑五圈,然后做操,上早自习。
那天小彩在跑步的时候撞倒了前面一个同学,接着整齐的队伍被打乱,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挨一个地倒下去。后面的班级紧跟其后,眼看就要过来,急得旁边的同学一身冷汗。幸亏校长发现情况,把队伍叫停了,要不然真不知道后果怎样。被撞的同学一边拍着尘土,一边埋怨,小彩满脸通红,木然地走回教室里。
吃过午饭,来到宿舍,我看到小彩坐在床上,呆呆地望着远处的墙。
“我的眼睛不好,所以看不到,撞上了别人。”她还为早上的事耿耿于怀。
“没事,你又不是故意的。”我劝解道。
“这是我吃的药,必须经常吃,而且不能上火,上火黑暗处什么都看不清。”她断断续续地说,表情很庄重。
这让我想起她的行李袋中放着保温杯,杯里泡着翠绿的蒲公英,有时是洁白的菊花,那是用来祛火的。
后来,只要晨跑,我和她站在一排,用一只手牵着她的手,有时挽着她的胳膊,她再也没有跌倒过。
中学的最后一年,课程很紧,只能做做广播操,然后就解散。同学们都集中精力向目标冲刺,一向熟悉忽然又变得陌生。我的学习一般,根本没有深造的可能,所以名落孙山在意料之中。小彩呢,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同窗三年,我想去看看她。
几公里之外,三间青砖瓦房的小院就是她的家,当我敲开门,说明来意,她的母亲接待了我。走进屋里,墙上到处张贴着红的、黄的符咒,供奉的几尊神像前香案设立,青烟袅袅。小彩看到我又喜又忧,紧紧地抓住着我的手说有人杀她,有人拿刀杀她。
她的母亲赶紧走过来拉开了她的手。
“她的成绩不理想,还要复习,家里没有别的收入,只靠她爸爸一个人干活。所以不想让再她上学,结果就是睡,整天不吃不喝,后来就成这个样子!”
“村里的神婆说她中邪了!”
她的母亲说着,眼睛里涌出失望的泪水。
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牵强的理由,她的梦想在刹那间像灯一样被风吹灭,像刚刚露出地面的嫩芽被狠狠地踩上一脚。梦碎了,心也碎了。这个院子的气氛也让人压抑,郁闷,喘不出气。
一晃几年过去,为着生活,我终究没有再去看过小彩。听别人说她嫁给一个年龄大的男人,病好了,而且有了孩子。
乡村总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治愈那些受过打击的女人,不管她们接受还是抗拒。结果大多一样。好在小彩已经痊愈,美好的生活在向她招手。
春节回家,聊起旧事,母亲一脸感叹地说:“你那个叫小彩的同学,又疯了!”
“什么,不是早好了吗?”
唉,母亲又叹了一口气,“本来她的丈夫在石料厂干活,老实勤恳,有一天下班回家,在马路上被一个醉醺醺的司机给撞了,出血过多,当时就死了。”
“小彩呢?”我着急地问。
“小彩一听到消息,晕过去了。睡了三天三夜醒来,大喊大叫,痛哭流涕。看她情绪失常,婆家让她母亲把她接走了。”
“他的父母又给她找了一个对象——比她大十岁的男人,去年死了老婆,就是你二姨她们村的,人家好像还嫌弃她。”母亲继续说着。
“村里有人对她指指点点,她对着人家骂几句,结果得到那个人的一顿毒打。所以她常常撕破自己的衣服,站在街上,笑着笑着就哭了。”
“没人管吗?”我又问
他的父母也没办法,平时还得干活,有时接回家去,过几天又送回来。
痛心啊,想想从前那纤细的双手,那平和的语言和举手投足之间的温柔,同窗几年的情谊毕竟难以忘怀。抑制不住情绪,只想大哭一场。可是,我却无能为力,看着她陷在生活的泥沼里慢慢沉淀下去。
如水的女子,生活怎么狠心让她变成现在的模样?
第四篇:我终于变成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
我终于变成了一个喜欢自己的人
不久前参加同学聚会时,老班长问过一个有点哲学化的问题:你怎么评价你自己?对此大部分同学都回答得比较谦逊,对自己表示不满者居多。而我的回答却比较自恋:我说我对自己挺满意,很喜欢现在的自己。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激动,甚至还涌动着一丝骄傲。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我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或是拥有了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而是因为,我终于变成了一个喜欢自己的姑娘。
几年前我从一所二流大学毕业时,还是一个讨厌自己的姑娘,我披着自卑的外衣,视野里全是自我的平庸,动辄就情绪低落,对未来的不确定充满恐惧。而现在的我有自己的梦想和想法,不太被他人的意见和外界的环境所打扰,内心坚定,平和喜悦,套用一个流行词汇来说就是:我变成了一个气场强大的姑娘。
这种变化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比如活得更真实了,能正视挫折与伤痛了,也变得积极坚定,充满勇气,喜欢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并能从中体悟到乐趣。而这一系列的改变都来源于人生里的三种尝试:
第一课:接纳
初入社会时,我总是害怕受到排斥,最大的恐惧就是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我努力牺牲原来的生活习惯去融入集体,一直被从众心理牵着鼻子走。
我自小五音不全,唱歌跑调是家常便饭,但K歌却仿佛是社交必修课,为了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花了很多时间练习新歌,但还是在KTV的热闹氛围下紧张过度唱跑了调;我不喜欢上社交网站,但朋友们个个都有开心人人的帐号,时不时喜欢秀一把心情,我只好也赶趟儿登陆上去,机械化地同大家互踩。在这样的努力中,我总是感觉自己的“很不够”,体悟不到一丝一毫的快乐,更要命的是我已经这么努力了周围的人好像还是不太喜欢我,我仿佛一直处在一个小丑的位置上,觉得生活糟透了。
但后来我明白了:首先得跟自己好好相处,才能论及他人,可是从前我却从来不肯接纳自己。所以我试着寻找本然的自己,去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再勉强自己去做那些不擅长的事。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是安静,内向,却不乏智慧的。我开始顺着自己的天性做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悄悄地愉悦着自己,慢慢的却发现,自己的号召力和人缘都已经好过从前。原来悦己才是悦人的先决条件。
慢慢的我发现,小众化不一定意味着受排斥,虽然我从此不再参加K歌活动,不上人人网,但我有自己同他人的相处方式,一样做得游刃有余。在这个微博泛滥的年代,我坚持写博客,业余时间用来阅读和旅行,交到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且没有给周围的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我愉悦了我自己。
第二课:专注 每一个对生活充满期望的年轻人,都有自发自觉提升自我的愿望。但怎么提升自我?学习当然是最好的途径。学习专业知识、阅读有营养的书籍、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学一门外语、聆听名校经典课程……在资讯无比发达的现代社会,用最低廉的成本来充实自己的灵魂与大脑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但,你不可能做齐你想到的每一件事,不过如果能将其中的任何一项坚持下去,人生都可能因此变得不一样。
我曾试图看完名家推荐的每一部经典大片,利用假期时间学一门小语种,每月读20本书,坚持练笔……但没多久我就开始懈怠,因为能量被分散了,任何一种尝试都收效甚微。对策当然是删繁就简,摄心一处。从前我读庄子时好生羡慕,书里个个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一个厨子能把杀牛的粗活做成艺术表演,做鈡架的木工交出的作品鬼斧神工,还有什么捉蝉的驼背老头啦、潜水的吕梁丈夫啦,人人身怀绝技。我像看杂耍一样大开眼界,然后感叹:古人真牛啊!
后来读的次数多了,也渐渐悟出了一点道理。这些人之所以能将技艺练得炉火纯青,靠的不是所谓的技巧,而是精神长久的高度的集中,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凝神于心,用志不分”。心上没那么多分神的事儿,专注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做不好才怪!
相比之下,现代人的世界则纷扰得不得了,什么都要抓,却什么都抓不住。动辄就讲究技巧,恨不得时刻都遇见捷径,不费吹灰之力就摘到最好的果实。这种心态本身就是畸形的,反而是《卖油翁》里那个老汉的一句话比较中肯:“无他,但手熟耳。”于是我开始把这话当作自己的励志格言,先不考虑技巧方法,只是沉下心把一件事做熟,也果然看到了小小的成绩。意外之喜是学会了专注做事后,我发现生命变得更有质感,用心坚持的时候那种叫空虚的东西已经荡然无存。
第三课:关注积极面
励志书里总是教我们,要关注自己想要的,积极的东西,忽略自己不想要的那部分。这话听来很有道理,因为如果持续关注事物的消极面,事情很有可能花明变柳暗。但怎奈可恶的思维定势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总是试图将人们推入担忧、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
我也一直是个爱担心的姑娘,做事时喜欢患得患失,会习惯性考虑做糟了怎么办。我恐惧的东西也非常多,比如贫困、疾病、各式各样的误会和不幸。还有看到他人五彩缤纷的小幸福时,我会下意识产生比较情绪,然后自怜自艾的心思就开始飘满心头…… 这都不好,我知道。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如果考虑到了那些较坏的可能性,事情真的变坏时就不会那么难过。如果刚好自己走运事情没变坏,就可以享受劫后余生的喜悦。
直到后来在书上看过一句话:你知道你的担忧和恐惧浪费了多少能量?如果你能将这些精力和能量都用在开发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上,你的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看了这句话,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些改变。于是我开始下意识提醒自己不去抱怨,遇事先考虑积极面,寻求解决办法,摆脱那些无用的消极情绪的纠缠。
开始的过程很辛苦,毕竟同固有思维作斗争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后来我居然成功了,而且更意外的是我突然发现,丢弃了那些消极思维我竟然没有半点损失,只是变得更有行动力了。
就这样,因为上述的三种尝试,我得到了净化过的,较为美好的人生体验。这让我更确信了自己的认知,那就是一切改变都源自于心灵。这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我还是想告诉和当初的我一样的年轻人:只有当你无比认同并努力实践一条经验时,它才会真正为你所用。
第五篇:你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散文
当爱成为往事
你成了曾经
我们的一切都已随风而逝。
今天的你我,终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题记
三月,桃花盛开的时节,初次相识的季节。距离没有束缚心灵交流,地域没有阻隔真心相爱。这样灵魂在精神世界里爱的肆无忌惮。
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看法,一样的热情。渐渐地让相识之初,冷静异常的两个人,渐渐沉沦于思念,留恋网络。
是谁说了那些让人沉沦的话语?是谁许下了今生来世的约定?是谁说执手一生不离不弃?是谁不敌相思千里相会?是谁泪断柔肠无语相别?
千般柔情万般爱,却在现实里被打的体无完肤。离别的愁铭心,思念的痛刻骨。两者相加却不只是刻骨铭心。那一刻才知晓,无语凝咽是什么样的感觉?
含着泪的笑算不算笑?伪装的坚强算不算坚强?是谁说痛到了极致就不痛了?是谁说情到深处无怨尤的?是谁说只要曾经拥有的?是谁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是谁说千里可以寄相思的?为什么,在这一刻印在脑海里的,却只有在一起才是真实的爱恋?那些话语全部成了自欺欺人的鬼话!
真正地相爱原来不是一句“我爱你”,而是可以握住的双手,凝望的眼神,依偎的怀抱,真真切切的在一起。
原来,思念到了极致是害怕!爱到了极致是失去!泪水模糊的是谁的眼?迷离的是谁的心?不甘心的离去算不算成全?无奈的转身算不算放手?百转千折后才知道什么叫相识恨远,相爱恨晚!
哭过了多少次以后,才会淡忘?醉过多少回以后,才会不哭?痛过多少天以后,才会麻木?也许泪水洗不掉离别的痛,酒精治不好失去的伤,时光却轻易的把彼此距离拉远,拉远,拉远……
再次面对你的时候,才发现心没有想象的难以控制,才发现不再可以对你畅所欲言,才发现彼此之间已经有了跨不过去的鸿沟,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远的连彼此也看不清了,才发现原来我们的过往只能是过往了,才发现原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凝视着你的脸,却不在有心痛的感觉,听着你说话,却不在心中溢着甜蜜,在岁月不知不觉的流逝中,你终于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