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教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2:0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教案

第二单元综合教案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写了母亲、养母、老师和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颗爱心:爱子女、爱学生、爱祖国。他们或竭尽全力抚育儿女,或把残疾儿童引入智慧之门,或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立下不朽功勋。这几篇写人的文章,都着眼于表现人物的特点,但写法各有不同。有的致力于表现人物感情世界的变化;有的注意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侧重选取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崇高品质;有的则试图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学习这些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爱人和怎样爱人;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写人要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刻画人物特点;初步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如通过外貌、语言描写揭示人物内心;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及性格特点;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等。

【口语交际】

小记者采访——身边熟悉的师长

一、学习重点

1.通过采访,懂得怎样和师长交谈。2.学会记录对方说话的要点。

二、口语交际指导

1.向师长提问要有礼貌。2.注意围绕中心相机提出问题,力求把采访引向深入。3.听师长介绍,注意记录谈话要点。4.用普通话,口齿要清楚。

三、口语交际范例 例如:采访商场经理。

1.明确采访目的——商场经营宗旨、状况,了解人们的消费水平。

2.制订采访计划——分组进行,选择能说会道、有组织能力和一定写作能力同学担任。3.设计好所提问题。做好记录。

如:①你们商场都经营什么商品?效益怎么样?②你们商场经营的宗旨是什么?有什么特色服务?③你是如何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商场的?有些什么赏罚措施?④人们喜欢购买什么样的商品?如果遇到刁蛮顾客要求退货怎么办? 4.注意礼貌用语,采访开始结束时对经理表示感谢等。【口语交际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你在人生旅途中,已经走过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迎送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在这些幸福难忘的岁月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伴随在你身边,用一片真情呵护着你,培育着你,是父母带给你无尽的温暖,奋斗的信心和成功的动力,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却是岁月沧桑的印记,但他们无怨无悔,只用自己的爱心蘸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写着一个大字——值!请结合以上材料,并根据下面假设的各种情境,向父母诉说一些真话一片真情。(注意意思要明白,语言要得体。表达时可同时针对父母两人,也可只针对父或母)。

1.当父母在学习上给你施加过重的压力时你想说:

2.当父母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而唉声叹气时,你劝道: 3.当父母为你操劳过度病倒时,你安慰道:

4.当你困难中及时得到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时,你动情地说: 5.当你在老师、同学面前评价自己的父母时,你深有感触地说: 参考答案与提示

1.爸爸妈妈!求求你们,让我喘口气吧!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我已经很努力了。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你们别再给我施压了,好吗? 2.爸爸,别再烦恼了,生活哪有一帆风顺的。碰上点困难,挫折是难免的,我知道,爸爸是个坚强的人,这点困难还能吓住你吗?一切向前看,咬咬牙就过去了。

3.妈妈,你不要着急,安心养病吧,我会照顾好自己,还有爸爸的。家里的一切你就放心吧。

4.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衷心地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鼓励,我不会这么坚强的。今后,我会面对一切困难、挫折勇往直前的,决不会退缩半步。

5.我的爸爸妈妈是天下最好的父母,为了我,他们操碎了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写作】

一、学习重点

1.总体上把握写人的方法——抓住人物特点写。

2.掌握写人的多种方式——正面记叙、侧面记叙;概括记叙,具体记叙;以事写人,以情述人等。

3.学习几种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4.充分利用课文,注意材料的积累,设计情景,有层次的写作。

二、创新作文指导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贵在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除了要注重肖像、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等,来活现人物外,更应努力做到“眼光独具,个性凸现。”做到推陈出新。如何做到推陈出新呢? 首先,以事出新。写人一定离不开叙事。事件具有时代感,那么人物形象必然也独具魅力。如某次考试要求以“服务”为写作范围,自拟题目作文。有一学生把眼光锁定在考场,自拟题目《谢谢您,护花使者》叙述自己在语文考试过程中两次出现意外(一次墨水用完,一次鼻子出血),两次得到如慈母般的穿白裙女监考老师的关心和鼓励的具体经过。文中的“护花使者”身份特殊,所处的时空特殊和行为对象特殊,这些都闪耀着作者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女监考老师的形象也更加显得光彩照人。

其次,以能出新。这里的“能”指某种特长或技能。如果你选择这种“人无我有”之“能”作为题材,并在文中不断亮出有关此“能”的种种术语,那么你的人物就会显得与众不同。如有位学生从小就会下象棋,那么在一次要求以“我发现”为题的作文中,在题目横线上填了“棋如人生”四字。文题将特长与哲理思考融于一体,已见出手不凡;行文时以对比手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棋手性格和心理特点及其结局,由棋艺世界的输赢得失联想到生活之帆的顺逆进退。“„„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以增其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尔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陷阱,请君人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到俯首称臣为止。”这些体现技能性的用语不时亮山,人物性格也活灵活现,更使文章增添了创新的色彩。

其三,以情出新。选取个性化的情人文,能以新动人。如荆州一学生叙写山区竹林里与小伙伴“摇雪,”“觅果”“盖小屋”等生活片断。着重抒写了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摇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这份独特的情,因为这产生于山区竹林间的秋千下和小屋中的情味。个性色彩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因而是全新的、动人的。

总之,要写好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定要练就独到的目光。去发现生活中独特的“美”,充分展示个性的魅力,那么,就一定能写出鲜活的人物,优美的佳作来。

三、片段写作练习

提起“家”,很多人都会感到温馨、幸福。也有人会感到烦恼、痛苦,请以“家庭苦乐协奏曲”为内容(或标题)来反映家庭生活一角。

写作思路:抓住家庭生活的一个场景来反映家庭生活的主旋律。要求:①必须是家庭生活的场景。②字数200字左右。如:

还没进门,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厨房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今天一定包饺子。果不其然,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着做准备工作。我刚一进门,爸爸也回来了,我们全家人全都围到了桌前,开始包饺子。

我们分工协作,爸爸妈妈包,我擀皮。一家人说说笑笑,兴高采烈。爸爸讲单位经济效益如何好,我说班级里同学闹的笑话,妈妈也不甘示弱,说起了街头见闻,屋里笑声不断,轻松愉快的气氛弥漫在家中的每个角落。

饺子包好了,一排排饺子挺着肚子,精神抖擞,真是可爱极了,恨不得立刻就吃一口,连忙催促妈妈煮饺子,妈妈笑着嗔怪道:“真是个馋猫,我连口气还没喘呢!”我朝妈妈挤挤眼,扮着鬼脸,妈妈大笑起来,我也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我们全都大口大口吃起来。呵!真香!总评:本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一家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表现了我家和睦幸福的生活。全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全文洋溢活泼、向上的氛围,是篇不错的文章。

【例文评点】

那天,我一夜无眠

夜深了,我强忍着困意,睁着的睬咙的双眼,似乎已成一条线了。呵欠一个接着一个,灯下的我却还在加着“夜班”。“笨乌先飞嘛!”母亲常说,我也这样“认为”。大脑像被封闭似的,一片空白,只是在不停地跳动着“XYZ”。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厨房的幽香吸进了五脏六腑,略感轻松。哦,母亲端着一杯“特浓号”溶液,轻轻放在了桌边,说:“我给你泡了杯咖啡,让你提提神,喝完了赶快写作业。”“妈,我想早点睡觉„„”妈妈深情地说:“孩子,现在苦一点儿,将来就不苦了。坚持一下好吗?”望着母亲期待的目光,我压下满心的怨恨与烦躁,缓慢地伸出因写字时间大长而有点颤抖的手,端起了这杯苦咖啡,继续我未完的习题。

夜已经很深了,我的手像机器一样毫无知觉地写着,手里的笔怎么变成了支棍,我实在坚持不住了,正准备上床,门“吱”的一声又开了,我转过头,迷茫地盯着妈妈手中的杯子,恨不得立刻把它打碎。这个杯子让我觉得大刺眼。只因为那里满载着妈妈的希望,才让我无法提睡觉的想法。“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决定和妈妈好好谈谈。

“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你不要再用爱来给我施加压力了,让我松口气好吗?” 母亲愕然了:“怎么了,孩子,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妈妈,从本意上你没有错。可我已经很努力了,虽然成绩不够理想,但我也需要理解,需要放松,不能老像一根弦紧崩着,时间长了会断的。”

“可学习成绩不理想,不用功怎么行呢?”母亲仍是一脸迷茫。我的心里一阵失落,觉得难以让母亲理解自己:“算了,我会努力的。” “这才是好孩子。”母亲又一次露出了笑容。

夜色更加深重了,周围死一般的沉寂。只有秒针在钟壳里沉闷地跳动,发出“滴答滴答”的哀怨声。我屋里的灯一直亮着亮着„„

〖点评〗

这是一篇抒写作者内心情感的散文。通过描述一个女孩儿与母亲之间难以沟通,发生隔阂的心理活动。突出了母女之间互相体贴却难以心灵碰撞,反映了有时母爱也很沉重的主题。作者以时间推进为序逐层展示了作者心理的变化,周围环境与作者内心活动互相映衬。情景交融,描写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单元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居里夫人)《我的信念》《〈论语〉十则》(。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息,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无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而好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联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又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文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第6课 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字斟句酌,细心研读种种哲言睿语。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阐述、赞美理想的熏陶感染中,净化灵魂,提高人生境界。

2、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

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理想”两个字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并且从小到大老师一直会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我们暂且不讨论大家的理想是什么,一起来用这个词造个句。

师:理想是种子,让贫瘠的心田变成绿洲。

理想是船浆,荡起驶向彼岸的生命之舟。

理想是翅膀,承载起翱翔于蓝天的力量。

现在请同学们来试一试,发挥想象,每人造一个句子。生: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一名诗人了。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王家新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流沙河的一首关于理想的诗,看看诗人笔下的理想有着怎样深厚的含义,看看这两首诗是否有某些相通之处。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听一段范读,同学们可以根据范读,划分诗句朗读节奏,也可轻轻地跟着默读。

二、朗读

1、师播放音频文件范读

2、再次播放范读,生跟读一遍

师:下面我再将范读播放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其中的语调、音律和词语的轻重缓急,自己轻声地跟着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情感和韵味。(生有感情地跟读)

3、正音、正字。

师:将书P29的字词齐读3遍

4、自读

师:好的,刚才已经听了两遍范读,前几个星期我们已经反复地强调过,朗读要根据文中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语气和节奏。在这首诗中,共有12个小节,根据内容和情感的转换,我们要注意对朗读语气作这样的把握:第1小节,明朗坚定的语气,2~7小节,悲壮沉思的语气,8~11小节,劝告警醒的语气,12小节,欢快奋发的语气。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训练,揣摩这些语气的不同。

5、分小组朗读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读选拔赛,每组读3小节,其他三组做评委,对朗读的这一组做出点评,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6、各小组作朗读点评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同学们的朗读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了,很好。我们反复强调,语文,尤其是诗歌,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读,背诵,才能逐步理解诗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具体来探讨每一小节的诗句。

三、精读研讨

1、品读第1节

师:这是一首哲理诗,现在再将第1小节的诗齐读一遍,四人小组讨论、思考:

a)这一小节的四句诗有什么特点?

b)这一小节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路”、“黎明” 指的分别是什么?

生:第一节诗句之间好象是一个连环套,一句扣一句,读起来很有气势。

师:对了,在这一小节中,下一句诗的开头就是上一句结尾的词。这种“以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叫做“顶针”,又叫“顶真”。我们还可以形象地称作“蝉联”、“接龙”、“连环套”等。那么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生:使得句子之间环环相扣,气势连贯。

师:很好,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法。那么在这一小节中,诗人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用了4个比喻,分别把理想比作“石”、“火”、“灯”、“路”。师:很好,这里运用了4个比喻,使“理想”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那么,这里的“路”和“黎明”又分别指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路”指人生前进的方向,“黎明”指理想境界。

师:很好,把这个意义加进去,诗句就变成了“理想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引你走到理想世界。”这里用了四个比喻,重点放在后两句,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这一小节起到一个总领全诗的作用,总说理想的意义。下面几个小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想的意义作出诠释。

第二课时

一、精读探讨

1、品读2~7 师:上节课,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读比赛,这节课上,我们要举行一个诗歌评论会,请同学们再次展开讨论,说说你们最喜欢哪句诗,或者哪一小节的诗,为什么,好处体现在哪里?每位同学做一个小小诗歌评论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生: 明确:

①第2节: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

理想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也运用顶针,从生活状况、社会秩序两个角度说。)

②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珍珠链”:把理想比作珍珠,从古到今,人类的理想有如串起来的珍珠链。“脊梁骨”:一代一代人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③第4节:重点在后两句,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艰巨性和长期性。

罗盘,导引方向——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船舶,载你远航——理想必然能够实现

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④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

微笑地观察生活——理想使人乐观

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人充满斗志

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人充满活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⑤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奋斗,往往要牺牲个人利益 理想应是崇高的社会理想,而不是“黄金梦” 牺牲:黄金梦的破碎,个人利益;

获得:自私心得到洗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

⑥第7节: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到反对,从而使奋斗者陷入寂寥的境地。

寂寥里的欢笑——享受斗争的欢乐 欢笑里的酸辛——遭人误解、反对

第三课时

一、精读探讨

1、品读8~11小节

师:后面几个小节的诗句较难理解,我给每个小节设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只要理解了这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a)第8节中“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b)第9节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了理想具有什么作用?

c)第10节中,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理想被“玷污”或“扒窃”,“考验”指什么?

d)第11节中,为什么说英雄“可厌”、庸人“可笑”?

明确:

a)大写的人——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b)比喻,理想能让罪人恢复正常人的灵魂,引导浪子走回正轨,理想的教育引导作用。

c)“十年”间,共产主义理想被玷污,共产主义信念被动摇(扒窃),考验你是否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定不移。

d)英雄夸耀当年,不再立新功,躺在功名簿上争名夺利,因此可厌;庸人不愿意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因此可笑。

二、品读第12节

师:“理想开花”、“理想抽芽”比喻的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生:今天的理想之花,结出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长成明天的浓荫。师:很好,概括起来,也就是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为之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结句为什么这么写,而不是照应开头?形容的是怎样的一片景象?

生: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好时代。

师:很好,以这样的诗句做结,诗人是在鼓舞我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下面,我们将这首诗的脉络再做一次梳理。板书:

(1)总说理想的意义(2~3)理想的历史意义(4~7)理想的人格意义(8~11)理想的人生意义

(12)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全诗赞扬理想的意义,鼓舞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练习研讨

师: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3)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四、作业布置

1、模仿第一段,写一段诗句,以爱心、亲情、生活、追求等为客体。

2、同步练

第7课 短文两篇

行道树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每人提出1——2个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把握课文主旨,深入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了解作者运用的象征、比较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4、在朗读与讨论中打开语言表达的闸门,培养学生交流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进而让学生多读、多说、自愿做、自愿学。

3、了解象征、比较手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书本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种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多读、多观察、多交流是打好语文功底。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老师今天挺高兴的,因为老师找到了许多美丽的或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图片,你们有兴趣和老师一起看看吗?请欣赏![关于行道树、灯红酒绿、城市的烟囱、警察抓小偷、运动场上等6张图片] 这些图片美丽吧!看图片时你应该想到了一些词来描述图片吧,老师很想听听你们的描述,接下来就让我们慧眼识宝,再看几眼这些图片,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用到的词语:翠色欲流、郁郁葱葱、朦朦胧胧、舒适„„

看来大家的语文功底挺不错的。其实老师让大家看图片是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行道树》的课文内容。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行道树》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吗?让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作者的心语;

三、解答问题,品味文章大意。

1、为什么说“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因为跟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因为车辆、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城市环境,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但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囱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3、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从事神圣事业的人甘愿自我牺牲,像行道树放弃原始森林的优越条件一样放弃了他们可以享受的幸福,放弃了可以得到的欢乐。但当你为神圣的事业承受痛苦。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时,别人的幸福会使你幸福,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朝霞的彩旗”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

5、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文中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了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了。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毕竟力量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它们从事了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的神圣事业。]

四、完形填空,为“行道树”画像。

我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的点缀。但我们会在春天(),在夏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而我们在(),在(),在不被了解的()。但我们苦熬着,牙龈(),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当我们看到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的呼吸着(),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是的,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要迎接()。师问:作者笔下的行道树,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行道树为他人而放弃安逸生活,甘愿承受痛苦,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是无私奉献者的化身。)

五、你说我说大家说: 话题:你身边有那些“行道树”一样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学生可能谈到的话题)讨论

1、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

2、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

3、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

4、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

5、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

6、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 幻灯放映救死扶伤、逮捕罪犯、运动员拼搏等的图片]

六、了解写作手法,学习写作技巧。作者写的是“行道树”,但我们还会想到身边的其他人和事,这是因为作者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谁能说说文章中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用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塑造了无私奉献者的化身——行道树,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象行道树一样的人和事)(2、作者用了比较手法,作者把行道树和谁作了怎样的比较)

生活环境: 舒适 优雅 生活环境:在城市的飞尘里

[a、作者把行道树和山上的伙伴做了比较,说:“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行道树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行道树认为是“自己选择的”,并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阴”。

b、作者把行道树与城市中的人们也做了比较,文中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说明行道树甘愿承受痛苦。] 师:作者恰当的运用了象征和比较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手法,写出美文佳句来。

七、升华主题,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

是的,是科学家、是白衣天使、是航天员、是清洁工、是人民警察、是边防战士、是运动员„„是无数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祥和、清新与感动„„ 但是,在感动的背后蕴藏着无数奔波的辛酸和被人们误解的痛苦,这个你们了解吗?

师:这个事实也正是作者想通过《行道树》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这个哲理就在课文中谁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放声朗读

感受这句话的含义。

师: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那我们就不要当什么科学家、白衣天使、人民警察了,行不行?

师:对了,人是要有理想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会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有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心系社会的人生是灿烂辉煌的。在这里老师愿你们人人有梦,并祝愿你们把理想写在今天,把成功写在未来。

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行道树》,是以“我们”为中心,写了“我们”这些行道树的忧愁与快乐。

顾名思义,“行道树”就是马路两旁的高高耸立的绿树。它们在喧闹繁华的尘世之中,头顶没有凉凉的白云;身旁没有丛丛的花草;脚下,也没有清清的小溪。有的只是城市中的烟尘。它们被人忽视,没有人会去赞颂它们,欣赏它们。于是,它们懂得了“痛苦中的深沉”。再无怨恨,依旧吸进的二氧化碳,散发的是清新的空气;依旧默默地立在两旁,装点着这繁华的都市;依旧带着笑容,迎接明天的太阳。

这不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么?不在乎旁人是否注意自己,只是一味地微笑地挺着胸膛,静静地努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点缀着世界,尽管也有寂寥,但同时也有“寂寥里的欢笑”。我们中国的雷锋!不就是个家喻户晓的典型例子吗?一个沉默的英雄,中华的骄傲!

我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也没有无私奉献过,甚至很少考虑这个问题。别提奉献了,有时我连小小的事也做不了,因为我并不想做。我现在还无法像雷锋叔叔那样舍己为人。但是难道我连一棵树都不如吗?行道树,用它们所能拥有力量为人类奉献着,我也有一份力量!我也可以奉献我所能做的小小的事:为穷苦的人捐资;给可怜的人多一点慈善爱;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只要我,哦,不!是我们只要从小小的事做起,今后我们一定能做很多大大的事!就像,一排行道树一样。

路灯(仿写行道树)

我们是一列路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没有华丽的衣着,我们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种命运使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黑暗中发出光亮,不必在风雪中傲立于路边,我们愿意在这里做一列路灯。有人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我们认为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工作了,发出光亮。而我们却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而我们仍然发出光亮,为行路的人们照亮夜行的方向,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带去温暖,为整个城市照亮夜间。

晚上或许有人下晚班的人们在匆匆地迎着光亮回家,或许有些人在有说有笑的散步。是的,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立在城市的风尘里,我们是一列没有华丽衣着的路灯,但我们是一列快乐的路灯。

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教学步骤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游泳------你们第一次的感觉怎么样?生:《第一次真好》!那么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作者简介

周素珊,台湾女作家

四、教师检查学生连词成段并作点评

五、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第一次看到柚子树,第一次看孵化小鸡,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周素珊她认为“第一次真好”,你们觉得“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4、探究:既然说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5、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6、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齐读最后一段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齐读讨论后回答: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7、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如谈恋爱、吸毒、抢劫等)

9、(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①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③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

(2)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正因为这么多人精彩的第一次,才推动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编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让这不寻常的第一次,把我们人类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

以《第一次,我忘不了你》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喜悦——新奇 奇妙——低回品味——不可磨灭

新鲜、刺激——回味无穷 作用:使生命多姿多彩 感悟:珍重第一次

第8课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白兔的生活体验、落难王子的命运,感悟人生,辩证地对待财富与不幸。

2、结合已有知识,探究寓言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准确、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1、掌握寓言的特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从一则寓言故事中得来,大体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长城附近住着一个老头,养了很多马,名叫赛翁。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家的一匹马逃走了。乡亲们纷纷跑来安慰他。老头却十分平静地说:“没关系,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没准会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一匹北方匈奴的良马。乡亲们又纷纷前来道贺。这时,老头又意味深长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他有个酷爱骑马的儿子,天天骑着良马出去玩,有一天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安慰他。这时老头又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一年后,北方匈奴入侵塞内,青壮男丁都被抓去当兵,十有八九都死于战场,而这个年轻人却因为摔断了腿未上前线,保全了一条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和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有时候坏事能变成好事。当我们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常会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刚才我们讲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的。西方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的寓言故事有不少保存在《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两篇寓言。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其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2.课文导语 生阅读导语

师:寓言由一个故事和寓意组成,故事仿佛是身体,寓意则是灵魂,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领会蕴含于故事中的寓意。那么寓意如何去领会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找对比,找变化,看故事发生前后主人公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何而产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用心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3.初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两则寓言,首先齐读《白兔和月亮》。

二、内容研讨一

师:读过一遍课文,我们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第一、四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说说兔子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明确: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2、月亮是何等珍贵的物品,而青草是如此平凡。天空可以泰然拥有月亮,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

3、拥有非分之财并过分看重财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内容探讨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则寓言《落难的王子》,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齐读一遍。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哪几个人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王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概括寓意。明确:

1、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2、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活动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两则寓言来准备两个课本剧,《白兔和月亮》结尾处说“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 请同学们前后相互合作,扮演拜见时的情景。《落难的王子》一则一人演王子,一人演路人,准备好之后上台表演。

第9课 我的信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尽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二、听写8、9课字词

1鞭策 2报酬 3奢望 4蹂躏 5懊恼 6泯灭

7猝然长逝 8问心无愧 9获益匪浅 10多愁善感

三、自学课文

(一)学生默读、思考,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问心无愧 尽己所能 执着勤奋

集中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生活简单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二)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献身科学、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生活简单、保持安宁、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

尽己所能、执着勤奋、问心无愧

(三)学生提问。

1、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2、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3、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子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4、“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完成的决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对真理的渴求: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魅力的吸引: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崇高的使命感: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

5、“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使人乐此不疲:好像一个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有好像在梦幻中一般,有又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6、“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

7、“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居里夫人对此持肯定态度。

梦想家,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居里夫人即是。

最基本的特征: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8、“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一句中,“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9、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五、课外作业

习作

第10课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抄写、识记字词。

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1、沟通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课本、学校内外的联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认识二者关系密切;

2、练习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3、写出自己独特感受,体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运用;

二、老师指导

【我要写】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

文课堂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我们要到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去,走进生活的阅览室,去观察社会,去观察生活;

去感受语文,体验语文;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写什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写出对“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深刻认识和独特的感受

【怎样写】对这类作文,可写的材料很多,关键在于“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具体说来,可从下面几方面从严选材。

一是围绕和突出主题。从生活中选取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主题的需要。生

活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相关的内容极其丰富,有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等

各方面,而我们此次作文的中心是“生活处处有语文”,那就要紧紧围绕“生

活与语文”来选取材料,其余的都必须舍而弃之。

二是真实而典型。真实,是指在所选的材料中不是片面的、偶然发生的事情,而是要合乎事物的本来面目,符合事物的规律。真实是与典型相联系的,真

实而不典型,这种真实就没有多大意义。典型的材料,就是指那些能反映事

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材料。

三是新颖而生动。只有新颖生动,才有激励作用。什么叫“新”?大体说来,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已发现已使用的能推出新意。只要我们独

具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材料,如果选用的好,定能出奇制胜。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 把握要旨,关注人生 1.理想 2.短文两篇 3.人生寓言 4.我的信念 5.《论语》十则 兴趣情境导引

语文老师推荐两首诗:《山泉戒》(刘国正)、《小溪流的歌》(流沙河)。师: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1:前者是写一道山泉发誓要奔入大海,但是中途贪图享乐和安逸,很快就腐烂干涸;后一首诗写一条小溪流不为安逸和享乐所动,终于汇入大海,成就了光辉人生。

师:概括得很好。只要把这两首诗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明白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请大家想一想、议一议。

生2: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

生3:不能被安逸享乐的生活绊住前进的脚步。生4:要有坚定的信念。

生5:人生理想的实现要有坚定的信念辅助。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和理想、信念有关的,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学习这几篇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个高尚的人,是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执著地奋斗不息的。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从阅读方法来讲,要重视搜集处理信息,要善于从若干材料中迅速把握要旨,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难点互动探索

生:老师,预习的时候我们发现,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仍然是和人生这一话题有关的。师:对啊,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不过,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选材和立意上看与上单元几篇文章不同,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

生:我觉得两个单元的选文立足点有很大不同,前一单元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去感悟人生和生命,本单元则更多地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觉得本单元要难一些。

师:就选文来看,本单元的文章确实要比上一个单元更理性化一些,更侧重于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谈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从选材上来看,第一单元多从生活中的小事、现象入手,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是偏重于形象思维;第二单元正好相反,多从人生的意义这一大命题入手,引导我们去联系现实,感悟生命,更偏重于抽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反复咀嚼,把握文章要旨。

生:老师,我明白了:第一单元是由具体到抽象;第二单元是先抽象,然后让我们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师:关键还是先从整体把握。虽然文章是由许多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我们不能把它感知为许多个别的独立的部分,而应感知成统一的整体,这是感知的整体性特征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对部分的分析只是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一种手段。初读感知时,不要急着分层分段,肢解课文。叶圣陶说得好,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当然这时对课文的把握仅仅是浑沌的、朦胧的,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在弄清写作对象,了解基本倾向,划出疑点、重点的情况下,接下来讨论分析疑点、重点,初级阶段鸟瞰式的把握,对局部疑点、重点的分析,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对局部分析得更准确、透彻。一旦局部的疑点弄清楚了,文章重点部分的意义及其在全文的作用明确了,再回到整体,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实现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对文章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它是阅读实践的核心活动。对文章有了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之后,再过渡到鉴赏评价,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文字、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赏析和评价,要注意和同类文章比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赏析和评价文章的好坏、是非、美丑,吸收正确的、美的,批判扬弃错误的、丑恶的。

相关知识链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方法

思想内容 1.紧扣题目。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2.串联各段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贯穿于各段之中。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这是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3.抓中心句。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首句标其目”;有的是总收句——“卒章显其志”。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

行文思路 ①按时间顺序。②按地点(空间)变换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④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⑤按人物活动的线索。⑥按文章的总分关系的结构。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无论是哪一种文体,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强表达效果。但是不同文体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如记叙类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也要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来增强表达效果、深化思想内涵。

范例1 你怎样理解《理想》这首诗的主旨? 分析:

诗歌运用的是形象性语言,但如果我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象性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人生的体验去解读,从而上升到理性高度,再用以指导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诗中多用“是字句”、“使字句”从不同角度赞美理想,例如,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说的是理想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诗中又说,“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说的是理想给人的精神力量。“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说的是理想能净化灵魂。“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给罪人新生”“唤浪子回头”等等,又是从理想对不同人的意义这个角度去赞美的。这首诗当然是富有形象的,但是诗人是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比如诗歌第一段“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容易懂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们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不能忽视的是,理想也有时代性、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就促进了社会不断进步。诗歌第二段的内容体现了这一点:饥寒——温饱——文明;离乱——安定——繁荣。理想阶梯式地提高,也是社会阶梯式进步的体现。

当然,初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就不必要求过于理论化,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把握。解答:

这首诗从多角度赞美了理想,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青少年时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解题方法链接:

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对于初一学生首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一方面也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语诗句的含义,比如诗中有句富含哲理的话“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学生就可以这样联系实际思考:为理想而勤奋学习,做功课的时间就不能看电视,可以说牺牲了看电视的愉快。这样深奥的哲理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范例2 如何理解《行道树》中“行道树”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

“行道树”静立在路旁,“一身抖不落的烟尘”,“春天勤生绿叶”、“夏日献出浓阴”,早起的孩子路过,贪婪地呼吸着她们制造的新鲜空气。这是行道树的客观作用,但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的话,《行道树》就和一般托物言志的文章没有区别了,这是对这篇含义隽永、意味深长的优秀散文的浪费,显得肤浅。

要想进一步理解这篇文章更深层的内涵,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切忌寻章摘句,片面理解。首先,文中的“行道树”,已经不是自然意义上的一般树木,而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无私奉献者,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成一篇行道树的自白;再则,这无私奉献者,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奉献者,而是有着神圣的“忧愁”的奉献者。“行道树”——“无私奉献者”——“忧愁的奉献者”,构成了对文章中“行道树”这一形象理解的三个层面。

她们放弃了可以“吸露”、“玩凉凉的云”的悠闲自在的生活,“牙龈咬得酸痛”地立在扑面的尘土中、立在无边的黑暗孤寂中,无怨无悔地制造清新,但这一切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她们不为自己的处境忧愁,而是为人们的麻木忧愁,这种不以己悲、心忧天下的胸怀,才是作者真正要歌颂、赞美的无私奉献精神。

解答:

“行道树”价值和意义在于告诉人们,一切神圣的事业都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她们是神圣的,她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解题方法链接: 《行道树》这类文章篇幅不长,寓哲理于形象,基本上还是遵循了托物言志的一般思路,不同的是,作者采用了行道树自白的表达方式来将形象拟人化。所以,把握文章要旨的时候,首先从这个形象入手,把握其显性含义,进而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如:“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范例3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分析:

抓住这两句话理解就能把握全文主旨。人生的第一次很多,作者在文中就说出了许多个“第一次”:详写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进而总结出“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奇妙在哪里?“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标题就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作者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就是说,要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有的第一次,像见到柚子树,见到刚孵出的小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有的第一次,是坏事,绝对不能尝试,如吸毒,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毁了自己一生。所以作者劝勉人们要“珍重”第一次。

解答:

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受惊吓,如此等等。但是,无论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解题方法链接:

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第一次”的经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解读课文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但是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比较强调感性,一般思路是:课文的具体——生活的具体,其中往往缺乏抽象提高的过程。所以,这道题是抓住课文中的抽象的议论句命题,引导学生直接感知形象后,把握文中理性关键句,再反馈到生活,展开更为丰富广泛的联想,拓展了课文的影响范围,从而收到更深远的教育效果。

范例4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分析:

《白兔和月亮》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含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落难的王子》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他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到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事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经写过以下这段话,可作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周国平解)

作为哲学家,周国平本人的理解肯定是超出常人的。学生只能根据自身的经历加以理解,无法达到这样的哲学高度。但无论深浅,基本道理是一样的:小白兔承诸神之王慷慨赐予,得到月亮,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处之。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当然作者并不是提倡一无所有、赤贫如洗,如果小白兔得到的赏赐是一个萝卜、一棵大白菜什么的,她就会安心享用,不会如此焦虑不安。

再说落难的王子,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娇生惯养的王子一落而成乞丐,反差之大,令人无法接受,但王子却变得坚强起来,这就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厄运使人坚强。但不等于说,只有厄运才能战胜脆弱。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

解答:

《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解题方法链接:

寓言的解读,首先要把握其文体特点,寓深刻的哲理于轻松、幽默、智慧的故事中。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个小故事看,要由故事中的小动物或非生物等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范例5 《我的信念》涉及到了人生的几个方面?重点是什么? 分析: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谈到许多方面,工作、生活、事业与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科学趣味等等,都说到了,从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明白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哪里来的。课文“提示”说:“要用心来读,用你的心去贴近这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就是要与居里夫人对话,进行心灵的交流,以此接受熏陶感染。学习这类文章,人们通常总是激动一时,过后则我行我素,依然故我。究其原因,是没有学到根本。所以要注意抓根本,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经过梳理,达到融会贯通。课文中“献身科学”四个字就是一个根本,其他一切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这篇文章诸多内容也像一棵树一样,有根本,有枝叶,弄清了彼此关系,抓住了根本,就能真正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解答:

居里夫人的这篇随笔,可以分析归纳为三个方面:科学工作者的宗旨(探讨真理、不谋私利)、环境(自由、宁静)和工作的献身精神(目标坚定、充满信心、坚忍不拔、勤奋努力),而 “献身精神”又是全文的核心,是居里夫人信念的根本。

解题方法链接:

这篇随笔中心明确,话题较丰富。要花一番梳理功夫,才能井然有序、便于掌握。梳理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要分析归纳第一层面有几个方面,第二层面有几点,还要考虑怎样排列才有条理。学会梳理,就学会了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本文首先要注意标题。标题有两个内容,一是“信念”,一是“我的”。信念是什么?而“我的信念”又是什么?要带着这样的意识去阅读全文。在明白了这两个内容点后再要看看本文记叙了哪些事,这些事情的记叙是不是围绕“信念”这一中心来写的,是从那个角度来写“信念”的。本文不是从信念的内涵角度来写,而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信念的巨大的力量这一主题。本文选取材料很独特,它不是记叙科学研究中,靠着“对真理的探求”这一信念而克服了在这一过程中难以想像的困难以展现信念的魅力,而是选择她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的几件事来表现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在“对真理探求”这一信念的支配下而形成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就像一位天真的少女在海滩寻几颗美丽的贝壳来赞叹大海的神力。反复阅读,反复品味韵味无穷。

范例5 从《<论语>十则》中我们应该学到些什么? 分析:

《<论语>十则》译文

第一则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则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则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

第五则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第六则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八则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以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第九则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十则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今天读《论语》,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古为今用,在弄懂原话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儒家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十句话虽然各有角度,但无外乎学习、思想品德修养及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几方面。

解答:

第一方面,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3、4、5则;第二方面,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4、5、6、7、8、9、10则;第三方面,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包括8、10两则。当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做人,做人就得不断学习,学习和做人两方面不可能截然分开。

解题方法链接:

学习这类文言文有“三要”:一要弄懂字面上的意思;二要牢牢记住原话,为以后“反刍”提供材料;三要联系实际,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难点问题2 咀嚼关键词句

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仅限于整体把握就够了吗?

师:不一定,这要看阅读的目的。当今社会,信息如潮。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文章都细细研读,有些只要作一般了解的,整体把握也就可以了。但作为一位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语感、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这还远远不够。

生:那怎么办呢?

师:这就要求我们对重要的文本除了进行面上把握以外,还要有点上的深化,深入到细节,抓住意味深长的语句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整体把握与个别理解相统一,借此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生:那您说的点上的深化是不是就是前面说的“中心句”?

师:不尽然,中心句只是我们整体把握一篇文章、一段文字的一把钥匙。如果仅限于此的话,那我们不必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写一句话就可以了,文学的魅力岂不是丧失殆尽?再说,我们都有这样的阅读体验:读完一篇文章,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一定是中心句,有可能是那些含义隽永、情真意切、发人深省的句子。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理解,联系自身生活经历,细细体会,这才能引发“共鸣”——你与作者之间心灵相通,发生了共同的感受,这种阅读体验是非常珍贵的。当然,书中的观点、作者的想法不一定都是对的,或者说,不一定都能得到你的认同,有时候我们更要学会对文章的部分语句加以怀疑,古人云“学则须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则,我们对知识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理解、应用”的层面上。相关知识链接:筛选信息的能力

基本要求 准确、迅速,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法 1.关键词的理解:①表现文章主旨的中心词语。②揭示课文内容或句子意义的关键词语。③用得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关键句的理解:①描写生动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②表现文章中心或主题的句子;③含义深刻的句子;④地位特殊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确定理解哪些句子后,同样要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①抓关键词语理解。如对含义深刻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如对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的理解。③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如对课文中心句的理解。④变式比较理解。如对描写生动和含蓄句的理解。

范例1 《理想》中有这样一句话:“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分析:

孤立地看,“获得”与“牺牲”词义相对,是矛盾的。前者是指有所收获,是得到,后者是指舍弃自身的利益,是失去。作者把这组词义相对的词用在一个前提之下,形成反差,造成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启发读者去思考。这前提就是“理想”,所以,要把这组词放在本诗的大环境中去理解。作者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解答:

不矛盾,因为牺牲个人利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多数人的利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种崇高的幸福。

解题方法链接:

课文中任何一句话、一个词都是文章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地理解,抓住意味深长的语句加深理解,对全文的理解又有深化,从而达到整体把握与个别理解相统一,借此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范例2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行道树》中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分析: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充满哲理。理解了这句话,就可以理解全文内涵。而这句话的理解由可以抓住三个词“神圣”、“痛苦”、“深沉”,进而引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那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抓住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提挈全文,只要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说的是神圣,哪些地方说的是痛苦,哪些地方说的是深沉,就能深入理解全文。

解答: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阳光,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情就是神圣的事业,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中,为社会、为人们奉献,这就是神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这就是痛苦;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他们因此而骄傲自豪,这就是深沉。

解题方法链接:

从整体观念出发,分三个步骤(初读——细读——品读)来完成学习任务。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进而理解全文,是整体把握、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因为这三个步骤的每一步都体现了:“整体——部分 ——整体”的基本程序,并能使这次学习的整体效应达到“它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而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的境界。

范例3 《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试举一例,加以揣摩。分析:

习得语言永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学会,还要学好。文质兼美的文章永远是学习的好范本,仔细地品味语文,更能增加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获得美的体验、丰富情感。本文语言精美,生动凝炼的词语比比皆是,细细体会,余味无穷。

解答:

试举一例,“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加点的“绷”字,尤其传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白兔意外获得巨大财富后脑海中如同时时刻刻紧绷着一根弦的紧张不安心情。

解题方法链接:

像这一类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如何品读?不妨用用前面介绍的“换词比较法”,如:“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脑海中只是一个念头等等”,加点的“有”、“是”平淡无味,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写作中的遣词造句很有帮助。

难点问题3 情感朗读课文 师:在整体理解课文和反复咀嚼关键句的过程中,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

生:老师,你所说的朗读是不是就是大声地读出来?

师:你只说对了一部分。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生:您所说的各种语言手段具体指的是什么?

师:说起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大家不妨先来听老师朗读一段:“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形,可望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师:请大家对老师的朗读作一番点评。生: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师:老师是怎样做到的?

生:老师读得有轻有重、有快有慢。

师:对了,轻重缓急,这就是朗读很重要的技巧。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四个字,那就是:抑扬顿错。熟练的掌握这八字诀窍,是不是就可以朗读好课文?

生:这八个字总结的只是朗读技巧,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要理解原文,把准感情基调。师:对了,如同摄影和绘画一样。摄影可以原封不动地再现人或景,绘画技巧再高明,也不可能达到再现的程度。即便能达到,这画家也只能是二三流的,因为绘画更需要你把握人或景的精神,关键是要传神。朗读也是这样,不能表现出作品的精神,读得在熟练也是枉然。所以,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所以,概括地说,朗读需要把握的是:

1.对文章多一分理解、情感多一分把握,朗读就多一分生动。2.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错。3.动情处可适当配以颤音,但一切要随情感自然流露,切忌做作。4.也可适当辅之以体态语言。相关知识链接:怎样朗读课文

原文内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2.深刻、细致的感受 3.丰富、逼真的想像 停顿 1.生理停顿、2.语法停顿、3.强调停顿

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范例1 以《理想》这首诗为朗读材料,从中任选你感悟最深的一段尝试朗读。

分析:现以诗歌第五段为例:“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首句强调理想能使人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所以朗读的时候语气应该轻柔、语速相对较慢,内心要怀着一种热切的向往之情;第二句写理想能使人充满斗志,激励人们敢于向命运抗争,所以朗读时要有力度感,宜重、宜急,“倔强” 一词尤其要重读强调。后两句,写理想让老人充满活力,读起来要带着点轻松。

解题方法链接: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绝非一日之功。从长远看,要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才能准确地把握朗读材料的内涵,准确地传达出来。从技巧看,多练习、多模仿,也是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综合开放课堂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4)

奢....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4)

洗zhuó

金jiào

蹂lìn

3.按所给多音字的读音组词有误的是(3)()

A.称(chân)称心

据(jǖ)拮据

B.煞(shà)煞白

难(nàn)劫难

C.曲(qǔ)曲折

间(jiàn)间隔

C冠(guān)衣冠

挑(tiǎo)挑拨

4.为下面词语中加黑字选择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0.5分)①准备着 ②着火了 ③没着了 ④着落

A、①zhe②zháo③zhāo④zhuó

B、①zháo②zhāo ③zhâ ④zhuó C、①zhāo②zhuó③zháo④zhe D、①zhuó ②zhāo ③zháo ④zhâ 5.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6):

①具体而微:

②获益匪浅:

③堕落:

6.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组是(3)()。(0.5分)A、鼓动 煽动 鼓励 鼓舞

B、欢乐 欢畅 欢快 欢欣 C、揭穿 揭发 揭示 揭露

D、表扬 表彰 赞扬 表白 7.没有语病的句子是(3)()

A.家用净水器的迅速普及正说明了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B.进行技术革新以后,这个厂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C.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目标提示

1.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2.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理解文意,体会童趣。

各个击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g yáng()chán()娟 浩miǎo()雕lòu()juān()刻

【指破迷津】:音、形、义有机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徜:从彳[chì,即“行”],尚声。徉,从彳,羊声。婵,从女,单声。本义: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淼[或“渺”]从三水,水大的样子。镂,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镌:从金,隽声。本义破木之器。

参考答案:徜徉、婵、淼(渺)、镂、镌 2.补全下面成语

记忆 新 走 无路 美不 收

心旷神 风雨如 雀无声

【指破迷津】:成语是固定的短语,要准确的书写和使用,首先必须弄清成语中每个字的意义和整个成语的意义。犹,尚且,不能写作“尤”。投,投奔,不能写作“头”。胜,尽、完。怡,愉快,不能写作“贻”。晦,夜晚,不能写作“诲”。鸦,乌鸦,不能写作“雅”。

参考答案:犹、投、胜、怡、晦、鸦 3.填空

①《往事依旧》的作者是著名特级教师

②《幼时记趣》的作者,字,朝人,本文选自他的。

【指破迷津】:作家作品知识的识记,不能仅仅作简单机械记忆,应该在平时要留心相关介绍,并注意阅读其作品。记住:知识只要在较为深广的知识背景中来记忆才能使记忆之树根深叶茂。

参考答案:①于漪②沈复,三白,清,《浮生六记》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项为之强 通,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②以土砾凸者为邱 通,【指破迷津】: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通假的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它又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双声通假)、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平时学习时要多积累,多比较辨析。

参考答案:“强”通“僵”,僵硬。“丘”通“邱”,土丘。5.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其 必细察其纹理 B 以 徐喷以烟

常蹲其身 何不试之以足

C 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为 以虫蚁为兽

昂首观之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指破迷津】:回答这类题型的题目,先须判断其词性是否相同。“故时有物外之趣”中“之”为助词,“昂首观之”中“之”为代词;“以虫蚁为兽”中“为”是动词,“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为”是介词。如词性相同,再看意义上是否有细微差异,“必细察其纹理”“常蹲其身”中“其”均为介词,前者意为“它的”,后者指自己。

参考答案:B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指破迷津】:按“对”、“换”、“留”、“删”、“补”、“调”的方法,两句分别补出主语“余”;“徐喷以烟”“调”“补”为“以烟徐喷之”;“驱之别院”“补”为“驱之于别院”。然后可字字对应地进行翻译。

参考答案: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漫漫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强化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徜徉()()浩淼()婵娟()

纷呈()雕镂()镌刻()

2.下列词语中共有六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

风雨如晦 记忆犹新 津津有味 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 心旷神贻 油然而生 谈笑风声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眼花瞭乱 雅雀无声

3.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4.《往事依依》中说:“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感动了。”下面诗句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南归》中的诗句的情绪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B 紫色雏菊簇立在更深色的瓶内/在镂刻着福与寿的古老花翁/在异乡的风里凄楚 C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D 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这带露台,这扇窗,后面有幸福在窥望还有几架书,两张床,一瓶花„„这已是天堂。5.阅读《幼时记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①.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如何?

(2)作者小时侯善于观察,常常得到怎样的妙处?(3)把蚊子记作鹤时,作者下自己入神的语句有哪些?(4)在观察土墙、花台时,作者有何感受?

(5)在观察二虫争斗时,癞蛤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着有何举动?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②文章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A B C ③“夏蚊成雷”运用了什么修辞?“蚊”与“雷”“鹤”有何联系?

④“夏蚊成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⑤写出文中三处表现“我”神游其间的心理描写。

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了什么? 6.阅读《感恩》回答问题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 在我的心中是“感谢恩人” 的概念。“恩人” 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遭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衫机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耐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允许下,我坐在他们的身旁.看到我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谈了起来.者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摸约123岁戴着眼镜的男孩子是老大,女孩89岁是老二,另外一个小男孩56的是老三.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孩子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问到:“写给谁的?““给妈妈的“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每天必须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手上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有89行字,妹妹写了有56行,小弟弟只写了23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很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于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其实,“感恩” 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忐忑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觉平凡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然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①三个黑人孩子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什么?(用第三段中的原话回答)

②三个孩子除感谢妈妈、铜板、兄弟姐妹外,还感谢什么?

③对所遇之事,“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④如何理解“‘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⑤我们生活中应该“感恩”的太多太多。读罢此文,你觉得最急于表达感恩之情的是哪些人和事? 第二课时 目标提示:

1.体会作者对北大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将离开时的复杂感情。2.树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的观念。

各个击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安tián()xī()利 怪pì()自xǔ()时máo()荟cuì()【指破迷津】:对汉语词汇的积累,要重视音、形、义的相互联系,还要注意与形似字,义近字的区别。恬: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不能写作“括”;“诩”从言,羽声,义为说大话,不能写作“栩”;“萃”从艹,卒声,本义为草丛生的样子,不能写作“粹”

参考答案:恬、犀、僻、诩、髦、萃 2.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老师要进行班委改革,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B经他一分析,我茅塞顿开,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C 他摆出了不屈不挠的架势。

D 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指破迷津】:对成语的认读和书写,要掌握其释义,而运用更要掌握整个成语的意义。题中“名列前茅”指名列在前头,而“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前后矛盾。另外,成语的运用还要注意成语的搭配特点和运用习惯。这些,此题未能涉及。

参考答案:D 3.下列句子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B 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什么,北大。

C 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 D 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指破迷津】:辨认修辞手法,首先要准确把握修辞手法的特点。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题中“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什么,北大”中的“你”指的是“北大”,把“北大”当作人来写,所以运用的是拟人手法;A句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手法;C中三个“渴望”句,构成排比;D句把“北大”比喻成“河流”,属于比喻。

参考答案:B 4.对下面的诗句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A 这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自由飞翔的精神。

B 这几句诗表现了作者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执着追求的精神。C 这几句运用了排比,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 《十三岁的际遇》引用这几句诗是为了说明自己总有一天要离开母校,决心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来报答母校的哺育之恩。

【指破迷津】: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可以是多角度的:诗歌的内容、语言、手法、情感、意境等。诗中的“目的”是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即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一切优裕的物质生活;“不系之舟”比喻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全诗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但没有运用夸张。从上下文来看,课文引用这首诗是为了表达“渴望生活,渴望创制,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自由飞翔的精神。

参考答案:C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5.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品读下列人物语言,想想作者刻画了他们这样的性格。

A “我要去大工厂打工。”贾里宣布道。

B “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C 邱士力笑的咧开了嘴,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贾里心里的宿怨:“少说话,多干事,你会吹小号吗?”

【指破迷津】: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人物需要认真研读人物的语言,要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重点语句,从而概括出性格特征。贾里:“去大工厂打工”“宣布”——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你疯了”“不是”“慈善机构”,不会“什么人都照顾”—遇事冷静、沉稳、对贾里有反衬作用;邱士力:“少说话,多做事”——塌实,沉着;“会吹小号吗?”用军乐号压倒流行音乐——足智多谋。

参考答案: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

强化训练:

1.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A、其貌不扬 谈笑风声 茅塞顿开 B、不屈不挠 无动于忠 沸沸扬扬 C、盗听图说 罪魁祸首 莫名其妙 D、白驹过隙 茫然若失 小心翼翼 2.下列各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豁达:胸襟开阔、豪爽大方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B 际遇:机遇、时运

自诩:自夸

C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宿怨:旧有的怨恨 D 跻身:挤进去

摒弃:舍弃

3.“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想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4.阅读《伟人细胞》(节选),回答问题:

临放寒假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一套寒假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书是破损的,他不知该把那套书分给谁。

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五分钱给受损失的人;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擦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贾里对爸爸说。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①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

②面对那套破损的书,同学们有不同的反应,试分析他们作出这样反映的心理活动。

建议摸彩的建议补贴的陈应达:

有的女生:

③贾里和爸爸在对待“小事”上分别有何不同的看法? 5.阅读《忽略》,回答问题:

忽 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盆花。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放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绿嫩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有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出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掉,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笑,睁大了眼睛:“会的,小瓜苗一定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紫罗兰在夕阳光下耀武扬威的炫耀着,却不见了青青的瓜苗。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地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有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总爱向花盆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有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长着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啊。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①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②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

③根据语境揣摩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出它的表达作用。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了眼睛。

④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她们的区别在哪里?

⑤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⑥《忽略》与我们学过的《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相比,在叙事角度上有何不同?如果改成与这两篇课文同样的角度,你打算将题目改为什么?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参考答案:

第2单元

第一课时

1、cháng yang miǎo chán chéng lòu juān

2、尤—犹 头—投 贻—怡 声—生

缭 雅—鸦

3、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D

5、①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⑵时有物外之趣⑶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⑸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②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⑵又留蚊于素长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做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③夸张和比喻。“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现,长足与鹤相像,这里运用了联想。④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铺垫。⑤怡然称快,怡然自然,呀然惊恐⑥既反映了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6①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②“每一件美好的事物”,包括大自然。③好奇 疑惑 不可思议 心头一震④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来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⑤要求:言之成理。

第2课时

1.D 2.D 3.运用比喻。“北大”是本体,“河流”是喻体,比喻词“是”,这个补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北大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对北大未来的美好祝愿。

4.①贾里主动拿一套破损的书,以外地引起轰动。②.谁摸到谁倒霉 补了钱大家扯平了。轮到自己的可能性有多大,前外不能把破书给我。③.贾里:做小事的,就是普通人。爸爸:只要善于做小事的人,才能干成大事。5.①母亲认为瓜苗过几天会死的,孩子则认为瓜苗会长成大苗,会结出西瓜的。②.a 母亲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 b.拔了,这有什么哭的; c.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满分。” ③.表现了孩子坚定的信心,透出惹人喜爱的稚气。④.老师惊讶他的想法,给了满分。她们的区别在于为何对待孩子的想法。⑤.表现了孩子失望的心情。⑥.《忽略》以“母亲”为主体。《十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三岁的际遇》以“我”为主体。《伟人细胞》以贾里为主体。共同点都将孩子作为叙述的主体。可改为“遗憾”等。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教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生是一幅清新的风景画,全凭用心感悟,感悟,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一种领悟。热爱人生就必须学会感悟。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或诠释人生理想,或讴歌人生......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Unit 2 This is my sister》教案 The first period (section A 1a~2c)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家庭成员称谓的新单词。 2、 学会家庭成员所用的指示代词:t......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唱祖国》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体验进行曲风格的作品。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祖国的美好。 二、过程与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梁月英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 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要点 1.诗人笔下的秋天各不相同,甚至情趣大异。 2.表现不同情调的重点语句,抒写秋景秋情的名句妙词。 3.“意象并列”等古代诗词曲的某些特点。 4.用视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生字: tuìwēiéchìzhànjùzhìyúyúnyúncuō ( ) ( ) ( ) ( niǎn ) (zhàn)( pì)( cù)( qiānxǐ) ( yùn) ( yújǔ)( wǎnɡ)( dài)ɡ......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反思执教的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体会内心。 课前,我布置学生从书籍、网络中,了解史铁生的相关资料。上课伊始,我让学生......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一、研究范围:第三单元课堂教学研究二、研究目标:语文第三单元备课要点 【单元说明】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多姿多彩,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能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