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新课标”精神,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把握“新课标”精神,激活美术课堂
【内容提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遵循教育规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对美术教育而言,更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主题词】
联系实际 创设情境 合作学习实践操作 多元评价 【正文】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作为新型教师应努力转变思想,把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充满智慧和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作为美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我有收获也有反思,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美术源于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所以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受好的事物中提取观察、感悟、描绘和表现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乐趣与作用,从而对美术产生亲近感。
例如,在讲《漂亮的鸟》这一课时我课前布置作业,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鸟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美吗?美在哪儿?二是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鸟的资料,对这种鸟做深入的了解。通过学生有目的的观察了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鸟的美,在寻找中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学生是很鲜活的,它丰富了学生的经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忆习惯,又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生活的热情。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标志》这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有标志的物品,让学生认识到标志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进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通过生活原型照片与标志图形进行对比,使学生容易得掌握了标志概括简洁的特点,最后将本课拓展成为学校、社区或公共场所设计一个标志,使学生在学习与设计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美术于生活的关系。
二、创设情境,以趣引路。
兴趣是做好一切的基石,是学习美术的基础动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力学习绘画、享受绘画的乐趣,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充足施展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浮现形势和 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感情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创设教学情境,变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例如,在讲《鸟是我们的朋友》这一课时,一上课我用语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这是谁的声音呀?”用多媒体播放森林里的鸟叫声,从听觉上引起学生的感知兴趣,我觉得声音比视觉更容易打动人。在学生们说出答案“鸟”的同时,课件出示很多鸟的图片,教师也引出第二个问题“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学生们可能回答喜欢,因为鸟很可爱,鸟很漂亮,鸟叫得声音很好听„„从而引出课题,我利用用多媒体播放森林里的鸟叫声,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大自然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中去。紧接着播放了各种形态鸟的图片,通过直观的视觉欣赏,引导学生感受鸟的美丽。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有了主动探索、学习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感到美术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这样也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重视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进一步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开发,仅仅是师生互动是不够的,可以让同学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为他们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勉励、共同成长的团体文化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漂亮的鸟》一课时,在新授的部分我首先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所有的鸟都很美,可是它们的美却各有不同?下面你们四个小组分别讨论他们美在哪儿?”并要求每组最后有一人汇报结果。在第一组汇报时总结出鸟的外形美,每个鸟的特点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美,有的鸟冠很奇特,巨嘴鸟的嘴很大等,通过细致分析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鸟的外形美。第二小组通过欣赏鸟的飞翔和捕食等动态图片,总结出鸟的姿态美,第三小组总结出鸟的颜色美,对表现漂亮的鸟的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一个小组总结出鸟的花纹美,这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有的小组培养其审美能力,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间的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认识,自主学习效果比教师直接传授要好得多。
四、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少,发现问题的几率就少,创新就更难实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不但要亲自尝试,还要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实物拓印》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变魔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学生带着兴趣去主动参与、自主尝试探究拓印的奥秘所在,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并且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纹理清晰、有的纹理模糊,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失败的学生找出原因),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老师讲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是让学生去动手触摸体验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最后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师生共同总结拓印的正确方法。
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操作体验——发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不断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五、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的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我们的联系卡》一课中,当学生做完卡片后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卡片与同学交换从而找到好朋友,还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说一说对自己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在爱好部分的设计很有创意用了绘画形式来表现。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做的名片很精致等等。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教学,应当立足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想学到学会,从运用到发展,不断走向“质”的飞跃,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作为新型教师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课堂,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
●陶行知 《创造宣言》 中国教育出版社 1992.02.●孙美兰 《艺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3 ●吴东梁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10.●杨 桐 《小学美术教学用书》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0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石景山教育通讯》 2011年总第111期 2011-10
第二篇:让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充满活力
让琅琅的读书声使课堂充满活力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 :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 : 提高 农村 小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正 文】 :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语言知识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将从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那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1、课内引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校开设了读报课,我经常以读报课读报为切入口,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读报是一项花费少、受益大、教育意义深的课外阅读活动。根据要求,学生多数已订阅一报一刊,如《中国儿童报》、《中国少年报》、《拼音报》、《小学生学习报》、《未来作家报》等,这些报刊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学生可从报中获取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各种信息,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故事引趣。小学生最爱听有趣动人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 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欲知后事,请自读全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3、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开展读书活动。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之后,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了。例:①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②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读书活动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孩子喜欢的一种形式。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使之会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5、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这样才能慢慢地形成阅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写进教案,并设计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读懂课文。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读书方法。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一段话是如何读懂的,段落是怎样划分的,段意是如何概括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的等等,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三、推荐好课外读物,使之有选择地读。
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读物要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相关。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比如结合夏明翰、江姐等英雄人物的课文,推荐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等;结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赤壁之战》等课文就推荐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又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选》《世界优秀童话故事》等,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等。
2、选择读物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
3、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6
(2)叶圣陶著 刘国正编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作者:郑冰、男、47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小学高级教师。
邮政编码:448126 电话:***
邮箱:1659586951@qq.com
第三篇:让课堂充满活力
让 课 堂 充 满 生 命 力
——听张人利校长《后茶馆式教学》感悟
3月22日下午聆听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报告,他讲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提出了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意即课堂气氛不必过于严肃,只有教师讲学生听,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像茶馆那样,随便交谈议论。这样的教学,在上海乃至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茶馆式”教学方法符合了教育发展总趋势,其中“议”是对话的一种重要方法,使我更有系统的加以认识和提进。
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认识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张校长提到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突出问题也是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虽然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却还是有时觉得在教学中自己讲的不多不够清楚,懂的知识重复讲,教师讲的时间多,而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不清楚的没有呈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注重“茶馆式”教学,学生活动多,积极性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自学能力,开阔思路,发展智力。
学生在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活动中,互相切磋补充,也时时产生创见,有利于锻炼创造能力。因此,“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是让教育走向对话和合作,让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将现行常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结合运用,只有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别在新课程推进到现在,中、小学教师都有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诉求。
二、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
在全国的优秀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尝试教学,洋思经验,杜郎口和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他们都是成功教学先学后教,学生为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活力,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但由于不同学科体系逻辑结构变成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的逻辑结构,针对课的类型、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习方式等差异性,那么以上各种教学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有相对的局限性。
张人利校长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他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探究后,以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为基础,进行不断完善发展,并提出了“后茶馆式”教学,它主要以“议”为核心,他是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过去以往的按次序定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的讲解方式。也不像在杜朗口中教师在“讲”的用时上有什么规定,因为有规定就会有限制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内容处理都不一样的。而是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不确定“读、练、议、讲、做”教学方法的教学用时,不拘泥教学方法应用完整,更不规定教学方法的教学顺序,以教材为载体,进行以学定教,它的教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是以学生完成学业的效能为导向来确定“读、练、议、讲、做”的合理选择。学生自己学得懂的,或部分学生学得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了解学生的认知度,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让学生多交流,教师在对同一问题的讨论、对话中,对原先有错误的或不全面的想法进行修正,共同探讨或者拓展完善,从而提高实际教学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减少无效劳动,它不但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引入研究性学习
张校长在《后茶馆式教学》中倡导从“书中学”、“做中学”。他在80年代“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多了个“做做”,从仅为单一的一种学生学习方式——“书中学”,发展为两种学生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不仅让学生获得间接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知识,张校长就是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因为有的概念、有的内容、有的方法,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掌握的。像小学自然就是适合这种教学模式,它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关注身边的事物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本质,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建构起正确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后茶馆式教学还会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言自由,形式宽松,虽然气氛活跃,但议题也并不松散,也真突出了以“议”为特点。
当然,作为教师的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不断具备丰富的知识,极其敏锐的课堂反应能力,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第四篇:信息技术使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信息技术使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阳西县奋兴中学
关素芬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思想政治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问题的情境,体验新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政治课堂教学
活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课前就要做充分地准备,精心设计疑问,课堂上才能巧妙地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的活力才得到真正的体现。
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设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笔者在教学初一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一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良好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我结合教材,指导学生看课文P10的材料,提出疑问: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吗?如何利用自制力改变不良性格?让他们进行分析,这样有针对性地理解了健康心理,懂得对不健康的心理能有效地纠正。同时还展示了蔡小娴的图片和故事,说明她能用积极的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寻找友情。问:假如小娴用消极的心理对待困难,她会怎样 ?较好地拓展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在教学第一课第三框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较好地学习了按照教材编排的几个方面并归纳:多读好书,优化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参加社会活动,锻炼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参加美育活动,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强品格修养。再提问:除了这些锻炼方法以外,还有其他的锻炼方法吗?让学生思考,还利用屏幕展示画面作提示,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基本能回答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参加旅游活动等。
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过程的情境
情境教育理论十分重视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渗透着教育者教育目的的情境,利用直观、暗示、移情的原理,通过角色的转化,强化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情境教育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学习过程的情境可用实物演示、图画展示、音乐渲染、活动创设、语言描述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前面学习过程的几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可以充分挖掘情境中包含的情感因素,结合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利用教师自身丰富的情感,进行情感教育,将逻辑与情感的力量熔为一炉,使学生达到通情达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笔者在教学第一课第二框时,为了更好地展现我们生活的美好和有意义,用电脑连接一幅幅美景,使同学们感受到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屏幕演示画面并讲解:西藏的色拉寺、昆明的世博园、丽江古城,还有底平线消失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它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杭州西湖的美景,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会,云南的玉龙雪山,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象山水月,我们也会想到会唱山歌的刘三姐。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山河美不美?在来看,助人为乐,有社会公德,齐心协力对付坏人美不美?世界上最崇高的母爱美不美?美女美不美?我国闯入世界杯美不美?可见,像罗丹所说的,世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但要发现美,而且还要创造美。播放歌曲《明天会更好》,展示《愚公移山》的画面,让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学习过程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体验新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对问题有亲身经历之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讲述自己是怎样讲的,从而揭示凝结在教材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以此让学生在教材中和从教师的分析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模拟前人的思维,在模拟前人思维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发展知识的快乐。
笔者在教学第二课第一框时,用屏幕显示:中学生的特点是易激动,不稳定。有时像迸发的火山;有时像泄气的皮球,那我们用什么来调节呢?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并亲身体验,最后懂得就是靠理智这道闸门,不会抑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
同学们平时当自己不开心或遇到麻烦时,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情呢?让学生们讲述。在 同学们回答了情绪最基本的类型:喜、怒、哀、惧时,用电脑把喜、怒、哀、惧的图象展示在屏幕上,再找一个同学表演,亲身的体验使他们进一步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调节课堂气氛
在政治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美妙动听的音乐、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等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二框时提出:同学们平时当自己不开心或遇到麻烦时,是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情呢?让学生讲述,并师生一起小结:首先,我们怎样来转移注意力呢?引导他们看屏幕显示的:听音乐、散步、看电视、写日记、打球、收拾房间、到野外旅游,还有看看搞笑幽默的故事。播放搞笑片,《可爱的笑猪猪》。第二,合理发泄。怎样发泄?让学生回答,听歌曲:《男人哭吧不是罪》,哭不是女人的专利,我们可以大声地哭、大声地唱或者是做些剧烈的运动。在国外还有专门供人骂的公司、俱乐部。倾诉也是一种发泄,与朋友倾诉、打电话等,也可以把它写在笔记里。第三,主动控制情绪。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全部学生参与,闭上眼睛,默念“开怀大笑”、“喜笑颜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然后师生一起小结:自我控制,如考试 的时候;自我暗示,讲述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故事。(屏幕显示图片);自我激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屏幕显示,学生讲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的区别);将心比心,(屏幕显示李素丽故事);学会升华,同学们,调节情绪,我们要有点阿Q的精神,下面请一个同学讲一讲《塞翁失马》的故事。
课堂教学中,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最大的热情去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的密诀时说,成功的密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领袖伟人无不是创新的典范。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解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试想,没有毕升的活字印刷发明就没有今天的书报;没有爱迪生电的发明就没有现今的光亮与现代工业;没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就不可能有新中国人民的当家作主┉┉这一切都是创新的结晶。迈入21世纪的青少年,如果现在不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未来的社会就很难立足很难生存与发展。因此,要自我加压,学会创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励学生去创新。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学才能充满活力。
第五篇: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吴忠文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2.游戏形式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3.故事形式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5.小组讨论形式
这种方法适合中、高年级。如,《瑶族舞曲》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
三、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吴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