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段词语教学
低段词语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字词的积累为主要任务,所以,字词积累的本身理所当然就成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可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字词教学深层次的目的其实还在于为日后的阅读和进入写作奠定基础。我们通常所讲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要求应当在词的语境中进行字的教学,在句的语境中进行词的教学,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们字的教学以词的学习为目的;词的教学以句的学习为目的。教师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注意到自己教学的这一特点,让字词教学的目光更加深广一些,树立起服务于阅读和写作这一较为长远目标的字词教学意识。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识字与扩词、成句紧密结合,让字词教学立体化
低年级学生的言语特点是短句多,以词代句多。识字教学的时候就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扩词,并且适时引导扩词成句,扩成超过单一意义的句子,甚至句群。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将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言语运用起来,并成为字词教学的重要补充,实现课内外的融合,立体地进行字词教学。
比如教学“花”这个字,教师先让学生组词。学生可能组成:小花、花朵、鲜花、花篮等。教师则可以选取其中的“小花”一词,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扩词成句的训练。
师:多少朵小花?
生:一朵小花。
师:一朵什么样的小花?
生:一朵漂亮的(鲜艳的、美丽的)小花。
师: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看到的一朵漂亮的小花?
生:早晨,我在草地上看到一朵漂亮的小花。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把有一定情节的内容加进去,激发兴趣,让学生继续扩展。这样,在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说出或写出一段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意思的话。这样的做法持之以恒下去,往往会形成孩子们别具特色的课间言语游戏,那就会取得更加大的成就。
二、让字词跟图画结合,做到图文并茂
我从小孩子喜欢画画入手,学习字词的时候,注意引导孩子们把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画自己喜欢的画,写自己想说的话”。这种动手动脑自由度非常高的表达方式,深受儿童的欢迎。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我们并不指望他们真能写出什么,只想借此激发他们对“画画写话”的兴趣,早早播下一颗等待萌发的语文的种子。
具体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创设情境,来激发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表现欲望。在教学集中识字课的时候,我喜欢让孩子在充分读词,尽情想象之后,用画笔来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写上最想说的话,一句两句都行,用水彩笔直接写在画面上,不讲究任何格式,随心所欲地去“创作”。课堂上,孩子们尽情地画呀、写呀,激动得跑来跑去,互相交流。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上,内容丰富极了:有的画了几座漂亮的小房子,还加上白云、小鸟、小树等,写上“我xǐ欢画fáng子,我画的fáng子很piào亮,我很开心。”有个小女孩画了一只四不像小猫,还画了数不清的雨点儿,写上:“下雨了,小猫gǎn快pǎo回家呀!”„„
作品幼稚可爱,画面色彩鲜艳,虽然只写了一两句话,而且大多是半拼音半文字,版面的安排也很随意,但在孩子的眼里,自己的作品是最美丽的,毕竟他们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像这样由词生画,由画生话,不仅巩固了识字效果,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写话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三、引导孩子喜欢阅读,让字词学习在自主阅读中升华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本质特性。就工具性这一点来说,它要求语文的学习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识字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识字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进行阅读和写作。经验和专家们告诉我们,大量阅读是巩固识字、活化识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可是,低年级的孩子识字不多,他们的思维能力、辨别能力还不强。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在激发阅读兴趣,提供适宜读本上动脑筋,想办法。
通常来说,低年级的读本要做到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图画书的作用不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但生活中,教师或者家长在选择图画书方面不太注重情趣却是要引以为戒的。
孩子阅读经典历来是人们所倡导的。笔者建议,一定要在班上设立图书角──花不了几个钱的,作用却很大──图书角放置的图书必须由老师精心选择。要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并要有老师在场,借以维护一个和雅的阅读氛围。
针对并不乐观的家庭阅读,要倡导班级内部的小组阅读、同伴阅读、师生共读。让这样的“共同”有效经营出属于班级独有的语言环境,情感境遇,进而让孩子们拥有共同的精神风貌。
不要对孩子们提出过于现实的阅读任务。只要他们喜欢阅读这样的校园生活方式,读多读少,读快读慢,都是可以忽略的。始终要记住,阅读是一个人最优雅的生存方式。关心孩子们的阅读,就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字词学习,写作学习,更具有终极关怀的人本意义。
第二篇:低段词语教学论文
词语教学,还原“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巧妙地渗透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善情感的体验,积累语言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段
阅读教学
渗透
词语理解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是啊,汉字是有情有义的。但是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稿)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 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些表述,给了笔者实施低段阅读词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
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低年段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而生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一课理解“炸开”这个词语时,我制作了教学课件,画面中的豌豆在太阳的暴晒下瞬间炸开,蹦得很远。学生观看了生动有趣的画面,有的说,我看到豌豆都被炸得飞远了;有的说我看到豌豆被炸开了,飞出去的速度很快;还有的说,我放鞭炮的时候,鞭炮就是这样“嘭”的一声炸开的。学生的精彩回答已经证明,他们理解了“炸开”的意思。这时候,我再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豌豆就是用这样迅速飞跃的方式传播的。小朋
友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把它们 “瞬间炸开,飞快传播的样子”准确地读出来。学生读课文的感情立刻显得饱满了很多。教学这一课的“纷纷出发”这个词语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能启发他们联系同学们走出教室做早操的场景进行说话,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基于低年级孩子形象性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给他们直观的形象,给他们有趣的引导,他们的想象才有基础,他们的理解才有抓手,他们的表达才有源头。正是老师准确地抓住了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了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生动。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在低年级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低年级最常用的就是同类词拓展积累。在《两只小狮子》(人教版二上)一课中有很多的ABB式的词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学习的。我先出示“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句子中去掉这两个词语或者换成“懒惰和缓慢”,和原文对比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对比朗读中感觉到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把懒狮子的懒惰的样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表演读得声情并茂。继而引导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这类的词语,他们的兴趣和积累词语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了。
由此可见,低段的词语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给文章带来的生动,由此拓展到其他的同类型词语,学会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
很难感受到这一点,怎么办?窦桂梅老师的《丑小鸭》这一课给出了答案。
师:细心的你在这三个片断中一定会听出来,鸭子欺负它都有一个动作“啄”,课文这里也有“啄”,哪个“啄”让你感受更深刻?(生答略)师:鸭妈妈的“啄”和别的鸭子的“啄”一样吗?怎么不同?读原文,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这里的“啄”表现了鸭妈妈对丑小鸭的疼爱。师:是怎样的“啄”? 生:是疼爱的“啄”,是轻轻地“啄”。
师:好啊,把你的感受放到课文中去读读这段话。(生温柔地读课文)师:鸭子欺负小鸭的“啄”是怎样的“啄”? 生:是狠狠地“啄”。生:是讨厌地“啄”。生:是无情地“啄”。
师:把你的感觉再送到文章中去读,你会发现你读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生有感情地读)师:看似同一个词,是简单重复,但是内涵却是丰富的,这就是语言的内涵。窦老师让学生把动词“啄”字置于具体的情节之中,引领孩子们返回文本细细品味,从简单重复中发现丰富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童话的味道来。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在第二课时后半部分还有一次精彩的演绎,窦老师引导学生分辨两处“藏”有何不同,“小鸭在天鹅的世界里为什么还要藏呢,它究竟藏的是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品词析句,学会了从简单中看出深刻。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
在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读词语,让词语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联系
起来。这样,词语才不会被忘记,才容易被提取,被运用。在《两只鸟蛋》一课中“焦急不安”是重点词语,孩子们要真正从内心去体会鸟妈妈的焦急不安是比较难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孩子们想象鸟妈妈回家不见了它的宝贝——两只鸟蛋,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有孩子说:鸟妈妈会扇着翅膀到处寻找自己的宝贝,它会边飞边喊自己宝贝的名字;有孩子说:鸟妈妈会用向自己周围的邻居打听自己孩子的下落,没有消息时鸟妈妈是多么的焦急难过啊;还有孩子说:鸟妈妈会一边飞一边伤心地喊:“孩子!孩子!我的孩子!你在哪里?谁抱走了我的孩子,快还给我!”一句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鸟妈妈的“焦急不安”,连老师也不禁皱起眉头替鸟妈妈焦急起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什么叫做焦急不安。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想,入境地读,既读出了词语的内涵又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从他们口中读出的词语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了。
阅读,是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的使命就是让一个个干瘪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形象鲜活的生命符号,“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学生内心的深处,让其难以忘怀。词语中蕴藏着训练,词语中蕴藏着对话,词语中蕴藏着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用智慧把词语教学这一万物凋零的“冰寒地带”,变成一片“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让一朵朵词语的小花在这里绚丽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参考文献:
2011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州期刊《词语教学,撑起低段阅读教学的一片天》 2011.10 管叶青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也出“彩”》《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第 11期
第三篇:低段语文抓住词语教学
低段语文抓住词语教学,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儿童要理解和运用 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抓手,是字、句、段、篇的纽带。它好比建筑时的一块块砖,建筑工人依靠这小小的建筑材料,构建了一幢幢高楼大厦,而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凭借着丰富的语言积累,便能挥洒出优美的文章。一、二、三年级是学生积累和初步正确运用词语的关键期,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1—3学段的词语教学作出了如下目标定位: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呈现反璞归真的态势,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仍不见较大的改观。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词句,为什么说话、作文还是词汇贫乏,错话连篇?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学生语言运用指导和训练的不足。学习语言除了积累,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并有所创造。积累是为运用做准备的,会运用才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而这恰恰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盲点。
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强,初步接触阅读课文,对优美的词句有着新鲜感,同时对它们的意思又是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传统的词语教学就是以词解词,学生听了似懂非懂。那么如何在低年级就开始重视词语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低段语文的词语教学。
一、创设情景,再现词语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基本上都具有鲜明的形象。但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通过教材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仿佛看到课文描写的形象,感受体验,同时又通过所感受的形象体会语感,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教学首先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如果是纯客观地分析语言文字,课文中生动的形象及场景,都在遥远的地方,至于久远年代的人和事,距离学生就更远了。没有感受,就不能产生情感。没有感受,教材语言的内涵及韵味就无法深刻地去体会。
(一)联系生活
生活展现词语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有些词语意义比较抽象,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于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曾见过、做过、体验过。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理解。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习惯”一词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人类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玩耍、学习、工作?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呢?每天放学回家后,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就是习惯。接着,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些什么习惯?请大家评一评哪些是好习惯?那些是坏习惯?并提醒学生注意,要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讲到这里,习惯是什么意思?已不必再多说了。
(二)图画再现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词语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词语内容想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1、简笔画
由于简笔画是边讲边画,画面是从无到有,逐步形成,画面处于变化之中。这一特点,就必然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因而用简笔画很容易把学生带入词语情境。有些词语所说的现象,比较抽象,但又不需要对表明某一现象的画面作细致的描绘,这时运用简笔画说明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就会一目了然。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第二自然段写西沙群岛一带,海水显出种种色彩,接着说明了原因是“因为海底有高耸的山崖,有低陷的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痛了。”这一现象学生是十分陌生的——大海他们没有见过,海底有高山峡谷,更是想也没想到的事。所以需要教师的简笔画再现教材描写的情境。简要几笔,学生便知道了海底的“山崖”、“峡谷”的是什么样的,也能明白海水深浅及海面色彩各异的原因。
2、剪贴画
剪贴画以图形表现形体轮廓,不像放大图那样要求逼真,只要大体形似即可,即使有些变形也无妨。因此制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剪贴画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贴上拆下,灵活运用,使画面充满生气。凡是无需细致描绘的词语画面,只需显示形体轮廓,就能再现词语情境的,便用剪贴画再现。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文中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井沿”一词,可以便可运用剪贴画创设情境展开教学。初知课文大意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发生的地方。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井”后,向学生提问:故事里有几个角色?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并让学生上台将小鸟与青蛙贴在相应的位置,随机展开词语的教学,引导出“井边”就是“井沿”,“沿”是“边”的意思。例如河边就可以用“河沿”,帽子边就叫“帽沿”„„这样一个简单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把故事里的角色,角色所处的不同的空间位置搞清楚了。“井沿”一词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十分有趣,毫不费力。
3、课文插图
低段教材图文并茂,是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资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可视、可听的情境之中认识事物,自然而真切地感悟这些字词的意思。《荷花》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挨挨挤挤”,说明荷叶长得多,长势茂盛。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呢?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学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的菏叶。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理解,已经懂了“挨挨挤挤”的意思,理解了词语,还要学会运用。随后,让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挨挨挤挤的,巩固对词语的理解。
4、多媒体
把词语的内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这些词语随着学生语感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学生生活积累的日益丰富,在今后的阅读中,如果再遇到有关词语,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就会日渐明晰、准确。
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描写秋天景致的三组词语,其中“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这两个描绘秋天美丽景色的词,孩子们最难理解。教学时,教师让孩子们读准,读熟课文后,让孩子们说说看到了秋天哪些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很快说了:“蓝蓝的天空中大雁排着队向南飞;果园里,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挂满枝头;田野,棉花、稻子成熟了„„”然后,可用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秋季森林景色的图片,让孩子们说说秋天的树林有哪些特点?渐渐地孩子们明白了什么叫“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以上教学课例,通过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把难以理解的词语以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教者轻松,学者快乐。
二、动作演示,体验词语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体验感悟。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词语的内容,才能使他们在亲身的体验中领悟词语表达的意思,从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
(一)模仿演示
通过动作来学语言,学生对动作本身是理解的,转化为行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所感受,有内心的体验。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有些词。虽然通俗、浅显,表面看起来很容易接受,但是学生对词的领悟实际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只简单训练,学生想真正掌握和正确运用,就比较难,甚至会产生岐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让学生亲身演示词语的涵义,使学生在亲身的演示中感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表达各种动物尾巴活动的动作:摇、甩、摆,可以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活灵活现地表演。再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簇拥”的理解,可请几个孩子上台紧紧地围着老师,来感受文中铃兰花簇拥野蔷薇的画面。
(二)角色扮演
儿童是天生的演员,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从现在开始》一课,一开始便以狮子大王的身份出现,让学生把自已想像成童话中的一个小动物,感受猫头鹰和袋鼠所下的命令是否合理,学生模拟小动物“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要跳着走路”,通过体验,学生不由自主地叫起苦来,把心里的不满、埋怨、担心都表现出来,这时学生理解“叫苦连天”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朗读感悟,内化词语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经过作者的精心选词,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方法是入情入境地朗读,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一些表达作者十分强烈思想感情的词语,要反复启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感情得到熏陶,在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词的意思。
(一)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要想准确地理解一句话,就要拿捏好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其实朗读也是如此。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将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内化,使理解词语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品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盘古开天地》中“滋润”一词的教学。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的?这滋润万物的雨露,都滋润了什么呢?待学生的回答过后,教师可做引导: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将实际生活与感情朗读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把声音读得柔软些,舒服些。当学生把句子所表达意思读出来时,对“滋润”这个词语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
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知晓“滋润”的意思,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就使学生不但真正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知道这个词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此时,“滋润”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它更带着人们舒服的感觉。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抓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词语教学与朗读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融合、有机整合在一起的,而非互相割裂的个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要遇到以前没有出现的词语就要进行教学,让学生去记住词义体会感情的话,一方面,这样的学习是费时而低效的,加重学生学习和负担;另一方面,这样会大大地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会脱离了作者写作的原意。其实很多课文,都有他的词眼,如:《蜜蜂引路》中的“向导”,《日月潭》的“风光秀丽”,《黄山奇石》的“奇形怪状”,《一分钟》的“后悔”,《称赞》中的“称赞”„„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内容新颖,故事性强。通过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教育学生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不依赖父母生活”。教学时,我从课文中“苦头”一词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苦头,是怎样对待那些苦头的。等学生发言完毕,不要急着下结论,话锋一转,说:“课文里的小狮子也遇到了苦头,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对待苦头的?”沿着这条教学主线,抓住重点词句巧妙点拨,以此引出狮子练习本领时的重点句子,抓住词语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吸收,直至内化,充分理解“苦头”一词,达到理解词语与朗读感悟文本的双重目的。
四、迁移拓展,运用词语
词语教学应该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词语进行运用。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师要有广阔的语言学习的视野,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学生思维引向自己的生活中去,在有形又有色的情景当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一)复习积累中运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选好训练的点,以词语为突破口,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让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教材,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例如在教学新词语的时候,可让学生由新学的一个词语引出一类,促进积累。如教学《红领巾真好》中由“蓬松的羽毛”和“可爱的小鸟”“翠绿的树苗”、引出“活泼的孩子”、“水汪汪的眼睛“等。这样,以后学生在运用词语的时候就不会单一枯燥,重复无味了。
(二)扩展积累中运用
随着课文阅读的开阔,学生接触的词语也越来越多,但对于这些词语,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很粗浅的,为了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机引导,由一词带一串。如《夕阳真美》中的“笑眯眯、水汪汪”引出“绿油油、黄澄澄„„”等。
(三)口语交际中运用
加强词语教学,必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给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如在《科里亚的木匣》一课中,学习“果然”,先让学生说说科里亚埋木匣子的方法?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是怎么找到木匣子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后。接着结合实际,说说哪些时候我们也能用上“果然”这个词语?最后学会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总之,词语的教学不能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词语,更要灵活处理词语。这样才能根植于语文这块沃土,推敲文字,细细品味语言的魅力,使课语文更堂教学精彩。
第四篇: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霞浦县第二小学 周雪云
词语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字、句、段、篇”教学的桥梁和纽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亦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往往处于“软肋”地位,它的教学过程通常还是“三步曲”——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我们长时间使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和灌输的手段,会使词语教学变得陈旧呆板,单调无味,从而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小学低段教学,识字量特别大,它是积累词汇,为写句、段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词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词语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有提升,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呢?
我认为扎实、灵动而有效的词语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能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列举以下几条策略。
一、欣赏图片,让词语在直观中形象起来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这一点尤其突出表现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 1 生学习的兴趣,为解词提供了形象的便利。例如第一册《识字6》是关于城市的词串教学,有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挺陌生的。教师可以通过挂图、课件,建立每行词语之间的联系,搭起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形象的视频材料,色彩鲜明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通过词语和图片的对应联系,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了解了现代化的城市,强化了对词语的记忆。低年级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应抓住这些有效资源。课标中提出: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教学中,我也经常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比如《美丽的丹顶鹤》的教学中,“引吭高歌”“展翅飞翔”这两个词语,只要引导学生将插图与语句一对照,无须多讲,学生自明。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感受到丹顶鹤优美的姿态,领略其美的形象。
二、链接生活,让词语在具体经验中鲜活起来
俗话说:生活即课堂。《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字词教学,除了课堂、课本之外,还有一个“课堂”、一个“老师”,那就是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要想真正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有一定困难。这正需要老师在教材中找准切入点——贴近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比如《梅兰芳学艺》中的“料子”的理解: 师:(指自己的上衣)这就是料子。这是毛衣的料子。
(抖动自己的裤管)这种料子适合做什么? 生:做裤子。
师:(指生的红领巾)这种料子适合做裤子吗? 生:不能,不适合。
师:是的,人就像布料子一样,有的人适合做老师,有的人适合做演员。梅兰芳的师傅认为梅兰芳——
生接:不是唱戏的料子。
此例中,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对料子的理解,由料子的本义渐渐迁移到人身上来,将“料子”的双重意思讲解得清清楚楚。
三、结合上下文,让词语在融会贯通中深刻起来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章词句的意思”是课标对低年级词句理解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师:小松树对谁感到惭愧呢? 生:小松树对大松树感到惭愧。师:他为什么感到惭愧呢?
生:他是听了风伯伯的话才感到惭愧。师:惭愧的人,它是怎么表现的呢? 生:低下头。
师:低下头的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怎么能这么看不起大松树呢?我对大松树那么没有礼貌,他都没有和我计较,我要和他道歉。
师: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这就是惭愧。
生: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它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所以它很惭愧。
师:小松树很难为情,惭愧极了。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这是《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的教学片断。通过对“惭愧”一词的深入体会和扩展,引导学生层层推进,上联下系,细细品味这个词,引申出惭愧的对象、惭愧的事情、惭愧的动作,通过几次语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去反复涵咏。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对词语的上下求索,前后勾连,不断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惭愧”所引起的对课文的融会贯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四、动作演示,让词语在观察中明晰起来
词语理解最直观最便捷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比较抽象的词语很难一下子领悟,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可使词语和表象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词义,还会增加更多的乐趣,激起学习的更多兴趣。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采用让学生演示的办法。师:哪个小朋友来当这只乌鸦,看看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请一生上台。
师:小朋友们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他应该怎么做? 生读课文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得不错,接下来乌鸦要做了,请大家仔细看水有什么变化。
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师:你发现水是怎么升高的吗》? 生:水是一点一点升高的。生:水是很慢很慢升高的。
生:一颗小石子放进去根本感觉不到水在升高,叼了好几颗进去,才发觉水有点升高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水就是这样慢慢的、慢慢地升高的,这就是“渐渐地升高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词语。
演示乌鸦喝水,调动学生积极性;观察水有什么变化,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感官充分调动,有意注意加倍强化,再进行生动直观的演示,“渐渐”就在孩子们眼中明晰起来,乌鸦的快乐也就容易体会了。
五、指导朗读,让词语在感悟中更“有味”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时,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感悟,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例如:苏教版小语二年级课文《蜗牛的奖杯》一课中“天长日久“的理 解,我不直接讲解词义,而是让学生在慢慢的朗读中去感悟词义。我问:“你们为什么把天长日久读得特别慢,特别长?”生答:“因为天长日久就是很久很久,所以要读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了词义。又如教学《月亮湾》这课中对“缓缓地”一词的理解,我指导学生放慢语速,边读边想象水流的样子,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水流的舒缓轻柔。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通过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对词语加深了印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灵活运用,让词语在表达中内化起来。
词语教学是一个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学生词语,最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会具体地运用这个词语。表达和运用才是学习词语的最高境界。学过的词语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得到表达,才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否则就好似纸上谈兵。
引用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流利”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说并用上“流利”这个词?
生:他背古诗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谁能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
生:他背得多么流利啊!
师:(拿出钢笔写字,钢笔不出水)谁能用上“流利”一词,把我刚才的动作说一下?
生: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不出水,写字很不流利。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创设了很多真实生动的语言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词语的实践性操作。对于“流利”这个词语的运用,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学到的知识内化了。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词语的意思,恰当地运用词语。
第五篇:对小学低段词语教学的反思
对小学低段词语教学的反思
---------------听崔峦老师讲座有感
临听了崔峦老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记了满满六页的笔记。对于年轻的我们,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面对看似简单而并不简单的低段教学,我们除了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功底,还需要借鉴很多经验和教学技巧。“识字、写字、学词”这是听完讲座后印象最深刻的六个字,这六个字高度概括了低段教学的重点。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我们年轻老师比较薄弱的地方。抓好词语教学,明确词语教学的目标,恰当运用词语教学的有效方法,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交给学生多样的识记方法,有效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行趣味的有效积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是小学低段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紧要的任务。
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就应进行扎实、有效的词语教学。反思过去一年的教学,确实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棉花姑娘》的词语教学中。我照例出示“姑娘、蚜虫、盼望、治病、啄木鸟、斑点”这些词语,后由学生带读两遍就又出示了单个的生字,“ 姑、娘、蚜、盼、治、啄、斑”。齐读两遍后开火车读。下一个板块就是分析课文内容。让孩子们请出了四个治害虫的能手燕子、青蛙、七星瓢虫,说了各自的作用后,一堂课就结束了。反思: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两张皮——分离。本节课中的词语教学的出示 只是为学习生字做铺垫,没有起到帮助阅读的作用。使得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分 崩离析。
在一年语文教学中我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词语教学的方法。1. 利用插图理解 低段孩子以形象感知为主,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我们就可以借助插图帮助他们理解。2.对比理解。抽象的词句对于低段孩子
来说很难用自己已有的语言来表达。对比就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这类词。如一下 《曹冲称象》 中的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如何让孩子能体会并理解“直”,我用 了对比的方法。如①曹操听了就摇头。②曹操听了直摇头。读后说说两句话的理解。从交流中孩子知道曹操对大丞们的办法很不赞同。并理解了“直”在句子中 就是“不停地”。3.在充分的朗读中理解。美好的赋予情感的朗读往往能唤起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如 一下《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 子就把缸砸破了。请一生读后,交流为什么这样读,他答: ” “因为司马光想尽 快地救出小朋友,所以他要用力砸。”于是我因势利导: “这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表 示的是用力。”孩子们异口同声: “使劲。”这样就轻松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了。4.生活促理解 低段孩子虽然语言积累不多,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来帮助词语教学,把词语的理解与他们熟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5.抄写加强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先口头组词,然后老师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抄下来,加以巩固。这一步一定不允许学生偷懒,哪怕就是耽误一些时间,也要让学生抄写在书上,这样便于复习,也有利于加强记忆。
词语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低年级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运用多种直观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去理解词语,用多样的方法识记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促进 写话、习作的提高,增强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