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体育教学是否有效,应该关注体育教师是否尽心地教,学生是否努力地学,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本文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的实施略陈己见。
一、满足学生体育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这对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大有益处的。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与课堂的类型密切相关,专项体育课是从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和兴趣出发,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专项技能迅速提高,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小学阶段的专项体育课应与普通体育课相结合,在上好普通体育课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的专项体育兴趣逐步地转移到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更完善,更有成效,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才更浓,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刺激学生广泛参与
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W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看不懂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作为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就非常关键,虽然有些运动项目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有些项目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做到。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也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体育教师还要有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参与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三、更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上课时教师重视示范讲解,强调学生“跟我学”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做动作时的情感如何、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等问题,有的体育教师从不会去过问。那么只会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遵循不同规律来组织,把学生从特定的组织形式中解放出来,创造了一种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紧张严肃的“要我学”变成轻松活泼的“我要学”。例如练习100米跑,看起来非常枯燥,学生感到厌烦。但如果把这一活动设为游戏的形式,比如可设计为比赛跑,胜者奖,败者罚的游戏,学生就非常乐意参与。再有短距离快速跑,我们可把它设计为追速跑、追球跑、让距跑等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给学生感觉只要是新鲜的,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四、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快乐体育
体育教学思想是从终身体育和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体育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使少年儿童能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地获得快乐的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得到乐趣,多创设一些体育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比如学习正步走,如果在练习前先把它描述一番,正步走如何美,让学生想象一下军队阅兵的场面是如何雄赳赳、气昂昂,那么学生就认识到走正步有其美的所在,然而就会产生模仿军队正步走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让体育的课堂教学平实中见有效,有效中见提高,提高中见发展,发展中见辉煌。
责任编辑韦英哲
第二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 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新倾向”、“新问题”。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体育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学习者的获得成功的欢乐。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关键词] 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再通俗点讲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即强调务实科学的预设。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l.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2)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3)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怎样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指出学生不足时,要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课改理念为小学体育教育引入了新的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小学体育从观念、教材、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到评价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否适应和完美地执行新的理念,对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1.改变教学方式
开展体育课程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体育,锻炼身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大多数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死板,也无法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缺乏交流与互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比如,通过各种动作的演示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到每个动作背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展现出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的优势,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2.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有组织地让他们通过团队竞争的方式打球或者参与其他的运动项目,调动其积极性,使得体育活动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顺利开展。同时,总结此次活动的优缺点,以对下次活动提供借鉴。另外,教师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从当前小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热点话题及健康的时事报告等出发,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进而积极、努力地学习,同时还能使小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了解体育这门课程,为其后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要趣味性与游戏性相结合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趣味课堂中学生能够得到身体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的精神刺激,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讨厌单一的重复练习等心理特点,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兴趣爱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室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师有多种方法去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缓解课堂气氛,比如多采用竞赛机制和游戏环节。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制定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儿童化”创新尝试,将游戏性贯穿教学实践始末。游戏的方法通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因为它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更能使孩子们在运动中克服枯燥单调的反复练习带来的抵触情绪和身体上的疲劳。为此,变换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要加深形象化教育教学,通过进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
4.优雅标准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必须的,动作示范并不是专指教师为学生进行的示范,还包括了以图片形式或者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的教学示范。标准、优美的示范,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示标准的动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进而实现对其学习兴趣的有力引导。以篮球教学为例,可以在课前以多媒体的方式对于国内外知名的篮球赛进行播放,从而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此外,还可以请动作熟练的同学进行相关动作的示范,这对于其他学生的带动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最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动作进行分解讲解,并且对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5.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推动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能够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这也是教学活动应该持有的价值理念。新课标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界定,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也就是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程度。在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时,学生是否取得进步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从学生需要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不是为教而教。新课标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来的评价机制中将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新课标中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虽然对于具体该如何实现过程评价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但是新课标的这一改变意味着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并且需要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同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小学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肖庆生.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2)
[2]李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游戏[J].知音励志.2016(21)
(作者?挝唬褐厍焓写笞闱?龙岗第一小学)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小学体育老师而言,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有很多途径,我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不管施教者采取怎样的方法,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感兴趣上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首先,因为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去学习,老师叫做什么他才会勉强去做,或者只是为了考试去学,这样的体育课堂老师教学会感到很累,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也很差。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则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会努力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课后也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甚至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从小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环境和人去引导。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不会产生特别的喜好、厌恶。小孩子对比较陌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地对它产生兴趣。因此,作为向小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再次,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而且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正确理解新课标,确定目标和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组织方式,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细心研究、分析教材,正确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能力基础,结合本校特色,确保最基本内容的落实,如低年级的走、跑、基本跳跃、掷轻物、滚动、爬行、悬垂、攀爬、跳绳和律动等,要有机融入其他基本内容的教学,体现确保基础、简中求精、贴近生活和增进健康的原则。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理顺教学过程。要改变单一的跑、跳、掷等练习内容,尝试将跑、跳、掷、攀爬、滚翻、民间体育、韵律活动、队列队形训练等内容,结合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先进行科学拆分,再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场地、师资、学生等)进行合理组合,分别确定出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佳教法,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者课前要主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及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课堂环境,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遵循教与学的规律设计教学流程。要注意研究分析从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到达到终级目标应具有的过渡目标,再考虑目标达成应具备的条件及顺序,设计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阶梯和思维路径,主动考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最后拿出可行的教案,在教与学的交互中逐步达成目标.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机智和教学灵活性的统一,有效备好每节课。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利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手段,巧妙地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或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和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同样都是小学某年级的学生,但这一届跟下一届的学生可能身体条件、接受能力就不一样,另外,同一届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显著的。如果老师搞一刀切,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例如,快速跑教材,有的学生跑得比较快,但姿势不对,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就应着重纠正他们错误的跑步姿态,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快的跑步速度;有的学生姿势很漂亮,就是跑不快,老师就应在着重提高他们的爆发力上方面多思考。
(二)教师优雅标准的动作示范
体育课上,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动作示范,不仅包括老师的动作示范,也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甚至是学生的动作示范。潇洒、漂亮、标准的动作示范,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倡教师大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老师可以通过电脑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现竞技比赛或表演的精彩片段,演示分解动作,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然而,要强调的是,老师本身的动作示范,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人示范,给人的震撼程度会大大超过那些虚拟的画面。老师动作做得好看标准,一方面不仅能让学生心服,吸引学生注意力,还有利于教师更好的驾驭好课堂,另一方面,会让学生认为这个动作好像很容易完成,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老师也可以请动作做得好的学生当示范者,让学生得到展现的机会,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满足了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更好的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在上篮球课时,老师可以先播放国际国内著名篮球运动员比赛、训练的经典镜头,使学生感受到篮球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教师示范篮球动作(真人示范、挂图示范等),指导学生进行小篮球基本技术练习。对于技术动作较熟练的同学,可以请他们在各自小组内进行演示,带动其他学生反复练习,最后,结合多媒体展示分解动作,总结该技术的要点。
(三)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作用是很大的,一位外国心理学家曾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幽默不仅可以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更可使交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减少了思想传递的阻力。老师如果学会并且善用幽默,学生会感觉很有趣,注意力会集中在老师身上,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快速跑时,有的学生会低着头往头冲,速度挺快,但动作不标准,影响了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时老师可把学生的这种跑步姿态比喻为火车头,或者是小野马,并鼓励其要像豹子一样的奔跑。这种做法既肯定了学生的跑步速度,同时又指出了其动作的不规范性,学生在笑笑之后就会努力去改进自己的动作。
(四)巧妙运用体育游戏
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老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首先,对体育游戏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般新颖的形式,生动的情节,较强的竞争性,都会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另外,老师要经常变换游戏的方法、规则、要求,一个游戏就算再好,也不能每次都用它,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
(五)适时组织课堂竞赛活动
人天生是有竞争心理的。根据上课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地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在竞赛过程中巩固运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例如,在跑步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接力赛;在教授篮球球课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比赛,高年级可进行分组对抗淘汰赛。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的耐力好,有的速度好,有的可能都不好,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竞赛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并从中感受到竞赛的乐趣。例如,在篮球课上,老师可根据各个学生的技术特点,合理安排他们的位置,根据个人的能力合理搭配、分组,给予战术和技术上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愉快的参加到篮球运动比赛中,同时体验在汗水挥洒中的痛快淋漓,享受竞争中成功的快乐,咀嚼竞争中挫折的苦涩,感受体育竞技的神奇魅力。
(六)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漂亮地完成了某个动作,或者成功完成了某一项教学内容,会感到很愉快,如果还能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同学的喝彩,那就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了。这种成功的体验,可以很好地增强该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其在其它方面也要尽可能地表现好。因此,老师要善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例如,老师可提出一个目标,让学生稍经努力就能完成,这样当学生完成这个目标时,就会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学习下面较难的内容的自信心。反之,有的老师非常严格,给学生提的目标很高,使得大部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并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甚至可能扼杀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每一节体育课都应该富有激情。在40分钟的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既掌握知识、技能,又能保持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多用点心思去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取向,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将体育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作用最大化,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真正的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再通俗点讲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即强调务实科学的预设。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l.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3)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怎样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指出学生不足时,要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