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加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要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阐述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讨了用“工匠精神”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措施,通过构建基于“工匠精神”传播的校园“匠心文化”。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高端技能型人才 措施
随着电视连续剧《大国工匠》的热播以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度成为媒体和社会热议的话题,中国制造业需要大量生产高品质产品的企业,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当前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要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要承担起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重任,深刻查找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育人体系,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解读
(一)“工匠精神”的由来
“工匠精神”最早由聂圣哲先生提出。聂圣哲先生认为,“工匠精神”要求工匠用一生的追求把一个领域的手艺做到极致。工匠对他们专注领域的全身心投入、追求完美与极致负责所衍生出的精神即为“工匠精神”。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耳目一新,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都离不开工匠和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态度上至善尽美。在工作中,工匠们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自己的产品,力争把产品质量从99%提高到99.99%。行为上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既是一种态度,也是工匠对事业的热爱与敬重。思维上敢于创新。“工匠精神”也意味着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态度上倾向完美的服务精神、行为上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思维上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
有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技轻人的价值取向,在顶层教育教学制度设计中,更多关注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也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更高要求,轻视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熏陶和培育。
(二)高职教师缺乏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
相当部分高职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系统的专业实操历练和示范能力的训练,加之有些教师缺乏对职业敬畏、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满足于现状,教学敷衍,缺乏对教学法深入研究的热情,讲授专业理论课尚可,上实训课力不从心,身体力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育人示范效应大打折扣。
(三)校园亚文化影响
长期以来,受60分万岁的校园亚文化影响,许多高职学生对课程考试无所谓、不重视,缺乏敢为人先、永创佳绩的精神,只满足于考试成绩及格、合格;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学生缺乏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劲头,上课被动听讲,课后作业敷衍了事、抄袭现象普遍;在实验、实训等实操课程的学习中,相当数量学生存在追求“速成”的浮躁心理,投机取巧,功利心切,急于求成,马虎了事,浅学辄止,缺乏追求卓越品质的思想意识,只满足于数据过得去,实操技能略知皮毛。
三、培养高职会计学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
(1)高职会计学学生教育应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根本任务,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文化引领,积极打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质和亮点,推动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纵观当今世界,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卓越产品品质追求的大力推崇,才使得其成为职业教育强国,才使得其拥有大批世界顶尖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才使得其产品具有其他国家无以伦比的竞争优势。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外在环境氛围固然重要,自身素质的提高,必然要求培养方式也要作相应改变,现代工匠的培育是其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2)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标杆,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开展。以现代工匠的培育引领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使其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彰显出工匠精神,才能构建完善高职育人工作体系。当下的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国民职业素养之高举世瞩目,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把传承“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重点,正是由于他们的职业教育与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完美融合,才培育造就了大量国际一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平台。高职院校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力量,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学校通过思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学校通过组织实施“工匠精神”实践教育活动,真正让学生做到知、情、意、行全身心投入,将“工匠精神”外化为学生的言行举止,内化为学生职业精神内核。再次,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作用,使合作企业成为学生教学和训练的主要场所、教师双师素质锻造和科研的平台、校企合作和生产服务的基地,成为教师在应用研发方面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其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和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适应日益发展的会计工作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重视,才能够在未来会计入才的激烈竞争中显现其优势。
第二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第三篇:申论精选: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作态度着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以上为每日甄选优秀申论范文“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完整内容,希望对考生复习申论带来深刻的借鉴意义,对其提升申论写作水平能有切实的帮助效应。
第四篇: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摘 要 文章根据德国企业文化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以省级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2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corporate cultur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an spirit;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college can rely o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with the help of competition platform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while cultivating students' “artisan spirit”.And take provincial key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for a practical study.Keywords artisan spirit;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0 引言
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性人才,大力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 2025”宏伟蓝图的战略举措。而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职业教育在重振“工匠精神”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成为了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规纳出工匠精神五大特征;抓住这五大特征,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
德国作为制造强国,从1907年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开始,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成功塑造出2400多个世界品牌,德国人精致、勤奋、理性、专注的性格,源于他们的匠人精神。这种匠人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职业文化,它体现工人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并以自己优秀的作品而自豪和骄傲的一种精神理念。其具体体现,可表现为五大特征。第一,专注精神。在德国制造业,有很多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但实力非常强,他们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力图做到最强,比如koenig&bauer印染压缩机,karcher高压吸尘器,RUD的工业用链都是行业的全球领袖。第二,标准主义。在德国企业,以标准为尊、标准为先。标准就是法律,尊重标准,遵守标准就像戴安全帽和遵守红绿灯一样自然。同样每个产品在具体制造之前,都制订有详细的标准,标准要求涉及到每个环节、每个部件,力求实现零缺陷的目标。第三,精确主义。在德国,很少听到“差不多”这样的词汇,不精确的话,他们不说,不精确的事,他们不做。德国人这种做事讲究精确的品质也给德国的制造带来了精密的特性。第四,完美主义。在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发展中,势必产生完美主义。德国人这种追求完美,其具体工作行为表现为做事一丝不苟,做事彻底、认真。第五,秩序主义。德国秩序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表现在时间管理上,对于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程序、流程,所有的事情都是按时间流程进行推进。另一个是表现在空间上的管理,在德国,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他们的物品都是摆放井然有序。企业无需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一切都在自觉之中。基于职业技能大?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1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使各大高职院校老师和学生重视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其竞赛内容更加丰富,比赛形式更加多样化,竞赛水平也不断提高,大赛从过去的“求会”到现在的“求精”,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内容、形式、评分标准表现出来的职业性、专业性、先进性、规范性,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赛不仅可以展现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可以检验各大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
目前,全国大多高职院校都组织和参与了这项大赛。通过参加这项大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使得各大高职院校老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认识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从2013年开始,就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取了很多奖项。究其原因,就是我院在对参赛选手进行实践锻炼培训时,深入感受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培训初期,高职学生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对自己职业的不认可,导致在培训中学生碰到困难,难以坚持。争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培训后期,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学习动机上引导他们不是为求职、为获奖而学习,而是为求知、为科学而学习的思想,培养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正所谓,心态变则态度变,态度变则行为变。学生的心态发生改变后,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再碰到困难时,都能积极去克服。
2.2 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大赛使高职学生在获取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培养的最好途径,就是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注入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德国为例,在德国,没有专门德育课程,“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融入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学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把工匠精神的内涵“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融入其中,力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德国的这种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值得我们借鉴。
在2016 年 8 月,人力?Y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可见技能大赛是培养中国年青一代能工巧匠的熔炉,我们可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以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以我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17年省赛为例。我们参加的比赛项目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具体项目内容是四驱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由8个子任务构成,同时还包含电路板的检测和维修、电路设计与印刷线路板的绘制、工艺文件编制。在接到这个比赛项目后,我们根据任务难易、学生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计划详细确定到每天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也制订了任务完成情况具体评价标准。在计划制订后,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流程执行,任务完成情况也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执行,若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达到相应的标准为止。在培训的最后两周,模拟比赛场景进行竞技测试,每个任务、甚至每个工序精确到具体时间,评分也严格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精确、完美。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培训,不仅让学生学有所长,也让学生戒浮戒躁,能潜心研究学问,同时也培养他们对事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
2.3 通过借鉴职业技能大赛在组织与参与过程中所取的经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我们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同步培养所取的经验,应用到我们日常教学中。以应用电子专业2016级、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单片机应用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设计与制版”四门核心课程为载体先行开展实践研究,将比赛培训项目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 “工匠精神”五大特征,制订详细的课程标准、实施标准、考核标准,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平台,保障项目教学顺利实施,使学生在获取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将大赛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对参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所取的实践教学成果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专业能力的同时同步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其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葛树荣,陈俊飞.“匠人精神”6大内涵: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秘诀[J].中国工人,2016(10):16-18.[2] 陶文辉.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60-65.[3] 李梦卿.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6(11):39-41.[4] 代丽丽.基于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157.[5] 梁璐莎.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才智,2016(24):203-204.[6] 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第五篇: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强校之魂、育人之石,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本文分析提出,文化是学校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的同时,注重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是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资助课题《“芙蓉工匠”新生代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阶段性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系统开发》(课题批准号:XJK17BZY031)阶段性成果。
《周礼?考工记》有云:“知者创物,巧者述守,世谓之工。”从中可以溯源“工匠精神”的内涵:心无旁骛的专注、铁杵成针的琢磨、一丝不苟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处处都有工匠精神,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是耳熟能详。比如在青铜、丝绸和瓷器的精美绝伦中,在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大运河的磅礴气势中,无不闪耀着工匠精神之光。还有善于解牛的庖丁、酌油的卖油翁、木匠祖师爷鲁班、纺织高手黄道婆等,也是匠心独运。毫不夸张地说,工匠精神一直助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可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国已经将工匠精神提高到了国家层面。这是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培养他们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对产品和服务完美追求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培育对职业院校的重要性
1.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实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作为未来技能型工匠人才职业生涯的重要出发地,职业院校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蕴含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也让尊重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强校之魂
工匠精神培育,关键在文化,而文化是学校的血脉与灵魂。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再造,培养、熏陶一代又一代中国产业工人,从而制造出真正让人心动的产品。这样,职业教育的“灵魂”因工匠精神的注入而强大。工匠精神不仅成为高职教育坐稳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力量之源,也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
3.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育人之石
成就大国工匠离不开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传承,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也需要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保障。因此,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对于未来工匠人才培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双管齐下,不可偏废。纵然在职业教育阶段,要想将一名普通学生直接培养成大国工匠是不可能的,但是职业院校可以为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一方面,通过不断培植工匠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不断锤炼精湛技艺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给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二、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1.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校期间,无形之中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各种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要在注重传承和发展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相关行业、产业、企业的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注重“硬”文化建设。“硬”文化也就是显性文化,主要是指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和物质文化。职业院校可以打造学校历史文化、相关行业产业企业文化及工匠精神文化于一体的校园器物文化。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软”文化建设。“软”文化也就是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工匠人物讲座和先进事迹宣传、开展职业精神方面的征文或演讲比赛等,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下面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文化建设的途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空军装备部,是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普通高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学院的优势所在。
一是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学院致力于把军队文化、航空文化、湖湘文化、航修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浓郁军队和航空特色的文化体系。将“始终不忘航空情怀,始终牢记使命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的理念渗透到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致力于培育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四有航院人”。建立功勋战机馆、湖南航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航空科普知识园地,通过文化的引领和环境熏陶,实现以文育人。
二是融入航空特质文化。飞机的特殊性给航空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学院要求学生时刻抱着“使命高于一切、质量重于泰山”的态度,不懈锤炼匠志、匠心、匠技,把“零差错,无缺陷”的职业素养注入血液,把“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的航修精神植入内心,将“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W全过程。
三是引入军队优秀文化。学院传承发扬军队优良传统,把“姓军为军”“一切为了打赢”“航空报国”“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等理念引入校园,建设士官营区文化,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爱国报国、崇尚荣誉、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校园航空军队文化特色浓郁,像空气一样浸润着学子心田,为培养航空工匠新生代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是在校园内设置专业巧匠名人雕塑,或者在实训场所绘制工匠劳动壁画、张贴工匠精神相关标语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感受学校文化和行业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匠文化的认同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2.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部门尤其是职业院校对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就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在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大力弘扬了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在传承工匠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匠技”的传承,“匠技”的传承更需要师徒心手相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技艺。“师带徒”的方式是指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聘请校内外技能大师直接参与技能教学,通过大师和教学名师们以活态传承,留住技艺,口传身授,让学生心中有职场、手中有专长。比如聘请技术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在有针对性地培育引导教学名师的同时,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通过这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在锻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也突出发展了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技艺。
另一方面是以典型示范传承“匠技”。典型示范是指通过身边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来带动学生对“匠技”的追求,可以是卓越教师示范、优秀学生引领、杰出校友传播等。需要职业院校重视先进典型培育和传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
李克强总理对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昌明.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要全面给力
[N/OL].http://pgy.voice.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
=35259.2017-10-27.[2]周?d中.工匠培养的关键在精神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7-03-21.[3]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4).[4]朱厚望.在精细化管理中走向卓越[N].湖南日报,2017-08-24.(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