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这一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十五课《鸟语》让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了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六课《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感人的场面。
十七课《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它们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鸟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冶()摧()绿()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2)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一)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① 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练习背诵。
四、总结课文。
鸟语让我们遐想,鸟语让我们快乐;感谢大自然,让我们找到了又一个“知音”,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五、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六、板书设计:
鸟语
接近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教学反思: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
2、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到《天鹅》,我们不禁会联想到那只可爱的丑小鸭?想起安徒生爷爷写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天鹅的故事》不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一个很真实、动人的故事。
二、自学质疑
1、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思考:课文讲述了在()情况下,()带领()去()结果()的故事?
(3)在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交流时提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点拨新授。
1、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自己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字。(2)学生交流,梳理课文
板书:老天鹅
破冰
众天鹅
说明:通过自读课文,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这样一个有关天鹅的故事,是俄罗斯老人斯杰潘讲给“我”听的。再读一读,看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写“我”结识了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并到他家作客。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斯杰潘老人向“我”讲述一群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
第二部分,我们又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它分为四层: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叙述了事情的起因。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叙述了由于湖面结冰,无法捕食,所以天鹅们在讨论生存大计。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层,叙述了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其他天鹅在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也加入了破冰工作,最后取得了破冰的成功。这是故事的继续发展和高潮部分。第八自然段为第四层,这是故事的尾声,写了斯杰潘老人被刚才的情景感染了,对天鹅产生了喜爱和敬佩之情。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四、复述
1、课文5、6、7小节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就像我读了这篇课文迫切地想介绍给同学们一样,你们也一定想告诉别人。下面我们分小组练习复述。
2、指名复述。
五、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朗读体验,品词品句。
(一)体会第一次叫声。
1、师: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听风声)。
(1)理解“北风呼啸”,书空“啸”。(2)积累描写寒风的词语。
2、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天鹅的表现怎样?
3、出示:(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鲁—克哩!”地啼叫着。)
4、指导朗读。
说明:通过观看媒体,启发学生朗读感悟,思考想象,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
(二)体会第二次叫声。、小组读课文,划出老天鹅与众天鹅的表现。
“~~~~”划出老天鹅怎么做的词。“____”划出众天鹅怎么做的词。
2、交流:
(1)出示第3节课文内容。A 齐读 B 比较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C(理解“胸脯”)(板书:勇敢)D 结果怎样?
E 齐读句子(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理解“窟窿”)(2)众天鹅怎么做?(理解“怔住”)、这时众天鹅发出了怎样的叫声?(1)出示:(湖面上传来阵阵“克鲁—克哩—克哩”的叫声,)
(2)自己读?(3)师生互读。(4)齐读。
说明:通过比较句子,抓住关键语言,“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亲自体验,使朗读理解紧密结合。
(三)体会第三次叫声
1、(板书:团结)导读,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
2、此时,天鹅的叫声怎么样?
3、出示:(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天鹅们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
4、自己读。
5、指名读。
6、齐读。
7、出示:(天鹅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好像在说:“。”)(板书:脱险)
8、积累几个描写和风的词语
说明: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促成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四)整体朗读三次叫声。
(五)齐读课文,说说感动的语句。
三、拓展说话
你想对老天鹅、众天鹅分别说些什么?
说明:拓展说话练习,使学生从课文到自我,从内容到情感,从语言到审美全方位地提高。
四、总结: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五、布置作业: 复述天鹅破冰过程。板书设计: 天鹅的故事
一(1)讲“我”……做客。
起因 冰封湖面
二(2-8)讲天鹅的故事。
经过 腾空而起 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 合力破冰
结果 感动老人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利用课文进行复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为深化课意的切入点。为了让学生因理解而“叫”,在教学中,抓住关键语言,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句子比较、亲自体验等方式,使朗读、感悟贯穿整个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生命的壮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 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蚁国英雄
3、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字词。
抽读生字卡:链
怜
乱
陵
臭
肆
学生读。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 蚁群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语。
二、复述故事大意。
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三、研读课文,感知“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③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③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再次指导朗读课文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
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
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总结全文
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 于献 身
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查找,主动阅读,主动思考。
习作五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1、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2、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1、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5、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四、练习习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5、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五、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4、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则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猜一蔬菜名)。
(2)词典上是怎么解释的呢?打开书来读一读。(3)讲的都是辣椒,谜语的谜面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呢?(3)小结:表述间接、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而词典中的解释,表述是定义性的,严谨、科学、全面。
2、教学第二部分
(1)了解了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有没有兴趣自己也业创作一首谜语呢!(2)出示:电脑、台灯、藕、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钢笔、足球、复读机,你最喜欢哪一种物品?
(3)这种物品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4)自己试着创作一则谜语。(5)互相交流、互相猜。
3、教学第三部分
(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2)老师这儿也有几则谜语是自己创作的,你们来猜一猜。(3)你们还能创作谜语吗?互相说,互相猜。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全班齐读词语。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交流。
4、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5、这儿还有一篇《古今贤文》,仍然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看了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6、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7、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古今贤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要求。(3)总结:这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其中左右或上下呼应的笔画都要向中心聚,同时纵向笔画要挺直。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1)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提示话题。(2)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指名读本课说话要求。
(4)师小结归纳要求:a、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B、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c、当众演一演。
2、指导
(1)联系生活经验,或播放倪萍、崔永元主持节目的片断,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2)指名读。
(3)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三要说好应变的话。
(4)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5)指名说。
(6)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3、练习。
(1)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指出不足。针对不足,再次表演。(4)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九周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 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三、拓展阅历,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界“中的内容。
2.全般交流:“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回有这样的发现。
3.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教学后记: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五个生字,会写“扰、欲”等八个绳子。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带升幂功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对三个事例加以概括,并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共同进行评点。
三、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轻声读课文,反复诵读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知道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请你们联系背诵。
3.积累名言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后记:
第十周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 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 :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师生共同质疑问难。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 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可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2.投影出示:
A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B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C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么说。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踊跃,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8、《永生的眼睛》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选自9 0年代的美国琳达·里弗斯登在《医学杂志》上的散文《眼睛》,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记叙了琳达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将她的眼睛角膜捐赠给了盲人,琳达感到不理解,在父亲的劝慰下,她的态度有了转变,而且在父亲与世长辞后,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14岁的温迪为外公的举动而感到骄傲,并决定自己死后也要捐赠眼角膜,课文赞扬了为别人的健康、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学生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已经初步感受到器官移植的重要性,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给学生以高尚情操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指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及句子。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为别人的健康、幸福而无私献身的崇高精神。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
设疑自探:
(一)、导入新课:你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出示资料)
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一定会被文中人物的精神所感动。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认识方法及个别生词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检查字词读音掌握情况。
解疑合探:
(三)、研读品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琳达的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
2、各自默读思考,跟小组成员交流。
3、小组发表意见,教师帮助进行归纳,板书。父亲、母亲——捐赠角膜 温迪——准备捐赠角膜
4、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和段落,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旁边做批注。
5、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1)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大屏幕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你从父亲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b.大屏幕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吧,语速要慢。(2)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温迪的可爱,读出我的信任。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大屏幕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质疑再探:
师: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现在你可以说说课文题目为什么是“永生的眼睛”?(因为不仅父母、温迪的眼睛角膜让盲人重见光明,而且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也相传下来了)
7、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拓展延伸:
(四)交流感想:读过完整的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五):布置作业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四、资料袋
人体器官捐献分为活体器官捐献和尸体器官捐献,就当前形式而言,活体器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尸体器官捐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最大限度的起到治疗疾病、挽救生命的神奇效果。人类器官移植的探索始于20世纪初,成熟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全球器官移植技术的作用正日益重要,已成为治疗那些已不能用其他疗法治愈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惟一有效方法。据全球移植中心名录统计,迄今已有70多万名身患不治之症的患者,通过肾脏、肝脏、心脏、骨髓等移植,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其中肾移植存活最长达37年,肝脏移植存活最长达30年。据相关资料估计,全球有盲人4600万,其中中国700万,如果有足够的角膜,3000万人可以走出黑暗。而角膜可说是取之不尽的,因为即使八九十岁老人捐的角膜,还可以供另一个人用上几十年。可惜这个“如果”目前还成不了事实,角膜严重缺乏。这是一则感人的消息:2001年6月一个悲惨的凌晨,广州一位女士在下班回家途中被歹徒割断喉管。在被送到医院的手术台时,伤者已经处于弥留状态。由于喉部受伤不能说话,她只好挣扎着比划,让护士拿来纸、笔,歪歪斜斜地写下遗嘱:“老公,好好照顾女儿,我不行了,把我的器官献给别人。”而这位缝合了上千针,在垂危之际还想到将器官捐献给他人的伤者原来是一位普通的打工妹!
死后捐献器官开始成为许多人遗嘱中的一项内容。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革命,是精神的飞跃。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项影响他人一生的决定,当这一抉择到来时,是庄严而神圣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鸟语 ★
一、教材分析: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① 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 疏忽„„ 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② 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
催()碌()
预()冶()
摧()绿()
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
六、板书设计:
15
鸟语
接近
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16 天鹅的故事 ★
一、教材分析:
《天鹅的故事》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全部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读着课文,那一幕幕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次次让我们激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觉到天鹅们的那种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自我建构的过程,情感日趋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其心灵。《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把握这一指导思想,本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情感的滋润、心灵的洗礼,感受生命的可贵的美好初衷,教学设计如下。
★
三、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认知目标: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情感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
2、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认知目标: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1、首先利用以前学过的课文谈话自然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谈感人场景。师生齐诵《生命桥》精彩片段。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然后利用故事的形式描述为课堂教学定下感情的基调:(配上《天鹅湖》轻音乐)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爱。
那是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上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3、最后让学生出谋划策,增加他们积极体验。
师:“同学们,从刚才天鹅的凄叫声中,你们认为这群天鹅会怎样生存下去呢?他们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让学生们为这群可爱的天鹅出谋划策,学生的情感会被故事所设置的场景所调动。同时为下面学生的初读课文铺垫,力求水到渠成。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读书,会做到情绪高涨,神情专注,感情真挚。)
二、始读课文初悟情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中的天鹅是如何自救的,请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吧!
2、出示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
3、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与评价。
4、根据提示学习分段(文章哪到哪是斯杰潘讲述天鹅的故事?)(相机板书)
5、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情意浓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五、六、七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品读其中的第五自然段。(投影出示)
学生带着激情去品读,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中领悟高尚的人物形象所迸发出来的情感。学生从重点词:“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的”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的;又从“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的省略号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的顽强,它在用自己的生命与冰层进行较量,老天鹅的自我牺牲精神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别读、小组读及竞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受天鹅品质的崇高与精神的伟大。
四、总结课堂情回荡
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五、学写生字严始终 提醒写字姿势与书写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天鹅的故事》。
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并且被感动过的故事。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交流。)
二、在交流中随即学习有关学习的内容。
预案:1: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次叫声并对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发现课文中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教师要有机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旋涡。
3:对老天鹅是“破冰勇士”的理解。4: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释疑。(交流)
三、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对三次叫声的理解
1、学生交流自己的对三次的理解的看发。
2、教师的引导:逐一对每次叫声的不同含义的理解。(天鹅迁徙北归,历尽千辛万苦,跨过千山万水,是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延续,长途的跋涉使它们疲惫不堪,冰封的湖面又断绝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可以说是饥寒交迫,严峻的生存考验正等待着它们,就在此时,老天鹅们是怎么样的叫声啊?)
3、在勇敢地撞击冰面的时候,没有一只天鹅叫,但是当很多天鹅都参加撞击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叫声,请问这叫声代表什么呢。
4、他们在破了的冰面上快乐的自由的游着,快乐地觅食,是拥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次叫声。
(二)、对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的理解
1、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对五自然段的内容的理解。
2、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像石头似的”、“腾空而起”、“撞击”、“颤动”„„
3、点拨:你在冰面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裂开了一道缝
看到了——又开了一道缝。
还看到了——冰面上是羽毛和鲜血。你体会到了什么?——勇敢和顽强——“破冰勇士”的称号。
4、体验:请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象征那只老天鹅,随着课文的内容,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痛)在来一次,(更痛)——体验老天鹅“第二次、第三次„„撞击冰面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
5、颠簸学生对其他天鹅的理解。当他们看到这只老天鹅从天上落下来撞击冰面时怎么样的想?当他们第二次看到老天鹅撞击并面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当他们看到老天 鹅第三次撞击冰面,冰面上出现了裂痕,还有满冰面的羽毛和鲜红的鲜血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
他们被感动了——他们也加入了撞击冰面的行列,而且鼓舞着,叫喊着。
教师深层次点拨——同时还感动一个人——
(三)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理解
1、当你们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说,你们想问他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2、学生在读书后提问:总的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放下猎枪?
3、在交流中体会老人的当时的心理。
4、教师的点拨:你从你所学国的那些文章里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为了拯救生命而甘愿付出生命时的伟大?(《生命桥的故事》《蚁国英雄》中的老羚羊,外层的蚂蚁。为了救起一些生命而先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感动啊。老天鹅们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也是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感动了老人,促使他放了手中的枪。永远地放下了自己的手重的枪。)
5、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的理解:
老师读完课文,是怎么思考的呢?这里有四个答案,你们猜猜看,哪一个是老师写的?(1)斯杰潘老人认为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2)老天鹅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天鹅群打开生存之门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伤害他们。(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无比英勇和团结,具有人类一样的精神和品格,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4)斯杰潘老人从天鹅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壮举中,感受到了天鹅那样的鸟儿也闪现出生命的光辉、闪现出生命的美,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它们而感到惭愧、自责,从此放弃了猎枪。
★
七、板书设计:
一(1)
讲“我”„„做客。
起因
冰封湖面
二(2-8)讲天鹅的故事
经过
腾空而起 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 合力破冰
结果
感动老人 17 生命的壮歌 ★
一、教材分析:
《生命的壮歌》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时间: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
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
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
蚁群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
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
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7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 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3. 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 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 板书:生命桥
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 组词。
蚂()
怜()
具()()
妈()
玲()
俱()()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
六、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弃
奔,没有)。),)
团结合作
勇 于献 身习作五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
一、教材分析: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教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
二、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具准备: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篇作文,板书:习作五
二、学习“习作要求” .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互相讨论,交流。.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学习例文 .这里有一位同学写的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自己来读一读。.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 .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那么,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的作业:你们选好一处的一两种植物,确定观察的要点、作用,你们有收获了吗?
四、练习习作 .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
六、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五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练习五
★
一、教材分析:
《练习五》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创作谜语的练习;读读背背,是一项积累语言的练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录、举、碌”等三个字;口语交际,要求学做节目主持人;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它”、“雷”。★
二、教学要求: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4、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大家都喜欢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则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猜一蔬菜名)。(2)词典上是怎么解释的呢?打开书来读一读。(3)讲的都是辣椒,谜语的谜面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呢?(3)小结:表述间接、语言简炼、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
而词典中的解释,表述是定义性的,严谨、科学、全面。
2、教学第二部分
(1)了解了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有没有兴趣自己也业创作一首谜语呢!
(2)出示:电脑、台灯、藕、闹钟、电视机、茄子、鞋子、钢笔、足球、复读机,你最喜欢哪一种物品?(3)这种物品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4)自己试着创作一则谜语。(5)互相交流、互相猜。
3、教学第三部分
(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2)老师这儿也有几则谜语是自己创作的,你们来猜一猜。(3)你们还能创作谜语吗?互相说,互相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全班齐读词语。
3、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互相交流交流。
4、师可以相机补充或纠正。
5、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7、这儿还有一篇《古今贤文》,仍然把字音读准。自读,指名读。
8、出示挂图,看了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9、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10、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古今贤文》。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要求。
(3)总结:这三个字书写时,要注意其中左右或上下呼应的笔画都要向中心聚,同时纵向笔画要挺直。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节目主持人。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提示话题。(2)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指名读本课说话要求。
(4)师小结归纳要求:a、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B、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c、当众演一演。
2、指导
(1)联系生活经验,或播放倪萍、崔永元主持节目的片断,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2)指名读。
(3)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二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三要说好应变的话。(4)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5)指名说。
(6)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3、练习。
(1)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上台表演。(3)学生评价,指出不足。(4)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触摸春天》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资料,老师把初读时的自学提示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为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同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用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2.初次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到些什么?(春天要去看和感受,为什么要“触摸”呢?)二 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题目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讲解字词。(1)字音。
悄然(qiǎo)清香袅袅(niǎo)小径(jìng)
(2)字形。
“磕”是左右结构。“瞬”右下方是“夕”和“降”的右下部分。
(3)词义。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本文指安静在花丛中来回走动。
清香袅袅:形容香气缭绕不绝。
2.读完课文后,觉得题目很确切。盲人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靠的是触摸和心灵的体验。
3.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盲童穿梭在花丛中,在一株月季花前,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过了许久,她才放飞了蝴蝶,并仰头张望的故事。
4.质疑答题。(简单的问题随时解,难的问题整理后留在讲读时解答。)四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春天里,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一天早晨,安静在花丛中穿梭,拢住了一只蝴蝶,又放飞了它。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安静的行为引发了“我”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把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品读欣赏,体会情感 1.默读标画。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词句,需要读时停下来好好品味它的弦外之音。请你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并深入理解。(适当进行标画批注。)2.汇报交流。
读读你画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出示重点句。)(师生共同评议,并随机指导朗读。)
(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才能“走得流畅,不磕绊”,可见她对春天的热爱。她是个热爱生活而又聪慧的姑娘,也为下文捕到蝴蝶做了铺垫。
(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正常人都很难捉到蝴蝶,而一个盲童竟然捉到了蝴蝶,可见盲童好像是有一种灵性。她虽然看不到,但她的心好像能感应到蝴蝶的存在,牵着她,指引着她,要不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她抓住呢?这灵性不正来自她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我们是用眼观看自然,而盲童却是用心去感应自然,拥抱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3)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安静的眼睛虽然失明,可她的内心是丰富的,是多姿多彩的。她用心,用全部热情去感受、去触摸,她的内心同样是一片明媚的春色。
(4)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述说着飞翔的概念。安静虽然看不见,可当蝴蝶飞走时,她仰头张望,可见她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她的心追随着蝴蝶飞翔的轨迹,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生活的美好。(5)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从安静身上,作者默默感受到了这个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二 总结全文,升华拓展
1.仔细研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安静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安静虽然是个盲童,可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生活。)2.你从中有什么人生感悟,结合你了解的实例说一说。3.请你读一读“阅读链接”,它又使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4.请整理你搜集的资料,办成专栏。
板书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小 纷 间 线 飞 利
2.按要求做题。
(1)用“畅”组词:(畅快)(顺畅)(通畅)(流畅)(2)写“AABB”式的词语:干干净净 层层叠叠
顺顺利利 整整齐齐(3)用“√”选字音。
悄然(qiǎo qiāo)清香袅袅(niǎo miǎo)3.按照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磕磕绊绊
(2)形容姿态色彩繁多,非常美丽。多姿多彩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没有惊动安静,是因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都应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你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拥有美好的生活。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认识本课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具准备
1.制作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幻灯片。2.两份课外资料的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激情谈话
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有多好哇!2.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永生的眼睛》,看看文中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板书课文题目:永生的眼睛)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3.标画不明白的地方。三 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1.字音。
孤零零(líng)
不假思索(jiǎ)多音字:重
冲 2.课文内容。
琳达一家人有的已经为盲人捐献了角膜,有的准备捐献角膜,他们这种行为有助于别人,有助于社会,体现了他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四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读读,并说说为什么感动你。(出示幻灯片。)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琳达的父母认为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死后把器官捐给他人,使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有意义。可见他们有着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2)“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我”14岁的女儿温迪在“我”捐献了她外公的角膜后,不仅没有像当年的“我”那样“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的亲人能帮助他人而自豪,表明她对捐献器官有正确认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3)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女儿的话让琳达感悟到,父亲留下的不仅只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种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品质。这种品质已植根于后人心中,并世代相传。
(4)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里的“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强调年龄是和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五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小组分角色朗读,互评。
2.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感受?小组议一议,可以就文中某个人物来谈,也可以就文中的事情发表看法。
六 总结全文,进行拓展
1.学习课文后,你对器官捐献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老师随机出示两份资料。(出示幻灯片。)(1)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贫乏,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目前,美国有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患者登记。2004年仅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必须继续等待,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命。
2.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抓住人物语言,展现人物品质,用词准确,首尾照应等。)
3.将故事讲述给你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1)骄傲(自满;自高自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骄傲(自豪)——我们都以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2.联系课文解释下列各词。
突如其来:指母亲被突然而来的疾病夺走了性命。栩栩如生:指温迪的画技较高,画出的马就像活的一样。3.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4.你对捐献器官的做法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可以跟爸爸妈妈就这个问题开个讨论会。
19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生命的名言、收集杏林子的资料。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生命的价值。教具准备 有关生命的格言。教学过程
一 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老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语段读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共同欣赏。3.理解题目。
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字音。
短暂 读zàn不读zhàn(2)字形。形近字比较:
扰——拢 屈——倔 诊——珍 限——狠 撼——憾 2.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标画出不懂的地方。三 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三个事例中,你喜欢哪一个,反复读读。
思考:从这个事例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2.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3.把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交流自己的感受。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所蕴含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具准备
将课文的最后一段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第一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理解:小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努力求生,没有一丝放弃的意思。作者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极其珍视生命,人更应如此!
(2)对事例的感悟。
这个事例使作者感悟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珍爱生命,都应维护生命的权利,绝不能放弃。
(3)有感情地朗读。(把飞蛾求生的欲望及“我”的震惊读出来。)2.交流第二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理解:短暂的仅有几天的生命,也要无畏一切,冲破坚硬的外壳,在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没有半点儿的懈怠。生命这样短暂的小苗,生命力竟能如此顽强,我们人类不更应如此吗?(2)对事例的感悟。
柔弱的植物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人类也应以不屈的精神去生活,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任何时候都不应退缩。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幼苗顽强的生命力。)3.交流第三个事例。
(1)含义深刻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理解:这是对于生命的两种态度,好好地使用,让人生有意义,这是负责任的态度;而白白地糟蹋,虚度一生,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2)对事例的感悟。
作者听了自己心脏沉稳有规律的跳动后,认识到对属于自己的生命必须好好使用,对自己负责任,作者在此强调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柔弱的动植物都格外珍爱生命,顽强展现自己,何况人呢?我们更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3)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坚定态度。二 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作者从求生的飞蛾,不屈向上的幼苗以及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生命的真谛。生命是什么呢?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同时作者也坚定了决心。
出示: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请你再读一读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及决心,说说你的体会。(结合实际谈。)三 品读体味,背诵喜欢的部分 同桌互读,互背。
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坚硬)的外壳
(求生)的欲望(无限)的价值
(狭小)的砖缝(剧烈)的跳动
(顽强)的生命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也)要不屈向上,茁壮生长。(2)(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飞蛾鼓动双翅挣扎求生;幼苗在砖缝中不屈向上;听自己心跳沉稳而有规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是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把成语补充完整。
三言两语
自言自语
流言蜚语 千言万语
只言片语
豪言壮语 5.请谈谈你打算怎样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2.认识本课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反复品味写得好的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花儿在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2.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课前准备 课件 教具准备
理清文章脉络的投影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投影。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思考:从提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当我们面对顽强生长的小幼苗和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2)提示阅读要求: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③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汇报交流:(1)字音。
铺满:在这里读pū,不读pù。(2)字形。拔——拨 区别开。(3)主要内容。
写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寻花、看花的经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作者在寻花、看花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画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投影。)作者最初见到大片大片的草地时,感到
因为。
作者扒开草看到藏着的小花时,感到
因为。
作者离开维也纳前看不见花时,感到
因为。
作者离开的路上,看到花的原野时,感到
因为。
3.小结:作者在寻花看花中,情感由失望、吃惊到遗憾、惊奇。随着情感的起伏,花儿含而不露,尽力生长,不怕风雨的品格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花的勇气令作者怦然心动,也使我们备受感染。
四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及深受感染的部分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想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汇报交流。(出示投影。)(1)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绿地的单调冷清,令人失望。与下文发现草下的花而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
(2)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运用排比句式,把“我”发现花的惊奇展现了出来。原来
这里的花不仅五彩斑斓、纯洁、娇小,还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把刚才失望的情绪一扫而光。这样美丽的花藏身草丛中,为作者心中的期盼做了铺垫。(读出花的美丽,作者的惊叹。)(3)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色彩覆盖了大片大片的绿色。句中的“冒、顿时、铺满”等词语,把小花的壮观、作者的惊奇尽展,又把小花的勇气暗含其中。(体会着再读一次。)(4)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心灵受到震撼,明白了生命意味着勇气。这句话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启迪。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会有希望,就会开拓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五 总结全文,提升拓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有什么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下读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给多音字组词。铺
弹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抄在下面再填空。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在这个句子中把车窗比作纱帘。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因为只看见绿地没看见花。
(2)离开维也纳前,我有些遗憾,因为看不见草地上的花儿冒出时的壮观景色。
(3)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4.照例子,在横线上填上相同的字,各组一个不同意思的词。
例:门前——前门
风扇——扇风 泪眼——眼泪 算计——计算 大风——风大 办公——公办 故事——事故 好吃——吃好
5.你的家是不是也种了美丽的花草?你平时关注它们吗?赶快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完成“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的学习内容。
过程与方法: 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交流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积累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重点难点
1.对口语交际的指导训练。2.习作指导与修改。教具准备
课件;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交流搜集的资料和个人了解的生命现象,以及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等。
2.把材料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准备。3.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1.进行黑板布置:“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或“生命 生命”。
2.进行相关材料准备。
3.准备好幻灯机、多媒体,以备学生讲述时展示资料用。教学过程
一 激发情绪,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用心去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那助人为乐的祖孙三代人,那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和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的花儿,无不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课下我们还搜集了许多其他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相信你们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下面,我们就围绕“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这样的话题畅所欲言吧!二 读提示,做准备
读提示,看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内容:(1)自己了解的生命现象;(2)身边热爱生命的故事;(3)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故事要生动、具体;(3)表述要清楚、流畅、态度自然。
三 组内谈,互评价
1.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材料,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等进行辅助说明,相互评价。
2.评选优秀人选,大家共同帮助,准备班上交流。四 班内汇报,共同探讨
各组代表谈,其他组可以提问题,可以进行评价,可以谈听后的感受。
五 老师小结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它是宝贵的,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通过今天我们大家共同谈论生命,相信你对生命的感悟又进了一层。让我们每个人共同把握生命,珍爱生命,让生命在我们这里创造辉煌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练习。
2.练习口语交际的演讲,选择感受深的内容写下来。3.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及口语交际的演讲,我们对生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实践的。在这一过程中,你一定有感受最深的内容,请你把它写下来。要求内容要具体,感受要真实,题目自拟,写后修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和习作的内容办成墙报。
二 选择内容
1.感受深的某一件事或某一方面的几件事。2.给你的生活带来启发、具有指导意义的事。三 拟定题目
1.以内容为题:如《触摸春天》。
2.以中心为题:如《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3.可以是短词、短句,要全面概括整篇文章,要非常醒目。四 确定中心
思考:你的感受是什么,怎样指导你的生活?你的认识有哪些转变?
五 理解顺序
1.在“热爱生活 珍惜生命”的演讲中,哪件事给你印象深刻? 2.事情的内容是什么?(概括写,感受深的内容稍详。)3.感受是什么?(对事情的看法,结合实例再谈谈你的认识、想法和打算。)六 写作文草稿 七 写后修改 例文: 我真想帮帮那些艾滋孤儿
11月23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了“艾滋孤儿跟我回家”的节目。看完这个节目,我感到很难受,心想:我能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节目讲的是河南广田的农民朱进中收养了55个艾滋孤儿。这些孩子的家里很穷,父母为了孩子上学和维持生活,被迫靠卖血挣钱。可是有些不法商人为了多赚钱,不按医学常规乱采血,使得很多人感染上艾滋病而过早身亡,留下大批的艾滋孤儿。朴实善良的朱进中看这些孩子实在可怜,就自己办了个“关爱之家”。从此,这些孤儿有了新爸爸。当初,一位热心的台湾画家每月资助一些生活费,可现在已断了资助。朱进中和孩子们已有一个多月没钱买粮食了,饿了就到地里去挖点儿萝卜和红薯充饥。钱把“关爱之家”逼到了尽
头。
能住进“关爱之家”的孩子还是幸运的呢。朱进中现在还不断接到希望住进“关爱之家”的申请,有的孤儿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有的寄养在别人家里,生活状况十分凄惨。但是因为条件有限,他们得不到“关爱之家”的照顾。据专家说,目前中国艾滋病人已超过百万,艾滋孤儿有26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如果这些孤儿得不到关爱,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新年快要到了,“关爱之家”的孩子们的心愿是一支钢笔、一个本子、一本书。艾滋孤儿所梦想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些在父母关爱之下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唾手可得。虽然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大事,但可以拿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为他们买点儿书,写封鼓励的信。我想,他们收到我的新年礼物和祝福,一定会露出开心的笑容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集中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我要把朱进中和“关爱之家”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们听,让大家都来帮帮艾滋孤儿,使他们在温暖的大家庭里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训练项目。
2.了解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积累名言,读成语故事。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老师导入:本单元我们阅读课文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以使我们很好地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学们,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你又发现了什么更妙的方法? 2.学生交流。3.读“我的发现”。
看看小林、小东发现了什么方法。
4.举出文中的例子,互相谈谈你是运用哪种方法读懂的。二 日积月累
1.读有关感悟生命的名人名言。读准字音。2.谈谈自己的理解。3.练习背诵。4.做成书签。三 成语故事
1.读成语故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
练习讲述故事。
3.可以搜集其他喜爱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