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23: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2015年9月,我们申报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开题以来,我们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地理和用地理的时空界限,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经验、感受,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融入课堂教学,理解、分析所学地理知识、现象。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地理能力。

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1)问题提出的背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地理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兴趣。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无趣,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为学校教育,不光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让地理学习使实际生活变得有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的课题。本课题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以生活化的地理资源为突破口,优化和整合初中地理教材,构建一种开放的、具有探究价值的教学环境。根据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拓展学生的视野,用生活的例子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予地理教学以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从而产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地理教学生活化“旨在结合我市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偏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识”,同时也建立了一种责任感——“学好地理知识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校园内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和管理体制,培养一批精于“自主管理”的学生管理骨干。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自主管理模式能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实践了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 的管理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我校的内涵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使之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自我管理和参与组织管理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由此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与操作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形成自主管理文化。研究过程加强教师理论培训,改变传统观念;注重调查研究,分析以前管理模式;科学构建管理模式,在实验部门、班级试行,反馈总结后,扩大实验范围,经评价论证后,在全校推广;不断深化研究,探讨学生自主管理与学生专业能力、就业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素质发展的相关性。培养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2、课题的界定及依据(1)课题的界定

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避免过于理性化地进行抽象的地理原理教学的状况。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出发点,以生活化的教学为突破口,通过优化和整合教材,以生活化、大众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生活化地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促使课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出发,使其情为之所牵,意必为之所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从内心想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现象。真正的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赋予地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和探究心理,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进一步去贴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在推行乡村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来源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改造。陶行知认为杜威 观点只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东西搬一点到学校里做点缀,就像鸟笼里放上一两根树枝一样。因此陶行知强调指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育很有启发,我们既不可能让学生像徐霞客那样天天跋涉于山水之间,也不能让学生天天关在学校里,像只笼中鸟,与生活世界隔离。我们要把生活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让中学地理教育处处面向生活。

第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面向生活的理论启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被认为是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的基本思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②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③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④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建构主义的基本思路与面向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思路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挖掘真实的生活教育资源作为教学情景,指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系统的学习,是当前教学体制下面向生活的中学地理教学最应该实现的方式之一。

第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的面向生活的教育理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学生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接受教育者的监督,他们早晚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的,如果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他们就无法有计划地安排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难以抵制不良倾向的侵蚀,其成长过程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认为在孩子越小的年龄时,越多地把社会的现实情况教给他们,越有助于使其形成永恒的价值观。因而,我们应该使教育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真实的成长。

这些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3)实践依据

中学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征的学科。其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教学中大量生活地理资源引入其中,可具有以下实践意义: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有利于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思想情感上的进步和提高。

这些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

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中的“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就是课堂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同时师生共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最佳教育效果。

本课题预计对以下内容进行细致研究:

第一、依据课标,搜集身边的地理生活资料,优化和整合初中地理教材与校外课程资源中的生活地理资料。

第二、以地理生活资源为载体,进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究。第三、指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生活地理资源,学会记录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进行提问、分析与解答。

(2)课题研究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进行学习理论、计划、实践操作以及课题研究随笔、总结的行动研究,通过撰写课题研究随笔、总结,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本课题研究的要求,做到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动态中研究行动。从行动研究的高度探求问题的实质。

第二、文献研究法。查找相关资料,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同时利用网络和文献,查找适合课题开展的材料。

第三、统计分析法:为增强课堂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对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以此作为调控整个课堂研究和实践的参照。

第四、经验总结法。对前期研究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效果和经验体会,形成研究成果报告。

4、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5.9——2015.10)

(1)对本课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认真论证,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要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动态,进一步深入理解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将“生活化地理”深植课题教师心中。(2)设计“初中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地理学习兴趣点”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3)通过调查和理论学习对课题进行设计和论证,确定课题研究的详细步骤、研究方法、预期目标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5.11——2016.4)

(1)以地理课标作引领,收集整理地理生活资料。

题研究组成员在课标的引领下,确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本知识点,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途径,搜集与此有关的社会热点资料,进行整理排序汇总,提出使用建议,并形成网络资源,构建生活化地理素材电子资源库。(近三年内,时间越近越有价值)。

(2)以地理生活资料为载体,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验证。

开展“地理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通过课前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探索与改进,及时修改完善,形成“1+1+1”一课三用的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模式。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生活资料,引导学生参与地理生活资料的收集、交流与分析,观察生活主动写地理日记,提升学生主动发现生活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地理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6.5——2016.6)(1)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论文及报告。

(2)将与教学相关的“生活化”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形成网络资源,整理提升课堂研究成果。

(3)课题教师执讲“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展示课并录像,并对成果进行推广交流。

5、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形成的基本观点

地理生活化教学能构建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脑、勤于探究,最终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地理教学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知识与生活相脱离”现象。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用学生的生活实际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原理等知识,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活有趣的。

(2)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9——2016.4)主要是阶段性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生活地理资料汇总;典型课例;随笔、反思及论文;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师生教、学效益的评价结果。

(3)最终研究成果:(2016.5——2016.6)

主课题研究专题集。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化地理校本课程》、《教师教学成果集粹》、《学生成果集粹》等。

提炼“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模式并予以推广。(4)收获了一些文本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收获了一系列的文本资料:《学生地理素材集锦》、《生活化地理素材集锦》、《学生地理日记》、《“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及实践》等。

第二篇: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2011年5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构建起充满生命活力的趣味课堂,让课堂快乐起来,高效起来.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逐步形成沧县地理课堂教学特色。在市、县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沧县的地理教学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⒈本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秉承新课改的理念,力主通过“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实现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继而转变师生的生存状态,转变师生的成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转变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式。

当前我县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地理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无趣,课堂低效。基于此我们提出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实践研究。

要实现这一理念,教师要将教学触角深入到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拓展学生的视野,用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课堂,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而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生活化的课堂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课堂,即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促使课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案例的情境,情为之所牵,意必为之所动。能够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赋予地理学习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和探究心理,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旨在结合我县地理教学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负效、无效、低效问题,继而使我县地理教学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趣味课堂;是开放、自主的探究学习课堂;是利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

⒉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当今国外教育较注重学生学习的生活化。它涵盖着学习的趣味化、个性化及生活实践化等多方面。为与国际教育接轨,也因当今教育趋于国际化、全球化,国内许多省市对这一课题都已有研究,甚至有许多研究成果。如《构建生活的课堂》、《感悟式教学》等。但本课题目前仍极具研究价值,需要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真正的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实现课内外的学习联系,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生活应是快乐、明朗、充满活力与进取的, 当能指引其人生意义的。生活化的地理学习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而充满活力的地理学习方式。能进一步倡导体现新课标思想的地理教学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地理和用地理的时空界限,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经验、感受,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融入课堂教学,理解、分析所学地理知识、现象。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地理能力。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本课题立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地理教学行为,避免课堂低效和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

⒊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的课堂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课堂,即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促使课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案例的情境,情为之所牵,意必为之所动。能够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赋予地理学习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和探究心理,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⒋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会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难题,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要实现这一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让课堂生活化。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 ⑴ 构建“以学为主”的自主开放的地理课堂;⑵ 构建生活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趣味课堂。

教师要将教学深入到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领悟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中的“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就是课堂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⑴探索构建“以学为主”的自主开放的地理课堂”的方法: ⑵探索构建生活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趣味课堂的方法。⑶探索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⒍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思路主要有: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想,侧重于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走“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实践”的行动研究路线。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①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

②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

③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结合教学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避免重复和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帮助。

⒎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㈠ 准备阶段(2010.8-2010.9)

2010年8月,全县的10名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指导鉴定,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及时传达了课题组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学习相关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学校请高校教授、名师到学校给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专家们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㈡ 研究实施阶段(2010.9-2011.6)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划,本阶段课题组主要做三方面重点工作。

① 在深入学习典型教改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生活化地理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环节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与反思。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② 积极开展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活动。为了促进“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向纵深发展,我县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到两周的大型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多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每节课后,课题组教师进行研讨。这一活动已成为我县的一项特色活动,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教师在地理课堂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③ 初步构建起具有我县特色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益。

我县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体地理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课题组教师谈研究心得和体会。我们先后请本县课题研究骨干教师杨帆、李俊彪、于秀明、张维民、胡秀华、杨西润、陈景芝、高红香、赵增军、卢华、杨伟等就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次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

㈢ 总结结题阶段(2011.6-2011.8)本阶段课题组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1)组织进行相关教学设计、课例、学案、课堂实录、论文发表等成果评选并汇集成册,总结和提升课题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发表、获得的奖励、执教的优质课、公开课等);

(2)整理和完善课题研究档案

(3)进行结题的组织准备,通过老师、学生两个层面进行问卷论证,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申请表》等。

⒏课题研究的成果

㈠ 我们通过以下措施构建起了“以学为主”的自主开放的地理课堂; ① 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开展“问题教学”

开展“问题教学”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关键。而恰到好处的探究性提问能够置学生于探索者的地位,激发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和高水平的思维,这应

该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呢?问题要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迷惑处,兴趣处,与生活的联系处来设计,以此引发学生的深思,达到解惑,激趣、拓展、运用的目的。

② 实施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讲有效,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什么,是不是全体参与真正合作了。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都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也可将几个探究问题分给几组分别探究,共享成果,各小组成员当小老师讲述探究经过和结果,展示学习成果。

③ 改讲为导,忌讲善导。我们常说讲课有三讲三不讲。三讲就是讲学生迷惑不解的地方;讲学生产生疑问的地方;讲学生学习有难点的地方。(即使这里的讲也应是有方法的导而不是单纯的讲)三不讲就是不讲学生已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也就是太过深奥的知识。教师的导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方法,提供信息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④ 运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激发学习激情。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激励、鼓舞、树立信心。首先我们教师要把对学生适时的评价放在心里,让自己努力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去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你关注学生的长处表扬学生的优点学生就乐于在你面前表现长处,久而久之他就发展了长处。你总是挑剔学生的不足,学生就会变得内心自卑表面强硬或掩盖不足但并不一定能弥补不足。教学中应创造多元的评价,而不是教师一人的专利。如生生互评、组组互评、师生互评。评价的原则应该是肯定、引导,而不是挑剔、否定。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和鼓舞。作为一种理念放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当课堂上评价成了一种自然习惯,课堂便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充满了向上的动力。

㈡ 我们通过以下措施构建起了生活化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趣味地理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标对地理课的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里新课标基本理念。根据学生心理,联系实际安排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会出发,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从生活实际从最常见现象出发,把地理知识活用到生活事例中,让学生通过形式各样的练习和讨论养成观察、分析、概括、绘图、表达能力。

再有生活化素材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源泉,抓住了生活化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中来。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①把遥远陌生的拉到身边来。如认识新疆。课始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你吃过、见过新疆的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羊肉串、葡萄、哈密瓜,见过电视中的歌舞和新疆人),来听听歌曲,看看风俗、特产(放录像)。,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很快进入到学习内容中。

②转换角色,融学习于生活。如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时,将学生分成两组既北方人和南方人,分别通过阅读教材、搜集信息资料等方法合作完成辩论,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从而深刻的认识南方和北方的特点及不同。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种辩论的学习情境。

③把游戏变为学习的方法。如记忆七大洲板块:画画这种形状看看像那种动物?我们根据刚才的记忆做个拼图游戏,拼出七大洲的位置、形态。学生兴趣盎然,轻松记住并且永难忘记。编个顺口溜记忆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及国家位置,学生兴致高涨,积极思考,所编各不相同但却记忆牢固。

④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上一堂小组合作,利用现代多媒体电脑来完成的分析探究某种地理现象成因的地理课;可以上进行师生对话、辩论的地理课;可以上观察、绘图、实验的地理课;可以上带领学生带着课本中的地理知识去野外观察、实践,进行探索的地理课……

⑤ 练习巩固形式多样、有趣。可以课末进行分组竞赛检测;可以用课内所学来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可以在课中设计游戏记忆,如编顺口溜记国家名称、猜谜语记物,绘图记地形、线路;还可以板书留白生共同完成,如记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教师在学习中先板书绘图,记忆时由学生来填名称等等。总的来说练习巩固也要让学生爱学爱记。

⑥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是平易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放低姿态,有时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探索学习;有时是学生的学生,乐于向学生请教;有时是学生的师长,做精到的点拨与讲解;有时是学生活动的主持人,与学生一起开辩论会、研讨会、交流会;有时是学生的欣赏者,适时的评价、激励、鼓舞……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哪种活动都应是与学生交流、聊天式的,没有架子,不施威严,如春风般怡人,当然幽默风趣更是上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㈢ 构建起了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们把教学活动“生活化”:“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从生活中来”,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接下来是“到生活中去”,就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起点是生活,从贴近生活的实际出发,体验生活,领悟道理,作到读书明理;然后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驾驭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教育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㈣ 出版了《生活化地理课堂论文发表集》、《生活化地理课堂反思集》和《沧县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㈤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了一支勇于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

由杨西润、高红香完成了《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成果集》的论文发表; 由于秀明、胡秀华完成了《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报告》的研究报告。

本课题立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地理教学行为,避免课堂低效和无效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

⒐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影响了研究面的扩展

虽然学校硬件设施齐全,但是并未做到每个教室都装多媒体和通网络,所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生活化地理课堂的研究有时还有些滞后,经常性的教学工作还难以推广。

㈡ 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由于我县的课题研究是全员参与性的,课题组成员存在年龄的差异,少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较落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偏弱,有时会影响课题的全面开展。

⒑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推广范围,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

(二)加大硬件投入

沧县将在所有的教室装上多媒体并联网,给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实现让信息技术全面为教师的生活化地理课堂实践服务。

(三)总结提升推广

对于我们的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在全县推广,让课题促进教学,促进各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生活化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上一篇: 2011中学地理优秀论文发表评选结果

下一篇: 《中小学教育》2011年08期目录

投票

0

收藏到

第三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低段识字的意义: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识字不过关,不但影响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地阻碍了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限制儿童智力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指出:“就整个汉语学习来说,一方面要看到识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要看到识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尽早突破识字关,才能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以便能够自由地吸纳有用的信息。其关键是确立识字教学新理念、探索识字教学新方法。”如何使学生乐学、易学、会学汉字,是老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材发生了变化,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1200多个,约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可见新的课程改革把低年级识字教学列入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新教材的角度来看呢,低年级的识字量是很大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完成这么大的识字量,老师们感觉很困惑。特别是刚刚接触新教材以来,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进行识字教学,老师们总觉得完不成任务。而且,由于一节课不能是光识字,还有很多的教学环节需要安排,学过的生字在课堂上复现的时间和机会少,如何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汉字成了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低年级学生,注意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注意不稳定、容易分散,分配能力不强,注意的范围较小。而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如果教师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1.校本实际性

我校是花山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指定小学,生源较杂,有本市区居民的子女、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本学年我校共接收农民工子女160多人,留守儿童30多人。他们接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程度不一,识字水平不一样。有些孩子已认识了近百个汉字,而有些孩子的识字量只达十几个。另外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重要的是一种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引领。孩子们需要在生活中去拓展这种兴趣,去实践这些方法。它需要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但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从事的职业、家庭经济环境等不一样,给孩子识字提供的帮助也不一样,有些家长根本不能为孩子的知识学习提供帮助。这些都给识字教学的总体实施带来了困难。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做到面向全体,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我校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由此,我们想到把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识字范围,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以此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无穷的语文资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之一,只有让识字走入生活,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

2、汉字自身的特点

汉字有自身的特点,在造字原则上,由表形到表意,且意蕴丰厚,从形体上是由图形到笔画,从象形到象征,从复杂到简单,体现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经验,所以汉字来源于生活。

3、《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部分基本理念

(1)加强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从识字中学会识字,从阅读中学会阅读。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让学生凭借已有的识字知识,进行实践,在不断学字,不断用字中逐步领悟和习得汉字规律。而不是刻意追求汉字的系统知识。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识字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自己已有的识字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探究学得新的汉字,由此建构新知识,并不断调整补充旧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意学。本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就是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并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性实践空间,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沟通社会的桥梁。

(3)体现开放性。语文课程要有大视野。识字教学生活化是大视野中的小话题,它立足现实,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建立了语文课程通向社会生活的“互联网”,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充分相信学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学习汉字。

2、参与性原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能力差、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了针对性地指导,并为他们采取恰当的方法、选择表现时机,使每个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情境性原则。教师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4、开放性原则。识字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空间上注重教室内外环境的安排与组合,同时把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为学生识字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是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的思维模式,是通过教师课堂指导,让学生乐于运用已知的识字方法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相互合作,自觉、主动地识字。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做到识字资源的生活化;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热情,体现识字形式的生活化;渗透汉字学知识,做到识字方法的生活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做到识字环境的生活化。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及特征。

2、研究“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3、通过“识字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构建集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识字教学模式。

4、研究“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构建评价体系。

六、研究过程与做法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

2、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

3、制定课题实施细则、计划。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实验组进行控制实验,本实验按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逐步加深。

第一阶段: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找到提高识字生活化效率的切入点,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识字的实践活动,为识字生活化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等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生活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量、词汇量,提高识字能力。

第三阶段:教师总结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分析学生识字心理过程。

(三)总结阶段

1、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总结。

2、写出结题报告。

3、以论文等形式进行经验交流。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张旭华 副组长:常海燕 1.探讨儿童识字的心理过程

负责人:张旭华 陈 雪 兰 莹 1.总结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负责人:严 挺 周 静 董晓敏 董国敏 1.构建生活化识字评价体系

负责人:常海燕 宋兴晨 陈咏梅 方 兴 1.撰写结题报告

负责人:张旭华 1.撰写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 负责人:常海燕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探讨儿童识字心理过程。

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各科学习的基础。识字不过关,不但影响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限制儿童智力的发展,所以,语文教育界历来都极度重视小学生识字学习。我校申报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的课题自2007年11月被确立为市规划课题后,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在市级教科研专家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研究儿童识字心理过程入手,探讨儿童是怎样掌握字形、字音、字义的,从而调动儿童的识字兴趣,提高儿童识字能力。

1、通过查阅资料和大量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儿童掌握汉字字形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儿童掌握汉字字形有一个先整体,后个别笔画,服从知觉的整体性原则,具有“完形”趋势,但易漏掉字的细节部分。这就是说,儿童对字形的掌握,最初是笼统感知字形的大体轮廓,不会细致地去观察字的具体细节,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字。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师有意识地将“藏”字中的“臣”字写成“巨” 字,学生也往往不能发现其错误。因此,了解到儿童识字的这一心理特点,老师们在识字教学时则往往更注意强调汉字细节部分,对有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字,则强调分析重点部分。(2)初步分化阶段。经过多次的感知和比较、分析、综合之后,学生对字形结构各部分有了较为精确的认识,这一阶段,学生初步建立起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统一联系,对一部分字,学生见形能知其音义,听音能知其形义,用义能知其形音,如教“左”“右”时,学生往往分辨不清哪是左,哪是右,老师就编了个顺口溜:“我们写字用右手,右手下面有个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清了,不仅记住了右手,左手也记住了。教师准确把握孩子的这一识字心理特点,注意引导孩子自主识字,便可以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3)精确分化阶段。在经过多次感知和反复学习、反复辩析的基础上,学生对字形之间的细微差别已有了明确分化,并且在结构和音义之间建立起了巩固的联系系统。如“辫、辨、辩、瓣”,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和反复学习、辨析,明确“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学生明白其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语言来说明见解或主张;“辫”的中间是绞丝,意思是把头发分叉编成的条条;而“瓣”的中间是“瓜”,指花瓣或植物的种子、果实可以分开的小块。

2、儿童掌握字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直观记忆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看图识字”和借助生活经验的方式学习汉字的读音。当儿童看到“猪”字和它的图片时,借助生活经验,就想到这个字读“Zhu”;看到“月”字和它的图片时借助生活经验,就会想到这个字读“yue”。掌握儿童识字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则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识字。如教“马、牛、羊”三个生字时,把马、牛、羊的图片贴在绒布上,在图的下面贴上相应的汉字,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辨认。(2)拼音认读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儿童学会了拼音,依靠拼音认读汉字。在读物中,往往是上边一排是拼音,下边一排是与之对应的汉字,借助拼音来认识汉字。在课堂上,教师最常用的就是生字卡片。卡片上有生字,也有拼音,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外,教师则鼓励孩子多读一些拼音读物,不仅可以巩固课内学过的汉字,还可以加大学生的识字量。(3)字形认读阶段。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字,特别是学习了一些可以作为汉字声旁的字之后,又懂得了一些形声字知识之后,学生看到某个形声字,就通过它的声旁来掌握它的字音的阶段。如“吗,码,妈,骂,蚂”都有一个“马”,借助声旁,知道这些字的读音为“ma”。(4)综合认读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已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汉字字音知识,可以灵活地借助生活经验、拼音、字形等知识来掌握汉字读音的阶段。这个阶段,只要是学生学过又没有忘记的字,学生见字立即就能读出字音来,这是汉字读音能力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基本建立起了汉字音与形、义之间的联系。1.儿童对字义的掌握,大致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1)实物理解阶段。儿童对字义的理解,最初是联系实物和生活经验来理解的,儿童看到“日”字,就知道它是“太阳”;看到“羊”字,就想到“山羊”这种动物等等。这种理解,是低段儿童掌握字义的一种主要形式。(2)抽象记忆阶段。儿童一边通过实物理解字义,一边在老师的教授下,通过抽象的记忆,掌握一些字的字义,包括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如“一”字,老师告诉学生:①数的开头一位,如一、二、三……中的第一个数。②同一,一样,如“一式两份”。……这种抽象字义的理解,要靠抽象的记忆来掌握。(3)会意理解阶段。这是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之后,通过会意字的知识来理解字义的阶段。教“休”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单人旁代表人,“木”字代表树,一个人劳动累了,来到树下干什么?学生就一定会说“休息”。于是这些字的音、形、义就牢牢地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了。(4)工具书理解阶段。上述理解方法对理解意义的量是有限的,因为我们不能每个字都靠上述方法去理解,要确切的理解字义,还学会使用工具书,通过查阅工具书来理解字义。(5)联系上下文推敲阶段。查阅工具书理解字义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工具书不可能时时都在身边,每当读书,有不理解的字义都去查阅,再则,人们读书,理解字义,有时只需要大致知其意即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来推敲字义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就形成了掌握字义的最高能力。

学生是聪明的,认识事物的潜力很大,教师充分应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着重优化识字教学过程,大力开发教材及语文课程资源,就能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拓宽识字范围,提高识字效率。

(二)构建识字的生活化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新课程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得出,识字生活化,评价也生活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课题组老师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识字评价设定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通过以上方式建立起“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好地从生活中识字。二是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把同伴认的字变为自己认的字。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四是家长参与,了解自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的情况,提出希望,并配合学校教学。

2、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建立成长记录袋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进步有点出乎意料,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写道:“我和妈妈上街到商店里买东西,我认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字。有米酒、洗衣粉、香皂……这种方法真好,我可以认识这么多字。”这个孩子还把这些字剪下来做成卡片放进成长记录袋。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记录方式,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识字方法,而且使他们对在生活中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效果展示是评价的又一种形式。以往过分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了评价的片面性,导致了评价导向功能出现偏差。随着对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的老师对过程的评价愈加重视。尤其是在生活中识字更要注重其识字的过程。每个教室都有一块墙报作为展示台,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特长、收集物,来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这样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生活中的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我们摒弃传统呆板的单一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来主动参与,使学生更爱在生活中识字,使识字评价也更生活化,同时让评价的舞台更加丰富多彩。

 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运用图文,巧记生字。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这话说得一点都不假。汉字自形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汉字雏形就是一些可表达意、形的图画,经过人们的不断研究,汉字的形体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所以在教学象形字时,我们就借助图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说一说,画一画,便可以轻松地记住汉字了。

2、运用方法,巧记生字。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识记汉字可以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过程就是十分有趣、十分巧妙、充满智慧、充满快乐的事情。如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

3、掌握规律,巧记生字.如,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功能。会意字是由几个独体字组合起来构成的。识字教学中,重在使学生掌握这些汉字规律,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3、创设情景,培养识字兴趣。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老师们把生字称为“生字宝宝”,把字典称为“字典爷爷”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学习查字典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的过程。

4、给字配“画”,提高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让学1.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操场上》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打、踢、拍”等配上身体动画。

5、运用游戏,提高识字效率。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二十个左右。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们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和自选商场、菜园里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推荐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我们要及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且指导他们怎样去阅读。将识字与阅读、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7、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教师从课外收集一些儿歌、童谣等,《日有所诵》一书是一年级在教学时补充的儿歌读本,教师利用早读和午读时间,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圈出新认识的汉字,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就这样,学生在背儿歌中积累了语言,在读儿歌中认识了汉字,在圈圈画画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三得。

8、在生活中识字。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如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电视上的广告,包装袋上的汉字等,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拓宽了学习渠道。

9、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教室的园地,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教室里的座位表,学生桌上的姓名卡,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 学生总结的识字方法。

猜谜识字法: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口诀识字法:如,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左、右、右、友)1.2.3.4.5.6.会意字识字法:如,小土尘,小大尖。

加一加识字法:如,月+各——胳 合+鸟——鸽 换一换识字法:如,快——块 跑——泡 比一比识字法:如尖——尘 人——入(详见识字方法汇编)

   教师在实验研究中撰写的论文。(附识字教学论文汇编)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附实验报告)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实效

本课题自2007年11月立项以来,通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在学校大力协助下,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学校识字实验开展顺利,学生的识字能力有了提高,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仔细的调查分析,这为教师采取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又认真学习了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余,我们积极参加教师培训、专家培训、讲座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我们主动热情地与家长联系,充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巩固检查孩子的识字效果。

(二)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1、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集中、快速的识字学习,有效地培养孩子集中注意,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们普遍反映,一向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通过识字学习的锻炼,逐渐变成从浮躁、不安分转向静心学习,理解能力也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集中注意是孩子早慧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有了集中注意这种心理品质,就可以培养出既天真、活泼、快乐而又安静专注的优秀儿童。

3、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孩子遇到大量字形相近的字,如:鸟、乌、入、人、等,还遇到许多字形特点鲜明的字,如:妇、男、骂、尖。等,通过分辨字形结构,偏旁部首使得孩子们较早地学会比较和辨析,从而促进了观察力的发展。大量地识字可使孩子提前进入广泛阅读,知识日益丰富。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量大了,爱看课外读物的人多了,而且有较好读书习惯。

(三)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到商店里去找商品名称,到街道上去找广告牌的错误,跟亲戚读名字的写法由来和意义,到电视中去找认字的故事,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家长参与到其中,帮助学生解决求学所遇到的困难,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营造一个良好的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拓展了育人的渠道,建立了多元教育体系。

十、课题结论与评价

1、课题结论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设计让识字教学生活化课堂模式,让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识字,掌握识字方法,探索识字规律,提高识字兴趣,让识字更好地为阅读服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自我评价

(1)具有实用性。由课题组教师总结出来的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学习认知特点,孩子们在实验中走一遭,常规、习惯得到了培养,识字与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2)具有发展性。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入了认真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十一、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字,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所以,如何巩固识字,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对这一课题有浓厚的兴趣?如何处理识字方法多样化带来的大量信息交流?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才算是高质量的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毛振静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演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演化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创新、教学的改革已成了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实践型人才、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2、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背景

(1)数学教学理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

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2)传统的数学教学现状需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2)内容上过分拘泥于课本,忽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单

一、被动,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评价上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及实践能力关注较少。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枯燥、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行为科学导向。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3、“生活教育”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基于以上依据,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我总结了一些生活作业的设计策略。

1、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传统的作业有其形式单调的不足,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没有予以体现。为此,我们将传统的作业进行了改编,力求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家庭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比如我今天要上的这节课,书本练习是: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我的设计是:到超市中观察、记录商品的价钱,比一比,哪个贵,哪个便宜。拿1元钱看看能买哪些东西?又是如何付钱的。这样带着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

2、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3、丰富作业形式

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作业时形式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在低年级段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这样几种作业形式。

(1)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了《认钟表》后,让学生回家用学过的时间,来向爸爸妈妈叙述一下自己在学校的一天的具体安排,还可以回学校后向同学们说说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具体情况。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一天,学会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又了解父母的一天,从而懂得体谅关心父母,比枯燥乏味的说教要来得“润物细无声”。

(2)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一直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在教学完分与合后,我们设计了 “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并且作为“过关”的基本关,督促学生练习。学生对此类游戏式作业乐此不疲,抓紧所有时间,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这种游戏在家长方面也得到了比较好的配合和收效。

(3)家长合作型作业

低年级的学生不会写字,很多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比如我们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就让学生回家后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来让学生有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父母的监督作用。但这种作业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效果甚微。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生活化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操作性作业

操作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如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只出现了大量的计算各种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而现实生活中涉及大多是求不完整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像求教室的粉刷面积、抽屉的表面积等。于是我们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布置了测算火柴盒的家庭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我们设计如下家庭作业:测算出给定水果(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测算过程。各学习小组在汇报时都想出了好几种解决方案,有的用长方体饭盒加满水,把水果放入水中,计算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有的利用圆柱形茶杯测算出水果的体积;还有的学习小组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如果有足够大的容器,就可以测算出任意大小、不规则的物体。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增加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2)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为自己的房间“铺地板”。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素材,如:长为1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长为1米20厘米的地板有16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100元;长为80厘米的地板有20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85元;长为1米50厘米的地板有150根,每平方米的价格为90元(每种地板的宽均为6厘米)。请学生根据自己房间的大小,既美观又合理(节省材料,节省价钱)地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包括选用哪些地板,各用了多少根,如何拼接等等)。

又如学习了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后,设计这样的题目:我们学校用地板砖铺设长90分米、宽60分米的微机室地面。

(1)不浪费材料的角度来考虑(使用的地板砖都是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

(2)你认为选用边长是多少分米的地板砖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调查性作业

调查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种蔬菜的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如:观察记录下自己家中一周内产生的塑料袋的只数。以此估计你所在农村小队里一天产生的塑料袋的情况。对此结果你有何感想?又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磨头小学每班每天产生的废纸数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地分析。

这些作业,常常不是单凭数学的本身就能获得合理的、科学的解决,同时也不是在问题解决中仅仅获得一个结论、一种方法。而是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并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与情感去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获得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4)应用性作业

应用性作业主要是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又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研究竹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会去测量高楼铁塔的高度等等。

六、实验的效果

1、自身获得了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实验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一些等现代教育理论,又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进一步领会了《标准》要旨,转变了教学观念,树立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对多形式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作业枯燥、单一的现状,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融合起来。

2、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解决生活化的作业,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学生在生活化作业化时,感到有事可做,作业热情高,效率也高了。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初中 作文教学 生活化 观察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农村孩子的语文基础差,但农村是一片广阔的世界,有城市没有的无穷无尽新鲜事。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如何让学生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是老师应该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写独特新鲜的事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作文内容生活化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我引导学生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然后选择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阳春三月,叫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秋收季节,让学生到麦田拾麦穗,地里挖萝卜;双休日,养家禽,种蔬菜;......为此,我经常在周五布置学生同家长到田间劳作,如种蔬菜,养鱼、养花等,并要求学生写劳动后的体会,种蔬菜、养鱼还要求对蔬菜、鱼的成长作记录,在班级里交流经验,然后再进行写作,每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生动形象。

二、作文活动生活化,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农村学生写作觉得无话可写,是因为缺乏鲜活生动的、刻骨铭心真实生活。他们往往提笔总是不知所云,经常‚啃笔头‛。唯有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之中,切身感受生活五彩斑斓的一面,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爱心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因此,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生活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只要孩子们有了爱,他们的情感一定更丰富,头脑中储存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写起作文必定是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在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动中,当我要求学生写妈妈的爱时,告诉孩子们,回家时,一定用心观察妈妈平时生活中是如何忙忙碌碌地度过每一天的?妈妈煮饭、炒菜时,是如何做的;洗衣服时如何挥动手臂;教你做作业时,是如何耐心教导。果然,一个星期后,由于孩子的认真观察,加上对妈妈充满深沉的爱,所以平时看起来普通得再普通的这些生活细节就给孩子们写活了。而在指导学生描写大课间时,由于他们对细节仔细观察,加上他们对大课间活动深深的喜爱,所以他们写起来就觉得是轻车熟路了。

这样在农村这乐趣无穷的‚天堂‛里,让学生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指导学生练笔,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三、作文意识生活化,对生活充满想象和激情

文学形象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概述性反映。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教育学生时刻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世界的看法。但是仅靠自己的眼睛的观察还是不够的,学生收集作文素材,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外,更不可轻视想象的训练。为了指导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一般鼓励学生先说后写,然后采用从‚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在展示过程中,我总会不断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虚拟世界。

在一次作文活动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O‛,要学生仔细观察后,然后问他们想到了什么。结果,有的学生说它好像好吃的烧饼,有的学生说它像神奇的飞碟,有的学生说它像自行车的车轮……有的学生还从‚O‛中得到启发——‚我们做事都要从‘O’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甚至还有学生想到——‚‘O’就像一个放大镜,让我看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向前进。‛你真的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想不到这么一个‚O‛,居然让学生想到了这么多!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四、作文评改生活化,多种形式相结合

过去的作文评改,老师经常找出一大堆优点,指出一连串毛病,在学生作文本上写满红红的一大版,这样改完一个班的作文,老师累得半死。然而,作文本一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打开作文本,看一眼分数,扫一眼评语,对于老师其它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这样评改作文,老师累得要死,学生得不到半点收获。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采取面对面的一一批改,批改以后,要求学生再写一遍,然后再批改,直到他写好为止。当然,老师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每次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批改所有的文章,但是我们可以依照学生作文的写作层次分组,每次面对面地批改一个组的同学的作文,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简单评改等方式。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面对面的批改,不要求学生一个学期硬要完成多少篇作文,只要他们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就行。

五、作文评价生活化,采用主体多样化

曾经看过生本教育的作文教学课,‚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特别欣赏其中的点评手段,它主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和社会评来进行。(1)自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2)互评。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

(3)小组评。即选几篇较好的作文印给学生,做比较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评析作文标准的方法,还可以在评析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优美语句,激励自己以他人为榜样同时提高自己批改作文的水平。

(4)教师评。很多人认为教师不应该作为学生作文的点评者,一怕挫伤了学生自尊,二怕打击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就我看来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他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从生活中来,到写作的课堂。只是被动的感受。从课堂到生活中实践才是主动的体验。让体验深入生活。使学生真正将心灵放飞,真正将心门打开,融入生活并改变生活,写作就不只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性的生活了。学生往往将某种感情挂在嘴上,缺乏真切的体验。未赋新辞强说愁,没有情感的体验何来情感的认知,只能闭门造车了。教师此时,让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带着任务去。观山则情满于山,览物则情动于物。写孝心不妨让学生为父母洗脚,或做一顿饭。从中感受父子亲情。从实践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使生活中的情味自然行之笔端、汨汨而出了。

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写作的规律。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是作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写出语句流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张微素.浅论作文教学生活化[EB/OL].

【4】衡南县咸塘中学.张煜恒——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EB/OL].【5】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8,119

下载《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Epfanha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

    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系统地接触地理知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熟练且要正确地使用所学地理知识,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这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极大的......

    学校德育工作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模版]

    学校德育工作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德育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回归生活是改变传统德育方法的必由之路。德育要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帮助受教......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摘要】随着我国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进步着。我国的教育发展为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用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激活课堂 诸城第一初中 张生军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但真正的高效课堂却不常见,教与学......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摘要: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地理课堂中有效的联系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背......

    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大方县达溪中学王春 从2011年5月份课题批准立项至今,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近半年时间。期间,我们专门举行了课题开题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