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7: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样例5]

时间:2019-05-15 02: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7: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7: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

第一篇: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7: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7:

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了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从对比中体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振兴。【教学重点和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1923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加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给中国人民指明解放道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斗争情况: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4日,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采用游行示威和罢课的形式,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结果遭到镇压和逮捕。

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至6月28日,以上海为中心,工人阶级为主力采用罢工、罢课、罢市的方式,运动波及全国。迫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曹、章、陆三人职务,拒绝在巴黎和会和约上签字。4.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在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向俄国学习,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和农民运动的开展(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组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根据地。

(三)北伐战争的进行 1.时间:1926.7——1927.7 ;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成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湘鄂赣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局部失败;

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3.失败原因:

①客观方面: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方面: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4.大革命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领导权。

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1.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后转战湘南和海陆丰。

意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召开“八七会议”: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实践斗争: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领导经济建设。②理论研究:撰写《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要素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意义: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①到1930年夏,在全国十多个省建立了大小十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万人。②在毛泽东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连续粉碎了敌人三次大规模“围剿”。③1931年冬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

(三)红军的长征:1934.10-1935.10-1936..10 1.长征的原因: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掌握了党中央领导权,反对和排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领导权;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和博古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2.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1 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进行解放战争:1945~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但未解决军队和人民政权地位问题。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进行解放战争:1946.6~1949.4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8,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主力决战和胜利阶段:1948.9~1949.4,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军主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三)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四)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1.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内容: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对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2.1949.3河北西柏坡追歼残敌,解放全国领土 3.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规定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为建国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4.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性质和各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

②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意义: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组织准备工作;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既是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又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因而标志着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建立。【教学反思】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二篇:【历史】2011年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

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了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从对比中体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振兴。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1923(一五四运动

1.背景:(1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加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给中国人民指明解放道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斗争情况:

第三篇:【历史】2011年名校二轮复习精品教案:七 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七、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国民大革命、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了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从对比中体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振兴。

【教学重点和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1923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加之军阀之间不断混战,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3)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给中国人民指明解放道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斗争情况:

2.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主要表现在:

(1)发表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出版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2)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论战。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3)有计划的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适合工人的通俗理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办补习学校和识字班,组织“五一”纪念活动。

(4)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壮大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干部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8个)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2.中共一大: 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

主要内容;(1)通过党的纲领(2)规定党的中心工作(3)成立中央局

意义:(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 1922.7,上海

内容;(1)分析当时中国国情(2)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3)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意义: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①20世纪初“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共两党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斗争目标。

②国共两党在过去斗争的教训中都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统一战线。③共产国际努力促成国共合作,指示中共召开三大,作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和方针。

2.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广州)

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国内各民族平等的主张和实行“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由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一种党内合作的形式)。

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二)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的发展

1.五卅运动掀起全国反帝爱国斗争的高潮;

2.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举办和农民运动的开展(毛泽东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组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根据地。

(三)北伐战争的进行

1.时间:1926.7——1927.7 ;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4.成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湘鄂赣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局部失败;

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3.失败原因:

①客观方面: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镇压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主观方面:中共缺乏斗争经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4.大革命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领导权。

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927-1937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

(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1.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后转战湘南和海陆丰。意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召开“八七会议”: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实践斗争: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领导经济建设。

②理论研究:撰写《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要素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③意义: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①到1930年夏,在全国十多个省建立了大小十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万人。②在毛泽东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指导下,连续粉碎了敌人三次大规模“围剿”。

③1931年冬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

(三)红军的长征:1934.10-1935.10-1936..10

1.长征的原因: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掌握了党中央领导权,反对和排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领导权;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和博古犯了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

2.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1

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

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完成长征。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会师,长征最后胜利结束。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长征精神,推动了革命的不断发展;

③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了北方,开创了抗日救国斗争新局面。

四、进行抗日战争:1937-1945,这一时期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也称八年抗战。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成为最富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日本政局法西斯化。为转嫁危机,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占有了东北三省,并控制了华北地区;

③中国内战不断,为日本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侵略情况:

①1937年7月7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进占北平、天津;同年8月13日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12月攻陷南京。此后先后攻占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②在占领区制造南京大屠杀,成立“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研究细菌战,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合作的条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放弃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2.情况:国共两党达成协议、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3、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1.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官兵(姚子青、谢晋元为代表)英勇奋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丧师失地。

2.抗战后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1942年还派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救出了被围英军并确保了滇缅公路,1945年在英美军队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中共的抗日斗争

1.与国民党达成两党协议,促成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聂荣臻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

3.取得平型关战役(林彪)、百团大战(彭德怀)等重大胜利,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4.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

5.召开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七大规定

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进行解放战争:1945~1949年。这一时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但未解决军队和人民政权地位问题。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进行解放战争:1946.6~1949.4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8,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主力决战和胜利阶段:1948.9~1949.4,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军主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三)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四)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1.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内容: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②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对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2.1949.3河北西柏坡追歼残敌,解放全国领土

3.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规定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为建国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4.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性质和各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

②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意义:①为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组织准备工作;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既是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最高权力机构;又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因而标志着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建立。

【教学反思】

第四篇:【历史】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二轮复习精品教案10:古代希腊 罗马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10:

古代希腊 罗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式确立——伯里克里改革时期达到繁盛。了解其基本特征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了解希腊先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认识罗马法起源与发展过程、作用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成为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一套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文化上: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体会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思考其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罗马法的评价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古代希腊

(一)古希腊文明的兴起

1.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海岸等地区。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以海洋为依托,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具特点:①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②航海业、工商业发达;③思想开放;④政治民主;⑤内外战争频繁。2.古希腊文明自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338年,包括爱琴文明(前20—前12世纪)、荷马时代(前12—前8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时期(前8世纪—前338年)三个阶段。3.古希腊文明发展的中心和典型形态是雅典城邦。

(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A梭伦改革

1.改革背景:

①公元前8—6世纪,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表现在: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贵族把持执政官职位和长老会议,掌握统治权;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法律维护贵族利益;平民不断发生武装暴动。

②由于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展,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工商业奴隶主(海岸派)与下层平民(山地派)的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平原派)专权。

③梅加腊攻占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加剧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2.改革措施: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①颁布“解负令”。即废除债务、债务奴隶制和“六一汉”制度。②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制订“遗嘱法”,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③在雅典公民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④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置“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废除严刑峻法,制定一些新法律。⑤颁布一系列鼓励公民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平民就业的法令。⑥改革度量衡制;倡导节约,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3.改革的作用

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经济利益,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古希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从而产生了以研究人和人类社会为主题的智者学派。2.主要观点: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社会道德不应强求一律。3.意义:

智者学派的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B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其主要观点有:

①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②提倡“知德合一”(“美德就是知识”或“知识就是美德”)的伦理思想; ③重视教育(教化)对培养德性和完善社会的重要性; ④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对人性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不考)D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

1.简要经历:年轻时就学于阿卡德米学园,师从柏拉图,后从事科学研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受聘为马其顿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回到雅典后兴办“吕克昂学园”,从事教学、著述,人称逍遥学派。2.主要成就:

哲学领域: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哲学思想,否定理念世界的存在,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务的感觉。但同时他又认为精神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此外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哲学研究的十三个问题,对西方哲学发展影响很大。在人生哲学上,他主张中庸之道。

生物学领域: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和解剖研究,指出鲸是胎生的。

物理学领域:著《物理学》一书,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逻辑学领域:提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的三段论(简单演绎逻辑)。

二、古代罗马

(一)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规范和维护罗马国家政治统治秩序;

②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

③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保障婚姻自主权)。

(二)罗马法的作用

①继承和稳定了罗马国家的统治,维护了奴隶制度,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为罗马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法律保障; ③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学反思】

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zxjkw@163.com

联系方式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邮箱:zxjkw@163.com

QQ:1365602590

第五篇:【历史】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二轮复习精品教案5: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5: 明清之际的中国: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明初废丞相设内阁,强化专制皇权;清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上承古萌新出现新观念,李贽、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批判旧思想与专制制度,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出现四大小说名著。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清时期,社会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并以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带有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力图压制新的经济因素与思想观念,最终使古代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实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随着同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严重的危机。【教学重点和难点】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海禁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八、明清(前期)

总的特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368-1840年)

(一)强化君主专制

1.明朝: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对皇权不起制约作用。

2.清朝:①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负责奏章票拟;②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以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集权于皇帝;③雍正帝设军机处,由亲信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由皇帝决策,军机处行文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这种不受约束和监督的绝对君主制度,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的随意性的特点,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康熙帝的政绩

1.强化皇权:①清除鳌拜,总揽朝政大权②设南书房,集权于皇帝。

2.巩固统一国家和维护国家主权:①平三藩之乱;②进军台湾,设台湾府;③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④册封喇嘛教**,分掌蒙藏地区事务;⑤在黑龙江流域实行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⑥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3.重视经济,尊崇儒学,开创“康乾盛世”

结论:康熙帝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抵制西方的殖民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其次他调整了生产关系,重视文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但康熙帝是中国封建阶级的政治代表,他强化了君主专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阻碍了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联系方式 QQ:1365602590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明清的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抑商的做法有:实行专卖制度,官府垄断盐、茶等的经营,加征商税;制定歧视商人的规定;设立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发展。影响: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做法是:禁止沿海人民与海上敌对势力、倭寇、外国人交往;对外贸易在限定地点由官方主导进行。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农业的新发展:①多熟制的发展和多熟品种的培育;②引进和推广国外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③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形成专业生产的区域;④编撰《农政全书》,总结生产技术和经验。

3.手工业的成就:①瓷都景德镇在青花瓷基础上,烧制出彩瓷和珐琅瓷;②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使用花楼机织造精细丝织品。清中期开发出“金宝地”新品种;③造船业发达,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4.徽商和晋商的形成;由经营盐业起家,经营范围扩大到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还经营典当、票号等金融活动。晋商活动范围远至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5.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①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的丝织业中机户出资购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和机工形成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已无人身依附关系;②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表现在:机房(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③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但在明清时期,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始终处在萌芽状态,整体上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中国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影响。

(四)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明朝中期,王阳明发展了南宋时期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程朱理学发展为“心学”,宣扬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2.明朝后期,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在:他自称异端,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民主启蒙思想。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得真知。王夫之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 【教学反思】

联系方式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邮箱:zxjkw@163.com

QQ:1365602590

下载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7: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教案7:中国共产党斗争史(1919-1949年[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