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2:1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一、指导思想

1、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难度由大量的识字倾向于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运用的体会上。具体表现为,识字已不成问题,碰到再难的字,由于认字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因此,显得游刃有余。可对加点字的意思的掌握方面,后进生尚有困难,究其原因,有的是理解能力不行,有的粗心大意所致。词语意思的理解,因懒于查阅字典,常常用自己的理解去估量,出错也是无可避免的了。

阅读:在阅读训练中,我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低年级的一句到现在的一段,我始终没有放松过,这是一项训练学生良好思维,为写作打基础的好方法。到现在,大多数学生能说几句至一段话,有些优等生甚至能接连说几段话。对文章的分析及回答问题方面,学生的反差较大,好的学生对文章的概括及整合能力较强,拿到一篇文章,无丝毫问题,后进生就不行,有的甚至答非所问。做阅读题方面,也是这个问题,差的学生由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的几率不高,很容易不及格。

作文:由于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此我们班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作欲还是比较高的,写出来的文章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特别是中下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速度

很快。但存在着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错别字很多,这是文字运用率不高的弊病。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花功夫。

课外阅读: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6年级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背诵优秀诗文60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继续以“摘录”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但在总体感觉上,我觉得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其他方面:由于年级升高,教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因而班中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上出现了困难,有部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得怕难为情,因此上课发言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复习要求

1、掌握本册书所学生生字新词,并能熟练理解运用。

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本册书所要求的片断。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等等。

4、能写清一件事和写一种动物等等,并能初步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5、掌握修改病句,扩句、反问句等基本知识技能。

6、在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四、复习重难点

1、字词:复习本册教材里的生字226(157个会写个,并会运用。掌握多音字,辨别形声、形近字。复习钢笔字的写法,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阅读:复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点;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串连段落大意、回答课后问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列提纲来背诵课文。

3、写作:复习有条理、具体地说清楚一件事;学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培养想象能力。

五、具体举措

1、基础:复习的知识以本学期必学知识为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他们下一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特别是后进生,更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从字到词、句、篇,不放过任何的一点。

2、分层:为了防止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在复习时与平时的教学一样,也要注意实行分层教学。对优等生来说,设置一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延伸的或加深的题目。而后进生,我们则应更多地“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习与复习,扎实基础。

3、深化:复习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时我们要立足于“打实基础,有所创新。”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旧的知识上进行深化,使学生有所提高。

4、拓展:在复习时,学习的范畴不能拘泥于原有的知识,而应该有所拓展。可以出现新的语言,新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进行见识和锻炼。

5、鼓励: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严格或以过多的作业来压学生,而是应该以多过平时的关心去关注学生。多问问学生的困难,少一点训斥,多关心,多照顾;多了解情况,少主观臆断。

六、复习办法:按内容分块复习,层层落实。

七、重点辅导对象:

(薄弱方面为阅读与写作(基础知识薄弱,从低段知识开始补经过复习可以减少遗忘,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

八、复习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计划性。

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复习要有针对性。

从摸清学生知识的缺陷,尤是能力上的薄弱环节出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3、复习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培养和提高能力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复习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复习内容要推陈出新

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新的角度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习题,使学生在同类知识的比较中,在理解、运用和练习上感到新。

第一二单元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在背诵中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2、能讲《早》中作者为什么写梅花。

3、让学生加深认识写一个人或写一种事物要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如何去抓住特点写。

4、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课文中的成语。

5、掌握练习中的题型,在做题中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课时:总共3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第一课时

一、课文感知方面。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①、你能用课文上的语句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吗?(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课文有关片断。

②、注意“荒山野岭”、“枝繁叶茂”等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只拣儿童多处行》 ①、哪些句子写出的海棠开得旺? ②、花儿和少年有什么相同之处? ③、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能说出把什么比作成什么?

3、《早》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早字的来历。②、了解鲁迅的品德像蜡梅花一样纯洁。

4、《古诗两首》

①、说说这两首诗的作者及朝代。②、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③、说说诗中的名句。《游园不值》中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小见大的手法及新生事物是不可阻挡的哲理意义。

《宿新市徐公店》中诗句描绘的安静的田园春光和儿童追蝶的生动画面。

5、《梦圆飞天》

①、这个故事说的是谁?主要讲的什么事?(杨利伟。“神舟”5号发射成功。②、什么时间?他在太空看到什么? ③、发射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①、兄弟俩什么地方相像? ②、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 ③、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吗?

7、《神奇的克隆》 ①、什么叫克隆? ②、克隆的神奇之处在哪里?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③、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第二、三课时教学(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mî gē yáo huān chànɡ niànɡ xuě huā bàn kînɡ zhì qiáo bāo xiáɡǔ zhânɡ shí rïnɡ yán

◆针对学生的默写情况对症下药,同时注意让学生把字写准确,端正,让他们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等。

(二、成语填空。

枝(叶((山(岭成千(百密(层(((而起浑身(数冰(玉洁(动(摇(三、修改病句

1、人的一生,都要经过幼年、少年、壮年、青年、老年各个阶段。

2、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决心开始动荡。

3、今天下午,我们组的劳动任务是擦窗、扫地和搞卫生。

◆重点要通过这几个练习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即先要读懂这个病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结果是哪儿没有表达好的,应该怎样去修改呢也是最简洁。最后要特别注意检查与校正,读一下是不是能把正确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锨镐丁丁当当,_________________;溪水哗哗流淌,_________________。2.叶绍翁写的《__________》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春季的好诗。其中叶绍翁的“________ ____, __ _。”已成为千古名句。“________ _, ________ _。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你脑子里还有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吧,请你任意选择一首,把它默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

3.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____的________的花,这繁花从_______开到__________,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_____________……

4.《早》一课作者写梅花就是为了,以梅花开得衬托鲁迅的精神。王冕的《墨梅》中也有这样的描

写:,。,。

5、《梦圆飞天》是一篇。作者以生动感人的笔墨,描绘了年月日航天员乘“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6、之所以称_________是地球的“孪生兄弟”,是因为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连。(3分

7、《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文中告诉我们如果不经过而直接,就叫做,也称克隆。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这个题目对于一般的学生地不难的,但要对后进生多花些时间,让他们趁这个机会快速赶上来。

第三四单元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课文,采取多种形式,在背诵中让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2、能说出有关精读略读的一些知识。

3、加深感知人物的精神和描写一个地方的一般方法。

4、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新词。

5、能熟练地掌握词语搭配和加标点等题的做题方法。

复习课时:总共3教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

第一课时

一、感知课文内容

8、《海伦•凯勒》

①、她遭遇到了什么样的不幸?又是怎么战胜的? ②、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9、《二泉映月》 ①、谁创作了这首二胡曲? ②、它是怎么产生的?

10、《郑和远航》 ①、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②、根据小标题复述远航的过程。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①、发愤是什么意思? ②、课文中哪些语句突出“发愤”?

12、《精读与略读》 ①、什么是精读? ②、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略读?

13、《秦兵马俑》

①、说说秦兵马俑的几个特点。

②、哪些句子表现出规模宏大,哪些句子体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4、《埃及的金字塔》

①、金字塔是什么?说说金字塔的特点。

②、从哪里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①、你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维也纳的? ②、哪些语言写出了它是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呢? ③、哪些语言写出了那儿的人们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 ④、说出几个大音乐家的名字来。

⑤、读第五节,感知金色大厅的规模宏大和颜色描写。第二、三课时

一、默写生字新词 激愤富饶乐坛动人心弦 派遣赠送酷刑悲愤交加

耗尽队伍下跪惟妙惟肖 轮廓宏伟装饰草坪

二、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画出来。田地(荒凉荒芜 成就(光辉辉煌 生活(简单简朴 风景(优美优异平原(辽阔宽阔 精神(崇高崇敬 战士(英勇英雄 湖面(寂静平静

◆这个题要求学生在做的时候能有一定的推断能力,也就是让他们来辨别一下“田地荒凉”与“田地荒芜”哪一个更合适一些,经过一读学生应该能品出“荒凉”这个词能表现出一种“凄惨”之意,所以填上“荒芜”比较合适。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10分

1、这些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增加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缩写句子

4、(今天早晨天气很冷,(爷爷照常支持晨练。(添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5、在维也纳,(上举行集合还是庆典时,(奏一曲古典音乐。(要求同上

5、秋风一吹,柳树、杨树的叶子飘落下来,美丽极了。(把句子改写成比喻或拟人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她一生写了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她的自传《》,也许我们的心灵之光将由此被点燃。我觉得她是一个的人。

引号的意义: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殊含义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词语。(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建议:帮学生复习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引号还有其它用法

9、阿炳原名,从课文中可见他是一个样的人。你从课外书上一定还知道他的一些作品《》、《》……

10、郑和率领船队出洋次,前后到过个国家。最远到达。郑和远航,规模,时间,范围,达到了。它表现了,也开阔了,促进了。直到现在流传着的故事。

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入狱受了,几次想 ,但他想到了父亲的,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有的。”“13年”“52万字”这是用的列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可以看出《史记》是一部,耗尽了司马迁。

13、兵马俑不仅,而且,。这段话在文中起

到的作用。秦兵马俑地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的宏伟气势。形象在展示了中华民族 的和,这在的雕塑史上是。

14、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加点的句子写法可以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

15、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 顿、、、、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第五六单元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对要求背诵课文的课文,采取多种形式,在背诵中让学生继续感悟美的语言,并形成更为深刻的积累。

2、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这两个单元的生字词。

3、能正确地认识标点,使用好标点。

4、能较为准确地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等。

5、能自己使用礼貌用语。

复习课时:总共3教时。(第一课时为理解课文内容。其他两课时为练习与指导。

第一课时

一、课文复习

16、《爱如茉莉》

①、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爸爸妈妈是如何相互关心的? ②、从这些细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真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

17、《月光启蒙》

①、文中讲了哪些民歌童谣? ②、你能说出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题目吗?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①、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②、小女孩都教爱因斯坦什么?

19、《谈礼貌》

①、“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的古训是什么意思? ②、你能说出礼貌待人的事例吗? 20、《七律长征》 ①、背诵这首诗。

②、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①、学习对话时标点的运用。

②、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

22、《大江保卫战》 ①、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②、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第二、三课时

一、默写生字词 茉莉胳膊割草豁然开朗 穿戴蓬乱上街一塌胡涂 师傅和谐纠正奔腾不息 警卫稀泥赛跑惊心动魄

◆在默写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6、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钻”这个字的好处是。

17、小院立即漂满了她那芳香的韵。“芳香”这个词的说明母亲的声音,说明作者对母亲唱的歌谣。

18、爱因斯坦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从这个细节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

人,本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的阿

炳,的海伦凯勒,的司马迁,的彭德怀,的牛皋,的岳飞,的抗洪战士,的小外甥……

19、君子不,不,意思 是。

20、《七律长征》作者是。长征时,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了湖南、云 南、等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的。历时12个月,行程共二万五千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反映了,寒表现

了。

21、彭德怀“不耐烦”“发火”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2、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就像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带点的字,然后依照例句,写一句句子。(1例:我悄悄捧起书读了起来。(2例:小芳(大方大大方方地上台表演。◆第一题注意连继动作的表达方式。

六、加标点(以书上的例子进行教学。

七、你在这两单元也背诵了不少的课文,读了不少的课外书吧。看看你的实力。17% 1.写出这两个单元中课文中的诗句:。是谁写的。

2.请你选择这两个单元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默写出来: ◆、注意对后进生的培养与鼓励,让他们有充足的学习信心来学习。第七单元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

2、能较为熟练地背诵两首古诗。

3、能按一定的顺序讲这个单元的课文。复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课文感知

23、《古诗两首》

①、你能说出这两首诗的作者及朝代吗? ②、找出诗中的对仗句。

③、再从课外诗上找出几个对仗句。④、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

24、《望月》

①、你能很熟练地背诵文中的诗句吗? ②、你还能再说出一两首写月亮的诗吗? ③、再说一两首写山水的诗。④、小外甥把月亮比成了什么?

25、《灰椋鸟》

①、背诵3到5自然段,体会万鸟归林的壮观场面。②、体会植树造林的好处。

③、体会分号的用法。

26、《水》

①、体会缺水的地方水的珍贵。②、体会苦中的乐趣。

二、根据课文填空。

2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

24、小外甥把月亮比作,可见他是一个的孩子。课文中写月亮的诗有: 峨眉山月,江水流。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是代诗人写的《》;我还知道书外一句描写月亮的诗句:。建议:古诗文的拓展,可以分类补充。

(描写农村景色的、写荷花、梅花、松、竹、柳、草、写友情、亲情、奉献、雨、水、山……

25、先回来的鸟,好像,又像在;后到的鸟,边飞边鸣,很快找 到,与。

26、缺水给村里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苦”,可是作者却写了很多的“乐”,这是为什

么?。积累运用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继续让学生加深感知七个练习中的内容。

2、能较为熟练地背诵词语诗篇。复习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根据练习填空。

1、我们学习语文的途径有、、、、……

2、字谜: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从讨厌。谜底:

3、按要求写成语。(11分

①含有“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人的相貌或风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标点。

①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套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 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②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写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5、你能写出一些新词吗?如下海、大片、、、。

6、把词语补充完整。((而谈((而谈((其谈

7、选择正确读音。敌重(zhîng chïng兵,压黔境。乌江天险重(zhîng chïng飞渡。

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写出几个这类的词:劳驾、、、、……

二、把下面一段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通顺。(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禾苗。(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它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这个题的方法与修改病句的方法很相同,首先要能大致理解这些语句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试着排,最后一定要注意按自己排的顺序读,看看能不能读通顺。

阅读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提高独自阅读文章的能力。

2、能根据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复习时间:1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阅读短文。

(一)节选自《钱学森》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 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 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 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是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 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钱学森的愿望是什么?

2、用“——”画出钱学森说出的话,这段话他是对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4、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的思想感情。

(二)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 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的直插到 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 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 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 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亮晶晶:、、。断断续续:、、。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 3 几个这样的词吗?(6 分)(文中的词)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比作了()。(3 分)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 分)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2 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

(2 分)

6、你能写出一首本册教材以外的描写春雨的诗吗?(4 分)◆这两道题目同时还注意学生课外积累,比如再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和写一首描写春雨的诗,可让学生在做时注意多找一些,然后再选择最好的一个写下来。(三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 11 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 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予什么,宁愿 为人们做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 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文中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

2、文章按照

4、短文是围绕“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画上“——”线。◆这题要注意让学生把短文多读几遍,多理解一下短文,不要读一两遍就做,结果一考完了就后 悔了。◆、针对学生的具体错误再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指导,让他们以这题为例,掌握阅读短文的一些基 本的方法。习作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本学期做的习作。

2、能提高自己修改习作的水平。复习时间:1 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本学期做了哪几篇习作,要求是什么。

二、阅读自己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综合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综合了解自己这个学期来学习的内容。

2、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复习时间:1 课时

一、背诵、默写重要的段落。

二、每课的词语、句子再次复习。

三、复习做过的作业。、、、的顺序写小草。”这句话来写的。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反义词:。” 12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全册知识概况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2、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2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生字有2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0个。

3、从习作来看,本册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4、在阅读理解方面,本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口语交际要注意语言美,强调讲普通话,学会倾听。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现有学生57名,上期在本镇名列第二,大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只有少部分学生需要巩固加强。

四、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对整个学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疏通和归纳。

2、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性复习的方法。

3、提高学生审题和应试的能力,复习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六、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七、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50个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阅读:

1、了解课文题材,本册中出现了白话文、相声、剧本、文言文、记叙文等,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要实记。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每课中的课后练习题中带点的词语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根据内容进行补篇练习。

(三)习作:

本册涉及到的作文类型有:书信、童年趣事、自由习作、缩写、竞选稿、写人、记事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九、复习课时安排:

复习时间为6月10日到6月24日 共33课时。课文内容:5课时

基础知识:10课时

积累运用:10课时

阅读:5课时

作文:3课时

第三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难度由大量的识字 越来越倾向于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词语用途的体会上。具体表现为,识字已不成问题,碰到再难的字,由于认字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因此,显得游刃有余。可对加点字的意思的掌握方面,后进生尚有困难,究其原因,有的是理解能力不行,有的粗心大意所致。词语意思的理解,因懒于查阅字典,常常用自己的理解去估量,出错也是无可避免的了。

阅读:在阅读训练中,我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低年级的一句到现在的一段,我始终没有放松过,这是一项训练学生良好思维,为写作打基础的好方法。到现在,大多数学生能说几句至一段话,有些优等生甚至能接连说几段话。对文章的分析及回答问题方面,学生的反差较大,好的学生对文章的概括及整合能力较强,拿到一篇文章,无丝毫问题,后进生就不行,有的甚至答非所问。做阅读题方面,也是这个问题,差的学生由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的几率不高,很容易不及格。

作文:由于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此我们班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作欲还是比较高的,写出来的文章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特别是中下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速度很快。但存在着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错别字很多,这是文字运用率不高的弊病。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花功夫。本册教材中出现的把人物的言行写具体、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较难,因此,学生做的质量参差不齐。

课外阅读:新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6年级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背诵优秀诗文60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继续以“摘录”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但在总体感觉上,我觉得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由于年级升高,教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因而班中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上出现了困难,有部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得怕难为情,因此上课发言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复习要求

1、掌握本册书所学生生字新词,并能熟练理解运用。

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本册书所要求的片断。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等等。

4、能写清一件事和写一种动物等等,并能初步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课文要点)

【诗句古文篇】

古诗词:《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篇】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 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课文提纲篇】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A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B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C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B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 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C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A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B司马迁,汉代;《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D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

F《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草船借箭》

A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

B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C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 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生性多疑

D《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

20《景阳冈》

A《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

B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

C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21《猴王出世》

A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 B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第六单元

A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2、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3、现代,电报、电话。

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B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C调查研究问题: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

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

4、形成自己的观点。5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研究报告的写法:

1、问题的提出

2、调查方法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4、结论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A《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B《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

C《“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3《刷子李》

A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B刷子李:技艺高超

C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D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有:

1、“刷子李”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看见,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

2、“刷子李”的绝活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

3、“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深,获益颇多。

24《金钱的魔力》

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中人物: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A作者季羡林,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的?

答: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6、《威尼斯的小艇》

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本文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5、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根据提示语默写语段;(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根据要求写句子。

6、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7、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8、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2)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4)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7)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8)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9、习作。

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不少于400字。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0人,其中男同学24人,女同学16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比较认真。但也有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致使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其中6个学生完全不会,中下面较大。针对上述情况,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必须夯实基础,以教材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训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三、复习重点:

学生主要是态度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对基础掌握得不熟练的学生,严格“过关”,多帮助他们。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这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把细节描述到位。

四、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五、复习方法:

单元复习、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多读:利用晨读、发动小组间的督促、检查,把所有的生字词、必背课文都过关,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背熟并能默写。

2.以教材为本,适当向课外拓展多练。结合时间和进度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总结复习情况,以利于更进一步的复习。

3.重点突破:抓住基础薄弱知识不放松,书写、练习。

六、复习时间:

第一式:6月7日-13日(利用早读时间,安排孩子们每日一单元的过关练习,主要是基础)

第二式:具体落实复习内容(见后具体内容安排)

6月12日:第一、二单元的复习

6月13日:第三、四三元的复习

6月14日、15日、16日(三天端午节放假):学生在家复习1-4单元,查漏补缺,同时对5-7单元的自查

6月17日:第五、六单元的复习

6月18日:第七单元的复习(同时完成一张综合卷)

6月19日、20日(双休日):学生在家自行复习,查漏补缺,完成大练习册的总复习和补充习题的总复习题

6月21日:基础题的复习

6月22日:课文阅读、课外阅读、习作的复习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叮当

歌谣

裸露

寂寞

蹦跳

咆哮

茂密

拥抱

荒山野岭

枝繁叶茂

3、锨(xian)镐(gao)煎(jian)熬(ao)河畔(pan)

4、背默全诗。

5、宣传绿化的口号、标语:绿化祖国,造福子孙。

2、只拣儿童多处行

1、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2、成千盈百

不解

背倚(yi)栏杆

纽扣

旺盛

欢畅

四肢

座无隙地

烂漫

海棠

忸(niu)怩(ni)

3、浑身解(xie)数:使出浑身的本领或力气

不解(jie):不明白

4、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寄小读者》。

冰心: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原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5、课文主要写儿童,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

借花喻人,抒发了自己热爱春天、热爱儿童的情感。

6、背默第5-9节。

7、书后练习4指导(精讲)

3、早

1、本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酿雪

朴素

笔墨纸砚

寿镜吾

花瓣

纯净疏淡

润泽透明

冰清玉洁

韵致

腊梅

书塾(shu)琥(hu)珀(po)子曰(yue)

3、蒙人

花瓣

蒙上

辨认

内蒙古

辫子

辩论

4、鲁迅,原名周树人,作品:《阿Q正传》,作品人物:阿Q、孔乙己、祥林嫂。

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作者为什么写梅花(即写梅花有什么寓意):借花喻人,鲁迅一生的品格正像腊梅花一样。

6、第5节阅读指导。

7、写梅花的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古诗两首

1、这是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同为绝句。

《游园不值》描写了游园不遇,红杏出墙的情景,表现了春天压抑不了的蓬勃生机,流露了热爱春天的赞赏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2、苍苔

柴扉

黄蝶

3、(不)值:(没有)遇到

怜:爱惜

扣:敲

走:跑

4、《游园不值》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句诗所蕴含的道理是: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比如网络、电脑的普及)

5、《宿新市徐公店》中写景的诗句:

6、背默两首古诗(作者、年代、节奏)。

7、熟读古诗大意。

8、写春的诗:

春晓(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梦圆飞天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详细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激动与自豪。

2、乳白

执行

划破长空

控制

侨胞

朝夕相处

3、寒风凛(lin)冽(lie)肃然伫(zhu)立

直指苍穹(qiong)游弋(yi)橘(ju)红

澎(peng)湃(pai)舷(xian)窗

4、课文是按“神舟”5号飞船升空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可分为送行、发射、问候、梦圆四大部分。

5、场面描写(飞船发射成功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6、2003年,“神舟”5号,杨利伟

2006年,“神舟”6号,费俊龙、聂海胜2008年,“神舟”7号,翟志刚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1、这是一篇介绍火星的科普文章,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

2、孪(luan)生

陨(yun)石

证实

熔(rong)岩

蒸(zheng)发

裹挟(xie)干涸(he)渺(miao)茫

3、火星上曾经的水怎么来的:

①彗星和陨石风暴;

②火山爆发矿物分离出水。

4、火星上的水为什么又没了: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吸引力小导致了这个结果。

5、熟读第1节(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即书后练习3】),阅读指导。

6、书后练习2指导。

7、关于宇宙(太阳系)的知识:九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

7、神奇的克隆

1、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

2、例如

马铃薯

嫁接

细菌

饲(si)养

效率

诱人

厄(e)运

3、卓(zhuo)有成效

雌(ci)性

濒(bin)临灭绝

繁衍(yan)

家畜(chu)

4、畜畜(xu)牧

5、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6、植物的先天克隆:柳条、马铃薯、仙人掌。

7、1996年,英国,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

8、海伦·凯勒

1、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表现了她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吮(shun)吸

玫(mei)瑰(gui)暴躁

脾气

干燥

盲哑

不屈不挠

猛然醒悟

不分昼夜

甘霖(lin)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3、燥

干燥

兴(xing)奋

洗澡

暴躁

高兴(xing)

噪音

4、海伦·凯勒,14部著作,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

6、第4节阅读指导。

9、二泉映月

1、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倾诉

倾吐

激愤

富饶

乐坛

恬静

坎坷

哭泣

呐喊

饱经风霜

享有盛誉

3、藤萝摇曳(ye)一泓(hong)清泉

阿炳(bing)泯(min)灭

萦(ying)绕

升腾跌(die)宕(dang)倔(jue)强(jiang)积淀(dian)已久

4、(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阿炳。

5、阿炳,原名华彦钧,作品还有二胡曲《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等。

6、背默第4、5节。

7、第4、5节的阅读指导。

10、郑和远航

1、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范围

启航

惊叹不已

扶老携幼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俘虏

3、桅(wen)杆

魁(kui)梧(wu)炫(xuan)耀

珊(shan)瑚

鬓(bin)发

4、扶老携幼:携,携带。

惊叹不已:已,停止。

严阵以待:待,等待。

化险为夷:夷,平安。

5、课文按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记叙课文(三个部分)。

6、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7、(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郑和。

8、世界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9、第5节的阅读指导。(精讲)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入狱

酷刑

泰山

鸿毛

耻辱

摊开

隶字

耗尽

游历

嘱托

飞来横(heng)祸

了此残生

血(xue)溅墙头

3、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

4、《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史记》中的故事: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胯下之辱(韩信)

6、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固”意思是本来。“或”意思是有的。“重于泰山”意思是意义重大,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岳飞、文天祥等。“轻于鸿毛”意思是毫无意义,这样的历史人物有秦桧、汪精卫等。

7、(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司马迁。

8、第3、4节的阅读指导。(精讲)

9、书后练习3的指导。

12、精读与略读

1、浩如烟海

一目十行

2、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为了提高读书速度,略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阅读《上下五千年》P67

背默:从课文中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大禹治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刘备三顾茅庐、郑和七下西洋、林则徐虎门销烟。

13、秦兵马俑

1、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2、拱形

队伍

军吏

战靴

铜戈

模拟 佣坑 恢宏气势

3、所向披靡(mi)翘(qiao)起

严峻(jun)战车千乘(sheng)鸟瞰(kan)

发髻(ji)目光炯(jiong)炯(jiong)驭(yu)手

弓弩(nu)手

颔(han)首

4、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

绝无仅有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5、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秦兵马俑、长城、故宫、莫高窟等。

6、熟读第10、11节。

7、第2、10节的阅读指导。

14、埃及的金字塔

1、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埃及

坟墓

轮廓 摩天大厦

砌成宏伟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3、矗(chu)立

曝(pu)晒

木撬(qiao)角锥(zhui)型

(字音)

4、世界上的其它奇迹:宙斯神像、巴比伦空中花园

5、背默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方法。(书后练习2的指导)

7、第3节的阅读指导。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1、这是一篇散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面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2、阿尔卑斯山

欧洲

生涯

博物馆

装饰

草坪

优雅

街头巷尾

金碧辉煌

3、理解:(书后练习2)

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诞生地。

②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搀杂混合在一起。指音乐之声伴着花草之香飘溢、回荡,给人以听觉和嗅觉的美感。

4、课文是从4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书后练习4)

5、著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

还有:肖邦(外国)、聂耳(我国)

6、“世界歌剧中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金色大厅”--音乐之友大厦

7、课文5、6节的阅读指导。

16、爱如茉莉

1、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办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2、茉莉

哈欠

胳膊(bo)缕

幽香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3、恬(tian)静

嗔(chen)怪

静谧(mi)美好

睡眼朦(meng)胧(long)

蹑(nie)手蹑脚

眸(mou)子

袅袅(niao)洗漱(shu)

4、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像茉莉?(书后练习3)

因为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却能散发出缕缕幽香。真爱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平平淡淡见真情。

5、细节描写。熟读(文中相关语句作课堂指导)

(注:书后练习2课堂指导时稍作提点,不作要求)

17、月光启蒙

1、这是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2、篱笆(ba)时辰(chen)搂着

凤凰

音韵

天资聪颖(ying)

割草

筛(shai)米

花轿

帐篷(peng)混沌

豁然开朗

3、降落(luo)

混(hun)蛋、混球儿、浑水摸鱼

莲花落(lao)

混(hun)沌、混帐、混合4、理解书后练习2:

①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长:产生的意思。

②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芳香:母亲那甜甜的嗓音犹如花的“芳香”使人迷醉。

5、用“月光启蒙”作课题富有诗意,激发想象力,它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6、文中的民谣(动听):①、②

童谣(幽默风趣):①、②、③

谜语:①

我还知道的童谣:留级生,吃花生,花生壳,变麻雀,麻雀飞,变乌龟„„

7、背默第4、14节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2、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蝴蝶、草帽、铲子、韭菜、谷穗、抛洒

3、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课后的“作家卡片”)

4、重点语句:

19、谈礼貌

1、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彬彬有礼

岳飞

讨人嫌(嫌弃)

纠纷

师傅

和谐

古训

出言不逊

3、牛皋(gao)校(jiao)场

离镫(deng)下马

彬(bin)彬有礼

(字音)

4、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与好处:①牛皋无礼问路,岳飞寻人有礼;(古人)

②女青年裙子被踩不发火,小学生踩了裙子能道歉;(今人)

③周总理刮脸受伤,安慰朱师傅。(伟人)

5、关于礼貌的名言:

①“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②“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礼让人心生暖意,无礼令人感到厌烦。

③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卡莱尔

④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6、背默(1)第1、5节。(2)第2、3、4节最后一句话。

8、(谦逊有礼)的岳飞(粗暴无礼)的牛皋

(文雅宽厚)的周总理

20、七律

长征

1、这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逶(wei)迤(yi)磅(pang)礴(bo)岷(min)山

泥丸

(字音)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诗中展现了五“征难”幅图:五岭峰、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岷山雪。

5、“暖”和“寒”的理解:

“暖”: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写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6、诗中提到的红军长征途中两次重大战役:①巧渡金沙江②飞夺泸定桥。

长征途中的重大战役还有:四渡赤水、强渡乌江。

7、背默全诗(包括作者、画出节奏)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情,通过叙写彭德怀同志为解决战士们吃饭的燃眉之急,忍痛枪杀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表现了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2、警卫

絮语

殿后

彭德怀

燃眉之急

融进

御寒

念叨(dao)篝(gou)火

饥寒交迫

(字音)

3、“燃眉之急”:比喻情况非常紧迫。文中指“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饥寒交迫”: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端困苦。

4、文中“不耐烦”、“怒吼”、“发火”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死去的悲伤之情和对战士深沉的爱。

5、(深爱战士)的彭德怀

6、像彭德怀这样的“十大元帅”还有朱德、贺龙、刘少奇等。

22、大江保卫战

1、课文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2、脚趾(zhi)崩塌

肩扛

稀泥

冲锋

劈波斩浪

奔腾不息

堤(di)坝

肆虐

铭记

日夜兼程

惊心动魄

铮铮铁汉

3、嶙(lin)峋(xun)鏖(ao)战

铮(zheng)铮(zheng)铁汉

一绺(liu)布条

安造垸(yuan)簰(pai)洲湾

(字音)

4、课文第5节中的“军旗”、“军徽”、“红五星”、“迷彩服”都是代指解放军官兵。

5、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点面结合的写法。(结合书后练习4讲解)

6、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解放军官兵)

7、背默“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背默第5节。

23、古诗两首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莲荷的壮美,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

2、①毕竟:终归、到底。

②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③跳珠:指跳动的珠子,(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④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⑤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

写景的句子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议论的句子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背默两首古诗(包括作者和年代及节奏划分)

5、熟背古诗大意。

6、四个描写夏天天气或特有景物的词语:

酷热、骄阳似火、大雨倾盆、梅子

7、一首描写荷花(夏景)的古诗: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4、望月

1、课文写了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背诗、喻月)

2、外甥

峨眉

瞳仁

镀上

比喻

船舱

安详

剪影

多如繁星

沐浴

云絮

呵(he)欠

凝(ning)视

绘声绘色

不假思索

清幽旷远

3、关于“月”的古诗: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李白《古朗月行》

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③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⑤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⑥峨眉山上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4、小外甥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你觉得月亮是什么?

5、背默课文描写“月夜江色”的第2节。

6、背诵(熟读)主题为“月下幻想”的例文1篇。

25、灰椋鸟

1、课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重点生动地具体描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自己爱鸟的心情,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赞颂和敬仰之情。

2、翘首遥望

应和

水杉

绒地毯

栖息

扑棱棱(棱角)深涧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倾诉

翩翩起舞

喧闹

情不自禁

刺槐

3、翘(qiao)首

应和(he)、一唱一和(he)

翘(qiao)起

和(he)平

和(huo)面、和(huo)药

和(huo)弄

(此处注音)

4、课文3、4、5节分别写灰椋鸟归林前(急切心情)、归林时(壮观场面)、归林后(喧闹热烈)的场面。

5、反问、比喻、拟人。

6、背默3-6节课文。

26、水

1、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2、储藏(水)

一勺水

膝盖

水窖

期盼

晒(shai)干

钥匙(shi)麦秆(gan)扇

泉眼

3、“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严重缺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水的珍贵

4、缺水“苦”却写“乐”,(书后练习3)为什么?

①这是一种反衬写法,可以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

②体现着童真童趣。

第五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全册知识概况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2、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2个生字表。要求认识的生字有2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50个。

3、从习作来看,本册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4、在阅读理解方面,本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口语交际要注意语言美,强调讲普通话,学会倾听。

三、学情分析

我们班现有学生40名,其中有一半的学生学习态度及书写状况较差,学习习惯很差,基础薄弱,班级整体的水平较低。

四、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对整个学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进行疏通和归纳。

2、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分类、归纳性复习的方法。

3、提高学生审题和应试的能力,复习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五、复习方法:

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六、复习措施:

1、以听写的方式检查字词。

听写前先布置作业复习课后生字词及补充的四字词、成语。复习单元同步练习中出现的词语。听写后做评讲,将易错字、重难点字重点讲解。集中讲学习这些字词的方法。

2、课堂抽背和默写重点语段相结合。

3、课堂练习、课堂评讲。教答题方法。

4、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

5、指导考试技巧、强调卷面的书写。

6、阅读:

①课内语段:抓重点课文的重点语段,了解文章的中心,进行阅读的训练:注重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

②课外语段:(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答题方法。形成阅读能力)

七、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每次听写、默写之后,老师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辅导。(严重学困生:赵智文、邓攀、杨飞虎、龙清园、李泽宜、李敬、王飞虎、林玉红等)

八、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50个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读背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二)阅读:

1、了解课文题材,本册中出现了白话文、相声、剧本、文言文、记叙文等,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要实记。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每课中的课后练习题中带点的词语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9、根据内容进行补篇练习。

(三)习作:

本册涉及到的作文类型有:书信、童年趣事、自由习作、缩写、竞选稿、写人、记事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不少于400字。

6、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九、复习课时安排:

复习时间为6月10日到6月30日 共33课时。

课文内容:5课时

基础知识:10课时

积累运用:10课时

阅读:5课时

作文:3课时

下载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大全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 对课文在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陈翠 为了迎接期末考试,巩固本学期的知识,我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并将按照计划切实的做好复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大全]

    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2、字。 3、词语。 4、读读背背: 5、句子。 6、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5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3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字迹比较潦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当大街上遍地都是鲜血的时候,就是你最好的投资时机。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 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