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5 02:4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一篇: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

1.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

答:常用的识字方法有

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识字法

3、比较辨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

5、形象识字法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记法

结合生活识字法: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诸如家庭、街道、商店、村庄、田野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环境。因此,我充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一环境识字,要求学生积极地用眼看、动嘴问、动手找,动脑记,有意识培养学生留意周围事物,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比如一年级学生学完拼音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写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认识同班同学的名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生都能认识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再就是创设识字环境,让学生自主识字。如我在教生字“宇”时,一学生说:“我的名字里有这个“宇”;另一学生说:“这是宇航员的“宇”我是在电视上认识这个“宇”的。我在教“帘”字时,一学生说:“我们家隔壁是一个卖窗帘的,我在他家的招牌上看到过,我就认识它了。”这样充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不光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知识,而且在更大的空间中学词,识字,为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古诗”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的同时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试比较传统的“传话”式教学与现代“对话”式教学之异同。

答:首先,从阅读教学的目的上来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在“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而且,这些知识是预定的,结论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在这种被压抑的状态下学习,怎么会得到发展呢?“对话”式教学却截然不同,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尽管“对话”式阅读教学也涉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此时的知识已转化为对话的话题,知识的结论不再是预定的,而主要靠对话生成。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通过多向对话,知识得到丰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从而实现对话教学与发展学生素质的有机整合。

其次,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在“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皇上”,学生是“臣民”,两者之间是依从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学生的素质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话题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在围绕话题对话时,师生之间可以敞开精神,彼此接纳与分享,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3.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三维目标的问题:是三维一体,不是三足鼎立。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三维目标呢?有的人就把三者分开来,这一块是知识与技能的,那一块是过程与方法的,还有一块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是把三者很清楚地分开,在课堂教学时也是如此,比如在某个教学环节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有些语文课到了最后,经常要来一个表演或者探究,就是为了“升华”,为了塞进培养学生爱祖国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

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课程标准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对三维目标经常分开来讲,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爱心,要“帮助残疾人”,不是靠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然后来一个表演,就以为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这样,而是一上来,就要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起爱心,比如可以让他坐在轮椅上,或者把眼睛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会再嘲笑,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2、教学与生活相联的问题。

杜威有一句名言:教育即生活。这指的就是教学的生活性。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血肉相连,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哲人罗素早就发出这样的呼唤: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的生活!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学,读身边的语文,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

3、要关注“怎么教”,也要重视“教什么”。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许多我们想不通的问题,比如,学生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的愿望,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教师把学生教得不喜欢学习了。殊不知,学生不喜欢学习在很

多情况下并不是老师教得不好,甚至在传统意义上老师教得越好,学生越不喜欢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所教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等不相干甚至完全相反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学生不喜欢的。不但学生不喜欢,教师也不喜欢,不推崇。试想,连教师自己都不推崇和不喜欢的内容,却不得不硬塞给学生,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怎么可能会有学习的愿望呢!学生学习语文不等于仅仅是会认会写汉字,我们必须弄清楚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学生不只需要学语文,还要学习很多东西,我们必须弄清楚语文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还需要运动、需要娱乐、需要休息、需要睡眠等等,这都是需要时间保证的。

第二篇:在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快乐游戏中识字

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既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有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妈”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目’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青’,青草的青,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目”字旁、“青草的青”组合成“睛”字。接着让学生说说“眼睛”的“睛”为什么带“目”字旁,有的学生抢着回答说:和我们的眼有关系,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形近字“眼睛”的“睛”和晴天的“晴”的相同点、不同点。

还有“选难认字”:各组商量选出本组的两个难认字后,各小组长在本组难认字的字卡上打“√”。先请几个慢生开火车读没有打“√”的生字,再请几个中等生开火车读打了

一、两个“√”的生字,最后,请几个学生读打“√”较多的生字。鼓励学生争做“聪明娃”,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忆难认字,例如记“警”字,有学生说一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位警察走过去,向他敬了一个礼,说了一句话,提醒他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所以“警”是“敬”加“言”,其他学生可补充;记“转”字,有学生说“转”字上“车”加“专”,就是说一个人开车一定要专心,否则在转弯的时候就有可能撞到花台上,要赔钱的。

二、新奇趣味中识字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晶”字时,教师边板书“晶”字边说:“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阳都出山,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玻璃球在阳光下会怎么样呢?”学生齐声回答:“亮晶晶的。”“这就是要学的‘晶’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

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可用相关的基本字变成韵语识字:“虫字旁,昆虫多。小蜻蜓像飞机,小蝴蝶穿花衣。虫字旁有动物,蜘蛛忙忙结网。爱劳动小蚂蚁,小蝌蚪水中游,小蚯蚓在翻地”。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在激烈竞赛中识字

※ 常见的有: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及部件识字法等。

.部件识字法所谓部件识字法,即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记忆请、情、清,利用已学过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联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又理解了字义,“请”,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

1.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答:常用的识字方法有:

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识字法;

3、比较辨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

5、形象识字法;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记法等。在识字教学中,我最欣赏的识字教学方法是形象识字法。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如,如教学“生”字,可编成字谜:牛在河上走。教学 “沪”字,编成形象的字谜:“住在河边上”。教学“春”,可编成顺口溜:“三人看日出。”

2.试比较传统的“传话”式教学与现代“对话”式教学之异同。答:综观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整体上看,是一种“受话”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似乎成了一种天经地义的程式。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即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讲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它们之间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首先,从阅读教学的目的上来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在“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而且,这些知识是预定的,结论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在这种被压抑的状态下学习,怎么会得到发展呢?“对话”式教学却截然不同,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尽管“对话”式阅读教学也涉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此时的知识已转化为对话的话题,知识的结论不再是预定的,而主要靠对话生成。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通过多向对话,知识得到丰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从而实现对话教学与发展学生素质的有机整合。其次,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在“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皇上”,学生是“臣民”,两者之间是依从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学生的素质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话题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在围绕话题对话时,师生之间可以敞开精神,彼此接纳与分享,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正如弗里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一书中所说的那样:“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

3.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我觉得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

1、三维目标一体的问题。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三维目标呢?有的人就把三者分开来,这一块是知识与技能的,那一块是过程与方法的,还有一块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是把三者很清楚地分开,在课堂教学时也是如此。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

2、教学与生活相联的问题。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学,读身边的语文,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

3、要关注“怎么教”,也要重视“教什么”。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许多我们想不通的问题,比如,学生不喜欢学习,没有学习的愿望,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教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教师把学生教得不喜欢学习了。殊不知,学生不喜欢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老师教得不好,甚至在传统意义上老师教得越好,学生越不喜欢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所教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等不相干甚至完全相反的,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学生不喜欢的。不但学生不喜欢,教师也不喜欢,不推崇。试想,连教师自己都不推崇和不喜欢的内容,却不得不硬塞给学生,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怎么可能会有学习的愿望呢!学生学习语文不等于仅仅是会认会写汉字,我们必须弄清楚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篇:面试辅导:你在生活(工作)中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

面试辅导:你在生活(工作)中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

【导读】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面试,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你在生活(工作)中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

【解析】 自我认知类,能够正确看待成功

【此题考核核心】 自我认知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答题主线】 既要讲事情更要讲意义(对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现实意义)

【答题要点】 这类题目应该实事求是的回答,这样对自己的启发才能有深刻性。这种题目是可以考前准备的,在答题过程中,成功的事情可以简要介绍,重点是成功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特别是要结合我们所报考的职位来谈,这样才更有针对性。同时对成功的事情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表现太过,也不能毫无表示。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吉林公务员面试

第四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如何有效运用字理识字教学

南宁市江南区平阳小学 梁忠勤

小学母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后,才能进行读书和写作。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汉字难学,举世公认,对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汉字更是难学难认,只能死记硬背,极大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要提高小学学生识字的效率,就要切实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把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汉字构字理解,使抽象的识字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同时也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但做为一种手段,字理教学有长处,但也有短处。运用得当,有助于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识记,降低识字难度,增强识字效果。但运用不当,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在此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字理识字进行教学。

一、适度运用字理,提高学生识字效率为目标

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有效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汉字具有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适度地运用字理识字,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汉字形义的特点,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而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适度的运用字理识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有利于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有趣的学习方式呢?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概括为辅的原则,通过字理教学演示所学的字由形象生动的画面到抽象概括的画面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较快地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有趣,传承了汉字文化,激发了学习兴趣。比如,教 “沙滩”的“沙”,他就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了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水少了沙就显现出来了,这个“沙”字自然让孩子记住了。再比如,教“灭火”的“灭”,启发孩子可以在火上加上盖、盖东西……进行灭火的这样一个演示——这是演示法,教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去记这个字,孩子也会印象很深刻。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已经获得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明了字形和实物是相像的,就想到物的形状,由此记住字形,在轻松愉快地学习中掌握汉字。

2、有利于识记字形

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的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尝试的直接的函数。那些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如机械地数笔画,通过拆分部件来识记字形等。而字理识字可以突破字形方面理解和识记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益。如教学“初”字时,学生潜意识中会认为“初”跟“衣”没有联系,怎样会是“衣字旁”呢?教学时,运用字形溯源法,先展示古文字形和相配的图画,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分析该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然后再讲解该字从古文字形演变到楷书的过

程,让学生明白“初”是做衣服时,用剪刀在裁剪衣服,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初”字是“衣字旁”和刀有关,它的意思是开始等,把该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字理识字法,有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关系,从而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3、有利于理解字义

汉语采用意合法构词。识字教学时,了解字义的主要途径是语言环境,包括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而非根据字形分析造字原意。运用字理识字法时,主要在于能否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能否在了解字理时,通过溯源法,能直观帮助学生了解字的意思。如教学“巢”时,学生对它的上半部分的意思不明白教师出示画面,一棵树的枝杈上住着三只小鸟,它们伸长脖子等妈妈来喂它们。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巢”的意思就是小鸟住的房子,或就是鸟窝,对它的意思一目了然,不需教师再去讲解。

二、适时讲述字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出现生字时。这是指在开始教学生字前引导儿童进入准备状态,产生对学习新知的趋向心理。教学一开始,教师应在学习者熟识的一定语言环境中提出所要教的生字,以建立儿童的定向基础。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把一个生字排在都已认识的字句中,以引导儿童识这个字的需要和注意。如教学“牙”字,可通过课文中“小马画月牙”的语句提出,还可以从晚上出现的月牙,哪位同学牙痛等见闻提出,一般不宜孤立地提出生字。

2、易错、易混字时。

有些字学生不容易写对,比如“燕”、“鼠”等。“燕”小篆写作“”,“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加工,学生很快记住,也不容易写错。

在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经常会把音近字、形近字或音形两近的字混淆,从而造成写错别字的现象。运用字理让学生辨析是好办法之一。“学习了“辨、辫、辩、瓣”,学生经常混用。可以这样引导辨析:这三个字左右两边相同,不同的是中间部分。“辨”中间是“刀”的变写,从“刂”,“刀”把两边分得清清楚楚,“分辨、辨析、辨别”取其意;“辫”中间是绞丝,从“糸”,表示与丝有关的名称、动作、形状及颜色,“辫子”即取其义;“辩”从“讠”,说明与语言文字有关,“争辩、辩白、辩论”即是;“瓣”从“瓜”,从“瓜”的字表示与瓜果有关,“花瓣”“豆瓣”意即此。低年级学生经常把“爬”的“爪”写成“瓜”,可以这样引导辨析:出示“爪”与“瓜”的字形,伸出一只手,画出一个带瓜秧的“瓜”,让学生观察手与“爪”、瓜图与“瓜”的笔画之间的相似之处,辨清“爪”和“瓜”,最后再告诉学生:爪子能爬,瓜怎么能爬呢?学生一下子就理解领悟了正确写法,再没出错。

三、适量运用字理,以现实为使用导向

1、吃透教材,因材施教。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在版的教材首先出现的构字率较强的独体象形字时都

配以实物图形或概括抽象图,而后是小篆文字,最后再引出楷体文字,这种图字结合,篆楷比照的编排是科学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并科学的施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汉字的“象形”特点。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再推而广之,学生的汉字知识就得以科学建构,为后面学习合体字打下坚实基础。

2、分析学情,根据学情进行教学。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低年级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导,教学时以字理溯源法为主。中高年级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分析概括为主,侧重彩字理析词法。

如:教学“云彩”:

师:出示“菜(艹)——彩(彡)”,说说发生什么变化了? 生:菜的草字头去掉,换成三撇,就是彩。

读词:云彩(出示)注意轻声。对比读:云彩——彩云(配图片),对比有什么不同? 生:把“云彩”这个词的两个字调换位置就变成了“彩云”。出示:云彩的图片和彩云的图片,看图体会词义的变化。师:相同的两个字变换位置,词义也发生了变化。

扩充词语(出示图片对比):牙刷——刷牙;雪白——白雪;牛奶——奶牛;

教学中像这样赋予词语的形象和质感,就能激活一大片关于这个字的形象、情感等个性化的记忆,惟有这样,字词才会活在孩子的心灵里。⑵汉字本身的情况。古今汉字简化变化大大;字理识字教学对字源有较强的依赖,先人造字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水平与今人不同,使用又多为繁体字,现今通用的简体字很多都难再觅得其前身的形象。很多汉字的造字理据我们不清楚。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汉字的形音义都发生了种种变化。有些本来是有字理的,在变化中失去了字理,成为无理据的记号。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字理教学。

3、依据教师情况,有效运用教学资源。目前,汉字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不够,大部分语文教师,文字学基础仍是比较薄弱的。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楷体字以外的实物图、概括抽象图以及古文字形的小篆或金文汉字缺乏主动沟连的意识,认为只是一幅欣赏性的插图而已,因而很少运用这些画图和古文字为楷体汉字的教学服务,这就大大地浪费了良好的课本资源,如此的教学,要达到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感受汉字形体美”的教学目标也就只能是非常抽象和模糊的了。

总而言之,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字理识字法,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复杂难学的汉字,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事半功倍。在教学法中,要考虑到汉字的复杂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处理好字理析解问题,那就是把握好它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对字理解释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使人毫无印象,但也不是说讲得越深越好,让学生晦涩难懂。这就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汉字和学生知识水平角度出发,学生能理解、接受,有利于汉字学习为之,反之则不然。同时,我们应该提倡新的教学思路——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多元化,走一条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多种经验的识字教学的路子!

第五篇:列举一两个你自己教学中生动的精彩的生成课例或案例

列举一两个你的精彩的生成课例或案例。课堂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是精髓。首先我们要重视课前预设,通过深入研究教材,一备教材,对新课改课标要求和预期目的要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吃透教材;二备学生,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对课堂实效作出尽可能多的估计,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个性在你的预料之中。课堂教学反映的是教师驾驭知识、调空生成的艺术和能力。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两个案例来谈谈我的一些感悟。高一女生前滚翻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技巧练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练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让学生知道前滚翻也是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本节课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结合高一年级女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教学,让同学们将自己融入学习中,在玩的过程,让学生进入到一个清新愉悦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同时使学生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让学生的潜力与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重点为:团身紧、滚动圆滑。教学难点为:低头含胸、后脑勺先着地。

二、教学预设

1、知识与能力预设 ①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初步掌握动作要领。②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尤其是平衡能力等,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动作的规范化、完整性、优美感。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再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使学生通过展开想像,自主探究,相互合作,来达成本课的预期目标。学情预测:大多数学生兴趣浓厚,乐于开动脑筋,能团结同学,积极模仿,部分学生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动作,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3、教学方法预设 教学手段及方法: ① 本节课应用情境教学法、启发诱导法、游戏教学法、多元评价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相互渗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极大发展。② 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4、效果预设 ① 80%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前滚翻的基本动作。② 50%的学生能较好完成前滚翻的动作,10%学生能优秀完成前滚翻的动作,并能够努力展示自我,体验在活动中成功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生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前滚翻,在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些模仿练习,好不好?(在音乐的伴奏下,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而展开双翅在空中翱翔,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在冰上一展绝技,时而在水中披波斩浪�6�7�6�7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同学们模仿的动作非常认真、形象,我们一起做“冰棍、皮球”的游戏。“冰棍”、“皮球”、“皮球”�6�7�6�7(同学们的注意很集中,“冰棍”站的很直,“皮球”团得很紧,活动的很充分。)师:同学们都玩过“不倒翁”吧?我们再做一个“不倒翁”的游戏。(同学们在小垫子上纷纷学起了“不倒翁”,个个像个“不倒翁”那样前后摆动,课堂气氛再次活跃。)

2、规范练习师:准备活动我们就做到这,我们已经学习了蹲撑前滚翻,下面我们就分成两个人一组练习,练习时注意动作要领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教师指导个别学生练习。)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练习俯撑前滚翻。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继续两人一组互帮互学,动作规范认真,但运动兴趣明显下降,课堂气氛较沉闷。)

3、启发创新 师:同学们练习的很好,我们请两个同学上来,一个做蹲撑前滚翻,一个做俯撑前滚翻。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两个学生同时做)生:老师,他们滚翻的动作是一样的,只是开始的姿势不同,一个是蹲撑,一个是俯撑。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好,也非常仔细,那么,请你设计一下开始姿势做前滚翻,大家有兴趣吗?(全班学生个个兴高采烈,有的两人一组,有的四人一组,设计着自己喜爱的开始姿势。)生:老师,我跪在垫上做前滚翻行吗?(老师只是微笑,不加评判,并不断地点头)? 生:对,还可以把双腿分开做�6�7�6�7 生:�6�7�6�7双手背后�6�7�6�7(同学们的运动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

来)

4、展示自我 师:看样子同学们一定都自己设计了喜爱的开始姿势做前滚翻,下面请大家展示一下,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开始姿势新颍、动作协调连贯。(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个个像个体操运动员那样上来展示,鼓掌声此起彼伏。)(教师评价总结,给有代表性的设计者命名为“创新标兵”,以此鼓励。)

5、放松结束 师:同学们,课的最后让我们来跳一段舞蹈来献给�6�7�6�7,好不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同学们自编自创的跳了起来,在欢跃的气氛中结束了本节课。)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蹲撑前滚翻、俯撑前滚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喜爱的开始姿势做练习,激发和提高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激发兴趣——规范练习——启发创新——展示自我 ——放松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运用心理学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运动兴趣。本节课在准备活动中,教师采用模仿练习、“情境”、“角色”等教学方法,代替了徒手操和活动关节。由于这样的练习生活性、趣味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所以教学伊始,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学生掌握了蹲撑、俯撑前滚翻后,教师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两个动作的滚翻一样,只有开始姿势不同,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参与意识,激发运动兴趣。

2、“寓教于乐,乐中施教” 根据学生的活泼、好动、善模仿及年龄与身心特点,本节课始终贯穿“寓教于乐,乐中施教”的精神,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得到锻炼。在课的准备活动中出现的小游戏,既起到了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又可作为前滚翻准备活动的一部分,让他们在快乐中练习;展示自我使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个小体操运动员,在愉悦的环境中来展示自己创造的成果;课的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的表演、师生共舞及学生自编自创的即兴表演,激发了学生的情趣,陶冶了美的情操,使学生在欢跃的气氛中,恋恋不舍地结束了本节课。所以从以上这个案例来看,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教学,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针对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偏重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不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提出来的。虽然运动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并养成体育运动习惯非常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视运动技能的掌握。因而,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应努力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一堂反“恐”耐力课

一、背景: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紧张,课外活动时间少,体育课自然成了学生喜欢的课,但也不是所有的体育课都受学生欢迎。体育课上的学习气氛与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当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生理特点时,学生学习情绪才高,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达到锻炼学生身心的目的。中长跑项目对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其本身的运动量大、氧耗大、易疲劳、枯燥乏味,而不易被学生接受。对女生来说,甚至普遍有“恐惧”心理。如何消除学生对耐力的恐惧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案例描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我班的体育课。按照进度,课的内容是女生组上耐力项目的定时跑。课间休息,我刚到办公室,一女生就来请假了,说是肚子疼,我没在意就批准了。过一会儿,又来了两三拨人,我就纳闷了:今天怎么这么多人请假?我想也没想就对最后来的三个女生招招手,故作神秘地说:“你们来晚了,请假的名额满了。”这几个女生愕然:请假还有名额限制?我笑笑不语。于是她们不平起来:“听二班的说,这节课的练习好累,她们才来请假的�6�7�6�7” “我最怕耐力了,跑这么长时间,还不跑死我啊!”我猛拍脑门,明白了!难怪上节课练习时学生无精打采,懒懒散散,偷工减料,装病装痛,少数同学甚至抄近路或干脆走上一段距离,只有少数体能较

好的学生表现积极,完成了任务。时间关系,我对她们说:“这节课我正准备改上游戏课,所以你们没必要请 假了。”学生走了,自己也进行了反思,结合教材特点和高中女生的身心特点,迅速分析了原因,临时将教案作了修改。上课后,我结合“马家军”和前段时间报道的9 岁女童练习长跑奔“2008” 的感人事迹,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然后把同学们带到了水泥场地做起游戏来。“网鱼”、“贴膏药”,短短几分钟准备活动,学生情绪可谓高涨,于是我进一步启发:游戏中的“漏网之鱼”的取胜法宝是什么?学生终于明白:除了速度快,耐力也不错�6�7�6�7 准备活动后,打开录音机,在《亚洲雄风》高昂的乐曲声里,全班成一路纵队,由我带领,充分利用我校的四个篮球场和排球场上的各种线条和假象的线条来进行耐力跑。要求每位学生注意观察跑过的线路、跑出的形状,在随后的分组练习中尽可能自创路线、图形及练习方法。领跑了2 分钟后,学生分四组进行练习,要求每组自创四种以上的图形,看哪一组想象更丰富。在《运动员进行曲》等音乐声里,各组马上在场地上活动起来,练习结束后,把学生集中起来,各组纷纷汇报自创的图形,如“五环”、“之字形”、“螺旋形”、“同心圆”、“8”字形、�6�7�6�7等,并自创了“趣味追逐跑”、“领跑接力”等练习方法。都超额完成了布置的任务。对她们进行了表扬后,我让每一组都把自己觉得最满意的图形演示一遍,然后拿出小黑板,把这四个图形编为自创套路A、B、C、D,各组分别练习尝试后进行教学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套路”多。各小组跃跃欲试,惟恐落后,并把体力好的编在队伍两端,打起了战术配合。当一些耐力较差的学生逐渐感到吃力时,同组同学互相鼓励、帮助,我也在一旁为他们加油鼓劲,使她们最终超越“极限”,咬牙坚持了下来。时间一到,同学们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在热烈地争论着自己那组最好�6�7�6�7。我及时地进行了总结表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忘记了疲劳,与上节课结束时的个个苦瓜脸一对照,我欣慰地笑了。

三、评析与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架桥。”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跳出思维定势,大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变“无趣”教材为“有趣”。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过程,产生了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两个班的学生截然相反的两种心理反映,其中包涵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女生对耐力练习的恐惧感。中学女生身心发展正处于敏感和活跃期,他们好奇、好胜、又不象小学、初中那样好动,平常运动少了,对中长项目有些恐惧心理,但她们对新鲜事物有较浓厚的兴趣,并渴望尝试。音乐、比赛和游戏活动富有吸引力,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同时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练习积极性,并通过重复练习法和间歇练习法,有效转移对疲劳的注意,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在选用教学手段时不仅要按教材内容、进度来设计教案,更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寓教于乐、新颖有趣,结合思想教育,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并适时调整教学手段,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学有兴趣。

2、大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容忽视的。她们思维活跃、点子多,若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善加培养、引导,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更要更新思路,积极创设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活动的氛围,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力,指导学法,让学生学有个性、学有创新。

3、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提供学生展示成果、相互学习的平台,并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评价。本课在学生初步练习后,让各组拿出自己最得意之作进行交流,教师肯定的评价和相互的鼓励,有效地维持了学生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成就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及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增强了学生毅力,成功克服了“恐惧”心理。并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亲自加油鼓劲,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5、教学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这也是此案例中还值得推敲的地方。中学女生体型特征、发育情况、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参差不齐,还需要教师根据她们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适当调整要求和目标,区别对待,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有较大的进步。总之,在进行高中女生耐力教学和训练时,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融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了解女生的情况,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采用合理的教学措施,这样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同时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想象、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而不仅可以克服女生对中长跑的“恐惧”心理,还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育课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

2、你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预设与传统教学预设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教学预设的实质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提炼出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一项预测性工作,新课程背景下预设与传统教学下预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使用延拓性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是在教材权限范围内的预设,重点突出如何教教材的方案规划;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是以教材为基本框架,对教材进行可行性的超越的预设,着重凸现用教材教的活动方案设计。

二、预设的对象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主要针对教师如何进行教的预设,重点体现教师的个人行为,较少注意学生的行为体现;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是着重针对学生如何学的预设,凸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性。

三、预设活动的实质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主要针对活动结果进行预设,对过程本身并不太感兴趣;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主要针对活动过程、技能与技巧的预设,即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更对活动过程、活动的规划感兴趣。

四、预设活动的结果不同。传统教学下的预设主要强调知识结论,很少强调学生的学习方,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方法,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预设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预设性生成;而新课程背景下预设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技能,特别是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预设的目标除让学生产生预设性生成,更看重学生的创造性生成,因为创造性生成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3、反思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生成误区。答: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一些临时性活动,它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而在结果上,则会导致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但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有时也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误区

1、缺乏深度的思考 思维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所提问题和所谈看法不是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有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2、不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和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会倾听。有时使活动无法顺利展开。过分强调自己、不相信别人,3.容易被外界无关刺激左右偏离学习主题 表现为随心所欲,胡乱猜想,囫囵吞枣,失之偏颇,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

4、对堂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的影响。学生对于讨论交流式的学习,普遍是较为欢迎的,但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太难了,不易讨论出所以然;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时间久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太短,又停留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误区 1.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 2.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3、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交流的结果是集体的智慧,是一个从存异到求同的过程。但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立见解也许在交流合作中被淡化,得不到更多的肯定与赞许,反而会被众人同化。而这,恰恰是我们教育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交流学习中,要把握好时机、内容,更应注意共性与个性的协调。既鼓励学生与人合作,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既欣赏他人,又善于表现自己,才是合作交流的最终目的。

4、是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在教学中是同等重要的,预设的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而生成具有不确定性,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材料是上精彩课的基础!二者是和谐共处、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

(一)“课堂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预设是指为所有教学活动指定的构想过程,是在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分析、策划的过程。可见教学预设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了教师

与编者的思想交流。可以说课堂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有人说好课是“自然生成”的。但是“自然生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生成”。生成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知识的获得与运用都将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这就需要教师为实施有效的生成性教学去进行精心而充分的预设,如给学生学习情境的预设,针对知识点,预设学生有效的活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更要预设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点拨引导的应对策略,设计有弹性、有层次,具有开放性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等。这些都是老师进行课堂预设时应考虑的内容。有了这样的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以便课堂教学的及时调控,为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可见,精心的预设是课堂有效生成的基础。只有充分的“课堂预设”才能使老师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瞬间,才能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浪花闪现、高潮迭起的保证,课堂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二)“课堂生成”是“课堂预设”的精彩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又决不能拘泥于预设。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审时度势,让课堂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约束师生思维的枷锁,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标新立异”,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使“课堂生成”避免出现“自流式生成”,教师应不被预设羁绊,应见机行事,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预设中,适时调控,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不断跳跃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教师高超的育人智慧,使课堂洋溢鲜活的生命力,使“课堂生成”成为“预设”的。综上所述,“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 “生成”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预设”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精心预设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使二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总之,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它们是同一系统内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预设的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而生成具有不确定性,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材料是上课的基础!只有当课堂充分开放,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和自然、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时,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才能充分体现课堂价值。

下载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举例说明识字教学中你最为成功或最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