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探究

时间:2019-05-15 02:2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探究》。

第一篇:对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探究

对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探究

徐艳华

初中阶段是人生旅程中一个特殊和困难的阶段。人类生命的三个基本维度(生理、心理、社会)突然间膨胀起来,使青少年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由于身体发育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业上的更高要求,更大的学习压力,来自同学竞争的压力,与父母在看法上发生的冲突,以及其他与形成自我意识有关的问题。同时面临着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许多新的问题、变化突现在眼前总是需要适应,因此,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不得不对青少年的特殊要求、兴趣和期待,去做相应的探索,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首先让我们来深入地了解一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真实状况。中学时期正是青春发育期,这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从幼稚变为成熟(生理上、心理上和道德面貌上的成熟)的一段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他们正在竭力摆脱童年时期的幼稚状态,向成人过渡,要求像大人那样行事;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还不成熟,并没有完全具备成年人心理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和能力。因此,在面对来自身体变化、社会环境变化以及社会角色变化的挑战时,青少年的内心生活可以说是充满矛盾和冲突,处于一种非常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中,这种矛盾心理概括起来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青少年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他们急于自主自立,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地位与权利,却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其二,青少年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主义的信念在遇到现实生活的困难时,容易产生沉重的挫折感;第三,青少年还有坦率和封闭的矛盾,渴望得到同龄人的理解的同时,又把心灵闭锁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第四,青少年常有性意识与性道德的矛盾,性意识的觉醒,与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冲突,产生焦虑、忧郁、羞愧等心理:第五,青少年常面临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他们的情绪变化强烈而带有冲动性,难于保持稳定、深刻和持久,而且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中学生比小学生面临着更多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他们在完成学业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作为真心爱护他们的家庭和学校应当给予他们怎样的支持,才能切实有效地在他们心灵成长的道路上扶一把呢?因此,如何帮助他们体验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自我,使他们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胸怀去面对世界,培养中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独立性,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了塑造具备良好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和中学生父母在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

最普遍的误解是:“他看起来像个大人,所以他的行、处事,思想都应该像个大人。”我们希望他们行为一致,在行动之前三思,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但是,我们的中学生还未发展成熟这样的好习惯,我们过高的期望只能导致更多的失望,以及随之而来的指责,冲突和伤害。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我们知道他们在渴望“成人感”的同时,又缺乏真正独立的能力,因此他们的矛盾状态需要被理解,同时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只是这种关注要以一种能够被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成年人以一种不信任的态度对他们处处设防,像警察一般严厉监管,那样会限制他们发展独特的自我,造成人格的不完整。

第二个关于青少年最普遍的误解是:“青少年如果一开始不成功,那么他们就是完全的失败者。”父母及老师习惯于“最坏假设”:“如果他现在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那么以后又怎么能够顺利完成工作呢?”成人世界对他们行为的警惕性使沟通受到阻碍。然而事实是:青少年时代是个试验阶段,他们需要很多失败,重新开始,再一次尝试的机会。而我们听到的更多的则是:“如果你的成绩进不了前十名,将来可就全完了”,“如果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还会有什么出息?”,诸如此类的“激将法”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很大——青少年对未来的恐惧感会令他失去自信心,过度的压力会损害身心健康,更糟的是,在这样的压力下,一些学生在可能失败或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有时会使用作弊或欺骗的手段。运动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在重要时刻,如果一味地加重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反而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但如果将很重要的目标简单化,生活化,反而会给运动员一种轻松的感觉,有助于其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同样,当学生临近考试时,父母最爱说的话就是:“这次考试你一定要考好!”说者自以为是语重心长,关心学习,听者却感到压力增加,不胜重负。其实,聪明的做法是让他们充分放松,愉快的情绪才有助于临场发挥。父母师长一定要警惕这类挂在嘴边的伤害。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因此也承担着与教师家长沟通的责任,当好教育顾问,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支持系统,营造一个更和谐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不是阻挡人生风雨的温室,而是一个训练营,让他们在面临真正的风雨之前,先学会应对的本领,将来才有力量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成长和急速社会化的阶段,是自我意识确立和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他们不断扩大自我的独立性,扩展学习兴趣,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以及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阶段。在这样一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而且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帮助他们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建立充分自信的自我形象,塑造健全的人格。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务实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青春期心理变化教案

主题

拥抱青春期

○ 活动目的

1.认识到自己处于青春期,所谓一堆矛盾的结合体 2.正视并接受自己和同学的心理变化 3.积极面对青春期出现的问题

○ 知识准备

初中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他们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传统观念里,我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检查和矫正青春期出现的问题上,其实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因此,帮助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成长的有关问题、培养积极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宗旨。这一课主要是作为青春期的一个引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理变化的存在及其必然性,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这些矛盾和冲击,对自己青春期负责。

积极信条:正视并接受自己及同学的心理变化,开放自己 活动准备:视频 活动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通过视频片段(镜子前的一生)引入我们所处的时期—青春期

二、展开阶段:了解青春

1.何谓青春期:

• 青春期男性是13-19岁、女性是12-18岁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10-20岁定义为青春期。• 青春期又称“生长发育期”

• 从广义上说,这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 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关键期,又是将来立业成家的预备期。

2.《10前10后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自我,发现自己的心理变化。

引入:重庆渝北区一名14岁女孩因挨了妈妈一巴掌而离家出走;2月7日,信阳市淮滨县一名13岁初一女生因为假期作业未完成,在开学第一天离家出走;2月8日,沈城14岁女孩在亲吻妈妈6小时后突然离家出走„„

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青少年离家出走、迷失网络等事件频频发生,据《纽约时报》调查统计,在美国每年有160万青少年离家出走。提问:如果是10岁之前你会这么做吗?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我们自己

总结主要三个心理变化:

a.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 b.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 c.性意识的萌发

三、深入阶段:拥抱青春

1.我们与父母(认识在青春期改变的是我们,没变的是父母,我们可以积极主动示意父母我们已经长大)视频案例:父母眼中变化了的儿子,引导学生我们的变化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我们该怎么办?

2.我们与同学(认识我们会经过两个时期—疏远与接近,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心理变化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可以积极拥抱,安全度过)

视频案例:为什么女班长胜利了(因为女生比男生多一个,票数永远是16比15)a.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男生投票男生,女生投票女生呢? b.同学之间应该以积极互相尊重的方式相处

3.结合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回答y或n),当我们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加以重视,寻求帮助解决困扰。讨论我们在这些状况时可以怎么做。

4.适应青春期:一些心理学者通过研究,提出40条标准作为参考

四、结束

视频《不老骑士》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灿烂、最浪漫、最具有朝气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变化无常、最情绪化、最困惑的时期。乐观对待心灵的成长,勇敢克服所面临的困难,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会具体谈谈青春期带来的问题:自己、交友、父母„„

第三篇:第一课时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第一课时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而这种成人感,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这样,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里飞跃发展,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迅猛变化。

第二课时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了解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2、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第一阶段----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避免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感到刺激。

第三课时 早恋现象透视

教学目标: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

教学过程:活动一: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活动二: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活动三: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活动四:思考。

1、什么是友谊?

2、什么是爱情?

3、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活动五: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第四课时 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使同学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询问学生:

你们平常与异性同学交往得多吗?有没有碰到过引起别人误会的时候?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出:异性同学间交往次数多些、时间长些、周围的人就会认为不正常,甚至飞短流长,这是正常的。

活动二: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是封建思想残余的作用。

2、是青春期发育时对异性交往的敏感和排斥心理以及猜忌心理的作用,是出于少年特殊好奇心理。

活动三: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对待周围的误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① 友谊要真诚。

②只要没有掺杂杂质,对周围的冷眼猜疑,可不屑一顾。③要用理智控制感情,把握分寸,防止逆反心理破坏纯真的友谊。

活动四:如何与异性同学处理好关系呢?

1、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现代意识和气质,积极参与男女同学间的广泛接触和感情交流,主动友好相处。

2、异性交往接触时,不要将性别作为能否接触的前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3、男女同学交往应注意男女有别,不失礼仪不尽情放肆。

4、自尊自爱,不说粗话脏话等。

5、交往时,言词举止要得体,否则易产生误会。

6、庄重正派,不虚伪、不造作、不小心眼、不粗鲁放纵。

第四篇:青春期心理

如何克服青春期逆反心理

课题组长:刘嘉欣

课题组员:刘嘉欣、方奕舒、方奕欣、苏高仪、王 健、钱明勇 指导老师:黄小虾

【摘要】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是逆反心理。本文主要去探讨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去克服。

【关键词】青春期 逆反心理 克服

青春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所以,研究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叛逆心理。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一、青春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青春期少年已经拥有成人感的意识 这种成人感的意识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呢?

一是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性的成熟。在青春期少年看来,他们自己的身体变化无论在周围的人眼中,还是在自己眼中都使他客观上变得比较像个成年人。具备了身体条件,孩子没有理由不自己当成一个大人来看。二是少年日益增长的独立能力。青春期少年的独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三五成群,或者自己单独去上学,或者搞活动,或者自己单独思考做事等。当少年们独立做事的时候,心中必然产生一种成人的意识感,他们会想:这有什么,大人们能做的事,我也会做,可能在某些方面我比他们做的更好呢。

三是少年开始把自己和成年人做比较。在很多家庭里,青春期少年都可以帮助家人做事,或者参与家庭问题的商讨。这对于少年们说,无疑会让他们下意识把自己的思想和成年人做比较,此时他们发现,原来大人们考虑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想到的。有的孩子甚至还会把父母做不到的事做为充足的理由,以此证明自己比父母懂的还要多,这样一来,少年们通过比较会坚信自己已经具备了成人的思想和能力了。

(二)青春期少年不再把自己当儿童来对待

在很多家庭里,家长都常常犯这样的观念上的错误,比如总拿过去对儿童的那一套来要求少年,这样做就完全会破坏少年的成人感。

一是少年想要自由。在青春期少年看来,成年人都是独立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不受监督和限制,可是自己却每天不能这样做,也不能那样做。这就导致只要家长去按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少年,他们对成年人的态度就变得非常敏感,经常产生会产生一种过去不曾有过的委屈情绪和反抗心理。

二是少年维护自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如果家长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给少年提意见,他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这种现象就源于少年的自尊被家长触动了,少年会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不容压制、不容贬低、不容剥夺自己的独立的权利。这时家长会听到一些少年常这样说:“我自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

“和谁交朋友,这是我自己的私事。”

“你没有权利干涉我。”

“你没有权利禁止我这样做。”

从少年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少年越来越多地对自己说“可以”,而对成年人则越来越多地说“不许干涉我”,他们力图逐步限制成年人的权利,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利。说到这里,我想家长们开始明白了,原来你经常禁止孩子的事,才是造成亲子矛盾和冲突导火索。

三是少年希望成年人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很多家长在孩子进行青春期后,仍然在不断地包办代替孩子,可是操了半天心,家长忽略发现自己费力不讨好。其实,少年们此时已经不希望父母像过去对待儿童的那一套来对待他们。少年们希望家长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独立性。

四是少年希望获得平等沟通的话语权。在很多家长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常导致青春期少年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父母全然不听孩子的意见,或者倾听孩子的诉说,这种一言堂式的单方面沟通方式,很容易让少年们逐渐失去与家长对话的耐心和兴趣。话语权不能平等,必然导致家庭地位的不平等,面对这种不平等,往往是少年们反抗家长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青春期少年在试图打破对家长的依附关系

很多家长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你必须要听我的安排,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会非常生气。可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突然发现,不管你如何生气,少年全然不理你那一套,你不是愿意生气吗?你生你的气,我做我的事。这让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非常自私,冷漠。如果家长真的拿这种心态去面对青春期少年的话,你和孩子肯定经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一是少年试图打破过去那种与家长的关系。过去少年处于儿童期时,对家长的依赖之心是很强的,每天看不到父母会想他们,做不到的事会找父母,不懂的问题会问父母,想穿的衣服会朝父母要,想吃什么饭会和父母说等。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随着少年们不断学习,自然和社会知识拥有量正逐渐超越家长。此时,少年们开始逐渐追求一种新的独立平等关系,以希望代替过去那种依附关系。可是家长们常常怎么做的呢?很多人完全没有预料到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仍然固步自封,没有成为改变关系的主动者,相反很多家长反对少年的这种改变,说到这里,家长们终于明白你的观念和做法是导致亲子矛盾和冲突的制造者了吧。

二是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少年与家长的旧关系与新建立的关系是同时并存的。这并不难理解,少年的能力是一个缓慢提高的过程,慢到几乎让家长看不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很多少年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尽管表面上模仿成人的方式去想问题,看问题,做事情,可是真正像模像样地按成人的方式做事,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学习,去积累经验,去不断提高。而当很多少年有高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质疑,甚至看到少年做不好某事时,家长便会拒绝他们继续做下去。这样的拒绝或者阻断,也常常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

三是少年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家庭关系认识不足。对于很多少年来讲,常常在做事时,不去考虑如何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来改变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这种盲目的做事行为,常常让父母摸不清头脑,自然会使两者各说各话,都认为自己非常有理。同时少年由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常常不去考虑自己在经济上仍需要父母的全力保障,如果少年有自己的消费和购买的需要而又不得到家长的支持时,这时少年常会显得郁闷甚至对父母产生一种怨恨和不满。最后少年们还忽略了一点,如果青春期之前,父母没有培养过他们的好习惯,独立意识以及良好的时间观念等方面的能力,此时做事肯定会处于一种无序,甚至是不自觉的状态,这必然要引起父母的干预,而此时家长从少年身上得到的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少年嫌父母管的太宽,管的太多。

小结: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二、如何克服青春期逆反心理:

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一)应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二)应善于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三)子女应理解父母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这种时刻上我们应采取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应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相对而言家庭教育也是起着重要作用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长的家庭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四)具体对策

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 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 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62.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我们,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在逐步消除中学生叛逆心理方面,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烧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2、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侵犯,但从孩子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青少年时期有逆反心理很正常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任何建议都持抵触情绪,那首先要担心的是家长的沟通方式问题。青少年时期正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时期,家长应该首先明白没有哪一种价值标准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应该尊重孩子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你觉得不对也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因为这个时期已经不在是儿童期那样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崇拜意识,你应该尽可能的告诉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价值准则,这些人又处于怎样的环境,在告诉他你所持有观点,至于他应该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解决。

如果你自己就表现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那么孩子也能理解他应该对你的建议采取何种态度,而如果你是一种极端思维的表现方式那么你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你别无选择。越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就越不会相信你,家长本身就该知道不是自己就是对的,自己没有权力强迫孩子。

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是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原则,而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告诉他有哪些人在怎么做,而不是他应该怎么做。应该由他自己来权衡利弊。

3、中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的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学生与老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更不要强迫学生按我们的意愿行事,做一个毫无主见的“傀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总之,家长们应该正确对待叛逆心理。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因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他、奚落他,尤其是再请上家长对他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批评教育,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还会把孩子逼上极端的道路,不仅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永久性伤害,更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人生在世孰能无错,不要因此就给孩子判了刑定了不可原谅的罪。请给与尊重和信任。

参考文献:

1、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

2、李中莹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3、关承华《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4、闻君,金波《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5、《青春期的孩子,我懂》

第五篇:青春期心理

一、导入

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还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聊什么呢?现在我想和大家聊的是,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来找我聊天的初

三、高三的同学谈及得最多的问题。

二、考试焦虑(现场小调查)

今天已经是5月24号了,还有30天就是大家在战场上大展拳脚的时候了。现在,我想做一个小调查,大家现在想到25号,紧张吗?会紧张的同学举手给老师看一下。好,老师在这里恭喜举手的这部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也是非常正常的人群。现在,老师把我最近碰到的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5月以来,很多毕业班学生来找我咨询该如何调节考前的焦虑,这很正常,但奇怪的是也有不少学生因为觉得考前没什么压力来问我,“老师,我现在的很奇怪,怎么一点也不紧张,不焦虑。”——不紧张反而成了不正常了。有心理学家调查也发现,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

给出这个数据就是要纠正一个观点,就是考试就是我紧张,别人都那么轻松应对。其实只要是正常的人正常的心态,那么面对大型的对其有着相当影响的考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时都必然会紧张的。为什么呢?

现在,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说话吗?所有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除非这个人是哑巴或者有特殊疾病。另外一个问题:你可以在1000人面前挥洒自如地演讲吗?应者寥寥,肯定者不超过20%。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是很多人的一大恐惧,尽管平时滔滔不绝,但是一旦众目睽睽,立即汗如雨下,面红耳赤而不知所云。细细想来,其中并无本质差异。对着一个人是讲话,对着1000人同样是讲话,为什么原本口才极佳的人换一个场景就成了结巴?就是因为在演讲的时候不是在演讲,而是在考虑演讲以外的事情。非不能讲话,而是不敢讲话,技术性上具备条件,只是调适性上出现了短路。

现在,对于大家来说,焦虑的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如果在考试期间晚上失眠怎么办呢?在考场紧张怎么办呢?

第一个问题,我问她:你有没有看到过打麻将三天三夜不睡觉,精神很好的人啊。他说有啊。为什么?因为他们想赢钱。中考那三天你是很兴奋的,因为你想挑战人生,两天两夜不睡觉,根本不会影响你发挥。抗震救灾的医疗人员,也是48小时不睡觉,他们还不照样做手术。其实,人有两种睡眠状态:一种是浅睡眠,一种是深睡眠,交替运行。大脑细胞在交替休息。各位,你们马上要中考了,你们越来越兴奋,睡不着没关系,只要记住两个字:躺着,躺着就可以了。很多同学很有意思:我一定要睡着,否则明天就没有精神了。于是采用最老土的方法催眠:数小绵羊,一只,两只,三只,数到五千只还没睡着啊。为什么?因为他在努力地数小绵羊。在座会骑自行车的举手?刚开始学骑自行车,盯着前面的一棵树,前面一个人,你赶紧告诉自己:我千万不能撞上这颗树或者这个人,我一定不能撞上这棵树或者这个人。等你数到10遍的时候,你就真的扎扎实实地装在了这颗树上或者这个人上。因为你告诉大脑的信息是“你在努力地撞这颗树,而不是要努力避开这可树!”解决的办法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明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要把存在的事实当做问题”,你应该接受事实,并与之和谐相处,真的,一旦你接受他,就会发现它立刻消失了。就像你很烦学校“穿校服要束腰”“头发烫不得也染不得,男生还要起发角”等,只要你接受这个事实,你就发觉这项纪律也没妨碍你什么。而且,没有睡着并不等于是没有休息,躺在床上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所以当睡不着的时候不必要焦虑,想着睡不着我就不睡拉倒,反而容易睡着。而且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感觉整夜失眠的人,通过观测其脑电波,发现她在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只不过由于焦虑、恐惧让他们觉得整夜失眠,所以,我们只要放下恐惧这个包袱,轻装上阵。

宣泄

做好计划

科学用脑

第二个问题,考场紧张怎么办?那就可以从现在做起,从今天晚上做起。我们只要把暗示的力量发挥出来,我们就肯定能取得成功。

以前,我看过一个新闻报道,这个报道是一个新华社的记者写的,他说他有一次打入一个地下组织:小偷集团,了解小偷是怎么工作呢?发现正规的小偷,都有一个机构,组织严密,有一个培训师,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口才很好,给他们培训。你知道那培训师怎么培训的。他每天早上说:先生们,女士们,你们知不知道: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哇,满好听的。)人生来是一样的贫穷一样的富有。(这不对吧,有些人生来比我有钱哦。)但为什么后来你们成为穷人,他们成为富人吗?(这我倒想听听)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制度出了问题,你口袋里的钱到了他们口袋里,(这不对吧)现在你们有责任把属于你们的钱拿回来。你们知道:这有多荒谬啊。但一个礼拜后,只要经过一个礼拜的培训后,那些小偷都很兴奋了:哦哦哦。他们行动了,在马路上你把他抓住了,你在想:这小偷怎么不会脸红。他在想:我为何要脸红。这本来就是属于我的钱,我有责任把它拿回来,这是我的神圣使命啊。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不断地重复暗示。当然你们不要有这种错误的信念,你们要建立正确的信念——我自信、我冷静、我细心、我成功。

各位,只要你经常这样对自己说,特别是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或者早上醒来起来前,都这样默默地跟自己说几次,我相信你肯定没机会紧张了。因为人的大脑是接受心理暗示的,人的自我暗示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如果真的紧张了怎么办呢?

1,庆祝自己还会紧张:

走进考场的时候,上台演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紧张得很,心跳明显加快,这时候不妨坐下来,对自己说,真应该庆幸,我还会紧张,和其他人一样,都感觉到了一些紧张和心跳,如果感觉不到紧张和心跳就反而更惨。

2,分散注意力:

暂时分散注意力,如喝一小口水,不要马上吞下去,先慢慢感受一下水在嘴里的感觉,再慢慢吞下去。不能喝太多,喝太多了就要上厕所。

3,如果手发抖,就把手放在双腿下压着,这样手就不会发抖了,并对自己说,我自信,我冷静,我细心,我成功。

4,收紧脚趾(1分钟):现在将脚趾弯曲,紧紧抓住地板;保持紧张状态(10秒钟);松开脚趾,放松;深呼吸;然后将脚趾尽量张开,向上向外伸展;保持紧张状态(10秒钟);恢复原状;放松;体会脚部那种舒适温暖的感觉。

香蕉

三、考场中遇到的问题

1、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及时调整心态:不要因一步受挫影响全题;不要因一题不会影响全科;不要因一科受阻影响全局。

记住,不能带着考满分的心态去考场,人无完人,再聪明的人也有不懂的知识,考试是考你的整体水平,而不是某个题目的对错。

2、为什么会想不起来?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素,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它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它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就可能回忆起来了。

对策:从试卷中寻找能使你回忆的题;你试从与同学的讨论回忆;你试从笔记中回忆;你试从老师的课堂讲课中回忆!

如果再不行,就先把它放到一边去。

四、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

竖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学习目标会有两类:第一类是我学习是要把知识学会,这叫掌握目标;第二类是我学习要比别人学得好,这叫成绩目标。咱们中国孩子是哪种目标比较多?第二种,大部是第二种。一直以来也是这样的目标引领着我们走到今天。但是今天我劝各位同学你放弃这种目标,把目标改为把知识学会,改为掌握目标,学会自己跟自己比。

为什么要这样?实话实说,咱们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其实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暗含的对手:我跟他比,这次我高了几名,很开心;下次我低几名,很恼火,还要努努力,再上去。如果这个对手不够匹配了,便再换一个对手,再不停地比下去,都是这样。在以往,这种比较可能对我们学习具有鼓动性,可以使得我们再加把劲,多加一些时间段来学习。但是现在你如果还这样,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其一,你进步,但人家比你进步更多,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很懊恼:“他怎么又比我考得高,我这次没考好!”

其二,你没进步,或者退步了,他比你退步更多。那么这种情况会怎样呢?你会感觉:“我比他强,真开心!”

其实回头想想你就知道,你跟他比有没有必要?你该高兴的时候没高兴,你不该高兴的时候你高兴了。所以在现在的阶段,这样的比较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是不是倒霉的基础之上的。当然了,我们说某种程度上来讲,别人倒霉恰恰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不是?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要这样做。你不要跟别人比,因为随后带来的情绪体验很可能与你的复习效果并不相称。

另外,如果说平时的与人比较可以督促你的学习,那么现在中考之前的比较更多的带给你的是负面影响。这时候再和他比也没有用,他成绩不好不意味着你的成绩就好,他考不上不意味着你就能考上。如果你们都考得好,一样可以同样上好的中学,这里不存在一个资源的竞争,不是有你没他,有他没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把你复习得怎么样、考得好不好建立在别人考没考好的基础上。你要自己跟自己比。这样的话,你自己学习到位了,复习到位了,自然会开心!这时候,所以我建议你要把知识学会作为目标,而不要比别人学得好为目标。况且,这个时候别人的变化也是你所预料不到的。

2、宽容、理解、微笑

中考马上就要到了,每个人都有压力,在压力之下,很多同学会变得敏感而多疑。就有一个同学来跟我说,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一早来到课室,我跟同桌打了招呼,可是他一点反应都没有,这人太没礼貌太可恶了,搞得我一天心情都不好。其实,真相是什么呢?这个同学昨晚失眠了,没有睡好,当时还在朦胧状态,根本就没有留意到他的招呼。所以,这个同学白生气了。如果,之前我们就学会从另一角度来看问题,多一分理解,多一份宽容,我们的情绪就不会一天都受到影响,学习就更受影响了。就像下面两幅图一样,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结果。(播放两歧图)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请和你旁边的同学握握手,请你对这个与你相处了三年的同学说:你好!我相信你肯定行,我们一起努力。越到最后的关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就越显得重要。我们要学会每天微笑面对同学,微笑面对老师,历史上有很多一笑泯恩仇的例子,我们是同窗,一笑更能带来好心情。可是,有的同学说,我笑不出来。所以,人还要努力去“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即使一开始,你装得皮笑肉不笑,但我相信,持续不间断地装10天,你的笑容就肯定是最灿烂的了。

六、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个故事:精神病人与第一百道墙故事。

有一家精神病院为了防止病人逃跑,在病房外围修建了一百道围墙。一次两个善于翻墙的病人趁医生和护士不注意跑了出来,决定要翻墙到外面的世界。他们翻呀翻,一直翻过九十九道墙,觉得很累,便休息片刻。病人甲突然对病人乙说,我觉得好累,我们肯定翻不出去了,还是回去休息吧。病人乙也已经气喘吁吁,所以深表赞同。于是两人就又翻了九十九道墙回到了医院休息。故事的真实性可以忽略不计,至于他们又哪来的力气返回医院我们也不探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唾手可得的成功面前,因为没有那么一点坚持的精神而功亏一篑。

没到最后关头就放弃了,即使离成功还差一步的距离,仍然是没成功。还没拿到考卷你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好了呢?分数还没出来,怎么就知道自己考不好呢?你都没正真努力过,你怎么知道自己真的不行呢?目前你看到的是结果还是过程?我们比这两个神经病人幸运的是,我们知道最后一道墙是什么地方。

如果将初三复习的心理阶段分为三段,那就是:“你不知道你不行”、“你知道你不行”和“你不知道你行”。其实,复习越到后头,准备已经越来越充分了,而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要学会鼓励自己,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排除外界的一些干扰只要你不放弃,成功就不远了。

2012年中考一天天临近,复习越来越紧张,每位同学都在做最后的冲刺。能否利用好考前时间,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升入理想的高中,最后的冲刺阶段至关重要。

在此,教育专家给出了迎战2012中考冲刺需要做好的“3+2”的秘诀。

三种复习方法

1,抓基础,讲落实

众多中考名师反复强调,中考命题的目的是选拔能力比较强而不是仅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因此在复习双基时,我们建议可以利用目录进行回忆,当全部回忆完某部分后就进行归纳总结。每一部分都按此方法复习完后,重点要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就会加强知识点的落实。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加以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定时、定量的模拟练习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2,求质量,建备忘

目前市场上的中考模拟试题种类繁多、多不胜举,因此不少学生陷入了题海战术。在此,提醒大家,不要一味地追求做题数量,要讲质量、讲效果。尤其是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并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全方位地“透视”。而对疑难问题和错误应随时记录以备解决,只有经常性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3,劳逸结合,关注热点

备考学习过程中,不少考生惯于挑灯奋战“开夜车”,殊不知这样会造成第二天学习的精神状态不好,更容易加深对考试的紧张感。建议,适时玩乐是缓解压力的最好方法,但玩需注意节制,玩得“意犹未尽”是最佳状态。其次,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复习的同时,我们建议考生应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中考的一个重要导向是重视学科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估测能力、问题情景、探究过程等,因此考生应该在复习过程中,将热点问题与自己的复习融合起来,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种复习心态

1,优化情绪,进入状态

一年一度的中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情绪有所波动也在所难免。中考冲刺班的老师表明,考试的良好情绪应具备三方面:心平气和、情绪饱满和控制情绪能力好。无论在考前和考中,考生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微博),就像平常考试一样,提前进入状态。

2,强化信心,充分发挥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源于“动机”和“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证。中考是一场公正而又激烈的竞争,只有充满信心,准备才能充分,效果才能保证。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扬长避短,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取胜。除此之外,积极的自我想象能唤起人的良好情绪。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过去的考试经验,积极选择自我想象的内容,焕发良好的情绪。2012中考轻松取得理想成绩!

既然复习冲刺的战鼓已经擂起,号角已经吹响,信心、勇气、斗志,拼搏,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说过:今天是残酷的,明天会更残酷,但后天是美好的。可绝大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等不到后天的太阳。我不相信你们会死在明天晚上,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迎接后天的朝阳,你们说对吗?对!祝你们迎接后天的朝阳,中考成功,人生幸福。

下载对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期心理

    第三讲 面对青春的萌动 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两性心理变化,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2、了解异性交往应当把握的原则; 3、学会处理情感的困惑和烦恼,与异性正常健康地交往。......

    第2课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第2课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似乎突然地长高、长大......

    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青春期心理测试题 性别: 年龄: 每个人步入青春期这段"崎岖、狭窄而又坎坷"的人生峡谷时,都会遇到大量的关于适应的问题。 心理卫生学和精神病学所说的适应,主要指对人际关系、......

    青春期心理讲座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人体健康的正确定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每个人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三个成长阶段,即童年期——青春期——成人期。青春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

    青春期心理辅导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班主任德育案例两则 李 琴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穷之趣,却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体会得到的。明代学者章溢早......

    青春期心理(5篇)

    青春期,是每个人从儿童迈向成年的一个过渡期,在这个时间段里,男生女生都要经过身体别样成长,慢慢的出现男生女生的成熟迹象。青春期是一个体质,心里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让......

    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

    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 您有过这样的时刻吗?夜晚望着孩子的酣睡,听着均匀的呼吸,您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变得有点陌生,......

    青春期心理教育教案

    第1课时 青春期-------成长的季节 一、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和正确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空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