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学研究与反思
教师教学研究与反思
杨 薇
《动物之最》听课记录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4、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
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三、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第二篇:教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1
学习《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体会到: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等等。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同时也必须领会如下内容: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
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应根据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不能干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实践证明。那些胸中装有丰富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指导学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学生借风行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教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2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师生关系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需要全方位的开放。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予以鼓励和宽容。教师要放弃权威者的姿态,在学生学习中不断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和问题的共同探求者,教学在师生平等的,研究讨论的氛围中进行。
2)学习时空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查阅资料、借阅参考书、甚至通过互联网学习,摄取网上信息,广泛获取信息。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不受教材束缚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在课外学习中,学生更能领悟到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来不及涉取的东西,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新意向,它为创造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环境,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3)学习形式的开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而且研究课题往往纷繁复杂,学生既要掌握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独立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找出重点,化解难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又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交流、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这样做可以少走弯路,共享创造性劳动成果。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社会调查、评论、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等,在活动中提高能力,活跃思维。
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中激趣,产生创造动机
研究性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质疑的广阔空间,学生多处于自然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发挥认识过程的主体作用。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兴趣的过程,学生在认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创造力高低的表现。学生从课堂来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发现认识对象和别的事物的差异,找出其特点及其运动变化的状态,从中受到启发,产生的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才能带着愉悦的高涨的情绪和创造欲望,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比较、实验、研究,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展现智慧和才干。
教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3
我们中心小学每周三的语文教研活动每周都按时进行,不管是看视频上的名师课堂展示,还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出的公开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我校语文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鲁少宁老师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她出示了一组词,让学生选个词说一句话,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使学生在词语中感受到了词语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郭春玲老师《学写日记》一课中,采用吹泡泡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郭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写日记。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景燕老师在上《黄河的主人》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文言文的奥秘之处。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黄河的主人—艄公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王新景老师在上《鸟岛》一课时,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张艳芳老师在上《水》一课时,她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三篇:反思与教师
反思与教师
1洪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探析.中国大学教育
2马兰.促进教师成长:发展阶段特征分析与培训方案.杭州教育学院学报.Vol.17,No.3.2000.3
3林娟.对广州师范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成长环境的调查分析.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0,No.2
4刘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Vol.21,No.12.2001.12 5李润洲.发展性评价:教师评价的新理念.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6
6杨明全.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外国教育研究.Vol.29,No9.2002.9 7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8孙南南.反思性教学及其对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沈阳师范学院学报.Vol.4,No.4.2002.12
9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
10王建平.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甘肃教育.2001.(7—8)
11黄尧.反思性教学在中小学校本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12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比较教育研究.2001.5
13申继亮.关于中学教师成长阶段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Vol.3,No3.2002.9
14吴卫东.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教育评论.2001.1
15吴艳茹、刘梅花.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与学生的反思主体地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Vol.2,No3.2001.9
16刘学厚.教学自我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5,No.2.1999.4
17杨四耕.略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中国教育学刊.No.4.2001.8 18胡景乾.论反思性教学模式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1 19肖自明.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对口成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3.2002.9
20沈云林.论反思与教师的成长.长沙大学学报.No.3.1998.9
21赵昌木.论教师成长.高等师范教育研究.Vol.14,No3.2002.3
22方文林.试论影响中学骨干教师成长的客观因素及应对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9
23彭华茂、申继亮.小学骨干教师反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9,No.5.2002.9
24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7
25朱小蔓.谈谈“教师专业化成长”.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17,No.1.2001.3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反思2011-01-20作者:韩文波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正在转变为教学行为
1、教案的规范化
教师们的教案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书写格式符合要求、课后小记等内容比较完整。有些教案设计也较为美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难、重点突出,版面图文并貌,简洁流畅。让我们有种拿到教案就能上出好课的感觉。
2、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良好体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些已经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而体育教育则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是什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靠什么?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一名高素质体育教师的真本事。课中,我们看到教师们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教学实际和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为合适的,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选用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通过“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完成教学,先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逐个掌握动作技能,再组合所学动作技能综合练习,学以致用;有的教师将学生“放—学”,放而有序、有法、有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又通过教师的“收—教”周密组织和启发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教学效果较为显著;有的教师结合“青奥”为背景教学,利用头饰分组增添学生练习兴趣……无不体现教师对新课标的正确理解和合理的运用,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师在进步,在自我发展。
二、前进路上的几点思考
我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提出几点看法:
1、教学常规不到位,如:1.口令不够规范,如预令、动令不明确;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站位不够到位;3.上课时学生的课堂纪律等;
2、教学过程中的不足:1.教材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不能很好的突出教学内容,创新不够; 2.教师的教学动作示范过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3.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够,不能够及时发现课堂中学生的突发事件。
三.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低年级(水平一)教学内容中——实心球抛、接、滚教学。有的课上教师用了一公斤重的实心球。教师没能很好的注意教学场地的合理安排,练习队伍间距过小,队伍密集,迎面接力时的常规等,教学内容的安全性不确定。
第五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院、自治区科协主管,新疆民族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所、自治区科协主办,知识力量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紧跟国际发展趋势,适时追踪热点,及时反映各个领域的重大成果,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
本刊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65-1085/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18-2616。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刊,是社会各界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学术交流的载体。
一、办刊宗旨
本刊以“推介最新学术问题”为特色,关注最新教育学术进展,展望当代教育学术成就,并把理论问题与实践探索想结合,涉及企业、事业、学校的集团经济、科学管理、党建研究、教育教学、金融财会、改革创新等领域。以教育管理工作者、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企事业单位为主要读者对象。
二、主要栏目
【教育视点】 【理论探讨】 【高教管理】 【教育观察】 【教学研究】 【党建思政】 【职教天地】 【模式探索】 【科技成果】 【校园内外】 【教坛之声】 【职业天地】 【集团经济】 【法制评论】【体育天地】 【教学参考】
三、征稿要求:
本刊只接受邮箱投稿,来稿最好用office软件录入保存为word文档后用电子邮件的“附件”投寄。若不能用电子邮件投稿。投稿时请提供作者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职称或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信箱等。
四、稿件处理:
本刊处理稿件及时,网上审稿,7日没有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以另行处理。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必须来函声明。投稿邮箱:jylljxyjz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