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2_冀教版-2019最新文档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定义。
难点:理解面积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趣,初步感知面积含义
1、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两片树叶(一片大,一片小),请大家沿着树叶的轮廓画一圈,(2)学生动手画
(3)能说说你们的发现吗?
(4)学生说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就让学生给小树叶涂上颜色。(5)涂完后,从数学的角度说说涂的感受,根据课堂的生成,如果学生不能说到有关面积的主题,接着问:现在,我们如果来进行一场涂色比赛,你会选择哪片树叶,为什么?
(6)总结:同学们,刚才涂的这个面,就是树叶的表面(板书:表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
2、物体表面的大小
(1)教师出示手掌,这是手掌面,谁来和老师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
(2)摸一摸,文具盒盖的面和数学书封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大?
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面比这本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通过这些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通过这些比较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板书:物体的 大小)
(设计意图:在“摸一摸”、“找一找”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体会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并且是可以比较“面”的大小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联系现实生活,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轻松地感受到什么是“面”,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揭示面积的含义
(1)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板书:面积)
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
问:课桌面的大小叫什么?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叫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面积,今后再说面积的大小,就可以用上“面积”这个词。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老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3)板书完整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认为哪些词语特别关键?(表面、大小、面积)
读这些词语该怎么读?让我们再读一遍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出示一个黄色长方形,一个面积稍小蓝色长方形,请同学们拿出这两个图形,比一比,谁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通过观察、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
2、出示课本第83页图形,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图形,我们用重叠的方法试试,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看起来,我们必须想出一些好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工具,请你们借助这些工具,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操作前,请大家看清活动要求。(工具:剪刀、硬币、有格子的透明纸若干)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可以用观察、重叠的方法直接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必须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先看看有哪些学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比较过程。看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3)比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现在你们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大家都同意吗?谁愿意来把你的好办法,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生:剪一剪,拼一拼。
生:摆硬币,数一数。
生:摆格子,数一数。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课件出示这三种比较方法。这些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好些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时感受到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优势。
小结:这种数方格的方法能又快又准的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今后,我们将重点研究这种数方格比较面积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策略的多样性,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感受到数格子的方法在比较中的优势。)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85页练一练
2、智力闯关
3、比一比
课件出示几组图形,请学生分别比一比每一组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最后,出示一组方格数相同,但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请学生比较。
思考:为什么方格数相同,而面积大小不同?讨论交流。
小结:在利用方格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不仅要看方格的数量,也要看方格的大小,下节课,我们还会接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学生比较的过程中,再次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到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优势,以及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前提条件,同时,揭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研究的欲望。)
四、创作图画,求异创新。
师:看来大家对面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咱们来轻松一下吧,请大家拿出方格纸,自己创作一个面积有12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虽然它们的形状不同,每个人画的图形面积都是12个方格,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学生自己评价,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总结交流,畅谈收获
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面积的认识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第二篇:西师版三年级下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开展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目测、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来比较面的大小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初步掌握通过数格子比较两个面的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学会并运用相关方法来比较面的大小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但是,你们知道吗?在这间教室里,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隐藏在这些物体表面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感受物体的面
1、师:在我们这间教室,你发现了哪些物体的面?(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自由说一说。引导学生感受黑板、课桌、书本、文具盒、地板等物体的面。师适时用课件将相关图片呈现给学生,并适当引导补充。)
2、教学例1 师:(引导学生)摸一摸这些面,感觉怎么样?
学生开展“摸一摸,说一说”的活动,然后全班交流摸物体表面的感受。师:你们摸的这些面,感觉怎么样?是舒服、光滑的,还是粗糙、凹凸的? 生:光滑、平整的„„(课件出示)像这些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等的表面都是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光滑”指的是面比较平整,即平面。)
3、教学例2 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很多物体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你能举例说一说吗?(让学生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比较的是哪两个物体的哪个面,大小如何。)生自由回答
师:除了我们刚摸的这些物体表面,我们还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二: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平面图形一定是封闭图形。(课件出示)什么是面积?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总结: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情境创设(课件出示)
1、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文具盒的面小。
小结:物体表面有大小之分,有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直接用眼睛分辨出来。(板书:目测法)(课件出示)
2、比较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生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能不能用我们前面的方法(目测法)来比较大小,如果不能,想想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生交流汇报(板书:重叠法)(课件出示)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看起来大小差不多,但是还是有差别)师:你能用目测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长方形大,有的学生认为正方形大。提问: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自己的判断?
学生尝试独立比较后,发现用目测法去比较,无法得到比较的结果。同样重叠法也不适用。
师:目测法、重叠法都不适用了,现在该怎么办呢?
教师利用课件在这两个图形上显示出小方格,并引导学生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小结:当目测法及重叠法都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时,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格来测量,从而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教学不规则图形的数格子方法。出示教材26页例3下面的方格图。
师:你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片树叶面积的大小吗?(学生独立数格子,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完成教材第27页“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由同桌通过数格子的方法验证是否正确(面积是否等于16个方格)。全班展示看谁画的图形最有创意。
四、课堂小结(课件出示)
1、什么叫做面积?
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物体或图形的面积大小?
第三篇: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面积苏教版
课题:认识面积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篇:第六单元 面积单位 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2.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97-98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3、情感目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学具准备:学生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吗?请看屏幕:(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电脑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2.操作课件,激趣导入。
师:下面请听一段童话故事。操作:(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草地,为了谁的面积多而争吵起来。)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
学生自己操作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开始为猫哥哥和猫弟弟做裁判。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个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飞机场的面积、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于是聪明的人类在数面积单位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可真多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勤于动手、动脑,共同来解决。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发现关系。(电脑操作)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课件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课件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课件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宽有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数格子。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实验。请打开第一个信封拿出实验材料。
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测量出答题卡上长方形的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呢?长、宽所含厘米数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请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关系,讨论一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找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 以宽?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老师把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藏在第2个信封里,请各组把它们找出来,用学过的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验证。
3.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小结:在各小组的努力下,证实了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小组交流讨论学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回顾比赛,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下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的草地的面积,你们能用所学知识重新解答吗?
师:已知猫哥哥绿化的草地长5米、宽4米,猫弟弟绿化的草地长6米、宽3米,下面开始计算。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猫的一家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聪明,想请我们到它们家里去做客。要进入它们的新房子之前,还必须闯过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猫爸爸说:“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屏幕出现1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
第二关:猫妈妈说:“帮我算算饭桌的大小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第三关:猫哥哥说:“帮我算算电视屏幕的大小吧!”(长60厘米,宽40厘米)
第四关:猫弟弟说:“帮我算算小床的长吧!”(猫弟弟床面的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宽是10分米,长是多少分米?)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参观新房子,发现房间里到处是长方形的物体。
师小结: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各小组合作,先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P82—83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三)德育渗透点
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生1: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2:我们认为是100。……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你告诉大家。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
师:哦?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师:这种方法真妙!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知识迁移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
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3)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
米。(板书)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3、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
=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米←→ 分米←→ 厘米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公顷、平方千米。
教材首先通过插图,让学生感受体育场的广阔面积。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说明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然后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教学时可以先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际大小。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想像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的场地的面积用平方米做单位太小了,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
为了使学生具体了解1公顷有多大,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如果有条件,可以再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学生看一看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3.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练习二十共安排了9道题。其中前两题是配合新学内容的练习,第3题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巩固练习。从第4题开始是本单元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综合练习,或综合运用练习。
第1题是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练习,都只涉及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变换。具体的说,包括两种情况,即把较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名数,或者相反。如发现学生对某一种情况的改写掌握的不够好,教师可针对性地补充几题。
第2题的题材内容可能部分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可酌情做些介绍。第3题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体,独立完成填表。
第4题为常用长度单位和常用面积单位的混合练习。
第5~7题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思考,做出解答。
第8题以是非判断的形式进行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其中第(2)、(4)两小题的陈述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可以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第9题应提醒学生先想像,再解答。对于空间观念发展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用长方形学具拼一拼,再做解答。第87页的“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兴趣的同学,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加以筛选,面向全班作简单介绍。
第五篇: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预习单
活动一:(课前自学课本完成,课上小组交流)1、2、3、把这些物体某一个面在下面画一画,(画2个或3个)看看是你在哪些物体表面找到了面积?(每人带两三个小实物)什么是面积? 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特点发现:它们都是()图形。
4、5、活动二:(课上小组合作完成。)
关于面积你有什么疑问? 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你找到的这些面积。
活动三:(课前自学完成,课上小组交流)1、2、1平方厘米表示多大的正方形?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1平方厘米?用平方厘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
3、1平方分米表示多大的正方形?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用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
4、1平方米表示多大的正方形?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1平方米?用平方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
5、关于面积单位你有什么疑问?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