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睢宁县菁华学校 胡恒雪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脑也越来越普及,对于孩子的写字教学,我们似乎忽视了太多,我个人认为,写字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作为我们新一代年轻教师深思的问题。写字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写好一个“字”,乃是学生学习做事的一种态度。我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这是最起码的基础,从事教育工作一年半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写字教学这一块。因为,我觉得写一手好字是一辈子长久的事情,有益无害,终身受益。岳飞是个抗金英雄,他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透出一种刚毅挺拔的英雄气概。所以有人评论他是“字如其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写字来表现。反过来说,写字活动对于陶冶人的性格、气质、情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做堂堂正正的人,写方方正正的字。这是我们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去年,我刚刚接手三(2)班这个新班时,见到学生写的字真是又气又恨。本身对写字感兴趣的我,并没有放弃这些孩子,从中发现我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后来,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书写已经进步了不少。看见她们灿烂的笑容,获得成功的喜悦时,我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找到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成就感。现在,我想结合我班级这些情侣谈谈有关写字教学方面的看法。
一、树立端正的态度 刚接手三(2)语文兼班主任,每天忙碌于语文的教学工作,课堂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的琐碎起初无法顾及他们的写字教学。时间不久,便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极其潦草。我不仅失望且又是生气又是气愤。记得那时候,教学压力过大,又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地不是太准确,所以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教学工作上,而忽略了这一点,当看到这些潦草的字迹,自己也斟酌了很久,深思了很久体会到写字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做事的正确态度,个人认为也是成一定的正比关系,写一手好字,这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作为年轻的教师,我们有这个责任,这个义务。所以,我会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理清这些原因,从此以后,我更加注重写字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展现和灵活运用。首先,从谈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交心,以自己的身心体会,经历等谈论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让他们深刻体会并深刻明白练好一手好字的决心和毅力。坚持开好写字教学班会,利用每天的活动课和写字课开始这方面的训练和练习。平时组织孩子们参观书写美观的作业,欣赏一些书法作品,并引导他们说说观看后的感受,学生会感叹不已,有一次激发她们的决心和毅力。并和他们自己的作业比较一下,寻找一下原因,从她们的眼神中我读到了她们对写好字的重新认识和自己今后会怎样做的坚定决心。也达到了我的良苦用心,并告诉她们“提笔即是练字时“,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练习的结果。如果写得不认真那就重写,一直写到自己满意为止。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教学写字不是太多,注重的而是贵于精,但是注重她们写的效果和质量,而不是短浅的速度和数量。对个别学生进行展示予以表扬,给她们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在精华中取得精髓。当然,学高为师,身正示范,老师也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的练习,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练习中,发现态度认真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发现态度不认真的给予批评指教。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孩子们的书写态度端正了,作业也认真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因为她们对写字态度的转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写好字才有了更好的开端,真为自己感到高兴,更为孩子们的进步感到骄傲。
二、培养良好的兴趣
法国的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来说,三年级处于一个转折点,开始学写钢笔字,必然会出现一些困难,也觉得写字有点枯燥无味,我首先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写字热情和积极性。写字就像爬楼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就像孩子学跑步一样,首先先会爬再会走最后跑。必须注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而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多元评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一些制作卡片写上书写我最棒等等)。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只要她们自己喜欢做的,就会做得最好。
三、严格训练,培养习惯
1、练字要严格要求。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2、写字前,指导学生准备好钢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3、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这阶段的学生善于表现。我根据这一特点,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们分小组比赛评比,将他们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后面黑板上,比比谁的作品展示的最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能看见学生很专注这个专栏。这样的活动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失落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也从中发现她们再次发奋的坚决用心,争取下一次自己的作品也能张贴在后面的墙壁上,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五、持之以恒的练习
开始时候我也说过,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坚持不懈练习的结果,每天坚持上好写字课,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且像语数外一样对待,哪怕一节课只教了一个字,让学生从写一个字中会写更多的字,其实有时候老师不仅教会学生写一个字,而是教会了学生怎样去写好一个字,也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这样也能让她们从写字中得到生活的乐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悦,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去练习,知道她们自己满意为止,从中也发现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写字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写字如画画
写字往往是人的心理状态的反应。扬雄在《法言》中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写字用线条来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
教学“撇”画时,根据撇画可分为“平撇”“斜撇”“竖撇”,根据字的不同,这些笔画的写法当然也不同,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平撇”主要突出“平”字,由右比向左侧写有些平,起笔由顿笔向左侧(由重到轻,突出把尖子抖出来,就像剑的尖头),教学“斜撇”时,运笔方法和平撇一样,但是方向向左下方倾斜,教学“竖撇”时,先复习竖画,在指导写撇画,竖撇和写斜撇时候又有写相似之处,但是方向又有些不一样,竖画写好时候准备写捺画的时候,要自然,而不能显得生硬,指导学生根据方法练习,明白其中的写法技巧。
教学“捺”画时,形象地告诉学生就像妈妈的高跟鞋一样,看看谁能把妈妈的高跟鞋画得最漂亮,起笔就固定了高跟的高度,运笔由重到轻,收笔的时候就像妈妈的鞋头,看看谁能把妈妈的鞋头画得最漂亮,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表现了学生的画画能力的培养,也塑造了学生写字中得到的乐趣,也能体现学生都很爱自己的妈妈,会把这个笔画写得更美观漂亮了。
教学“人”字时候,孩子们会认为“人”字书写起来很简单,不就是一撇一捺吗?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她们不知道正确的运笔方法,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生硬而没有生气活力。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观察这这个字的笔画,让学生去发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撇”“捺”分别像什么,这个“撇”画和之前教学的几个“撇”画又有什么不同或者相同之处。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也有了抽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教学时,充分激起孩子写字的热情。我们都是站如松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孩子可根据教学“撇”画和“捺”画的练习,争取能把这个“人”字写得更美观漂亮了。这样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练习起来。
举这些例子,告诉学生,写好每一个字,首先把握写好每一个笔画,而且每一个笔画都是息息相关的,练好笔画,再去练习这个字,学会举一反三,然后在仔细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间架结构。这样的过程,最终才能完美的塑造出美观漂亮的方块字来。
学生通过这些方法认真坚持练习着,学生的写字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学生不再觉得写字是一种心里负担,感觉是一种心灵享受,从中得到创作的喜悦,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许多孩子的幼小的心里已经立下当书法家的愿望。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看到他们的书写,心中便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看到了她们的壮志雄心,也看到了她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对人生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生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写好字都大有裨益。如何落实新课标准,改进写字教学,规范书写,大力推素质教育。所以,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切实实地搞好写字教学,也让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提高教师素质队伍,增强写字教学重要意识,从最基础的写字教学开始,让更多的孩子在写字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篇:电子白板在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白板在写字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针对目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训练的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识字得到了重视,而写字相对有所削弱。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写字往往成为了一种教学的点缀,教师往往只指导学生写其中几个所谓难写的字;教学指导时只注重结果(学生写出来的字),没有重视学生写字的过程(学生是怎样写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写字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目前的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因而,写字教学也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硬馒头”。如今有了电子白板辅助写字教学则可以对解决这一难题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需要。
我国历来就有“书法养心”之说,“字如其人”书品人品相提并论。书法教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它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写字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字迹潦草,字体欠端正,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学生的写字水平令人担忧。
(三)、电子白板的普及安装为我们写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平台。
随着我县各学校电子白板的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快速取代传统的“粉笔+黑板”,成为师生高效学习,快速掌握知识的得力助手。白板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电子白板在写字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二、课题的目标及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阶段我们在写字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手段的单一,写字教学是枯燥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大。有了电子白板辅助写字教学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就是要利用白板的网络资源,同时充分运用白板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写字做直观的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各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8)号和《语文课程标准》,结合白板使用,制定加强写字教学的措施,并实施到自己的日常的写字教学中。
1、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写字教学公开课,重点评比白板课件的教学效果。通过教研活动加强写字教学课件的制作研究,提高写字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资源的便利性和演示性,如利用白板的放大功能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有利于掌握汉字结构、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有利于掌握笔画顺序、利用白板的投影功能有利于及时评价反馈等方法。
2、通过写字课的实践,撰写写字教学中运用白板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相关论文,做好论文的整理实践工作。
3、在高年级段成立书法兴趣小组,每个星期安排一到两次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书画练习。各参加课题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要求,每个星期的地方课要安排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中高年级可将钢笔字和毛笔字练习交替安排。
4、规范书写工具使用。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要适当控制学生使用修正液、橡皮等涂抹工具,从细处入手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态度,引导学生专心书写,最大限度地降低写字的出错率,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5、建立和完善常规检查。各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要注意规范各科作业书写要求,定期抽查写字教学落实情况。同时,要重视平时的随机抽查,要把学生书写问题作为平时教学巡视的重要内容,随时基于关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面向参加课题实验的班级的写字比赛或提查,利用“六一”等大型活动进行书法展览,定期举办作业展览等。学校、参加课题实验(或非课题实验)班级要积极开辟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展示黑板报,橱窗或专栏。参加课题研究的负责人要不定期地对各参加课题实验班级进行指导和检查,针对写字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抓好实验研究,不断探索,积累和丰富本校写字教学改革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学校成立“白板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组,学校教务处负责“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研究”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加强常规管理,落实课程计划,定期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抓好过程评价,提高学生写字和作业的书写质量。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阶段成果
1.课题研究启动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主要工作: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系列文件,研究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实验学校拟定子课题方案并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报书”;学校正式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与研究阶段(2012年1月——2013年)根据课题方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适时开展写字教学和书法课研讨活动、小学生写字优秀作业和书法作品展示活动。做好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3.总结深化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学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举办“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研究”展示活动和评优活动;编辑整理《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研究优秀案例》和论文集。
Xxxx小学语文教研组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低年级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写字的平台,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汉字。
信息技术在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应用,就是指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整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对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图片、文本、声音、动画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成各种语文课件,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枯燥单调式说教。尤其低年级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时间短暂。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如何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呢?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迷上了富有故事情境的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了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它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例如在教授“山”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孩子们感受到山的绵延起伏,然后出示图片,小朋友能够根据图片看出这就是山字。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应用,使语文课的识字写字教学如虎添翼,从学生方面看,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枯燥的生字创设了情境,帮助学生轻松、准确的识字写字。从教师方面看,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创设了了有利的条件,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重难点突出,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应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现代的教育手段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众多媒体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多媒体走进课堂,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种种平淡的、静态的、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多彩性、随机性、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展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电教器材的应用,让课堂更接近生活,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求知欲,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关键词:信息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 丰富知识面
信息技术教育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启动联想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极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文大多数选的是文质兼美、情意共融的文章,其教学手段自然要借助于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跨地域的教育功能。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我教《鸟的天堂》这一课,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的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有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去学习呢?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1、审美能力。
语文不仅仅是文化的语文,更是科学的、美妙的语文。它不仅拥有鲜活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更具备独特的情感体验。有人说:语文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这无不昭示着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因此,把语文课文中的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教学《雷雨》运用课件再现雷雨倾盆而下的情景,逼真的声响效果再现惊天动地的雷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想像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知识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进行写活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在教学《桂林山水》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凭借美妙的旋律想象“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写出自己游桂林的感受。也可以选择播放一段沉重的音乐,让学生凭借沉重的音乐想像“若桂林山水遭到环境污染”的景象,写出自己的想法。这种大胆的设计,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想像思维和创新意识也会不断提高。
3、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例如上《一个村庄的故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为学生展示村庄的美丽景象和遭到破坏后颓废的景象,让学生对比画面,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分析原因,最后归纳总结小村庄给我们留下的启示,这样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 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面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秋天》时,我请学生来说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同时,我利用计算机把大雁的队伍与“一”字。“人”字相对比,把飘荡的落叶与飞舞的彩蝶进行对比,把胀裂的石榴与人们的笑脸进行对比„„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思路不再干涩,语言不再贫乏,他们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重点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百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信息技术资源能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有利于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达到“居其所感,守其所唯”的目的。因此,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画面,设置一些与内容音乐,提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重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从而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伊始,我应用多媒体演示一幅人来人往的“桥”的图画,并设问“你是怎么理解桥的,又是怎么理解生命桥的?”启发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待读懂课文之后,让学生把通过读课文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课前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更很容易理解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爱心桥、是血脉桥、是亲情桥、是生命的火种得以继续燃烧的桥。在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丰富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了李博士与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语文写作教学。
作文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难以突破自身局限性。而信息技术在写作工具、写作过程和形式上为语文写作教学带来变革:1)手写输入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2)写作方式走向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3)构思与写作的超文本结构化趋向;4)教师的单一评阅走向大众化评阅。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没有激情,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枯燥乏味。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的第一项就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为学生创设的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多媒体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学生耳闻目睹这些“真实情境”,很容易产生兴趣,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网络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名山大川、日月星辰可尽收眼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此外,教师可根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有了创作激情,就需要进一步的作文框架的构思。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书写的高效为学生多写多练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学生电子写作的同时,教师可随时通过教师控制台的监控检阅学生的成果,了解学生的进度及遇到的困难,及时得到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个别化辅导。
六、可为教师备课节省时间,提供教学便利。
网络教学资源库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总体目标,使学科教学可以共享的、专门性的数据库。语文资源库是以多媒体手段制作的、可按程序检索的、具备一定规模的、用来支撑语文教学活动的视频、音频、文本、图片、动画等种种材料的总汇,它既是教师授课、辅导、测试的资源,也是教师备课、进修、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资源。除了包括足够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资源,资源库还包括在教学中便于教师使用的各种教学课件、课案和工具软件。有这些专门为语文教学服务的共享资源库,为师生上网自由搜集素材提供方便,教师不用自己制作课件,可增加教师钻研教法、学生学法的时间。利用因特网提供的资源,同时也要利用专门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资源库及根据先进教学理念整合的语文资源,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中走得更深更远。
当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教育网站上还存储了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和优秀教案等内容。只要信息技术运用得恰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虽然身处课堂小天地,却在学习天地大语文”的奇妙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郑晓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j],历史教学,2002,(2)[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1)[3]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