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改对联

时间:2019-05-15 02: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东坡改对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东坡改对联》。

第一篇:苏东坡改对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做学问要谦虚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几副对联。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副对联,请学生读一读,问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对联。教师也可简单说说什么是对联。

2.板书课题。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教师进行梳理归纳。如:

(1)苏东坡是谁?

(2)为什么要改对联?

(3)苏东坡是怎么改对联的?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个人读文的基础上,小组内同学互相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有读不准或读错的字音要帮助小伙伴读正确。

2.读文后划出生字,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

(三)检查反馈,巩固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进行认读。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如:

(1)聪明——聪

课文中说谁很聪明?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解决了学生质疑的问题。

(2)贴在门上——贴

苏东坡贴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出示两副对联让学生读一读。

(3)“读了”“了不起”这两个词语该怎样读?

出示句子:他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出示其他词语,让学生读准字音。

(四)读书质疑,感悟内容。

1.学生再次读文,想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否通过读书找到了答案。

2.通过读书找出苏东坡开始写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请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3.说一说,这两副对联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通过读,议的活动,体会上下联各加上两字后意思的不同。

4.让学生再进行朗读,读出两副对联内容的不同。

5.引导学生解疑,为什么要“改对联”。

(1)请学生读课文,简单说一说改对联的经过。

(2)师生合作,转换角色,表演体会。

①老师可扮演苏东坡,请学生扮演老人。表演前请学生想想,课文中的老人为什么会给苏东坡拿来这本书,他会对苏东坡说什么?

② 再进行表演。表演中如果学生扮演的老人说不出来,可以请其他学生扮演老人补充,也可问学生,如:“老人家,您为什么要让我看这本书呀?”“您想告诉我什么道理呀?”目的是在表演中,在师生对话中,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变成人物的语言外化出来,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骄傲是不对的。(3)表演体会后,再读读苏东坡修改的对联。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6.交际延伸。

请学生说说,你喜欢苏东坡吗?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演一演。

3.收集苏东坡的诗词或故事。第二课时

(一)信息交流。

1.介绍苏东坡的生平,故事。

2.读背苏东坡的诗词。

(二)复习生字。

1.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正确朗读。

3.小组内读生字词语,互相检查。互相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认真观察6个要求会写的字,看一看笔顺跟随表,自己说一说这些字该怎样写,边说边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3.学生汇报。说说哪些字值得大家注意。

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如“尽”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点要写得大一些。

4.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5.请学生书写。

6.反馈纠正、评议。

7.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8.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四)拓展练习。

观察“高高兴兴”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苏东坡改对联》教学设计

古塔区石油小学

董津铭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苏东坡改对联教案 语文A版

苏东坡改对联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好”。会写“读”、“尽”、“认”、“识”、“连”、“忙”等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对联。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理解“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含义,从中受到启发,知道学无止境,人要谦虚学习,发愤图强。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对联含义,从中受到启发。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好”。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苏东坡图象以及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苏东坡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干什么吗?

2.教师板书课题,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文人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

3.指导读题目,认读生字“联”

4.出示苏东坡图象,简单介绍苏东坡。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轻声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学生小组内互相帮助读好课文。

4.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全班齐读,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读好生字。

三、认读生字,熟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2.小组成员互相读,帮助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指明认读并组词。

4.巩固生词的认读情况。

5.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6.指名读,反馈学生生字的巩固情况。

7.分组比赛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教师出示问题,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苏东坡

2.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

3.找找苏东坡改前的对联和改后的对联。

4.指名反馈,大家一起读一读

原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改后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5.讨论:这两副对联的意思。

6.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7.解决两个为什么。

(1)讨论:苏东坡为什么在自己的门上贴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2)体会苏东坡的骄傲。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感情朗读

他从小就很聪明,读了许多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4)后来,苏东坡为什么把对联改成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老人的做法,让苏东坡明白了什么?(学无止境,人必须谦虚求学,勤奋刻苦)

二、小结,朗读巩固

1.教师小结:是呀,苏东坡因为此事不再骄傲了,把对联也改了,以此来勉励自己,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全班有感情的读一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读”、“尽”、“认”、“识”、“连”、“忙”等字。2.朗读课文,背诵对联。3.总结课文,启发教育学生。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固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

3.朗读课文。

3.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苏东坡改对联的经过和原因。还记得他为什么改对联吗?

二、总结延伸,背诵对联

1.教师出示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大家一起读对联。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发愤”和“立志”的。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理解。

5.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向苏东坡学习。

6.背诵对联。

7.鼓励学生制作书签,把这副对联写在书签上自勉。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次写字的内容,学生看生字卡认读并组词。

2.指导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交流、反馈自己写字时的新发现。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6.作业评点。

第三篇:对联故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对联故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4、苏东坡联语趣事

(一)知错就改

善莫大焉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 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联曰: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点头的,也有摇摇头的,多数人还是觉得他海口夸得太大了。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老人见了苏东坡,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也忘了送客。缓过神后才恍然大悟,便赶忙去改写门联。改写后的门联如下: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说到做到,后来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这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典范。

(二)见面有戏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交情很深,常以联对成趣,他们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苏东坡跟佛印踏雪赏梅,佛印出上联,苏东坡对下联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一个“翻”字,把风声竹影写得活灵活现,“风翻绿竹”这种动态描写比起上联的“雪映白梅”的静态描写更加有声有色,尤胜一筹。有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把鱼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子想吃,看到窗外人影一闪,知道是佛印和尚来了。苏东坡心想:“嗨,好一个不吃斋的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就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么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佛印在窗外已经看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向你请教一个字。” “你姓苏的苏字怎么写?”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接着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是你说的把鱼搁到上面不行,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有一天,苏东坡要去寺院,佛印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的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便随手将鱼放在磬里。苏东坡进来时看见佛印藏鱼,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 苏东坡回答,上联是:

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不动声色的说,下联就对:

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好哇!真是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恍然大悟,知道上当了,乖乖地从磬里把鱼拿出来。

苏东被贬到湖北黄州,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手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河岸上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

水流东坡尸(诗)

(三)下棋对句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下下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道: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四)郊游对句

苏东坡和好友秦少游在郊外野游,遇一醉汉歪歪扭扭骑着毛驴回家,东坡笑着出上联:

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请秦少游对下联。少游放眼江中,即景对曰: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这副对联,写得神态活现,维妙维肖。

(五)兄妹对句

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亦称“苏氏三杰”。其实苏东坡还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也很有才华。苏东坡与小妹的感情很深,经常联对,甚至拿对方取乐。比如:

水仙子持碧玉簘,风前吹出声声慢(苏东坡出)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苏小妹对)据说苏小妹的脸比较长,苏东坡出联嘲笑妹妹。苏东坡的额头比较高,苏小妹也以联反唇相讥。这事成了流传久远的美谈。兄妹互嘲取乐的对联是: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还在脸上流。(苏东坡出)

身子尚在大门外,额头已到祖宗前。(苏小妹对)

(六)巧对船家

一次,苏东坡乘船外出,碰上一个船家因船价与旅客口角起来。为东坡撑船的船家,见东坡文质彬彬,就搭讪着对苏东坡说:“先生,我出一上联,请你对下联,好吗?”说着,便出一上联: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苏东坡一时对不上,下船步上岸来,举目一看,面前一座瓦窑,有几个顾客在那里摇头晃脑争议瓦价。东坡触景生情,马上向船家答出下联:

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上联“ 讲口”与“ 港口 ”,按当地方音,当为同音词,“讲”读作“港”;下联“窑头”与“摇头”也是同音词。船家听了,伸出大拇指夸道:“妙对,妙对!”

(七)东坡戏对古代诗人诗词中常有一些名句,影响很大,有的竟然成了诗人的代名词。秦观写了一首有名的《满庭芳》词,第一句是“山抹微云……”,后来“山抹微云”成了秦观的代名词。柳永的《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的名句,时人就用露花倒影来称柳永。一次,爱开玩笑的苏东坡巧遇二人,于是一同去饮酒。席间,东坡乘兴把秦观和柳永的这些名句绰号组成了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此联虽为嬉戏之作,读来倒也别有情趣。

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县人。他儿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世称“三苏”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写作古文,终于精通六经百家学说,下笔顷刻数千言。两个儿子的才学自不必说,还有一女,名叫苏小妹,也是才思敏捷,颖悟非凡。苏洵常以此夸耀于人。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为父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最末一字,吾儿以为如何?”兄妹一起应道:“按父亲说的办,请父亲先吟。”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道: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长兄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来得是何等的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道: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小妹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欠雅欠实。小妹正在思索,远处传来杜鹃啼鸣,她以此吟出两句诗来,云: 宿花蝴蝶梦魂香。注: 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进士,官至翰林大学士,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被贬官,病死常州。苏东坡的书法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存世的书法作品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诗文有《东坡七集》。画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②(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人。北宋文学家、词人。③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仁宗时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

第四篇:巧改对联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士平时为富不仁,仗着自家有财有势,经常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百姓对他无不恨之入骨。其中有个秀才见了这副对联顿时计上心来,决定要捉弄一下老进士以解心中恶气。于是,他趁黑夜把这副对联的“士”字下面一横加长,把“夫”家添了一撇,“人”字加了两横。

第二天,老进士请来的宾客都来了,大家一见这副对联,都交头接耳,偷偷暗笑。老进士闻讯出来一看,只见对联变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失夫。”

那老进士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不由得大叫一声,昏了过去,百姓们则拍手称快。

第五篇:教师课改对联

教师诗联

七律.赞荷中课改

荷中课改盛开花,桃李芬芳确不差。园丁引路潜心探,领导擎旗着力抓。一派生机蓬勃勃,满堂学子笑哈哈。

迎来硕果枝头挂,入耳呼声阵阵夸。(欧阳木生)

培养学生,个个小能手;不拘格式,堂堂大舞台。(陈超丽)

倡课改,抓教风,师生新观念;

育人才,提质量,业绩创辉煌。(刘述政)

以课堂媒介兴课改; 用高度眼光望高端。(阳钦)

自主创新兴课改; .修身执教育人才。(庞自修).

洪流滚滚,课改高潮起; .日照曈曈,荷中教育兴。(阳洪日). 清静沉思,如何课改; .峰高远眺,放眼未来。(黄清峰).

兵树标兵辉课改; .红染紫红树锦旗。(范兵红).

莉花,课改花,花花竞艳; .芸果,教学果,果果飘香。(谭莉芸).

教师课改理念

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开拓者,学生知识构成的促进者。(庞自修)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阳小雄)

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参与,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禹艳芳)

迎难而上,挖山不止

有培养的“过程”,就有培养的“结果”。(阳文理)教改能让孩子学得轻松,动手更有乐趣,课改虽然没有正确的答案,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马录)

改教学理念,授学习方法。(庞仁德)

课堂改革不只是改变了课堂的形式,最重要的是改变了课堂的质量和成效。(范兵红)

学生的参与成就了教师的成功,成功的老师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能力。(阳洪日)

生活因展示而精彩,课堂因交流而快乐,自主是学习之本,快乐是课堂之魂。(谭莉芸)

教师在课改中成长,学生在课改中成才。(黄清峰)

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阳雄英)

以课堂为媒介,生活与学习结合。(阳钦)

课改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刘英)

蹲下来看孩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陈超丽)

下载苏东坡改对联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东坡改对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谢苏东坡

    感谢苏东坡阅读答案 我经常想,我们应该感谢苏东坡。蓬莱人应该感谢苏东坡,因为他呼吁朝廷减轻人民的负担。据蓬莱阁上苏公祠内的清代盐政碑记载:“北宋时,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

    苏东坡(读后感)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先生用“心灵的喜悦”来描述苏东坡的一......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读后感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仙子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满......

    苏东坡突围

    黄州赤壁,一个不起眼的荒凉地方,却是成就苏东坡后期风格的重要里程碑。这样的一个转变是由乌台诗桉为楔子的,苏东坡确实有才,他的名望与成就是当代无人能敌的,他弟弟苏辙曾言:「东......

    韩寒PK苏东坡

    读书有感 韩寒PK苏东坡 顾鸣鸣海门市育才中学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新浪和贝塔斯曼联手举办2500年以来“百位华语作家”评选活动,距5月18日投票结束还有6天时,韩寒比苏轼胜出519票......

    苏东坡传 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是一代文坛领袖,他是一位豪放大师,他是一个书画大家„,在他的身上,闪耀着许多光点,他就是苏轼,带有传奇色彩的东坡居士。......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一) 说起苏轼,无论在书法上,绘画上,还是在诗词文坛上,均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时候,觉得他拥有和孔子一样的地位,又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在世界上,有三种对社会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