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A卷

时间:2019-05-15 02: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A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A卷》。

第一篇: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A卷

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A卷(2008-11-12 09:02:55)

一、填空(1*15=15分)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该运动肇始于美国,影响波及全球,其中心内容是用“学科结构观”重建课程。

3.博比特与查特斯作为20世纪初期课程科学化运动的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反映了科学的课程价值取向。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的是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

5.古希腊,苏格拉底(Sokrates)提出了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6.借鉴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教学目标层次分析,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主领域:认知目标,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7.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生活世界.8.广义的说课有备、说、评、验四个环节。9.按评价的方法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0.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有集体课程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研会、公开课、参观、访问和交流活动。11.狭义的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以及身心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一种双边活动。

12.从1977年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是建国以来国家委托人教社统一编写的第五套中小学教材。其显著的特点是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没有选修课程。因此,此时期的课程政策采取的是国家权力模式。

13.广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14.我们可以从构成教学活动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看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15.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

二、选择:(2*20=40分)

1、教学设计的出发点(4)

①教材内容 ② 教学环境 ③ 教学目标 ④学生

2、校本课程属于(4)

①国家课程 ②地方课程 ③ 社会课程 ④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改革内容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2)六个课程领域和范围。①课程组织 ②课程管理 ③ 经验课程 ④学科课程

4、相对评价又称(2)

①绝对评价 ② 常模参照评价 ③ 终结性评价 ④外部评价

5、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创的教学模式叫(2)①情境教学模式②暗示教学模式③自学辅导模式 ④发现教学模式

6、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3)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①体验课程 ②经验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④学科课程

7、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是(1)

①合作学习策略 ②活动性策略 ③生活性策略 ④教学互动策略

8、在教育、教学或学习活动开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价,或对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出鉴定的评价叫做(1)

① 诊断性评价 ② 过程性评价 ③ 形成性评价④总结性评价

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1)① 学科的研究②教学互动研究 ③行动研究 ④生活经验的研究。

10、档案袋法是以建立教师教学专题性档案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从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种方法。档案袋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主要用于(3)①体验课程 ②学生管理 ③学生评价④综合实践课

11、单一的教学手段可以独立用于解决细节问题,但不能解决教学过程的全部问题或整体问题。要完整地解决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必须交叉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这反映了教学手段的(2)①整体性②组合性 ③协调性 ④动态性

12、杜威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气魄总结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教育遗产,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和(4)①“教育即社会改造”②“教育即活动 ” ③“做中学” ④“教育即生长”

13、传统教学手段可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师凭借其自身的身体器官就能完成的,二是(2)①教具②直观辅助教学手段 ③模型 ④图片

14、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1)

①学记②普通教育学 ③理想国 ④论演说术原理

15、以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教学模式被称作(3)布鲁纳的()布鲁姆的()赞可夫的()①程序教学②认知取向的教学模式 ③范例教学模式 ④发现教学模式5.掌握学习教学模式6.发展性教学模式

16、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1)①学生②传播理论 ③学习论④学习效果

17、最主要的教学设计思想是(4)

①教学设计的科学观②艺术观 ③工程观 ④系统观

18、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和(1)①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②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 ③以学生为中心的层次④以结构为中心的层次。

19、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内部重组,以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是(4)①综合性学习②自主性学习③探究学习④建构性学习

20、反思日记的类型有:随笔式反思日记;主题式反思日记;教学过程反思日记和(3)①课堂教学反思日②周记式反思日记 ③案例式反思日记记④教学后反思式日记

三、简答(5*4=20分)

1、什么是生成性目标,与行为目标的不同之处?

答:生成性目标把课程看成是历程性的,强调课程目标不是遥远的、而是当下的;不是超然于教育情境之外的,而是时刻处在教育情境之中的;不是控制性的,而是引导性的;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不断生成的。即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理解环境。“生成性目标”实际上是用一种一般的发展目的取代了行为目标。

与行为目标相比,生成性目的突出了课程的价值取向。生成性目标作为课程目的,重新抓住课程中的价值问题,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即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身心某种“形式”的发展。在这点上,它超越了行为目标的即时的、功利的色彩。

2、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性教学策略?

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 把学科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实现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3、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答: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什么是教学模式,当前主要的教学模式类型? 答: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架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美国学者乔伊斯、威尔把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社会交往型教学模式、.信息加工型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行为系统型模式。

四、论述(10*1+15*1=25分)

1、你认为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过去,我们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学,忽视了知识获取与能力养成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也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提高、积极情感与正确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实际上这种理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新课程致力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构建。其次,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持,有机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新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现行课程目标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目标各自孤立的状态,也由此改变了现行课程中情感与动作技能目标简单地依靠知识的传授来加以实现的方式,使目标的达成有了一个坚实的依托,使课程目标的结构更趋科学合理。三维目标的相互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整性及操作性。三者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看到“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既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也要看重学习的“结果”;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技能的养成,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化育。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承担起塑造“全人”的使命

2、谈谈你对教学反思的理解,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一方面是对个别现象、事件、行为的加工整理,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本人思想行为的观察分析。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实践性。第二,反观性。第三,反省性。第四,自我性。第五,过程性。第六,研究性。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如(举例说明反思过程)是:发现、选择问题,分析问题: 建立假设: 验证假设:

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B卷(2008-11-12 09:05:20)

一、填空(1*15=15分)

1.查特斯是课程科学化改革运动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提出的功用分析的课程目标与巴比特的活动分析模式有相似之处。

2.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这一运动的代表是布鲁纳。

3.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教育哲学观指引下,将课程要素或学习经验整合起来,使其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4.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国家、地方与学校课程等。5.“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6.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素材性程资源两大类。

7.昆体良的论演说术原理用词优美,富有感染力,且强调通过实践、演练、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影响了罗马及以后欧洲的教学。

8.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参与的、开放性的课程目标、课程决策过程。

9.课程外延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课程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不仅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口号,在欧美教育界广为流传,它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一个蓬勃的研究领域和新焦点。

11.课程组织又包括两个层面,即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学习经验的组织。

12.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13.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他们不但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而且构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

14.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架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5.广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二、选择:(2*20=4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熟读精思”,“学思结合”“教学相长”是哪个教育家的思想。(3)①孟子 ②韩愈 ③孔子 ④朱熹

2、校本课程属于(4)

①国家课程 ②地方课程 ③ 社会课程 ④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课程开发的基本纬度)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和(4)。①课程专家的研究 ②对社会的研究 ③对人的研究 ④对生活的研究

4、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3)

①行为取向的代表② 结构课程的代表 ③认知取向的代表 ④人格取向的教学模式典型代表。

5、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3)

① 柏拉图② 海德格尔 ③拉特克 ④夸美纽斯

6、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实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获得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被称作(1)① 自主学习策略② 多元互动策略 ③ 活动性策略 ④生活性策略

7、麦克尼尔(J.McNeil)则从微观的课程材料性质的角度,提出了概念、原理、技能和(2)四个课程要素 ①价值观 ② 态度 ③情感 ④意志

8、公开课是探讨课堂教学问题的集体教研活动。公开课包括测评课、观摩课与①示范课②研究课 ③讨论课 ④展示课

9、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顺利完成而进行的评价叫(2)① 诊断性评价 ② 过程性评价 ③ 形成性评价 ④总结性评价

10、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团之外预先确定一个基准(这个基准为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评价叫做(3)①相对评价 ② 过程性评价 ③ 绝对评价 ④形成性评价

11、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获得的外部信息进行内部重组,以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等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是(4)①综合性学习②自主性学习③探究学习④建构性学习

12、生活策略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

1、把学科教学内容的来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3、通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实现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和(3)

①通过直接感知学习②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学习③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④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学习。

13、多(维)元互动策略,就是善于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互动,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策略。多元互动包括互动双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进行的现实互动,通过媒体网络进行的远距离虚拟互动和通过图书资料进行的物流互动,多(维)元互动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交互性、整体性与(2)

①整体性②建构性 ③协调性 ④调控性

14、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1)①教学理论② 教师成长 ③ 教学研究④教学发展

15、反思日记的类型有:随笔式反思日记;主题式反思日记;教学过程反思日记和(3)①课堂教学反思日②周记式反思日记 ③案例式反思日记记④教学后反思式日记

16、我国学者林崇德提出的“优秀教师=(2)+反思”。①教育过程② 行动 ③ 学习④经验

17、课程目标表述的主要形式有普遍性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和(2)①整体性目标②表现性目标③历史性目标 ④动态性目标

18、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1)①学生②传播理论 ③学习论④学习效果

19、有代表性的认知取向的教学模式包括: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和赞可夫的(1)

①“发展性教学模式”②“合作学习模式” ③“暗示教学模式” ④“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20、教学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和(1)①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②以教师为中心的层次 ③以学生为中心的层次④以结构为中心的层次。

三、简答(5*4=20分)

1、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答:校本课程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区别于以国家为本的课程和以地方为本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 策过程,与国家课程开发相比,校本课程开发有其独特的特征: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参与的、开放性的课程决策过程。其次,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具有情境性和适应性的课程结果。最后,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必要补充。

2、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答:教学目标的表述原则应包括行为主体(对象)、行为本身、行为情境、行为结果和行为标准5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指谁完成教学所预期的行为,通常指“学生”。例如“学生能写出标准差公式”。由于课堂上学习主体极为明确,因此“学生”二字常被省略。

行为本身:指达到目标的具体行为,通常以行为动词叙写如“写出”、“说明”、“列出”或“预测”等。行为情境:指表现行为的有关情境或条件。例如“能利用字典查出本课所有生字的含义”,“利用字典”就是属于情境或条件。行为结果:指行为产生的结果。例如“能说出3种两栖动物名称”就是行为的结果。行为标准:指用来评价学习结果的标准。例如“能说出公园5种以上的植物名称”,“5种以上”就是行为的标准。

3、活动性策略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真实的活动情境。强调活动的非结构性。

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强调教师的指导。

4、教师说课的要求?

答:说教学程序 .说学法 .说教法 .说教材。

四、论述(10*1+15*1=25分)

1、谈谈新课改后教材处理上的变化

答:新课改下教材处理的基本观点教材处理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课程文化建构。课程文化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人类经验理性概括的结晶,而是学生自我适应基础上的文化再生产,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对话、理解及意义建构,变课程的工具性存在为文化主体的存在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人生的过程、生活着的心物统一的世界,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自然事实、社会事务和人的生活行为事件,“生活世界”对课程的意义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注重人的生成的动态过程。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问题之一就在于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内容要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要给学生发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课程内容为儿童提供反思和创造的对象。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总之,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材料以生命的活力。教材处理的具体策略:其一是内容结构化,建立要素明确、联结性强、概括性高、派生性强、亲和力大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图式;其二是内容问题化,依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立学习层次,以有限知识点构建问题序列,采用“问题加解决方法”的问题解决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内容经验化,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使材料回归生活,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学习。

2、谈谈本次课程改革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答: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由于性质和特征不同可以被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接受性学习。另一种是研究性学习。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在学生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特别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地倚重“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则常常被完全忽略。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 “研究性学习”具体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新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其意义就在于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体现在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可以看出新课程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多角度进行不同性质的交往、不同类型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多元互动的方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问题情境等进行多元互动教学,以实现多元智能的个性建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具体教学策略体现在活动性策略、生活性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民主性策略等现代教学策略的运用上。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A卷答案

初等教育学院 2013—2014学年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题(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3.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5.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四、简答题(计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的种族经验,作为个体在遗传上不能自然获得。个体通过教育掌握种族的经验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再生产。从教学内部看,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而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这样,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认识方式,同时又建构了主体。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师生合作说等。

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伦理、情感角度来描述。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

3、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教育的 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四段教学法”之所以会对后世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其理论根据也正在于此。

9、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答: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10、说课的内容?

答:1.展示课题(你要说哪本书哪一节的内容)

2.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章节的联系 3..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的要求:

4.教学对象的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等 4.教学目标: 5.重点和难点 : 6.教法和学法

7完整的教学过程(课堂思路,步骤,环节)8.板书设计

10、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 答:1.符合认识规律 2.符合教学原则 3.符合教学目标 4.符合内容特点 5.符合学生特点 6.符合教学法特点 7.符合教师特点 8.符合教学环境 9.符合高效教学要求 10.符合动态生成的特点

五、论述题(计1题,每题15分,共15分)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12级特殊教育班的同学在特殊学校见习时,某位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什么是教学方法并且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区别?(10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并且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10分)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上问题。答: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技巧:

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 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

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

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卷答案)

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计1题,每题10分,共10分)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学生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发展思维的催化剂。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产生学习的兴趣。(3分)

(二)生动有趣的操作,具体的实践感受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小学生的思维正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单纯的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不可取的,效果也不好。(3分)

结合案例分析(4分)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卷答案)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

1.()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统一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是分组教学制的一种形式。A.圣巴拉拉制 B.设计教学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答案:A

2.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A.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B.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讨论

C.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归纳出初步结论 D.对结论进行探讨并引发出新问题 答案:A

3.儒家的创始人是(),他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夫之 答案:A

4.()创造了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教学实践形态,一般称之为“产婆术”。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答案:D

5.通过教师对实物的模拟或现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领会和掌握理性知识,培养学生A.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答案:B

6.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A.启发型 B.提示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答案:A

7.()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A.道尔顿制 B.贝尔-兰卡斯特制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答案:D

8.()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B

9.()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答案:A

10.1972年,西方学者()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教学模式这一课题进行了开创性A.乔伊斯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A

11.“行为性目标”是对()完成后学生身心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的结果预期。A.教学活动 B.课堂教学 C.实践教学 D.活动教学 答案:A

12.1972年,美国教育学者()和哈罗出版了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的专著。A.斯基尔贝克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C

13.()系统地提出了使用行为术语称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A.马杰 B.塞勒 C.辛普逊 D.托马斯 答案:A

14.()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A.教学评价 B.教学评估 C.教学监督 D.教学测量 答案:A

15.()评价是对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的总体结果进行的评价,又叫终结性评价。A.形成性 B.总结性 C.诊断性 D.质性 答案:B

16.1984年,美国评价专家枯巴和()在《第四代教育评价》中指出:教育评价在80年代前曾经A.乔伊斯 B.塞勒 C.林肯 D.托马斯 答案:C

17.()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尺度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A.目标 B.目的 C.学习者 D.内容 答案:A

18.()被认为是当今运用最广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A.幻灯机 B.投影仪 C.电视 D.录象机 答案:B

19.()阶段,标志着教学手段的发展开始进入了现代化阶段。A.高新技术阶段 B.直观教具阶段 C.视听媒体阶段 D.文字书籍阶段 答案:B

20.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三位教育家和哲学家中。A.弗洛伊德 B.苏格拉底 C.尼采 D.培根 答案:B

21.()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及身心发展顺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C

22.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开放课堂 D.班级授课 答案:A

23.()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乌申斯基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

24.()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A.教材 B.课本 C.教学大纲 D.课程内容 答案:A

2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答案:A

26.(),经过实验修改,把《教学计划》改名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答案:C

27.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答案:A

28.()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A.教育宗旨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A

29.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各门学科中的()、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结A.基本知识 B.基本概念 C.知识点 D.知识要素 答案:B

30.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答案:D

31.课程评价的核心阶段是()。A.确定评价目标与对象 B.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 C.搜集评价资料 D.处理分析资料

E作出判断,报告结果 答案:C

32.(),教育部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稿A.2001年5月 B.2001年6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8月 答案:C

33.()的课程实施把课程实施过程与预定计划的吻合作为衡量课程实施成功的标准。A.忠实取向 B.适应取向 C.得过且过取向 D.创生取向 答案:A

34.在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中,把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界定为()。A.课程与教学问题 B.课程与教学现象 C.课程与教学规律 D.学校课程与教学 答案:A

35.必修课是指()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功而开发的课程。A.同一学校 B.同一专业 C.同一年级 D.同一方向 答案:C

36.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指导下,将各种课程课程要素合理地进行排列组合,以增进学习效A.教育思想 B.教育理论 C.教育理念 D.教育价值观 答案:D

37.我国学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A.陶行知 B.胡适 C.鲁迅 答案:A

38.()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倡导和实践了新的活动教学模式。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C

39.()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隐性课程论 D.显性课程论 答案:B

40.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A.实验法 B.实践法 C.研究法 D.练习法 答案:C

41.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A.工作分析 B.集体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答案:B

42.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我们怎样思维》 答案:A

43.()又称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验成绩的一致性程度。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A

44.永恒主义产生于(),起源于理论主义和现实主义哲学。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答案:B 45.程序教学的思想起源于()的联结主义和刺激、强化、反馈的原理。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答案:C

46.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

A.发展学生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B.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研究的习惯 C.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D.最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答案:A|B|C|D

47.古希腊教育分为两种类型,它们是()。A.雅典文雅教育 B.斯巴达军事教育 C.罗马军事教育 D.雅典思辩教育 答案:A|B

48.按照乔伊斯和韦尔的分类,以下教学模式中属于信息处理模式的有()。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B.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教学模式 C.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模式 D.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A|B|C

49.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按照评价主体划分,包括()。A.督导评价 B.同行评价 C.学生评价 D.教师自评 答案:A|B|C|D

50.教学的个人发展功能包括()。A.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

B.教学突破了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速度 C.教学能促进个人智能的提升 D.教学能促进个人人格的提升 答案:A|B|C|D

51.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的基本要素是()。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答案:A|B|C

52.教学方法的特征包括()。A.多样性 B.综合性 C.发展性 D.可补偿性 E.替换性

答案:A|B|C|D

53.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是()。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法 D.参观法 答案:A|B|C

54.以下教学方法中,属于直观性教学方法的是()。A.演示法 B.练习法 C.讨论法 D.参观法 答案:A|D

55.课的结构指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A.顺序 B.时限 C.相互关系 D.组合

答案:A|B|C

56.依据教学工作的环节来划分,可以把教学管理分为()。A.教学准备过程的管理 B.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 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资源管理 答案:A|B|C

57.以下工作中属于教务管理的有()。A.招生 B.学籍管理 C.教学档案管理 D.教学资源管理 答案:A|B|C|D

58.处理教学疑难和失误常用的方法包括()。A.趁热加工法 B.冷却处理法 C.回避转移法 D.随机调整法 E.坦诚交底法 答案:A|B|C|D|E

59.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学生 D.教师 E.教学影响 答案:B|C|D|E

60.教学计划编写主要包括()。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内容计划

C.实践教学内容调查计划 D.课题教学进度计划 E.课时计划 答案:A|D|E

61.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从不同角度透析了学校的课程与教学。A.功能理论 B.冲突理论 C.现象诠释理论 D.重建理论 E.要素理论 答案:A|B|C

62.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有()。A.主体性教学理论 B.要素教学理论 C.结构教学理论

D.“生命实践”教学理论 E.启发式教学理论 答案:A|B|C|D 63.西方现代教学论的发展分为()。A.启蒙阶段 B.转折阶段 C.论争阶段 D.改革阶段 E.繁荣阶段 答案:B|C|D|E

64.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A.理论基础 B.教学目标 C.操作程序 D.教学策略 E.效果评价

答案:A|B|C|D|E

65.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A.完整性 B.针对性 C.操作性 D.开放性 E.实用性

答案:A|B|C|D

66.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理论基础 B.教学目标 C.运用策略 D.教学程序 E.评价体系

答案:A|B|C|D|E

67.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维度包括()。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性知识 E.实践性知识 答案:A|B|C|D

68.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A.动作领域 B.认知领域 C.情感领域 D.思维领域 答案:A|B|C

69.根据评价的作用和性质,教学评价分为()。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阶段性评价 E.阶梯式评价 答案:A|B|C

70.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A.课程与教学设计 B.教师教的行为与质量 C.学生学的行为与成就 D.教学运行系统 E.教学评价

答案:A|B|C|D|E

71.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是()。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答案:A|B|C|D

72.以下著作中,作者是桑代克的是()。A.《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 B.《书法量表》 C.《第四代评价》 D.《教育评价的外貌》 答案:A|B

73.分析学习内容时,将其分为()。A.常识类 B.认识类 C.认知类 D.动作技能类 E.态度类 答案:C|D|E

74.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A.学习内容分析 B.学习目标的阐明 C.学习者分析

D.教学策略的制定

E.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答案:A|B|C|D|E

75.教学设计的特征包括:科学性、指导性、系统性、()。A.灵活性 B.操作性 C.预演性 D.创造性 E.反馈性

答案:A|B|C|D|E

76.教学设计的意义包括()。A.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

B.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C.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D.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

E.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案:B|C|E

77.学习目标中的“ABCD”编写方法是指()。A.目标 B.教学对象 C.行为 D.条件 E.程度

答案:B|C|D|E

78.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有()。A.调研分析法

B.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C.访谈法

D.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E.内外部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 答案:B|D|E

79.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原则是()。A.发展性原则 B.综合性原则 C.经济原则

D.教学最优化原则 E.健康和安全原则 答案:A|B|C|D|E

80.在技术改造方面,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着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A.多媒体技术 B.网络通信技术 C.虚拟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A|B|C|D

81.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是()。A.以儿童而中心 B.以课堂为中心 C.以经验为中心 D.以活动为中心 E.以教师为中心 答案:A|C|D

82.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具体是指()。A.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B.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统一起来 C.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A|D|E

83.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量力性原则具体是指()。A.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B.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C.要做到及时教学 D.努力改进教学策略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B|C|D

84.我国主要的教学原则中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具体是指()。A.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B.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统一起来 C.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D.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E.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案:A|B|C

85.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和原则上,主要强调的教学原则有()。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的原则

C.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B|C|D

86.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包括()部分。A.前言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E.跟踪反馈 答案:A|B|C|D

87.课程的实践表现形式,包括理想的课程和()。A.正式的课程 B.理解的课程 C.运作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答案:A|B|C|D

88.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以及其他教学材料。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多媒体学习材料 答案:A|B|C|D

89.我国元、明、清时期的学校采用的主要教材是()。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答案:A|B|C|D

90.长期以来,作为我国儿童学习的教材的是()。A.《百家姓》 B.《千字文》 C.《千家诗》 D.《三字经》 答案:A|B|C|D

91.属于隐性课程的是()。A.师生关系 B.校风 C.校园环境 D.学习风气 答案:A|B|C|D

92.以下各国中主要采用地方课程开发模式的是()。A.加拿大 B.美国 C.澳大利亚 D.英国 答案:A|C

93.泰勒确定目标的理论学说可以概括为“三个来源”、“两个筛子”,其中“两个筛子”指的是A.教育哲学 B.教育学 C.教学论 D.学习心理学 答案:A|D

94.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A.基本原理 B.基本知识点 C.基础公理 D.普遍性主题 E.普遍性知识点 答案:A|C|D

95.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主要有()。A.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B.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C.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D.教师本位的价值取向 答案:A|B|C

96.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是指那些最具(),并且是掌握一门学科最必需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学生A.迁移性 B.前瞻性 C.生成性 D.概括性 E.实用性 答案:A|C|D

97.()、()和()是影响课程发展最主要的内部因素。A.儿童 B.社会 C.知识 D.教师 答案:A|B|C

98.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A.结果取向 B.忠实取向 C.互相适应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E.跟踪取向 答案:B|C|D

99.课程内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具有()几方面的特征。A.主体文化 B.潜在文化 C.独特文化 D.教育文化 E.再生文化

答案:A|B|C|D|E

100.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元素应该包括接受自己、他人和自然界;具有自发性A.对不同于一般情况的经历持开放的态度 B.对不幸的人充满同情心 C.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D.认为个人要参与决策的制定 E.具有哲学家式的幽默感 答案:A|B|C|D|E

10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学科的发展需要 D.教师的教学需要 答案:A|B|C

102.()强调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而()认为教育即生活。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A|B

103.程序教学的特点包括()。A.小步子 B.自定步调

C.主动积极的反应 D.及时反馈 答案:A|B|C|D

104.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三大教育哲学命题,这三大哲学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即成长 答案:A|B|C

105.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A.社会需要

B.知识、学制、儿童和课程传统 C.课程理论

D.课程自身的辨证否定规律 答案:A|B|C|D

106.巴塔维亚制的特点是完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增设辅导教师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答案:对

107.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学习某以学程的学科内容而答案:对

108.有教师指导,是教学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答案:对

109.从认知主体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均为认知主体。答案:对

110.洛克的白板说、卢梭的性善论,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观的改变。答案:对

11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学科内容。答案:对

1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等同的。答案:错

113.西方学者把教学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如习惯和技能就属于最终目标。答案:错

114.表现性目标的缺点是编写的教学目标过于模糊,很难起到教学导向作用。答案:对 115.操作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计分规则,对学生做出评价答案:对

116.学生对某位教师的议论也是评价,属于非正式评价。答案:对

117.泰勒被称为“教育测量之父”。答案:错

118.“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有时又称为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答案:对

119.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工具或设备。答案:对

120.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可以多采用一些能够直观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手段答案:对

121.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空间条件,只有在相应的空间条件下,教学手段才能发挥答案:对

122.教学手段现代化就是指技术的现代化。答案:错

123.17世纪的现实主义教学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答案:错

124.导生制的最大优点是既扩大了受教育的人数,又节省了师资和经费。答案:对

125.行为目标需要包含具体的课程内容,它只需要明确作为考生打到某种标准的证据的行为类型。答案:错

126.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是一个意思。答案:错

127.当前小学中开设的《科学》课程是一种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答案:对

128.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答案:对

129.课程内容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答案:对

130.由教育行政部门召集人员或委托专门机构来开展评价,目的是通过对正在使用中的课程的价值答案:错

131.“计划的课程”是课程实施的唯一标准和尺度。答案:对

132.国家课程是指国家统一开发和管理,通过国家行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课程。答案:对

133.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答案:对

134.教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答案:对

135.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教学论色彩。答案:错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我工作两年多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这学期我主要任小学6个班,6个班级的音乐课,对于这学期的工作我想做以下四个方面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关心集体,以校为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本组搞好教研活动。工作期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充分准备。在德育工作方面,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本学全勤。

二、课堂教学

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并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己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艺术的音乐关键首先要是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首先要让他们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又要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

三、自我提高方面 为了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

当然,在教学方面我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针对教学方面我做一个初步的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

第一,清晰教学目标,并且围绕其进行。教学目标为课堂支柱,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研究的重点,也是一堂高品质课的体现。我把教学目标这部分的工作称作三部曲。首先,课前预习,制定目标。上每节课前,我都把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认真的读一遍,把里面涉及到要讲解的知识整理归纳出来,通过教参提示和了解的学生理解程度总结出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稍难一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然后,课堂授课,实现目标。授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些许问题,比如知识太过生僻,学生解决问题没有头绪,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完成。这时我会悉心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解决问题。最后,整理思绪,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寻找自己的问题,看在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落实,落实的情况是什么,没有落实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经过三部曲,教学目标就能比较完整的实施了。

第二,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顾名思义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学生的学越发重要。课堂中我会发挥两种“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是个人学习能力,另一个是小组学习能力。个人学习能力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提问环节中就能充分的体现。比如,播放一段音乐后,提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什么?音乐有哪些特点?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同。多次提问能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总结能力。而小组学习能力的作用也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做节奏练习。我把一个班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节奏型,互相学习之后,全班连起来拍击,这样不但让小组内部互相学习了,就连整个班级也有个好的合作。这样在多次提问和各种活动实践过程中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能否掌握学情、学生问题,并能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的方面。在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发生这么几种情况,1.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系统的音乐教学,对于乐理知识没有基础认知能力,几乎一窍不通。2.课本上的内容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排斥上音乐课。3.学生接触音乐的程度不同,而我步入工作岗位的时间短,教学经验浅薄,无法控制学生的知识接纳深度。对于这三点,我初步做了一些对策。比如,在开学的时候,通过提问,基本上摸清了学生了解乐理知识的程度;在授课过程中把课本内容和流行音乐或学生爱好的音乐类型结合为一体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慢慢提高兴趣,接受课本了。而最后一点,我通过自身学习总结经验和经常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习途径,提高自身能力。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是教育工作者普遍知晓的道理,换言之,师生的互相沟通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这在新课程中称为师生的“双向式互动”,那么如何进行双向式互动,互动成什么样子,却是大家难以拿捏好的一件事情。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听到这个问题你会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确是这样,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受学生欢迎或者喜欢的教师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平易近人,容易相处,没有架子。反过来想想,课堂教学不也如此吗,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会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的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生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教后反思这一部分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堂,也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飞跃。在新的学期我会用心去面对,上课认真,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工作。做好自己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让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给予自己一个积极的肯定。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的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191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在本书中泰罗系统地确立了其管理理论,这就是所谓的泰罗主义。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简答)

1、教学的本质 第一,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博比特在《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第三,教育及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所谓“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人类经验的分析。第二,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第三,课程目标的获得。第四,课程目标的选择。第五,教育计划的制定。

三,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简答)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与人类生活、儿童发展、学科知识有着内在的联系;课程目标的选择与教育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分析与实验验证的基本规范;有组织的、系统的知识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之关系问题是课程开发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局限性:

1、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者不可避免的导致对儿童价值的忽视,2、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把教育的科学化视为“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泰罗主义”管理模式运用于教育的过程,这一个基于“活动分析”或“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程序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这种课程开发的科学化水平是很低的。

五,泰勒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们公认“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发展的新的历史。

六,“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

基于主要是“八年研究”,八年研究的四大成就:

1、学校能够开发出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助于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同时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的教育计划。

2、许多学生在学院学业中获得成功。

3、在职研讨班得到发展。

4、以教育评价代替测验 泰勒原理的内容: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泰勒原理的实质:技术兴趣的追求。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技术兴趣亦称技术理性,是通过合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其核心是“控制”。

七,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学术中心课程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

学科机构包括两个基本涵义:一是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二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

八,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

九,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审议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十,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实践兴趣的追求。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与泰勒原理在价值取向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实践兴趣”。

下载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A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题A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课本重点: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这博比特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P12) 2、“泰勒原理”即泰勒在《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1.第1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 D.正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定义的层: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

    《课程与教学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为主,教师的_......

    课程与教学论

    1. 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答案:A终结性评价 2.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

    课程与教学论

    扬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论 文 题目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学 生 姓 名 孙 宇 所 在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 学科教学(化......

    课程与教学论

    一、泰勒原理提出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泰勒原理是对其“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的统称。不过,“课程基本原理”涵盖并发展了原先的“评价原理”,所以人们有时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