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2—3制取氧气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回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习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实验制定→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反思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氧气的制取及实验操作 2.氧气在制取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分析总结→迁移创新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型
综合课
六、教具
烧杯
导管
铁架台
铁夹
棉花
酒精灯(火柴)
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
七、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环节一:
教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在工业和实验室两个方面学习了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大家都还记得吗?下面找同学说一说在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学生:分离液态空气法
教师:这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物理变化
教师:非常好,请坐。这位同学记得不错。
(化学反应,列举红豆,黄豆,绿豆,黑豆—菜豆)
环节二: 教师:实验使制取氧气有三种方法,重点是这三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请同学们拿出作业本,听写。
(学生边写边巡视)
教师:同桌互相交换,用红笔批改。强调几个方面:丢生成物,写错条件,写错字,生成的符号。
教师:听写的效果不好,课下背诵不够努力,把写错了的表达式每个写三遍。
新授课
创设情境导入 环节三: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下面我们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制取氧气。
环节四:
板书:实验目的:制取氧气
教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做什么就是目的。板书: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教师:我们知道做实验有什么用了,做试验用的方法就是原理 教师:我们知道如何制取氧气了,那又如何收集呢?小组讨论 学生:1.根据密度
:ρ氧气>ρ空气 →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2.根据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采用排水法 板书: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实验用品:药品,仪器
教师:根据原理我们选用了一套仪器,首先
我们一起认识基本仪器。
烧杯
试管(量筒)
导管(橡胶塞+橡胶管+玻璃管)
铁架台
铁夹(试管夹)
棉花
酒精灯(火柴)
集气瓶(毛玻璃片)(广口瓶)水槽(水缸)高锰酸钾
教师:我们一起切都准备好了,该具体操作了,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
环节五:
板书:实验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教师: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如何检验呢?
学生:防止漏气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不知道的同学翻第一章。板书:2.装:装药品
教师:高锰酸钾为粉末状固体,加入时应注意写什么?
学生:一斜二送三直立
教师: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学生思考后:不知道
教师: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集气瓶内氧气变红 板书:3.定:固定仪器
教师:固定仪器时试管口应向下,防止冷凝水回流进入导管 板书:4.点:点然酒精灯
教师: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呢?
学生:不能,受热不均匀,易炸裂
教师:所以应该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教师:加热时弄酒精灯的什么焰? 学生:外焰
板书:5.收:收集气体
教师:我们收集气体是能否一冒气泡就立即收集? 学生:不能,里面有空气 教师:非常好
教师:那什么时候进行收集? 学生:等一会(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等连续且均匀时
教师:什么时候就收集满了呢? 学生:等没有水的时候
教师:非常好,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根据氧气的性质 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回答不够准确)
教师: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口,若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否则不满。板书:6.离:撤离导管
7.熄:熄灭酒精灯
教师: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如果操作错误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试管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水会倒吸,炸裂试管。
教师:回答非常好,不仅化学学习好,物理学习也不错,真是理化不分家,所以要想学习好就要好好学习每一科,科科相连。
八、总结
教师:实验步骤是本节课的重点,简单记忆为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7个字
也可以记忆为茶 庄 定 点 收 利 息
板书: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茶 庄 定 点 收 利 息
九、课堂练习
教师:这个实验是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制取氧气,如果用过氧化氢需要那几步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小组可以讨论
学生:查 装 定 收 离 5字步骤,因为过氧化氢分解不需要加热,注意事项是过氧化氢是液体,安装时竖直。
教师:学习的非常好,说明你们这节课都完全学会了。
十、下课作业
1.把黑板上的笔记认真抄写一遍
2.练习册1—10选择题,11题实验题
十一、板书
2—3制取氧气实验
一、实验目的:
四、实验步骤:
制取氧气
(茶)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实验原理:
(防止漏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庄)2.装:装药品
收集方法:
(加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1.根据密度 :ρ氧气>ρ空气 → 向上排空气法(定)3.定:固定仪器 2.根据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 排水法
三、实验用品
(点)4.点:点然酒精灯
1.实验仪器
(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2.实验药品
(收)5.收:收集气体
(连续且均匀)
(利)6.离:撤离导管
(息)7.熄:熄灭酒精灯
}(防止倒吸)
第二篇:制取氧气教案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案例
修武实验中学 薛彩霞
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过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实验重点、难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集气瓶、水槽、棉花、镊子、木炭、澄清的石灰水、铁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从生活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学习探究活动① 在探究之前,我们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
(提出问题)
仪器的选择:(根据反应条件和仪器的性质来考虑)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氧气,应选用以上仪器中的___________做反应容器,用___________法来收集气体,选用___________来固定反应容器,热源选用___________。
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做好知识准备。
三、“我探究,我快乐”
学习探究活动②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基本完成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设计。
学习探究活动③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根据装置巧设疑问:
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4、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
5、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可用什么方法?
6、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
7、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做适当点拨。
生:每个小组成员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探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对该装置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解决下一步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错误操作。
学习探究活动④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对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纠正,对学生创新性设计给予激励性评价。
生:动手操作,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完成木炭燃烧、铁丝燃烧两个性质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回答,完整有关探究活动中的实验现象,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四、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师: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能力拓展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C、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题的知识,去解答一些问题,拓展学生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在复习有关仪器用途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所用实验器材,自己组装实验装置,然后教师简单加以点评,表优鼓差,使学生能再接再厉继续完成后面的自主实验环节。在学生亲手操作之后,让学生自己对比找出实验中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加以点评。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实践真正掌握本次实验。本节课确实做到将自主权交给学生。
第三篇:制取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除了能供人呼吸外,你 还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切割金属、登山、潜水、航天、炼钢)既然氧气 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 行学习和探究。
新课教学: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把空气变成液态,然后控温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 特点:量大,设备要求高,成本高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实验2-5】:根据现象填写表格(见PPT),得出“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结论。
思考:在第3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剩余的还能不能二氧化锰再次使用呢?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演示实验2-6。)结论:在这个实验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一直都没有改变 补充: 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没有发生改变的。(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课堂练习(见PPT)(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①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写在箭头的上方。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思考:三个反应在形式上有何特点?(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
AB→ A+B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见PPT)课堂练习(见PPT)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外作业:制取氧气文本 板书设计:
课题三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加热氯酸钾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加热
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011年9月26日
第四篇:制取氧气 教案
制取氧气 教案
大厂中学 张自丁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认识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与突破策略】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学准备】
仪器: 分液漏斗 锥形瓶 导管 橡胶管 止水夹 水槽 集气瓶 试管 木条 玻璃片 药品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土豆 芹菜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合作学习讲解 适时指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
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你了解氧气哪些用途?如何获得氧气? 学生思考、回答: 获得氧气的方法 1.分离液态空气 2.电解水
3.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引入课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探究新知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反应物,反应条件,发生和收集装置,反应体系需环保、安全 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
①水(H2O)② 氯酸钾(KClO3)③氯化钠(NaCl)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H2O2)⑥甲烷(CH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资料展示
(1)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2)氯酸钾(KClO3)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3)过氧化氢(H2O2)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4)CO2是一种气体,不易放出氧气。(5)水(H2O)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
(二)确定化学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问:思考下列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
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碳(CO2)
5、水(H2O)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A,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B,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实验探究:取一支试管C,加入3-5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土豆片或芹菜,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现象及结论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 获得结论得出催化剂
(1)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2)特点 一变二不变 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三)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四)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2.排水法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3.实验步骤 及注意事项 观察实验
交流反思: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学生总结: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长颈漏斗应没入液面以下,导管刚露出
橡皮塞即可;
3、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气体;
4、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五)拓展延伸
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
四、我的收获
五、当堂练习
六、创新作业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
七、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化学 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第五篇: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
实验员
周灯学
一.实验目的
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2.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KMnO4==K2MnO4+MnO2+O2↑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三.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镊子)。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细沙。
四.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
(1)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
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2)将6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
注意: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仔细观察收集到的氧气的颜色。
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缺点是高锰酸钾的效率太低。2.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擦去表面铁锈或油漆,拧成一束呈螺旋形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五、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1、KClO3、MnO2和KMnO4若含有可燃物,在高温加热时会出现事故。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取少量药品放入洁净试管中加热,如果发现有火星出现,这种药品是不纯净的,不可使用。若要使用,必须先做处理。KClO3可通过重结晶办法提纯,MnO2可灼烧。
2、学生实验若使用KClO3,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误将红磷当MnO2,否则会酿成强烈的爆炸事故,故本次实验取消了使用KClO3制取氧气。3、30%的H2O2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戴上防护手套。H2O2在pH=4时最稳定。炭粉及尘埃都能使H2O2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最快。为防止H2O2分解,保存时可加入少量磷酸作为稳定剂,并贮存在不透明的塑料瓶中。使用时可加入少量碱。
4、收集氧气时,待气泡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因刚开始冒出的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待那些气泡排完然后开始收集,方可得到较纯的氧气。
5、做O2性质实验时,燃烧物一定要放置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实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