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一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歌曲,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欣赏音乐,体会乐曲的情绪。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活动:古诗大赛
三、学习歌曲《咏鹅》
、请同学背诵这首古诗给大家听。
2、老师讲解诗词的含义。
3、学生大声朗诵歌词,体会诗意。
4、老师范唱。
5、生跟录音学唱歌曲。
6、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四、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7、听音乐,你听到哪种动物的叫声?
8、听音乐,主人与小狗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9、随音乐轻声哼唱。
0、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的情绪。
1、对比两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总结:将今天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和妈妈听。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歌曲《咏鹅》、《小动物唱歌》,要求学生熟练的演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学习新课
、齐唱歌曲《小动物唱歌》
2、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强弱记号,来正确的演唱。
3、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歌表演。
4、学生创造歌词,并进行动作表演。
5、复习歌曲《咏鹅》
6、小组对唱。
7、男女生分开唱。
8、分组表演唱。
9、随音乐画出一只可爱的大白鹅。
0、交流展示。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中描写小毛驴的情绪,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绘小毛驴爬山坡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纸签、钢琴
教学过程:
一、齐唱歌曲。
二、学习新课
、观看动画片《阿凡提》
2、提问:阿凡提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3、听歌曲的录音。
4、老师范唱。
5、学唱歌曲。
6、完整的演唱歌曲。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讨论选用什么样的乐器?
8、教师评价。
9、用打击乐器边唱边伴奏。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在欣赏中,以学生的感受为主,让学生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熊猫百货商店》
二、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分段欣赏
、你听到了什么?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
3、小熊猫在做什么?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干什么?
5、完整听音乐。
6、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7、随音乐即兴表演。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内容
一、乃哟乃
二、杆歌.快乐的罗嗦
三、勇敢的鄂伦春
四、保护小羊
五、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唱,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二、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三、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难点:用碗、碟、茶杯准确演奏歌曲。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了解土族的知识,并能用碗、碟、茶杯准确演奏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土家族的服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学唱歌曲《乃哟乃》
、听歌曲的录音。
2、按节奏读歌词。
3、听老师范唱。
4、随琴学唱歌曲。
5、纠正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
6、完整演唱歌曲。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回家找可以发出1、3、5三个音的物体演奏歌曲。
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用碗、碟、茶杯演奏歌曲,并欣赏《杆歌》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齐唱歌曲。
2、请学生起来独唱。
二、学习新课
、同学出示准备的物体。
2、试着敲击这些物体。
3、给歌曲伴奏。
4、请同学用其他乐器演奏。
三、欣赏乐曲
、请同学介绍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乐曲《杆歌》
3、随歌曲《杆歌》杂掏米的动作。
4、表演展示。
四、课后反思:、演唱歌曲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参与歌表演的程度及情绪反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听辨乐曲的情绪,随音乐律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用la模唱。
二、欣赏音乐《快乐的罗嗦》
、聆听音乐。
2、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音乐,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感受第二部分的音乐情绪。
5、随音乐律动。
6、介绍弹拨乐器。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介绍查找的鄂伦春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欣赏歌曲
2、你听到了什么?
3、老师范唱。
4、有节奏的读歌词。
5、学唱歌曲。
6、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分小组演唱。
三、练习
同学从曲调上区分两首音乐,从服饰上进行区分。
四、课下活动
请同学查找傈傈族的相关资料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保护小羊》,能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查找的傈傈族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听歌曲。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听老师范唱,学生进行评价。
4、随琴学唱歌曲。
5、完整的演唱歌曲。
6、纠正学生的发音。
7、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编故事。
8、为歌曲设计动作表演。
9、分组表演。
0、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1、随音乐离开教室。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说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有节奏的朗读。
三、数数练习
每一拍读一个数。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
、学生分小组活动
2、分别用打击乐器演奏。
3、小组共同完成活动。
4、请同学重新设计儿歌。
5、展示自己编创的儿歌。
课后反思:、演唱歌曲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参与歌表演的程度及情绪反映。
第五单元
我们多快乐
教学内容
一、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二、节日舞曲
三、幸福拍手歌
四、化妆舞曲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音乐的习惯。
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
教学难点:随音乐创编舞蹈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歌曲,能有表情的朗诵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播放动画片
2、出示图片,师生接唱。
3、听录音。
4、老师范唱。
5、拍手读歌词。
6、随音乐学唱歌曲。
7、出示节奏卡片,学生选择打击乐器。
8、分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9、一组伴奏,一组演唱。
0、请同学设计动作表演。
1、边唱边表演。
课后反思
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学生在设计游戏进行方式时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
学生现在做各项游戏内容是的认真程度和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节日舞曲》
、聆听音乐
2、随音乐模仿动作。
3、复听音乐,学生感受。
二、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齐唱歌曲。
2、同学设计自己的动作方案。
3、请同学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4、同学评价动作的好坏。
5、随音乐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藏族风情及其音乐。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2、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三、聆听音乐《多快乐呀多幸福》
、听歌曲。
2、了解藏族的风土人请。
3、听老师范唱。
4、随琴轻声学唱。
5、完整演唱歌曲。
6、边唱边跳藏族的舞蹈。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过程:
一、齐唱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二、学习新课
、听歌曲的录音。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唱歌曲。
4、边唱边做动作
5、纠正符点节奏。
6、请学生创编歌词和动作(小组讨论)
7、分组表演。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听赏歌曲,用分辨不同的拍子,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齐唱歌曲《云》
二、学习新课
、播放歌曲,同学随音乐表演。
2、用打击乐器奏出不同的节奏。
3、复听音乐,学生模拟前奏曲。
4、学生戴头饰表演。
5、随音乐学生做动作。
6、学生一组表演,其他同学来当评委。
7、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一齐参与。
8、评价。
第六单元藏猫猫
教学内容
一、数蛤蟆
二、小猫钓鱼
三、蝴蝶花
三、糖果仙子舞曲
五、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为故事配合适的音乐,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能听辩乐曲的乐句。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藏猫猫》并背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藏猫猫的游戏吗?现在我们来做游戏。
二、学习新课
、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2、听音乐请学生随音乐拍拍手。
3、听了这首音乐,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4、听老师范唱。
5、分句学唱。
6、处理歌曲,1-4小节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5-8小节有连贯的声音演唱。唱好12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结束句要唱准一拍,不要拖。
7、完整演唱歌曲。
8、请同学编创动作
9、学生分组表演。
0、边唱边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歌曲《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范唱歌曲《数蛤蟆》,请同学进行评价。
二、学习歌曲
、听音乐,学生拍手。
2、听录音范唱。
3、分句教唱。
4、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和节奏。
5、完整演唱歌曲。
6、启发学生创编歌词。
7、把创编的歌词演唱一遍。
8、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感受音乐雄壮而有活泼的情绪,能随音乐走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欣赏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故事导入
2、观看录象。
3、播放录音。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的、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想象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5、随音乐走步。
6、启发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欣赏第二部分音乐:提醒学生注意结尾下滑音部分的音乐,好象是什么情景?
8、完整听音乐,用动作表现。
9、欣赏第三部分的音乐,学生随音乐走步,当听到结尾下滑音时,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
0、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蝴蝶花》,会演唱活泼和舒展的乐句。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新课
出示蝴蝶花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像什么?
三、学习歌曲《蝴蝶花》
、听歌曲的录音。
2、听老师范唱。
3、按节奏读歌词。
4、分句教唱
5、随老师的琴声学生轻声唱歌词。
6、启发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7、“哟”字要求学生用高位置说出。
8、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演。
9、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0、学生分两组,一组歌表演,一组伴奏。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优美情绪。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二、聆听音乐《糖果仙子舞曲》
、聆听音乐
2、比较乐曲的情绪与《玩具兵进行曲》有什么不同?
3、听老师介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故事。
4、复听音乐,详细哪个音乐表现的情景。
5、欣赏乐曲第三遍,引导学生分辨钢片琴的音色。
6、介绍柴科夫斯基选用钢片琴的经过。
7、聆听音乐编创舞蹈。
8、随音乐给糖果仙子一起跳舞。
: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为童话故事选配合适的音乐。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糖果仙子舞曲》
二、学习新课
、请同学讲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
2、请同学想想用什么乐曲配乐合适?
3、用学生想的乐曲配乐。
4、还能用什么音乐配呢?
5、请同学播放音乐,老师朗诵,想表演的同学可以表演。
6、请同学朗诵表演。
7、小结。
第二篇: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单元
进行曲
教学要求:
通过欣赏和学唱各种类型的进行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不同节奏,能模仿和分辨。
教学内容: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小号手之歌》
3.《土耳其进行曲》
4.《进行曲》
5.《米老鼠进行曲》
教学目的:
.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4.能区分X
X、XX.、X—、XXX、XXXXXXXX等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打击乐器练习,为《出旗》音乐伴奏。
2.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能跟着录音学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进行曲特征,熟悉《队歌》及《出旗》音乐。
教学难点:
创设出旗场景,并进行鼓谱及《队歌》的练习。
教具准备:
队旗、大镲、小军鼓、大军鼓、电子琴、VcD光盘
教学过程:
一、随音乐进教室
播放《出旗》音乐,双手模仿举旗姿势,踏步走。
生:听《出旗》音乐,双手前后摆动,踏步走,按顺序入座。
二、导入新课:
进行鼓谱练习,总结进行曲特点。
师: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你们熟悉吗?
生:非常熟悉,每次开队会时我们边听这段音乐边进行“出旗”和“退旗”。
.
节奏练习
(1)
电子琴演奏《出旗》主旋律(音色:小军号。节奏:进行曲)
(2)
请同学们边听老师演奏音乐边拍手打节奏,同时想象出现在你脑海中的各种场面,并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
(1)
随音乐拍手,左、右一拍一下。
(2)
讨论音乐感受:人群在进行、迈步整齐的步伐、我们的情绪高涨等。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音乐的有明显的步伐特征,能鼓舞情绪,把人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整体。这种音乐风格就是进行曲,多用于队列行进的时候。特点是多用偶数拍子如(2/4,4/4)结构整齐,节奏鲜明,强调重拍。我们来为这段音乐配上鼓点吧!
(1)出示伴奏谱。
(2)将同学分成三组进行练习。
学生活动:
(1)
分组练习:按节奏谱读节奏。每组选用2—4人用打击乐练习做每组的小领队。全班推选出一位总指挥。
(2)
合奏:总指挥站在最前面,三个组的小领队带领本组同学同时合作练习。
师:大家的表现很出色,就让我们亲自为队会得出旗过程伴奏吧!
学生活动:三组同学,小领队在前,其他同学边模仿打击乐演奏动作,边用“呛”“达”“咚”模仿乐器声音。
2.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受歌曲风格。
师:在队会过程中同学们还要满怀激动的心情演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播放录音)
(全体聆听《队歌》)
师: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我们身为少先队员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课学、爱护公共财物,立志为国贡献力量。那么,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怎样才能表达我们少先队员的心声呢?
生:要唱出我们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师:现在我们就学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钢琴伴奏)
生小声的学唱
3.复习《出旗》及《队歌》的演唱
师:同学们,我们来模拟入队仪式。老师扮演中队辅导员。我们大家按出旗——唱队歌——退旗顺序排练。
学生活动:
(1)
中队长模拟举队旗,走在最前方。
(2)
选六位同学(两位演奏大镲、两位演奏小军鼓、两位演奏大军鼓),站在队伍最前方边打节奏进行。
(3)
其他同学模仿打击乐演奏动作,排成两队,按音乐走队形
(4)
四遍《出旗》音乐结束后立正站在座位前唱《队歌》
(5)
按反方向做(1—3)退旗练习
(6)
在《队歌》的音乐声中,举行庄严的入队仪式;中队长领读誓词;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号手之歌》
2.节奏训练
教学重点:
感受小号手的音乐形象;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歌曲氛围中,感受小游击队员勇敢、坚强的革命精神。
教具准备:
VcD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小号手之歌》
(3)
讲述小号手的故事:小英雄为了翻身得解放,小小年级就不怕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参加了革命,为了保护小军号而身负重伤。战斗胜利了,小英雄又拿起军号,勇往直前。
师总结:《小号手之歌》是动画片《小号手》的主题曲。《小号手》这部动画片1974年还获得了国际电影节奖状,主题曲《小号手之歌》更是受到大家的喜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一定也爱唱这首歌。
二、学唱歌曲《小号手之歌》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演唱《小号手之歌》(在录音伴奏下完整范唱一遍歌曲)
师:歌曲中模仿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生:军号的声音,非常形象。
师:在歌曲中有一段军号声不断出现你们听到了吗?能模仿一下吗?
生:听到了,用“的”“哒”模仿吹军号的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模仿军号、按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X
XX
X
X
XX
X
X
XX
XX
X
XX
X 的的的哒
的的的 哒
的 的的哒的 哒哒哒哒
生活动:按这个节奏读歌词,并唱这四小节的旋律。
师:(1)请同学们轻声跟老师一起唱一遍第一段歌词。
(2)边弹伴奏边范唱,生小声跟教师演唱歌曲
师:歌谱中有一个符号我们要注意(出示最后一句的四分休止符)
生练习“奋勇杀白匪”一句
师:让我们跟着光盘里的范唱来唱一遍歌曲
生:全体演唱歌曲(共三段)
三、歌表演:
教师操作:
.
我们来扮演小号手,可以自选动作进行。
2.钢琴伴奏
学生活动:
.
排成整齐的队伍边踏步边做动作
2.演唱全曲
师:你们在表演时感觉这首歌曲具有什么风格?
生:进行曲,我们在行军!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
欣赏管弦乐合奏《进行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2.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重点:
.
感受乐曲的童话色彩
2.通过编队、创编动作,表现乐曲雄壮有力而又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
总结本单元歌曲及欣赏曲目,再次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2.用打击乐器为音乐片断伴奏,通过力度变化刻画军队有远到近又由近到远的音乐形象。
教具用具:
手偶、大鼓、双响筒、响板、三角铁、铃鼓、沙锤、串铃、vcd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操作:
.
播放《胡桃夹子》中进行曲乐段(背景音乐,音量要小)
2.讲故事:有一个叫玛利的小姑娘,在圣诞节前夕收到许多礼物。她特别喜欢其中一个胡桃夹子娃娃。可是被几个淘气的男孩子弄坏了,她非常的难过。晚上,玛利朦朦胧胧的进入梦乡,他发现许多老鼠抢吃她的糖果和玩具。受了伤的胡桃夹子领着玩具兵与鼠王打仗。胡桃夹子支持不住了,小玛利想老鼠扔去一只大皮鞋,把鼠王砸死了。其它小老鼠也都吓的四散奔逃。随后,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王子,和小玛利成为了好朋友。
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形象
师:我们来欣赏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感受这段音乐表现了故事中的哪一场面?
学生活动:聆听音乐,感受乐曲形象。
生:乐曲表现了玩具兵雄壮威武的行进场面。
师:准备道具(打击乐器和手偶)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三组
a.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b.用律动表现乐曲
c.通过手偶表现乐曲
学生表演:分组表演创编成果
三、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教师操作:播放《土耳其进行曲》
学生活动:感受乐曲
师:乐曲是什么情绪的?请用语言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
生:音乐情绪欢快、活泼,仿佛看到了士兵在行军。
师:你们为这段音乐起个名字吧!
讨论:行军、整齐的步伐、一起向前走……
教师操作:大家的感受很准确。我们来看看音乐宝盒里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出示《土耳其进行曲》课题。介绍乐曲背景。这首乐曲师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当时在德国住着许多土耳其人,贝多芬就是从他们那里得到灵感,按照他们的音乐风格,创作出这首名曲。
四、分析乐曲:
教师操作:播放全曲,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用不同动作表示不同段落。
学生活动:听音乐a乐段(跺脚)、b乐段(拍手)
学生讨论:乐曲的段落顺序为ababa尾声
教师操作:播放a段的二十八小节音乐。
师:请用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下面我们分组来创编。
学生讨论:音乐前八小节的声音由弱到强,可设计队列由远到近踏步走来。身体做模仿端枪、背武器或演奏乐器的动作。
学生活动:表演创编动作
教师操作:播放结尾部十六小节音乐。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生:和开始正相反,由强到弱,表现军队由近到远地走了。
师总结:乐曲开头和结尾,音乐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了军队由远到近及由近到远的行程。同学们精神饱满地随着音乐踏步走,表现也十分到位。
五、用乐器伴奏
师:我们要表现这段活泼的音乐,亲身感受这活泼的场面,快快用我们的乐器来表演吧!
学生活动:分三组练习
a乐段:(大鼓、三角铁)x
—
x
—
x
—
x
—
(双响筒、响板)xx
xx
xx
xx
xx
xx
xx
xx
b乐段:(铃鼓、串铃)xx
xxx
xx
xxx
xx
xxx
xx
xxx
教师操作:播放全曲,出示ababa尾声标志。
学生活动:边听音乐边分组伴奏,尾声时全体进行。注意乐曲开始和结尾时的力度变化。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米老鼠进行曲》
教学重点:
把握进行曲风格,跟着录音欢快、自豪地演唱《米老鼠进行曲》
教学难点:通过律动、打击乐器伴奏来表现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教具用具:音响、VcD光盘、钢琴、打击乐器、各种卡通动物的片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看谁来和我们聚会了?
教师操作:
.播放《米老鼠进行曲》范唱
2.左手拿米老鼠手偶,右手拿唐老鸭手偶,随音乐节拍表演。
学生活动:随着音乐拍手打节奏。
教师提问:米老鼠在唱什么?
学生回答:米老鼠和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喜欢快乐的聚会,米老鼠举大旗,带领我们向前进。
教师提问:你感觉这首歌曲像我们学习过的哪首歌曲?他是什么风格的?
学生回答:歌曲好像米老鼠带领卡通动物的队伍前进行走,就像《土耳其进行曲》的风格,是进行曲风格。
二、通过各种活动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演唱地很投入,我们来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播放音乐伴奏部分)
生:边演唱歌曲,边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伴奏(每小节第一拍敲奏,表示强拍;第二拍双手做打开状,表示弱拍)
师:我们用演唱、伴奏的方式感受了进行曲的风格以及两拍子的节拍特点。歌曲唱的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卡通动物形象,我们来边听歌曲,边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对歌曲的理解。
教师操作:播放歌曲范唱(连续四遍)
学生活动:边听歌曲,边在画纸上对卡通形象进行组合粘贴。
教师操作:站师学生作品。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绘画展示了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创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创编(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分配角色:选出谁来扮演米老鼠,其他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卡通小动物进行练习)。
教师操作:播放歌曲
学生活动:分组表演(演唱歌曲、打击乐器伴奏、模仿卡通动物走队形)
师总结:
歌曲带给了我们欢乐,我们和动物们在一起欢聚,童年真是美好!我们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大家快乐的在一起。
三、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劳动最光荣
教学要求:
通过欣赏、唱歌、表演和即兴创编等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相关作品的情趣及内涵,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学内容:
.歌曲《劳动最光荣》
2.歌曲《理发师》
3.《风车依呀呀》
4.《刨地瓜》
5.《狩猎波尔卡》
6.《森林中的铁匠》
7.《猴子蒸糕》
教学目的:
.积极创设、营造教材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逐步领悟、形成“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情感、态度。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连贯流畅的演唱歌曲、表达感情。
3.在创设的情境中欣赏器乐作品,积极展开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中的铁匠》,延长《劳动最光荣》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乐曲欢快的情绪,通过欣赏音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感受《森林中的铁匠》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这首乐曲前后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播放乐曲的录音)
学生活动:完整欣赏全曲
二、初听乐曲、感受情绪
完整初听,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
学生回答:这首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后面部分速度是较快的。
师:回答得很好。这首乐曲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但故事的内容要由你们自己来听。你们刚才说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那我们就来听听这一部分,听完以后,请你们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播放乐曲第一段录音)
三、分段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学生活动:听第一部分旋律
生: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在森林里。
师:队,那森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
生1:非常的安静。
生2:非常的美,有大叔、小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
生3:有漂亮的花、蘑菇,还有很多的雾气。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的美丽景色,并且边欣赏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得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
(播放第一部分旋律)
学生活动:再次欣赏第一部分旋律,跟着旋律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听听第二部分音乐与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
(播放第二部分录音)
生答:速度比较快,力度越来越强,节奏明快,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段乐曲告诉我们主人工的职业,你们再来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再次播放乐曲第二部分)
生1:有三角铁的声音。
生2:由敲打的声音。
生3:我听见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像是打铁的。
师:那请你们来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
生:森林的早晨、快乐的一天、神奇的铁匠。
师:这首乐曲叫做《森林中的铁匠》,又叫《铁匠波尔卡》,是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作品。乐曲描绘了清晨森林的宁静气氛以及铁匠打铁的欢乐情绪,乐曲十分生动形象,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小提琴、长笛。
师小结:它是一首管弦乐曲,后也被改编为钢琴曲和轻音乐。有人曾将本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在钟表店里》一起并列为三首最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四、完整的欣赏乐曲:
师: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欣赏一遍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播放录音,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动作)
五、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分成3组,一组同学在第一部分表现晨曦,可以扮演花草树木,也可以扮演成森林里的小动物。第二组同学扮演成森林里的铁将,在第二部分开始的时候模仿打铁或是拉风箱的动作。第三组同学自己选择可以模仿打铁声音的乐器,跟着音乐的节奏打铁。
学生活动:讨论并分配角色。随音乐的旋律表演,各组在音乐的不同段落,做不同的动作。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狩猎波尔卡》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用具:、波尔卡舞蹈的录像、《蓝色的多瑙河》片段、《春之声》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波尔卡,还记得吗?
生:《森林中的铁匠》
师:队,今天我们再请大家欣赏一首波尔卡,名字叫做《狩猎波尔卡》
二、初听感受:
师:请大家听完乐曲后,说说乐曲的情绪。
学生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理发师》
2.创编歌表演
教学重点:歌表演创编
教学用具:
.自制彩色图片:剪刀、镜子、吹风机、梳子
2.字卡: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照一照、呜、唰唰、哗、哗
3.学生自带图画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音乐《在钟表店里》)
播放乐曲《在钟表店里》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节奏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这首乐曲吗?
生:《在钟表店里》
师:这首乐曲描写了一位工作敬业、勤劳乐观的老爷爷形象,在那个钟表店里有各种各样待修的钟表。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导另一个店里去看看,快瞧,这会是个什么店(师边说边贴彩色图片)?
生:随老师帖的顺序,逐步猜出店名。
师:嗯-看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学生,那就请你们再想一想老师这的字卡分别是哪个工具发出的声音呢?(将词卡摆在桌子上、播放歌曲《理发师》,邀请学生自己上来寻找答案)
生找到答案
师:引导学生将各种声音读出(注意剪刀的声音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是“咔嚓咔嚓
咔嚓
嚓”、“咔嚓
咔嚓
咔嚓
嚓”等等。
三、歌曲学唱:
师:听到大家演奏的理发店交响曲,我仿佛理发店里的老爷爷在紧张的忙碌着,老爷爷岁数那么大了,总这样忙活肯定很累,他却害唱着歌,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答出自己的看法
师:让我们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表现老爷爷的乐观心情。
师范唱一遍
生跟唱
四、学生自创歌表演:
师:老爷爷工作这么勤劳,顾客一定很多,我们开个大一点的理发店帮帮老爷爷吧!
生:讨论怎样开店(店名、人员分配等)。可分组讨论,一组开一个店;也可集体组成一个店。
表演:师生共同表演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猴子蒸糕》
教学目的:
.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
2.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的情绪,懂得歌曲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随音乐表演。
教学用具:
歌曲伴奏带、歌曲多媒体光盘;猴子、小狗头饰各一个,米袋(装满棉花);双响筒一个,三角铁一个,手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流传在壮族民间的有趣的故事,请大家听完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播放光盘《猴子蒸糕》)
生欣赏
生答:猴子勤劳、小狗懒惰。我们要学小猴子爱劳动。
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听并学唱歌曲《猴子蒸糕》:
师:让我们先来读一读歌词。
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师:小猴子去请小狗帮忙磨米、蒸糕,小狗不去,小猴子的表情怎样?大家演唱时要表现出来。
学生随录音学唱第一第二段歌词
教师伴奏第一段和第二段,学生随琴演唱。
师:猴子把蒸糕蒸好了,小狗来药,他们的表情分别是什么样的?演唱时看谁的语气最好,表演的最好!
生随音乐演唱第三段,请一位同学扮演小狗,其他同学唱第三段。
师:小狗求了半天,结果怎样了呢?让我们一起来演唱第四段。
生有感情的演唱第四段。
师:大家演唱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的演唱吧!
教师弹琴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表演唱:
师:刚才我们大家唱得真好,谁愿意扮演小猴和小狗,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大家看?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请两位同学扮演小猴和小狗,其余同学乐器伴奏并伴唱。
学生活动:分组化妆,选节奏乐器。
师:演出现在开始: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学生表演
四、课后反思: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 春天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聆听《小燕子》
3、表演《布谷》
4、表演《小雨沙沙》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三、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本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乐曲采用三折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唱出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3.《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4. 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间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学唱歌曲《布谷》
3、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旋律线。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3.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4. 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教师加以指点。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燕子》
2、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 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4. 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歌曲《小燕子》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2. 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3.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
2)模仿下雨练习:教师:滴答滴答,学生接:沙沙沙 3)谈话: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 4)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5)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
6)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 放牧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
2、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表演《牧童》
4、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
1.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
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组成。这首歌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放牧》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四、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在音乐课堂中应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教学,让孩子快乐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教学过程: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复习歌曲《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教师应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语言简练,感情投入,保证音乐课的质量。
第三课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3、表演《一对好朋友》
4、表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重点: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重点难点: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重点: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长鼻子》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重点: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难点: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要求学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教学反思:课堂语言比较生硬,加强这方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重点: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难点: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
3)复听:自由活动:《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歌曲学习:(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跳起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2、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重点难点:个人设计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
2)音的高低练习: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声音组合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课堂上读歌词应加入钢琴伴奏,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听唱法学唱歌曲《小松树》,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用欢快的动作表演歌曲《小松树》,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小松树》 教学难点:表演歌曲《小松树》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2)结合蒙古族运动项目,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歌曲学习: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第二遍可随着轻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松树》,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6.舞蹈动作练习:挤奶舞动作组合:站、蹲等。7.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聆听《挤奶舞》的音乐及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
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教学重点难点:欣赏乐曲《挤奶舞》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挤奶舞》
1)谈谈挤奶的有关知识,组织学生观看挤奶片断;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时想象挤奶的场景。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复习挤奶舞的基本动作。(硬肩与笑肩。)3.跟着音乐跳一跳。
4.挑选跳得棒的小朋友上来领舞。5.四人一小组进行配合练习。6.自编动作复习欣赏:《挤奶舞》。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六课咯咯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母鸡叫咯咯》,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母鸡叫咯咯》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响板并学习其演奏方法。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3.小练习:打击乐器: 1)响板的认识(简单介绍)2)学习响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公鸡母鸡》(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辨别公鸡母鸡的叫声。采用图谱表示的方法。)
1)谈谈“公鸡、母鸡”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母鸡叫咯咯》;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母鸡叫咯咯》,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体验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听唱法学习歌曲《下蛋啰》,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人们报喜的意图。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下蛋啰》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认铃鼓并学习其演奏方法。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打击乐器: 1)铃鼓的认识(简单介绍)2)学习铃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的小鸡》 1)谈谈人与鸡的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学做“我与鸡”的欢快动作进行表演。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蛋啰》,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响板”“铃鼓”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教学反思:教师应加入总结
第七课大海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利用制造声响与音乐综合模仿大海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云》,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体验歌曲舒展平稳的节奏、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云》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增强综合创编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海上风暴》 1)简单谈谈大海变化无常的习性。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线段图)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也可能通过选择表现音乐情绪)。
3)复听时利用身边的物品(各种物品、身体、喊叫、声音模仿等)制造声响。与乐曲一起综合成为一个生动的大海。
2、教师范唱歌曲《云》;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创动作体验进行“蓝天、白云、大海)的联想。并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八课幸福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与高低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
2、模唱法学习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轻声模唱,并学习演唱的声音要干净面富有弹性。
3、学习用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并通过创编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节奏创编练习(以简单的节奏重复组成节奏型为主)
二、新课学习:
1、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初听后:乐曲是什么情绪?与题目的解释
2)复听时,提示学生可用简单的舞步表示所听到的音乐情绪。
2、教师范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 1)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作伴奏;
2)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教学反思:积极引导学生喜欢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与《夏天的阳光》,感受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随歌曲的旋律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听唱法学唱歌曲《乃哟乃》,学习边打拍边唱的方法,用稍快而不拖拉的速度演唱歌曲,使歌曲的演唱达快乐的效果。
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4、通过听辨活动引导学生能初步辨别音的高低。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小练习:音高听辨:用几组音距效远的两音组成听辨。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 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轻声合着节奏拍手。
2、欣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1)完整地聆听全曲,选择动作为“走路?跳舞?” 2)复听时,提示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教师范唱歌曲《乃哟乃》;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乃哟乃》。动作创编(要求自创与教师的民族舞动引导相结合)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九课《巧巧手》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2.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感受劳动的快乐。3.唱好歌曲《粉刷匠》中的第三乐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按规定坐好。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谜面是: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他也有;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生答:手)对,就是我们的这双手。我听说,在昨天的美术课上,同学们用一双小手制作了许多漂亮的手工作品,老师真想看看。昨天通知你们今天音乐课带来展示一下,大家都带来了吗?(生答,同时拿出作品)哇,真不错,看了你们的作品,老师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今天这节音乐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巧巧手》。(出示课题:巧巧手)(课件1)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1)感受音乐,参与创编
师:同学们,我们的手除了剪纸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提出要求)请大家认真听,然后告诉我歌曲中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放音乐,出示课件2)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歌曲中的小朋友的手都做了些什么呀?(生答:会洗衣、补袜子、缝纽扣、还会修桌子、补图书、栽花种树等)说得真棒!同学们再想想,歌曲中小朋友的手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把它表现出来:比如洗衣服、洗手娟……(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音乐再听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根据自己刚才创编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学生表演)
(2)思想教育:
师:大家表演得真好,谁能说说,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生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劳动最光荣,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你们的这双小手还能做什么呢?谁来说说?(生答:会穿衣服、整理书包、扫地等)你们真棒,一双小小的手能做出这么多的事情来,真让我羡慕,同学们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露一手,好吗?(好)
3.学唱《粉刷匠》(1)学唱歌曲,体验快乐。
师:下面就让我弹一曲,同学们来评一评,老师的手巧不巧,给我打个分儿。(教师弹唱《粉刷匠》)老师弹得好不好,能打几分呀?谢谢同学们的夸奖。我发现刚才我在弹唱的时候,有的同学也跟着唱起来,看样子,有的同学在幼儿园、学前班就学过了这首歌,那太好了。谁来说说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生答:《粉刷匠》)(对)(出示课件3)谁愿意上来唱给大家听?(叫2名同学唱)唱得真好,让我们鼓励他一下。
3师:在你们这双小手的辛勤劳动下,我们的房子变得更漂亮了,你们开心吗?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劳动的快乐,我们配上这些打击乐,(出示打击乐)让我们载歌载舞地再表演一遍。拿到打击乐的同学,不要担心,虽然我们还没学过,但只要把这份快乐表现出来,就行。
4、总结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不仅懂得了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还用你们的这双巧巧手为歌曲创编了许多的动作,使得你们的这双手变得更加灵巧了。我相信今后同学们一定能像歌中所说的那样:样样事情自己做,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播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让同学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十课:汪汪与咪咪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
四、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教师小结。
第四篇: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民歌欣赏
学习目标: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重点难点:通过对藏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欣赏来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师分别播放藏族、朝鲜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来分别说出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三、民歌欣赏
1、朝鲜族民歌《桔梗谣》
教师出示朝鲜族的图片,引导学生在了解朝鲜族民歌风格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朝鲜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服饰等文化。
2、藏族民歌《北京金山上》
(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藏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给学生观看相关的藏族舞蹈的音乐片段,教学生做藏族舞蹈动作。
(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那些藏族的民歌
3、维吾尔族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1)引导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关于维吾尔族的小知识将给大家听。
(2)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维吾尔族热烈、奔放的音乐情绪。
(3)引导学生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幸福花儿开心上
学习目标: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重点难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的二声的合唱部分。
2、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柯尔克孜族民歌的一段音乐画面,与学生一起来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是那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吗?你们了解这个民族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得来回答问题。
教师介绍:柯尔克孜民族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新中国成立以前还保留着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下游若干个家庭及基层组织,生产生活低下。新中国的柯尔克孜草原出现了兴旺景象。《幸福花儿开心上》就描述了牧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二、学习歌曲
①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②引导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注意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③引导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有节奏的读歌词。
④加上旋律演唱歌曲
⑤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进行和声训练
⑥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及歌曲中的重音记号的演唱)
⑦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⑧小组间展开竞赛,进行演唱。
三、歌表演
分小组进行动作创编,进行歌表演,并通过舞蹈侗族来准确的表达歌曲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金瓶似的小山
学习目标:通过引导能够用多种形式的打击乐伴奏形式来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重点难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用多种形式的打击乐伴奏形式来为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编配伴奏。
2、通过欣赏这首民乐合奏乐曲来引导学生感受藏族的独特的歌舞风格。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教师提问: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个民族的歌曲?
2、请学生来做几个藏族的舞蹈动作。
二、欣赏
1、播放乐曲《金瓶似的小山》
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色彩来表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2、请学生用刚才所做的藏族舞蹈动作来配合歌曲来进行律动。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三、乐器创编:
1、引导学生用老师所提供的打击乐器来为主题旋律伴奏(可用不同的打击乐器组合方式来进行)
2、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33、分组练习:一组学生演唱主题旋律,另一组学生来进行伴奏;然后交换练习。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进行伴奏表演。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嗯嗨呀》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本课歌曲的旋律、节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3、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律动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引导学生回答
“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你了解这个民族吗?请你把自己所了解得讲给同学们听”
2、学生一起来了解朝鲜族的相关知识
3、播放歌曲《嗯嗨呀》,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二、学习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的旋律。
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来读歌词,在练习时要注意将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单独练习。
3、加上旋律,完整的学唱歌曲。
4、分小组练习,熟悉歌曲。
5、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的方式来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习的歌曲。并引导学生来说一说用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的感受。
三、创编
1、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并进行实践对比,看谁设计的最好。
2、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小节中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
3、引导学生在歌曲的伴奏下,用自己的形体来表现歌曲中丰收的热烈劳动场面;边律动边歌唱,共同感受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小小音乐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来对本单元所学的民歌进行总结。
2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重点难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小小音乐会
1、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入课堂。
2、出示柯尔克孜族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来演唱一首相应民族的民歌。
3、播放《桔梗谣》,引导学生会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并再演唱一首代表这个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
二、知识展示
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下所积累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小知识,展示给大家。
1、将自己课下收集的我国少数民族的的图片展示给大家,通过这些图片来为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2、演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3、唱一唱自己所喜欢的几个少数民族的民歌;也可播放自己所喜欢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或音乐片段(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
教后反思:
第八单元七彩的生活
第一课时
课题:《白鸽》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看合唱谱。
2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重点难点:能够有感情的表现这首二声部歌曲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白鸽》,以此为背景出示(或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的是哪种动物的形象?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分句、分声部教唱旋律,先学唱高声部的旋律,熟悉之后在学唱低声部旋律。(用听唱法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
高声部旋律:
3、配上歌曲伴奏,有节奏的读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三、学唱二声部
1、播放歌曲录音,看合唱谱,听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2、学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3、分声部练习,进行合唱。
四、创编
分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来用形体表现白鸽的形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哦,十分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演唱二声部歌曲《白鸽》,完整表现歌曲。
2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欣赏歌曲《哦,十分钟》,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欢快情绪。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齐唱歌曲,注意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2、分小组进行二声部的轮唱。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二、欣赏
1、讨论
同学们,你们的课间十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引导学生讨论)
2、初听
提问:歌曲描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
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歌曲的伴奏下,来跟更好的表达歌曲情绪(如舞蹈、自选打击乐器等方式)
三、小组竞赛
每个小组设计一种最好的表演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看那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欣赏《小松树》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重点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碰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自然中的朋友,你们来听他是谁?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听完后,回答这首歌曲表述的什么?教师导入课题
二、欣赏
1、初听音乐
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2、再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3、介绍乐器:木琴
教师出示木琴的图片,播放用木琴演奏的乐曲片断。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木琴的相关知识及音色。
4、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
教师提示:这段音乐表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用色彩将其表现出来。
(2)欣赏主题
教师出示主题旋律的谱例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弹奏的来进行演唱
提示: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用线条来表示表示变奏的速度
5、完整聆听全曲,注意乐曲速度、情绪的把握。
三、学唱歌曲
与学生一起学习这首歌曲,并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蓝天白云跟我来》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感受乐曲带给我们的欢快情绪。
2通过设计健美操比赛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通过设计健美操比赛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歌曲《哦,十分钟》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最喜欢学校组织的哪些活动?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二、欣赏
1、初次聆听
引导学生听一听这首歌曲所唱的内容是什么?最喜欢哪一句?
2、再次聆听
引导学生自选一种方式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如:拍手、律动等方式)
3、教师弹奏歌曲的主旋律,学生跟唱。
4、教师出示歌词,引导学生小声的哼唱歌曲。
三、创编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曲创编韵律操的动作进行小组比赛。
第五篇: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大海边
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66页的自主练习第4——第7题。
教学目标:、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8+6=
4-6=
25-10=
80-(3+9)=
4+9=
20-14=
3+20=
23-(4+6)=
2+8=
5+8=
7+30=
(7+5)+26=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说说图意再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提醒学生像这样的题一定要细心计算,如果中间有一步计算出错,后面的就都错了。
2、自主练习第5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个数学故事?
学生可以编成鱼鹰吃鱼的故事,也可以编成鱼鹰捉鱼的故事,只要学生编的情节合理,包含数学信息,都可以。
师:同学们编的数学故事都非常棒!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提出一个用两步解决的加减问题吗?
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3、自主练习第6题
师:一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小朋友星期天要去郊游,他们要去租车,(投影出示),请大家帮他们选择一下该租哪辆车?
这是一个开放题,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两辆车,也可以选择同样的两辆车,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选和不选的理由。
4、自主练习第7题
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估计,独立完成后,让学生交流估计的结果及方法,体会估计的策略。
三、走进生活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估算策略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大海边
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自主练习第8——10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
学生准备:
一张有1——90个数表格,一块能盖住该表格9个数的正方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5-8=
5+21=
71-20=
85+5=
27+6=
32-8=
31-14=
36+7=
34-9=
39+5=
78+8=
39-8=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第8题。
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统计对错,对速度太慢的学生给予提醒和鼓励,让其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自主练习第9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好吗?
(出示投影)猜一猜,硬纸板下面盖住了哪几个数?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猜的对不对?
盖住的数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然后让学生2人或4人一组,变着花样玩,最后还要交流,看哪个组想出了新玩法。
为了达到练习的目的,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自主练习第10题
这是一道星号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练习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图形位置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回顾整理中上半部分的内容,综合练习第1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和笔算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归纳整合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每年的阴历三月三我们都要赶庙会,你知道庙会上都有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投影出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二、提出数学问题:、在赶庙会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3、组间交流。
三、解决问题、师:很多同学想知道美丽的孔雀灯一共用了多少盏灯,我们就先来解决有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这些问题。
关于孔雀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你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如果要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请你用竖式计算出得数。
师:你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全班交流。
2、综合练习第1题。
先计算出得数,然后涂一涂,看看像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计算加减法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五、教后反思
第十五课时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回顾整理中下半部分的内容,综合练习第2、3、4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和观察、归纳整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赶庙会时,我们只解决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数学问题。还有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没有解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二、对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整理。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投影出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需要用加减混合运算才能解决?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先想一想,再小组内交流,然后组间交流,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第2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看图,弄清图意,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再让学生交流想法。要让学生算出结果,更要注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综合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收集数学信息,再利用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提“三种邮票共有几张?”或“植物邮票比动物邮票多几张?”等问题,在学生解答了问题后,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综合练习第4题
先算一算,再连一连。结合情境进行健康教育。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混合是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教后反思
第十六课时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综合练习第5题,第73页“我学会了吗?”中内容。
教学目标:、能比较熟练的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数感,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口算
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自己设计符合本班的口算练习,约3分钟。
二、综合练习第5题。
师:星期天,体育场开运动会,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坐在一个看台上。看,小刚和小红先来了解情况了》(投影出示)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估计一下这个看台能坐多少人?你是怎么估计的?
我们来算一算估计的合理不合理?
你知道小刚和小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我们该怎么帮他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需要考虑哪些情况,找一找座位号和座位数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最后,学生在解决完了问题之后,要注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和想法。
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不能解决的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
三、“我学会了吗?”
师:这一单元的知识我们都已学完了,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学的怎样?下面我们就对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73页的“我学会了吗?”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交流,最后在班内交流。
师:一个单元学习完了,又到了丰收园了。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几个方面做的最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满意呢?希望我们收获的苹果越来越多,不满意的地方越来越少。
五、教后反思:
第十七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教学内容:
教材74页: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数学信息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掌握。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在我们周围有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找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小信息员。板书:小小信息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室里的数学信息
(1)
找找教室里的数学信息(有64张桌子,64把椅子,5个窗户,一张讲桌,一台电视机)
(2)
针对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3)
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2、搜集校园里的数学信息
校园里有数学信息吗?请你仔细找找,再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3、你还在哪里见过数学信息?
公共场所,商店,海边等,让学生说出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数学信息,针对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拓展,体验生活
1、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从你熟悉的环境中搜集出那些数学信息?
2、你打算怎样去搜集你周围的数学信息?学生讨论,制定搜集的计划
3、我们每个同学回家后搜集周围的数学信息,回来后交流。
四、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阿福的新衣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含
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
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经历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的过程,形成初步估计的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厘米、米的认识。
2、厘米、米的关系。
3、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有趣的故事为素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物体的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教材以有趣的故事——“阿福的新衣”为素材设计了两个信息窗,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同时,在故事情景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长度观念。
3、设计了一些让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和估测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意识和估测能力。
四、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阿福做上衣”。通过“怎么回事?”的问题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认识厘米;第二个信息窗是“阿福做长袍”,通过“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的问题引出对长度单位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五、学与教建议、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密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阿福的新衣”这一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或者从讲故事入手,或者师生共同参与进行模拟表演,以缩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及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然后组织交流。
2、要重视实际测量,使学生充分的感知,注重厘米、米表象的建立。
对厘米、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持.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实际测量活动,同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在组织具体测量时,允许并鼓励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测量工具,同时,能针对具体测量对象,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现实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下身边物体的长度,使学生真正了解1厘米、1米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测量能力。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信息窗一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76页,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含义,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演示情境图。
画面一:阿福拿着布走进制衣店,阿福:“师傅,我要做件上衣。”裁缝师傅:“好吧!”招呼徒弟:“过来,给阿福量一量”。裁缝师傅一边量一边说:“身长3拃,袖长2拃半,肩宽2拃……”徒弟一边重复师傅的话一边记录:“身长3拃,袖长2拃半,肩宽2拃……”
画面二:小徒弟在为阿福裁制上衣,一边说一边量一边剪:“身长3拃,袖长2拃半,肩宽2拃……”(量一下,剪一下)
画面三:阿福取上衣
阿福:“师傅,我的上衣做好了吗?”
师傅:“做好了,试一试”(徒弟拿过上衣)
阿福穿上新上衣:“唉呀,怎么这么小呀?”
画面四:师傅:“怎么会小了呢?”(量一量上衣)(对徒弟)“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
徒弟:“没错呀,我做的就是3拃。”
师傅:“做错了还不承认!”
徒弟:“没错呀,我做的就是3拃。”(边走到阿福身边量一量)“就是3拃吗!怎么会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画外音:“这是怎么回事?”
[动画结束]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福的上衣怎么会小
了?从刚才的小故事里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交流。
生1:我觉得是徒弟做错了,他把衣服做小了。
生2:不对,徒弟没错,他做的就是3拃,和师傅说的一样。
生3:我认为师傅来做的话就不会小了。
生4:我看出来了,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量的不一样。
生5:师傅的拃比徒弟的拃长,徒弟做出来当然就小了。
生6:如果用一个人的拃来量就好了,衣服就不会小了。
生7:是啊,只有用同一个人的拃来量才不会出错。
……
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造成的。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也就是进行测量时单位必须要统一。
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合适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学生交流方法。
生1:比着阿福的上衣量,就不会小了。
生2:用同一根绳子来量,就不会小了。
生3:我和妈妈去做衣服时,裁缝师傅都是用尺子来量的。
生4:是啊,妈妈给我买衣服时也都要用尺子量一量。
生5:卖衣服的地方都是用尺子量。
生6:对,可以用尺子来量一量。
……
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不少。老师也觉得用尺子来量是个好办法。正像同学们所说的,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如果裁缝师傅用尺子来量的话,徒弟就不会把衣服做小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师板书课题:厘米
师:想一想,你都了解有关厘米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谈。
5、认识厘米。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
6、认识直尺。
师:你用过直尺吗?你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再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
7、联系生活。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想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活动)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自主练习第1题:我会量。以比赛的形
式看谁量得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第2题:填一填。关键是学生是否会
读出不同起点开始的长度。
3、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计,再与同学互相量一
量。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做不同的理解,如“手”的图可以理解为手掌长、手掌宽、手指长等,这些理解都是有道理的,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加以交流。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信息窗二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79页,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目标:、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3、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
什么?学生自由谈,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师傅在用尺子给阿福量衣服;
2、师傅说阿福的身长是1米;
3、徒弟说阿福的身长是100厘米;
4、阿福说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师:对呀,到底是1米还是1厘米呢?(生也陷入
思考)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认识1米。
师:谁知道1米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学习1米。并在米尺上找出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探索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想一想:1米和100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样知道的?生说师板书:1米=100厘米
师:1米=10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m=100cm。
3、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1)估计:“1米”有多长?
(2)同桌合作,互相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4、估测。
(1)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也是1米?
(3)黑板大约长几米?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填一填。是m还是cm?
2、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3、自主练习第2题:可以怎样量?让学生独立
做,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四、实践活动:量一量自己一步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课本79—80页,我学会了吗(含丰收园)
教学目标:、初步培养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了解米和厘米的具体含义及进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谈)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厘米、米,还会用直尺进行测量,你想量一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自由说)师说测量要求:测量前,先估计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测量后,与估计的比一比,看看你的眼力怎样?
、学生活动,自由测量。
2、交流测量情况。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小组合作,测量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你能发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达标测试题。
(1)量一量。
(2)填一填
床长约2
跳绳长约200()
楼房高15()
四、总结延伸。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直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回家后测量一下你家的床,桌子等物体的长度,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好吗?
五、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我们的鞋码
——统计
第一课时
信息窗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4页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
2、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4、在统计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统计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同学们,你们以前表演过节目吗?上学期我校的同学参加了青岛举行的体操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出示或图片)这使他们在比赛的镜头,他们穿的鞋漂亮吗?这可是他们自己经过调查整理得出的数据,最后,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才买得这么合适的鞋。
2、假设我班也参加这样的活动你能像他们一样收集、整理信息吗?
二、置身情境,探究统计的方法。
、我们先应该知道什么?
2、鞋号还叫鞋码。课前老师已让小组长调查大家的鞋码了,小组长都记好了吗?来都送上来。
3、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能想一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4、独立思考,想出办法(数一数、用笔记录)
5、大家都觉得记下来这种方法好,那我们就用真个同学的方法来统计我们的鞋码。(板书课题)
6、具体怎样记录哪?(小组讨论方法)
7、汇报方法
三、亲身经历,参与统计全过程。、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念鞋号,其他同学仔细听,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记录,组长发统计图。
2、开始记录。
3、交流记录结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如何?记得准确吗?错的改正。(交流过程中师选择不同的方法板书)
4、老师也有一种统计的方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介绍“正”字统计法,(不但记录简单而且还可以5个5个的数。)以后你们在统计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5、为了看得更清楚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统计表。
填写统计图。
观察发现。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统计图咱们能够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填写统计表。
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个表咱们知道每种鞋号各多少人。
6、同学们真棒,统计出这么准确的数据,如果需要我们就按这个数据去买鞋。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自主练习第3题,统计动物园中小动物的只数。先涂统计图,再填统计表。
2、自主练习第1题,介绍玩法,小组合作游戏并记录,交流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外作业:
自主练习第2题回家独立完成,课上交流。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外实践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都有些什么玩具?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玩具还不少,那么你知道哪种玩具喜欢的人最多吗?就让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
二、分组统计、各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统计本组同学都喜欢哪些玩具,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关键是看他们是否统计了全组同学和是否做好了记录。
2、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并把他们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进行全班统计。
3、让学生看着统计的最终结果,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独立统计:我学会了吗?
教师把“我学会了吗”的题意和要求向学生说清楚,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统计的方法,进行独立统计。教师巡视指导,随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四、课后延伸:
教科书第85页的第2题:比一比,谁胜了?
教师将此题做为一个游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间随意组合,进行游戏。可在数学课前抽出几分钟,让学生说一说玩这个游戏的一些心得体会。
五、丰收园
在平日课堂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奖励学生分别印有“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标志的苹果,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一次总结,得到过哪种苹果就将书上相应的苹果涂上红色,并在全班奖励表现突出的同学。
五、课后反思:
第九单元
儿童乐园
——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统计等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按顺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材分析
总复习这一单元,是对整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学看钟表;简单的方位与平面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简单的统计知识。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是:、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乐园”素材作为本单元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复习活动。通过综合情境图中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自主地解决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渗透在玩电瓶车、坐龙船、跳蹦蹦床等真实有趣的活动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部分是围绕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对全册教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分成5部分,分别置于5个本册教材学过的基本图形背景中,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既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又能让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第三部分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的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在进一步查漏补缺,加深知识间联系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根据知识的特点,选用相应的复习方式。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知识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看钟表”、“人民币的认识”和“方位与图形”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决问题。“厘米、米的认识”则需要加强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1米”和“1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统计”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地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整理、讨论交流等方式互相补充完善。对学生一些有个性的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可给予鼓励。同时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可以对学生整理的内容或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每个学生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和整理。教师可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按照各板块中侧重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的、目的明确的复习,给提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4、灵活运用练习,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对教材提供的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使复习的过程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提高复习的效率。
5、尊重学生的差异,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复习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方法的具体地、有针对性地指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都有所提高。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
第一课时
中心板块对全册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数学方面,你都有哪
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整理。
提出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整理全册教材的内容,然后小组同学内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组间汇报交流,归类整理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5个板快的内容: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学看时
间、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初步的统计知识。
二、欣赏儿童乐园。
师:在我们书上的最后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儿童乐园,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三、提出数学问题。、在儿童乐园,你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你们最想提出哪方面的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左上角板块
学看时间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总复习左上角板块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快速读出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
2、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图上这位小朋友的时间在干什么?(逐副出示)让学生认准每一副图上的时间
谁能说一说这位小朋友是怎样安排他的时间的?
你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评一评,谁的时间安排的最合理。
二、动手实践
、拨一拨:
8时
6时半
9时刚过
快到12时
师说时间,生动手拨,同伴看看拨得是否正确。
2、画一画
玩电瓶车的同学是()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请画上时间。
请在作业纸上画出时间:
0时
3时半
快到11时
6时刚过
三、实践作业
回家设计一张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上的时间去做。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左下角板块
统计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一)教学内容:
课本88---89页儿童乐园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统计的知识并能体会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到过儿童乐园吗?你们喜欢那里吗?在那里你都见过哪些玩具?
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看图,游乐园里设有哪些项目?小朋友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座龙船?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完成下表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课本91页第5题
四、作业
课本92页第7题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左下角板块
统计
(二)教学内容:
课本88---89页儿童乐园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统计的知识并能体会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对游乐园里的小朋友做了以下统计,下面我们提一些数学问题好吗?
二、教学过程:、观察下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里讨论.3、集体交流
坐飞天轮的比开电瓶车的多多少人?
坐龙船的比坐飞天轮的少多少人?
跳蹦蹦床的和坐龙船的共多少人?
自己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五、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右上角板块
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回顾与整理右上角板块厘米、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整理的过程,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老师准备两根长度相同的纸条,一横一竖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哪根纸条长。多数学生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师接着引导:“怎样就能知道哪根纸条长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引出要知道物体的实际长度,需要测量一下。
二、回顾与整理、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什么
作单位?”你测量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测量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家中、教室里的物
体的长度。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
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1米、1厘米来估计教室中物体的长度。
2、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换算
师:“我的身高是一米六,实际上是几米多少厘米?也就是多少厘米?为什么?你的身高是多少?用两种单位表示,把你的身高告诉你的同位。”“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本班多数学生的身高。
三、解决问题、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你准备怎么测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测量。如:手测、步测、尺测等。
2、课本94页第11题
“风筝离地面大约有6米,怎样能把风筝取下来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把两根杆接起来,或者男孩抱着女孩再拿3米长的杆等。
3、拓展应用
师:你还了解有关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右下角板块
复习元、角、分
教学内容:
总复习右下角板块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学过的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有关知识系统把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在儿童乐园中,你最喜欢玩什么?(学生充分谈,他们有话可说。)
要玩蹦蹦床、飞天轮、碰碰车、先要干什么?(买票)买票要用到什么?
人民币的知识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仔细想一想,然后说给同伴听一听。
二、交流、整理
、人民币币种、面值
2、人民币单位转换
元=10角
角=10分
三、实践应用、儿童乐园中,各项游乐活动门票的价格如下:
项目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
价格7元5角4元3元3元5角
(1)如果现在你有20元,你想怎样玩?
(2)奇奇想玩飞天轮、龙船、电瓶车,他有15元,够吗?
2、模拟购物
同学们在游乐场中玩得真高兴,在家累了,想喝点饮料,这儿有一些东西,下面我们进行模拟购物。谁来当售货员,谁愿意上来买东西?其他同学认真看他们的表现对不对?(学生模拟购物可多进行几轮)。
3、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3页第8题
(1)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
(2)解决课本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人民币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更要珍惜人民币,不能乱花钱,要养成勤俭节约
的好习惯。
五、实践作业
调查你家一个月的水费、电费、电话费合计大约需要多少钱?
六、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方位与图形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方位与图形》
教学目的:、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几个好朋友,快看,他们来了你能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电脑演示: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我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
二、回顾与整理。
、复习图形的特征。
猜一猜: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同学们猜一猜。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
交流。
5、分类: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7、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什么,画一画(课下完成)。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