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

时间:2019-05-15 02:1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

第一篇: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

《优美的校园》课堂实录

《优美的校园》课堂实录 河北省鹿泉市宜安镇一中 张会丽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平行、成角透视消失规律,并学会初步运用此规律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为表现优美的校园风景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成角透视消失规律。

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运用。

教 具

直尺、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活动一:体验与选择

教师:同学们,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中,你对我们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呢?假如让你把自己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想站在哪个位置,选择哪些场景来表达你的感情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生1:我最喜欢学校的五星红旗、花坛、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我想站在大门口的马路上描绘画面。

生2:我也想站在大门口的马路上描绘这些景物,但是我还要在花坛旁边画上几个在课间奔跑玩耍的同学。

生3:我最喜欢教学楼后的花墙和垂柳。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有条理地描述了自己设想的画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这么多有层次的、立体的景物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

步骤

一、引出“透视”现象。

教师: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吗?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分小组进行回忆、讨论,互相补充回答。

生1:马路越来越窄。

生2: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

生3:行人、车辆越来越小。

教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回答得很好。我们看东西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那么,我们画风景画时运用什么方法表观景物的空间感呢?

学生齐答。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步骤二:探究“平行透视”消失规律。

教师:课本上介绍了哪两种透视现象?

生齐答;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教师:平行透视有什么消失规律呢?

组织学生根据彩图及辅助图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向有疑难问题的学生提示。讨论结束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生: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

教师表扬并进行板书。接着,在黑板上演示平行透视辅助理解图,加深学生对消失点的理解。同时,讲解什么是视平线、中线。

步骤三:探究“成角透视”消失规律并加以运用。

1.教师: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呢?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彩图“日云宾馆”及辅助理解图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铅笔、直尺延长彩图的楼层线,验证自己的答案。讨论完毕,再次提问:成角透视有几个消失点?

生齐答:两个。

教师在黑板上假定出现平线、中线及楼层的高度,用彩色粉笔板演课本上的“成角透视消失点”理解图,使学生加深理解。

2.设计思考题:现在,我们将6页中间的辅助图改画成一座6层楼房,怎么画呢?

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小组讨论后用铅笔、直尺画在书上。教师巡视,分组指导。(指导时抓住成角透视的消失规律,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一千个楼层,每个楼层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两边的消失点上。)

步骤四。巩固新知识。

师:第7页上两幅学生作业中哪些景物运用了平行透视,哪些运用了成角透视?

生互相补充回答。

运用平行透视:三组双杠、跑道等;

运用成角透视:石桌、石凳、楼房等。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下一节课我们将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表现我们美丽的校园。

作业:1.课下观察楼房、马路及两边树木的透视变化。

2.在学校附近选定自己的写生位置。

第二篇:七年级美术校园艺术节4

校园艺术节──“ 微型插花”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背景分析:

现行的人教版美术教材,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学习方式、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总的指导思想,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特别是教材密切结合校园生活的内容以及集体活动的学习方式,为实施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和创新的余地。

新教材实施以来,全新的课改精神给部分老师带来了一些困惑,也因此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的问题;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和融入“美术文化”功能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等等。怎样才能从以往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的课堂教学中跳出来,怎样提高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封闭导致僵化,只有我们教师首先开放思想并具有创新意识,才能真正从全体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结合新教材设计的各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尽量摆脱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特别是要结合学校当地地区环境和学校条件以及不同的学生情况,让学生学习活起来,让他们更自觉,更积极,更自主的进行美术学习和创造,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灵活的学以致用的变通能力,参与集体活动及相互合作的能力等。与此同时,仍然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绘画等技能,在体验感受和技能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美术活动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课前所思考的问题也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本单元《校园艺术节》活动之二──《设计布置舞台》,就是为配合和实现当前美术教学改革各项目标及本单元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既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将本活动设计内容分为三个课时。前两个课时完成教室后黑板和墙面的装饰设计及制作。第三课时的内容设计,则是针对我校深处鄂西北山区的独特地理环境,以及初一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深,总喜欢临摹现成作品而缺乏自己创意思维的实际情况,比较灵活地处理教材中关于利用插花知识装饰舞台(教室)的教学内容。尝试进一步引导学生因陋就简,利用身边极其平凡的野花野草和废旧材料,“化腐朽为神奇”,自己去发现美,创造美,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时不断以教师的设问激趣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不但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需灵活而有创意地利用插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自己的美术设计给校园生活带来的美感,也使学生更热爱自己的校园和班级。并希望以此次美术活动来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教学理念:

首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美术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感受美,提高美术素质和高尚修养的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美的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改变旧式教学所形成的,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标准答案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新课程标准适当降低了双基难度,但课堂教学绝不能人浮于课,必须把握学科本位,抓住本学科特点,应在活泼生动的气氛中,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既要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点,又在学习生活中活学活用。将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与课改精神和谐统—起来,不能盲目活动,缺少学科目的性。第三,评价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维评价方式,将教师简单的单方面的甄别性评价,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诊断性评价”三位—体的评价方式.特别是教师诊断性评价,它包括预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及时调整即时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及其情感的投入给予高度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调动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创作的激情,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并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插花艺术的分类及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特定环境设计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求知、有创新精神的良好学习品质。

情感目标: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变废为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插花艺术的特点:包括整体造型、所用花材的形态及色彩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能有创意地利用插花的基本艺术规律,结合身边的材料资源和教室空间条件,设计“微型插花”的舞台背景。

(2)互相评论作品设计的优缺点,鼓励那些缺乏自信的同学“表现”自我,表达自我。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研究课题: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成品、现有条件,特别是如何因陋就简,灵活地用废旧材料设计布置舞台与会场。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悟,导入阶段:

1.精心导入

教师采取“启发──引导──对比”的方法,以实例为线索.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体验中自己探寻答案。

同学们,你们能发现这些图片的不同之处吗?

CAI图片展示(电视歌手大赛主持人周涛面前有的台式插花和没有插花的对比图片、中央领导友好会见外国友人时,茶几上有的各类插花和没有各类插花的空桌面的对比图片、室内有瓶式插花和没有插花装饰的环境对比图片等。)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有插花的环境和没有插花的环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优秀的插花作品可以使得—个空间更文明,更雅致,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欣喜和快乐。

出示课题:──插花(留出空白,便于添加“微型”二字)

2.感知内容

教师运用课件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能力。初步体验插花的整体造型、色彩变化、花材的组织与配置给人带来的美感。学生带着问题看,然后讨论,用简洁的、自己的话来概括。

因此请学生看CAI片段:《插花艺术》,并在观看中思考问题。问题组:

①看完影片中的插花作品,你对插花艺术有了哪些认识?有何感受?

②插花的美感从何而来?

(二)教师导学,发展阶段:

1.教师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教师实例引导并小结,使学生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的,插花很美。它的美来自它独特的艺术形式、蕴涵的文明和精神及丰厚的文化底蕴。

2.插花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可分为:

A、东方式插花(中国插花和日式插花)

教师介绍插花的艺术分类及艺术特点,使学生对两类插花有大体的认识。

B、西洋式插花(传统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

3.CAl展示多幅各类插花作品图片。

提问:两类插花在造型(构图)上有何不同之处?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不同层次的同学.鼓励差一点的同学大胆发表看法.实施即时性评价,使其体会探究过程的快乐,进一步感受不同风格插花的美感。

教师鼓励并小结:

东方式插花──特点: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情调,使用花材少,叶疏枝少,以强烈的枝叶的形态和构图,形成特有的艺术节奏,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它轻描淡写,寥寥数枝却意味深长,如同中国画的写意画。因此这种艺术形式的插花显得典雅古拙,耐人寻味。构图多为非对称式,显得生动活泼。

西洋式插花──特点:与前种插花正相反,枝密叶茂,红红火火,五彩缤纷,强调插花的色彩。其构图多以对称均衡为主,具有图案美和修饰美,端庄严肃,给人一种饱满的感觉。

4.提问:插花所用花材的形态、色彩的配置有什么特点?

此问题是特别为后面环节中,需要学生自己选择采摘各种形态和色彩的野花素材而设置。

学生观察回答

花材的形态配置:枝叶及花朵的大小,长短变化丰富。

花材的色彩配置:所用花材之间色彩协调。东方插花色彩以“雅”为佳,西方插花则以“繁”为佳。

5.简单介绍插花道具: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等。

教师强调──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及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灵活的选择。与后面“微型插花”所需器皿选择环节前后呼应起来。

6.教师就现有市场花材进行东方式插花的演示示范。

强调此类插花的花材在高矮层次上和造型上灵动又均衡的处理。

教师针对后面学生的“微型插花”花材软小,玎用素材种类不丰的特点,设计制作比较简单的递进式的,前面花材较短小,后面花村较高的不对称组合穿插作品。对学生的“微型插花”起到定的引导作用。

提问:谁能看出老师作品的整体造型符合所知的哪一类插花?

(三)体验思考、设计制作阶段:

1.质疑交流

启发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

展示示范作品,教师提出问题:

插花很美,我们已经了解了插花的种类、特点及方法。那么能不能也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班级活动的背景设计中来呢?

学生:不行,市场卖的花材太贵。我们材料的准备就不足,无法进行。

学生:对,还要买花泥或插花器皿!

教师提示:动脑筋,能不能不需家长买市场上的花材,用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材料来制作插花作品呢?

层层启发,采用激趣法,激发学生动脑筋的热情使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得到延伸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乐趣。

学生:我们用彩纸?

教师:那也要家长买呀?再想想──看看窗外──

学生:我们可以用山上的野草野花!„„

学生:不行,野花草又软又小,没法插!„„

教师:办法都是想出来的,不要忘了,花器也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及使用花材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灵活的选择。

我们来个“脑筋直通车”的竞赛,大家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头脑最灵活,最具创意.能帮我们想出用山上野花草代替市场所售花材的办法来进行“微型插花”的设计,使我们的教室舞台背景更美,更有生机。野花草设计制作的插花作品也许比一般意义上的插花作品小得多,我们就叫它”微型插花”吧!

板书(在──—线上添加:“微型”两字)

2.合作探究

探究方向:

学生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讨,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1.用野花草插花的想法是否成立?

2.用什么方法设计适合“微型插花”的小器皿?

3.选择野花草素材时应注意些什么?

4.“微型插花”的造型适合应用东方式非对称式插花还是西方团式插花?

教师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性小结:

(1)首先肯定:可以利用学校后山的野花草替代市场花材做插花材料。

(2)采摘花材的选择:

植物花朵:形状大小变化、颜色各异。

植物叶片:依插花前后层次的需要,选择造型比较特别、长短不

一、叶片大小不同的植物。如直而长的蕨类植物等。色彩也应有些变化,如酱红色、黄色落叶等。

(3)器皿选择:根据野花草形体小而且柔软的特点,利用旧挂历折出1Ocm的纸筒替代插花的器。

(4)野花草插花方法:可以遵循东方式插花的艺术特点,来设计可单面欣赏的由前而后,递进式的不对称插花作品。使之具有整体均衡,灵动的美感。

3.学生采撷整理:

教师用自己采撷来的植物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穿插。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及时表扬选材,穿插有创意的学生,使学生更具创作激情.掀起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1)学生带着自己的小纸筒到学校后山脚,采撷所需的野草野花。边采边插,完成自己的“微型插花”。

(2)回班同学相互交流整理,根据自己作品所需材料,相互之间可以交换采来的植物素材。

教师小结:

A.有的同学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性的选择了已经枯萎的,且已经卷曲起来的蕨类植物的叶子,型态与其他舒展的嫩叶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枯叶的色彩也使整个作品的色彩感觉更丰富了,作品也更有创意。

B.有的同学除了野草野花,还采摘了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如通红的野草莓、团状的白色蒲公英等,在造型和色彩上都使作品内容更丰富多彩了。

C.有的同学在作品中穿插了一边倒的曲线条优美的野麦穗,使作品更具东方灵秀的美感。

4.学生自评和互评

设计多维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去发掘自己和其他同学作品的优缺点的能力。

(四)延伸作业

1.提问:我们的“微型插花”倒是设计完成了,非常成功。但又小又立不住,怎么才能起到装饰教室的作用呢?

教师继续就学生的作品与装饰教室舞台仍存在放置问题提出质疑,再掀学生创意思考的高潮。

学生想办法„„。

教师提示:大家再看看我们的教室窗户,谁想出办法来了?

学生„„。

教师:对,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每—个有利条件。教室大窗户上一道道横的防盗栏(每栏间隔约30cm),可以将我们的一件件“微型插花”作品一束一束地穿插到防盗栏的栏杆上,注意位置的左右上下的参差变化。不但能解决作品柔软难以立住的难题,而且还能使—个个看起来很杂很散的小作品组合成一件很具整体感的大作品,形成三扇既富于秩序又富于变化的,充满生机和美感的装饰窗。

2.学生一组—组有秩序地进行穿插,自己选择穿插位置,注意与旁边作品的位置关系。

学生欣赏由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装饰完成的教室舞台,使其能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感受、体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了解了插花艺术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并且马上能够开动脑筋,灵活

教师真诚鼓励,使学生更自信,更有自豪感井体会美术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而有创意地利用插花的知识和现有的环境条件去解决问题,大家互相帮助,集合全班同学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设计完成了我们的“微型插花”背景装饰窗。我们不但能够变废为美,同时也体会到了用自己的设计给教室带来的美感。老师非常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真是太棒了!(伸出大拇指)

(六)课后拓展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班级环境、专科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扳书设计)

“微型插花”

插花按艺术风格的不同可分为:

1.东方式插花 典雅古拙,耐人寻味

2.西洋式插花 具有图案美和修饰美,端庄严肃

时间安排;整体感悟8分钟,教师导学10分钟,体验思考、设计制作20分钟,延伸作业5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

教学反思:

这是在新教材教学中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提示和引导的办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挥,自己去想办法创造,学生也都充满激情。在近50个同学的齐心努力下,使自己的教室的三面大窗户充满绿色,充满野趣。加上前一课时的后黑板及墙面的布置,整个教室充满活力,教室就是一个舞台。学生们对集体合作富有创意的作品也非常满意,个个信心十足。

但是,本课时的尝试教学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学生采撷整理的过程中,因为所摘野花具有形态松散而且碎小的特点,因此有些作品的设计显得不够整,有些散乱。针对此情况,我在指导穿插中强调了“化零为整”的方法,既将同类小花、小果整理成束,在作品中当作一片较大的色彩面积来进行处理,以减弱作品的散碎感。

(2)学生课堂活动幅度增加,大大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要想做到“能放能收”很不容易。学生创作热情调动起来了,但过于高涨,总想自己能采摘更独特的植物素材,自己设计得最好。我又不忍心打断,结果有些班级造成了拖堂现象。

(3)学生独自完成练习已成习惯,现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互相交换采摘的植物素材,有些孩子私心比较严重,不愿意也不舍得把自己辛苦采来的值物送给其他同学。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好的培养合作精神。

(4)事先对课堂教学的考虑不够周全,只感觉每个班的学生作品都很令我感动,但都没有留下任何资料。直到有一班主任提醒,才想到借来学校的数码相机,保留下来几位同学的作品,一直都觉得很可惜。以后教学中应该考虑的更细致,更周到。

本课的大胆尝试,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任何一场教学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验、实现,并不断完善。作为一个课改的实施者和开拓者,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有更多付出。面对挑战,教师首先要具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究的精神,才可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式的、具有高尚美术素养的人才。

第三篇:七年级美术上册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 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 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 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 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 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 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三、收拾与整理

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

四、课后拓展

①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 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②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③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 品专栏进行展示。

④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 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 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 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 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

繁的必要的取舍。

三、收拾与整理

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 安全。

四、课后拓展

1、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 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2、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三单元校园的春天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设计标志,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方面来讲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以校园运动会为背景,来组织各种活动,设计标志是第一个主题,由于学生对标志了解较少,可能会缺乏热情,因此要尽量选择他们熟悉的标志,调动学生内心积极的生活体验。

--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由童话似的幻想转向理性、科学的幻想和想象,应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想象力和绘画创作的表现力。--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掌握标志的一些基本知识,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热爱集体的情感。--根据教学目标,再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多种技法和表现形式,简洁、准确表达标志的意义。

二、教法学法

学生喜欢学、愿意学,教师的教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示范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

题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北京申奥的标志让学生欣赏,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学生积极回答后,继续深入:“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标志有什么含义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今天的主题上了!

(二)因势利导,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马上就要运动会了,我们这节课也来学习一下,怎样设计既有内涵又美观的标志,代表我们的班级来参加运动会!”---首先,多媒体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运动会的标志,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分析并明确标志的定义(标志是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

--接着再出示北京申奥的标志,让学生欣赏,并提问:“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大家高不高兴啊?为什么?我们为自己的班级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标志具有识别、象征、审美和凝聚的功能,从而为设计班级标志做铺垫。

---然后出示老师设计的没有文字的运动项目标志,引导“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标志,你们猜猜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运动项目的标志很形象,不需要文字标注也能识别。通过这两个标志的对比,能够让学生知道哪些标志需要图形和文字组合,哪些只需要图形。---继续欣赏更多组合方式的标志,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这样学生既明确了标志设计常识,又明确了标志设计要素,为下一步设计班级标志,提供了大量素材。

(三)布置作业,大胆创作

---出示作业:根据班级特色,选择图案文字,制作运动会标志。---通过以上环节的启发引导,再根据自己班级特色,积极讨论、交流、分析并确定主题,让学生选择--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创作和自由发挥空间。

---学生创作过程中,可播放bandary的大自然之声《春野》,让学生在活泼、轻松地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作;创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关于色彩搭配,关于造型表现,并给创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启发和帮助。

(四)展示评价,课堂小结

学生创作基本完成,先让学生自评、互评,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简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作品是成功的!因为成功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最后总结:同学们的创作非常生动、活泼,想法也非常有创意,希望同学们用这种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富于热情和激情!

四、板书设计

总之,只要教师肯用心、肯转变观念,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教师给予正确适当指导,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美术在校园中健康成长教案

第二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3、德育目标: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重点难点:通过分析各种动态形象和写生练习,掌握人体比例与动态变化规律。

准确表现符合人体比例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坐姿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人体比例教学挂图;一张2开的白板纸、人物动态录象或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2、学生准备:人体木头人模型,课前预习《校园伙伴》一课,并观察校园中同学们的姿态。准备画纸、铅笔或其他画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来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引入新课:“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今天就来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单元: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面对一个伙伴,首先应该做什么,是不是拿起画笔就能表现出来?生答:按照一定比例来表现。(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二、讲解新课:

(1)下面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测量一下,你就会发现结果的。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

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

在测量中,请测量比较快的同学,请介绍一下测量方法。(生介绍:用铅笔头与大拇指指甲的距离测伙伴头的长度,然后依次往下测出全身的长度)。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跪姿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投影片出示数据。

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7个头长;坐约5个头长;席地坐约3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4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型到了),师生总结经验进行交流。

观看录像:运动员跨栏比赛录像,定格在跨栏的一瞬间,请学生用模型摆出这个姿态,不能顺拐(胳膊和腿一顺),个别组任务简单点评后指出运动人体形态的重心。

师:“立姿与坐姿是表现人体相对静止情况下的形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物形态的动作变化很大。在绘画中,大家觉得相对静止的形态容易画,还是运动的形态容易画呢?(生答)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投影片:两种姿态图),看看人体正立和活动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得出结论:出示文字投影片)正因为人体正立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成水平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所以觉得容易画。而活动的人体,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呈相反状,左右不对称了,所以觉得难画。

重心和重心线。(出示复合投影片:先出示图,再出示概念。)重心是指物体的重力的中心。人体重心大致在脐孔上下。大家从课本范图中找出重心、画出重心线。

动态线。邀请同学当模特,找出同学动态中的线条是表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我们把它叫做动态线。

教师范画分步骤完成,写生步骤:①动态线②大形体③深入(衣褶)④完成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三、作业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1、人体比例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3、重心和重心线。

4、动态线

5、速写写生步骤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

(1)学生互评,每组选出几幅好的作品,上讲台前展示。

(2)教师评讲作品,指出优缺点。

四、课后拓展:

(1)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一方面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技能,一方面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积累素材。

(2)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中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除画静态姿势外,还可以初步尝试用速写方式练习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

五、教学参考资料: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

下载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美术优美的校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美术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上)教学工作总结 又是岁末,回顾这个学年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七、九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

    七年级美术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 班级:七年级(1)(2)(3)班 科目:美术 任课教师: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工作,我现将本学期工......

    七年级美术工作总结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初一美术教师工作计划 一、 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 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教研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

    美术七年级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息县第六初级中学 刘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

    七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

    七年级美术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 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七年级美术教案《重复的魔力》导学案,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 《重复的魔力......

    七年级美术工作计划

    七年级美术工作计划 一、主要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

    七年级美术教案

    七年级美术教案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 柳树0中学:李海林 1、学习领域欣赏*评述2、课时1课时3、教学目标 ①、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