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02: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编推荐]》。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编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张小华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基于以上依据,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过程

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我总结了一些生活作业的设计策略。

1、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传统的作业有其形式单调的不足,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没有予以体现。为此,我们将传统的作业进行了改编,力求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家庭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比如我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书本练习是: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我的设计是:到超市中观察、记录商品的价钱,比一比,哪个贵,哪个便宜。拿1元钱看看能买哪些东西?又是如何付钱的。这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

2、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3、丰富作业形式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作业时形式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在低年级段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这样几种作业形式。

(1)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了《认钟表》后,让学生回家用学过的时间,来向爸爸妈妈叙述一下自己在学校的一天的具体安排,还可以回学校后向同学们说说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一天,学会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又了解父母的一天,从而懂得体谅关心父母,比枯燥乏味的说教要来得“润物细无声”。

(2)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一直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在教学完分与合后,我们设计了 “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并且作为“过关”的基本关,督促学生练习。学生对此类游戏式作业乐此不疲,抓紧所有时间,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种游戏在家长方面也得到了比较好的配合和收效。

(3)家长合作型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很多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比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就让学生回家后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来让学生有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父母的监督作用。但这种作业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效果甚微。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生活化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如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只出现了大量的计算各种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而现实生活中涉及大多是求不完整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像求教室的粉刷面积、抽屉的表面积等。于是我们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了测算火柴盒的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水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的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水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水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

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2)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如:长为1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长为1米20厘米的地板有16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100元;长为80厘米的地板有20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85元;长为1米50厘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每种地板的宽均为6厘米)。请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既美观又合理(节省材料,节省价钱)地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地板,各用了多少根,如何拼接等等)。

又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后,设计这样的题目:我们学校用地板砖铺设长90分米、宽60分米的微机室地面。

(1)不浪费材料的角度来考虑(使用的地板砖都是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

(2)你认为选用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种蔬菜的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如:观察记录下自己家中一周内产生的塑料袋的只数。以此估计你所在农村小队里一天产生的塑料袋的情况。对此结果你有何感想?又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磨头小学每班每天产生的废纸数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地分析。

这些作业,常常不是单凭数学的本身就能获得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同时也不是在问题解决中仅仅获得一个结论、一种方法。而是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并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与情感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获得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4)应用性作业

应用性作业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又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研究竹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会去测量高楼铁塔的高度等等。

五、实验的效果

1、自身获得了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实验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等现代教育理论,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标准》要旨,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对多形式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现状,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融合起来。

2、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解决生活化的作业,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学生在生活化作业化时,感到有事可做,作业热情高,效率也高了。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丁为群

摘要:本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联系生活的规定,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探讨了生活化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初步构建了生活化阅读教学常式。

关键词:生活化 阅读 操作策略 结构常式

一、研究背景

1997年岁末,《北京文学》“忧思中国语文教学”专栏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全社会对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建国以来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拉开了帷幕。语文教学确实存在高耗低效的严重问题,作为语文学科主角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探讨的焦点。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归因很多,最根本的是与生活世界脱节,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问题在我国长期没有解决好。张孝纯先生提出“大语文教育”,他最初把“大语文教育”概括为四句话,第一句便是“联系社会生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新课标也特别强调“与生活的联系”,有许多关于联系生活的规定。例如:“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中有: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各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中,更有大量关于生活的规定。“生活”一词在课标中反复出现了21次,它强调与生活的联系超过了历次教学大纲。新课标中还有一些要求虽然并没有用“联系生活”的字眼,但实际上也是要联系生活。例如它提出一个新观念叫做“体验”(“体验”一词共出现了19次)。什么叫做“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据此我们可以说,“体验”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参加生活实践,然后是在此基础上感悟。因而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体验,没有感悟。生活的丰富与否,也决定了体验和感悟的多少。又例如,“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其实也是生活;没有生活,在哪里实践呢?此外,“活动”、“环境”、“资源”之类,其实也是生活或必须与生活联系。可以说“标准”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阅读材料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阅读是生活的外延。要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须处理阅读与生活的关系。尽力丰富学生生活,开阔阅读背景拓展阅读量,以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说

我们对小学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作如下界定:小学阅读教学生活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紧密生活与阅读的联系,联系生活讲语文,把生活经验语文化,语文问题生活化,探索优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阅读,享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学习中提高生活质量。

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师生关系生活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的课堂是儿童的,应让学生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应“还学生以儿童”,在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关系中开始课堂生活。民主、平等的生活化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要达到师生关系生活化,首先,教师要“蹲下身来”。在生活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蹲下身来,走进儿童的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大脑以及他们的发展方式。例如,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梅兰芳学艺》一课时,几次蹲下身来,伏在学生身旁听他们朗读、述说,甚至在孩子们让他非站到椅子上表演“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不可时,于老师点点头,微笑着,一抬腿,迅速地站到椅子上,认认真真地开始表演,就这样往椅子上一站,站出的是坦诚地面对孩子,尊重孩子。融洽和谐的生活化师生关系,使学生完全打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自由自在地探讨、议论,学习自然就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生命活动。其次,师生关系生活化还包含“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教师则坐在台下学习,或纠正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如学习八册中《古诗三首》时,老师就在课前让学生回家预习,可以查任何工具书,也可以请教家长及身边有学问的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课堂中当小老师。课始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补充并提出需要帮助的问题,然后指名一小组所有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及诗句意思教给大家,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师生换位”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中,彼此心灵相通,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第三,师生关系生活化还讲求“角色转换”。角色转换,主要指让学生从“局外人”转为“事中人”,从学生转为“作者”,转为“文本中的某个角色”,把教学内容转化成自我所感、所思,所想象的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使教学内容渗入到个人经验中,学生与教材进入“物我互赠”,“物我同一”的境界。完成角色转换是走进教材,走进生活的重要途径。如学习《新型玻璃》时,请学生小组合作,依据文中的介绍,各小组自由选择以下几种方式:a、选择文中的任何一种新型玻璃作一番自我介绍;b、作为厂家推销员推销一种新型玻璃;c、作为一名科技人员,设计一种新型玻璃。

2、教学内容生活化。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他在上《全神贯注》一文时,正值中央电视台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剧。于老师先饱含深情地吟诵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然后请学生来背自己熟知的名言,继而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的那段话,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从而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于教师将课文内容有机融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使“例子功能”发挥极至。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其实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进行生活化处理。像8册《爸爸买来电饭锅》一文旨在让学生掌握读懂说明书的方法,并达到利用说明书进行实践操作。其实这样的经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积累,教师完全可利用这点,让学生 集日常生活中各类产品的说明书,在课堂上交流阅读所得,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往往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效果甚佳。

3、教学方式生活化。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真实开放。对话、沟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也应体现生活性,有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走出“书本语文”这个中心,向“生活语文”回归,回到现实的、流动的“生命态”中,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教学中,一方面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把游戏、演讲、辩论、设计、表演、当导游、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环境中展开“对话”,基于学生的经验解读课文;另一方面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与生活环境展开“对话”,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口。如尝试运用语文知识策划社

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就是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亲近自然,用心聆听那风声、泉声、鸟语,体察那蝴蝶翩飞、花蕾缩放、流云溢彩„„

活动是生活意义的全部所在,人不仅是在自己的活动中生成的,而且人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不是源于别处,而是源于人的活动本身,是人自己的活动促成了自己的发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投入学习研究的实践活动中,寻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真正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阅读教学生活化强调教学形式活动化、多样化。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析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谈一谈、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学生唱一唱(与课文有关的歌)、画一画(为课文配图)、演一演(课堂即兴表演)、做一做(与课文有关的简单小制作)——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1)游戏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在游戏中,儿童的身心是愉悦的,能表现出极大热情,应该说这是儿童生活的高质量。我们的教育只有通过联系儿童真实的生活,才能促进儿童完整人格的完整发展,其中包括“儿童的动机、情感、立志”等方面的发展。教学《田忌赛马》,让学生弄明白田忌第二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依据是学习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我在学生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的两组纸牌:红心10、7、5和黑桃9、6、3,同桌各持一组试着比大小,三局两胜,多比几次看看能比出几种不同的答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个个兴奋异常,人人积极参与。通过比比玩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抢占先机”、“以弱胜强”。接着再让学生联系课文弄明白“反败为胜”的依据已是水到渠成。玩的过程就是学习与探究的过程。(2)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语文的素质。(3)辩论会。辩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信息传递,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有显著的效益。(4)竞赛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竞赛项目,以竞赛的形式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阅读和思考。这些活动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自我需要,能唤起学生生命的全部热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三、生活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操作的策略性

(一)教师要有“三真”:真心、真诚、真爱

真心。从宏观上讲,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从微观上讲,教师要设

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教师要“真的用心”去教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成长中的知己。

真诚。真诚的具体内涵是:体察第一位学生,洞察每一个行为,把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行为都纳入教师的视线。这是一种真诚的关注。课堂教学只有做到了真诚关注,才会真正体现生活化,学生生命的亮点才能得以发现。

真爱。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示以善意,对每一个行为都报以善待,始终都要有一个“爱”字在闪烁,善待学生的奇想,尊重他们的理解和思考,尤其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面对的是会思考、会生发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化。

(二)学生应实现“三动”:主动、互动、全动

主动。综观眼下的语文课,学生尚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不能令人满意。生活化阅读学习的语文课堂,学生必须在四个方面表现俱佳:(1)勤于思考;(2)善于发现;(3)敢于质疑;(4)勇于否定。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伴随着“脑子”进行的。

互动。提倡伙伴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互动的形式有: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和自由寻找伙伴互动。

全动。其意思包括两方面:一是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指的是面要广;二是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动起来,指的是质要高。要使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三个有意识”:有意识地控制发言对象和人次;有意识地关注中下生,尤其是后进生;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互交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要使学生的所有感官都动起来,教师要追求三个字:新——设计新颖;活——方式灵活;放——身心开放。

(三)课堂活动要有“三和”:和谐、和睦、和悦

和谐。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和谐的课堂气氛来之于平等相处。

和睦。生与生要和睦,师与生更要和睦。和睦共处能提高生命的合力。和睦的人际关系来之于坦诚相待。

和悦。课堂活动要以和为贵,以悦取胜。这里,教师自身的和悦至关重要。课堂上的和悦来之于教师的喜脸相迎。和悦的情绪能使生命更加健康、更加旺盛。

四、生活化阅读教学结构常式

1、课前预习生活化。大多教师都很注重课前预习,但大多停顿在字词句的掌握理解上,如,抄写生字2遍,回答课后问题,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千篇一律,学生乏而无味。

阅读教学生活化提倡课前预习应根据课文结合生活实践来进行。如八册语文《说茶》,我们可布置以下预习作业供学生选择:(1)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录音。(2)可上网查找你了解多少茶文化?如:中国古代是如何发现利用茶?(3)谈谈“饮茶”与“品茶”有何不同?中国有多少名茶?(4)动手泡一杯茶,献给家人品?(5)询问家长、亲朋好友,饮茶的好处?(6)找一种茶具,说说它的样子。

2、课堂学习生活化。在课堂学习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独立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可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即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藕断丝连》这个词的理解,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藕掰断后是怎样的,再联系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同时,我们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即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活情境”,以景生情,体验领悟。如:学习《小镇的早晨》,引导学生当导演,以“小镇早晨的热闹”为题拍电影。当然,让学生走进“生活天地”,应用语文是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更高境界,教师结合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如: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可是晚上爸爸想看足球比赛,妈妈想看电视连续剧,女儿想看动画片。请你根据人物的身份和兴趣特点,设想一下他们会怎么说,把他们的对话描写出来。

阅读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全程性,使学习内容在“生活天地”中得到拓展。

(1)朗读训练生活化。如支玉恒老师的经典《第一场雪》中的朗读训练,鼓动性的话语、竞读、评读、帮读、陪读等多种形式,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将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优美境界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2)词义理解生活化。有些字词必须运用工具书规范地掌握字义、词义,从而达到正确的运用。大多数词语的理解,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应用,效果更好。比如,八册的《可爱的小蜜蜂》中的“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一句中的“计较”,字典中的意思是“计算比较”,“争论”等,在学习时,我没有让学生查字典,而是让学生想想说说:日常生活中,你碰见过或见到过哪些人,哪些事是在“计较”的?学生略一思索后,举出了很多例子:①家长单位发奖金,有人就在那儿发牢骚,说自己太少,不公平„„②上常识课时,有同学计较教师没叫他发言。③吃中饭时,有人插队,后面的人就吵。④„„,我又让学生思考,文中如果蜜蜂要“计较”的话,会怎么样?你从中又

读懂了什么?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图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完全可以迁移旧知识,联系生活去内化新课文、新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的背景和例子,为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句段品析生活化。如《威尼斯的小艇》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中,老师提出:如果你是船夫,你怎样招揽顾客来坐你的船呢?请大家在小组讨论时,把自己的主意说出来。生1:我家世代以驾驶小艇为生,我15岁就开始驾船载客,至今已快20年了。我的船行得特别快,如果你坐我的船,能够到威尼斯更多的地方去看看,让你浏览威尼斯的更多风光。生2:来坐我的船吧,我的小艇设施一流。船舱的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让您感到舒服惬意,小艇外形漂亮,色彩华丽,一定让您感到体面、风光。生3:我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我驾驶小艇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所以,坐我的小艇绝对安全。另外,我对威尼斯的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如果您坐我的船,我能为您免费导游,所以,您还是来坐我的船吧。老师又引导:船夫招揽顾客的方法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顾客的身份来向这三名船夫提问。生:请问第二位船夫,我患有心脏病,你如何保证我的安全?生2:我的皮垫有按摩功能,并且可以为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您放松,忘了是坐在船上。生:请问第一位船夫,你的船行驶起来那么快,如何保证安全呢?生1:我驾船载客已有20年了,不但驾驶技术过硬,而且经验丰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容应付。另外,我对威尼斯的河道情况非常熟悉,哪里宽、哪里窄,哪里该拐弯都一清二楚,您坐我的船绝对安全。生:请问每三位船夫,我是一名医生,要急着赶往城外看一名病人,你能否保证我按时到达?生3:您可能是以为我只注意安全就没有速度了。您放心,我驾驶的小艇不但安全,而且速度也很快,因为我的驾驶技术好,河道也熟,肯定不会耽误您的事。“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并领悟这句话,便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着力点。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先让学生以威尼斯小艇船夫的身份讨论并汇报怎样招揽顾客来坐船,后让其他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向刚才汇报招揽顾客方法的“船夫”提问。学生无论是汇报,还是提问、回答,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整个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存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4)练习设计生活化。即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来设计题目,选择小学生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题目。把作业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在不经意间能情趣盎然地完成作业训练。如教学《北京》一课,在初读课文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北京的游戏,请大家当游客,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按照课件中的方位图,进行讲解。介绍时,“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问题,回答不出可以请有学问的“游客”

来说„„在复述课文时,教师又设计了一项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现在请全体“游客”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结合课文和课外资料,当一回“小小宣传员”,为首都,为祖国做一份小小的贡献„„正是这种成功的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引导了学生去认真读书,通过大量读书,并吸收、应用课文语言,改造成为宣传词,有效地达到了语言训练目的。

3、课后拓展生活化。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扩展延伸,以达到语言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目的。教师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知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添枝加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所反映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课堂学习教师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田忌赛马》一课学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三种活动:(1)以小组合作形式编排课本剧《田忌赛马》;(2)采访“孙膑”、“齐威王”(当然是指扮演的同学)并写下采访记录;(3)任选一种角色:齐威王的大臣、儿子、百姓、父亲,给齐威王写封信。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课本以外的活生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懂得语文与社会,与生活,与时代密不可分。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实验班的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阅读感受、理解、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激发了阅读兴趣,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阅读教学生活化,从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方法多样得当,课堂效率高,大大减少了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学生普遍具有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能学会的素质,学习活动在自觉、主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2、学生个性特长得到较好发展。阅读教学生活化十分重视在生活中实践,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语感较好。生活化教学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多种爱好,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较好发展。实验班学生参加各项竞赛面广,获奖人数多。在校艺术节比赛中,黑板报、手编报、诗歌朗诵、超级变变变、课本剧等十五个项目的角逐中,实验班学生有十二人次获得一等奖(不包括诗朗诵),另有十多人次分别在区、市级报刊上发表了文章,另有2名学生的4篇习作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

3、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开展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除了抓课堂四十分,更应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一年来,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阅读记录本,每天出声朗读课外文章半小时,记录阅读篇目,请家长督促。至今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

惯,每天没阅读半小时睡不着觉,阅读已成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合作精神明显加强。阅读教学生活化实质上讲究综合性学习,讲究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因为采用行动研究法,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所以本研究经验仅供参考。另外,生活化阅读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首先教师自身语感能力要强,对教材、对生活的认识,对教学的处理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软设计”的能力。另外,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少,有些内容不能联系生活去体验,还须采取新的措施。

浅谈生活化的阅读教学设计

椒江实验小学 丁为群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但是语文教学不能等同于生活,即不能不联系生活实际,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基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阅读教学生活化设计要注意:

一、设计要充分考虑凸现联系生活时的个性化

生活是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轨迹,是具体的人的生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情感和生活体验。我们在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语文课堂联系生活所指正是不同学生的生活显示,因而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特征。教师只有在设计时关注这一点,才能在课堂上主动去满足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独特生活感受的要求,达到对课文语言充分的体验和感悟。“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是《月光曲》中贝多芬对盲姑娘说的。一位学生质疑:“贝多芬是大音乐家,他怎么称又穷又瞎的盲姑娘为您呢?”有的学生则认为:盲姑娘又穷又瞎,连一场音乐会的入场券都买不起,但还是这么热爱音乐,贝多芬认为她敬爱音乐的精神可贵,所以用“您”;有的学生觉得贝多芬是被兄妹俩互相关心体谅的感情感到了,觉得盲姑娘可亲可敬,所以就用了“您”;有的学生认为:盲姑娘仅凭音乐就能判断出来者是贝多芬。贝多芬非常敬佩盲姑娘的音乐鉴赏力:„„此时,老师进一步启发:什么时候见到大人、长辈也称你为“您”?你们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这一来就进一步触动了学生的生活回忆,纷纷争相发言,交流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二、设计要充分考虑强化联系生活时的针对性

生活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语文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联系生活是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正因为生活的广阔,资源的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的“预测”,就更要加强联系生活的针对性,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警惕可能发生的“东拉葫芦西扯瓢”的任意联系,造成高耗低能的课堂浪费。针对性强的生活联系,往往会带来极其显著的教学效果,或给人以曲径通幽之乐或豁然开朗之快。《西沙渔人》一文中,有位学生对“剽悍”一词不懂。老师先请学生不查字典,仔细看看这两个字能猜出是什么意思?然后请学生交流词典中的这个词的意思(敏捷而勇猛),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剽悍”?你能围绕这个词用自己的描述一下吗?后让学生研读课文,哪些词句,哪些方面表现了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课尾请学生挑选演员:有一位导演想把这篇课文拍成一个“风俗、风光”的解说片,现要招聘一位演员来演“西沙渔人”,同学们认为这个演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从年龄、身材、外貌、性格、发型等进行梳理)。整篇课文中,“剽悍”一词是重点词,在教学设计时有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针对性,才有学生描述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剽悍”的人,才有挑选出的合格的演员。我想,学生于此的获益,决不仅仅只是理解了一个词语吧。

三、设计要充分考虑注意联系生活时的提升值

人类的语言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从本质上说,语文课堂教学本身也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联系生活,不是简单的重复日常生活经历,而是按照语文教学理念、目标和规律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和升华,达到基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的状态。这正是语文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应当具有的品位。如:《爆竹声声》一课,课后题要求学生能复述“过年放爆竹的传说”,教师设计了联系生活的虚拟情境:课件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山叔叔”的形象,由老师扮演大山,让全班同学争做中国小朋友——

师:小朋友,你们中国为什么春节的时候要放爆竹呢?

生:叔叔,这可有一个传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到春节来临的时候,山上就有一种叫“年”的怪物冲到村子里来,人一碰到它就会得一种怪病。不是冷得瑟瑟发抖,就是热得浑身难受。

师:啊,放爆竹还跟怪物有关呀!那人们是怎样想到放爆竹的呢?

生:传说有一年春节来临,几个村民到山腰砍竹,肚子饿了,就用几个竹节煮食。这时,几个怪物下山了。燃烧的竹节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远处的怪物竟不敢走近。有个机灵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不少竹节,毕剥声更响了,吓得它们拼命往山顶逃去。从此,每逢

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师: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呢?爆竹不是用火药做的吗?怎么会是几个竹节呢? 生:嘿,最早的爆竹就是用竹子做的。到了唐朝,火药得到广泛使用后,人们仿照竹节的样子,用纸卷成一个个爆竹,里面放着火药,火一点,就发出膨啪的声响。后来,爆竹的制作越来越精巧,品种也越来越多。

师:中国的小朋友懂得真多,我的中文不太好,听得不是很明白,谁再说得更清楚些?(指名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复述。)以上教学是在模拟生活表演,并对生活现实的提升。不仅让学生把燃放爆竹的传说说清楚,而且历练口语交际能力,又是一次享受生活、礼仪教育的锻炼。

四、设计要充分考虑重视联系生活时的有效度

语文教学联系生活,不是为联系而联系,而是为了追寻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情感性和价值取向。这是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明确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讲究联系时的有效度,力争课堂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教《新型玻璃》,一位教师让学生作产品推销。这一环节的设计应当是不错的,学生要推销好产品,必须读懂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另一方面,如何推销介绍,又是对交际语言的很好锻炼。同时,还增加了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和情趣性。但是,一位学生上来作推销时却吆喝着:“噢,快来买新型玻璃呀!十块钱一张,先用后付钱,不好不要钱!卖玻璃啊„„”于是在一阵笑声中便完成了这个环节。显然,学生把生活中的小贩叫卖与推销产品完全混淆了。这一联系生活的表演,只能是获得一个产生了负效率的结果。生活中的产品推销,其语言品位要求无疑要高于沿街叫卖,课堂上的“推销产品”更是一项有交际语言训练目标的解读操练。同样,一位老师在这一环节教学时,就很讲究效率。

(在学生充分读通课文交流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师:同学们,为了迎接“3.15”消费者权益日,某大城市举办了一个新型玻璃大展销,玻璃家族的成员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赶到这儿,想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家庭去施展本领,为人民服务。于是,在展销会上,他们各显神通,说出自己的本领和特点,吸引前来参观购买的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呢!玻璃娃娃们一时想不出好主意,可急坏了!请你们给你自己最感兴趣的玻璃娃娃出出主意,帮他们介绍自己,好吗?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人编为一组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选派发言人。(共5组)(学生相互介绍,小组推选出一名最佳代表上台示范介绍。)生:亲爱的顾客,你们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

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指名其他4组代表上台介绍,再评议)师:你们想的主意太棒了,玻璃娃娃们在展销会上大获成功。顾客们听了他们的介绍后,都对新型玻璃非常感兴趣,向玻璃娃娃提出了许多问题。玻璃娃娃为难了,你们好人做到底吧!根据顾客们可能提的问题,编演一出以玻璃娃娃与顾客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为情境的课本剧。

(小组长任导演,指名担当向往的角色:防盗玻璃娃娃、吸热玻璃娃娃、吃音玻璃娃娃、变色玻璃、夹丝玻璃及顾客们。分角色编排练习,上台表演。“吸热玻璃”剧组第一个出场,其他4组依次上台演出。评选出最佳主角、最佳配角。)师:谢谢“吸热玻璃”剧组的演员给我们带来的表演。各位观众你们观看后说说谁演得最棒?

生1:我觉得顾客A演得特别很自然,像我妈妈平常去买东西时一样问这问那的,还讨价还价的,感觉很真实。

师:你的评价结合生活实际,真能干!

生2:我觉得顾客B都不说话,是不是对这种玻璃不感兴趣,还是演出不够认真、不够投入?

师:观察真细致,能够发现别人疏略的地方。

生3:“吸热玻璃”这个主角挺难演,说的话多,还要回答顾客的提问,她都说得那么完整,真不简单!

师: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好!(其他4组表演和评选最佳主角、配角过程略)师: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真精彩!下面,根据你家的环境,说说你家最需要哪种新型玻璃?为什么?

生1:我家的客厅朝西南,夏天时特别热,开空调很浪费电。我想我家要是装上“吸热玻璃”就好了。

师:你是个节俭的好孩子!

生2:我家在街道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特别吵。寒假里,乡下来的姥姥难得来了,住了一天就嚷着回去,说在我们这里整天闹哄哄,吵得整夜睡不着。如果装上“吃音玻璃”的话,下回姥姥来了可以多住些天了。

师:你是个有体贴长辈的好孩子!你姥姥知道了会更疼你的!

生3:有一次,我一家人都外出不在家,结果家里被偷了。如果买了“防盗玻璃”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师:你会替大人分忧,真了不起!

(学生纷纷举手,呼之欲出,畅所欲言。他们热情洋溢,各个争着说,抢着说。)师:同学们,你们回家再向爸爸妈妈介绍介绍各种新型玻璃,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好吗?

五、设计要充分考虑有机联系生活时的多样化。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使语文教学之树常青的动力源泉。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也应该注意多样化,活动化,情趣化,生活化。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着鲜明时代气息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内容组织训练,使我们的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处处洋溢着鲜活的生活气息。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定能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庐山云雾》:帮助旅游公司为庐山写广告词。

《神笔马良》:马良如果生活在今天,你想他的神笔会画什么?

《三顾茅庐》:在品词析句、充分体会了刘备请孔明心意之诚后,让学生自愿选择“入会”研究:“人物评论会”、“模仿秀展示会”、“兴趣写作会”。

《秦始皇兵马俑》:学习第3自然段,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任务:军事家——画、摆军阵图;文学家——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导游——练说导游词;播音员——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景阳冈》:亮出人才交流中心的《自荐书》,研读课文,帮助武松填写。《在大熊猫的故乡》:以科学假想考察的形式,写考察报告,赞美大熊猫等。开放的、旨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联系生活,但是更需要的是思考生活和提炼生活。如果设计时这一理念不到位,课堂教学的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失落了教学价值。

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阅读”之路

椒江区实验小学 丁为群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这一切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深层联系。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阅读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

一、家庭生活,阅读的温床

一个学生除了每天六个小时在校学习、生活,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生活中度过。母女、父子之间的对话交流,无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阅读教育成效,在小学阶段表现出尤为明显。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轻松愉悦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定一个读书时间,每天20~30分钟,出声朗读佳作美文,读读背背成语、俗语,轻松笑谈歇后语等,孩子在这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在这温馨的家庭生活中,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的,正是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阅读能力,学会了做人。因此,我非常注重向每位家长提出每天朗读20分钟课外书的建议,一年多来,我班学生都有一本日期完整的朗读记录本,记载篇目、时间、家长签名等,学生阅读兴趣浓厚,知识面广。

二、校园生活,阅读的乐园

1、室内班级活动

学生白天大部分的时间生活都在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老师如果能够做有心人,精心打造班级环境,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就可以为孩子们学习成长服务,让班集体成为阅读的乐园。班级开辟的“图书角”、“佳作欣赏栏”、“信息交流台”,一本本图书,一篇篇

充满童心的美文,一份份网上查找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大阅读课”推学生阅读名人佳作,活动课中举办“成语擂台赛”,“好书交流会”等,这一个个小小活动的开展,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扩大了阅读量。

另外,班级后墙的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每天一句”等专栏,引导学生参与,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2、室外校园环境

校园美丽的环境也是很好的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阅读乐园。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画廊、板报廊、通知栏、校史室、队室、别班教室等,这些都是课程资源,经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在美丽、多彩的环境中阅读,挖掘校园文化中内在的底蕴,让学生尽情享受,也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三、社会生活,阅读的天地

1、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阅读

只要肯留心,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块块普通的街头装饰牌、广告语,如:中山西路两边的宣传箱上公益广告,在有些人眼里不过是一种装饰而已。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阅读的课本,也许孩子们会学得更起劲。同样是带孩子逛超市,有的却把它当成绝好的课堂,每种产品的说明书,超市的海报„„,都是孩子接触阅读的机会。此外,社区的文化、体卫等栏目宣传,也是孩子阅读的好资源。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孩子们往往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内化,更乐于运用实践。

2、在社会交往中阅读

社会是广阔的天地,孩子每天要接触人,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新鲜的事物。他们交往中学会交流沟通,同时也发现其中识字的乐趣。节假日随父母走亲访友,一声称呼、一句问候,你会认识很多亲戚朋友;旅游途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让孩子们感到惊讶与欣喜的同时,又了解了许多,积累了许多。

3、在新闻中阅读

社会在发展,每天的新闻报道,各种突发的重大事件,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同样是孩子们阅读的主题。“非典”的防范,“神州五号”升天,奥运会入场券的争夺„„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件,家家户户都关心,孩子们也在其中,而以此为契机阅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他们同学之间热烈地交流电视里、报纸上的新闻、纪实时,他们的阅读欲望会空前高涨。

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语文,处处需要用语文。这里的阅读,不要求精读,可以只明大概、甚至“允许遗忘”,更多的是

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开拓视野。

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

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丁为群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的课堂是儿童的,应还学生以儿童,在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关系中开始课堂生活。笔者试图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入手,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作了一点尝试,即让学生走上讲台,也当一回老师。“师生换位”能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中,彼此心灵相通,学生获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课堂也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以下好处:

一、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更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受控制,一切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一句空话。而由学生自己上课,既消除了教者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就自然多了一份亲近和默契,双方无拘无束,密切配合,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培养参与竞争、共同合作意识和刻苦钻研精神

现代的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较强,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大都争强好胜,富于冒险。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上课”竞争。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课题,先举行“说课”竞争,即让参与者叙述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然后由全班评议,推荐出执教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执教者为了上好课,势必作一番精心的准备,如广泛搜集材料、深入钻研教材、多方听取意见、选择教学方法等。他们会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觉吃透教材,甚至不放过一些细枝末节。上课前和上课时,教学双方都会通力合作,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也使双方对教学内容高度重视,深入研究。

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

受年龄、心理因素和环境制约,小学高段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如低段学生,课堂气氛一般“活”不起来。由学生自己上课,这一新颖的形式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即便教者“照本宣科”,也会给听者许多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便会使听者较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他们会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判断,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作出反应,不象原来对老师那么迷信,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问难。虽然这样常常会使教者措手不及而处

于尴尬的境地,但整堂课却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这时,作为“总裁判”的老师再释疑,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就常常在课堂上见到教学双方各执己见、唇枪舌剑而引发全班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近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有的教材上还专门设计了听说训练,但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材料在内容上与学生心理需求由一定距离,况且听说都得有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这样才真正达到训练目的。让学生上课,无论教者还是听者,都有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堂,交流的需要非得他们相互听和说不可。对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次极好的听说训练。

五、有利于指导教师以后教学

由于学生听课很多,通过比较鉴别,他们已经能够对一堂课乃至一种教法的优劣做出粗浅的判断。在他们执教时,便会有意无意地借鉴和模仿那些他们自认为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或者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会给我们教师很大启发,从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标准,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收学生在执教时一些先进的有益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当然,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并非教师自己就轻松了,只做个听众而已。教师一定要全过程参与,从课文的选定、备课、资料的提供、教法指导、课堂听课、课后评议、教学建议等,都要一一过问,全面指导,如在选文上就要注意选择那些浅显的易学易教的篇目。否则,撒手不管,教者准备不足、听者不感兴趣、课堂上乱七八糟,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 文 与 生 活

椒江实验小学 丁为群

案例一:观察与生活

四年级《可爱的小蜜蜂》教学片断:

“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碰见过或见到过哪些人,哪些事是在“计较”的? 生:我爸爸单位发奖金了,王叔叔看到自己的钱比别的人少一些,就到处发牢骚,认为领导做事不公平,王叔叔就是在“计较”金钱。

生:昨天中午,我到食堂吃饭,排队的人很多,我看见一位高年级同学想吃两块“大

排”,可食堂师傅按分配只给一块,他就在那儿骂师傅,他也是“计较”。

生:昨天上英语课,陈老师请同学们上台表演英语小品,没请到陈伟,陈伟后来就在底下故意捣乱,他这也是“计较”。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不错,那文中如果蜜蜂要“计较”的话,会怎样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处处 学问。

案例二:演绎生活

《威尼斯小艇》教学片断:

师: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 生:船夫,你的驾驶技术真好 生:船夫,你辛苦了 生:船夫,开慢一点 生:船夫,你能教教我吗 生:船夫,下次我还会光顾的

生:船夫,小艇开慢一点,我想看看风景 师:船夫最想说什么?

生:请上船,我会开你们到处走一走的 生:小朋友,快来坐我的小艇吧!

生:不用怕,我的技术很好,不会翻船的。

师:现在四人小组来,推荐一个人做船夫,其他同学当游客。注意,船夫要吆喝,招揽你的生意,最好能请到顾客上你的船,千方百计吆喝好。能不能用课文的词语把游客请到船上;游客是来自己各国,你听了吆喝后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讨论

师:做船夫的举手,请上台!你是一号船夫,你是二号船夫,你是三号船夫。下面都是游客。

师:咱们有请一号船夫,——掌声有请。

生1:我家世代以驾驶小艇为生,我15岁就开始驾船载客,至今已快20年了。我的船行得特别快,如果你坐我的船,能够到威尼斯更多的地方去看看,让你浏览威尼斯的更多风光。

生2:来坐我的船吧,我的小艇设施一流。船舱的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让您感到舒服惬意,小艇外形漂亮,色彩华丽,一定让您感到体面、风光。

生3:我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我驾驶小艇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所以,坐我的小艇绝对安全。另外,我对威尼斯的名胜古迹了如指掌,如果您坐我的船,我能为您免费导游,所以,您还是来坐我的船吧。

老师又引导:船夫招揽顾客的方法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以顾客的身份来向这三名船夫提问。

生:请问第二位船夫,我患有心脏病,你如何保证我的安全?

生2:我的皮垫有按摩功能,并且可以为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让您放松,忘了是坐在船上。

生:请问第一位船夫,你的船行驶起来那么快,如何保证安全呢?

生1:我驾船载客已有20年了,不但驾驶技术过硬,而且经验丰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容应付。另外,我对威尼斯的河道情况非常熟悉,哪里宽、哪里窄,哪里该拐弯都一清二楚,您坐我的船绝对安全。

生:请问第三位船夫,我是一名医生,要急着赶往城外看一名病人,你能否保证我按时到达?

生3:您可能是以为我只注意安全就没有速度了。您放心,我驾驶的小艇不但安全,而且速度也很快,因为我的驾驶技术好,河道也熟,肯定不会耽误您的事。

师:愿意上一号船的举手,上二、三号的分别举手。

师: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威尼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地方用笔划出来。

生:划,读

师:独特风情,优美风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能读个大家听听吗? 生:大建筑物残破说名历史悠久(读相关课文)生:……走到小艇里去……(戏好看)生:那里有许多小艇 生:………………

师:白天,威尼斯冲面生机活力,晚上,寂静围绕着威尼斯入睡,这些情景产生都跟什么有关?

生:小艇

师:当小艇怎么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当小艇怎么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 生:做生意时(找出句子)靠岸的时候就静下来。

师: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书上用小艇做来的事外,你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生:先齐读课文第五段,再想象

生:我看见女教师提着手提包,匆匆忙忙坐上小艇去学校上课。生:看见科学家坐上小艇去考察

生:看见小学生背着书包上船,在朗读课文。生:看见运动员坐小艇去打球 生:我看见西门豹穿着唐服来考察了 师:那是科幻片

生:我看见病人坐小艇去医院,旅客去游览 生:小姑娘卖花

生:提着蛋糕坐在小艇里过生日 生:温州的记者去采访船夫,师:哈,温州人去卖鞋了?肯定有!

师:好,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过了几分钟)生:船夫,你怎么不去划船比赛呀

生:别的城市没有小艇,威尼斯有。我爱威尼斯。

生:小艇小艇你真棒!独特城市由你创!我们生活全靠你!大家都来把你要!(有出入)生:威尼斯的小艇,你是个愉快的“人”我爱你!师:有机会希望你们去威尼斯走走,玩玩。

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教师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表达

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相沟通,课堂上生机勃勃。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不存在语文教学。

案例三:体验生活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课始创设情境,同学们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跟随晏子大夫出使楚国。

学习第一回较量,请小记者谈谈你在晏子身边,当时看到这么一个“矮洞”,是怎么想,你看到了晏子怎么做,对此,你有何看法?重点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楚国到底是个……”

第二回较量: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生四人一组表演,后点评)第三回较量,自读自语,交流体会。

(超越文本,学当晏子):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得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见你们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以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纷纷准备怎样反驳呢?

(开招待会,赞晏子):在出使任务即将来的时候,晏子和楚王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爱提问的小记者,你们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问晏子和楚王。(角色扮演,回读本)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来夸夸晏子大夫。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注重学用生活,渗透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利用知识积累、再现生活情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阅 读 即 生 活 的 体 验

——《小珊迪》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反思,在比较中辨识。让学生走出文本,接通生活的源泉,在开放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感受小珊迪“把诚实和善良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对诚实和善良美好品质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有很多事如过眼烟云,转眼即逝;有很多人如过往的行人擦肩而过。而有的人我们却久久不能忘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珊迪(出示课件)就以他良好的人格魅力感动了一个多世纪来人们的心灵。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二、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生字新词要读准,难读的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在相关的语句旁写上批注:你认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交流

1、多种方式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

2、交流你认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先用一个词来概括,再根据有关语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汇报交流,生随机上台板书词语)()的小珊迪

(可怜的、贫穷的、可悲的、忍饥挨饿的、饥寒交迫的、饱受饥寒的、非常需要钱的、执著的、固执的、善良的、讲信用、诚实、守信的、可敬的、令人敬佩的、了不起的、爱弟弟的、关心他人的„„)

3、总结。可怜的小珊迪为了生存乞求“我”买火柴,在双腿被马车轧断的情况下,还送回了仅剩的四个便士,临死前非常挂念自己的弟弟!这是一个可怜的、善良的、可敬的孩子。老师非常敬佩他。

四、比较研读

1、师:这篇课文老师已经教过四、五遍了,课文也读过上百遍了,每读一次,我的眼

眶都会噙满泪水。我总觉得小珊迪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珍贵的东西,很令人感动。它到底是什么?如果说是诚实与善良,那我们在座的人也都是诚实与善良的呀?如果不是诚实与善良,那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到这种珍贵的东西。

2、学生自由反复读课文。

建议读课文时,要抓住珊迪的言行,从以下五个方面自己选择一两个角度展开学习,思考珊迪与从不同的地方:(1)拿自己与珊迪比;(2)拿“那种人”与珊迪比;(3)拿车夫与珊迪比;(4)拿小利比与珊迪比;(5)拿“我”(即作者)与珊迪比。

3、小组交流。提醒学生各抒已见时,交流为主,讨论为辅。

4、全班交流。

珊迪是个特别的孩子,就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珍贵的东西,刚才大家从不同方面对珊迪进行过一番研究,下面我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拿自己与珊迪比。

假如自己遭遇珊迪这样的贫穷与不幸,珊迪的那些行为,哪些自己能做到,哪些自己做不到,做不到的可能会怎么办?

重点朗读第一段的外貌描写和珊迪的乞求:“啊!请您现在就买吧!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感受珊迪的饥寒交迫。

(使学生认识到:一般人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做到诚实善良;处在珊迪这样饿极了、冷极了、痛苦极了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诚实善良。珊迪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始终没有丢失诚实善良。)(2)拿生活中常见的“那种人”与珊迪比。

生活中以装穷卖苦来骗取他人财钱的人我们时有所见,比比他们与珊迪的差别。重点朗读“我给了他一先令„„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感受珊迪的诚恳和“我”对珊迪的信任。

(使学生认识到:以丢失“诚实善良”为代价去骗取不义之财的“那种人”是多么渺小、可怜,相比之下珊迪的精神是多么崇高。)(3)拿车夫与珊迪比。

马车把珊迪撞成重伤后,车夫溜走了;珊迪在临死前还想着还钱,想着他死后谁来照顾他的弟弟。与珊迪相比,车夫缺乏的是什么?重点朗读珊迪临死时说的那段话,感受他的无私善良。

(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是强者与弱者的对比,大人与小孩的对比,更是正直与不道德的对比。车夫丧失良知,而珊迪是多么可怜又多么令人敬佩。)(4)拿小利比与珊迪比。小利比哪点最像珊迪?

也可引导学生拿自己与小利比对比,面对这种情形,你会像小利比一样首先想到去还钱吗?重点朗读好小利比诉说的那段话,感受兄弟俩的悲惨遭遇。

(使学生认识到:小利比听他哥哥的话,在哥哥伤势学生的时候拿着剩下的四便士去还给先生,从小利比身上看到珊迪的诚实善良对他的影响。)(5)拿“我”与珊迪比。

“我”与珊迪素不相识,是什么力量使“我”毫不犹豫地做出“永远照顾小利比”的决定?假如你面对珊迪,你会怎样做?会想什么办法?

重点朗读好: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感受珊迪诚实善良的力量和“我”对珊迪的敬佩。

(使学生认识到:“我”也是善良的人。“我”决定永远照顾小利比,这不仅仅是同情、可怜,更是对兄弟俩“诚实善良比生命更重要”高尚品质的敬佩。)(设想:突破时空的局限,将文本与现实生活紧张地联系地一起。兴趣阅读、意义阅读、对比阅读、情景阅读交合一起。这样的探究,就不是仅仅停留在阅读文本的语言和形象的层面,而是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移情体验放能产生“心灵共振”的效应。)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明白了:珊迪是个可怜的孩子,天冷了没有衣穿,肚子饿了没有饭吃,腿被轧断了没钱治伤,只能等死。珊迪更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在又冷又饿的时候,没有像“那种人”一样去偷、去骗;在手里拿着“我”的一先令的时候,没有像“那种人”一样悄悄跑掉;在自己不幸遭遇车祸轧断双腿的时候,惦记着的是叫弟弟送还仅剩的四便士;在临死的时候,没有为自己流一滴泪,却一心想着年幼的弟弟没人照顾。他把诚实和善良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这就是珊迪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6、“我”被珊迪的这种宝贵的精神深深打动,“我”才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 学生齐读“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感受“我”的义举和珊迪精神的力量)

7、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他死了”重音轻读,让学生的感情从伤心、悲痛、不舍,到更加沉重。

五、感情抒发

出示导说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读后感。(1)先生呀,„„的先生,你(我)„„!(2)小利比呀,„„的小利比,你(我)„„!

(3)车夫呀,„„的车夫,你(我)„„!(4)珊迪呀!„„的珊迪,我(你)„„!

(设想:这个说话题融阅读感悟、情感抒发和语言发展于一体,不是孤立地认识珊迪,而是把珊迪放到人物之中、情境之中,让学生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珊迪,一幅真实立体的生活图景。)

六、感悟升华

1、站在“把诚实和善良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小珊迪面前,老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读完课文,我常常问自己:假如珊迪的所有不幸降临到我的头上,我能像珊迪一样诚实善良吗?

请大家把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小诗,希望能表达你心中对《小珊迪》最强烈的感受。

2、通过写读后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和认识得到升华,同时练习怎样把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用凝炼的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想:通过写读后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得到升华,同时练习怎样把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七、拓展练笔,链接生活 自主选择一题,写话

1、课文没有直接写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所发生的事,你能否从“小利比”的话中来描述这件事。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

2、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事情会怎么发展呢?他会怎么花那一便士呢?请通过想象写一个片断。

3、阅读《三次逃票》的短文,请你给文中的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封信,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设想:生活的语文就是能用之学生生活、时代生活的语文。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此处设计,既充实和丰富了学生对“诚信”的感悟和体验,又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关怀。)

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拍卖活动

课前进行简短的拍卖活动,拍卖品有真挚的友情、好的学习方法、健康的身体、财富、F4演唱会门票等。然后请拍卖真挚的友情、健康的身体的同学谈谈想法。

2、引言:从刚才的拍卖来看,许多同学追求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感受一位司机身上比金钱还重要的品质。

(点评 引入生活中的“拍卖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一)读文质疑,连词明意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2、默读全文,用“——?”划出难理解的词句和问题,联系上下文进行初步理解。

3、出示词语:

驾驶 故障 环顾 超出 联系 陌生 歉意 诚实 信任(1)读准这些词语。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二)品词析句,挖掘内涵

1、梳理初读课文时的问题。可能有:(1)“我”留纸条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小汽车的主人反而会致谢呢?(3)我的“诚实和信任”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2、当发现小汽车左侧的反光镜碎了后,“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词句。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与文中的“我”比较一下,并对他的行为作一评点。(“我”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诚实的人)(点评 联系生活中的“自己”的表现去理解阅读文本,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自我,提升了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3、出示语段:“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是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加深理解

1、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个条。(交流)关于这张纸条的内容,书上是怎么说的?读文中的句子。

2、其实这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没有同学在写纸条时把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写进去了?再读课文,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点评

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学生想像丰富,不仅仅在应用语言,实践语言,更是在滋润心灵,憧憬未来,创造生活。)

3、文中的“我”为什么不把原因写进纸条呢?(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动承担责任,坚持要赔偿损失,表现了“我”的责任心和诚实)

四、品读对话,体验真诚

1、过渡:红色小汽车的主人看到纸条很是激动,三天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请同学们读读“我”与小汽车主人的对话,注意揣摩双方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抽几位学生朗读)

2、除第一句外,课文用的都是直接对话,你能根据当时的情景给对话添上提示语吗?教师稍作指导:

如:“没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陌生男子十分友好而坦诚地说。)(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急忙说:)“不,是我要向你道歉,请你把发票寄来,我把钱寄给你。”

“不用了,没几个钱。”(陌生男子语气坚决而真诚。)“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条,这使我很感动。”

3、角色朗读,电话模拟。

(1)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怨天,不尤人,主动承担责任,坚持赔偿损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如果你是红色小汽车的主人,你感动吗?你信任他吗?带着你的感动,带着你的信任,和“我”通一次电话,别忘了感谢“我”让你明白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2)小组合作,角色朗读。“我”:歉意、诚实、真切。“车主”:坦诚、信任、感谢。

(3)模拟“我”与车主打电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点评

静态的语言文字,用生命、用激情去读,就会在学生心中跳荡起来。加之带着生活体验去读,话于是就变成了画--变成了动态的画,变成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画。这不仅仅是生活的感受,更是生命的体验。)

4、学习表达方法。

教师:课文的对话很有特色,是以直接对话的方式写的,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使文章更简洁明了。

5、讨论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讨论后完善板书:

无人知晓 留条„„„„诚实和信任(比)买反光镜的费用„„„„金钱(更)“我”与“车主”,人与人的和谐„„重要

五、学写格言,升华认识

1、同学们,诚实和信任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大力提倡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更需要这种美德。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感受很深,我设计了一句名言想送给大家(出示格言)诚实和信任,人生永久的伴侣。——语文教师丁为群

2、下面老师请大家把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归纳成一名格言,而且要加上“未来的××家”和自己的姓名。

六、拓展延伸,激情导行

1、屏幕出示摘自报纸的一则新闻《1万元才救你儿子》,让学生读一读,并把想对那位叔叔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实践作业:(任选一题)(1)巍星菜场的×××夫妇俩最近被授予市首批“诚信经营户”,请同学们自由组成采

访小组,课外对他们夫妇俩进行调查采访,写成采访稿或心得体会,班会课时进行交流。

(2)调查生活。

深入社会,调查生活中商人、厂家的一些不诚信的做法,拟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全社会的人讲诚实,求信任。

3、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你想读吗?老师还从网上下载了2000年高考关于诚信话题的满分习作《我诚信,我美丽!》。这两篇文章,同学们可在课外阅读,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总评: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教师应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本课的设计试图创设一种生活的情景,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态度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品析词句、练笔训练、品读对话、拓展延伸等环节,使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以教材为凭借,适时进行分角色朗读和电话模拟的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语言实践,使课堂充满了活力。阅读与生活相联,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人格的总裁判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写格言这一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将悟于心的思想内容外化,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以载道,水到渠成。

课堂的精彩来源于生活的丰富

——记我听到的一堂识字课

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第1册教材上有8个生字“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要求是看图识字,很简单,也很明了。去年,我校一位教师在给家长的公开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先拿出8幅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认认生字,组组词,最后开始了谈话: 师:在这8个字中,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和“水”交朋友,因为当我口干的时候,我需要喝水。师:还有谁也喜欢和“水”交朋友?请说明理由。(数人争着回答)生:我也喜欢和“水”交朋友,如果没有水,我的小花狗会渴死的;如果没有水,妈妈不能洗菜烧饭,我们吃什么啊,如果没有水,厕所里该怎么办?„„

(听了学生的发言,可以知道,他们已经认识到水的重要性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

以他们的回答也是丰富多彩的。)师:听了小朋友的谈话,我感觉到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一旦没有了水,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可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浪费水。请打开你记忆的大门想一想,他们是怎样浪费水的?

生:有的小朋友喝水只要喝一点点,但却要盛一大杯,喝不了就倒掉,这样很浪费。生:有的小朋友洗手要把水开得很大,其实开小一点就可以了。

师:(还有几个人要说,但老师稍微作了一下引导)刚刚小朋友说的都是学校里的情况,学校外面呢?

生:我妈妈洗完衣服就把水倒掉,其实那水还挺干净的,可以洗洗别的东西,或者擦擦桌子什么的。

生:洗车的时候,那些人直接用水龙头冲,我认为这么做很浪费。我和我爸爸洗车时就端一盆水擦擦,脏了再换盆水,也能把车擦得很干净。

师:你们说得很对,应该节约用水。我们来想一想,水除了给我们带来好处外,有没有给我们带来灾难?

生:我爸爸说,那年发大水,淹没了许多的房屋,许多人无家可归。生:大水中还有病菌,许多人都得了病。

师:大水就像老虎、恶狼一样凶猛,它们的到来,使许多的田地淹没,使许多的房屋倒塌,许多的生命被吞没!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大水吗?(这时,有一只小手举起,老师马上请他回答。)生:因为没有大树,没有小草。

师:对,人们为了赚钱,把大树砍掉了去卖,在草地上成批成批地养羊。树林没了,草地没了,泥土变得疏松,雨水落下来,泥土拦不住它,泥土就会随着雨水流到长江啊、黄河啊这些大河里,河底越来越高,水就要往上升,超出了河岸,水就往外流了,于是大水就开始作恶了。因此,我们要多种树、种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让我们的土地再受到洪水的欺负,我们要给水讲道理,让它也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的朋友。(现在想想,要是当时能画一幅示意图,效果会更好。)当老师在介绍大水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安静地坐在位子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与活泼,却多了一点大人似的思考和严肃,也许老师的话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震撼。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师生谈到了名川大山的壮美,谈到了平原田野的辽阔,谈到了牛马羊群,谈到了泥土种子,谈到了遥远的原始人群,谈到了火的发明,谈到了金钱的作用,也谈到了希望工程。这样的场合谁还分得清老师和学生?谁还分得清是语文课?思品课?自然课?地理课?在这里,老师的教学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视野也不仅在课堂,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课堂变得那么有魅力。因为,这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知识交流,是朋友间真善美的生活的集中体现,它让老师和学生同在一课堂中感悟生活,同在生活中自我学习!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毛振静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

(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

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单

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科学导向。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3、“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基于以上依据,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我总结了一些生活作业的设计策略。

1、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传统的作业有其形式单调的不足,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没有予以体现。为此,我们将传统的作业进行了改编,力求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家庭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比如我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书本练习是: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我的设计是:到超市中观察、记录商品的价钱,比一比,哪个贵,哪个便宜。拿1元钱看看能买哪些东西?又是如何付钱的。这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

2、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3、丰富作业形式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作业时形式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在低年级段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这样几种作业形式。

(1)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了《认钟表》后,让学生回家用学过的时间,来向爸爸妈妈叙述一下自己在学校的一天的具体安排,还可以回学校后向同学们说说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一天,学会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又了解父母的一天,从而懂得体谅关心父母,比枯燥乏味的说教要来得“润物细无声”。

(2)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一直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在教学完分与合后,我们设计了 “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并且作为“过关”的基本关,督促学生练习。学生对此类游戏式作业乐此不疲,抓紧所有时间,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种游戏在家长方面也得到了比较好的配合和收效。

(3)家长合作型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很多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比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就让学生回家后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来让学生有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父母的监督作用。但这种作业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效果甚微。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生活化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如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只出现了大量的计算各种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而现实生活中涉及大多是求不完整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像求教室的粉刷面积、抽屉的表面积等。于是我们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了测算火柴盒的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水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的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水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水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2)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如:长为1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长为1米20厘米的地板有16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100元;长为80厘米的地板有20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85元;长为1米50厘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每种地板的宽均为6厘米)。请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既美观又合理(节省材料,节省价钱)地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地板,各用了多少根,如何拼接等等)。

又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后,设计这样的题目:我们学校用地板砖铺设长90分米、宽60分米的微机室地面。

(1)不浪费材料的角度来考虑(使用的地板砖都是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

(2)你认为选用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种蔬菜的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如:观察记录下自己家中一周内产生的塑料袋的只数。以此估计你所在农村小队里一天产生的塑料袋的情况。对此结果你有何感想?又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磨头小学每班每天产生的废纸数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地分析。

这些作业,常常不是单凭数学的本身就能获得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同时也不是在问题解决中仅仅获得一个结论、一种方法。而是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并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与情感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获得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4)应用性作业

应用性作业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又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研究竹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会去测量高楼铁塔的高度等等。

六、实验的效果

1、自身获得了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实验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等现代教育理论,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标准》要旨,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对多形式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现状,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融合起来。

2、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解决生活化的作业,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学生在生活化作业化时,感到有事可做,作业热情高,效率也高了。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研究报告”课题

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时间与研究课题于2010年启动,受到了有关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学校小教研英语组成立了以主抓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为主的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实验教学工作,确立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方案。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经过两年来的实验,取得了较大成功。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从一开始就将国内外现阶段先进的教学评价思想、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集于一身,在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评价改革实验,使实验在起始阶段就站在高起点上。

一、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的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国际上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外语(特别是英语)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的外语水平成为国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成份之一。因此构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国民的外语素质的提高是摆在世界各国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把外语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对外各交往规模的日益扩大,提高国民的外语素质,已经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而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重大问题。作为承担此项重任的基础阶段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改革教学评价入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从教育发展全局看,现代教育改革有两大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上寻求与人才素质培养相一致的课程布局;二是从学科课程内容上寻求科学的目标设定。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要用新的人才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小学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学科建设问题,而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而小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既建设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从学科发展看,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对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2000年前,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课程还只在中学开设时,教学评价的功能只限于选拔和甄别,这种评价体系同其他开设外语的国家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比具有差距;其次是教育评价思想、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水平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低。实验证明,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要根据英语学科教育的目的及原则,对教育过程和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并为学生的发展程度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评价在教学中所起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我校当时的情况看,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育,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课改实验区相比相对比较落后,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在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知之甚少,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已经自发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和我校实际出发,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实验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认识及实施原则 1.对教学评价课题研究的认识

教学评价是指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评价。以往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是:

(1)教师在教学评价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评价,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由于概念不清,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高度结构化评价和低度结构化评价、一次性评价和连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教学评价目标存在缺陷。

(3)能力评价和知识评价的关系处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般认为,知识目标容易进行教学评价,能力目标较难进行教学评价。另外在实际教学评价中重知识轻能力。

(4)在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用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这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学生学习有一个过程,对过程中的情况要用形成性手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要用终结性手段进行评价,二者不能混淆。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二者往往被混淆。

(5)教学评价实施机制存在问题。

(6)教学评价形式趋于单一化。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评价形式就是测试,而且是套用中考和高考形式的测试。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另外在评价活动中,被评价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教师运用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似乎是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一种评价关系。教师较少想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较少想到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

(7)教学评价心态存在的问题。一是被动接受外部评价。二是盲目相信分数指标。三是评价问题合理化倾向。也就是说出现问题归于客观原因,把存在的问题合理化。四是使用两极标准进行评价。要么好(yes),要么坏(no),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

(8)教学决策问题。教学决策在课程发展的三个部分中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要随时指导教学决策,教师日常的决策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我们认为,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一定能够正确吸收反馈信息,所以,决策失误往往多有发生。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程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评价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改革力度与效果。因此必须对评价有正确的认识:

(1)评价是对人的评价,对人的发展状态的评价;评价要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的。

(2)评价应具有形成性、开放性与灵活性,起到激励的作用。

(3)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其有信心、有成就感的动力。(4)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评价。

(5)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与教学对立或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体系。那么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依据什么呢?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所以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应该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这样英语教学的评价目就和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强调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能力的培养。

第一点,评价目的和课程目标都在强调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这是首要的。英语课程目的,绝不是简单的获取一些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强调的是学生要通过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愿望。同时通过学习活动使孩子有一种成功感。但是这些兴趣,这些成功感的建立离不开评价,离不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有意识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二点,通过评价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与策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日常交际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评价既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那么在评价过程当中,就要注重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根据这样一个评价目的,考虑到小学开设英语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评价原则。

2.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原则(1)激励性原则

就是要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让学生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整个评价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测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与以往的或与一般测试、评估不一样。这里评价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进步的感觉,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要通过评价是学生感到自己是在不断地进步,感到“我能行”。要产生一种这样的感觉。实验中需要认真考虑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有些测试,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失败,比如说过高的对学生提出一些语言方面的要求。过多的集中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而忽视了学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的运用,合作学习等等这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评价往往使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失败。那么,包括测试手段之后的评价,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有时会产生这样一种结果。以往采取评分的方式,对学生采取排队嗝方式,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励性原则应该是评价的第一原则。

(2)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应极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的各个过程。要能够和老师协商、协调,能够自主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那么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这样做。可能有的老师对此不一未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积极的参与,可以有愉悦的状态。但考试就是考试,是学生在集体的状态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这样一个过程,是严肃的事情。评价也好,考试也好,确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它并不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严肃到了让学生感到恐怖的程度,让学生害怕的程度。因此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所能了解到的,给他们的评价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甚至可以和教师一起来设计评价活动。这样一来整个的评价活动就更加平等、民主。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通过评价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

(3)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的评价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呢?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在国家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在小学的英语评价当中更应该强调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当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价,这就是形成性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贵在形成性生原则

(4)活动性原则

以接近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听、做、说、唱、玩、演进行评价,让学生喜欢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等进行评价。那么,活动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评价当中,要用接近日常教学活动当中的听做、说唱、玩演、视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5)生活化原则

评价注重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全方位的体验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查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把英语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围绕生活主题展开语言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6)多元性评价原则

评价不仅应当是多维的,而且应当是多元的。在小学英语课程评价过程中,与课程相关的因素都要成为评价的对象,与课程相关的人都应当参与评价。如:教师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学生应当成为评价的能动参与者;学生应当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学生应当主动评价教材和课程;学生家长应当参与评价。教师不仅要学会自己收集信息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家长一直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成效的评价,也是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实验课属研究的实施 1.实验对象

本项实验对象是小学五年制三至五年级学生。2.实验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评价的内容不只是单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涉及到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策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

(1)学生学习兴趣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情况,原来有兴趣的学生是否保持甚至加强了学习兴趣,原来兴趣不浓的是否有所改进及时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又可以更加有目的的发展学习兴趣,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

单纯的书面测验的考试已不能适应英语课程的发展,但仍是检查学生语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方式之一。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题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的形式,教师努力创设语言情景,在情景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基本词汇、语音语调、语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3)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及共同合作精神的评价。对这方面的评价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否乐于和他人合作,是否具有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通过英语的学习是否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异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4)学生学习策略的评价

学习策略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通过评价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

(5)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在对话表演、小组讨论、排演英语小品等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情况。

3.实验的操作方法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贯穿于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并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选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

(1)学生的自评

学生的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

(2)、学生互评

学生的互评主要是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对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与策略以及参与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行的相互评价,以次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

(3)、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简单评价,而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与策略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处理信息技能、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表现以及学生创造力等多方面的情况。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的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的记录表、学生阶段性测验结果及反思等。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首要内容。学习档案用于收集学生作业、学习行为记录、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平时的测验以及自己或同学对其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意见等。通过学习档案的建立,不仅让学生明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让学生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而且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

第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期末考试、升学考试的形式。英语考试一般又分为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听力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听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口试主要考察学生读、说、演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评价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向。我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和方法开展英语教学的评价工作,让学生得到全新的发展。

四,实验课题的实施情况

1.实验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

在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全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验在校英语教研组领导下,在务实验学校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下,2010年以来,全校共有9班正式启动了实验教学工作。本课题实施分四步进行:

1.基础调研阶段(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2.专题研究阶段(2010年4月1日——2011年2月28日)3.总结论证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0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落实课改纲要及英语新课标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尝试实践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为途径,为促进师生在实施英语课程中实现共同发展,我校以《研究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为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新教师评价理念,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效益。一年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成立研究机构,制定研究步骤

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调研阶段(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准备课题启动阶段,全面动员、确定试点班级,大量收集有关的资料,加强理论学习,进行业务讲座,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课程论”“评价理论”“测试学”等有关资料与文献,认识到更新评价理念对提高教学效益所起的重要意义,研究评价的问题已成为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教学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进程,不再着眼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单方面、局部的改革,而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的改革会引发教育教学领域深刻的变革‘

第二阶段是专题研究阶段(2010年4月1日——2011年2月28日),教师深入班级听课,了解各班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完善从更新评价观念到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全过程。通过摸底,发现以往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案例分析、评价案例展示,使实验教师既有理论的奠基,又有实际的样板,减少了盲目与困惑,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全校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水平。许多教师尝到了教改实验的乐趣,提高了参与实验的热情,出现了人人愿意参与课题的良好态势。

第三阶段,总结论证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0日)总结阶段。

第一、加强师资培训,明确评价理念

1.培训思路

试验之初我认识到,评价实验是否能按计划扎实有效地推进,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到位。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整体培训思路: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相结合,构建研究型培训模式,多层面展开工作。

2.培训策略

(1)重视启动阶段的课程培训及评价理论的学习

为了使实验工作顺利开展,自2010年3月起,我校选拔了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优秀英语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课程培训,就课改理念、评价方式、课程实验等内容进行学习,受训人员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力争将培训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2)加强实验进程中的培训

在实验进程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比较多的,培训的内容要跟上实验的进程,教师的困惑和需要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以教学评价实验研究组为中介的研究型培训网络,在研究中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进行研究。通过培训网络,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为途径,将学习、研究、培训结合起来,将课改精神迁移到教学活动中,为构建起新型评价体系做好铺垫。

第二、开展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行为

1.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网络,形成合作互动的实验队伍(1)改变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

英语教学评价虽然是学科实验,但是实验的推进却要求人人是行动者,是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学校即“研究中心”。这就迫切的需要实验教师改变以往的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实验教师课前课后一起研讨,随时对话,一起反思。共同分享成果,共同感受困惑问题。教师个体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团队精神也增强了。

(2)与教师合作对话,形成群研氛围

教师深入学校听课,与授课教师一同作案例分析,集体反思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更是受教育者,教研教师与授课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在深入学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学校更好服务。

2.转变评价行为,优化教学过程

新的评价理念只有外化为教育行为,才能实现其价值,同时也只有经过教育行为检验过的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因此,实验教师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1)改变评价方法

同时也只有经过教育实验教师必须大胆实新评价观要求教师要把“量化评价”转变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要通过评价的手段收集相关的信息(比如学生的阶段学习成绩),解读信息的的含义(学生学习的进展、存在的问题等)并一次做出判断和决定(如何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例如:我校教师许静灵和何燕珍在对学生的口语技能评价时,首先注重对学生口语技能进行训练,她们采取听并跟读、听并复述、读小故事、创编对话等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形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流利自然的是用英语做事情上去。其次,定期给学生创设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处其中深刻透彻的理解语言含义,恰当的使用语言,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作记录。第三,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评价材料,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阶段评价,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评价内容,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完成评价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阶段评价的表现综合的对学生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她们还为每个学生设立了英语学习档案。教师通过改变评价方法真正激发起了学生运用英语把事情办好的愿望,实现了通过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口语技能的目的。

(2)构建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呼唤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定位为激励,而激励的本质属性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因此,改变原来的单纯量化评价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型发展的学习式,自然是这场教学改革的亮点。基于此,在教学评价改革实验中,实验教师更注重运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知、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语言感知世界。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我校的葛相敏教师,力争从各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她开展了“英语小歌手”、“英语诗词朗诵会”、“英语迷你短剧”比赛、“我们共同的圣诞节”联欢会等活动,评选了校园金嗓子、小小演讲家、英语之星、英语小博士等称号,这些活动既从一个侧面评价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再创佳绩的愿望,为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有效的学习策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实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就实验教学的客观效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调控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在组织领导、理论探索、教学研究方面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评价方式方法、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实验教学的开展开辟了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结束了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不利局面,形成了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有组织、有领导、有系统、较完整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格局。这项实验的开辟,为建设适合我校小学特点的先进的课程评价体系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校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评价思想和教学评价理论,更新教育评价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改革,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提供了先进经验。

2.构建了适合我区区情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与先进的地区相比教学评价思想。实验无论从理念上、创意上、内容上、结构上、方法上和体例上完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提出的要求,努力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交际性为一体的评价体系,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好评。

3.通过实验形成了先进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

(1)破除了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束缚,展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验与传统的“甄别选拔”教学评价相反,教学评价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不是简单的终结性的评价结果,而是依据儿童上进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从创设趣味性的评价方式入手,重在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2)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充分发扬教学评价民主、优化教学评价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着眼于使北评价者主动发展,教师致力于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评价环境,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既是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评价活动的参与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愉快合作的良好局面,让儿童兴致勃勃地参与评价的实践活动。

(3)教学评价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听说基础,形成了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评价实验遵循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评价方式,使参加实验的学生大量的参与了语言实践活动,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铺垫了较好的听说基础。通过三年来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对英语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在听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运用高于同等程度非实验班级的学生。

4.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重在研究教与学的过程评估、重在改进教法、促进,我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得较晚,教学评价实验初期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实验在教学评价上完全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做法,其评估标准立足于了解儿童的学习潜力和各自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为尺度,通过灵活的、趣味的、多视角的综合教学反馈信息,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上需从哪些方面再改进,指导学生在哪些方面再提高。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要形式,为学生设立成长档案袋,不但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策略、文化等方面的养成。重在评价学生以评估的改革,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已经制定、下发了教学评估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其指导思想是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淡化分数、强化能力、肯定成绩、不足、鼓励进取、重在发展、导向成功教育,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5.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实验前,我校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特点是: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过重,教师缺乏经验。实验期间对全校英语教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理论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实践性培训、研究性培训等,使实验教师在教学评价思想、教学评价理论、教学评价实践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一批教师成长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骨干力量,我校目前有1名教学能手,多名教师在市级、区及教学大赛和教学研讨会上做交流,并取得好成绩。

教师们不断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多篇论文分获省、市、区优秀论文奖。在较演员的组织下,20余名教师合力编写了英语同步评价手册。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使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五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低段识字的意义: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识字不过关,不但影响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地阻碍了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限制儿童智力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指出:“就整个汉语学习来说,一方面要看到识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要看到识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尽早突破识字关,才能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以便能够自由地吸纳有用的信息。其关键是确立识字教学新理念、探索识字教学新方法。”如何使学生乐学、易学、会学汉字,是老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材发生了变化,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1200多个,约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可见新的课程改革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新教材的角度来看呢,低年级的识字量是很大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完成这么大的识字量,老师们感觉很困惑。特别是刚刚接触新教材以来,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老师们总觉得完不成任务。而且,由于一节课不能是光识字,还有很多的教学环节需要安排,学过的生字在课堂上复现的时间和机会少,如何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汉字成了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低年级学生,注意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注意不稳定、容易分散,分配能力不强,注意的范围较小。而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如果教师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1.校本实际性

我校是花山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指定小学,生源较杂,有本市区居民的子女、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本学年我校共接收农民工子女160多人,留守儿童30多人。他们接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程度不一,识字水平不一样。有些孩子已认识了近百个汉字,而有些孩子的识字量只达十几个。另外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重要的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引领。孩子们需要在生活中去拓展这种兴趣,去实践这些方法。它需要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但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环境等不一样,给孩子识字提供的帮助也不一样,有些家长根本不能为孩子的知识学习提供帮助。这些都给识字教学的总体实施带来了困难。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做到面向全体,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我校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由此,我们想到把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识字范围,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以此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无穷的语文资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之一,只有让识字走入生活,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

2、汉字自身的特点

汉字有自身的特点,在造字原则上,由表形到表意,且意蕴丰厚,从形体上是由图形到笔画,从象形到象征,从复杂到简单,体现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经验,所以汉字来源于生活。

3、《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部分基本理念

(1)加强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从识字中学会识字,从阅读中学会阅读。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识字知识,进行实践,在不断学字,不断用字中逐步领悟和习得汉字规律。而不是刻意追求汉字的系统知识。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识字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自己已有的识字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学得新的汉字,由此建构新知识,并不断调整补充旧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意学。本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性实践空间,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沟通社会的桥梁。

(3)体现开放性。语文课程要有大视野。识字教学生活化是大视野中的小话题,它立足现实,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建立了语文课程通向社会生活的“互联网”,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充分相信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学习汉字。

2、参与性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能力差、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了针对性地指导,并为他们采取恰当的方法、选择表现时机,使每个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情境性原则。教师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4、开放性原则。识字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空间上注重教室内外环境的安排与组合,同时把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学生识字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是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的思维模式,是通过教师课堂指导,让学生乐于运用已知的识字方法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相互合作,自觉、主动地识字。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做到识字资源的生活化;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热情,体现识字形式的生活化;渗透汉字学知识,做到识字方法的生活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做到识字环境的生活化。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及特征。

2、研究“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3、通过“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构建集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识字教学模式。

4、研究“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构建评价体系。

六、研究过程与做法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

2、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

3、制定课题实施细则、计划。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实验组进行控制实验,本实验按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逐步加深。

第一阶段: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找到提高识字生活化效率的切入点,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实践活动,为识字生活化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等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生活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提高识字能力。

第三阶段:教师总结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分析学生识字心理过程。

(三)总结阶段

1、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总结。

2、写出结题报告。

3、以论文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张旭华 副组长:常海燕 1.探讨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负责人:张旭华 陈 雪 兰 莹 1.总结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负责人:严 挺 周 静 董晓敏 董国敏 1.构建生活化识字评价体系

负责人:常海燕 宋兴晨 陈咏梅 方 兴 1.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人:张旭华 1.撰写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 负责人:常海燕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探讨儿童识字心理过程。

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各科学习的基础。识字不过关,不但影响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限制儿童智力的发展,所以,语文教育界历来都极度重视小学生识字学习。我校申报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的课题自2007年11月被确立为市规划课题后,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在市级教科研专家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研究儿童识字心理过程入手,探讨儿童是怎样掌握字形、字音、字义的,从而调动儿童的识字兴趣,提高儿童识字能力。

1、通过查阅资料和大量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儿童掌握汉字字形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儿童掌握汉字字形有一个先整体,后个别笔画,服从知觉的整体性原则,具有“完形”趋势,但易漏掉字的细节部分。这就是说,儿童对字形的掌握,最初是笼统感知字形的大体轮廓,不会细致地去观察字的具体细节,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字。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师有意识地将“藏”字中的“臣”字写成“巨” 字,学生也往往不能发现其错误。因此,了解到儿童识字的这一心理特点,老师们在识字教学时则往往更注意强调汉字细节部分,对有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字,则强调分析重点部分。(2)初步分化阶段。经过多次的感知和比较、分析、综合之后,学生对字形结构各部分有了较为精确的认识,这一阶段,学生初步建立起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对一部分字,学生见形能知其音义,听音能知其形义,用义能知其形音,如教“左”“右”时,学生往往分辨不清哪是左,哪是右,老师就编了个顺口溜:“我们写字用右手,右手下面有个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清了,不仅记住了右手,左手也记住了。教师准确把握孩子的这一识字心理特点,注意引导孩子自主识字,便可以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3)精确分化阶段。在经过多次感知和反复学习、反复辩析的基础上,学生对字形之间的细微差别已有了明确分化,并且在结构和音义之间建立起了巩固的联系系统。如“辫、辨、辩、瓣”,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和反复学习、辨析,明确“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学生明白其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语言来说明见解或主张;“辫”的中间是绞丝,意思是把头发分叉编成的条条;而“瓣”的中间是“瓜”,指花瓣或植物的种子、果实可以分开的小块。

2、儿童掌握字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直观记忆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看图识字”和借助生活经验的方式学习汉字的读音。当儿童看到“猪”字和它的图片时,借助生活经验,就想到这个字读“Zhu”;看到“月”字和它的图片时借助生活经验,就会想到这个字读“yue”。掌握儿童识字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则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识字。如教“马、牛、羊”三个生字时,把马、牛、羊的图片贴在绒布上,在图的下面贴上相应的汉字,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辨认。(2)拼音认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儿童学会了拼音,依靠拼音认读汉字。在读物中,往往是上边一排是拼音,下边一排是与之对应的汉字,借助拼音来认识汉字。在课堂上,教师最常用的就是生字卡片。卡片上有生字,也有拼音,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外,教师则鼓励孩子多读一些拼音读物,不仅可以巩固课内学过的汉字,还可以加大学生的识字量。(3)字形认读阶段。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字,特别是学习了一些可以作为汉字声旁的字之后,又懂得了一些形声字知识之后,学生看到某个形声字,就通过它的声旁来掌握它的字音的阶段。如“吗,码,妈,骂,蚂”都有一个“马”,借助声旁,知道这些字的读音为“ma”。(4)综合认读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已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汉字字音知识,可以灵活地借助生活经验、拼音、字形等知识来掌握汉字读音的阶段。这个阶段,只要是学生学过又没有忘记的字,学生见字立即就能读出字音来,这是汉字读音能力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建立起了汉字音与形、义之间的联系。1.儿童对字义的掌握,大致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1)实物理解阶段。儿童对字义的理解,最初是联系实物和生活经验来理解的,儿童看到“日”字,就知道它是“太阳”;看到“羊”字,就想到“山羊”这种动物等等。这种理解,是低段儿童掌握字义的一种主要形式。(2)抽象记忆阶段。儿童一边通过实物理解字义,一边在老师的教授下,通过抽象的记忆,掌握一些字的字义,包括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如“一”字,老师告诉学生:①数的开头一位,如一、二、三……中的第一个数。②同一,一样,如“一式两份”。……这种抽象字义的理解,要靠抽象的记忆来掌握。(3)会意理解阶段。这是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之后,通过会意字的知识来理解字义的阶段。教“休”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单人旁代表人,“木”字代表树,一个人劳动累了,来到树下干什么?学生就一定会说“休息”。于是这些字的音、形、义就牢牢地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了。(4)工具书理解阶段。上述理解方法对理解意义的量是有限的,因为我们不能每个字都靠上述方法去理解,要确切的理解字义,还学会使用工具书,通过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字义。(5)联系上下文推敲阶段。查阅工具书理解字义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工具书不可能时时都在身边,每当读书,有不理解的字义都去查阅,再则,人们读书,理解字义,有时只需要大致知其意即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来推敲字义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就形成了掌握字义的最高能力。

学生是聪明的,认识事物的潜力很大,教师充分应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着重优化识字教学过程,大力开发教材及语文课程资源,就能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拓宽识字范围,提高识字效率。

(二)构建识字的生活化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新课程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得出,识字生活化,评价也生活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课题组老师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识字评价设定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通过以上方式建立起“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好地从生活中识字。二是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把同伴认的字变为自己认的字。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四是家长参与,了解自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的情况,提出希望,并配合学校教学。

2、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进步有点出乎意料,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写道:“我和妈妈上街到商店里买东西,我认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字。有米酒、洗衣粉、香皂……这种方法真好,我可以认识这么多字。”这个孩子还把这些字剪下来做成卡片放进成长记录袋。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记录方式,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识字方法,而且使他们对在生活中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效果展示是评价的又一种形式。以往过分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了评价的片面性,导致了评价导向功能出现偏差。随着对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的老师对过程的评价愈加重视。尤其是在生活中识字更要注重其识字的过程。每个教室都有一块墙报作为展示台,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特长、收集物,来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这样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生活中的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摒弃传统呆板的单一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来主动参与,使学生更爱在生活中识字,使识字评价也更生活化,同时让评价的舞台更加丰富多彩。

 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运用图文,巧记生字。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假。汉字自形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汉字雏形就是一些可表达意、形的图画,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汉字的形体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所以在教学象形字时,我们就借助图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说一说,画一画,便可以轻松地记住汉字了。

2、运用方法,巧记生字。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识记汉字可以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就是十分有趣、十分巧妙、充满智慧、充满快乐的事情。如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

3、掌握规律,巧记生字.如,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功能。会意字是由几个独体字组合起来构成的。识字教学中,重在使学生掌握这些汉字规律,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3、创设情景,培养识字兴趣。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老师们把生字称为“生字宝宝”,把字典称为“字典爷爷”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学习查字典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的过程。

4、给字配“画”,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让学1.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操场上》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打、踢、拍”等配上身体动画。

5、运用游戏,提高识字效率。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二十个左右。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们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和自选商场、菜园里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推荐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我们要及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且指导他们怎样去阅读。将识字与阅读、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7、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教师从课外收集一些儿歌、童谣等,《日有所诵》一书是一年级在教学时补充的儿歌读本,教师利用早读和午读时间,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圈出新认识的汉字,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就这样,学生在背儿歌中积累了语言,在读儿歌中认识了汉字,在圈圈画画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三得。

8、在生活中识字。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如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电视上的广告,包装袋上的汉字等,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拓宽了学习渠道。

9、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教室里的座位表,学生桌上的姓名卡,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 学生总结的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口诀识字法:如,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左、右、右、友)1.2.3.4.5.6.会意字识字法:如,小土尘,小大尖。

加一加识字法:如,月+各——胳 合+鸟——鸽 换一换识字法:如,快——块 跑——泡 比一比识字法:如尖——尘 人——入(详见识字方法汇编)

   教师在实验研究中撰写的论文。(附识字教学论文汇编)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附实验报告)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实效

本课题自2007年11月立项以来,通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在学校大力协助下,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学校识字实验开展顺利,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提高,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仔细的调查分析,这为教师采取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又认真学习了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余,我们积极参加教师培训、专家培训、讲座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我们主动热情地与家长联系,充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巩固检查孩子的识字效果。

(二)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1、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集中、快速的识字学习,有效地培养孩子集中注意,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们普遍反映,一向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通过识字学习的锻炼,逐渐变成从浮躁、不安分转向静心学习,理解能力也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集中注意是孩子早慧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有了集中注意这种心理品质,就可以培养出既天真、活泼、快乐而又安静专注的优秀儿童。

3、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孩子遇到大量字形相近的字,如:鸟、乌、入、人、等,还遇到许多字形特点鲜明的字,如:妇、男、骂、尖。等,通过分辨字形结构,偏旁部首使得孩子们较早地学会比较和辨析,从而促进了观察力的发展。大量地识字可使孩子提前进入广泛阅读,知识日益丰富。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量大了,爱看课外读物的人多了,而且有较好读书习惯。

(三)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到商店里去找商品名称,到街道上去找广告牌的错误,跟亲戚读名字的写法由来和意义,到电视中去找认字的故事,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家长参与到其中,帮助学生解决求学所遇到的困难,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营造一个良好的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拓展了育人的渠道,建立了多元教育体系。

十、课题结论与评价

1、课题结论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设计让识字教学生活化课堂模式,让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识字,掌握识字方法,探索识字规律,提高识字兴趣,让识字更好地为阅读服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自我评价

(1)具有实用性。由课题组教师总结出来的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学习认知特点,孩子们在实验中走一遭,常规、习惯得到了培养,识字与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2)具有发展性。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入了认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十一、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字,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所以,如何巩固识字,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对这一课题有浓厚的兴趣?如何处理识字方法多样化带来的大量信息交流?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才算是高质量的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大宁县古乡小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是我校结合 “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于2012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低年级数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数学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把学生固定在“......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S[2013]GHB1098 负 责人: 朱彦文工 作 单 位: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课题组成员......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已步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 学校:定边二小姓名:刘润梅 一、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

    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论文

    研究课题论文 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汇报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实验报告 —— 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立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单词识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为了能帮助学生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准确、系统的掌握英语单词,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实施自主学习,我们英语教师决定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