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日月潭的公开课说课稿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9课《日月潭》的第一课时。
【说教材】
《日月潭》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意在让学生通过这一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作为单元的精读课文《日月潭》介绍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作者运用优美流畅、清新自然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周围的优美风光、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以及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这些从未见过日月潭的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和渴望。同时这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语言美、意境美,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是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好机会。所以我认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以及读中悟情,积累词语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茂、盛”两个生字。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促读,读中悟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语文低年级教学识字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所以本课在认识字的过程中我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如:结合文中句子认识“隐”,利用具体的语言环境并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认识形声字“朦、胧、境”三个生字,并采用多种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加偏旁、换一换、形近字的比较、猜谜语的方式进行生字归类,这样既复习了识字方法,又对本课生字更好的掌握。在理解词语方面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形象直观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提高感悟美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三、整体感知,初步体验日月潭的美。
四、指导写字。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我以谈话方式导入,让学生交流自已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
接着,我会以这样的导语引出课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是日月潭。我们就一起去欣赏那里美丽的风景。(同时大屏幕出示中国地图,台湾用颜色突出显示。)最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地方,学生自然有话说,兴致高。在学生兴趣高涨时,引出课题,容易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诱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向往。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提醒学生注意把字音读准。由于兴趣的迁移,使学生自然怀揣兴趣去认识文中生字。第二步,用多种形式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巩固生字,不仅使枯燥乏味的生字变得有趣,更吸引学生注意力,对生字产生兴趣,进而掌握本课的生字。
第三步,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猜谜语,熟字换偏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结合的生活体验,交流识字经验。
第四步,利用识字游戏巩固生字词语。青蛙跳伞的识字游戏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喜欢的识字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本课的认识字进行了有效的巩固,达到了识字效果。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日月潭的美。
学习完生字后,让学生将9个生字放回课文,不仅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初步体会日月潭的美,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审美能力感受美丽的风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第四环节,识字升华。
利用一首快乐三字经对本课的识字进行巩固和应用。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本课认真增强了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识字的运用。第五个环节,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茂、盛”,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并范写部分生字,学生认真书写。书写后评价。
低年级是语文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识字写字习惯至关重要。这一设计让学生品尝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功和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巩固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说课设计,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畅所欲言,多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9.日月潭》说课设计
教师:林艳培
2015年3月25日
第二篇:日月潭 说课稿
日月潭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体会文中深厚感情,就必须把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掌握,把课文读通,在读中干悟。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3、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教师在这里借助图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从而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课件录音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带拼音、去掉拼音读,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引导学生品味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针对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第二段中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三篇:《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一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体会文中深厚感情,就必须把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掌握,把课文读通,在读中干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读单元导读和看祖国的地图,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这节课将去欣赏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老师范读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带拼音、去掉拼音读,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等。最后用猜字游戏巩固识字、把字放入词语中、句子中读,使学生认识本课生字,为学生读课文做好铺垫,完成识字任务。
(三)学写3个字“绕”“约”“纱”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观察,先分析字形,应如何写好?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独立书写能力,并在分析过程中识记生字。
(四)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把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导入第四环节。本环节逐步读课文,在教师边指导朗读过程中,学生在读课文中体会日月潭的美景。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读、欣赏图片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画出名字的由来,读出句子,并能画出日月潭的形状。第三、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不同时间、不同气候美景各不相同,教师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美景。最后齐读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日月潭的美。
(五)拓展情境进行爱国教育
通过两个问题:
1、日月潭很美,台湾还有很多美景,你们想亲自去看看吗?”和“《看雪》一课台湾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进行联系,引导同学们: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愿望,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
第四篇:《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第二课时说课
一、说教材: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台湾美丽的日月潭,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最后介绍了日月潭在清晨和中午的秀丽风光,整篇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第二课时的教学,不仅要领略日月潭的风景的灵秀,而且要体味作者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 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来历。
2、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读中悟情,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4、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自然段,读中悟情。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以及读中悟情,词语积累。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促读,读中悟情,在情境中直观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法,理解积累词语,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日月潭风光秀丽,提高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以“浓浓的情”----“细细的品”-----“真正的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首先带给学生浓浓的情
我首先激情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浓郁的旅游情境。我利用多媒体展现祖国风景如画,如:有迷人的黄山风景区,有绵延几千公里的 大兴安岭、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我们就和导游叔叔一起去宝岛台湾,欣赏那风光秀丽的日月潭。
然后播放日月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风光秀丽的日月潭。
此时老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心里,以考题的形式再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文的学习。
2、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围绕导游叔叔的考题,学生自主学习了课文1、2自然段,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有了初步了解,我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利用动画让学生理解了日潭,月潭的来历,抓住句子对比,让学生明白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与她的形状有关,然后学生齐读,细细品味。
为了让学生理解日月潭在清晨、中午和下雨时的不同美景,我又再次重现日月潭不同时候的美景,让学生自由选择:你喜欢什么时候的美景,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如教清晨时的日月潭时,我抓住隐隐约约这个词,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出清晨的轻柔之美,中午时,我抓住太阳高照,让学生体会太阳出来豁然开朗时的日月潭,再老师范读,根据两段的教学,让学生总结学法:情境促读,读中悟情;抓重点词,积累词语,由词而读段,读出情感的方法。最后,采取男女赛读,配乐读,在不断的品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神奇和美丽。
3、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训练学生说话,是低年级一个重要训练点,这课时里,我让学生当游客,夸一夸日月潭,学生表达完整,语言活起来了,当学生看到“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时,说那是他们在约会,这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
五、说反思:
新课程,人们都在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那么我想:能够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感悟美,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积累好词,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正是我这节课所努力追求的。
第五篇: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目标: 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弄懂课后思考、练习。能力目标: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构想 1 教法分析(情景教学法)
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情感教育,李吉林老师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以情激情,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情感。
在这堂课中,我一直贯穿“你觉得什么美?”的教育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能自然流露。
2、学法指导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以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我还利用拼图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教学准备
①学生收集日月潭的相关资料。②多媒体课件和拼图道具
三、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我采用提问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一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此引出课题为学习本课铺路。
2、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我采用让同学们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是乘坐飞机到台湾观光旅游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辅助以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再配上朗读。
在对课文整体感知后,老师再引导:同学们,刚才听了导游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接下来就是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进行生字词反馈。
3、细品细读,理解课文 在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感知后,接下来就是细细地品读了。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在教学中我以情境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要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有如身临其境一般。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让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不光是指导朗读,还要让学生互相交流,这一环节也要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同时品词析句,加深理解。
4、拓展训练,成立导游团,向游人介绍
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就必须充分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本堂课决定再采用组织导游团,为游客介绍日月潭风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活动时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总结课文,完成板书
以风光秀丽为切入点,抓住不同时段日月潭的不同特点,引领学生欣赏清晨、中午、雨中的日月潭独特的、变幻的美,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这种提纲式的板书浅显易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清晨
隐隐约约
日月潭
中午
清晰可见
风光秀丽
雨中
一片朦胧
如果,在一堂课中,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乐趣,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这堂课就算非常成功了吧,这也是我努力追求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