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课学会看病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题: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不愿意”交叉描写打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质疑和反馈、体会母亲的感情。学法:通过读、画、议和感情朗读,让学生受到熏陶。课型:略读课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游子吟》
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你生病了,母亲会---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
指名读准词语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 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 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 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②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④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联系生活谈母爱。现在的你,一定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像这位母亲一样对你狠心过? 五.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收获。六.布置作业:父母的爱(小练笔)板书:
20*学会看病
犹豫 后悔 自责
狠 忐忑不安 心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六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父母的爱。教学难点:建议父母改进教育的方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质疑和反馈、体会母亲的感情。学法:通过交流自读自悟。课型:综合课 课时:3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3.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你的爸爸,你给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1)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2)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 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开火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1)是否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等等。
↘ 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4.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赏评佳作,再次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1)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 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1.将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2.可以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向报刊杂志投稿。课堂总结:习作是最主要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布置作业: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板书设计:
习
作
评议要点:
(1)是否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等等。
教学后记:
第二篇:汇报课学会看病
20*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金川区第一小学 唐文文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现在我们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特殊的爱。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2.“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启迪,受到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爱子情深。【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学完了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你对父母的爱有了怎样的认识,能说出来吗? 出示:《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爱是。《慈母情深》中,母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母爱是,父爱是。
2.师:是呀,父母的爱有各种表现形式,或批评或鼓励,或理解或支持,但都表达着对子女深深的爱。可有一位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却让孩子独自上医院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学会看病》。(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以自学为主,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2.出示词语:
①指名读,全班跟读。②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打蔫 怔住 艰涩 坠入 谴责 拖沓 忐忑不安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母亲的这种做法,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三、品读内心,感受母爱
1.引导:这位母亲愿不愿意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2.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理解母亲内心的变化。(1)课件出示母亲的两种心理。
(2)质疑:母亲为什么会这样矛盾呢?从课文中寻找答案。(3)小组交流讨论。(4)师生达成共识。
3.学习22自然段,体会母亲的痛苦。(1)齐读本段。
(2)理解“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序”。
四、想像拓展,理解母爱
1.出示句子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常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2.在这个时候,母亲见到儿子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就仿照作者的写法,写写此时母亲对儿子说的话。要求:以“孩子”开头写。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5.拓展阅读《剥豆》。
五、布置作业
以《我学会了看病》为题写一篇小练笔。提示: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
第三篇:微课 学会看病 教案
《学会看病》教案
高年段 五年级(2)班 人教版教材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后生字和课文中较难懂的词语。
2、训练学生朗读,感悟“爱”的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母亲的心态,感悟“爱”的主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0课《学会看病》。2.预习课文,找出课后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3.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是你觉得有什么词语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妈妈、儿子、心理活动),读的时候体会人物心理。5.提问:你们喜欢其中的哪一个角色,是妈妈、儿子还是旁白、心理活动? 6.生答:母亲。(大部分学生回答母亲,“她”身上的哪些特点让你喜欢了?)7.提问: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写到黑板上来)8.生答:“狠心”、“慈爱”、“慈祥”、“坚定”、“残忍”、“后悔”、“为孩子着想”、“伟大”
9.提问:那么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逐一朗读,然后齐读,紧扣学生说的描述母亲的词语调整语气,带着感情朗读)
10.逐一复述学生说的词语,然后提问:那么这样的母亲你们喜欢吗? 11.生答:喜欢。因为“她”做的这一切都是爱,无论是“残忍”、“狠心”还是“慈爱”、“坚定”都是在为“我”着想。
12.过渡: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母亲或者家人的陪伴吗?生答:不一定。师:有时候人生就像一场孤独的旅行,要一个人去看风景,引出小练笔。13.小练笔:如果有一天你也将独自旅行,没有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你会怎么做?请将你想到的写下来,目的地可以自己设定,字数不限,尽量写得丰富一些。(5分钟)
14.请学生朗读小练笔,点评(当离开母亲的怀抱的时候,用自信、勇敢去面对,成为一个温暖、大气的人,成为让母亲放心的人)
15.最后送给大家一首歌,感受一下母亲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关怀。
第四篇:学会看病评课稿
《学会看病》评课稿
上望一小
陈晓鸟
黄老师《学会看病》这一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很多方面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具体表现如下:
一、注重感悟,培养自主
自主阅读不等于学生完全自学,黄老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方法,如课文题目概括课文内容等。一开始,黄老师以“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展开讨论,让学生思考。尽管起先有学生认为“这是一位狠心的母亲”,黄老师不慌不忙,引导学生读课文,结合课文后部分再得出这其实是一位充满母爱的母亲。接着,让学生抓关键词(主要是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揣摩、品味,在师生的交流、感悟中,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母亲的心里,深切地感悟母亲的情感变化。
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黄老师的这堂课中,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雪上加霜”、“忐忑不安”、“按图索骥”、“艰涩”、“坠入“等词语的教学都非常到位有效。对“雪上加霜”这词的引导,黄老师设计得很有特色,她结合课文内容,先是理解课文中指谁雪上加霜,再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霜指什么,理解后,再分角色朗读母子对话,进一步体会母亲的做法对儿子来说的确是雪上加霜,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词语,这样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情味及意蕴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立体的形象。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黄老师安排了好几处的句式训练。在品析重点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用“时间艰涩过着,20分钟,————,——,时间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等着————心想:————————,两个小时,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想象母亲的在这两小时里的忐忑不安,再通过激情朗读,母亲那种坐立不安,为孩子无比担忧和对自己深深谴责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发起对文中母亲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学生可能还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这份情感。
总之,在这堂课中,黄老师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扎实地引领学生在训练中悟理,在朗读中悟情,在表达中抒发情感,在学习语言中飞扬情思。
第五篇: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深明事理、柔肠百转的母亲和有勇气接受磨练的儿子这两个形象。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补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难点: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简介作者。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毕淑敏的文章,它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文。
二、自学质疑
1、默读课文,把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拖沓、打蔫儿在文中形容谁?从这两个词语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面对生病的儿子,母亲一般会怎么做?课文中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
过渡:阅读课前“导读”:谁来读读课前的导读,也许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这篇文章。
1、小组合作:(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2)、把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小组内进行交流。
2、反馈
3、那么,我们就按照导读中写到的,先来读读母亲和我的对话,看能读出些什么。
4、细读人物对话,感受母亲的矛盾。1)、师与生分角色读对话。
2)、这一段对话是母子二人的对话,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
3)、品读“······”“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重的孩子”,感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5、品读人物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自读21自然段至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想一想,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等待。“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1)、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2)、再读句子。
2)、母亲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预设
1:后悔: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2)有感情读句子:“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预设
2:自责:
(1)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2)有感情读句子:“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预设
3:痛苦:
(1)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有感情读句子。
仅仅是后悔、痛苦、自责吗?还可能会——
3)、是呀,使母亲的内心越来越沉重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加剧、累积起来的——担心、后悔、自责、痛苦······呀!
4)、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6、想像儿子的内心活动,理解母爱。1)、终于,儿子平安回来了。并骄傲地向我宣布,已经学会了看病。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
2)、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就仿照着作者的写法,写写儿子的心里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 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
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 家的路,我想······
3)、学生汇报。
四、拓展文中,升华母爱。
1、是呀,你们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配乐朗读。
2、倾诉体会,赞美母爱。过渡语:现在你们还小还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总有一天会长大不再有父母的这份呵护。到那时,要想经受住生活的风吹雨打,现在就要经受锻炼。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先写下来:
(1)我想对文中的母亲说……(2)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3)我想对自己的父母说……
(4)我想对自己说……
3、教师总结:同学们,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成长,用自己的成功,让父母放心。我们班同学行吗?
文中的母亲锻炼了孩子独自看病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也让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我们懂得了要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因为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她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地母亲。
五、作业超市
1、抄写本课生词,每个三遍。
2、摘抄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至少三处)
3、生活中,有很多事我们是靠父母的帮助才完成的,今天回去,尝试独立做一件这样的事。
4、阅读:《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五、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狠心”
依赖
母亲
爱
儿子
磨炼
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