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时间:2019-05-15 02: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第一篇: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吴忠文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3.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5.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吴忠文

第二篇:运用 多媒体使古诗教学充满活力

运用多媒体使古诗教学充满活力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小学

徐红梅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量。小学教材所选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趣味浓郁,实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明珠,在阅读、鉴赏中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理解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古今历史的差异、生活环境的不同,再加上诗人与学生认识、感情之间的差距,均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形式比较枯燥,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并能合理地运用,不但能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古诗的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更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诗歌虽然语言少,却是包罗万象,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动的诗句来表达一种意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难体会的就是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往往可以弥补这种缺陷,把凝练的语言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来展示,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泊船瓜洲》时,为了突破诗中的难点,我利用动画效果制作出一幅长江图,在长江两岸呈现诗中所提到的京口、瓜洲、钟山这三地所处的具体位置,学生马上就一目了然了。接着展示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故乡方向的情景,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让学生融入在音乐、图画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去学习古诗,体悟古诗,诗人的那种思念家乡的浓浓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在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的看一下经霜的枫叶,然后通过联想,与二月花作些比较,就可以得知诗人这个“红于”的含意。这个“红于”不仅赞美枫叶色彩的鲜艳胜过“春花”,还歌颂了它的坚强性格。因为春天的红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而秋天的枫叶却不怕寒冷的风霜。在这样的意境中,让学生去吟咏课文,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出诗的意味了。由此可看出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增强了古诗词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各种文体里面,古诗用词向来是最精炼的,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多媒体技术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推敲,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定为“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到”、“过”、“入”、“满”的意思,又突出了江南春天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景象。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画面,为学生展现了瀑布飞速而下的壮观景象,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用上“挂”字,正说明了瀑布的流速之快。而下句的“飞留直下三千尺”中一个“直”字让人感受到近看瀑布的磅礴气势,这充分体现了古诗语言的生动形象。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发挥它独特的优势,既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思想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等目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以上所提到的目标,在很多古诗词教学中都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因为我国诗词的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语言浅显易懂,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从内容看,有描绘儿童生活的:如高鼎的《村居》,袁枚的《所见》,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很适合儿童的口味;有状物抒情的:如骆宾王的《鹅》,贺知章的《咏柳》,白居易的《草》,王安石的《梅花》,都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得形象鲜明;有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如王维的《鹿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暮江吟》,张旭的《山中留客》等;有同情劳动人民和尊崇劳动的:如李绅的《锄禾》,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他们既抒发了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又对那些不劳而获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主张抗御外侵、解救人民痛苦,要求祖国统一的: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杜甫的《春望》等,这些都是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还有歌颂英雄人物的:如李白的《军行》,卢纶的《塞下曲》,杜甫的《前出塞》。这些古诗词篇幅短,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背。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之情,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这种感情,教学前我先让学生阅读有关“安史之乱”“金兵南侵”的图书,使学生对有关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一幅地理图形,把诗中提到的几个地名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诗人听到祖国重归统一、极度喜悦和急切回乡的心情 的理解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也就达到了古诗教育的目的。不同古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不同,所要进行的思想教育也就不同,如《赠汪伦》要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要使学生懂得热爱家乡,热爱手足之情等。古诗的内容不同,所以,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也不同。而作为语文教师,则要善于发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古诗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样,既优化了教学过程,又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新课改的今天,古诗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古诗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优越性,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古诗教学焕发出新得活力。而且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三篇:导学案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导学案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更加科学的实施教学,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导学案”作为实施学案教学的载体,对高效课堂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开展“导学案” 教学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由教会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进而促生高效课堂的产生。

作为语文学科来说,很多文章以其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具的章法,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驾驭“学案”的过程中要灵活多变,把“学案”教活、用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有效预习

上课之前,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就是让学生结合“学案”,通览全文,初步感知,并利用工具书或参考资料初识文字内容;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自行解决“学案”中“整体感知”里的所有问题;以自己的习惯、情趣朗读课文,提升对文本的领悟程度。为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我还经常变换方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预习。例学习《再塑生命》,我就布置学生回家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学习《出师表》,就让学生收集《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智慧化身的事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设立开放的问题评选机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质疑生疑,就是经常要求学生除了“学案”上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之外,你根据文本内容还能设计出几个问题,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交流讨论,看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值得谈讨,以此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思质疑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强加给自己的任务。

二、有效诵读

诵读是理解文本的先驱,有些文段读一读即可,有些文段则需要反复品读,揣摩,方可到达意会,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时的语气、语调、表情、体态等都要以一种“美”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间接地体验到文章的“美”,入境入情地掌握和感悟语言的规律和意蕴。例《心田上的百合花》中的一段话: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在品读的过程中,我就指导学生从语气、语调方面反复读,尤其四个“我要开花”,怎样读效果好,怎样读才能读出百合的心声等等,引领学生读出百合花坚强、执著、自信的品质,从而领会百合花精神,也学会能坦然面对现实。这段话在“学案”设计上虽作为赏析语言的重点,如果忽视诵读,同样起不到好的效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比较重视诵读,他认为只有反复地读,反复地揣摩,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发现文字背后的精妙;才能理透文本内涵,发现话里行间的奥秘。当然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也是组织诵读的良好方法。作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诵读是忽视不得的。

一些好的篇段、章节,适时的背诵一下,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熟悉语言特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例《雨之歌》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心镶嵌绿野大地。”作者赋予雨生命、灵气、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像雨这样的自然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积累这样优美的句子,对于描写其他自然之物都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对其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背诵任务也是有必要的。

三、有效提问

提问要讲究技巧,虽然“学案”上有我们所陈列的问题,但是上课时,如果原封不动照搬“学案”上的问题提问,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索然减半。所以我们要立足文本,巧妙地变换角度,真正调动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提问要立足于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其有所发展,体会到思考、创造的快乐。在教《记承天寺夜游》时,领会作者赏月的闲情逸致中夹杂的淡淡的忧伤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人生经验,很难领会作者这种复杂的情感。我并没有生硬的灌输,而是从“苏轼是一个闲人吗”这个问题切入,再让学生去朗诵、领会文章中关于写月色的句子,学生于“山穷水尽”处“豁然开朗”,体验到了“闲人”的深层含义。只要找准了切入口,即使很难理解的文章也能上的活色声香。

其次,提问的角度要新颖。同样一个问题,老生常谈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例如《隆中对》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是重点、难点,怎样能让学生不觉枯燥地走进课文中呢?我抓住“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这个落魄者,而不去帮有地盘的刘表、曹操、孙权等人”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再次,所提问题要与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相一致。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我调整了教学目标,把问题设计为:请你说说诸葛亮、刘备、刘禅三人之间的故事。问题一出,“三国迷”们摩拳擦掌,纷纷欲试,从刘备的三顾茅庐谈到白帝城托孤,到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到刘禅接近宦官黄皓,最后被封为安乐公,乐不思蜀„„一个个短小的故事增添了他们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对不成器的刘禅的痛心。火候一到,我便进一步提问:刚才我们所谈论的小故事,与今天要学的课文有没有联系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本,从中找出依据。问题一提出,学生便自觉地进入到阅读、理解课文的状态之中。对课本人物的熟悉以及爱憎分明的情感倾向,使得他们更快地走进了课文,走近了人物。

“教无定法常常新”,在现行求新求变的压力下,我们要“审时度己”,学会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加大创新力度,尽早找到科学、高效的、独特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导学案”有效教学真正找到“回家”的路。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导学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

第一,“导”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

第二,“学”就是指学生在此课或章节中要学什么,掌握什么的问题。

第三,“案”就是一种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

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以下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3.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如:《敬畏自然》的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情怀。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

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

(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1.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2、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达标分层检测(略)

八、课后反思(略)

导学案的使用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我不知所措:一节课的内容,二节课甚至三节课也不能完成,有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给他们讲出来,自己也一吐为快,在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独学”环节),我认为在教室里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小组讨论时,成绩差的学生和我一样,干巴巴的坐在教室里。“展示”这一环节,又成了优等生的天堂。所以几个星期下来,我感觉就是学生成绩优的更优,差的更差,出现了两级分化。细细思考,原因出在老师身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了局外人,学生们自然一盘散沙。我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着手改进。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所以我在预习环节,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生小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

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四)分层检测的落实问题。

分层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检查当堂训练情况,也可作为作业批改)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经过改进以后,我明显感觉学生学习更努力了,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效果越来越好了。

当然,使用导学案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如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偏多,偏碎等。部分学生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四篇:信息技术使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信息技术使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阳西县奋兴中学

关素芬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思想政治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问题的情境,体验新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政治课堂教学

活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课前就要做充分地准备,精心设计疑问,课堂上才能巧妙地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的活力才得到真正的体现。

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设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笔者在教学初一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我结合教材,指导学生看课文P10的材料,提出疑问: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吗?如何利用自制力改变不良性格?让他们进行分析,这样有针对性地理解了健康心理,懂得对不健康的心理能有效地纠正。同时还展示了蔡小娴的图片和故事,说明她能用积极的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寻找友情。问:假如小娴用消极的心理对待困难,她会怎样 ?较好地拓展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在教学第一课第三框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较好地学习了按照教材编排的几个方面并归纳:多读好书,优化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参加社会活动,锻炼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参加美育活动,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强品格修养。再提问:除了这些锻炼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锻炼方法吗?让学生思考,还利用屏幕展示画面作提示,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基本能回答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参加旅游活动等。

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过程的情境

情境教育理论十分重视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渗透着教育者教育目的的情境,利用直观、暗示、移情的原理,通过角色的转化,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情境教育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学习过程的情境可用实物演示、图画展示、音乐渲染、活动创设、语言描述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前面学习过程的几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以充分挖掘情境中包含的情感因素,结合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利用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进行情感教育,将逻辑与情感的力量熔为一炉,使学生达到通情达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笔者在教学第一课第二框时,为了更好地展现我们生活的美好和有意义,用电脑连接一幅幅美景,使同学们感受到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屏幕演示画面并讲解:西藏的色拉寺、昆明的世博园、丽江古城,还有底平线消失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它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杭州西湖的美景,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会,云南的玉龙雪山,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象山水月,我们也会想到会唱山歌的刘三姐。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山河美不美?在来看,助人为乐,有社会公德,齐心协力对付坏人美不美?世界上最崇高的母爱美不美?美女美不美?我国闯入世界杯美不美?可见,像罗丹所说的,世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但要发现美,而且还要创造美。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展示《愚公移山》的画面,让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学习过程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体验新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对问题有亲身经历之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讲述自己是怎样讲的,从而揭示凝结在教材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以此让学生在教材中和从教师的分析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模拟前人的思维,在模拟前人思维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发展知识的快乐。

笔者在教学第二课第一框时,用屏幕显示:中学生的特点是易激动,不稳定。有时像迸发的火山;有时像泄气的皮球,那我们用什么来调节呢?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并亲身体验,最后懂得就是靠理智这道闸门,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

同学们平时当自己不开心或遇到麻烦时,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情呢?让学生们讲述。在 同学们回答了情绪最基本的类型:喜、怒、哀、惧时,用电脑把喜、怒、哀、惧的图象展示在屏幕上,再找一个同学表演,亲身的体验使他们进一步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调节课堂气氛

在政治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美妙动听的音乐、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二框时提出:同学们平时当自己不开心或遇到麻烦时,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情呢?让学生讲述,并师生一起小结:首先,我们怎样来转移注意力呢?引导他们看屏幕显示的:听音乐、散步、看电视、写日记、打球、收拾房间、到野外旅游,还有看看搞笑幽默的故事。播放搞笑片,《可爱的笑猪猪》。第二,合理发泄。怎样发泄?让学生回答,听歌曲:《男人哭吧不是罪》,哭不是女人的专利,我们可以大声地哭、大声地唱或者是做些剧烈的运动。在国外还有专门供人骂的公司、俱乐部。倾诉也是一种发泄,与朋友倾诉、打电话等,也可以把它写在笔记里。第三,主动控制情绪。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全部学生参与,闭上眼睛,默念“开怀大笑”、“喜笑颜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然后师生一起小结:自我控制,如考试 的时候;自我暗示,讲述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故事。(屏幕显示图片);自我激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屏幕显示,学生讲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的区别);将心比心,(屏幕显示李素丽故事);学会升华,同学们,调节情绪,我们要有点阿Q的精神,下面请一个同学讲一讲《塞翁失马》的故事。

课堂教学中,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最大的热情去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的密诀时说,成功的密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领袖伟人无不是创新的典范。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解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试想,没有毕升的活字印刷发明就没有今天的书报;没有爱迪生电的发明就没有现今的光亮与现代工业;没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就不可能有新中国人民的当家作主┉┉这一切都是创新的结晶。迈入21世纪的青少年,如果现在不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就很难立足很难生存与发展。因此,要自我加压,学会创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励学生去创新。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学才能充满活力。

第五篇:晏子使楚教学过程范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与尊严有关的名人名言:

(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二、讲解题目:

三、作者简介: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他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景公减轻剥削与刑罚,听取臣下之言。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四、交流预习:

(一)小组交流内容:

1、自己重点学习的生字,掌握的多音字。

2、重点理解的词语。

3、摘录的好句。

(二)汇报交流:

1、哪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你能提醒大家吗?

2、哪些字的字形容易读错?

3、正确朗读本课字词。

4、重点理解的词语:

侮辱—— 得意扬扬—— 尊重——

5、区别形近字:

辱()袖()谎()唇()神()慌()

罪()窃()嘻()罚()窍()嬉()

敝()淮()贼()敞()准()诫()

6、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五、检查学习效果:

1、测试

2、订正纠错 测试题:

一、根据“强”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一)强qiáng(1)力气大。(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3)使用强力;强迫。(4)使强大或强壮。

(二)强qiǎng(1)勉强。

(三)强jiàng(1)强硬不屈;固执。(1)他总是跟妈妈强嘴,这个习惯不好.这句话中“强”字的读音是();意思是。(2)个人意见不要强迫别人接受。

这句话中“强”字的读音是();意思是。(3)楚王认为自己的国家国势强盛。

这句话中“强”字的读音是();意思。

二、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是第()个。

①侮辱(wǔ)②乘机(châng)③敝国(bì)④枳(zhǐ)

三、下面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第()组。

①强盗 强笑 ②乘机 乘客 ③为难 灾难 ④强盛 盛饭

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第()个。①悔辱 ②欺军之罪 ③敞国 ④陪不是

五、根据拼音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填在括号里。pãi 赔 培 陪

①()衬 ②()训 ③()不是

六、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慌 谎

(1)生命不可能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我们遇到事情不要()张,要冷静思考,再行动。

窃 窍

(2)在学习中,我总结了许多学习小()门,因此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夏夜,草丛底下的小昆虫常常()私语。

七、下列词语中的“辱”与“侮辱”中的“辱”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

①辱骂 ② 屈辱 ③奇耻大辱 ④羞辱

八、下列词语中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是第()个。

①侮辱:辱;使受耻辱,侮辱。②窃听:窃;偷。③ 贼冷:贼;偷东西的人。④卖国贼:贼;做大坏事的人。

九、根据解释写词语:

1、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场雨。()

2、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3、把袖子举起来,就能连成一片云()

4、不改变面部神色。形容遇到危险时,沉着镇定,不动声色。()

5、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六、快速读文,思考问题:

1、课文是什么文体?主要人物是谁?

2、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总结段意。

八、感悟并质疑:

1、初读了课文,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下载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新课标”精神,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把握“新课标”精神,激活美术课堂 【内容提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可......

    让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充满活力

    让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充满活力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 :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一、多媒体、电视录象教学:在欣赏音乐时可与多媒体、电视录象结合起来。即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用录象或制成一幅幅画片,在听音乐时通过电视......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 东至县永丰初级中学 英俊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天鹅湖》之《四小天鹅》。孩子们兴奋极了。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电脑上下载了《四小天......

    多媒体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

    多媒体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 【摘要】 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中融"声、图、文"于......

    教学过程

    《信客》教案 执教人:龙娟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2、 从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态感受他的品格和精神。 3、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从......

    教学过程

    师:课后反思: 拿到《窃读记》这篇教材到上公开课只有四天时间,我前后设计了四次教案,但是在两次的试教中都宣告失败.从我最初的设想要设计开放的提问,抓住文本中出色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