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香包小秘密--熊银匠

时间:2019-05-15 02: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端午节的香包小秘密--熊银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端午节的香包小秘密--熊银匠》。

第一篇:端午节的香包小秘密--熊银匠

端午节的香包小秘密—熊银匠

听过这个传说么?老一辈传下来的,据说,到了端午节,不论家境的贫富,父母总要给孩子们做一个香囊。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香囊能够如此牵动人心而千年不绝呢?相传古时候,每到四五月间,虫害、瘟疫都会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玉皇大帝便派了一位神仙下凡,察访民情,治理虫害和瘟疫。但是下凡的神仙却发现,这个世上有的人心地善良,有的人却心肠狠毒,这位下凡的神仙为了惩恶扬善,便拿出了五色香囊交给那些心地善良的人们,并告诉他们,等到了五月初五,让家里的小孩戴上它,还要在门上插上艾蒿,临行前还给他们留了一张无字的纸条,并告诉他五月初五前夕再把纸条打开看。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些善良的人们按照神仙的嘱咐都一一做好,再拿出纸条一看,上面出现了几行字,写的是“身上戴香囊,门上插艾蒿,瘟病全除掉,吉祥光高照。”说来也怪,从那以后凡是虫害见了带香囊的孩子,便立刻逃之天天,而没有佩戴香囊的那些心肠恶毒的人们不久就被虫害毒疫毒死了。自此以后,便形成了一个端午节佩戴香囊,门上插艾蒿的习俗。

传说难免有迷信的色彩,但仔细地分析一下,其中还大有科学道理。许多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都有用艾叶来杀虫、防病的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用艾做药治病的记载。现代研究也发现,艾叶中含有大量挥发油,对肺炎球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奈瑟氏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艾叶水浸剂或煎剂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对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五月初五,正值夏季,气温升高,天气变热,蚊虫孳生,正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人们为了消毒防病,便把一些具有芳香辟秽作用的中药做成散剂,装入香囊后随身佩带,既有驱虫的作用,还可以辟秽防病,淡淡的药香还可除去汗味。而且香囊小巧玲珑,又是孩子们很好的玩物,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盼望孩子健康平安的心愿,可谓是一举多得。

有的人心灵手巧,自己用棉布、丝绸为料做成各种各样精巧玲珑的小香囊,再用丝线精心绣制成各种图案,有的绣老虎,有的绣大公鸡,也有的绣“五毒”形象的蛇、蝎子、壁虎、千爪虫、癞蛤蟆,最为巧夺天工的是“虎踩五毒串”,最上的一个较大的老虎脚下吊着五种毒虫,取踩死毒害,消毒免灾之意。最后在香囊里装上雄黄、苍术、艾叶等具有辟秽防病作用的中药,用五彩丝悬挂于儿童胸前,或佩戴于儿童腰间,既可起到装饰的作用,还有芳香辟秽的功能,又是儿童们随手可抓的玩具。孩子们也把香囊作为端午节的,必备玩具,同布虎枕、小石狮一样,集装饰、实用、戏耍于一身。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香囊的特点也不同,北方的香囊外形粗犷豪放,质地简朴,南方的香囊小巧玲珑,情趣生动。虽然香囊形状各异,但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甚至有的还体现了民族风情,不少海外友人对此也喜爱有加。

虽然是传说但是很美很实用,也让我们对香囊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是么?

第二篇:端午节戴香包作文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端午节戴香包作文

小时候,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第三篇:关于端午节诗歌:端午的香包

关于端午节诗歌:端午的香包

关于端午节诗歌:端午的香包

小时候,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第四篇:端午节香包制作作文700字

端午节香包制作作文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香包制作作文7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夏天到了,蚊子就多了。那些特别招蚊子叮咬的人,像我,就成了蚊子的美餐,苦不堪言。这次的小记者活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制作香包”主题,想做一个特别的香包,用来防蚊。

水晶老师先带领我们认识了十四种中药,它们各有各的名字,比如白芷,苍术,肉桂,金银花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途:除湿防虫。

接下来就是自己动手了!

我们每人分到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花布、一根针和一根红色的丝线。我们先把花布翻面对折,然后需要把开口的两边用线缝起来,留下一个口子做袋口。我把丝线穿进针眼里,拉直,再把线尾巴绕在食指上一圈,接着用大拇指一抿,压住,另一只手拉针,就打成功了一个线结。我把针从折好的布的正面插到背面,把线拉过去,在离这个针脚3毫米远的地方又插针把线拉到布的正面。这样反反复复,一直把这一边缝完,来到布的直角处。把针线拐个弯,我又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反反复复一针一线地缝起来。我把针脚缝得密密的,防止药粉装袋后从里面漏出来。好多小记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快就缝好了,结果因为不合格要重新加工。我慢慢地缝着,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我知道,做得快不一定就是好。

终于缝完了两边,我打好了结。我把花布像翻袜子一样翻过来,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袋子。美中不足的是,袋口一圈有很多花布的线头,我把它们折到里面,又用针线密密地缝了一圈,缝成一条整齐美观的边。袋子做好啦!

我高兴地跑到水晶老师那里,老师帮我在袋口附近打了八个孔,又给我一条红绳子。我把红绳子穿过每一个孔,用来扎袋口。最后一步,把药粉包在棉花絮中,用力塞进布袋里,拉紧红绳子,封住袋口。一个香包做好了!看着自己的手工作品,闻着好闻的中药香味,我觉得一切都很完美!

蚊子们,放马过来吧!我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夏天我一定会安安稳稳地度过!

第五篇:《端午节1--做香包》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12课《端午节》 ——活动一“做香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渊源流长,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2008年国务院把端午节等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些传统节日了。本课是“综合·探索”的课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的了解,认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发展,以及逐步形成的各地民更民俗,从这些风俗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开心的绘画、制作、游戏、表演,自己动手尝试过一次端午节,在欢声笑语中领略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发展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创新思维。本课分为两课时,一是端午香包为主题,二以赛龙舟为主题。今天主要上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制作香包。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3、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选择了“做香包”、“绘赛龙舟”为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菱角”香包的折法。教学难点:如何装饰香包。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感受

1、谈话: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板书课题。

二、授课

(一)了解端午节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2、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欣赏各种端午节气的庆祝物件,如:粽子、香包、艾叶、菖蒲、龙舟等。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3、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二)方法学习

1、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 ①纸折香包有几个面? ②还有哪些小配件?

2、请学生上台拆香包: ①拆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②纸条上装饰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3、教师示范折剪纸香包

①剪掉尾端三角香包因地域不同,工艺也各具特色,有缝制、刺绣、包扎等。形,将靠近尾端的六个小三角形进行装饰后,沿折叠线朝箭头方向折叠,包折成六面体。②将香料放入小三角锥里,继续朝箭头方向折叠。③将尾端三角形插入口内,折叠成香包。④装饰完成。

三、自主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尝试用卡纸折叠一两个纸香包,做到棱角分明。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欣赏评价 评论

六、知识延伸

下载端午节的香包小秘密--熊银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端午节的香包小秘密--熊银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端午节 第一课时香包

    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端午节》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材分析: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渊源流长,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2008年国务院把端午节等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人们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