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美术 描绘我们的校园说课稿
描绘我们的校园说课稿
《描绘我们的校园》,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绘画应用领域。本节课内容有两个活动。活动一: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
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在小学时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有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里,通过实物观察后会有所转变。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透视学,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 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来引入本课的主要内容——透视(2)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结论 活动二:
探究第1个问题“透视”现象。播放幻灯片: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处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马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越来越小,越来越密;行人、车辆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看到物体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现象就叫透视现象。
探究第2个问题“平行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
探究第3个问题“成角透视”及其消失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理解:什么是成角透视以及它的消失规律。(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活动三:
把学生分成三部分,坐在教室中间的小组运用平行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两边两小组运用成角透视法对讲台上的正方体实物进行描绘。
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深化透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也许可以根据透视规律来画出正方体,但许多学生画的正方体会出现倾斜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把竖直线画得不垂直于视平线。此时可以启发学生:这与如何写字端正是一样的道理。(4)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对比并进行点评。(5)小结——拓展
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用透视法来描绘我们的校园,如教室、操场等。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七年级美术上册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 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石膏正方体、长方体或纸盒等立方体;厚纸板;建筑物图片或挂图;本 校校园环境和建筑物照片等。
学生准备学具:厚纸板;方开纸盒;画纸;铅笔、钢笔或其他画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 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 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 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 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三、收拾与整理
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
四、课后拓展
①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 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②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③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 品专栏进行展示。
④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用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 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 论,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 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 行对景写生。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
繁的必要的取舍。
三、收拾与整理
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 安全。
四、课后拓展
1、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 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2、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五、课后记
第三篇:描绘我们的校园
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工具表现建筑物。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张家港新旧建筑的欣赏,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学会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透视的各种角度的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描描绘我们的校园》、实物展台、铅笔、铅画纸。学具:2B铅笔、作业纸。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3分钟)
师:我们的学校是个诞生才四年左右的新生儿,可我们的张家港却是个有着久远文化历史的沧桑老人了,在时间的变化中,有很多东西逝去了,同时又诞生了许多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我们张家港现在的杨舍西街,那你知道30年前的杨舍西街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图片)
这是30年前的杨舍西街,请同学们来谈谈对新旧杨舍西街的感受呢!
(以前的房子较矮小,砖瓦建筑不够牢固,房子格局有点凌乱,不美观。现在的建筑高大美观,结构更牢固,灯火璀璨,更人性化,体现了张家港市的繁荣和日新月异的发展。也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园也越来越美丽了。)
教师总结:家园的建设离不开美丽的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家园和环境中,就会有很好的心情,希望同学们为自己家园的发展共同努力学习和创造,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现代的家园,看一看,画一画。
通过杨舍西街新旧建筑的对比,引出课题《描绘校园风光》
2、了解我们的家园并感受家园(5分钟)欣赏张家港风景图片,让同学们快速说出景点名。了解我们的校园历史
出示三张校园不同景点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拍摄的角度,有俯视,仰视,平视。并抒发感受。
平视:亲切,身临其境
俯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感觉心胸开阔。仰视:欲于天公试比高;感觉自己渺小。3、10秒钟擂台对抗(3分种)
由课代表和全班学生为对垒的双方,在10秒之内画房子,看谁的房子画的好,给胜出的人加分。通过短时间的绘画比赛,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在构图和透视上的缺陷,并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修改,引入到透视的讲解,4、了解透视知识(8分钟)
通过对“校园实景图”的观察分析,导出透视——也叫远近法,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中呈现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的视觉效果。
学生看视频全面了解透视,教师黑板板书——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5、教师示范(5分钟)
用身边的风景图详细讲解怎么画平行透视,怎么画成角透视。画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6、学生绘画(16分钟)出示校园风景图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评述(4分钟)学生自评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8、教师总结及拓展延伸(1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同学们能初步的掌握了透视规律,在绘画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现象,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多关注我们的家园,深化透视知识,让自己的风景作品更为真实!更加美丽!也希望同学们为自己家园的发展共同努力学习和创造!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了解透视现象和透视规律。能了解张家港的历史和学校的历史,增强对家园的认知感,关注身边的美景,热爱家园。并利用所学的透视知识来描绘身边的景色。学生的兴趣度较高。在绘画过程中,因为时间的关系和透视的难度,有的基础好的同学掌握的还可以。主要出现的问题是消失点定的太近,透视太明显,和实物有些差别,也有的是视点定的较高。
第四篇:【新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的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兴趣。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阶段,在学段上处于过渡期和适应期。由于在小学阶段各校对美术课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存在的差距也很大,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本学期教学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风景速写中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难点: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够绘制出一副在构图与透视都没有基本问题的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校场景图片、学生范例作品等。学生:铅笔、橡皮、画板、画纸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活动1【引导】导入阶段
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的透视现象。通过在室外结合校园场景、在室内结合石膏立方体、挂图或图片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活动2【新授】精讲点拨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 展示PPT课件(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2、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
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3、展示PPT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习近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4、展示PPT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
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展示学生运用成角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5、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总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活动3【练习】当堂训练
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及不同。通过课件展示安排学生练习。
1、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2、展示学生当堂完成的练习作业。教师给予肯定而中肯的评价。活动4【测试】总结评价
教师进一步展示课件中的优秀学生作业和当堂的学生优秀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
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平时多做一些校园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第五篇:《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教学目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我们的学 校吧。(师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或美丽的校园)师指导生写好题目。
二、指导开头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学?
生:我们的学校十分美丽。(师板书:美丽)师指导生写好开头。
三、指导观察,写校园景色,一定要按顺序来写景物。
(一)出示幻灯片,指名说,大家评。注意把话说通顺说连贯,尽量使用学 过的好词好句,把校园的美说清楚。
1.出示幻灯片(1):柏树。
师: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了什么?你觉得它美吗?
生:(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一棵棵翠绿的柏树,它们像一个个士兵挺立着,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师:柏树的下面有什么?
生:(柏树的下面是绿茵茵的草地,像一块绿地毯似的。)2.出示幻灯片(2):操场。
师:柏树的右边是什么?生:(柏树的右边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操场的中 央有一棵大树,就像撑起来的一把大伞,让我们在那里遮风避雨。)
师:操场的尽头又有什么?
生:(操场的尽头有一群矮柏,像是大树妈妈的孩子,都穿着绿色的衣裳,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
师:矮柏的旁边就是我们学校的什么? 生:教学楼。
3.出示幻灯片(3):小树林。
生:(教学楼的对面是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龙爪槐、芭蕉树和芙蓉树。芙蓉树上,粉红的芙蓉花挂满枝头,美丽极了!)4.出示幻灯片(4):花池。
师:绕过小树林,来到综合楼的门前,你发现了什么?
生:(花池里,粉红的月季花正对我们笑哩,一棵小铁树站在花池的中央,花池周围的小树苗也羞红了脸。)
(二)(把校园的美景尽展屏幕)我们的校园很美,你爱校园吗?
板书设计:
柏树 翠绿
美丽 操场 宽阔 花池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