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院院长救灾防疫事迹材料
奋战一线,甘当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记弥河镇卫生院院长王平芳救灾防疫事迹
面对台风“温比亚”给弥河镇20个村庄带来的严重洪涝灾害,面对洪涝灾害带来的生化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传染病容易流行等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责任感,带领全院职工进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表现出了一个领导、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风范,昼夜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可敬可彰。他就是弥河镇卫生院院长王平芳。
8月21日,凭借多年的业务经验和敏锐的政治责任意识,王平芳紧急启动弥河卫生院防汛防疫应急处理预案,成立洪涝灾害防汛防疫应急领导小组,提前动员部署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院提前自行购买消毒剂。王平芳第一时间与弥河镇党委政府沟通,迅速召开了弥河镇重点受灾村庄支部书记和乡村医生疫情防控部署会,大会上,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在全镇所有村庄救灾调度会后,向全镇77个自然村分发消毒剂、灭蚊蝇药、洪涝灾害疫情处置明白纸、消杀指南和传染病防控指南等宣传材料。为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发放雨靴、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帽子等消杀防护用品,增发了消毒剂和灭蚊蝇药,组织所有乡村医生轮流到洪水流过的区域进行集中消杀。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研判力,王平芳根据灾情的实际情况,建议发动镇、管区、村、户四级积极参与灾后消杀防疫工作,打好灾后卫生防疫的人民攻坚战。此后,弥河全镇形成由点到面无缝隙、全覆盖的防疫消杀的局面。此举得到青州市卫计局、青州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市推广弥河镇防疫工作的经验做法。8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来我市指导灾区防疫工作时对弥河镇的灾后防疫工作也给予高度认可。
自抗灾以来,王平芳尽职尽责,深入受灾一线,带领弥河卫生院洪涝灾害防汛防疫应急领导小组,与党支部成立的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协同到重点村庄集中消杀。协同村委班子成员成立各村灾后防疫消杀队,并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了38支专业防疫宣传消杀团队,动员受灾群众做好清淤后环境消毒等灾后防疫工作。指导养殖户开展疫病防控和全面消杀灭源,防止灾亡畜禽污染环境造成疫情的发生。在新学期开学前,对辖区内14所学校、幼儿园发放消毒剂进行重点清污消毒。
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第一时间将受灾及救灾防疫情况及时上报。王平芳同志带领弥河卫生院防疫人员对辖区内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安全检查工作,对各村乡村医生下达了疫情监测工作任务,实行日报制,畅通信息传送,时刻监控受灾村庄情况,目前全镇无疫情发生。
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召开救灾工作调度会、灾后消杀工作培训会等方式召集全镇村支部书记、乡村医生等部署灾后防疫工作。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要点和宣传单下发到各村。带领洪涝灾害防汛防疫应急领导小组到所有村庄张贴宣传材料,到户讲解防疫注意事项,发放宣传材料,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防病意识。组织弥河卫生院开展灾后“慈心一日捐”活动,王平芳院长率先垂范,带头参与,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受灾群众的一片爱心。此次救灾弥河卫生院共捐款9230元。
王平芳,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在灾情发生后十几天里,日日夜夜不停歇,充分展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计得失的精神,守好灾区群众健康,做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第二篇:卫生院院长个人事迹
胡贤林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山区33年,全心全意为山区群众服务,赢得了山区群众的信赖和爱戴,展现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高尚的医德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为他把救死扶伤的天职看得高于一切。33年来,他把病情当作命令,甘当“全天候”医生,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方百计方便大山里群众就医。他视病人如
亲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处处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受一份罪、多花一分钱。33年来,他走遍了全乡28个自然村,叫得出六千多号人的名字。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举一动都是情。
胡贤林医德高尚,体现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山区群众健康有保障。胡贤林说,“与大山里治病救人的头等大事比,自家的事都是小事。”为此,他一心扑在双峰卫生院这个“大家”的建设上,一次次放弃了离开山区的机会,为了在大山里建设好让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他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病人以生命相托,这不仅需要高明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和甘于牺牲的精神。胡贤林扎根山区33年,以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在山民心目中树立了大山一样伟岸的形象,山民们只要看到他,“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这些年,与医疗设施越来越先进不相称的是,一些地方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只要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就一定有助于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海拔六百米的天台山脉连绵不绝,横亘宁海、新昌和天台。素有宁海“小西藏”之称的双峰乡就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三地交界处。那里,有一个山民们熟悉的身影时常在崎岖的山路间穿行。33年来,他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用脚丈量着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他一次次放弃了下山行医的机遇,一直坚守在大山里,为山区的父老乡亲建起了“生命守护站”;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乡亲们广为传诵的好口碑……
他就是共产党员、宁海黄坛镇双峰卫生院院长胡贤林。已经83岁的当地村民何行龙,这样评价胡贤林:“这么好的医生,难得。”1974年1月,何行龙大吐血,被送到卫生院。听说新来的病人有肺结核病史,当时在卫生院仅有的两间病房住院的病人谁也不肯与他同住一处,胆小的干脆吵着要回家。可何行龙的病情需要一日数次观察诊断,对症下药,理应住在医院里,而且最好安排单间。这时新婚才三天的胡贤林作出了一个令同事们感到意外的决定,让老何住进他安在医院宿舍里的新房,自己和妻子搬到附近的丈母娘家去住。
让病人住婚房,多不吉利,万一是传染病咋办?有人好心相劝。胡贤林反劝道,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最要紧;确诊是传染病再转院也不迟。后来,经确诊老何得的是肺结核后遗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就这样,老何在胡贤林的新房里整整躺了一个月。在胡贤林的精心治疗下,老何终于康复出院。
此后,老何一有病就找他,而胡贤林也从不嫌麻烦,每次都给予亲人般的照料。去年,老何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他又找上胡贤林,要他帮着联系山外的大医院去看病。胡贤林不但很快通过在杭州工作的小女儿帮他联系上了浙一医院,还利用休假时间陪他到杭州看病。上个月,老何又高烧不退,来到卫生院一查,白细胞高达17000单位,比正常人高出7000单位。这对一个冠心病、肺气肿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最好是到大医院去诊治,可这次何行龙执意不肯去。无奈之下,胡贤林只得每隔几天,就给老何抽血化验,调整用药;晚饭后,他带上出诊箱送医送药到床头。经过9天的精心治疗,老何的病情终于得到明显的缓解。33年来,类似这样的麻烦事,胡贤林不知揽过多少次。有时不仅要出大力,还要垫上自己的钱。
榧坑村的胡永安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常复发。气急时他脸色铁青,最犯愁的是每次挂针、吸氧的医疗费,五六天下来就要六七百元。这对丧失劳动力的他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这时,胡医生总是说“先看病,有钱了再来还”。10多年来,几十元的欠费胡贤林悄悄垫上;多的就记在卫生院的账上,待村民有钱时还上。账上的欠款从每年的数千元越滚越大,直到上万元。2003年前,这笔欠账直接从卫生院业务结余中核销。此后,由乡财政核销。胡贤林没有统计过10多年来自己垫了多少医药费,但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村民记得,每当要还他垫的钱时总被他婉拒。卫生院的平均处方26元。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廉价药是双峰卫生院的当家药。为了让村民省药费,胡贤林动足了脑筋:山乡多发尿结石,急诊时打针消炎,待控制病情后,就教病人上山采车前草、金钱草和紫金沙三味草药煎服调养;上呼吸道感染时,教村民
第三篇:姜楼镇卫生院院长事迹简介
姜楼镇卫生院院长事迹材料
姚吉东,男,48岁,党员,大专文化、内科主治医师,连续担任姜楼镇卫生院院长8年。始终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规范管理,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自从担任院长以来,他带领全院职工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团结一致,勇于拼搏,勤奋务实,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自成为姜楼镇卫生院负责人,他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医院破破滥滥,可以说是资不抵债,职工精神涣散。他认为要想在县医院及村卫生室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坐等患者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突破传统保守的思想束缚,积极主动地大胆创新,卫生院才有希望、才有出路。为此,在他的带领下从小事着眼、从点滴做起,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争创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他多方筹措资金,使姜楼卫生院面貌上焕然一新,医院由破旧不堪的平房搬迁到现在宽敞明亮的门诊楼,还引进多种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美国进口彩超、可视性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尿液分析仪等设备,力争在软硬件上满足农村群众医疗需求,让老百姓得实惠;积极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乡镇卫生院通过考核聘任村卫生机构负责人(1年聘任一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村卫生机构内部人员按承担的工作量确定报酬。统一了业务管理:村卫生室的各项预防保健医疗业务、人员培训、业务考核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均由卫生院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村卫生室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认真书写医疗文书(处方、就诊登记、传染病报告、出生死亡报告等记录),坚决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组织技术骨干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妇保、儿保、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带着B超、心电图、血压表及血糖试条走村入户为疑似患者进行免费查体。这样,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对乡镇卫生院开始刮目相看,来卫生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医院的效益越来越好了。一系列的举措深得本院职工和辖区居民的大力拥护。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开展规范管理创建活动。建立卫生院适应当前形式下新的运行机制,坚持以编设岗、按岗竞聘、落岗分流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全员竞聘、合同管理、以岗定薪,定编定岗不定人,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岗位设置科学合理。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全县率先实行了绩效工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并建立了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综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定了《姜楼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细则》,充分体现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工作,杜绝了医务人员工资与业务收入挂钩的发放方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注重内涵建设,认为乡镇卫生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因此,他与院委会商讨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管齐下的策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老带新”的办法,加强对卫生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一方面主动与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院委会都会选择素质好、医德佳、留得住、用得上的好苗子赴大医院进修学习和参加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通过传帮带,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
把科学管理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卫生院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内部能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姚吉东同志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建立并实行了院长负责制和分管人员负责制。同时,还积极推行民主管理,组建了党员目标化管理小组和医德医风管理小组,严格实行目标化计划管理和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基本做到了年初有计划、阶段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并将年终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工资奖金挂钩,奖励先进,激励后进,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得医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有了进一步好转,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坚持以人为本,职业道德高尚,深入开展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他要求全院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将“擦亮窗口服务百姓”、“创先争优”、“治理商业贿赂”等各项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扎实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强化“窗口 " 服务意识,树立“团结求实、进取求精、严管求效”的风气,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单位形象。
抓好基本医疗的同时,也不放松预防、保健工作,两项工作同时并进,成为卫生院的工作目标。防保工作连续多年一直是全县的标兵单位。多次通过了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并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目前为止,姚吉东同志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记功、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曾荣获2007聊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2月授予“富民兴聊”劳动奖章,2009年2月授予聊城市“知识型职工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3月、2010年3月被评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2010年3月被评为2009工作中,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年6月被评为2009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4月被评为“十一五”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并记三等功,2010年10月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障工作指导编委会评选为基层医疗卫生优秀工作者,2011年5月被十二五医院改革与发展工作指导编委会评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医院人均工资从400多元提升到了现在的 1500多元,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工资待遇。他为姜楼镇卫生院的巩固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一名称职的优秀卫生院院长。
第四篇:乡镇卫生院院长要做赤脚医生先进个人事迹
**,**市**区**镇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1996年7月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他自愿放弃城市中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到环境艰苦的农村基层卫生院,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先后被评为“**市青年岗位能手”、“行风评议先进个人”、“**市卫生系统最佳服务明星”、“**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省青年岗位能手”,并当选“**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
在许多人眼中,现在众多农村乡镇卫生院无疑已经成为了摆设,“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现状让农民兄弟们对过去的“赤脚医生”非常怀念。
如今在**市**区**镇,有一位只有30岁的“赤脚医生”**,却在乡镇卫生院里设立了手术室,老百姓患上疝气等疾病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手术治疗。大城市中高昂的医疗手术费用,与这位“赤脚医生”精湛且价格低廉的医术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地有的老百姓甚至这样说:“如果做手术死在卫生院里,我们也心甘!”
他曾是大医院院长助理
“我喜欢别人叫我赤脚医生!”30岁的**又黑又瘦,个头不高,说起话了语速很慢,却很干脆。XX年下半年,**来到了**市**区相对偏远的**镇担任卫生院院长,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放弃繁华市区的大医院,自愿到偏远山区的卫生院,**坦言,困难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要大的多,但自己并不后悔。他说,这里更需要他这样的医生,能够做一名让乡亲们的信任的合格医生,他有一种在大城市医院中没有的成就感。
就在今年9月23日上午,记者让**在镇卫生院的村子里转了一圈,看看当地的环境,结果只要碰到村民,都会满脸笑容的与**热情的打着招呼,而**则仔细询问他们现在的健康情况。再想想如今大城市中医院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高度不信任,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下面就是**和一位村民路上的交谈,用**的话幽默地讲这就是“野外查房”。
村民:“周院长,您前天给我开的药吃了挺管用,谢谢啊!你看我又和没事人一样在大街上溜达了,前几天我还上地里锄了半天草呢!”
**:“是吗,太好了。不过,我教你的锻炼方法,你还在坚持吗?一天做几次?”
村民:“没忘,没忘,你说的那方法和玩一样,比药还管事,现在身上比以前轻快多了。”
**说,每天晚上下班时间,自己从卫生院到车站步行几百米的距离,都会遇到十几个村民问好,这让他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这是对自己一天工作最大的褒奖,这也是让他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卫生院中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
东拼西凑建起标准手术室
过去,**镇卫生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诊所加药店,只能解决村民们感冒、发烧等小病。为了维持卫生院的运转,当时两个科室还对外进行了承包,这就更让村民们放心不下,而**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承包科室取消。
**深知,当务之急,就是要让老百姓相信过乡镇卫生院,相信卫生院的医生,而前提就是卫生院能够解决老百姓实实在的疾病。他看到,一些小手术,当地老百姓还是要跑上几百里路,花上更多的钱到城市大医院去做,而手术花费更是惊人。
“我们卫生院也要开展一般手术!”当**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卫生院中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谈。因为自从卫生院从六十年代成立后,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个正而八经的手术,手术室里是一堆已经生锈的手术器械。
**区中医院已经淘汰的无影灯,但**知道还能用,于是没有花一分钱就拿到了卫生院的手术室中。凑器就这样,凭着**过去的“关系”,标准手术室的所有器具竟然配齐了,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严格检测,手术室达到了无菌条件,完全具备了手术条件。
**回忆到,尽管如此,当时还是有许多人说他是在做无用功,因为即使有了手术室,谁回又会敢到几十年都没有做过手术的卫生院里来做手术?但**不这样看,他认为伴随着老百姓对自己医术的认可,信任度的提高,迟早会有人成为到乡镇医院手术室做手术的第一位病人。
首例手术为老人省下一半钱
XX年初,**的手术室终于等来了第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就是**镇桥东村72岁的陈良因老人。
陈良因是一位以养羊为生的孤寡老人,当时老人患上了疝气,四处打听说如果到城市大医院做手术,至少需要5000多元钱。就这样,为了治病,老人将家里全部的30头羊卖了,而这是老人的全部家产,凑了手术费用5000多元钱。
就在老人准备起身到市里去做手术,但又苦于没有人照看,正左右为难的时候,偶而听说了**在乡镇卫生院的手术室,老人对此也是半信半疑,到卫生院考察了多次,每次**都会详细地询问他的病情,而老人越来越感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值得信赖,最终他决定在这里让**做手术。
老人清楚地记得,那天是腊月二十四,快过年了,自己做手术前对**说的最后与句话就是:“ 这个事全都托给周大夫了!”
**对这句话同样也是记忆忧新,他深知这句话的分量,因为手术室通过监测后,他对手术非常有信心,但还是有些担心,**常对自己说,所有处理过的病人不允许出现失误,因为一旦失误,失去的将是老百姓的信任。
手术非常顺利,老人要求两个月下床活动,就偷偷下地,大年初二那一天,他就高兴地跳了两下,这个举动让**吓了一大跳。
陈良因老人整个手术加住院治疗一共就花了1056元,而同样的手术如果放在区、市大医院,至少要花两、三千元。陈良因老人临出院那一天,对**连连说:“你多留点,多留点。”他根本没有想到花这点钱就能看好自己的病。
患者说“死也要死在卫生院”
自从陈良因老人出院后,在整个**镇,老人逢人就说**态度好、技术高,他推荐了很多乡亲也来卫生院来做一些普通的小手术,用**的话讲:“老人特别喜欢为卫生院免费做广告。
XX年3月份,陈良因老人不慎摔伤造成颅骨骨折,这次他更不愿意到大医院去,再次来到了他信得过的卫生院。老人在卫生院处理伤口后,**派车拉着老人到城里大医院做了ct,做完后老人坚决要求回来治疗,因为老人确实被大医院的收费吓着了。
我死也要死在卫生院!”老人对**说的这句话,让**刻骨铭心,他说当时自己眼泪就下来了,面对这样信赖自己的患者,他必须做得更好。经过卫生院老人的悉心治疗和严密监护,不久老人就康复出院。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对乡镇卫生院开始刮目相看,来卫生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就在不久前,卫生院还成功抢救了一位大面积心肌梗塞、心室扑动的患者。
“小周人好,实在,我们信得过”。这几乎是当地老百姓对**共同的一句评语。
**担任镇卫生院院长以来,**镇卫生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50%,个别药品价格下降80%,并推行了手术费用减半,免挂号费、出诊费等等。就是靠老百姓的口碑宣传,XX年卫生院竟然破记录的完成门诊量1.9万余人次。
第五篇:乡镇卫生院院长要做赤脚医生先进个人事迹
**,**市**区**镇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1996年7月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他自愿放弃城市中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到环境艰苦的农村基层卫生院,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先后被评为“**市青年岗位能手”、“行风评议先进个人”、“**市卫生系统最佳服务明星”、“**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省青年岗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位能手”,并当选“**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
在许多人眼中,现在众多农村乡镇卫生院无疑已经成为了摆设,“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现状让农民兄弟们对过去的“赤脚医生”非常怀念。
如今在**市**区**镇,有一位只有30岁的“赤脚医生”**,却在乡镇卫生院里设立了手术室,老百姓患上疝气等疾病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手术治疗。大城市中高昂的医疗手术费用,与这位“赤脚医生”精湛且价格低廉的医术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地有的老百姓甚至这样说:“如果做手术死在卫生院里,我们也心甘!”
他曾是大医院院长助理
“我喜欢别人叫我赤脚医生!”30岁的**又黑又瘦,个头不高,说起话了语速很慢,却很干脆。2003年下半年,**来到了**市**区相对偏远的**镇担任卫生院院长,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区中医院院长助理。
放弃繁华市区的大医院,自愿到偏远山区的卫生院,**坦言,困难比自己当初想象的要大的多,但自己并不后悔。他说,这里更需要他这样的医生,能够做一名让乡亲们的信任的合格医生,他有一种在大城市医院中没有的成就感。
就在今年9月23日上午,记者让**在镇卫生院的村子里转了一圈,看看当地的环境,结果只要碰到村民,都会满脸笑容的与**热情的打着招呼,而**则仔细询问他们现在的健康情况。再想想如今大城市中医院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高度不信任,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下面就是**和一位村民路上的交谈,用**的话幽默地讲这就是“野外查房”。
村民:“周院长,您前天给我开的药吃了挺管用,谢谢啊!你看我又和没事人一样在大街上溜达了,前几天我还上地里锄了半天草呢!”
**:“是吗,太好了。不过,我教你的锻炼方法,你还在坚持吗?一天做几次?”
村民:“没忘,没忘,你说的那方法和玩一样,比药还管事,现在身上比以前轻快多了。”
**说,每天晚上下班时间,自己从卫生院到车站步行几百米的距离,都会遇到十几个村民问好,这让他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这是对自己一天工作最大的褒奖,这也是让他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卫生院中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
东拼西凑建起标准手术室
过去,**镇卫生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小诊所加药店,只能解决村民们感冒、发烧等小病。为了维持卫生院的运转,当时两个科室还对外进行了承包,这就更让村民们放心不下,而**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承包科室取消。
**深知,当务之急,就是要让老百姓相信过乡镇卫生院,相信卫生院的医生,而前提就是卫生院能够解决老百姓实实在的疾病。他看到,一些小手术,当地老百姓还是要跑上几百里路,花上更多的钱到城市大医院去做,而手术花费更是惊人。
“我们卫生院也要开展一般手术!”当**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卫生院中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谈。因为自从卫生院从六十年代成立后,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个正而八经的手术,手术室里是一堆已经生锈的手术器械。
**区中医院已经淘汰的无影灯,但**知道还能用,于是没有花一分钱就拿到了卫生院的手术室中。凑器就这样,凭着**过去的“关系”,标准手术室的所有器具竟然配齐了,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多次严格检测,手术室达到了无菌条件,完全具备了手术条件。
**回忆到,尽管如此,当时还是有许多人说他是在做无用功,因为即使有了手术室,谁回又会敢到几十年都没有做过手术的卫生院里来做手术?但**不这样看,他认为伴随着老百姓对自己医术的认可,信任度的提高,迟早会有人成为到乡镇医院手术室做手术的第一位病人。
首例手术为老人省下一半钱
2004年初,**的手术室终于等来了第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就是**镇桥东村72岁的陈良因老人。
陈良因是一位以养羊为生的孤寡老人,当时老人患上了疝气,四处打听说如果到城市大医院做手术,至少需要5000多元钱。就这样,为了治病,老人将家里全部的30头羊卖了,而这是老人的全部家产,凑了手术费用5000多元钱。
就在老人准备起身到市里去做手术,但又苦于没有人照看,正左右为难的时候,偶而听说了**在乡镇卫生院的手术室,老人对此也是半信半疑,到卫生院考察了多次,每次**都会详细地询问他的病情,而老人越来越感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值得信赖,最终他决定在这里让**做手术。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老人清楚地记得,那天是腊月二十四,快过年了,自己做手术前对**说的最后与句话就是:“ 这个事全都托给周大夫了!”
**对这句话同样也是记忆忧新,他深知这句话的分量,因为手术室通过监测后,他对手术非常有信心,但还是有些担心,**常对自己说,所有处理过的病人不允许出现失误,因为一旦失误,失去的将是老百姓的信任。
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手术非常顺利,老人要求两个月下床活动,就偷偷下地,大年初二那一天,他就高兴地跳了两下,这个举动让**吓了一大跳。
陈良因老人整个手术加住院治疗一共就花了1056元,而同样的手术如果放在区、市大医院,至少要花两、三千元。陈良因老人临出院那一天,对**连连说:“你多留点,多留点。”他根本没有想到花这点钱就能看好自己的病。
患者说“死也要死在卫生院”
自从陈良因老人出院后,在整个**镇,老人逢人就说**态度好、技术高,他推荐了很多乡亲也来卫生院来做一些普通的小手术,用**的话讲:“老人特别喜欢为卫生院免费做广告。
2005年3月份,陈良因老人不慎摔伤造成颅骨骨折,这次他更不愿意到大医院去,再次来到了他信得过的卫生院。老人在卫生院处理伤口后,**派车拉着老人到城里大医院做了ct,做完后老人坚决要求回来治疗,因为老人确实被大医院的收费吓着了。
我死也要死在卫生院!”老人对**说的这句话,让**刻骨铭心,他说当时自己眼泪就下来了,面对这样信赖自己的患者,他必须做得更好。经过卫生院老人的悉心治疗和严密监护,不久老人就康复出院。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对乡镇卫生院开始刮目相看,来卫生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就在不久前,卫生院还成功抢救了一位大面积心肌梗塞、心室扑动的患者。
“小周人好,实在,我们信得过”。这几乎是当地老百姓对**共同的一句评语。
**担任镇卫生院院长以来,**镇卫生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50%,个别药品价格下降80%,并推行了手术费用减半,免挂号费、出诊费等等。就是靠老百姓的口碑宣传,2005年卫生院竟然破记录的完成门诊量1.9万余人次。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