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选修4
[随堂基础巩固] 1.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的水解不属于离子反应 B.溶液的pH发生改变 C.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D.没有中和反应发生
解析:盐的水解属于离子反应,选项A不正确;像CH3COONH4这样的弱酸弱碱盐,CH3COO-和NH4的水解程度一样大,水解后溶液仍然呈中性,溶液的pH不发生改变,选项B也不正+确;盐类发生水解,实质是促进水的电离,选项C正确;盐类水解反应的逆过程是中和反应,因此有中和反应发生。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碱性的是()A.NaHSOC.NaHCO3
B.Na2SO4 D.NH3
解析:本题考查水解的实质及规律。A项,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不发生水解;B项,Na2SO4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C项是弱酸的酸式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D项NH3是非电解质,溶于水后生成弱碱。故选C。
答案:C 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是()A.SO2
B.Na2CO3 D.NaClO C.KMnO4
解析:A项SO2的水溶液呈酸性,C项KMnO4溶液呈中性,Na2CO3和NaClO溶液呈碱性,但B项不能漂白,D项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答案:D 4.(2011·沙市高二期末检测)pH=4的醋酸和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关系前者与后者比较()A.大于
C.等于
+
B.小于 D.无法确定
解析:NH4Cl溶液中由于NH4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CH3COOH溶液中,由于CH3COOH电离出的H抑制了H2O的电离。+ 1 答案:B 5.写出下列物质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程式,并指明水溶液的酸碱性:
(1)Na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Na2S、NaHCO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CuSO4、NH4Cl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
答案:(1)S2-+H-2OHS+OH-
;碱性(2)Cu2++2H2OCu(OH)+
2+2H;酸性(3)NH+4+H2ONH3·H2O+H+
;酸性(4)HCO-3+H2OH2CO3+OH-;碱性
第二篇:【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选修4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堂基础巩固 新人教版选修4
[随堂基础巩固]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主要特征是()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解析:一定条件下,当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表明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D 2.分析各选项中的各组反应,其中互为可逆反应的是()△A.2KHCO3===== K2CO3+H2O+CO2↑ K2CO3+H2O+CO2===2KHCO3
B.CO2+H2O===H2CO3 H2CO3===CO2+H2O △C.NH3+HCl===NH4Cl NH4Cl===== NH3+HCl 电解点燃D.2NaCl=====2Na+Cl2↑ 2Na+Cl2=====2NaCl
解析:可逆反应是指同一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而选项A、C、D中的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均不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B 3.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3H2A.3v正(N2)=v正(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v正(N2)=v逆(NH3)D.v正(N2)=3v逆(H2)C.2v正(H2)=3v逆(NH3)
解析:如果v(正)与v(逆)的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v(正)∶v′(正)或v(逆)∶v′(逆)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4.在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 C.X2为0.2 mol/L
B.Y2为0.4 mol/L D.Z为0.4 mol/L 解析:本题可用“一边倒”法来判断:
X2 + Y2①全部为反应物 0.2 0.4 0 ②最多的生成物 0 0.2 0.4 即可得各物质浓度的取值范围: 0 0.2 mol·L CO2(g)+H2(g)ΔH>0。反应 -1- 1-1 -1 2Z (1)根据上图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时;c(H2)=__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 ①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②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解析:(1)由图可知10 min时达到平衡,v(CO)=v(CO2)=0.03 mol·L÷10 min=0.003 mol·L·min。由化学方程式得c(H2)=c(CO2)=0.03 mol·L。 (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的百分组成不变,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所以①③可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 答案:(1)0.003 mol·L·min 0.03 mol·L(2)①③ -1 -1 -1-1-1 -1 -1 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4(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温度等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反应的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分析。2.了解水解原理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类盐的水解规律分析、各类盐水解后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的分析,掌握判断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和方法。 2.通过对盐类水解的微观分析,提高用微观规律分析宏观现象的能力。 3.通过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提高运用弱酸和弱碱的电离、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盐类水解的规律的总结,体会事物变化的那种丰富多彩的内在美。 2.通过盐类水解中丰富多样的实验现象、多姿多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影响盐类水解因素。(3)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4)教学建议 盐类的水解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盐类的水解是本章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是在学习盐类水解的本质及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盐类水解达到平衡后,如何改变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克服盐类水解的不利影响,使盐类水解向有利的方向移动。 本节是盐类水解理论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重点是盐类水解的几点应用,关键是应用盐类水解平衡解决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盐类水解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经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高中学生学习踏实,天性活泼,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运用“诱思探究”思想的教学规律: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盐类水解的应用是盐类水解知识的迁移运用。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课前分好探究小组,每四人为一组,把本节课用到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按组准备好,课堂上综合调动学生动手做、动脑思、动笔写、动口议、动耳听、动眼看、动情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愉快、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自主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一、(课件投影)创设情境,回忆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有哪些?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哪些? 3、写出下列物质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溶液的酸碱性。CH3COONa、Na2CO3、AlCl3 (设计意图:以复习的形式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奠定理论基础。) (简要实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踊跃发言,并派代表上讲台把第3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二、运用理论,归纳应用 (一)(课件投影)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1、NaHCO3 2、KCl 3、Cu(NO3)2 4、KClO 5、NaF(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实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实现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螺旋式上升。) (简要实录:学生热烈讨论,相互表达,运用盐类水解规律顺利得出结论。)导入二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其原因是由于盐类的水解。本节课的内容是复习水解实质、规律及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活动】回忆思考有关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其规律。 【投影演示】(1)少量CH3COONa固体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培养皿,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再加入少量水。(2)少量镁粉投入盛有NH4Cl水溶液的培养皿。 【提问】请结合两个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其本质原因,并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记录现象:(1)开始酚酞不变色,加水后变红色;(2)有气泡产生。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现象得出: 实验(1)CH3COO-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CH3COOH,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溶液显碱性。因此盐类水解,水也是必要的反应物之一。CH3COO-+H2O + CH3COOH+OH-实验(2)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镁与水解产生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NH4+ + H2O+2+NH3·H2O + H + Mg+2H = Mg + H2↑ 由于水解平衡的正向移动,产生的气体中除氢气可能也有氨气。【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 一、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过程: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_______性,原因_______________; 氯化铝溶液呈_______性,原因_______________; 碱性,醋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酸性,铝离子水解呈酸性 (2)下列盐溶于水,水中的OH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越高。 越低。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 ∴ ∴ 的酸性比 水解程度大于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酸性强。 水解程度。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 溶液中,溶液中,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在【例题】在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及 …………………………(1) 中,溶液中: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将(2)-(1)得 …………………………………(2)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A. C.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与 和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溶液(约1mol/L)及起 溶液和 溶液代替 代替 溶液的体 溶液,在使用时 溶液,在使用时也 溶液。 溶液中混有的。 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积比约是________。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________;若用固体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________。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________。 Al + 3HCO3 =Al(OH)3↓ + 3CO3↑,1:3,碳酸钠与硫酸铝反应的速率比碳酸氢钠与硫酸铝反应的速率慢,硫酸铝溶液呈酸性,会腐蚀铁筒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抑制 水解。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液。方法:加酸()3+-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教案点评: 本教案在巩固、提高第一课时盐类水解规律的同时,又扩展了盐类水解的规律的应用范围,在本课时增加了有关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此类问题在很多高考试题中都出现过。 在本教案的最后,又介绍了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体现了生活离不开化学的这一特点。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基础随堂巩固] 1.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解析:毛泽东在离开韶山前所接受的仅是早期启蒙教育,开始接受近代科学知识是进入新式学堂学习之后;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是毛泽东随着思想的不断成熟而产生的做法;毛泽东抄写这首诗,确实表现了毛泽东的志向,但在当时他并非无产阶级革命家。 答案:B 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B.井冈山会师 D.长征 解析:从材料信息“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可知“伟大传奇”是指长征。答案:D 3.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是在() A.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B.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中共成立时,尚没有自己掌握控制的军队;八七会议时,毛泽东作为当时党中央临时政治局派出的干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4.毛泽东于1956年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取了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 B.标志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思路 C.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政策的著作 D.重点讨论了中苏关系等政治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十大关系》内容、特点和意义的理解。《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等问题,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也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理论渊源。 答案:D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 2. 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 使学生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识】 ①什么是离子键?哪些类型物质含有离子键? ②用电子式表示NaCl,CaF2的形成过程。【探究】 (1)画出H、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2)分析H、Cl的原子结构。 (3)H、Cl要达到稳定结构,要怎么办?(4)H2、Cl2、HCl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 (5)怎样让Cl2各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是通过得失电子吗? 【强调】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使Cl2各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我们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板书】..:: Cl..l...+....: C..Cl..........:: Cl.: CCll :l......【思考】 氢气的形成过程呢? 【讲】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也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像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板书]二.共价键 1、定义:相邻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相互作用。 【讲】请同学们观看如下共价键,分析共价键形成的微粒,成建性质,归纳总结出书写共价键时的注意事项? 【板书】 (1)成键粒子:原子 (2)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问】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讲】得或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或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板书】 2.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 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3,FeCl3,BeCl2; 【讲】像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问】还有哪些是共价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讲】刚才我们所例举的化合物都符合我们所说的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条件,那是不是所有的由非金属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呢? 【讲】像NH4Cl,(NH4)2SO4 等铵盐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是是离子化合物。NH4+我们把它当作金属离子。 【问】那么共价键都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呢? 【板书】 3.存在: 1 非金属单质 ○② 原子团 ③ 气态氢化物,酸分子,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讲】共价键是在分子、原子、原子团中,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参与成键的原子各自提供未成对的价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一对电子同时围绕成键的两原子核运动,并在原子核间出现的几率最大,通过这样的共用电子对与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共价键。【讲】在HCl分子中,由于Cl原子对电子对的吸引力比H原子强,所以,电子对偏向Cl一方,即氯略显负电性,H略显正电性,但作为整体仍显电中性,以上过程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板书】 4、电子式表示: 【讲】在HCl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转移,并未形成阴阳离子。因而,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时不能标电荷,在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首先需要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需共用几对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书写。【基础巩固】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O2、N2、OH、H2O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CH4、NH3、HF 【讲】在HF分子中,F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H原子,电子对偏向于F原子方向,即F原子带部分负电荷,H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整个分子显中性,在HF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电子的得失,也未形成阴阳离子,所以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投影小结】在书写电子式时要注意: 1.电子对共用不归属于成键其中任何一个原子,不能像离子化合物一样用“[ ]” 2.不能用“→”表示电子的转移。【思考与交流】 根据H2、Cl2、O2 的电子式思考为什么H2、Cl2、O2 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从电子式的角度考虑) 【讲】因为H、Cl、O、N两两结合才能形成稳定结构,而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本身就具有稳定结构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基础巩固】 ―用结构式表示:N2、CH4、NH3、CO2、HCl、HClO 【板书】 5.共价键的种类: 【讲】在我们以上所接触的分子中,有些共用电子对处在中间位置,也有些偏向成键原子的其中一方。因此,我们又可以把共价键分为:电子对处在中间的称为非极性键(也就是两者吸引电子的能力一样,指相同元素原子),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的称为极性键(两者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就是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 【板书】 (2)非极性键:电子对处在成键原子中间; 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 【基础巩固】 判断Cl2、N2、HCl、NH3、NaOH、H2O2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相关知识,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形成过程,共价键的分类,我们要能够判断出极性键、非极性键。【课后强化练习】 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HI B.NaOH C.BrD.NaCl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2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B.CO2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C.SO2与H2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 D.盐酸中含有H+和Cl-,故HCl为离子化合物 3.含有下列键型的物质,可能为单质的是() A.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 D.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5.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VIIA族。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H]-;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②③④ D.有①②③④ 板书设计 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1)成键粒子:原子 (2)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结合; 部分金属元素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如AlCl3,FeCl3 ,BeCl2; 3.存在:(1)非金属单质 (2)原子团 (3)气态氢化物,酸分子,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4、电子式表示: 5.共价键的种类: (1) 非极性键:电子对处在成键原子中间(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物质); 极性键:电子对偏向于成键原子其中一方(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物质。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内容,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已经比较熟悉,并且对元素性质与结构之间也有所了解,因此在涉及该部分时,我选择了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离子键的相关内容,然后采用类比的方式学习共价键的相关内容,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对共价键极性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利用生活中比较生动形象的离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我紧紧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题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第三篇:高中化学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4
第四篇:2013【三维设计】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下作业第五单元第4课基础随堂巩固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