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学大纲11oft Word 文档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 时::33 学 分::2 适用对象:全院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 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四)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
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
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
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搜集就业信息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2.求职礼仪;
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
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三)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
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
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二)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
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4.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
第六部分: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
第二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四)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
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
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
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搜集就业信息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2.求职礼仪;
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
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三)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
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
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二)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
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4.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
第六部分: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
三、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定最低课时要求。以下是3种组合方式,供设计课程体系时参考:第一种方式为开设一门课程,覆盖整个大学过程;第二种方式为开设两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三种方式为开设三门课程,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每种方式的课程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组合,但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
高职高专学校参考上述课程体系建议,制定本校具体教学计划。
四、教学模式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2.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
1.在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2.在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设置与讲授的管理规定,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
2.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相关活动。
4.学校应当结合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建立职业发展规划资料室,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例如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网络资料等。
第三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普通高校各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0
执笔者:轻化工程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题组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生涯”,了解“社会”,平衡需求,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并增强他们职业选择的信心与动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面对的就业形势,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与规定,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可以恰当运用求职择业的技巧,熟悉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与求职中的自我保护,顺利实现就业。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认识职业规划(5学时)
教学内容:大学新生不适应心理现象管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涯规划的意义;生涯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教学要求: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重点:
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体会本课程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意义。难点:
体会本课程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第二讲我是谁—价值观探索(5学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价值观;我们的困惑;个人价值观探索;真实价值观澄清。教学要求:
1、了解价值观对个人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能够澄清并真正“拥有”自己的价值观;
3、体会到他人的价值观对自己可能造成的影响;
4、培养对工作的健康合理的价值观,能够考虑长远的人生目标。
重点:个人价值观探索;真实价值观澄清
难点:个人价值观探索;真实价值观澄清
第三讲我是谁—兴趣探索(6学时)
教学内容:兴趣与生涯发展的关系;我们的困惑;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自我兴趣探索; 教学要求:
1、了解兴趣与生涯发展的关系;
2、掌握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
3、找到自己的霍兰德类型。
重点:
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自我兴趣探索
难点:
霍兰德的兴趣类型理论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课堂活动与讨论,以及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练习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课堂讨论的部分,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3、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计划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通过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有了目标和规划,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
(1)朱坚,陈刚,王利民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叶向峰、黄杰等编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周文霞主编,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李宝元著,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普通高校各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0
执笔者:轻化工程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题组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生涯”,了解“社会”,平衡需求,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并增强他们职业选择的信心与动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面对的就业形势,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与规定,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可以恰当运用求职择业的技巧,熟悉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与求职中的自我保护,顺利实现就业。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四讲 我是谁—性格探索(5学时)
教学内容:性格与生涯发展的关系;通过MBTI了解性格;
16种MBTI类型;MBTI与职业的匹配。
教学要求:
1、了解性格与生涯发展的关系;
2、掌握MBTI理论;
3、找到自己的MBTI类型。
重点:
MBTI理论;找到自己的MBTI类型
难点:
MBTI理论
第五讲 我是谁—技能探索(6学时)
教学内容:能力的分类;技能的辨识;
技能的结合与表达;具体职业的技能要求。
教学要求:
1、掌握技能的分类;
2、了解自己已具备的技能;
3、学会发现自己的成就和技能;
4、了解具体职业的技能要求。
重点:
能力的分类;技能的辨识;技能的表达
难点:
技能的辨识和表达
第六讲 工作世界概貌(5学时)
教学内容:了解工作世界信息的作用;工作世界概貌;
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工作世界的一些基本事实;
2、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
3、树立新生职业生涯信念;
4、掌握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与途径。
重点:
传统职业生涯信念与新生职业生涯信念之间的比较;
探索工作世界方法的掌握,特别是生涯人物访谈。
难点:
新生职业生涯信念的树立;生涯人物访谈。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课堂活动与讨论,以及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练习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课堂讨论的部分,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3、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计划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通过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有了目标和规划,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
(1)朱坚,陈刚,王利民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叶向峰、黄杰等编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周文霞主编,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李宝元著,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三)》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普通高校各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0
执笔者:轻化工程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题组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生涯”,了解“社会”,平衡需求,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并增强他们职业选择的信心与动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面对的就业形势,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与规定,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可以恰当运用求职择业的技巧,熟悉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法律问题与求职中的自我保护,顺利实现就业。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七讲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要求: 1.掌握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2.理解求职礼仪;
3.掌握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
4.理解面试后注意事项。
重点:
掌握求职简历的撰写技巧。
难点:
面试失败后的心理调适。
第八讲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教学要求:
1.理解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了解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重点:
让学生从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难点:
实际案例分析
第九讲 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要求:
1.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
2.掌握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掌握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4.掌握职业道德培养。
重点: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素养,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难点:
重在执行。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课堂活动与讨论,以及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练习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课堂讨论的部分,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3、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计划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通过自我探索和职业环境探索,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有了目标和规划,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
(1)朱坚,陈刚,王利民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叶向峰、黄杰等编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周文霞主编,职业生涯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李宝元著,职业生涯管理:原理、方法、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四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建议学时:40-60学时 建议学分:2-3学分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大学生求职择业与自主创业。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个人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懈努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基本掌握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学会运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大学生职业探索、生涯决策、自我管理、自主创业等能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职业意识培养
(一)大学生活与角色定位 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的社会功能,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增强角色意识,提高适应能力,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教学内容: 1.解读大学;
2.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角色转换与适应; 3.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为主,以朋辈学习、主题班会为辅。
(二)专业发展与就业方向 教学目的:
通过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概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专业概况、课程体系;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相关职业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教学方法:
专题讲座(分院系或分专业)。
(三)职业与人生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职业对人生的影响,树立职业理想。教学内容:
1.职业与人生的关系; 2.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职业人物访谈、小组讨论等。
第二部分 职业生涯发展
(本、专科一、二年级讲授;建议16-22学时)
(四)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认识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
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3.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五)自我认知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在掌握自我认知方法的基础上,对自我的兴趣、人格、能力、价值观等进行全面了解。教学内容:
1.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兴趣的发展; 2.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人格的完善; 3.能力的概念,能力与职业的关系,能力的评定方法,能力的培养; 4.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澄清;
5.常用职业测评工具应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测评示范、案例分析等。
(六)职业认知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在了解宏观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掌握职业认知的方法和途径,能够对某一具体职业或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对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涵、素质能力要求进行了解和探索。
教学内容:
1.职业的内涵与分类; 2.当代职业发展趋势; 3.职业认知的方法; 4.职业与行业分析; 5.岗位分析。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人物访谈、岗位见习、小组讨论等。
(七)职业定向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掌握职业定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决策。教学内容:
1.职业定向的基本要素; 2.职业定向的原则;
3.职业定向的方法,如SWOT分析、职业平衡单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运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根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管理。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的撰写;
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3.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与调控。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范例点评、职业规划书竞赛等。
(九)职业素质培养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1.职业素质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1)学习能力的培养;(2)适应能力的提高;(3)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
(4)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提升;(5)决策与执行能力的锻练;(6)创新能力的培养;(7)信息处理能力提升;
(8)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情绪管理、闲暇生活管理、压力管理等)的养成。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模拟训练、团体辅导、社会调查、人物访谈、素质拓展等。
第三部分 创业教育
(本科二、三年级,专科二年级;建议4-10学时)
教师可根据本学校的环境特性,学生的专业、学科背景及其需求,来选择课程模块和设计其教学内容。
(十)创业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内涵、特点及基本的分类,初步了解创业的一般过程;了解创业环境的分类及相关模型,重点是政策环境的介绍和分析。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及特点;
2.创业的过程概述; 3.创业的类型; 4.创业环境。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典型示范等。
(十一)创业者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创业者的内涵以及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充分认识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创业教育和创业者素质和技能培养的内在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化其创业动机,培养其创业精神。
教学内容:
1.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2.创业精神与创业动机;(1)创业精神 创新精神
创业者特质和能力(2)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的类型
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3.创业者的教育与成长。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人物访谈、头脑风暴法等。
(十二)创业机会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创业机会的含义及分类、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等内容,掌握创业机会的来源、识别、评价、开发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方法。
教学内容:
1.创业机会的含义及分类; 2.创业机会的来源; 3.创业机会的识别;
(1)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2)识别创业机会的常见方法 4.创业机会的评价;
(1)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2)定性和定量方法 5.创业机会的开发。
(1)创业机会开发模式的选择(2)商业模式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市场调研、典型示范、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集中小组讨论、问题编目分析法等。
(十三)创办新企业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创办新企业的一般过程及其资源的需求等内容,掌握如何制定商业计划书、如何进行企业注册登记等内容。
教学内容:
1.制定商业计划书;
(1)如何制定商业计划书(2)商业计划书的主要内容 2.整合创业资源;
(1)创办新企业的资源需求(2)创业融资:
融资渠道和方式 风险投资 3.成立新企业。
(1)企业设立方式与法律形式选择(2)企业注册登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市场调研、人物访谈、典型示范、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等。
(十四)管理新企业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创业风险的防范、创业企业生命周期、新企业的成长及成长战略等内容,重点认识和理解初创期管理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1.创业风险的防范;
2.创业企业生命周期;
3.初创期的管理:战略管理,技术与产品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
4.新企业的成长及成长战略。(1)新企业的成长概述(2)新企业的成长战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法、人物访谈、典型示范等。
第四部分 求职择业指导
(本科三、四年级,专科二、三年级;建议16-22学时)
(十五)就业形势与政策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熟悉就业政策。教学内容:
1.毕业生就业环境与形势总体分析与展望; 2.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3.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4.国家、地方政府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 5.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流程。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专题讲座等。
(十六)毕业去向的分析与选择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毕业去向,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规划以后的职业生涯。
教学内容:
1.毕业去向的主要形式(升学、出国留学、就业、国家和地方支持就业项目、自主创业、应征入伍等); 2.影响毕业去向选择的因素; 3.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4.毕业去向选择评估。教学方法:
问卷调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十七)求职准备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求职信息,掌握准备求职材料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
1.求职心理准备;
2.知识与技能的梳理与准备; 3.求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4.求职材料的准备(自荐信、简历、证书等相关资料); 5.求职途径与求职计划。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十八)应聘实务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应聘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相关内容,掌握应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就业竞争力。教学内容:
1.就业洽谈及注意事项; 2.笔试与应对技巧; 3.面试与应对技巧; 4.求职礼仪。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模拟训练、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十九)求职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常用方法。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等。(二十)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教学内容:
1.毕业生就业权益;
2.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3.劳动合同的法律效用与签订原则; 4.就业协议的作用与签订;
5.就业报到证、户籍、档案、组织关系的作用与办理; 6.违约与劳动争议;
7.人事代理与社会保险有关知识。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二十一)职业适应与发展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掌握走向职业成功的方法,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教学内容:
1.大学生与职业人的区别;
2.初入职场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3.新起点,新规划,做成功的职业人。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职业人物访谈、经验分享、专题讲座、实习实训等。
三、课程设置
建议各高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计划。
四、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从学生对职业发展、自主创业、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求职择业和创新创业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突出过程评价。采用考试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第五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李智斌学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讲座通讯稿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讲座通讯稿
2011年11月30日,学院邀请06届李智斌学长来我校在2J03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题知识讲座。
李智斌学长就大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就业与择业的形式与挑战以及如何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份好的职业规划入手。首先针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学长联系现实给我们归纳了五大原因:自己、社会、企业、学校、父母。但学长更多强调的是我们自己的原因,我们的就业观存在误区,学业不精以及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浅薄是我们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同时学长又更深层次的为我们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详细指导,首先讲到的是我们要有一个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因为只有符合自己才有可能发展下去,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同时为我们指出生涯规划的七大误区,希望我们以此为鉴。他还强调我们应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李智斌学长用自身的成长案例,生动的表述,鼓励的态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讲座现场频频出现热烈的掌声。
通过此次讲座,希望我院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生涯,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这样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要少走许多弯路。同学应该从现在开始为未来努力,为未来的人生路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一定会对以后的求职充满信心和斗志,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每一天。