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评析

时间:2019-05-15 02:2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评析》。

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评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堂教学评析

于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教学评析

于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学习这首诗,教师主要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在理解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对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回顾了上节课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初读正音,复读解意,再读悟境,然后发给学生的古诗。在学生初读正音和复读解意钱,又提出来当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时应该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办,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后,当学生完成初读正音和复读解意后,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适当的进行了引导。比如:教师问学生有哪些词的意思不明白,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时,对于一些学生理解的有偏差或者不准确的,教师及时的进行了引导。还有教师通过对诗题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用不同语气读诗题来回答,既让学生理解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对不同词语加重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我觉得十分新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

本节课教师也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古诗进行正音和解意,还有在检查学生复读解意的效果让学生自己提问不明白的词语自己回答,都发挥了学生主动性。

对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今天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在反复朗读、背诵中有所感悟。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真挚情感,学生是不可能体会到的。特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这句诗。教师在处理时很巧妙的通过讲述王维年少时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另外,教师还通过让学生在诗中勾画哪些字词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最后,教师通过传授学生朗读古诗的八字真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己试着读一读,品味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指名有感情的读,这又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动性。

从教学过程看,每一个环节都把握的很好,并按要求按时完成、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也都有板有眼,比较扎实。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和谐,相得益彰。

但是,本节课我认为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本节课教师在导入时通过播放《明月几时有》这首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尽情的聆听,通过音乐感知其中的意境,提问学生听后的感觉,唤起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新课做铺垫。本以为接下来该新授课了,谁知教师却与学生对诗,而且用时很长,虽然学生与教师诗对的很流利,也很烘托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我觉得加入这部分对于本课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占用了很长时间,致使后面时间不够,造成了拖堂。另外,在结束本课教学时,教师又采用了对诗的形式结束,可是此时课件又出现了问题,虽然教师及时灵活的应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屡次断断续续的出现问题,不仅没有对教学起到烘托作用,反而成为本节课的一个灰暗点。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课时一定要检查好课件,确保课件能够正常演示,这对于教学才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通过聆听本节课,我受益匪浅。首先,我知道了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然成诵。其次,要将教学重难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再次,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要和谐互动。最后,对于课件等其他辅助教学的手段要做好课前准备,以免造成课上出现问题,应对不及时,出现冷场。

第二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 高彦霞审核组长:孙伟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温馨寄语】谦虚使人进步,做认真学习的好少年!【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忆、异、逢、佳、倍、插”6个生字,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8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重点)

3、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情。(难点)【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知道每一句诗的意思。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知识链接】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时,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因此又叫做“登高节”。【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给下面的字注音。

()()()()()()()促忆异逢佳倍插

3、看拼音写词语。

cù jìnxiānɡ fénɡjiā bèiyǎo yuǎnchāyānɡ()()()()()

【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一说词义。

2、师生共同理解每句话意思。

3、这首诗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和同学交流一下。【拓展延伸】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写的画面,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从中懂得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当堂检测】

1、我会填。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是。诗句表达了作者感情。2),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说出下列诗句的含义。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师生配乐背诵《静夜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家乡感情的。

(通过背诵学过的古诗,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借助《静夜思》这首学生们熟悉的诗,唤起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学习新课

1、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

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2、出示诗句,揭题、解题.师:谁来给我们读读题目? 生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大家快速思考讨论一下题目的意思? 教师总结:我们来一起看看题目的意思。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出示图片:菊花、茱萸。

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忆——思念、想念

师:“山东”是山东省吗?(不是,陕西有座名山叫华山,华山以东有个地方叫蒲州,是诗人王维的老家;作者的家乡。)

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 按照我们作文的六要素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哪几要素?(时间:重阳节 地点:外地异乡 人物:作者王维 故事情节:思念家乡兄弟)

经过我们共同思考学习可以知道题目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2、学习古诗内容(围绕“忆”)

师:当过节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念自己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同样出门在外的家人也会想念你们,想念家乡的亲人。就像我这里教书,也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亲人。我们本诗的作者跟我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也是出门在外。当过节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怀念家乡的亲人呢!自己读一读,想想诗人此时会怎样“忆”亲人?

(当学生的情感到达了一个高潮的时候,教师凭借创设的情境,利用学生被激发的情绪,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另一个思乡念亲的情境中。再一次抓住题眼──“忆”来带动全篇的教学。)

3、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直白的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之情?读给大家听听,再说说你的体会。(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每逢佳节倍思亲。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更加非常的想家。

“倍”平时有五分想念,重阳节成倍的增加,有十分想念,甚至更多。说明很(特别、格外、非常)想家。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倍”字生发联想──诗人平时就常常想念自己的故乡,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问:作者为什么那么想家,哪一句诗是作者想家的原因? 答: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了解本句诗意: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

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所看见的人也是陌生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他说说心里话,这句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因为孤独寂寞所以思念家乡的亲人,尤其是在重阳佳节,万家团圆的节日里,就他一个人不能回家跟家人,看到别人团聚,心里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两句是我国最著名,最广为流传的名言佳句。所以我们来共同背诵这两句,作为我们平时的积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5、当王维思念家乡的时候他在思念家乡里的谁?做什么?看到他乡的人过重阳节,他会想到谁?做什么?哪两句诗叙述了想念的内容?

(指导学习第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两句。先看每一个字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话翻译这两句。

遥——遥远;知:想到;登高处:登山;遍——都;茱萸:出示图片(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布袋里带在身上,认为可以避灾。少:缺少;一人:指王维

(翻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现在同学们快速读一遍全诗,我们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7、我们都了解的本事的意思,现在试着有感情诵读全诗。注意间隔。三 课堂小结

我们能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是多么幸福!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惜亲情。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课里我们了解到 关怀是爱,责备是爱。。四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杂诗》《游子吟》。试着读读,体会感情。五 课后作业

以“妈妈(爸爸)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关心之情。(写信的时候练习过的)这次是更加深入。不少于150字。先试着说一说。

第四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

1.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2.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法,导入新课。

1.小黑板出示:了解诗人解诗题目明白诗意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2.用自己话说说每一步具体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们就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板: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诗人,解诗题目。

1.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了解他吗?

(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山东”指山东省吗?

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

三、理解字词,明白诗意。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直到正确流利。

(“为”这里应读“wéi”)

2.再读,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并在书上作记号。

3.小黑板出示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

异客

4.动动脑子,你如何理解这些字词?

5.你能从字面上说说诗句意思吗?

6.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四、体悟诗情,吟诵诗文。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小小组讨论。

3.交流。

我认为“()”字用得好,从中我体会到了(),你能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吗?有没有同学比他读得更好?(注意节奏与感情)

4.配乐吟诵。

五、课外延伸。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你在哪儿看到过或听到过?你知道它这时的具体含义吗?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六、作业。

1.搜集“思念”主题的诗,歌曲等。

2.小练笔:改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第五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4-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3个字,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诗句所描述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借助资料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理解诗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表达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师范读。

生齐读全诗。

二、解题。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 发现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二、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4、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5、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6、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课内检测:

(一).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二).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三)、我知道。(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

1.农历九月九日是()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2.山东是指()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

3.异乡是指()。

A.山东 B.他乡,外乡 C.不同的家乡

(四)、咬文嚼字。(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1.倍: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 3.遍:____________

4、逢:____________.5.忆:____________

6、遥:____________

(五)、登高望远。(填空)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六),找朋友。(连线)

1.端午节

A.菊花酒

2.中秋节

B 月饼

3.重阳节

C 汤圆

4.元宵节

D 粽子

四、总结。

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字词掌握较好,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然成诵。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下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评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评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说课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马家砭中心小学 郝乐 一、文本解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 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梓橦路学校陈小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并学习古人吟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