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字经》阅读计划
三(2)班《三字经》阅读计划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吸引人的地方,不止是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一、内容简介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二、诵读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积极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春诵经典活动,并争取取得良好成绩。
三、诵读计划
九月:阅读《戴封感化强盗》——《弦高救国》
诵读内容:第一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第二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第三周: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第四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十月:阅读《商鞅立木为信》——《齐桓公化敌为友》
诵读内容:第一周: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第二周: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第三周:《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
第四周: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十一月:阅读《“贪财”的名将王翦》——《路温舒的蒲草书》
诵读内容:第一周: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第二周: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第三周: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第四周: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十二月:阅读《公孙弘削竹简》——《鹤将军》
诵读内容:第一周: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第二周: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第三周: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第四周: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每周二阅读课,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考查及奖励
九月:培养阅读习惯。能够做到阅读时间专时专用,并每天在家阅读至少十分钟的孩子,教师以发奖状形式,予以鼓励。十月:抽查已诵读部分。十月中,教师将陆续对全班学生进行《三字经》已诵读部分的抽查,并记录成绩,月底对合格学生进行奖励。
十一月:习惯养成阶段。十一月份,将结合在校诵读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调查孩子在家诵读及课外阅读情况,对课外阅读丰富的孩子进行奖励。
十二月:成果展示。十二月份,学生已经将《三字经》诵读完毕。教师结合孩子的诵读情况,进行小组、班级、年级等形式的比赛活动,并对诵读达标的孩子进行奖励。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第二篇:三字经(大阅读计划)
《三字经》的学习
——上浦小学大阅读活动计划
2008年春——2009年春季 王秀拉
一、活动目标:
《三字经》是一本具有八、九百年历史的儿童启蒙读本,相传为宋代学者王应麟所撰。《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很适宜孩子背诵;《三字经》内容丰富,涵盖了古代社会各种常识,是一本微型的百科全书。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三字经》,这样做有三项益处:第一项益处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在中国,教育强调“背功”,小孩从小背诵一些长篇大段的材料,有助于开发他们的记忆潜力;第二项益处是帮助孩子从小多识字,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图案,而孩子的视觉很敏锐,通过多读、多背、多看,孩子会自然而然掌握许多汉字;第三项益处是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俗话说“性格即命运”,小孩子时候有了良好的性情,成人之后,便会有良好的性格,《三字经》中蕴藏的人文气息能对孩子的品性起薰陶的作用。
二、活动时间:
每星期五下午第三节
三、教学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寓教于乐”。孩子的学习是在玩耍、游戏中完成的,教孩子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方法,只要能引导孩子爱学乐学就行。倘若孩子对学《三字经》反感或厌恶,老师要马上自我反省,直到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个原则是“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注重熏陶”。不要为教而教,孩子并不仅仅是一个等待老师将知识灌注进去的容器,孩子的学习中包括了他们本身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借助学习《三字经》,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门第的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愿地学习,同时促使孩子人格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学习《三字经》的真正目的。
四、《三字经》的讲解: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三篇:三字经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红山嘴中心小学 于凌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7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小组合作学习。本学年着重激发孩子对《三字经》的喜爱,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重难点
1、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2、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五.教学内容: 诵读《三字经》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时儿问答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请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第四篇:经典诵读三字经计划总结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之《三字经》
一、比赛目的:
1、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入了解《三字经》。
2、学习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二、参赛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三、比赛时间:。
2016年9月 15日
四、比赛地点:
六年级教室
五、比赛规则:
1、诵读《三字经》
2、形式:选手抽签,按抽签顺序上场
六、评委
秦相伟 秦文付 秦诚 七:评分标准:
评委当场亮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八、奖项设置:
按总分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我校举办的《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在学生们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
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三字经》的美,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通过聆听,你能发现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重温历史,追溯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践行了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
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直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之《三字经》
郑营小学
2016年9月13日
《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郑营小学
2016年9月15日
第五篇:2010国学三字经课程计划
国学《弟子规》、《三字经》课程计划
根据2010—2011学年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了明确《弟子规》、《三字经》的教学目标,明晰国学课程的教学理念,规范课程实施的流程,确立国学教育系列专项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县国学教育科学、有序地深入,为国学启蒙教育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导向,现就2010—2011学年关于加强国学课程《弟子规》《三字经》教学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目标设置
(一)课程总目标
国学课程运用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质疑探源,启智开思;古今结合,开宗明义;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与热爱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文化兴校与经典育人的双向发展。
(二)课时总安排
教学学段:三至五年级
教学内容:《弟子规》
教学时段:2010至2011学上学期1——20课
2010至2011学下学期21——40课
课文学习要求
1、对40课经文能诵读成韵。
2、能够背诵40篇课文。
3、对课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意思浅显的句子。
4、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学习诵读方法,初步形成诵读习惯。
5、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弟子规》的行为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习运用《三字经》所诠释的方法引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故事学习要求
1、对全册课文中的课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2、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教材中每一章的第一个故事。(即第1、2、8、12、20、27、33、35课故事计8个。)
3、激发讲述故事的兴趣,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初步形成讲述与交流的习惯。
4、在故事中受到道德感染,从而形成立德、砺学、力行的愿望。立法认知要求
1、对中国传统历法有浓厚的好奇心。
2、读文大致了解中国传统的主要节气。
3、知晓中国传统主要节日的由来
读写要求
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字默写《弟子规》的内容。
教学学段:三至五年级
教学内容:《三字经》
教学时段:2011至2012学上学期1——20课
2011至2012学下学期21——40课
课文学习要求
1、对40课经文熟读成诵。
2、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尝试用课文的知识与事理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3、初步掌握诵读方法,并能辅之于合理的动作。
4、初步养成喜爱诵读的情感,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5、学习运用《三字经》所诠释的方法引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故事学习要求
1、能够对全册课文中的课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2、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教材中属单数的课文故事。(即第1、3、5、7……39课。共20篇)
3、初步形成故事的讲述方法。并能配之合适的动作与表情。
4、形成讲故事的愿望,形成讲述与交流的良好习惯。
5、在故事中受到激励,从而形成立德、砺学、力行的愿望。
节气与养生要求
作为教师知识性讲读内容,激发生了解节气与养生方面的常识,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丰富知识视野。
读写要求 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字默写《三字经》的经文内容。
二、《三字经》教材特点与教学理念
(一)《三字经》经文结构特点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全篇围绕“教之道,贵以专”这一主题分为六个部分,六个部分内容连贯,体现了作者完整一贯的教育思想。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谈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第二部分“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则是强调教育的内容和顺序;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讲授基本的文化常识;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和读书的次第;第五部分“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是中国通史纲要;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谈勤奋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础。《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六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体现出作者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
(二)《三字经》课程教学理念
国学启蒙教育要坚持经世致用的思想,大力推行古为今用,思辨结合,批判继承的实施理念,根据《三字经》国学课程的教材特点与课程目标,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必须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构建以诵读为主线,以明意为支点,以拓展为外延,以内化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形成主题导入,诵读入韵、明意悟理、明史通今的四环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诵读中,知经意,晓典故,明史实,悟事理,从而实现国学文化在启蒙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1、诵读化。即以诵读为主线,读中正音,读中明意,读中感悟,读中内化。教师巧设平台,活用方法,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
2、情境化。根据经文的主题,借助音乐、活动、画面、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理解、思考、感悟,开拓视野,感受历史,陶冶品性。
3、故事化。小故事蕴含有大智慧,教学时把故事引入课堂,即以经典小故事或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诠释经文中涉及的人与事,在丰富经文内涵中,开拓学生视野。展经文外延,深入浅出地诠释经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理解的难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
4、生活化。根据《三字经》的启示功能,结合社会、人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环节,把学国学与用国学结合起来,把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这样既缩短古今文化间的距离,又充分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同时又将文化的弘扬与批判式的继承结合起来,有助于传承民族精华又不拘泥古训,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