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说课材料[大全]

时间:2019-05-15 02:0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的度量说课材料[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的度量说课材料[大全]》。

第一篇:角的度量说课材料[大全]

角的度量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18~19页的角的度量。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更不用说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以后学习角的分类以及七~九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打基础的,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要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逐步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详见教案。

二、说教学程序及设想

教材在想要学生感知到说一个角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时,采用的是:用两个不同的三角板的三个不同的锐角(即300、600、450)去量已知角的大小,这样引入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本人感到,没有用不同大小的角去比画同样大小的角来得直接,更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更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为了学生认识量角器、角,什么情况下读量角器内圈的度数,什么情况下读量角器外圈的度数,以及10的角有多大,多少度的角有多大,本人用两根红线来演示,容易使学生形成直观上的表象。

在让学生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过程中,本人采用了“尝试、估计、验证、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度量的方法。

有时,角的两条边(有的是一条边)达不到刻度线,需要延长边,本人特地在作业纸的第2题安排了这样形式,以便使学生解决。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除了让学生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随接讨论外,还安排了变式题“如果将一个300

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看,这个角是多大”,是学生加深印象。

以上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优化教学的要求。

三、说教、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

1、促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认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当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以后,再学习新的一种知识时,这时的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就会发生冲突,这就好比原来平静的河面被人仍下一块石头,水面上泛起一道道波纹,再经过一段时间,河面上又趋于平静。本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感到∠1和∠2的大小是相等的,而教师偏偏用不同大小的角去比画,得到这两个角不等,学生产生了原有经验与现有局面相矛盾的情况,使得学生迫切希望有一种统一的、能度量角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欢乐鼓舞的情怀,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2、估角、量角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学生量角时,往往是看量角器的内圈,还是看量角器的外圈不能够掌握。即使是比较好的学生,也时常发生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借助直观教具——量角器及量角器上的两根红线,让学生先感知1、90的角有多大。在学生初步学会度量角的度数后,让学生再估计以下这个是比90大,还是比90小,来验证量的角是否正确。整个量角、估角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新《课标》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学习的方法写进了总则,这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三大主流。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卡特金在学生不经历探索过程的弊端时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够拨动人得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可见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本人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探索放在第一位。如;探索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角的标准;角的度数的度量;寻求角与角的边的长短、角叉开大小之间的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

4、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虽然教科书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非十全十美,所以,教材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学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所举的例子要使学生浅显易懂,这是我们应遵守的原则。所以,本人在教学的开始与学习度量角的度数时都采用了不盲从使用教材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0

0

0

0 2

第二篇:角的度量教案说课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段家河镇中心学校 刘连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37-38页)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读角时判断是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教学准备: 课件 量角器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我们学校的幼儿园教学楼即将建起,准备做一个滑梯,这里有三种设计图,同学们那一种较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

看来要做最合适的滑梯,必须设计合理的角度。

2、渗透量角的方法

出示事物红绿角,问那一个角大?

学生观察比较,指名说说比较的方法(顶点与顶点重合、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谁张开的大。)

3、出示课题

出示两个角, 用什么办法准确知道她们的大小(用量角器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量角器来两角的大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学生自学37页内容(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提示:a、请大家仔细阅读37页内容,仔细观察探讨量角器上有些什么?可能是干什么用的?

B、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多少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C、你会自己的量角器测量37页的两个角吗?(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4)讲解量角器的名称构造及用法

a学生代表量角器向同学们打招呼,(读课件上的话)b讲:计量角的单位是“度” 板书:1° c建立1°角的观念。

d认识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3、学生想同桌介绍自己的量角器

4、认识几度角。在量角器上找出40 °100°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学生独立探究量角

2、汇报量的方法

3、学生再次量37页的角并汇报

4、汇报后总结板书

放:点-----点(重合)

找:线------边(重合)

看: 刻度

四、课堂练习

1、课件判断题

五,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六、拓展思维:

八、作业: 量练习纸上的角

∠1=170°∠1=100°∠1=90° ∠1=60° ∠1=110°∠1=165°

1=95°∠1=10° ∠

《角的度量》说课稿

段家河镇中心学校 刘连芳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角的度量”(37-38页)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是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的技能。在教学本课时需要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度”然后学习角的度量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读角时判断是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教学准备: 课件 量角器 练习纸

三、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六部分.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创设为幼儿园设计滑梯的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量角在生活中的需要。

2、认识量角器。通过学生观察感知量角器的形状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认识教的计量单位“度”建立1度的观念,最后学习在量角器上读数。

3、探究量角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探究在演示两脚的步骤,然后学生练习量角,最后总结出量角的方法。

4、课堂练习熟练学生量角的过程。

5、课堂小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归纳过程。

6、拓展思维。通过实际测量探究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度量》课堂有效教学反思

段家河镇中心学校 刘连芳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的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创新,学生学的扎实而愉快。《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内容,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点滴感受:

有关于认识量角器这一部分教学的内容,我设计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为幼儿园设计滑梯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现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现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 180。” 第三层认识1°角时,采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猜一猜这个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容易形成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50),(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52)。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在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上。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

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准备不充分,课前没有检查好学生的量角器。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读另一边在刻度时内外刻度分不清。

第三篇:《角的度量》课例

《角的度量》课例

发布时间: 2006年4月1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小学数学 年级:四年级

学校:宝山第三中心小学 执教者:龚荣

设计说明说课教学设计课题框架教学过程课后教研教学点评

《角的度量》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除了要关注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应充分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教学《角的度量》(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试验本)这一课时,我围绕教研组课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切入口展开教学。教学中,更多地着眼于思路的引导,关注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和体验,尽可能地拓展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认知在体验中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以及角的计量单位“o”,同时还认识了周角、平角、直角这些特殊的角,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还知道“一个圆周被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o”。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以后学习角的画法、角的和差等其它知识的基础。因此,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①理解量角器的构造。

②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

③能用“重叠”的思想,自主解决度量角的问题,并获得成功体验。

2、教学重点:理解量角器的构造,会正确度量角。

3、教学难点:针对角的不同位置情况,自主进行度量。为了既帮助学生既获得度量角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又能使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在量角器的认识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将半圆平分开始,将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地建构1o延伸到对几度的理解,并提出问题:“像这样的5份、是多少度?40份呢?„„”随后再让学生找规定度数的角。重在帮助学生理解量角器上有许许多多已知度数的角,从而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交流的机会。另外,在帮助学生认识量角器,理解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这些名称与度量角的内在联系,为引导学生用“叠合”的办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作铺垫。

其次,在角的度量方法的教学中,借助学生“找角”“读角”的亲身体验,使知识顺利正迁移,掌握量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适当安排不同位置的角的度量的新情境,展现矛盾:量角器如何摆?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正确、灵活运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二期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学习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本课力图通过组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再把教学时间放在按现成的程序进行操作的行为上,而是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关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角的度量》说课(视频)《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课题研究框架 角的度量》教学过程(视频)《角的度量》教学点评

该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试验本)中关于“角的度量”教学内容,它与一期课改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作了适当的变动,即原教材是先认识“角”,后学习“角的度量”,再学习“角的分类”。试验教材是先认识“角”,后学习“角的分类”,再学习“角的度量”。本堂课能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三维角度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具体体现在:

1、能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能有意识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例如,通过复习引出问题:∠1和∠2究竟谁大呢?通过尝试操作引出问题:是读外圈度数还是读内圈度数呢„„,引发学生产生争议,激发学生想进一步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2、能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能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本堂课的一个重要学习结果是会操作量角器,正确度量角。但教师并非简单告诉学生操作程序,而是将“做”、“想”、“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例如,在对量角器的认识上,教师突破以往教学方法:通过看书或直接介绍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什么叫中心点,什么叫零度刻度线,什么叫内外圈刻度(因为这样的简单认识,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这些概念与度量角的内在联系),而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认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量角器上实际上有许许多多个可以知道度数的角。”度量角实质就是角与角的叠合。从而形成对“为何要如此操作”的真正理解。在这样一种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新知,思维能力同样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因而,本堂课较好的体现了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达成。

3、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由于“量角器”作为一种数学工具,是前人创造性劳动过程的一个“浓缩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教师充分的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再现,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和构建,大大地拓宽了数学学习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理解,因此,也更好的改善了数学教学过程。

第四篇:角的度量评课稿

《角的度量》

听了盛老师这节课,给我带来了较大的震撼。在盛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浓浓的味道。这节课创新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清晰的教学思路,流畅的课堂节奏,精致的细节处理,和谐的师生互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个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量角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通过一步一步的操作能正确、精确地读出角的度数。通过观察与、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我认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教材教法是由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的顺序进行的。而这节课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开始的常规,而是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探索实践的,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教师先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仅凭眼睛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发度量角的需求,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的欲望。引导学生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在学生欣喜地用小角比出大角比小角大了一个小角时,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改进一个一个小角贴上去麻烦得问题,通过电脑演示量角器地雏形:半圆工具。在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发现一个小角多一些,想知道不满一个的部分到底是多少怎么办,学生想到用更小的单位,从而优化量角器,即把单位小角分的更细些,让学生了解量角器地构造特点,并逐渐掌握量角器地使用方法。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又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引出了认识刻度线。就这样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有效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获得了思维的锻炼和发展。

第五篇:角的度量单元练习课

角的度量单元练习课

学习目标

1.会画线段、射线和直线。

2.掌握角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和读法。3.能正确、灵活地量出不同位置的角。

4.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熟练、准确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5.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6.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重点

1.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2.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类角的度数。

3.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量角器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1题。(1)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A、B,能不能画直线?能画几条?

分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答案:(1)能,能画无数条;(2)能,能画一条。填空:线段有()个端点;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答案:2无数

知识点2:角的度量。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3题。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

∠1=

∠2=

∠3=

∠4=

∠5=

分析:通过量角器正确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答案:∠1=55° ∠2= 55°

∠3= 110°

∠4= 36°

∠5= 108°

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答案:时间 : 7:00 4:00 3:00 6:00 角度: 150°120° 90°180°

知识点3:认识平角和周角。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7题。看图填一填。(1)已知

∠1=70°,那么∠2=。

(2)已知∠1=40°,那么∠2=

,∠3=

,∠4=。

分析:先找出平角,再通过平角和已知的角计算出剩下的角。答案:(1)110°

(2)140°40°140° 已知∠1=130°,则∠2=(),∠3=(),∠4=()。

答案:50°130°50°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4~46页第6、8、9、12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熟练的地方。

3.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巩固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以及学习角的度量和画角。课堂内容很多,而且大多是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讲解直线、射线和线段时,重点要对这三种线的特征进行正确地区分,了解每种线各自的特点,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还要了解到,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要让学生能正确地画出直线、线段、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看一看能画出多少条。

量角的大小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也是今后画角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学会量角,反复实践测量。在量角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准0刻度线,有的学生不会读数,尤其是在30°和40°之间的刻度,学生比较容易读错,还有就是量角器的刻度读反。

本节课先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出所用的概念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我再补充总结。让学生们边学边想,加深认识和理解,效果还不错。

下载角的度量说课材料[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的度量说课材料[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

    《角度量》说课稿

    《角度量》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40-41页的内容。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并能正确使用量角器。 能力......

    角的度量微课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潍城区月河路小学 任国莲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一、复习1、线段的含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 2、线段的特点:①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②两个端点 二、学习要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

    角的度量教案

    教案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